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朱雀》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朱雀》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29 20: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朱雀》经典读后感10篇

  《朱雀》是一本由葛亮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朱雀》读后感(一):小说中的南京

  读完《朱雀》,刚好碰上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

  这是我读到的第二部葛亮的作品,之前一部是《北鸢》,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北鸢》。

  葛亮写《朱雀》是有野心的,除了想反映南京的风情地貌,还想写近代南京史。

  《朱雀》记录一家三代的经历祖母生活的抗战初期,母亲生活的五六十年代,和程囡生活的九十年代。

  作为故事而言,其实没有多少新意。解放封建家庭小姐不听父命、自己追求爱情,五六十年代的反右和文革中的爱情,以及九十年代留学生和本地人的恋爱,其实都是些反复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桥段。期间有对历史事件描写,包括南京大屠杀、反右运动和红卫兵文攻武斗,内容很多,但正是因为多,有时候显得很凌乱和不真实

  个人感觉写得比较好的是前两章,对南京风土民情的记录,对我这种没有去过南京的人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但是,随着故事的展开,特别是穿插着写祖母和母亲的故事,个人感觉这种写法很不适应,特别凌乱,往往看完后面的内容就忘了前面的人物了。另外还有一个败笔是写雅可的,后面我已经忘了他之前是怎么出场的,他的来历和经历也完全没有印象,重新翻了前面的章节才找到,但还是没搞明白写这个人物的作用

  总的来说文字优美,几乎不像个男生写的文字,但是故事很老套,没有新意,内容太驳杂,不够深入人心,朱雀的意向不明,到最后我也没有搞明白这本书为什么以此为名。

  《朱雀》读后感(二):看过就算

  作者给祖孙三代女人安排了一个共同的命运共同点,每一代的女人到最后都被男人身体里留下了一个种子,然后她们都要独自一人养育这个孩子。很多人,说这很狗血

  对南京这个城市并无特殊观感,想着如果换作北京,前半部分也许看得能更入神一些。但作者既然选择了南京,并且对它的人文地理都写得极为详尽,本着尊重态度,也就仔细看了。又因看《北鸢》在前,所以对《朱雀》抱有期待。可以说在这三代女人正式登场之前,自己还是有耐心的。

  故事是在程囡带着许廷迈走进她和哥哥开的赌场的时候,我便觉得有些不耐。赌场的成立,在中国需要太多的解释才能让它的存在合乎逻辑。但是,作者没有任何解释。这个女孩子是一个赌场的老板,只要我写了,它便理所当然一般该存在。作者太过自信

  但是很快,程囡外婆和母亲的爱情就开始了。这两个女人的一生,作者写得又实在顺畅,让人看得入神,后来的《北鸢》大概就由此而来,这才将搁置了几天的书又重新拾了起来。但可惜的是,作者着了那么多笔墨去写这两个女人的爱情和人生,详尽地描写了她们的苦难与痴缠,看到最后,竟觉得有些疲惫。外婆还好,戛然而止,倒让人有些惦念。而程囡母亲这一生,作者就为了让中国的历史能横铺在她身后,只能将她的苦难一生浩浩荡荡地写了又写。不知不觉,她占据了整本书的核心位置,但却没有做出什么属于自我的决定,她一直在被她的人生悲剧推动着才活着,没有性格光辉,没有特殊存在。她被可怜地淹没在了历史洪流中,连同她的悲惨人生。

  而程囡,这第三代女人,我更愿意把她理解成作者信马由缰产物。她身上贴的是现在南京的标签,难道作者对现代南京的理解便是这般吗?就在现代南京的故事展开后,陆续出现的人物,雅可,日本人芥川,教父,童童,甚至那只猫,行为举止都像是从安妮宝贝里的小说里出走的人物。莫名存在着,不知其意义,却要与主角角逐一番。

  终于耐着性子看完,又去看了下豆瓣评分,7点几分。再看《北鸢》,8点几分。

  写这些东西自然也要打分,而我打下的这个分数,全是为了书中一个近乎配角的人物——程云和。这个女人,有血有肉,有肝有胆。出现地突然,出现之后的存在却是脚踏实地。她的一生,才更像是南京的历史。而至于所谓的“朱雀”,无论是饰物还是象征,都只让人一笑了之而已。

  《朱雀》读后感(三):朱雀于飞 人世苍凉

  葛亮,原籍南京的作家。《朱雀》,一部以南京为背景的小说。这就是让我拿起这本书的原因。初读《朱雀》的开头,让我仿佛找到了自己写东西时的感觉,努力遣词造句编故事,又因能力不逮,虽然很努力,但读起来还是生硬看起来假,自己都不仅皱眉。不过按我的习惯,只要入了一本书的坑,除非实在读不下去,都会继续读完。渐渐,故事流畅起来,对男女主人公的生活描写也刚有了感觉,画风却一转,作者大幅度地提速讲起过去年代里的人和事了。更“可恶”的是,还总喜欢剧透人物命运。说到底还是能力不足。以作者写作《朱雀》时的笔力,无法在有限篇幅内,在跨越几十年的背景中,有所侧重地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丰满形象全书30余万字,真要撒开写,篇幅起码还要增加两倍。当然了,如果能很好地驾驭对众多人物的刻画,也就能比肩写《红楼梦》时的曹雪芹、写《战争和平》时的托尔斯泰了。

  作者很喜欢写上几段就空上一行,好像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撒尿不尽,又如剪辑拙劣或是被龙标强行阉割过的国产电影一样,动不动就一段一段黑掉切入下一幕,如老魏强奸忆楚的段落,简直就是电影剧本。究其原因,还是能力不济,将小说写成了剧本

  作者乃名门之后,小说中隐隐有显摆自己家境学识之嫌,很多桥段读起来并不真实,给人以穿越、穿帮之感。九十年代的南京,那会泡吧、杀人游戏、小剧场话剧以及别的精神文化生活,应该还不普及。当然,也许是“贫困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至少我接触到“天黑请闭眼”,已经是2003年左右的事了。诸多高雅的文化生活,都体现在雅可这个有些类似古希腊戏剧中走出的角色身上,而他,某种程度上或许就是作者或者作者眼中自己的化身,家境优渥、学识渊博艺术造诣非凡(不过吸食毒品、生活放荡这些元素,应该和葛亮本人还是无关的)。

  葛亮还喜欢将一些真实的历史和社会新闻插入作品中,除了南京大屠杀、“反右”、文革、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等大事件外,诸如莫愁湖的行为艺术展、罗琦吸毒被抓等南京本地新闻也时不时出现在小说里,然而衔接有些生硬,并非天衣无缝。作者想要沟通小说与真实的企图,并不成功

  性的暴力,暴力的性,在作品中俯拾皆是。三代四位女性(包括程云和),遭遇过强奸、轮奸、卖淫、婚外恋、堕胎、产下私生子、感染HIV等惨痛经历。与性相关的是茧的意象与怀孕的意象多次出现。茧,是命运的束缚,而怀孕,既是这种束缚的加强,却又是冲破束缚的尝试。作者描写性的时候,总体还是比较克制的,不过似乎也透漏出一些他本人的取向,如乱伦,以及隐含的同性爱情愫。国忠与忆楚,虽则没有血缘关系,但好歹也是多年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兄妹,居然发生德国骨科剧情;又如芥川龙一郎和程囡,舅舅外甥女之间莫名其妙的交媾,似无必要。为衬托人物漂浮无常的命运,并非只有性这一种方式

  感觉写了这么多,全是在批评这部作品,然而批评还没有结束。全书分为十六章,每章的标题都是七个字,既有“无情最是台城柳”“东边日出西边雨”这样取自唐诗的,又有“基督保佑着城池”“错落的五月八日”这样概括章节剧情的,还有“古典主义萝卜”之类纯粹凑字数的标题,为工整而工整,毫无必要。如果换成直白的“第一章”“第二章”,不会对本书的价值有任何减损。又如赵海纳这个进步女青年加我党好干部的形象,属于典型机械降神,很像《日瓦戈医生》中的叶夫格拉夫,存在的意义就是在主人公出现困境的时候及时出现,化解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有野心,想为南京这座城市作传,写史诗,这点毋庸置疑。所以本书尽管有诸多缺陷水准仍在一般之上。无论是复杂的人、事、性关系,又或是女性角色们与外国男子感情经历,都折射出南京城多舛的命运。书中女性的命运,就是南京城市历史的隐喻。

  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岁所写,我承认处在相同年龄的我根本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按豆瓣五星的标准我给三星,不在于批评,更多是鞭策作者写出更好作品。

  :书中还有个彩蛋,相信是作者无意为之 。

黑框 长者

  《朱雀》读后感(四):《朱雀》读后

  从白帝城往宜昌的三峡游轮正不紧不慢的穿越西陵峡的时候,我读完了《朱雀》的最后一页,手里的书还没有放下,心却迫不及待的沉了下去…

  近百年的历史跌宕、三代人的命运纠葛、一座城的烟雨风尘,且作者完稿时只值而立,可见葛亮野心之大。不过正因为如此,才稍微可以对这个漫长故事的高开低走不那么耿耿于怀更何况故事的发生地是南京…

  金陵自古帝王州,六朝烟水,朱雀夕阳,华裔苏格兰青年许廷迈来到这里留学,在夫子庙与女孩程囡一见钟情,引出了程囡、母亲程忆楚以及外婆叶毓芝三代人爱恨交织的悲剧故事,更折射出的是这个古老的城市艰难走过的20世纪

  葛亮在这个故事中安排了众多的人物,关系复杂,递进跳跃,不认真梳理多数会搞混。其中忆楚的养母程云和无疑是最打动我的人,她的经历几乎可以说是关于这座城的缩影,甚至可以说她就是“朱雀”。正如赵海纳所说“我受的苦,你们都知道;但是她受到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另一个有意思的人物是雅可,也许是还没读懂,所以关于“高开低走”的评价也多是缘于小说后半段雅可的篇幅,看来有机会还要重读…

  《朱雀》读后感(五):朱雀,歷史的縮影。

  看完後,不得不感慨,這小說居然是出自1978年出生的男人寫的。這筆觸分明就如一位上了年紀的奶奶講述她的故事…而現實是她的作者是不折不扣的男作家,如此我只得這麽猜想,這位男作家心裡住著一個女人。 在30多萬字的小說中,葛亮幾乎用自己的構思舖就了一部關於新中國的苦難、彷徨迷茫,雖然重點寫的是南京。可是在近代中國,南京的一切就足以代表了新中國的點滴…在截止到今天的閱讀為止,記憶中應該只有王安憶的《长恨歌》也是從抗戰前開始描寫,該書的王琦瑤還是幸運的,躲过了戰亂的死亡,遠離了清右派,甚至幸運的逃過了文化大革命…而《朱雀》裏的那些人,一個個的正面迎擊了這些不是戰場的戰場…程云和沒了,一向小心謹慎的她,最後還是沒了;還好趙海納最後還活著…至少讓人深感欣慰…程一楚呢?青年时的愛戀,始於陸一緯,也是因了他的緣故,諸多的災難,便如葫蘆串般接踵而至

  書是好書,值得仔細看的好書!

  《朱雀》读后感(六):《朱雀》:于繁华与没落之间

  阳光氤氲的午后,在一杯黑咖啡和Sam Smith 的歌声陪伴,走进葛亮笔下岁月沉淀的南京城。虽然写下《朱雀》的时候,葛亮不过而立之年,但是这位年轻的作家却以其沉稳文笔,将南京的底蕴沉淀进了小说。而有六朝古都的繁华气韵做底子,有近一百年来显赫伤痛交织的历史的孕养,发生在南京城里的悲欢离合,也莫名的多了些许宿命味道

  《朱雀》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家族的三代女性的情感遭遇,不过是寻常的男女之情,对于爱情的选择和追逐,但是在这一百多年浮沉变幻的历史里,她们的选择是如此的不合时宜,而她们如朱雀身负火焰,却又终生不熄的命运,又让人不禁感叹唏嘘。叶毓芝在抗战爆发前夕选择了深爱的日本人芥川,最终却在南京的破城之后,留下了刚出生的女儿程忆楚悲惨离世。被妓女程云和养大的程忆楚虽然并不知晓生母的存在,却有着和生母同样悲惨的命运。她爱上了归国华侨陆一纬,可是陆一纬很快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北大荒,而楚楚在等待中被迫嫁给了强暴她的工人。这对苦命的情人终于在文革结束后重新相见,楚楚以为她终于等到了往日的爱情,谁知道陆一纬已经改名秦国豪并在北大荒结婚生子了,楚楚最后在怨愤中生下了陆一纬从未承认过的女儿程囡。程囡在大学时先是爱上比自己年长许多的泰勒,谁知泰勒竟然是个国际间谍,而程囡也不得不因此退学。后来程囡爱上了浪荡颓废艺术家雅可,可惜雅可终因吸毒过量而死。程囡以为她至少能生下她和雅可的孩子,但是没有想到半年后却被告知雅可临终前的血检中HIV抗体呈阳性。三代女性,有着相似美貌,相似的性格,却也宿命般的在情路上坎坷波折,因情而伤,为爱而死。

  小说安排远在苏格兰的华裔学生许廷迈以留学生的身份怀着一种类似于寻根的情感闯入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相混合的城市,外表的繁华热烈和内里的颓废没落随着许廷迈一步步走近程囡和她的家族的故事而逐渐显露。许廷迈是游走在故事边缘旁观者,却见证了南京女子外在的沉稳清冷,和她们在爱情面前奋不顾身的燃烧。就像他在遇到程囡的古董店里,一眼就看到了的那只虽然覆盖着铜绿却精巧的朱雀一般,这是这个家族几代女子爱情的信物与见证,也是几个女子命运的隐喻。

  虽然作者对于叙事的语言和节奏都把握得很好,但是从小说中其实可以看出,作者是个很有野心的叙述者,有太多想要讲述的情节,而将这些情节全部塞进这本并不算厚的书里,千头万绪,似乎每一条线索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但是每一条都没有讲述的足够清晰。这就像作者一次在用好几支鱼竿钓鱼,感觉每一根线下面好像都隐藏着一条大鱼,可惜作者并没有把它们拉出水面,只让读者看到水面上浮漂的晃动。于是本该沉重的历史与命运,最终散浮在了故事的表面,这也充分显露出作者在驾驭故事能力上的不足。因此随着作者的叙述,越到后面故事越散,也就越流于表面了。而且在小说中,作者在情节的构思上运用了太多的巧合,这些巧合不仅没有将摊开的故事收回来,反而造成了一种失真的感觉。

  不过总的来说,《朱雀》依然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小说,一个在千愁万绪中戛然而止的故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美。书的外皮是深红的底上画着一只金色的朱雀,奋飞向上,而书的封面则是深蓝的底上飘着几根白色的羽毛。在这清冷的沉寂与热烈的燃烧之间,便是葛亮的南京吧。

  《朱雀》读后感(七):《朱雀》:关于这时代的书写,应该被包容

  《朱雀》与《北鸢》一道,被称为葛亮的南北书。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这两本书代表了葛亮目前写作的最高成就。很奇怪,关于《朱雀》这本书,豆瓣的评分低得有点过了(只有 6.8 )。在我看来,该书虽在一些情节设定上不及《北鸢》,却在极大程度上延续了葛亮一贯的写作风格。要我说, 8 分至少是有的。

  葛亮的写作风格,时评称其为新古典主义。说实话,关于这份古典,我是爱极的。譬如饭馆一定不称饭馆,而要谓之食肆。多如此类。并非矫情,也并非盲目的复古。我自觉在这份古典里,有浓重的现实关怀在。从《北鸢》到《朱雀》,葛亮始终在着力刻画一个大时代。这时代瑰丽却又落拓,敏感却又麻木,从民国到千禧年,乃至于当下,有些一以贯之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精致繁复的古典为粗暴简单的现代所替代。葛亮的古典,是一种回溯。若我们沿着这回溯的源头往后看,则能发现一些破败的痕迹。尽管有时细若游丝,却并不妨害被发现。我们曾长时间沉沦于战争的泥潭,生如草芥,命若蝼蚁。我们曾长时间置身于文化的荒漠,群情慷慨,信仰狂热。我们也曾身处时代转折的潮滩,八方来潮,恍惚中辨不清未来的去向。这样的时代,应该被记录。而处于这时代的众生,应该有被认真凭吊与嘉许的尊严与权利。

  而葛亮的书写,价值之一即在于此。

  《朱雀》以程云和、程忆楚、程囡三代女性的身世浮沉,串起了南京城自民国至千禧年近百年的风云变迁。其中所涉,不乏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反右、上山下乡、文革等时代的大事件。这样的书写,需要的不只是知识的累积与岁月的沉淀,更需要的,其实是勇气。这勇气非自血气与灵魂涌出,不足以面对世俗的指摘。

  当然,《朱雀》也有其自身的问题。譬如,对性的着墨过多。许多时候,作者需要借助性将故事往下推进。似乎除了性,男人与女人之间便再无其他交接了。较为典型地体现于程囡身上,来中国进行间谍活动的外国客座教授、男主许廷迈、日本教授龙一郎,以及吸毒的青年艺术家雅可,小说中先后出现的多名男性角色,似乎无一例外与女主程囡有着性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作者似乎视性为唯一的救赎。这种紧紧抓住救命稻草式的偏执,透露出一定的草率与肤浅。由于太过依赖于性,故而许多情节的推进便易于在读者心中生出壁垒。相较而言,《北鸢》就鲜有这一问题存在。即使性在《北鸢》中有所缺失,却并不妨害其成为一部足够优秀的作品。要知道,性并不等于性格。过犹不及,这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智慧。

  总而言之,从《北鸢》到,《朱雀》,葛亮的书写关乎这宏大的时代,也关乎这时代之下譬如朝露的芸芸众生。这样的书写,承接着自《红楼梦》《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以来的伟大传统,在同辈乃至后辈作家中,这样的写作都是屈指可数的。这时代人大多缺乏耐心而又刚愎自用,须不知我们其实需要更多的包容,不只给作品,也给我们自己。

  《朱雀》读后感(八):《朱雀》的优点与缺点

  《朱雀》这本书,断断续续的读了一个半月才算读完,最开始看到葛亮的文笔,的确“惊艳”感叹一个男作家居然有如此细腻的文笔。但看的久了,就让人反感了,文笔过于琐碎,该带过的地方却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朱雀》故事设定很宏大,从民国到二十一世纪初,程家,叶家三代人的恩怨情仇。

  “朱雀”这个饰品一直在三代人之间流传,也是贯穿全书的线索。前半段故事一气呵成,将程忆楚的身世交代清楚。同时也勾勒出程忆楚养母程云和的形象。战争部分着重描写了南京大屠杀这一情节,程忆楚生母叶毓芝便是在大屠杀中被杀害的。故事中段更多笔墨用在了建国后到文革时期的描写。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之一。好不容易挨过了战争,那就好好过日子吧。这段的描写更偏向家常,程云和改造后成了家庭主妇,忆楚考上了大学,国忠也在工厂找到了工作,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文革”的到来,所有的美好被瞬间撕碎。该死的死,该流放的流放。故事中段在我看来是整篇故事里最好的部分。故事最后是程家第三代人,也和开头呼应,做了一个回环式的结构。后半段故事急转直下,狗血至极。与前面的故事文笔判若两人,这也是整本书的败笔所在。作者对于整本书的宏大叙事的把控上并不算优秀,有些部分出现了文笔撑不起叙事,叙事撑不起文笔的现象。但作者的叙事能做到三代人,三条以上故事线,并且把故事说圆,这点很多比较年轻的作家不容易做到。看下一本《北鸢》的表现吧

  《朱雀》读后感(九):被葛亮气疯的我只能写出这样的评论

  1、这本书花了我整整二十块!二十块!这是什么概念,我可以用这二十块钱吃两份盒饭,坐十次公交,或者吃上一顿美味的麦当劳工作午餐,大口啜饮加了冰块的凉爽可乐,还能剩下三块钱让我吃上一根一咬满口流油的烤肠。结果我把这宝贵的二十块钱花在了这样的烂书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2、小说有无数种开头方式,他偏偏要选择Lonely Planet式的开头。

  3、书中的外国人都是行走的签语饼,动不动就是“你们中国有句古老的谚语……”我们中国真的没有那么多古老的谚语,谢谢。

  4、葛亮对于性爱的描写水平处于“虎躯一震”与“获得了生命的大和谐”之间。

  5、描写一个高雅的妇人:她用餐过后,突然在家中的钢琴上弹起一首土耳其进行曲。皇后娘娘吃柿饼的故事重现人间。

  6、叙述者是个华裔血统的苏格兰人,但他既不像是华裔,也不像是苏格兰人。

  7、一开始我以为葛亮有着莫名其妙的后殖民视角,后来发现不是,他根本就没视角可言。他只是把句子堆到。纸上。了。而已。

  8、本书没有结构,没有结构,没有结构。

  9、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沟通方式不是媾和,甚至连强奸都算不上,而是两个脑满肠肥的秃顶中年在互相用手指捅菊花。我开始怀疑葛亮的性取向了。

  10、我之前批评中国某些作家,说他们所谓的家族史无非就是将历史作为人物的脚注罢了。葛亮他妈的太屌了,把人物作为历史的脚注。

  11、这本书可以改三百集琼瑶剧。

  12、葛亮对历史的处理方式,是我有史以来见过最卑鄙无耻的,没有之一。

  13、莫言赞美葛亮?莫言用菊花夹着笔写的东西都比葛亮强。我现在绝逼怀疑王德威和葛亮有一腿,否则他就是丧了天良,黄泥蒙了眼,猪油蒙了心。

  14、写不明白民国算你读书少,写不明白文革算你年纪轻,你他妈的连现代生活都写不明白?

  15、葛亮没有天赋,没有天赋,没有天赋。

  16、对于极端场景的迷恋,只能证明作者在精神与技巧上的双重幼稚。葛亮写这书的时候三十了啊。

  17、作者对于冯雅可的描述真的不是在黑现代艺术家么?如果说冯雅可是”艺术杀马特“的话,葛亮就是”文学快手“。

  18、说葛亮是文学快手,毫无鄙夷之意,只是在陈述事实。他对于极端场景与结局的迷恋正如快手中靠自残吸引粉丝的主播,而他对于空洞符号的钟爱则与那些颈挂金链,直播吃帝王蟹的县城青年毫无二致。

  19、我对于小说的定义十分宽容,《斗破苍穹》我觉得也是小说,只不过是本很糟糕的小说。但这本书不是小说,不是小说,不是小说。

  20、本书的走红再次证明,混圈子是一件多么他妈重要的事情呀。

  《朱雀》读后感(十):倒是无情却有情

  全书读到一半,一味的矫揉造作与行文中过重的胭脂气,还有那刻意安排的种种宿命与巧合,让人几欲释卷。然而强迫读完全文,还是想说点什么,因为那个叫程云和的“风尘女人”。

  以往出没于欢场的她,本应该是最薄情之人,但却被作者塑造成书中最重情的人物,无意间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轨迹,也成为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

  在政局动荡的年代,以一己之力独自抚养被神父偶然救起的陌生女婴;为救素不相识的士兵,不惜被日本人凌辱……

  战后洗净铅华,在艰难的岁月里精打细算,竭力操持一家生计,拉扯孩子长大;每年祭奠孩子生母,即使从未谋面;以自己的体贴让抛弃家庭、投身革命多年,却被批斗打压的“老首长”感受到久违的家庭温暖,为她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堤口;给只身归国却被发配北大荒劳改的南洋华侨以母亲的关怀;生命的尽头,“无情”地将过往的母女之情一概抹去,只为了少牵连女儿……

  肮脏的身体,历经时代的动荡,岁月的磨难,灵魂得到彻底的涤荡。卑微到尘埃里的种子,也能开出比高贵土壤里种出的更美丽纯粹的花。然后最终却无法逃脱世俗的偏见,人性的丑恶。

  多情总被无情扰,倒是无情却有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