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旅居十年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旅居十年读后感10篇

2018-04-27 21:1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旅居十年读后感10篇

  《旅居十年》是一本由净源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旅居十年》读后感(一):好女孩四方

  生于80年代的我们,略微有些小文艺的都读过三毛。

  虽然已经记不清三毛的那几部书名印象中提起三毛,总是会浮现一副画面

  一个桀骜不羁的身影若隐若现穿着颜色绚烂的长布裙,背后是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神色迷离却又已将坚定的深爱着这边土地

  三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按自己意愿一生”的人生宗旨。如果人生旅人一般。

  读过三毛的人,都有一种忘掉一切去旅行的梦想。就如《旅居十年》里的主人公一般,用双脚丈量地球的广度,用思想和触笔解读文化深度

  每一个旅行相遇的人,你都可以对他招招手,像遇到一个故人或者知己一样,坐下来聊一聊看过的风景交换一个彼此的故事,说一说各自期待旅途

  只是后来,这真的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美梦

  不是从何时开始,我们接受现实给予的所谓的“责任”,要学习,要工作,要升级加薪,要房子车子,要美女美酒,要香槟宝马。只是偶尔在某个酒醉之后想起,我曾经在那些时候,那时候读三毛的时候,有一些旅者的美梦。

  不是总何时开始,真的有人沿着三毛的轨迹,来到了非洲,以尼日利亚为起点,去了肯尼亚、卢旺达、古巴、巴拿马、巴拉格、捷克、希腊等地,最终定居西雅图,遇见了她的“荷西”。

  之前跟朋友探讨过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话题,他也非洲的那片土地上,外派3年的生活让他懂得“世界很大,活法很多,没有是非,只有不同”。我暗自觉得,这句话道出了那些还身在旅途亦或与现实抗争人们,只有不同,没有是非。

  人生最大值的就是体验,无论是体验“旅居十年”的人生广度,还是体验“家长里短”的生命常态,都是每个个体鲜活生命的不同。

  《旅居十年》读后感(二):旅居人间

  这俩天充分利用“枕上,厕上,车上”的时间读完了这本《旅居十年》。有了俩小屁孩后,快六年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只能是一些零碎。前天拜访了这本书的作者净源,这里且称她为姐姐。姐姐的俩孩子我家一般年纪性格也很像,我们笑称都是“超爱妈妈型的粘皮糖”!不禁感叹,这个长长的故事是如何聚零碎时间写出来的,熬了很多个很深的夜吧。

  翻开书后更是惊叹不已。一个人的24-34岁,竟能辗转这么多异国他乡经历那么多惊险有趣的事,遇到那么多投缘有爱的人,明白这么多道理......王小波说的活在世上,无非求此。

  而这一段又一段的旅程中,点点滴滴,无论是阿布贾的树,尼日利亚的特色烤肉Suya, 肯尼亚的各种野生动物,哈瓦啦七十大街上的粉色落花,印地安人全村的表演,伊斯坦布尔夜色中独坐的出租车,还是那个快乐落魄王子亲切的尼日利亚妈妈,卢旺达路边排队等着分糖的孩子们,巴拿马工商总会船长,华沙的邻居小添添,雅典森林里的小男孩......都是那样鲜活饱满,充满启迪。余秋雨说写《山居笔记》最大的难处在于要把深涩嶙峋的思考淬炼的平易可感,把玄奥细微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这等于用手掌碾碎石块,用体温焐化坚冰。字字句句都要耗费难言的艰辛,而艰辛的结果却是不能让人感受到艰辛。不知道我们这位有温度的行者姐姐是怎么艰辛的焐化坚冰的,反正我们读到的只是一个又一个行云流水温暖故事。

  当然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姐姐的故事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故事。我们应该不会有机会经历非洲的催泪弹枪战与绑架案;不会吃到如嚼甘蔗一样的“大”白菜,切丝小炒的属于“战略物资”的大龙虾,饿的要吃的很酸的青皮小橙子...更加不会有机会得到尼国贵族的爱或是日常打扮参加巴拿马副总统举办的宴会.......姐姐的文字质朴动人,叙事娓娓道来,那一幕幕场景明明在我们眼前清晰呈现。说的有逼格一点这叫“心灵的旅程”!

  我们的现实生活要简单单调的多,但是庄子曰:“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只要把自己和属于自己的生活匹配恰如其分,在哪里都是一场逍遥游。

  正如书中说的:“就我们任何一个人而言,短短的一生放在更远的时间维度里来看,不也就是一场来这个星球的旅行。”是啊,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我们许是旅居凡尘的某种小精灵呢,谁知道呢!

  怕只怕“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愿我们能像姐姐一样,勇敢前行,始终热爱生活,不断领悟成长,和身边爱着我们的人一起创造爱的故事,讲给自己听,讲给孩子们听。并告诉他们,无论有多么期盼长大,期盼远方,都要珍惜每一个当下,因为不知道在未来哪一天,你就会跟过去的自己相遇。

  读“两地樱花,并作一处愁”,身在异乡年华,樱飘若雪入梦来。小时候村边随处可见的金银花此时正开在西雅图的小院里,微风过处,屡屡清香人类情怀原是相通的。

  《旅居十年》读后感(三):青山路远向谁边

  前些日子老爸下班带回了一本新书,精装的封面上印着“旅居十年”。老爸带回一本显然是散文集子的书让我很是诧异——要知道散文可不是我家阅读的主要潮流。果然,老爸说这是某位姐姐写的新书,今天刚送到他手上。就让我用姐姐自己拟的笔名“净源”称呼她吧。提起净源姐姐,那与我而言可谓是偶像般的存在,谋面不多,但传奇幸福的经历却大抵听说。

  《旅居十年》读后感(四):十年,面如春花

  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

  最好的故事,永远在身边

  从14岁到24岁,从24岁到34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想,作者是一个幸福的人。

  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十年,而从二十几到三十几正是无拘无束的最好的十年,在这个十年里,能做自己喜欢事情,是很有意义的十年~借由工作外派的机会,作者开始了这样的十年之行。

  她说她最喜欢作家是三毛,喜欢她的真性情,喜欢她对生活的态度,三毛的作品我并没有全部读完,但是特别喜欢的是《撒哈拉的故事》,最喜欢的一篇是《观浴记》,喜欢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外乡人无意间闯入了本地人的生活,那种突然闯入的惊讶兴奋,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种娓娓道来的讲述,会让人有种错觉,这样的画面,好像也曾出现过~

  这本书也如此。《旅居十年》不同于现在的很多游记那样,会有大量的插图和毫无边际话语,它更像是一本故事书,一本日记一样,简单平淡,却又赋予深情的在讲述这十年的故事。工作与生活,遇见的每一个有记忆的人,看见的风景,经历过的小事,从笔尖就这样溜出来。

  印象深刻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叫做我的非洲妈妈,说的是作者偶识的一位工作伙伴,年纪很大了,交情只源于工作需要节日拜访,但老人中国时,却执意将她称为“我的中国女儿”,固执的将所剩下来的人民币,交给她~这世间,最难揣测的就是人心,最简单的也是人心。在异国他乡的偶遇,也许,就会有想不到的深情。虽隔千万里,但一直被人所惦念,这种感觉,一定很好吧。

  十年中,有欢喜烦恼,在十年的最开始,遇见的一个人,没有想到,在十年后,他成为了身边人~十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取得更高的学历,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找寻了一位共同度日的伴侣,而以旅居的方式,度过这十年,我想,更多收获的是,更多的经历与不同的感受。

  看过肯尼亚的清晨,看过巴拿马的日落,看过布拉格最美的风景,在西雅图收获更多幸福,穿越了大半个地球,在每一片土地上都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就是这样的十年,当我们在高楼大厦重复日复一日的工作时,这个地球上还有好多人在不同的地方,过着截然相反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人都这般幸运,可以选择这样的十年旅居生活

  《旅居十年》读后感(五):十年一梦 爱溢天下

  初识净源,也是因为在某个群里被她笔下言落意不休,语尽款款生颦的文字所倾倒,后来就一直关注着.直到有一天看到她说她的新书“旅居十年”上架了,文字控的我立刻低眉求拜读,断断续续终于看完,却落笔写书评犹豫再三,生怕我浅致不祥的文字抹略了这本此书只应天上有 ,缘深心至落人间的读后三生还真颜的“旅居十年”.

  十年可以浇灌一朵格桑花,十年可以磨砺一角望夫崖,十年可以烟火人间爱溢家,净源用她的十年在旅行中发现那藏在世界深处的优美,让灵魂知识散落游尽天涯,最终成就了她最完美的自己.当我们跟着她的笔下一起盘旋各国栖居时,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满满簇立欲翅飞的火烈鸟,和她一起品尝了那些滋味只有自晓的龙虾,和她一起抚摸了那些眼里充满了不安和求知欲望孩子们的额头.更和她一起经历了在入住枪林弹雨萧瑟居时的那种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的恐惧孤凄之情.

  人生漫漫路,有一种至福就是深知有人爱你.而这种爱不仅是浪漫花约情不尽,亲暖友牵两不散的感情,它更是我们行走在这个浮萍栗海里感受到身边的人用ta们的方式来温暖着我们.就如现下净源用她的旅居十年带给我们精神和心灵上的温暖,这是一种无形的爱,但我相信它会倾暖一生.

  在“旅居十年”这本无形的爱里:

  她说工作意趣的事,不过是身未动,心已远,拖裹行李暂又别,疲累余后鸿志飞.于是就有了那些和她并肩做战,异国难忘的相遇之恩的同事们.

  她念江湖侠侣的事,不过是彼岸无边,茵茵芳草掩悠径,寂寂无息锁空山,于是就有了那些和她“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的”散落天涯的好友们.

  她说月色做萧瑟,烟柳河畔,天赐姻缘,空日朱砂泪,前世今日情,爱满随烟花,然后就有了她和她的蒙先生那些梦里呓语飞鸿著红笺的浪漫爱情.

  她说旅居在外,处处为家,在散落世界的家中,将旅居生活过成一朵静静绽放的花. 于是就有了那些长街长,繁花赞,夕阳古道旖旎青烟的绝美照片一家四口幸福温暖的家.

  快意人生,幸福的事千千万,而于我而言,现下能够落笔书评净源的“旅居十年”就是幸福之一,人生不可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心怀远方的人,就一定会做着时刻就走的准备,但愿以后的十年,又一个十年,我们都可以跟着净源一花长开春常在,浮游天下寄情怀.

  《旅居十年》读后感(六):【书评人俱乐部】成长的旅程——旅居十年

  是旅程也是生活,十年时光,走过远远近近的路,见过无数让人惊叹感动的风景,遇上给予自己温暖关爱的人们,然后成长为一个更强大更美好的自己,旅居十年,在书中看到了世界上别样的风景,也看到了作者不断的成长。

  非洲,狂野又神奇,充满了异域风情,有着丰富的物产和贫穷的人们,有着快乐的民众也有混乱国家。这里是作者净源旅居十年的开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初次出国就是去到尼日利亚这样一个国家,在这里,出门要有当地警察的持枪保护,居住区还会被枪战波及,蚊子疟疾肆虐依旧,恶劣环境却并未给净源带来对于旅居的恐惧,反而在尼日利亚收获了快乐的意义,大概这就是内心奇妙之处吧。最险峻的悬崖开出了最美的花。非洲的另一处旅居之地是肯尼亚,在这里有着无数的动物,以至于净源以后都对动物园失去了兴趣。在肯尼亚的首都就有国家公园狮子、猎豹、长颈鹿、羚羊、鸵鸟在这里自由的生活,展现着它们的天性。在动物园里,无论是飞禽还是走兽,生存的空间都只有丁点大,失去了野性动物,呆呆的在笼子里被观赏。就想诗句说的曾经沧海难为水,看过了肯尼亚国家公园的动物们,又怎么会能够看得上动物园呢。

  不管对一个地方有多少不舍,为了工作,离开是不变的节奏。告别非洲以后,作者的旅居地点来到了美洲。古巴,一个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这里成了作者净源在美洲的第一站。古巴有让无数人喜爱的雪茄,也有让海明威沉醉的加勒比海,还有热情善舞的古巴人民。这里带给作者净源无数美好回忆,可是脚步不会因此而停留,旅程还需继续。巴拿马是净源在美洲的第二站,巴拿马运河上学的时候就被提到过许多次,连接了大西洋与太平洋,也繁荣了巴拿马这片土地。巴拿马因为交通便利成为购物的天堂,而净源在这旅居的时间里不仅收获了华服美衣,也收获了对于购物对于爱自己的更深刻的感悟

  中东欧的旅居,有成长有收获,最重要的是,在波兰作者净源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宝宝。成为妈妈带给了净源不一样的感受,因为身体不在热衷于走走走的旅程,静下来看花观景,安静缓慢深入一座城市

  旅居不是旅行,没有那种急匆匆走马观花只为看尽一切风景的急切,居住在这里,生活在这里,一个城市会用自己的方式将自身烙印在居住在这里的人的心中。在这十年的旅居生活中,走过、看过,有感叹,有不舍,最后所有的一切路程都是为了成就自己,长大无关于旅途,然而旅途却更容易让人们长大。

  《旅居十年》读后感(七):能借工作环游世界真的是爽歪歪啊!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那时还不懂歌词,只是觉得这首歌的调调不错,歌词也朗朗上口。后来长大了,欲望也逐级增长,才发现生活中最大的烦恼就是时间和金钱的不可调和。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想做的事情一直无限期延后,最后变成了一个已经被遗忘的想法,要看日记才知道,哦,原来我之前还想环游世界来着……

  所以这本书真的是越看越羡慕嫉妒恨啊,当时毕业的时候怎么就没能像作者那样,找个能外派全球范围的工作,这样最基本的吃住行和安全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操心怎么玩了。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想想都有点小激动了。

  唉,按现阶段的生活状况来看,只能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了。不过现在看看别人的旅行也是不错的,每每欣赏起书中的插图和文字,都有种自己好像真的到了那里一样。这种感觉也是挺美的。

  另外讲真的说,作者的旅居真的是一种不错的旅行的方式。还记得之前毕业之旅,一个人周游秦国、鲁国、齐国、蜀国、韩国、郑国、魏国、楚国、赵国、燕国、吴国等诸国的时候,走到很多地方,遇到风景极美民俗极好的地方,都在想要是我能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就好了。无奈这样毫无顾忌的旅行时间有限,经费也有限,只能拿起背包,继续向前探索别样的风景了。

  旅居,百科解释的是在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域以外的地方,进行的生活和工作。这种旅行看看都很令人向往,因为人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都源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源于对没有尝试体验过的事物的新鲜感。所以每次朋友问我如果有钱后想干嘛,我的答案都是周游世界啊!但我似乎没有想过,自己是要走马观花式的环游世界,还是留在当地,尝试各种不同的职业,接触各种不一样的人,感受一切没接触过的东西式的旅居世界……吖,突然发现这个问题就和上清华还是上北大一样的纠结。

  但也有时候,新鲜未知的许多东西其实就在身边的,毕竟每个人都不一样,不同爱好,不同职业,不同性取向,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你用心去感受别人的感受,以身代入地去体验别人的生活。多尝试,多发现,多交流,这时你就会发现,其实不用周游世界,你本来的生活就是充满着惊喜的!

  比如你从来就不知道,每天搬个板凳坐在门口凝视马路的老大爷每天都在想什么。大爷:马什么梅?!

  《旅居十年》读后感(八):【书评人俱乐部】在岁月中兀自绽放——《旅居十年》书评

  起初看到书名,还以为是类似于背包客的一种行在路上,而当看了简介后,才知道这十年的旅居生涯,既不同于短暂的走马观花式的旅行,也不同于将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背包客,更不同于长久居住于当地的本地人,而这样的旅居,终是与旅行不同的、又与居住有所差异,而是将工作、生活、旅行结合为一体,在行走中生活、工作,在工作与生活之余游走于世界的各个角落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有这样的一句话风靡网络——“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于是这成了很多人摆脱现实不满的最好理由,借此逃离让人窒息的现实生活,借此放松消遣、浪迹天涯,也借此疗伤,如果旅行只是为了这样的一种理由,即便走访了世界各地,也只不过是浮皮潦草、走马观花的见证你来过,于己、于现实,问题依然是问题,问题不在于你去了哪里?走了多少地方?而在于有没有在见识了大千世界后,让自己的心智得到成长;有没有在见过、听过、看过后,让自己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让自己更多的去了解自己、了解生活与世界;也让自己在面对问题时,不再逃避,而是更加勇敢的直面问题、无惧无畏、心态更加平和?我想这才是旅行所赋予我们的意义

  我想,我们小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向往,都想见识自己以外更广阔的世界。

  之于作者自己,也如此。4岁时,独自在家一个人对着窗户眺望的那个背影,心中对远方是充满期待和想象的;14岁时,一个苦兮兮的初中生终日埋首于繁重的课业中、又被父母贴身监控在一个完全密封的大球里,所看到的世界只有眼前的世界,而远方,是个遥不可及的梦;24岁,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老天垂爱,也许是父母觉得是时候让自己一个人独自飞翔了,终于可以借由工作的便利,跳出眼前的藩篱,飞向自己所向往的远方,由此,开启了十年旅居生活的开始

  十年时间里,作者因工作需要驻扎在世界的各地,先是非洲,再是中南美洲,然后是东欧,再到后来的美国,这十年,似乎变化的只是一个地点一个地点的轮转、年龄的增长、身份的改变(由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三个人和如今的四口之家),而真正的改变却是——一路上,在不同的大洲、国家、城市旅居,在这里所见的人、事、物、风景、文化等等,对自己心智的改变。她让一个看起来娇滴滴、不识人间烟火的小姑娘,在时间的见证下,一步步成长与蜕变,变得独立、坚强而勇敢;困难面前,无惧无畏、从容洒脱;面对人事,理智中透着柔软与温情;面对未知,仍保留少年的那份好奇与热忱、接受变化、拥抱更多的可能

  旅行最大的好处是,透过眼界的开阔带来心胸的改变,而心胸的改变又带来心性的变化。十年羁旅,让作者从小萝姑娘完成了自我的蜕变与成长,一步步见证最好的自己。而这样的成长,来自于时间和经历的积累,来自于旅途中遇到过的每一个人,他们是曾经刁难过作者的尼日利亚客户、是扶植作者的巴拿马商会的老船长、是卢旺达村庄里要笔和书的小姑娘、是排队等待分发糖果的小孩......

  旅居并没有结束,正如生活还要继续,这也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未来还有更多、更美、更广阔的世界在等待着你我去发现、去涉足、去体尝

  也许我们不能像作者一样走访很多的地方,但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旅行,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件事、看过的每一个风景都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痕迹,而这些都是我们生命长河中最富饶的风景,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岁月的积淀中兀自绽放、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旅居十年》读后感(九):关于旅途,青春和爱的故事

  已经很久没有上豆瓣,旧帐号完全想不起来密码,但为了这本书,为了看完这本书后不得不说的一些话,又重新申请一个账号。

  前几天抽空拜访了《旅居十年》的作者净源姐姐,畅了整个下午,带回这本共鸣深深的书。夜里,就着一壶好茶,在灯下一章又一章贪婪地看得停不下来。是的,对着一本好书,你就会贪婪地,迫不及待地想看下去。

  我读到她在阿布贾浑身涂满肥皂泡的时候停电,不得不裹上衣服穿过街道去另一处借用别人家的浴室,想起在拉萨浑身涂满肥皂泡时热水器坏掉的寒冷清晨;读到她和爱人关于在尼日利亚“吃掉司机”的笑话,想起在斯里兰卡因为咖喱吃到想吐,不得不借用客栈厨房做菜,竟还鬼使神差做出一道咖喱牛肉的囧事;读到她在曾经发生过种族大屠杀的卢旺达时感受到的恐惧和悲凉,想起自己身处金边,看到“红色高棉”遗迹时无法抑制的双眼模糊和心底涌起的近乎窒息的悲愤;我读到她在伊斯坦布尔那个委屈又释怀的夜晚,想起凌晨两点半独自背着大背包跳下火车,走出陌生车站,一边大声唱歌壮胆一边在空荡马路上狂奔的慌乱;读到她在一处又一处旅居时遇到的人和事,想起那些对酒当歌,意气风发,恨不得仗剑天涯的青春岁月……事实上,同多数人一样,无论旅途还是生活,大家常常都是一边咬牙,一边欢笑,一边学习,一边成长。然后在跌撞摸索中,羽翼逐渐丰满,心灵日益强大---“无论走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朝着阳光的方向,心就会晴朗!”

  后来,也读到她的爱情故事。何其幸运,有那么一个人能在历经繁华沧桑后,始终在彼此心中,伴着茶暖花香,白首天涯;伴着万家灯火,月落归家。

  但愿人们一直相爱着

  就像世间一切有趣的事情

  发生了又发生……

  凌晨三点半,茶水已淡,终于翻完最后一页。忍着心潮澎湃和种种美好回忆,一口气码完这篇日记。又从角落里翻出中学时省吃俭用买齐的第一版三毛作品集,慎重地擦掉灰尘再放回去。尽管已经好多年不再读三毛了,这套书却一直保存着,从闽东到北美,我也始终惦记那样的一个梦想,不舍得丢弃。那么,不如就让她继续在心里住下去吧。

  《旅居十年》读后感(十):旅居路上——那十年

  24岁,有着已毕业的欢喜、也有刚进入社会的迷茫,一切都在摸索着前进。也有的人,在24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放弃稳定体面的银行工作,只身前往非洲外派,这一走,就是十年。《旅居十年》这本书,是作者净源对十年旅居生活的一个回望和总结,从二十岁到三十岁、从一人变为四口之家、从非洲到美国,作者一直行在路上,工作、事业、家庭一项也没有落下,且看她笔下这丰富多彩的十年。

  三毛有本著名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是讲述非洲的,作者净源在14岁读过这本书后,就梦想长大要去非洲,她在24岁的时候实现了梦想,在下一个十年到达即34岁到来的时候,已经走过世界的万水千山。净源说她自己的故事就是那首歌《橄榄树》,“不要问我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旅居十年》里有她走过地方的风土人情介绍、也记录路上遇到的那些人,是一本写给自己的记忆,也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之大的美。

  “你只管往前走,你想要的,生命都会给你。”这本书算是这句话较好的一个诠释,14岁时许下的愿望,24岁时实现,并在以后的人生里一直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你只管前进,生活最终会赋予你想要的。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一份幸运和幸福,但是不要忽视背后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旅居在外,路上是什么样的情形总是不可预料的。住宿的艰苦、环境的动荡、一个人的孤独,你看到的是他们能走遍世界看遍美景的美好,忽略了要实现这样生活承担的辛苦。《旅居十年》,作者用坚强和乐观行在路上,收获风景、爱人和家人。

  书扉页的作者介绍这样写:如今暂居美国西雅图。即使已经在路上十年,作者并没有感到疲倦和辛苦,西雅图只是人生的一站,暂且居住,在不久的将来,她会和爱人带着两名宝宝,继续踏上行程。行在路上,把生活过成一朵不一样的、异常绚丽丰富多彩的花。

  《旅居十年》,十年在路上的记录、十年生活的回忆,下一个十年的展望。生活的样式丰富多样,愿你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旅居十年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