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犬莉莉》读后感10篇
《柴犬莉莉》是一本由[日]土师俊资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柴犬莉莉》读后感(一):《柴犬莉莉》:如何向你心爱的孩子讲述这世间的灾难
成年人都知晓,这世间有如此多的灾难,或大或小。小的比如,车祸、溺水、病危。大的比如,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了历史上最强烈地震以及最强烈海啸,两天后就引起了福岛第一核电厂核电站泄漏。刹那间,天崩地裂,房屋坍塌,道路被树木或瓦砾堵塞,被掀翻的汽车和渔船随处可见。所有的人,或动物,一切有生命的物种,死的死,伤的伤,到处颠沛流离,损失惨重。虽然政府在第一时间内撤离了核电厂20公里以内的居民,但根据避难时不能带动物的规定,所有的宠物,都只能被留在灾区,眼巴巴地看着主人们离去,等待下一步救援。幸运的,会再次团聚。大多数,却再也不能相见。
如此恐怖的大灾难,你该如何向自己的孩子讲述?
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有些时候,我们为了保护孩子,不得不编织一些善意的谎言。我们总是善于给孩子营造一个非常美好又浪漫的童话世界,但也明白,为了孩子的成长,不能忽视这世间那些切实存在的阴暗,无奈却总是不知道如何开口。
这时,你可以试着和你的孩子一起读读《柴犬莉莉》。
《柴犬莉莉》是一本儿童文学,也是一本桥梁书。它描述的正是2011年日本地震导致核电站泄漏而引发的对周围的居民、村庄和环境造成的一系列恶劣影响的真实故事。与其他书本不同,它并没有刻意给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童话,而是从一只狗的角度,将这场自然灾难娓娓道来。虽有残酷,但也正是这种残酷,让孩子更加懂得生命的力量,学习到如何在逆境中不放弃希望,以及爱是如何战胜一切的。
先说说本书的内容。
故事的主角是桃子姐家的一只名叫“莉莉”的柴犬,四岁,长得可爱极了。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莉莉也一样,她和桃子姐一家也像是朋友,是家人,亲密无间。她每天都会和桃子姐,还有爷爷一起玩。当桃子姐上学时,她就自己到牛舍里玩。(在这本书里,所有的动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孩子应该发现与动物和平相处的乐趣。)莉莉和桃子姐的同学们也相处的非常好,以至于最后莉莉找到家人也多亏了这帮同学们的帮助。(所以孩子应该明白与人为善的重要性。)奶奶在家里为全家人忙东忙西,还为莉莉做饭。(孩子看到这里应该学会对自己的奶奶心存感恩。)突然有一天,房子摇晃的很厉害,台面上的所有东西七零八落的掉在了地上,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地震到来时的情况。(这时父母们可以趁机教孩子一些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由于地震造成核电站泄漏,所以住在附近的桃子姐一家不得不搬到避难所去,根据规定,只能将莉莉留在家中。(或许有很多小孩都会问为什么不能把莉莉一起带走,这时父母们可以趁机向小孩说明遵守相关规定的重要性。)
人生某些时候的离别实属无奈,毫无办法。虽然不能带上莉莉,奶奶还是尽最大的努力为莉莉准备了非常多的食物和水,担心莉莉饿了或是渴了。因为和桃子姐亲密如家人,所以莉莉在伤心难过之余还是决定踏上寻亲之路。莉莉从早到晚走遍平时一家人散步的地方,涉过河流,跑过铁桥,依然还是没有找到家人。因为不懂得红绿灯规矩,所以莉莉被汽车撞伤了,(大人们可以趁机教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好心的老先生夫妻俩收留了他,给他温暖的狗窝和可口的狗粮。虽然莉莉心里非常感激,但是她觉得还是应该要找到自己挚爱的亲人,所以她又继续上路了。她朝着海岸线的方向走,四周都不见一个人影,到处都是被掀翻的汽车,这些可怕的画面,莉莉都要独自一人面对。(即使害怕,也不能退缩,只能勇往直前。)当她走到一片草坪上时,才发现到处都是和她一样被迫遗弃的狗狗们。后来莉莉回到家中准备看看家人有没有回来,但还是没有半个人影,而此时奶奶留下的食物和水都被别的狗吃光了。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家人的庇护,为了生存,莉莉不得不吃一些野鸽子、青蛙、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她始终拼劲全力等待,寻找。终于有一天,前来抢救动物的志愿者们找到了莉莉,将她带到了宠物保护中心。最后在桃子姐同学的帮助下,莉莉终于和桃子姐一家团聚了。
再说说本书的构造。
书本的封面就是故事的主角特写,一只大大的可爱的柴犬,就像孩子一样天真纯洁。书本的最开始和末尾都是一幅纯绿色的空白纸张,像一片空旷的山坡或草地。而绿色代表着环境,象征着生命,所有的这些细节元素都显示出编辑的良苦用心。
本书是一本桥梁书,自然集齐了桥梁书的特点。(所谓的“桥梁书”,是指介于图画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一种图书类型,具有针对儿童不同阅读水平的显著指向性。)本书中的用字遣词都非常浅显易懂,偶尔会有几个“高大上”的词汇比如“满目疮痍”、“饥肠辘辘”等,也比较适合用于孩子词汇量的积累。全彩铅的画面非常逼真,颜色也生动自然,对文字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同时,孩子还可以学习看图说话。自己先描述一遍,然后再对应相应的文字,这样也容易提高孩子的说话或写作水平。
所以这本书非常适合不同阅读水平的孩子。三岁以上的小孩可以选择亲自共读,七岁以上的小孩可以自主阅读,然后跟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的感受。
孩子会发现,这一路的磨难让莉莉成长不少,她的坚持,不放弃、不抛弃,让她最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家人。她的所作所为也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在困境中自救。小孩天生就具有非常强的模仿力,相信他们也能学习到莉莉身上这么多优秀的品质,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所以到底该如何向孩子讲述世间的这些灾难呢?我想,作者土师俊资已经给出了答案。我们不一定非要从自己的视角,还可以试着从孩子们喜爱的动物的视角来解读这些灾难,让它们看上去并不那么可怕。既向孩子讲述了客观的事实,也保留了孩子纯洁的童真,最重要的,还让孩子了解到,这世间不仅仅只有不可回避的苦难,还有主动挑起的爱,和希望。
《柴犬莉莉》读后感(二):教孩子忠诚待人,你可能需要养一只汪,或者买一本书!
或者买一本书!
诚,诚实诚信的诚,古有尾生抱柱(《庄子·盗跖》),为世人赞颂,可是这似乎离我们太遥远了,离孩子的世界更要遥远。
如果我们在育儿的路上,想告诉孩子,忠诚是什么,能举出来的例子好像还真不多。或许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要教孩子“忠诚”呢?在这个一切向前“钱”看的现在社会,忠诚有什么用呢?
好吧,我先讲两个例子,是关于成年人的。
1
朋友小A跳槽的时候,原公司正是用人之际,老领导希望她多留两个月,而新公司也催促她赶紧赴任。感念于原公司和老领导对自己的栽培,她硬着头皮多干了两个月,把接自己工作的新人手把手带出来了,然后才去新公司报道。
没想到的时候,在新公司工作不到半年,赶上了经济危机,各个公司都精简机构,她所在的部门被“精简”掉了,她可能要失业了。
这时候原公司的领导向她发来了邀请函,请她回去继续工作。
忠诚,给她留了一条后路。
2
小C是我亲戚家工厂里的会计,老板娘对她特别好,认作了干闺女。去年年末突然得知她不在亲戚家工厂里上班了,便给亲戚打电话问了一下。
提起小C,亲戚特别难过,我在电话里听得出她的伤心。原来,厂里的公共账户上,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万块钱,小C便装进了自己腰包。后来得知是客户打款时候打错了,人家问起来,亲戚才知道这一万块钱的事。
后来,便出现了小C的离职,到底是辞职,还是开除,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忠诚与否,可能改变你未来的人生轨迹。
这两个例子,其实是日常生活中关于“忠诚”,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和平时代,精忠报国不会被挂在嘴边;不遇变故,所谓诚信,也不会常常拿出来晒,可是在某一个关键时刻,它却会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荷包。
教育子女,不管社会环境如何,我们终究是希望他们将来能够做个好人,做个顶天立地的人,做个无愧于心的人,而这样的人,绝对少不了“忠诚”这个好品质。
现在说说,忠诚,与狗狗的关系。
狗,一直被冠以“人类好朋友”的美称,我们也看过《导盲犬小q》的电影,也听说过,某狗狗为主人守墓的故事,很多人也亲自养过狗狗,感受过它们与人类的友谊,感受过它们对人类的忠诚。
今天想讲给大家的是《柴犬莉莉》,这是一本桥梁童书,适合10岁左右的孩子阅读。这本书讲的是日本大地震之后,狗狗历经千难万险寻找主人的故事。我看到简介的时候,龙卷风正袭击江苏盐城,造成了数十人死亡。我买这本书本来是要对孩子进行灾难教育的,买回来才知道,年龄上并不适合我女儿。
这是一本感人的书,是“忠诚”好品质培养的书,狗狗对于主人的忠诚感动了读者,也冲淡了大灾之后的悲伤。
莉莉是一条狗,它和桃子姐一家生活在农村里,幸福而快乐。地震来了,一家人都没有受伤,但房子毁了,被迫转移到了难民安置营,临走之前,奶奶给莉莉留了很多食物和水,爸爸解开它脖子上的狗链,嘱咐它好好看家,等他们回来。
可是过了很久,家里人还没回来,莉莉开始了“寻亲”之路。
它在城市里被汽车撞了,幸好遇到好心人收留了它,并且帮它治疗。好心人夫妇想要收养它,它却悄悄离开了,因为它觉得:它应该去寻找家人。
这便是对主人的忠诚。几乎每一只狗狗都具有的优良品质。
《柴犬莉莉》读后感(三):《柴犬莉莉》—拨动心弦的桥梁书
先说说桥梁书。推广桥梁书一年有余,发现仍然很多家长对这个词很陌生。适当的时候引入桥梁书对于孩子从图画书阅读向文字书阅读、亲子阅读向独立阅读顺利过度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桥梁书有一些明显的特征:一本书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篇幅不长,一般在50~70页左右;图文比例1:1~1:2;文字量不大,语言简单直接;故事趣味性强。这些特点增加了孩子的阅读乐趣,降低了阅读难度。孩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整读完一本书,非常有成就感。通常一套优秀的桥梁书会被反复阅读数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认识了更多常用字,阅读速度加快。为未来独立阅读纯文字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芽妈为了推广读过不少桥梁书,涵盖各个国家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轻松搞笑的,所以想当然的认为《柴犬莉莉》也一定是关于这只萌宠的各种趣闻轶事。在未事先了解创作背景的情况下初读这本书,阅读过半也没有期待中的逗趣文字和搞笑情节。始终是平淡朴实的讲述,情节发展也没有太大的波动,相比其他桥梁书不免显得枯燥乏味了些。
《柴犬莉莉》读后感(四):令人辛酸又温暖的故事°
——评《柴犬莉莉》
文/蓦烟如雪
印象里谈及狗狗,我就会想到《忠犬八公》《导盲犬小Q》甚至是《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等,我很爱动物,家里养的两只狗都是我捡来的流浪狗。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流浪的狗狗,在遇到好心人后,其实会比买来的狗狗,更特别,因为它们害怕丢弃,更为珍惜和主人在一起的时光。
像《忠犬八公》这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就尤为凸显,而这本《柴犬莉莉》的绘本,也讲述一只名叫莉莉的柴犬,它经历“丢弃”后,找寻主人的过程。在看到这本书由日本土师俊资所著的《柴犬莉莉》时,我常会想到我很早前的另一部又国内画者画的一本漫画书《一封未发出的信》,与这篇的绘狗狗的不同,那本是绘猫的,那只流浪猫会写信,它没有家,它渴望找寻亲情,在睡梦里,它把温柔的月亮想成了妈妈,它把天空中的笑脸都幻想成了妈妈。而这本《柴犬莉莉》在找寻主人上,它本有一对好心的夫妻可以照顾它,可它依旧前行寻找主人,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本漫画讲述了在一个温馨五口家庭,柴犬莉莉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他们有牧场,乡下没有红绿灯,爷爷每天会带莉莉去维持交通,孩子们都很喜欢莉莉。奶奶也爱做饭菜给莉莉吃,可是在一场地震后,他们不得不离开家园,而这场地震就是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那时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地震并引发了海啸,书中绘了他们在牛舍躲避大地震,大人们议论:“听说海啸把海边的建筑都吞没了!”“那里的核电站应该没事儿吧?”……
莉莉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而那场地震造成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狗狗不知道危险临近,第二天家人都把行李装满离开,而莉莉被拴着,画面上,看出了家人对狗狗的依依不舍,车开了,狗狗追逐着车子,可渐渐也力不从心没有追上,它只好在家等待家人,没有食物就吃奶奶留下的狗粮,吃完了就出门觅食,它爬山涉水,穿过铁路,走到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可惜狗狗被车撞了,它遇见了前面谈及的好心夫妻,可狗狗还是拒绝了这种温暖,它要找到自己主人,不过狗狗还是满心感激这对夫妇的,莉莉穿过陌生的城市,作者用一只狗的视角去展开被地震摧毁的城市,画面是荒芜的、凌乱的、满目疮痍的,四周都没有人,冷冷清清,尸横遍野,根本分不清哪里是马路,哪里是广场,那些歪歪斜斜的电线杆是作者笔下无声的感叹,那些瘦骨伶仃的牛群是作者心伤的疼痛,而那些无家可归的动物更是作者不忍弃置的爱。
这本书的点睛之笔就是用狗去淡化那场自然灾难,用狗的眼睛去描写那座核电站,那些戴着口罩、防护镜的人们,莉莉还是回到了家,可是它依旧还没有等到家人,它去牛舍找家人,看见牛都饿死了,它突然感觉自己被抛弃了,心想:“家里人肯定把我忘了。”
看到这句话,不禁潸然泪下,有谁舍得丢弃自己宠物啊,为了生存狗狗不得已抓了野鸽子吃,每天抓青蛙、蛇甚至老鼠充饥,在漫画中,狗狗已经是瘦骨嶙峋了,好几天没有吃东西后,它遇见了穿着白色塑料衣的人,莉莉被带到了宠物保护中心。
而当时的地震让灾区很多动物死亡,书中用了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这次地震和海啸不知夺去了多少生命,这只柴犬活过来一定不容易。”
在大家的帮助下,狗狗找回了主人,而前期在写爷爷带莉莉维持交通就是铺垫,为了后面,孩子们认出这是桃子家的狗狗,所以,前后是相通的,看着和狗狗团聚的一家画面,是唯美的,但不禁也感叹了狗狗经历了种种。
这本书是彩铅所绘,在色彩上会稍显木色,但作者温情的笔触,给这个故事增添了不少色彩,它历经了无依无靠的流浪生活,却能忍饥挨饿,始终拼尽全力去等待主人的心态让我很动容。
这个故事很心酸,但是真心很温情。
《柴犬莉莉》读后感(五):CICI语录之《柴犬莉莉》
CICI:家里人为什么把莉莉丢掉了啊!
爸爸:因为核泄漏事故家里呆不下去了,可是规定不能带宠物走。
CICI:可是莉莉是他们家人啊!
爸爸:也是啊,牛带不走就罢了,为什么不带莉莉走?
CICI:而且,什么叫核泄漏?
爸爸:讲不下去了!画风这么素淡,故事又这么纠结……
第二天。
爸爸:算了,还是给你讲完吧!其实我也很想知道莉莉后来怎么了。
CICI:我自己看完了!我来给你讲讲!
十分钟后。
爸爸:团聚了啊!真是个奇怪的故事!不适合小朋友!
CICI:但是我很喜欢!
爸爸:你这是心血来潮!
CICI:什么是心血来潮?
爸爸:就是喜欢不了几天!
一个月后。
CICI:爸爸,《警花与警犬》我都跟着奶奶看两遍了!
爸爸:说得好像你能看懂一样!
CICI:我告诉你啊,里面的小狗像莉莉一样,我很喜欢哟!
《柴犬莉莉》读后感(六):狗之忠诚,与人之情感
这是一本桥梁书,介于图画绘本与文字书之间。有图有不算太多的文字,看过后浪出的不少图画书,非常精致;而后浪出版的桥梁书,孩子还是第一次阅读,但是这第一次阅读就真真切切地被感动了。
桥梁书,顾名思义,架起一座从图画书阅读向文字书阅读过渡的桥梁。文图相辅,清新淡雅的日式绘画,简明温暖的文字,而且图书的制作也非常精致。精装本,32开,80页,适合低年级孩子自主阅读,也适合亲子阅读。
而书吸引孩子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关于动物主题的故事,是孩子喜欢的狗。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遥想我自己小的时候养过的几条狗,虽有顽皮者,但都忠诚可信,是童年的好玩伴,也是居家的好伙计。有时候我们一家人出游,小狗会留在家里看家;等我们归来时,它摇头晃脑,很是兴奋。此情此景,对比《柴犬莉莉》,竟然是如此的熟悉和亲切。
由这本书,我也想到由日本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忠犬八公”,同样都是忠犬,只是小八是秋田犬,而莉莉是柴犬,二者有相似之处,都是深受日本家庭喜欢的宠物犬,而柴犬更是被称为日本国宝。
《柴犬莉莉》的故事背景是2011年,日本福岛地震核泄漏。不少人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因为日本紧挨着中国,无疑,日本的那次灾难也危及到了中国。灾难是令人伤痛的,而在灾难中生存下来的这只忠犬的故事或许不是真实的,但却是感人的。莉莉是一户日本普通家庭养的宠物犬,在地震时,主人一家外出避难,独留莉莉在家看家,因为主人一家也没有预知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因为核泄漏,他们不能再回到故土。莉莉开始踏上寻找主人的旅途。
《柴犬莉莉》读后感(七):桥梁书《柴犬莉莉》
一场突然起来的大雨,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面对灾难我们如何应对,失去亲人的痛,家园被毁的伤,又如何来抚慰?灾难面前你会想到那些养在家里的猫猫狗狗吗?当人们离去时,他们丧失了庇护的场所,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今天让我们带您走进后浪出品的新书《柴犬莉莉》。
故事是根据2011年3月1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因为地震而面临核芯溶解。政府在第一时间撤离了核电厂20公里内的居民,但根据避难时不能带动物的规定,人们只能将动物留在了灾区。从而发生了柴犬莉莉找寻它的“家人”的故事。
柴犬原生于日本山区,自古以来就被训练成猎捕禽类和小动物的猎犬,偶尔也帮助人们狩猎大型猎物,例如山猪、鹿和熊;牠们习惯警觉地站在山丘上向下俯望,尽管现在成为家中的宠物,牠们还是保有类似的行为,所以会爬上屋内较高的沙发,或站在屋子的一角,静静的观察人们。
故事的开始作者描述了柴犬莉莉生活的环境,在一个养殖奶牛的牧场。一家喜欢她,让她过着安逸的生活。这种轻松愉悦的生活和之后地震发生后自己的无助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为桥梁书,从字数的设计上已经多余普通的绘本,但是孩子也可以通过图片来了解故事的发生过程,同时对描写的文字做更好的说明。孩子通过读图的过程开始过渡到对文字的关注。
第一部分主要是柴犬莉莉在桃子家的生活状态。我们在深入阅读时可以提出一些值得孩子思考的问题,比如:
“莉莉并不觉得自己只是一只狗”,从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些?
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不同人与莉莉之间的故事,让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其实对于写作来说,这部分完全是起到了铺垫作用。其中很多词汇在阅读时,也值得家长帮孩子提示。有妈妈说,我可不可以把好的文字抄下来讲给孩子听,我认为没有必要,只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加重口气朗读即可,孩子当反复阅读后,她会对某些不明白的词汇提出异议,提出问题时,这个时候的解答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说到提问,那我们必须说一说深度阅读,即文章的精读。是不是每一本书都需要精读呢,不是的。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中,我们可以进行精读,精读首先不会读一遍。而是反复的阅读,这里的反复阅读是孩子自发的兴趣而来,而非留下的课后作业那样。孩子在3-6岁的过程中对绘本都有反复阅读的习惯。这时候不要破坏孩子的精读要求,孩子最开始的阅读是非常被动的接受,当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会抓住某一点的内容进行反复阅读,这个过程也就是精读的过程。
那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会有哪些阅读效果呢?很多妈妈希望孩子通过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都得到了写什么呢?
我想把阅读分为三种:
首先,阅读是实物认知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等,而这些会在他将来接触到这些事情时,更快的接受。这个方面通过对书籍的扩展,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了解到更多知识。就《柴犬莉莉》这本书,我们通过故事的讲述,可以扩展的科普知识很多,比如:日本在哪里?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海啸?什么是核电站?核泄漏会有什么危害?什么是志愿者?
其次,阅读是情感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通过书籍了解,什么是伤心、沮丧、悲伤。这些词虽然很接近,但是却有所不同。而当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了作者表达的故事时,往往会跟随作者的步伐达到最感情的认知。最初我们讲到这个词语时孩子是无法理解这些表达情感的词汇是什么意思的,在生活的过程中,有相应的场景时,在和孩子提到时,他们才从内心体会到。那么在不断的认知过后,就是输出了。
最后,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过程。因为在阅读中词汇量的不断提高,孩子已经可以会对文字进行渲染,可以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输出将水到渠成。那么在《柴犬莉莉》什么时候出动了你的情感呢?可以让孩子自己来表达出来。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分别,分别的痛是孩子们可以体会到的。当孩子第一次走进幼儿园时,很多孩子认为从此见不到父母了,由此哭声一片。当孩子认知完善后,明白了,这只是暂时的行为。
故事中爸爸离开时的举动让人揪心。“车刚开出几步远,突然又停下来。爸爸跳下车,跑到莉莉面前蹲下,一边抚摸莉莉的头,一边恋恋不舍地说”。文章并没有提前说明他们为什么要离开,也没有解释为什么不带着莉莉,正是文字的描述让感情如潮水般涌出。这种分别孩子能够理解,更多的关心,他们还回来吗?为什么忍心丢下莉莉?孩子突然间对故事的结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已经融入故事中,他们想知道之后莉莉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在阅读精彩片段时,我们可以放慢朗读的速度,朗读不必过度的夸张,在平实的讲述中,孩子读懂了文字自然就理解了内容的。这个片段的离别就如同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可能看到的一样,分别的依依不舍,正是对莉莉的爱,才让这种分别变的更加的痛。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寻找,在经历漫长的等待后,莉莉始终没有等到家人的回来,她开始在曾经熟悉的地方去寻找,可是都没有。这个范围不断扩大,当“她闻到了风里有人的气息”时,他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车水马龙的城市和曾经的乡村有着天壤的区别,也让莉莉遭遇到第一次灾难,车祸。被好心人搭救后,莉莉并没有放弃寻找家人的决心。她悄悄的离开了,“大伯,大妈,谢谢你们!如果找不到桃子姐一家,我就回来”。满目疮林的街道,这时候她遇到了第二次危险,群狗围攻。在面临险境时高大的秋田犬搭救了她。所有的困难与磨难都不曾让莉莉放弃寻找家人的希望“我才不泄气呢,我肯定能找到我的家人”。回家已经是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即便那里已经被戒严,即便一片废墟。可能还有她不知晓的核泄漏,都不能阻挡她回家的路。莉莉顽强的活下来。动物保护组织,志愿者的到来,让莉莉又一次又机会找到家人了。
“海啸冲走了我的家人和朋友,核泄漏事故又让我们渔民没法下海捕鱼。这几天我想,我不干点什么对不起死去的亲人啊!”每每读到这个时候,心里有着莫名的痛,人们在面临悲伤时,应该让自己悲伤下去,还是应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没有抱怨更多的是感恩。用行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甚至是个动物。
正是莉莉和小朋友们曾经的相识,让大家认出了莉莉,顺利的找到了桃子姐家。
故事的最后一家人又围坐在一起。桃子姐家经历了地震带来的所有不便,“但是莉莉回来了,一家六口重新团聚,难道还有比这更高兴的事情吗?”
什么才是值得我们珍惜的?一篇优秀的文章即能故事吸引人,又能发人深省。
文章中莉莉被冠名“她”,她是人称代词。我想翻译作者也是基于对文章的理解上,把莉莉看做了家庭的一员。而故事中多处有莉莉的心里描写,对莉莉完全的拟人化。
《柴犬莉莉》读后感(八):柴犬的故事,历久的感动
简评《柴犬莉莉》
这是一本质朴感人的桥梁书,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主角是桃子姐一家和一只叫莉莉的柴犬。在日本的一个村庄里,平常的人们,平凡的柴犬,过着平静的生活。但是在灾难来临时,这种平静被打破,家人的生活、柴犬的境遇发生了重大变故。这些平凡的事物,在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时,通过一只柴犬的忠诚、坚持、追寻,汇聚成了直达内心的感动。
《柴犬莉莉》读后感(九):归家物语,永不嫌多:读《柴犬莉莉》
年老的阿尔戈斯躺在一堆粪土上,遍体生满虫虱,却能辨认出易容归来的奥德修斯。它摇动尾巴,垂下双耳,似在诉说重见旧主的狂喜。然后,它的灵魂便欣慰地奔向了哈得斯黑冷的冥府。时隔二十载,伊塔卡岛已物是人非。阿尔戈斯却一眼就认出了奥德修斯。这出自荷马史诗的吟唱是人类最早的关于忠诚与执着的记录之一,俨然一个惊心动魄的情感传奇。
如果说,阿尔戈斯之名充满了阳刚与神秘的气息,那么“莉莉”这个名字呢?它听来多么温柔,多么平凡,它属于一只普通的雌性柴犬。不过,在莉莉身上,我再一次看到了如阿尔戈斯那样的忠诚与执着。
莉莉与小主人桃子姐在一起(摄自《柴犬莉莉》)
《柴犬莉莉》读后感(十):柴犬莉莉、福岛和桥梁书
后浪出版的桥梁书《柴犬莉莉》,作者是日本的土师俊资。适合5岁以上亲子共读,也适合小学低年级小朋友独立阅读。
故事发生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中。4岁的柴犬莉莉住在靠海的奶牛牧场里,和主人一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忽然有一天地震来了,主人一家留下莉莉开车走了。莉莉想追上汽车,但怎么也追不上。
她在家里等待主人回来,一天,两天,食物和水没有了,哪儿都没有人。莉莉沿着铁路走到了城市,被一对好心的老夫妇收养照顾。但她仍然惦记着主人,又一次独自出发了。
一路上,莉莉看到了流浪的动物、倒塌的房屋、全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终于,又饿又渴的莉莉被志愿者发现,带到了宠物保护中心。
最终,柴犬莉莉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找到了主人,重新回到了温暖的家。
画面写实、朴素,像彩色铅笔画。作者土师俊秀,1943年出生在中国东北通化,早稻田大学史学系毕业。感觉是作者负责文字,有人配插图。
这本书的真实背景,就是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福岛县位于日本北部的“东北地区”的最南端,距离东京3小时车程,乘坐新干线只需90分钟。原本是个靠海捕鱼、农牧业发达的地区。
福岛核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核电站。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造成日本福岛一号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核电站全部永久报废,近1.9万人丧生或失踪,约15.4万人紧急撤离避难。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被认为是自1986年乌克兰切尔克贝利核泄漏以来最严重的核灾难。
福岛核泄漏发生后,核电厂半径20公里被划为警戒区,警戒区中的居民要紧急避难。因为避难所条件有限,不能收留动物,很多家庭被迫放弃了他们的宠物;当地的奶牛场、马场、养猪场、鸵鸟牧场也不得不把所有的动物留在警戒区。动物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独自面对一座空城,在辐射、饥饿、地震的威胁下挣扎求生。
后来,动物保护志愿者进入辐射区,冒着生命危险将幸存的动物送出灾区,并帮助他们找寻失散的主人。故事中的柴犬莉莉,就是被志愿者救了出来,最终与主人一家团聚。
柴犬聪明、温顺、忠诚,很受日本人的喜爱。在日语中,“柴犬”二字就有“小狗”的意思,看起来就很好相处,笑眯眯的。
《柴犬莉莉》是一本桥梁书。桥梁书是介于图画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一种图书类型,优秀的桥梁书具有针对儿童不同阅读水平的显著指向性。从文字和内容来看,绘本不一定比桥梁书浅显易懂,而桥梁书主要还是站在为了儿童独立阅读的角度而编写。
桥梁书的特点包括:
1、文字在一万字以内,不超过100页。
2、图文比例约为1:1或1:2。
3、文字浅显易懂,句型简短简单,故事兼具趣味性和文学性。
在英文中,图画书、绘本对应“picture book”,桥梁书对应“beginning book”或“ea-sy reader”,再进阶的章节书对应“chapter book”。“桥梁书”其实就是在图画书和文字书中间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欧美和日本的分级阅读概念已经发展成熟。像美国哈珀柯林斯公司的“I can read”系列等,而我国的桥梁书,还在起步阶段。
书中的柴犬莉莉,是福岛动物中的幸运儿。面对天灾人祸,动物与我们,都是受害者。
本文是原创文章,欢迎关注“大羊羊绘本”微信公众号(dayangbook),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