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奥古斯都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奥古斯都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58: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奥古斯都经典读后感10篇

  《奥古斯都》是一本由[美]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69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古斯都》读后感(一):以“恺撒”之名,登上权力顶峰

  “一切都要感谢他的名字的兔崽子。”马克•安东尼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有一部好看的传记,《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作者是英国通俗史学作家阿德里安•戈兹沃西。这部传记的巧妙之处,翻开目录便可窥得一二,全书以时间为线,分成五个部分:盖乌斯•屋大维;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凯旋将军恺撒,神之子;凯旋将军恺撒•奥古斯都,神之子;凯旋将军恺撒•奥古斯都,神之子,祖国之父。名字演变的过程呈现清晰的上升途径,其中内涵什么样的玄机?当这个男孩降生之后,围绕他的命名,罗马“三名制”的传统关乎他后来人生成就的起点,也是这部传记极好的切入点。

  尤利乌斯•恺撒死了。盖乌斯•屋大维这时候只有十八岁,他可能有过犹豫,但他几乎立刻变成了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从此之后,“恺撒”这个名字将伴随他的一生。它在最初为他赢得了军团旧部属的服从以及一些政治势力的支持,后来他则致力于将“恺撒”这个称呼不断神圣化,使之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公元前2年,也就是我们这部传记的第五部分的开篇,他被正式授予“祖国之父”的荣衔。官方的神话活动还要等到元首死后,但其实他早就创造出了“奥古斯都”(罗马语意为“神之子”)这个独特的称号。非官方的很多场合里流传着对他的歌颂。维吉尔说:“他将永远为神,我会时常从自己羊群中挑选一只细嫩的羔羊奉献给他的祭坛”。贺拉斯说:“由于把不列颠与波斯并入帝国,奥古斯都必将成为我们尘世的神祗。”但奥古斯都很聪明的一点,他保持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尽管非正式场合以及各附庸国有他的很多神话,但在罗马帝国内部,他从未允许自己被正式地明确地神话。

  当然,安东尼的话很偏颇,将“一切”仅归因于此是不公平的。屋大维只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为自己的胜利铺平了道路。当他成为奥古斯都之后,他依然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特别是恢复罗马文化对诸神祗的景仰。修建衰败倾颓的神庙,复兴宗教仪式和庆典,通过恢复公众对神谕的信心,重构对国家的信心以及对新秩序的信任。围绕“恺撒”崇拜开展造神活动,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行政、司法、税收等政务,宗教修辞和宗教意象成为罗马政治语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从这个角度来看,屋大维蜕变为奥古斯都,他以“恺撒”之名造就的一切,与其说是罗马政体的改变,不如说是他在更深层意义上的对罗马政治意识的悄然革新。有一项考古发掘说,公元2世纪埃及的一片纸草上写着罗马帝国的训诫:“什么是神明?权力的行使。什么是统治者?宛如神明。”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奥古斯都》读后感(二):一部专业、精彩的奥古斯都传记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博士,英国人,罗马史(尤其军事史)专家,毕业于牛津大学。著作包括《战争中的罗马军队》《罗马的战争》《布匿战争》《坎尼战役》《以罗马的名义》《西方的没落》和《恺撒:巨人的一生》。《恺撒:巨人的一生》被军事历史协会选为年度最佳传记和军事回忆录作品,是一部经典的恺撒传记。他还写了一系列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的小说。这是他的官网:http://www.adriangoldsworthy.com/。他的《恺撒:巨人的一生》中文版即将上市,《奥古斯都》也将由我推出。

  广场(Forum)是古罗马的城市中心,呈长方形,周围是罗马最古老与最重要的一些建筑。它是罗马公共生活的中心:凯旋式游行、选举、公共演讲、罪案审判、角斗士竞技的场所,也是商业中心。广场及周边有纪念伟人的雕像和纪念碑。

  Legatus(英语legate),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将领,指挥一个军团(约5000人),我译为“军团长”。军团长都是元老阶层成员。恺撒麾下军团长的军事经验并不比他更丰富。他曾邀请西塞罗担任自己的军团长,这说明对这个职务来说,有用的政治人脉比军事才干更重要。Legatus原意是代表,也可以是外交使节。

  百夫长(Centurion)是一个等级,不是具体官衔。1个军团有60名百夫长。每个百夫长指挥80人的百

  人队。百夫长具有重要的行政职能,需要识字、掌握算数。百夫长在社会地位和经济上远远优越于普通士兵,他们的军饷是普通士兵好几倍,或许高达十倍。大多数百夫长可能来自比较富裕的阶级,绝大多数普通士兵来自贫困阶层。与更高级别的军官相比,百夫长的确会随军较长时间,他们是职业军官。一般来讲,总是百夫长这个群体在危急时刻能够镇静自若、英勇奋战,为赢得统帅的认可而不惜牺牲生命。

  首席百夫长Primus pilus(字面意思是“第一枪”,枪指的是标枪,Pilum),是一个军团中最资深的一位百夫长,同时也是最精锐的第一大队的指挥官,还要辅佐军团长。一般的大队有5至8个百人队,而首席百夫长指挥的那个大队兵力更强,拥有约10个百人队,还拥有一些非战斗人员(文书、伙夫等)。在一个军团里,首席百夫长的地位仅低于军团长、六名军事保民官和营地长官。

  军事保民官(Military tribune)与平民保民官(tribune of the people)迥然不同,完全是军职,比军团长低,比百夫长高。每个军团有约6名军事保民官,每年选举产生24个,但同时存在的军团数量远超过4个,所以许多军事保民官是由上级任命的。选举产生的军事保民官享有很高威望,这个职位常被视为贵族子弟测试自己能否赢得选民欢心的第一个机遇。

  七鳃鳗:据小塞内卡记载,有一次,奥古斯都与一名叫维迪乌斯•波利奥的骑士用膳,此人以富裕、好奢侈和残酷而闻名。波利奥也是奥古斯都的老友,可能是年轻的屋大维于前44年投身政治时支持他的富豪之一。波利奥拥有面积很大的装饰性鱼池,其中之一豢养着食肉的七鳃鳗,如果有奴隶惹恼了他,他就把奴隶丢进去喂鱼。席间,一名奴隶偶然打碎了一套昂贵的酒杯之一,主人立刻命令将此人扔进鱼池。奥古斯都命令侍从把这一套酒杯的其余几个拿过来,当着主人的面一个一个砸碎,直到他释放那个奴隶。后来波利奥去世了,将他的奢华别墅之一遗赠给元首。奥古斯都将这座别墅拆毁,以消灭这恶人留下的痕迹,让维迪乌斯的名字陨灭。

  ilum(标枪)是罗马军团士兵的主要武器之一。标枪的木柄长4英尺,前端有2至3英尺长的狭窄铁柄,最前端是金字塔形的小枪尖。投掷出去之后,标枪的全部重量集中在小枪尖之后,使它足以穿透敌人的盾牌,而细长的铁柄使它具有足够的攻击范围,能够继续飞行,杀伤敌人。

  屋大维(下称恺撒)平定安东尼之后凯旋,欢迎群众里有一个人胳膊上载着一只渡鸦,他训练这只渡鸦喊:“恺撒万岁,胜利的统帅!”恺撒心花怒放,花5000迪纳厄斯买了这只鸟。又有一个人走来。原来他是刚才那个驯鸟师的生意伙伴,他自己没有得到赏金,非常不满。他说还有第二只会说话的鸟,于是带着另一只渡鸦来了。这只渡鸦非常不知趣地喊道:“安东尼万岁,胜利的统帅!”恺撒感到很好玩,并未生气,命令第一个人与他的伙伴分享5000迪纳厄斯。毫无疑问,假如是安东尼凯旋,也一定会有类似的欢呼雀跃的人群迎接他。胜利者如此慷慨大方的消息促使一些人送来了一只受过训练、会说同样的话的喜鹊,恺撒也把它买下了。一个贫穷的鞋匠得到灵感,又弄来一只渡鸦,尝试训练它。他的努力都失败了,不过这只鸟后来学会了他气急败坏的呼喊:“我的所有辛苦,所有钱,都白费了!”据说,从一大群急于吸引他注意力的群众当中,恺撒听到了这只鸟的嘶哑声音。他被逗乐了,于是用高于5000迪纳厄斯的价格买下了它。

  双耳瓶(Amphora)是古罗马重要的容器,通常是陶器,也有金属的。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装载和运输葡萄酒。市场上流通的葡萄酒的数量非常惊人,一位学者估计,在前1世纪,有约4000万瓶葡萄酒在高卢参与交易。这个数字其实还是太低了。每个双耳瓶一般是3英尺至3英尺6英寸高,容量为35至45品脱。有史料称,一位高卢酋长愿意用一名奴隶交换一双耳瓶的葡萄酒。

  法西斯束棒(fasces)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束棒是一根斧头,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着。在官方场合下,高级官员的卫兵在他的前面持束棒来代表到来的官员的级别和权利。按官员级别的不同,束棒的数量也不等。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使用这个符号。美国也大量使用fasces符号,如参议院印章,和美国国民警卫队管理局的徽章。

  eculatores,是古罗马军队的侦察兵,后来有了情报人员的意思。来自拉丁语动词speculare,意为观察。奥古斯都时代的Speculatores可能已经有了间谍、情报人员的意思。

  执法吏(Lictor)是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时期负责侍奉和保卫行政长官的公务人员,其实相当于保镖。执法吏从平民当中挑选,不少是释奴。罗马军队的百夫长在退役后自动获得担任执法吏的资格。执法吏都是强壮有力的大汉,免服兵役,有固定薪金。他们携带法西斯束棒,在长官命令下,他们有权逮捕和处罚公民。不同级别的行政长官拥有的执法吏数量是不同的。例如,独裁官拥有24名执法吏,执政官拥有12名。

  凯旋式(triumph)是罗马共和国嘉奖(一般是对外战争中)获胜将领的仪式。胜利者乘战车穿过城市中心,队伍包括战俘、战利品和其他象征胜利的标志物,以及他自己的身穿最精美甲胄的士兵。得胜将军穿戴罗马最重要的神祇“至善至伟朱庇特”的宝器华服,把脸涂成红色,以模仿古老的朱庇特赤陶塑像。他身后有一名奴隶,将胜利者的桂冠举过将军的头顶,同时小声提醒他,他仍然只是个凡人而已。

  小凯旋式(Ovation)的荣誉在以下情况授予得胜的将军:并非国家之间的正式战争;敌人特别卑贱(如海盗或奴隶);或己方不曾遇到危险,或危险极小,就轻松得胜。大凯旋式(Triumph)和小凯旋式的形式区别是:前者的将军乘战车,后者骑马或步行;前者戴月桂(laurel)花环,后者戴桃金娘(myrtle)花环;另外,小凯旋式中元老不走在将军前面,一般也没有军队游行。

  奥古斯都最有名的雕像,1863年发掘于prima porta(第一大门),这是罗马郊区的一个地点,距市中心12公里,在台伯河右岸,是几条重要道路的交汇点,也是从北面进入罗马城的入口,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奥古斯都脚下是小爱神丘比特。恺撒和奥古斯都的家族自称是维纳斯的后代。丘比特是维纳斯的儿子,骑着维纳斯的吉祥物海豚。胸甲的浮雕是庆祝从帕提亚收回当年被克拉苏丢掉的罗马军团鹰旗。

  罗马的阿非利加(Africa)行省: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前146)中,罗马彻底消灭了迦太基,在其领土上建立阿非利加行省,范围约在今日的突尼斯北部、阿尔及利亚东北部和利比亚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区。这是罗马帝国西部最富庶的行省之一。今日非洲大陆的名称即是从该省的名称而来。

  西班牙短剑(gladius hispaniensis)一直到3世纪始终是罗马军团士兵的标准武器。前3世纪模仿西班牙凯尔特伊比利亚部族的武器制成,所以叫西班牙短剑。它用优质钢制成,可以劈砍,但主要是用来刺杀的。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当时就念了两句名诗“为了祖国牺牲,是一件甜蜜而适宜的事情”(dulce et decorum est pro patria mori。图2为美国阿灵顿纪念堂上的这句诗。英国军人与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Wilfred Owen,1893—1918)写了首诗Dulce et decorum est,用令人震惊的现实主义笔法描绘堑壕战、毒气战的凶残恐怖,谴责鼓吹“为国捐躯”是“古老的谎言”。他于1918年11月4日在法国阵亡,恰好一周之后,停战协定签署了。

  ignifer是罗马军团里扛着百人队(century,80人左右)或大队(cohort,一般是10个百人队)的军旗(signum)的旗手。Signum上往往有手的图形,悬挂若干圆形奖章。旗手是非常危险的工作,因为要站在第一排,并且只能携带一面小圆盾作为防具。Signifer也是本单位的财务人员,军饷是普通士兵的两倍。共和国时期Signifer可能泛指所有旗手。帝国时期的旗手分为许多种。

  罗马军团著名的龟阵(Testudo):将互相重叠的盾牌举过头顶,构成一个屋顶状的防护盾,足以抵御绝大部分投射武器的侵袭,一般在攻击敌人防御工事时使用。现代防暴警察也会用这种阵法。

  cutum是罗马军团的标志性盾牌。经典的“好莱坞式”罗马军团士兵使用矩形瓦状盾牌,但实际上罗马的盾牌有多种类型。恺撒时期,盾牌上很可能已经有标志性符号,要么是绘制的,要么是凸起的装饰物。盾牌是用三层木板胶合而成的,覆盖小牛皮,边缘有青铜滚边保护。这种盾牌很灵活,防护力不错,但重约22磅。盾牌的中央饰钉的背面有一个水平的握柄,士兵在战斗中可以借助它举起盾牌。盾牌也可以用于攻击,士兵可以将盾牌饰钉往前猛推,将敌人推倒。

  罗马的亚细亚行省(Asia)在今天土耳其的西部沿海地区。今日“亚洲”的名称即是从该省的名称而来。恺撒的父亲盖乌斯约前91年曾担任亚细亚总督。帝国时期,亚细亚是归属元老院管辖的行省,由资深执政官(proconsul)级别的人担任总督。

  伊利里库姆Illyricum,或称伊利里亚illyria,是公元前167年—公元10年间罗马的一个行省,位于今巴尔干半岛西部、亚得里亚海东岸。大约包括今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和阿尔巴尼亚等地区。公元10年,伊利里亚行省被分割为达尔马提亚和潘诺尼亚行省,但伊利里库姆/伊利里亚作为地区名仍然被广泛使用着。该地区的人民以孔武有力著称,是罗马帝国军队的主要兵员来源地之一。多位皇帝,包括君士坦丁大帝,出身于伊利里库姆。

  威望(Auctoritas)是一位罗马元老的声望和影响力。英语的authority一词来源于此。军事成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人的Auctoritas。和罗马的许多概念一样,Auctoritas也极难翻译为英文,因为它包含了权威、声誉、影响力和地位重要性等多重涵义。一位行政长官卸任后,他的威望可以延续很长时间,但如果他后来行事不端或者出了丑闻,他的威望也会减少,或者与其他元老的威望相比黯然失色。一个人的威望决定了元老院开会的时候,主持会议的行政长官会不会频繁地征求他的意见,以及是不是优先征询他的意见,以及他的意见能够有多少分量。

  辅助部队(Auxilia):共和国晚期招募的非罗马公民的士兵。到帝国时期,Auxilia步兵数量与公民组成的罗马军团相当,并且大部分骑兵和专业兵种(尤其轻骑兵和弓箭手)都是Auxilia。到2世纪,Auxilia占到罗马总兵力的五分之三。恺撒大量征召了高卢诸部落的人,尤其吸收他们的骑兵。多数情况下,辅助部队由各自的酋长指挥,但至少有一些高卢人曾在由罗马军官指挥的单位里服役,可能接受过罗马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在《内战记》中,恺撒提到,在前49年,他拥有“3000骑兵,这支部队在他过去的所有战役中一直追随他”。他还告诉我们,他有5000辅助步兵。

  atha是1—6世纪罗马的一种长剑,长0.75至1米,据说最早是日耳曼辅助部队用的,后成为重步兵的标准兵器,于是以前的西班牙短剑Gladius降级为轻步兵武器。Spatha在前线取代了Gladius,因为更长,攻击范围更大。

  床弩(Ballista):一种有两根臂、利用扭力的大型弩,可以发射弩箭或石块,精度相当高。床弩尺寸不一,绝大多数用于攻城。罗马共和国于前146年吞并希腊各城邦之后,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Ballista技术。

  奥古斯都和平祭坛(Ara Pacis Augustae):这是奥古斯都时期艺术的最杰出作品之一。元老院投票决定建造这座祭坛,以纪念奥古斯都于前13年胜利返回罗马。祭坛于前9年落成。和平的主题纪念了内战的结束和战胜外国敌人从而得到的和平。奥古斯都的家人在游行和檐壁图案中都占据了核心位置。

  美剧《罗马》把奥古斯都的母亲阿提娅描绘成放荡(情夫之一是安东尼,后来她对安东尼动了真情,却被抛弃)、势利、泼辣、自私但又聪明、坚强、不失可爱的形象。其实这些都没有史料证据,塔西佗甚至说她是个虔诚的理想罗马女性。阿提娅(前85-前43)是恺撒的外甥女。她与第一任丈夫盖乌斯•屋大维生了两个孩子,小屋大维娅和后来的奥古斯都。奥古斯都四岁时丧父,阿提娅改嫁。伟人的父亲不可能是凡人,于是有人传说阿提娅在阿波罗神庙参加了一次夜间仪式,在轿子上睡着了。一条蛇出现,从她身上游过,在她大腿上留下了一条蛇皮一样的印迹。她醒了,感到自己需要按照仪式要求清洁自己,就像她刚刚做过爱一样,因为只有身体洁净的人才可以进入神祇的圣所。她没有办法洗去皮肤上印迹,于是不再去公共浴室洗澡。九个月后,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奥古斯都。

  马尔库斯•维普撒尼乌斯•阿格里帕(前64?-前12)是奥古斯都的发小和主要将领。奥古斯都的大多数军事胜利都归功于他。终其一生,无论是作为将军、工程师还是行政官员,阿格里帕都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艺和精明强干,再加上对奥古斯都忠心耿耿,并且非常小心谨慎地保持谦逊。他凭借上述军事胜利,得到了一次凯旋式的荣誉,但他为了避免奥古斯都的军事失败,决定不举行凯旋式。他为罗马建造了万神殿。他还娶了奥古斯都的女儿尤利娅。电视剧《罗马》里的阿格里帕十分憨厚,与奥古斯都的姐姐屋大维娅有恋情。其演员就是Allen Leech就是《唐顿庄园》里的三女婿,司机布兰森。

  释奴(Freedman):在古罗马,被主人授予自由的奴隶可以成为公民,享有全部的政治权力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原主人则成为他的恩主和保护者。释奴受到一些限制,比如不能担任公职,不能担任国家祭司,不能成为元老。但后来释奴也能成为高官。释奴在获得自由后生的孩子生来自由,享有全部公民权。一些释奴获得了很高的地位,甚至成为巨富。

  《奥古斯都》读后感(三):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

  《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阿德里安·戈兹沃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章里夹杂很多趣事,比如,屋大维写淫诗攻击诽谤政敌,再比如,当他已经是皇帝的时候,遇到某人和自己很像,就问对方母亲是不是常来罗马,而对方说,不,我父亲常来罗马,他也并不生气。但就这样,我好像就明白什么叫“扁平人物”了,也就是说,并不立体。大约是动心忍性,克己复礼,原本制度草创者的个性就比较乏味,比如杨坚,比如源赖朝,还有屋大维。如果我是个导演,拍摄屋大维的传记片,第一幕会是这样:黑暗,无尽的暗暗,渐渐传来窸窸窣窣的,以及轻微到难以察觉啜啼的声音,慢慢的一个裹着托加袍的苍白老人踉踉跄跄地出现,没有剃胡子,邋遢,憔悴,痛苦,张皇,他以头撞墙,由喃喃自语到癫狂地呼喊着:“瓦如斯,还我军团来!”声音在空旷的黑暗里回响。紧接就是十八岁的屋大维听到恺撒遇刺时的那一幕了。

  《奥古斯都》读后感(四):骤膺重任,勉承衣钵,扫除障碍,终成帝业

  在战胜安东尼之后,屋大维利用其再造和平的功劳和一直牢牢掌握的仅忠于其一人的军队,对罗马具有绝对支配地位的权威,逐步形成了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的局面,一面以共和国保护人自居,以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掌控国家的大局,一面特别注意扶植自己的亲信,且重点培养自己的养子和其他亲属,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统治小集团,以便在百年之后,确保自己培育的人能够接替看护罗马帝国的责任。为此,他精心培养了马凯鲁夫、提比略、德鲁苏斯、盖乌斯和卢基乌斯等人。通过担任公职培养从政经验,通过带兵镇压叛乱或扩张领土培育其从军人脉经历和军事指挥才能。但这一过程也是颇多曲折,其中许多人因为战争等原因相继去世。

  奥古斯都是一个全力争夺最高权力的人,也是一个竭力维持帝国长治久安的人,他非常满足于自己作为国家守护者的脚色,非常自得于利用自己的权威和影响为人们谋取福利,在国家面临动乱时保卫罗马人民的福祉。例如,他会亲自调集粮食,赈济饥荒,修缮货新建纪念性建筑和基础设施。他也会花费大量时间,常年巡视帝国各地,了解民情,亲自排解纠纷,化解矛盾。当部落发生叛乱或部落间发生冲突等异动时,他会迅速派兵镇压,消弭隐患。

  正如作者在序章所揭示的,《奥古斯都》一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其前期的军政生涯,后期的治国理政和政治布局(包括对妻女两支后人的刻意栽培,尤其是对女儿的处置,以及对女儿一系后人命运的影响等)相对比较平缓,但也充满了变数。这也决定了这本传记的故事特点。

  看完《恺撒:巨人的一生》,再看《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我们可以做一下对比:从踏入政界到遇刺身亡,恺撒的一生可谓精彩纷呈,不管是高卢征战,还是内战,其故事情节总是非常吸引人。而奥古斯都的一生则相对比较单调一些,虽然从恺撒遇刺后,到最终打败安东尼,这一时期的故事情节还是很吸引人,但在成为罗马政坛的元首之后,整个故事基本上就波澜不惊了。因此,单从故事性来讲,奥古斯都的传记不如恺撒的传记引人入胜。当然,这并不代表本书不好看。相反,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使我们能够对内战不断的罗马从共和国走向帝制的国体变更过程有着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奥古斯都这样一个从执政官、元首、第一公民,最终成为“皇帝”的人,犹能吸引人做深入的探究。

  恺撒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但给人印象更深刻的仍是一个军事统帅。奥古斯都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政治家,虽然其统领过的军队比恺撒还要多,但绝不能说是一个军事家。恺撒给人的主要形象是一个开疆拓土,争取荣耀甚至更大辉煌的杰出将帅,在遇刺之前还准备征服强悍的帕提亚王国。奥古斯都的主要特点是沉稳内敛,长于政治谋划,以宽宏大量示人,但能够以毋庸置疑的权威,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可谓一个稳居庙堂的政治家,在政治权术、全局掌控能力,以及政治预见性等方面具有过人的本领。他能扬长避短,以稳定守成为己任,以巩固现有的帝国为首要任务,顺应人民的希望和平的呼声,让厌战的罗马人过上安定的幸福生活。当然,这也不排除在合适时机,选派其他将领或自己的继承人开拓疆域。

  此外,本人对作者把“屋大维”或“奥古斯都”称作“恺撒”的处理方式不敢苟同。虽然作者有自己独特的理由这样做,但这极易令读者产生误会。虽然作者采用“尤利乌斯·恺撒”和“恺撒”区别真正的恺撒和奥古斯都,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这两个名字指的是同一个人。提到本书的传主,一般都是称呼“屋大维”或“奥古斯都”的,在我们看到的各种罗马史料中,也都是这样称呼和处理的。所以,看到满篇的“恺撒”,真不知现在读的是恺撒的传记,还是奥古斯都的传记。即使序章里已经说明了理由,但还是感觉有点别扭。

  陆大鹏的翻译非常好,每一本译著都是精品,这一本的翻译质量更高。语句流畅,文字干净,通读全书,像我这样挑剔的人只发现了几处文字瑕疵(详见亚马逊网站)。按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绝对是优质图书。

  《奥古斯都》读后感(五):神之子、祖国之父:奥古斯都

  这本书600多页,厚重的没法捧着看,只能正襟危坐看。作者写的前一本书《恺撒:巨人的一生》和这本相映成辉,不过我是恺撒粉,所以无可避免的偏向恺撒。

  奥古斯都,原名盖乌斯.屋大维,生于前63年罗马历9月23日,母亲阿提娅,父亲盖乌斯.屋大维,舅公尤里乌斯.恺撒。恺撒被刺身亡,身后遗嘱立屋大维为继承人,将家产的四分之三传给了他,至此,盖乌斯.屋大维改名为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这一年,他18岁,仅有的实实在在的资本是金钱和他的姓氏。屋大维19岁当选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借助恺撒之名拉拢军队,经历内战,在亚克兴角战役中战胜安东尼,奠定胜局,他是凯旋将军,是神之子,他结束了罗马共和国500多年的历史,又使罗马帝国稳定发展了250年。他被称为奥古斯都,August源于他。

  作者在书中将他直称为恺撒,这是我接受不了的,他可以是屋大维,可以是奥古斯都,唯独不可以是恺撒,因为我心目中的恺撒大名只属于一个人,他打赢并写下高卢战记,是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王,他才是凯撒大帝,屋大维只是奥古斯都,仅此而已。

  看此书时总忍不住回想上一本书的阅读体验,为什么是屋大维而不是恺撒成为终结共和国、拉开帝国大幕的那个人呢?恺撒一生征战,实际上享有了君主的权利,他获得的荣誉远超历史上的先例,相比而言,苏拉要残暴得多,但苏拉掌权几年后就辞去独裁官的职务,退隐回家了;恺撒谈及自己的胜利时极谦逊,他文笔优美,写下的高卢战记在文学史上都鼎鼎大名,而屋大维并不是一位出色的将领,胜利是由他的属下赢得的,所以不得不描绘自己个人的英勇行为来给自己贴金。恺撒是天才的军事家,而屋大维是杰出的政治家。同样的句型,可以适用于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关羽和曹操。英雄源于天赋,他们的出场自带光芒,比如恺撒,比如信长,但天赋过高的人往往走得太快,不屑也无暇与凡夫俗子解释,偏偏这个世界离不开凡夫俗子,所以更亲民,更隐忍,更会包装的政客才走到了最后。美是用来打破的,而英雄是用来填坑的(此处哀悼我的偶像恺撒与信长君五分钟。。。)

  在恺撒之前,罗马公民习惯了热闹的政坛,在他们有限的天真的世界中任何人都不应当拥有巨大到永久的权力,所以当恺撒率领他的军队跨过卢比孔河时,罗马人心理层面的信念崩塌注定了恺撒的命运—-如果不能窃国,只能被盗命。人们对于第一次的冲击往往没有准备,但恺撒死后漫长的争权、内战渐渐磨去人们对完美的苛求,就算没有理想的体制又怎样,与上层建筑是元老院一群人的决定还是独裁官一言堂相比,普天之下所有人的最本初的愿望其实只是和平与稳定,而这个恰恰是屋大维可以带给他们的礼物。这大概就是命运。恺撒在蒙达战役结束返回罗马不到一年后就被刺身亡了,他于前44年初解散了自己的卫队,没时间间真正做些什么,而屋大维从不放下武装力量,有大把的时间刷经验,所以,是命,也是运。

  与恺撒波澜起伏的一生相比,屋大维的一生平淡很多,但能在恺撒的盛名之下依然创下不世伟业,屋大维当得起奥古斯都之名。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在他之前,罗马是泥土砖块建成的,而他把罗马变成了一座大理石城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