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和食十品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和食十品读后感10篇

2018-04-26 20: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和食十品读后感10篇

  《和食十品》是一本由[日]髙桥拓儿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食十品》读后感(一):你真的会吃日本料理吗?——评《和食十品》

  精美,是日本料理给我的第一感觉,从精心的摆盘到恰到好处色彩搭配,以及充满美感又与食物相得益彰的食器,都在彰显着料理师的用心。就像是开动前的那句: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吃啦~)这样的细节,让日本料理充满独特魅力——仪式感,人情味,还有历史传统韵味

  现今日本料理已经被大家所悉知,最为常见的就是寿司。初次食用三文鱼寿司的时候,觉得上面的三文鱼肉味道不过如此,并没有期待中的那份美味,至于究竟该是如何,却又说不上来。如今看了这本《和食十品》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首先鱼肉本身非常重要,日本最值得称赞的料理技法便是造身,就是指摆盘华丽的生鱼片,而这生鱼片必须是“新鲜的当季鱼类”。而我们平时吃的生鱼片恐怕无法做到这一点,自然在品相上差了不是一点两点。

  作者高桥拓儿是京都知名料亭木乃妇第三代店主,得益于他多年从事日本料理的丰富经验与对传统料理的深入研究,他的这本《和食十品》从历史的角度和“享受日本料理”的视角,通过通俗易懂的言语为我们专业细致分析了八寸(下酒菜)、造身(生鱼片)、御椀(汤品)、烧物(烧烤)、扬物(油炸)、焚合(炖菜)、醋物(凉拌)、蒸物(蒸食)、饭、汤、香物(腌菜),以及便当这十品料理及其所蕴含的深厚日本文化

  对于这十品料理,一开始名字会觉得略有疑惑,但通过仔细通读发现,料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严谨逻辑性。这种逻辑性不仅体现在上菜顺序上,同时体现在菜品之间的“等级关系上。书中这样提到“厨师在料理时一定要熟知海产烹调的‘等级’。最高等级是‘生鱼片’,次高是‘蒸食’,第三等‘烧烤’,第四等‘煎炸’,最后则是‘炖煮’。”将烹调的方法划分等级必然有其中的道理,那么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追求对“原本味道”的享受。日本料理常常强调使用当季食材来烹制意义便在于此,而生鱼片的美味在于鱼本身的美味程度,因此其他会破坏鱼肉原始滋味的烹调方式都被认为不及生食。而造身制作时对厨师料理技术要求也是最高的,“活鱼保鲜”这种闻所未闻的独特技术,大概也是日本生鱼片能成为世界料理之最的原因之一了吧。

  《和食十品》读后感(二):在美食感受四季的更替

  去年9月第一次去日本旅行,主要是关西地区:大阪、京都、神户、奈良。秋天的古都美景让人印象深刻,于是今年打算十一之后再去一次,这次是东京和神奈川。和上次去日本“看到哪家好吃就吃什么”有所不同,这次去我们提前预定了心仪已久的百年日料亭。我们开始变得对日料有那么点点追求了。

  中国的日料做得很兴旺,从普通的回转寿司到昂贵的怀石料理应有竟有,从小到大吃了那么多次日料,但你要问我什么事日本料理?我还真答不上来。感谢高桥先生写了这本《和食十品》,光看书名可能不会知道这是一本日本料理百科全书,并且它十分有趣

  日本料理是“不需要用油烹调的料理”,而日本料理中的鲜味则是“让口感分出层次的味道”。这与西餐大不相同,西餐中的肉类、鱼类等食材非常依赖奶油、鲜奶油橄榄油与盐。这么一解释,你可能大概对日本料理的本质有所认识,那就是让食材本身的鲜美发挥出来。

  我最喜欢日本料理的是它在食物与四季上变换上花尽了心思,让人从心底对这种饮食文化生出敬意

  很早我们就了解日本的季节限定,比如春天去日本,你可以在便利店买到樱花味的哈根达斯、在星巴克买到樱花味的咖啡。而我上次去日本是秋天,本想错过了四月的樱花季很失望,没想到赶上了秋天的季节限定:南瓜。买到了南瓜味的哈根达斯和南瓜味的咖啡。日本是一个永远不会让你失望的美食国家。季节限定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四季更替的变化敬畏世事无常珍惜眼前的时光。这种文化内涵也充分在书中展示。

  比如,春季菜单主角是春笋与樱鲷;夏天的饮食则要配合端午、梅雨绣球花季、七夕、祗园祭、盂兰盆节等不同节庆活动;秋天菜单的主题则是秋草与月亮,夏日一过,日本料理立刻呈现出秋日的萧瑟,而到了红叶时节,菜品又会装点得枫红烂漫;冬天是食材大丰收的时节,帝王蟹、河豚以及冬“季蔬菜之王”白萝卜胡萝卜都会纷纷上桌。

  此外随着季节的变化,日本的料理亭在鲜花与挂画的装饰上也会有所更替。这种四季更替的文化内涵多多少少影响到了我。我会根据春夏秋冬的季节特点选择家里客厅摆放的鲜花,也会想到沙发靠枕、床上用品图案所呈现的季节感。如果你对四季的变化仍旧漠然,那么好好在本书中体会一下是个不错的选择。

  本书详细介绍了堪称日本料理根基的十品:八寸(下酒菜)、造身(生鱼片)、御椀(汤品)、烧物(烧烤)、扬物(油炸)、焚合(炖菜)、醋物(凉拌)、蒸物(蒸食)、饭汤香物(腌菜)、便当。书中对它们的历史、做法、食材、食用环境与季节都有非常仔细的介绍,你可以快速浏览了解个大概,感兴趣也可以认真阅读,或者像字典一样作为日后查询使用。总之,是一本值得留在身边不愿意送给别人的好书

  《和食十品》读后感(三):从历史角度品味日本料理的生命滋味

  《和食十品》这本书是由京都“木乃妇”料亭大师高桥拓儿于二〇一三年完成,于二〇一六年八月由新星出版社新经典文库系列发行引进出版。不到二百页的小书,极为精简地浓缩了日本料理的精髓之处。对于诠释日本料理从古至今演变精进足以说明这是一本饱含专业精神的匠心之作。

  书中分为十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一种日料,都是日本料理最为根基的菜肴,并且作者都会针对菜色特点介绍最完美的享用方式,也特地从历史的角度做了诠释。因此作者在书的最后也附上了日本历史年代说明,从绳文时代至江户年代时间历历在目,只要细心看这本书,你就会觉得最后的附录是多么有心,因为书中大量的出现每一种料理,包括食材的引进栽培,食器的引进、产生和演化在各个时代的痕迹,这是每一段引出这种料理的历史追溯,这些内容占据了书中很大篇幅,同比单纯赞誉美食美味这类赘言,书中有意义、有滋味、有营养的文化、历史、地理也包括食品化学等等都让人信服的认同,虽未品尝到顶级的料亭料理,却也足以满足于作者这么深刻浓烈饱满深情的和食自豪感。

  第一部分八寸的由来就非常有趣,中国汉字用作计量长度单位“寸”成就了这种料理的命名,直接就能看出日本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其实我是想说是依附于中国的文化(在此仅对于饮食文化),而因地缘特征民族意识形态等等因素而造就而成的。整本书里充满了中国元素,包括很快就能看到的日本节庆与历法,讲到日料极为讲究食器中瓷器的引进技术;扬物天妇罗是平安时代从唐朝带回宗教及文化顺便也带回了“唐果子”的烹饪方式,从而演化改进而来的;即使是最引以为傲的刺身也能追溯到南北朝的“金齑玉脍”来。

  但日本料理能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原因的,它的确有日本每一代人倾注的心血在其中,考究与严谨的进取创新态度,让它成为别具一格的东方美食。以前在B站就喜欢看日料刀工系列,新鲜的各类海鱼在师傅手里收拾的干净利索。每一刀都漂亮赏心悦目骨肉分离,快而准,不破坏鱼的细胞膜,让新鲜的滋味保留充盈,这是造身料理的精髓。食材的精良与生鲜是关键保证食材最原有的味道是日料所追求的,在我觉得也是食物最为极致的口感。

  再说就要说御椀了,“日本水、昆布、柴鱼、日本漆器”这些萃取的高汤,看过书后我认可这是日料最为独到可贵之作,书中高桥在御椀这段结尾是这样写道:“打开碗盖的瞬间,柴鱼的味道与季节的香气扑面而来。捧起漆碗那一刻,仿佛双手掬了一捧泉水。若能充分享受那清澈的水与高汤醇厚的滋味,感受浑然天成中的别有洞天,我想您已领略到御椀的奥妙了。入口的汤汁如果能让您联想到生命的循环往复,便是最终极的完美。”

  最后题外说到料亭,料亭不同于割烹、料理屋,它的地点隐秘而且环境布置高雅复古,是政客们聚在一起私聊政务的高档场所,所以价钱昂贵,是日本餐饮界的顶峰。料亭大师的这本书读到最后,对日料的笃信与虔诚,对其历史的追溯我觉得还是蛮实在的,想想这些意趣,配和食,曾鲜提色,作为料理人的精神也难能可贵

  《和食十品》读后感(四):和食之“品”——职人精神

  美食向来都是一座城市名片,城市未见,美食先行。作为东方世界料理的一颗明珠,和食更是非值得一提,不仅因为它的别致美味,更因为日料大师的倾心之作。我这名在城市长大的女青年,打小就吃过日料,做过寿司,看过高木直子的《一个人吃太饱》,对着漫画中每道不熟悉地方特色小吃流着口水,熟记《深夜食堂》里简单又温情家常日料做法,我曾经满足地以为那就是标准的和食的味道。

  远望不如相见。在去年十一踏上了期待已久的日本旅途,发现一切的真实打破了我味蕾的记忆。在镰仓去往镰仓大佛的路边小店,妙手偶得噢巴酱手工制作的经典红豆铜锣烧,透明包装装着巴掌大小巧的铜锣烧,那松软甘甜,甜而不腻,热气腾腾的红豆沙深深地满足了我的胃;在浅草见识心心念念的“蟹道乐”全蟹刺身,第一次感受到生食全蟹带来的极致柔和新鲜口感,全桌大盘小盘之多让人不免发出“Su Go i”的惊叹,每道菜品都配以不同功能不同花纹同款色系的精美食器,摆设之讲究,视觉之精美,意味深远,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总之,正宗的和食还是一定要亲身去日本体验才最为地道

  不论中国还是日本,市面上各种和食料理的书籍不胜枚举,多数是介绍日本料理的食材选择、烹饪方法等操作方法,虽能让人迅速做出料理的原型,对日本料理基本了解却寥寥无几,一本本生硬的菜谱注释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和食精神,因为它没有融入制作者对食材的深入理解与对料理的情感沉淀。于是享有八十余年的京都知名料亭的“木乃妇”第三代店主,师承“最能体会料理神髓的职人”汤木真一的高桥拓儿编写了这本《和食十品》,介绍了十道堪称根基的精华日本料理——八寸、造身、御椀、烤物、扬物、焚合、醋物、蒸物、饭、汤、香物、便当。从看似随意却不简单的头道下酒菜到日本最值得骄傲的生鱼片到汤汁为上浓墨重彩的炖菜腌菜再到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日常便当,细细品读每一道料理独具的内涵与时代意义。

  日语中,不同于自身的技能已经达到普通人无法达到的境界的为“名人”,技能超群超越“名人”之上的为“达人”。“十年煎好一个蛋”才能称之为“职人”。

  真正的大师一生只做一件事。日料最著名的三星主厨小野二郎曾说:“必须要爱你工作,你必须要和你的工作坠入爱河。即使到了我这个年纪,工作也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我会继续攀爬,试图爬到顶峰,但没人知道顶峰在哪里”。小野二郎一生只做了寿司这件事,他在上面注入了超过五十六年的精神,九十一岁的高龄还没有停下做寿司的脚步,才敢被世人称之以“神”。”这样的敬业、严格、追求卓越的精神,才是真正的“职人”。

  《和食十品》读后感(五):【拾光书屋(书评)】——各自独立却又一脉相承的日本和食。

  美食向来都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当你想要去一个城市旅行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的去问“有什么好吃的”?“哪里比较好玩”?而对于和食,我印象最深的是从去年开始莫名其妙爆红的《小森林》和《深夜食堂》。我喜欢各种有生活气息温度情怀东西,包括文字和书籍。

  《和食十品》的作者是日本著名料理人高桥拓儿。 书中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静心挑选了日本传统料理的八寸、造身、御椀、烤物、扬物、焚合、醋物、蒸物、饭汤香物、便当等十种被视为和食根基的菜肴。从和食特质、历史渊源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诠释日本料理的精髓与奥秘。他说“日本料理显然是一种在日积月累中而形成的饮食文化”。而“日积月累”指的是厨师们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的融合新的元素。在作者看来,日本料理从没有舍弃过古老的调理观念与方法,而是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融合新时代的精髓与风格

  《和食十品》读后感(六):日料基本功

  第一次吃日料是一位马来朋友带我去的,一家连锁寿司店。我边吃边听她讲解寿司的名字还有食材。但还是一头雾水,只记得寿司的米好多。

  后来看一些日本小说,对日料充满好奇,好想尝尝《奇迹》里的轻羹,《亲爱的食物》里面的饭团。其实有些食物做法跟中国菜也差不多,也许只是名称不同,但食物承载的文化却各有渊源了。

  本着溯本求源的想法翻开了京都料亭“木乃妇”的继承人高桥拓儿所写的《和食十品》。了解一个国家的美食还是要看他的文化。而书中所介绍的十品,刚好是日料的根基菜肴,而且不单纯讲制作方法,还有名称的由来,历史的传承。看菜品的同时又了解一些日本的民俗,收获惊喜无数。

  先说和食,就是日本料理,知名的有原属日本茶道的“怀石料理”,进食都要分十几步,享受禅意大于享受美食本身,简单的吃饭快成为行为艺术了。是日本人引以为豪的饮食文化,作者的介绍也是基于此的。但不强调禅意,只推崇每道菜代表的民族特色,制作精致食物的花式技法涉及很少。所以书里面都是实实在在的食材选择,对应的制作技巧,调味方法的区分,不同节日餐桌上的料理,甚至包括器皿搭配,日料与西餐的差别,以及京都的送餐文化等等,把料理相关的方方面面都介绍到了,看似散乱而核心都是一个“享受日本料理”。

  其中最佩服的是作者讲到对挂轴和花的坚持,料亭会根据不同季节改换挂轴以及花卉摆放的位置。仅花卉、房间氛围之间的协调就要经过两年多的磨合。不仅是厨艺的精湛,包括对饮食环境的这份用心都做到如此细致。这回明白为什么日料能做到精致,甚至“和食”都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日料的根基其实不是这十品,而是一种理念,一种用食物传承文化的理念。

  再看十个章节介绍的料理,对照中文名字都不难理解,每品都有配图,看着都会流口水呢。

  第一品 八寸(下酒菜)、第二品 造身(生鱼片)、第三品 御椀(汤品)、第四品 烤物(烧烤)、第五品 扬物(油炸)、第六品 焚合(炖菜)、第七品 醋物(凉拌)、第八品 蒸物(蒸食)、第九品 饭、汤、香物(腌菜)、第十品 便当

  书里面还有很多高桥作为料理学徒的感悟,从文字中能读出他对日料喜爱,对厨师这个职业的深刻认识。

  “在享用日本料理时,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与时代意义。”

  ——高桥拓儿

  《和食十品》读后感(七):料理的学问,可能首先还是为人

怀石料理以日本人的心意为核心,承继了长久以来的料理样式,精雕细琢。它以四季更迭的时令食材为基础,巧妙地组合,配以美好的摆盘,让料理与器皿相得益彰之余又适度留白。这一切,成就了今日被称作日本料理根基的怀石料理。

  我们常说职人精神,听多了,好像它只是一种腔调、一种姿态,而只有身体力行经历的人,才能体会背后的艰辛,是一点有一点地探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毕竟「保持料理服和料理台的干净」就已属不易。和食讲求应季时令,视自然为珍贵,对食物怀抱着尊重与感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让食物自身发挥到极限。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抱着最谦卑的姿态,而这只是职人精神的起点。

  新鲜的食物自是最好,而美味同样值得等待。在和食中,除了刺身,另一精髓就是高汤的萃取,这需要用到昆布和柴鱼。昆布是日本料理美味的关键。但需要在水中生长两年,采收风干成形后还要整整两年熟成才能用来做料理。其间的化学反应可以减少其特有的海腥味,令味道甘甜并略带微香。柴鱼也需要经过「生切」、「笼立」、「蒸煮」、十几遍的「烘干」、「整形」、「削制」等复杂的工艺之后,再「日干」且「上霉」,整个过程需要四至六个月。这大概就是等待奇迹的过程,先承认人力之所不及,然后配合空气、水、火,让它们作用于食物,完成一段新的旅程。

  提及烧烤,以前总觉得不过就是用火烤熟,殊不知也是什么讲求科学的,尤其是直火烤制更为复杂。木炭的种类、炉灶的材质、烤制的距离、温度的高低都会影响食物的风味,甚至到底是使用木签还是金属签,先烤制鱼肉的哪一面,也都是既有讲究的。常说「鱼要大火远烤」,其实就是在热源温度足够高的情况下,利用热辐射的远红外线加热原理,这样才能让食材升温樱花,防止鲜味流失,形成柔嫩多汁的口感。

  在实际烹制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食材,即使同样都采用煮制,也有着不同的煮法。有些适合快煮,有些则要炒煮、软煮、炸煮、蜜煮等等,加入白萝卜泥能与肉类脂肪完美交融,甚至还可以加上葛根粉。不仅煮法多样,不同的季节调味也有差异,夏天盐多、酱油少;冬天则常用浓味酱油或味道更浓厚的溜酱油,味淋比例也要跟着提升。而高汤鲜甜与浓郁的滋味能否与调味融合,正是煮物的关键所在。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与和食料理搭配的器皿和花卉、挂轴的选择。要用茶色的陶器与瓷器突显春天的绚烂娇艳;青花瓷和备前烧能突出夏天的清凉;秋天的主题是秋草和月亮,会选择相对凄清孤寂的器皿;冬天的时候人们在岁暮感叹光阴流逝,要选择相对吉祥图案,还要在正月系上红白绳结。而插画的挂轴是为了协调整体,相互配合却不喧宾夺主,尽力营造随兴所至、柔和悠然的氛围。

  料理师傅不仅要充分掌握制作食物的技术,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满怀诚意地揣度主人和客人的心意,了解客人信息和口味。客人的数量有多少,有没有年逾八十的老人或者幼小的孙辈,这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看高桥拓儿说和食,有新奇见闻,有恍然大悟,有「下次也要试试」的雀跃,制作食物、品尝食物,远不仅仅是着眼于食物如此简单,是我们与过去、与世界、与人进行的一次次对话,倾听、体会他们说了什么,使我们要一次次用心去做的。嗯,我也要去找找值得我全力以赴的事情,然后不厌其烦,日复一日。

  《和食十品》读后感(八):品日本料理,读日本文化

  作者高桥拓儿,一九六八年出生于京都,是享有七十八年历史的京都知名料亭木乃妇第三代店主。曾担任NHK“今日料理”节目讲师,拥有高级侍酒师证照,将法国料理及分子化学理论等最新的调理技法与食材调和,在继承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是京都料理界备受瞩目的新一代料理人。对于料理行业,他可以说是继承了家族产业,并且继承了老一辈娴熟的技术。

  《和食十品》读后感(九):【拾光书屋(书评)】精致的和食

  说来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我还以为是日本料理的制作方法那样的美食类书籍,十分高兴,结果回家拆开一看,原来是对日本料理与日本美食文化的鉴赏与研究类书籍,好不失望,不过,单就内容来看,还是挺值得推荐的,不信,你就听我慢慢讲来。

  先说下咱们这本书的名字,《和食十品》,何谓十品?就是八寸(下酒菜)、造身(生鱼片)、御椀(汤品)、烧物(烧烤)、扬物(油炸)、焚合(炖菜)、醋物(凉拌)、蒸物(蒸食)、饭、汤、香物(腌菜)这十样菜品的统称,可以说,这10样菜品代表了日本的美食界也是当今日本料理最为突出的和食文化的象征。可能讲起日本料理,很多人只会想起寿司,那么看完这本书,可能你会对日本料理有个全新的认识。

  和食,早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却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而作者高桥拓儿作为京都的一家知名料亭(大意是餐馆、料理店)“木乃妇”的第三代店主,在致力于和食菜品的创新和与外国料理相互改进的方法研究同时,也致力于推广与普及和食文化,通过这本书,我们不止可以了解到和食文化,同时,让我们透过和食来了解日本的文化,也是作者出这本书的一个用意。

  都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可以说是在人类社会中相当重要的存在了,不信?你几天不吃试试?日本的和食文化也是由来已久,这其中有深受古代中国影响的影子,也有日本本土的历史传承,日本料理精致而美味。单说一个寿司,日本人就能做出几万种不重样的寿司来,而餐桌上少不了的,就是海鲜,和食也是这样,造身(生鱼片)单独作为一样和食列出来,每一种鱼类的做法都大有不同,四面临海的日本,自然是对鱼的食法研究到了极致;再比如说扬物(油炸),这油炸食品是随佛教一同传入日本的斋菜做法,即便与日本传统的低油清淡的食物做法大有不同,因为宗教原因在日本一代代发展至今,也已然成为和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还有便当,为了能够携带和保存到外面吃的食物,所以作为一种冷食物,做便当所考虑的是,冷了也好吃的效果,这可以说是冷食中发展演变相当精彩的一种食物了。

  可以说,全书看下来,我对日本料理有了不小的兴趣,同时,对和食文化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日本料理发展至今,可以说,确实有很多值得佩服的地方,这不止体现在料理师的敬业与专注上,还有料理的美味与精致。

  《和食十品》读后感(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传统的日本料理精巧悦目,被称作“用眼睛看的食物”。在日本独特的风土、自然观及禅宗影响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逐渐形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料理相互影响而发展,因此,日本料理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艺术。

  《和食十品》是日本著名料理人高桥拓儿的倾心力作,在书中,挑选了八寸、造身、御椀、烤物、扬物、焚合、醋物、蒸物、饭汤香物、便当等十种被视为和食根基的菜肴,将它们放在日本的山川自然、时令节气、人文器物中,从和食特质、历史渊源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诠释日本料理的精髓与奥秘。

  民以食为天,这是在中国长久以来的一句谚语,其实也是昭示着世人对于饮食方面的重视,由此可见在生活中食物方面所拥有的地位和魅力。和食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内涵,影响力久远且深刻。美学、宗教、文学艺术、建筑设计等,在日本和食文化中均有所体现。日本和食不仅追求的意境十分闲静,禅宗修养也十分高雅,日本民族特色和审美意识十分显著。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日本料理从未舍弃古老的调理观念与方法,而是继承传统,并不断融合新时代的精髓与风格。理清了和食十品,就能清楚掌握日本料理的源流脉络了。

  中国对日本的文化感觉,有一种同类感,东方世界中再没有其他国家像中日这样有如此深切的文化血缘。然而与中国人煎炒烹炸复杂调味的饮食观念不同,日本人认为能够将料理所用的食材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才是料理的真谛,然而这并不容易,反而更加讲究。“切成一口吃下的大小”是八寸的关键;新鲜的鱼、切片的刀与砧板、调味料是造身的三大要素;御椀和焚合的高汤分别有不同标准;便当力求“冷了也好吃”……伴随作者的娓娓道来,料理背后的日本文化一一展现,让我们了解到日本料理不仅仅是精致的搭配、讲究的拼摆和新颖的造型,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和一派流行的艺术。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日本菜讲究“色、形、味”。日本和食很注重“形”,这也符合日本的情况。日本地面窄小而人口多,保护、不破坏自然景观是自古以来的风俗。日本人总是不折不扣传承自己先人留下的美,在整个饮食环境里,处处洋溢着含蓄内敛却依然让人不可忽视的美。而重视历史的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饮食习惯一丝不漏地继承了来。为此,把烹饪出来的菜肴也作为自然风物中的一束花朵,用以点缀人们的生活。

  季节性强、口味清淡鲜美、原料新鲜、以海味和蔬菜为主、营养丰富、色泽鲜艳,是日本和食的特点。跟随《和食十品》我们有幸可以感受到纯正的日本传统料理,揭示日本文化精髓,更品鉴了悠久的日本文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和食十品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