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插画考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插画考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02 21:3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插画考读后感精选10篇

  《插画考》是一本由郭书瑄著作,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69.80,页数:18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插画考》读后感(一):插画的追根溯源——《插画考》

  提起插画两个字,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现在的PS,AI等软件无形之中也与插画师联系起来,软件的火爆也逐渐将插画师的地位推到前台,几乎全国在线以及线下的各类平面设计软件的培训班都会打出插画师的广告,说什么成为插画师月收入多少等等。然而到底什么是插画?插画的发展史是什么?到底成为插画师只需要懂得相关的软件就行了吗?

  由百度百科可以知道,插画在国内被称为插图。在现代社会里,“插画”就是我们平常所看的报纸杂志、各种刊物或儿童图画书里,在文字间所加插的图画, 统统称为“插画”。那么之前插画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插画到底有哪些风格呢?这本《插画考》的作者郭书瑄尝试着讲插画的整个发展流程给我们梳理出来,并且还列举了插画中的经典作品

  本书共分为三个章节: “风格,风格,还是风格”、“永不流逝的插画代表作品”以及“书籍插画艺术媒体形式”。

  第一章“风格,风格,还是风格”里详细描绘了插画的各种著名派别。例如你在前拉斐尔派的插画中体会来自英国的古典风格,其中比较著名的收录刊物有《乐师》、《丁尼生诗集》里面收录了前拉斐尔派的大部分作品,如诗人画家罗塞蒂的《纺锤妖精》,米蒂斯为《丁尼生诗集》中<圣艾格尼斯节前夕>绘制的插画等。犹如你在本章中还可以看到高更等先知派的插画风介绍以及经典作品解析;你还可以看到属于野兽派的马蒂斯的插画,并且体会感悟其插画风格。

  第二章“永不流逝的插画代表作品”,在这一章节里面作者列举了一些著名的书籍作品,对其中的插画对作品文字的衬托渲染作用做了详尽的解释。例如在‘莎士比亚VS塞万提斯’一文里先介绍了莎翁的著名作品,然后举出其作品中的插画进行了解释。在这些经典作品中,正因为了这些画家的插画将书中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更进一步扩展了读者们的想象力理解力。这让我想起了丹布朗的经典三部曲的插图版小说,里面的插图无疑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尤其是当书中的文字语句难以理解时,这时一幅简单的插图可能什么问题解决了。

  第三章“书籍插画艺术的媒体与形式”则将书籍装帧的风格及媒材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说明,这其中你可以看到版面如何设计,页面装饰中起首字母如何设计,页缘如何与正文搭配等等。

  本书我建议那些只学习了AI等软件却没有设计思想的人来看一看,不是只会了软件你就可以成为插画师,思想比软件更重要

  《插画考》读后感(二):因插画而爱上一本书

  很多人把插画当作为次要艺术,原因其实很简单,在他们眼里插画其实算一种附着艺术,它的存在必须以文学书籍本身为前提。但即使这样,依然不能够去否定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因为它让读者爱上一本书的第一个原因,很多时候我们漫无目的的搜寻着架子上浩瀚的书籍的时候,吸引我们第一道目光的,往往就是这精致独特的插画艺术。

  本书作为研究插画艺术的考据书目,主要介绍的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艺术家插画,因为这段时间“其实具体展现了书籍插画的最大可能”。整个书籍内容并不讲究面面俱到的线性介绍,而是着重于主要流派和主要作品的反复审视,以突出重点为主。

  整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插画风格说起,描绘了浪漫派、前拉斐尔派、先知派、表现主义、野兽派等各个流派以及主要代表人物。通过本节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插画艺术依然依托于当时各国整体绘画流派的大背景之下,例如正是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风靡画坛,蒙克的《呐喊》大受追捧,影响到了插画艺术也大走表现主义之路,出现了桥派和蓝骑士这样的主要团体

  第二部分作者则对优秀的插画代表作品进行介绍。从宗教神话作品《圣经》《神曲》,再到莎士比亚的戏剧,最后到博德莱尔的《恶之花》,每个作品都极具特点,更难等可贵的是对于一个作品的描述的介绍,并不限制于一位插画师,而是将很多不同插画师对于同一文学作品的不同描绘加以横向类比,找到存在这些差异性的艺术原因。

  本书最后一部分是对于插画艺术的媒材与形式的讲解,包含了外观的设计,版面构成,页面装饰和版画形式。简单说就是插画艺术与书本设计是不能割裂来看待的,因为这是插画存在的主要目的,这就表明了插画艺术必须要契合于书籍的设计,插画不能够喧宾夺主的完全脱离书本,两者有机统一的存在,才能证书籍所表达的整体价值观完整

  为什么伟大的插画艺术都存在于19世纪?这是因为当时绘画艺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成熟阶段,而人类科技则还未达到完全的工厂式复制,大众读物还未变成流水线,于是各种具有自我风格的插画家以及“艺术家之书”出现了,而在目前电脑绘图成像技术发达的今天,大家对于书籍的要求开始呈现于快餐化的形式,这让人们很难能够静下心来完成对于经典作品的插画二次创作,真的非常希望十九世纪的插画家精神仍然能感染到目前的书籍出版行业

  《插画考》读后感(三):《插画考》:插画史就是一部绘画流变史

  《插画考》:插画史就是一部绘画流变史

  插画,是一本书的脸面,也是一本书的胃口。它以脸面吸引我们第一眼的注意,而又通过它的胃口引发读者的食欲。插画分散在我们接触过的一本本书中,每一张插图,一生下来,就宿命般地承受着的是老死不相往来命运,但能够系统地将一张张插画集结起来,组成一本书,那必定是一个有心人才能够做到的事。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者或者叫研究者,就是从事的是一种有心、走心与倾心的工作。有了这样的有心人,便出现了《插画考》这样一本图文并茂的考察插画家族血缘史与亲缘史的专著。

  《插画考》的作者郭书瑄是一名台湾的学者,大学里学习的是艺术研究,后到荷兰读博,所习专业艺术史与文学研究。这本书是由国内从台湾引进繁体版所出的一本简体版书。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样,《插画考》这个书名看起来“有预备将古今插画一网打尽雄心壮志”,但实际上,这本书仅将讨论范围限定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艺术家书籍插画上。其实这个范围已经相当小了,而且作者又将所选择的插画画家,缩小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这样,整个书看起来标题宏大,但它内在的叙写却是很狭小的。不过,作者所要面对的那个历史时段,正相当于十九世纪后半段文学艺术创造了一批至今被定性为经典名著的鼎盛繁华时期,一批巨人型的作家,像托尔斯泰、雨果、巴尔扎克等如雷贯耳、开创经典文学样式的荜路蓝缕的前辈大师,把文学传统叙事推上了登峰造极巅峰,打造了至今仍能够提供文学最基本的源源不断滋养的范本,树立起了高不可攀的经典叙事“五老峰”,使得后来者基本只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也正是从本书所限定的时间段终结时期开始,十九世纪文学大师经典名著的结构风格,被后来者用现代派、先锋派等这一批所谓“新小说”样式的创新与挑战所替代。因此,本书插画考的时间段,正与当代文学中奠定了深厚基础的经典作品层不出穷的时期相声相应,同气相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期,插画艺术是如何依仗着印刷技术的大幅提升而步入了巨变时期,而必须肯定的是,那个时间段里经典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产生巨大能量场,也促成了插画艺术濡染了文学的精神含量,因为我们知道,插画艺术的本体还必须附着在文字本身,插画的终结意义依靠着文字而生存的,正是那个时段大量深刻的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整个社会的艺术氛围,推进了插画艺术被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思想,以及冲破社会桎梏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内质,使得那个时代的插画,在今天看来,依然能够在我们的心中引起共鸣。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插画脉络的厘清与解析,也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插画内质具有映照不曾逊色的人文精神的考古学意义,更因为它历久弥新中所蕴含着的对当今人类心灵持续的感染力价值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基本是按照时间的维度,顺向地介绍了插画艺术所走过的各个阶段,从以布莱克为起点的插画年代开始,逐一介绍了前拉斐尔派、流行在英法的新艺术运动、高更、德尼、博纳尔为代表的先知派、桥派与蓝骑士为代表的表现主义、最后出场的野兽派及巴黎画派的众多参与者,这一路走来,基本把绘画史上的各个艺术流派都厘清了一个明晰的脉络,我们可以看出,一本插画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现代绘画流变史。在插画史所涉及的绘画大家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著名画家的身影,像高更在他的手写笔记里穿插着速写式的彩色插画,这本身就深刻地烙印着高更的鲜明的创造风格,是他的作品中的一部分。另一名我们所熟知的以《呐喊》著名的画家蒙克也借助于他深刻影响的表现主义,而在插画世界中占得一席之地

  第二部分,作者则采取了空间的维度,以作品为平台,来介绍文学作品中的插画艺术。这里涉及到文本作品,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圣经、希腊罗马神话、西班牙长篇小说《堂吉诃德》、雨果的著名作品《巴黎圣母院》。

  第三部分,作者介绍了插画艺术的媒材与形式,从技术角度来介绍插画艺术是如何创制的。

  在作者介绍的插画作家之中,我们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就是绘制了《希腊的神话和传说》的英国画家斐拉克曼,他擅长轮廓线画,用流畅简洁线条,勾勒出神话年代里那些爱恨交织的神祗们的战斗生活剪影,这本书当年在中国流传甚广,随之传播开来的白描式的画风,也影响深远,中国连环画中希腊神话题材部分,都可以说是这个插画造型与构图的克隆版。而另一位著名的插画家多雷,更在我们中国知音众多,书中在各个环节,都盛大地介绍了多雷的刻划精密、细腻精到、气氛精致的绘画插图,我一度也曾搜集了多雷插图的《神曲》、柯尔律治诗集《老水手》等书籍。我们所了解的这些熟知的插画师的点滴信息,在《插画考》交待的来龙去脉流程之中,得到了一次系统的梳理,我们也能够借助这些跳岛式的知名插画家的作品,来感受到插画流变中的整个走向路径

  而最可称道的是,作者在点评时采取了一种具象与抽象结合办法,作者没有采取一种滔滔不绝理论阐述,而是抓住每一个插画家的一件作品的某一帧画面,来细致介绍这个画家的画风特点,作者用言简意赅的介绍性笔法,把插画家的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提取出来,化成寥寥数行的文字,辅以图版,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各个画家的风格与个性。作者的这种叙事风格,突出了现场的感受性,令我想到法国电影史学者萨杜尔所著的《世界电影史》,他在进行电影史抒写中,并没有抽象地进行概括,而是抓住电影里的细节特征,加以由点到面的点评,能够让读者切身地感受到电影的具体特征和标志性特点,这种高度精准的从具象引发出来的评述,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给读者直观印象,而不是含糊其事的灰色混沌。《插画考》的语言隽永流畅,开始的时候,难以想象这是一名台湾作者所著的书,它所体现出来的流畅的表述特征,带着典范的汉语叙事风格,毫无台湾新闻报道中一些夹生词语所带来的违和感。

  《插画考》在介绍插画作品的同时,还具体介绍了插画所附着的文学原本,因此,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各个流派风格迥异的绘画艺术作品,同时,也让我们浏览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最精彩部分,显然,插画大显身手地方,恰恰是文学作品里的最精华之处。在通读这本书的同时,实际上也给我们指点了一条如何去接近西方经典文学名著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插画考》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西方绘画的流变史,也可以称着是一本西方文学的入门篇。

  《插画考》读后感(四):插画教科书,还是殿堂

  写在最前面,本书印刷装帧一级棒,随书附赠的赠品简直是业界良心,一整副微型扑克牌,牌底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拉克姆的插画,《伊索寓言延续了拉克姆一贯的细腻风格,大公鸡画的不能再精神,我才不会告诉你们我每只都临摹了至少三遍,牌面是书中介绍过的具有代表性的五十四张图片,在玩扑克的同时完全可以与孩子玩“猜猜我在哪里”的游戏引导孩子去书里找原图。这份心思足够给五星好评

  现在再介绍内容,刚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是插画考试指南书,现在艺术考试很少考黑白画或插画,怎么会还出一本指南?好奇心驱使,我拿在手里翻看,一下子掘到了金矿,如获珍宝,原来《插画考》是插画艺术的考据。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以历史走向与宗教发展建立起彼此关联又各自独立叙述脉络。从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流派开始,转到宗教插画,再到技法门类,向我们系统的介绍了插画的起源与发展。对于十九、二十世纪创作蓬勃发展的大变革时代介绍的详之又详,列举的插画都是大师名作,都属于他个人乃至艺术史的里程碑式作品。

  时下书店里漫画绘本很多,内容良莠不齐,很多成人绘本画工粗糙,甚至有些新课标推荐的儿童故事,插图各种敷衍,嘴歪眼斜比例失调,很多家长认为没关系,反正不是盗版,内容不差就行了,殊不知孩子在看图的时候其实是在接受美学教育,那些颜色和构图方式会深深地印在他们脑海很多年。好的插图应该是文学作品的升华,例如多雷的插画《白色玫瑰》,运用了对称式构图,造物主圣洁的光芒在白色玫瑰状的漩涡中放射而出,让人仿佛抵达天堂大门,真的见到圣光。但丁的《神曲》开创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创作先河,与此同时,多雷的插画版也受追捧至今。他在插画中融入了自己对每个篇章的不同理解,即是隔着时空背景的距离,也依然不减她慑人的力量。

  插图,不是文字的再现,某种意义上说,它属于艺术的再创作。

  任何时候,都是大脑决定画笔,而不是画材决定脑袋。

  《插画考》读后感(五):插画的一些看法--评《插画考》

  插画一词源于拉丁文illustraio ,译为照亮之意,一般指安插在文字中间用以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插画被称之为艺术一点也不为过,插画在现代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艺术方面,好的插画可以为书籍的整体效果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早期的国外书刊中,就有名家绘制的精美插画,自然让爱书的外国人趋之若鹜,近些年由于网络的普及和发达,很多人喜欢看电子书籍,但是不可否认,纸质的书籍还是闲暇之余最让人放松的神器。

  这本书我个人的理解比较专业,倾向于论文一类,而非入门级的读物,就内容来说,泛泛而谈的比较多,所以就只能给研究插画史的朋友研究用。

  就插画而言,并非国外一枝独秀,国内的很多插画同样值得研究,不说外国,说说我们国内的,民国时期,插画在中国曾经盛极一时。当时创作的作品如同万花筒般的窗口,帮助人们窥探20世纪中国的社会万象以及各种危机和矛盾。究其原因,是由于西方艺术被介绍到国内,大批艺术文人开始认识到这些稀奇的东西,并以此为时尚之举,《时代漫画》、《良友》等时髦杂志少不了插画,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一方面也从中可以窥见百姓小众的心态。这些插画的作家都不是泛泛之辈,都是专业的画家,自然画出的插画也是受读者爱戴的。

  这些都是我祖父这一代的插画,到了我父亲这一代又有所不同了,从忧国忧民、情色擦边到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劳动,这方面可以从那一时期的宣传画可见一斑,从插画来看,自然也少不了这种鲜明的时代特质,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是中国现代插画艺术的繁荣期,出现了各个画种的多种形式、多种风格并存共荣的局面。最显著的是60年代出版的一本科学幻想小说,说的是今后一百年以内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新兴的科学发明和对未来人类的居住环境的预测,其中说道未来人类居住环境的一节时,作者大胆预测未来人类受气候和环境污染的变化,大陆变得无法居住,只能移居海底,在海底人类建造了可以避免水压和浮力的海底城市,说道精彩处,出现了一副非常精美的插画,不知道是哪位画家,天马行空的将只有想象中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不禁赞叹这位插画家的神来之笔。

  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大潮促使插图艺术飞跃发展,并呈现出一种开放型的多向吸收、多向发展的新态势,创造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作品。插图艺术在向现代形态逐渐转化的进程中,走向成熟期。小时候看到父亲保存的《射雕英雄传》上下两册,就是那种杂志期刊类型的,里面的插图,配合情节,让读者身临其境。我小时候就看过《木偶奇遇记》,带有彩色插图的那种,分分钟秒杀现在的图书,匹诺曹的成长,从一根从柴火堆中拣出的木头雕刻成的木偶,到一个撒谎鼻子变长的小坏蛋,再到成为一位真正勇敢聪明善良的孩子,都是非常有深厚的功底的,不知道是不是国外的配图,让我很好的理解了这本书。而且这本书还是从新华书店买的,我看着营业员阿姨从橱窗里拿出,到我手里的。还有《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都是有清晰的插画,海的女儿、拇指姑娘、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仿佛都跃然纸上,这就是插画给读者带来的奇妙感受,所以说插画对于有质量的图书有着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

  21世纪,中国社会各方面都走向了富强,祖国的脉搏和大家息息相关,反映大众生活和社会变革的插图成为了主打,同时外来的COSPLAY,CG插画也成了插画作家喜欢的方面。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文学也采用了很多国内的甚至是国外的插画家来加强读者对其作品的理解度,这是非常有趣但聪明的办法。比如曹文轩的作品大多采用法国女插画家的作品,后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于中国农村生活的穿透力是普通国内插画家无法项背的,这就是差距。

  插图艺术创作始终关联着中华民族兴衰的命运,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着力于传统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挖掘与西方绘画语言的拓展,成为这一时代插图艺术创作的显著特点。

  插画艺术的黄金时代,是我们这一代和未来子孙们的共同努力的方向。

  《插画考》读后感(六):一场视觉艺术的盛宴

  提起插画,我们大概第一时间会联想到印在书籍正文中的图画--这些作为插页出现的图画,点缀正文内容的同时增加了文字的感染力,很受读者的喜爱。我们大约也常常会因为一本书的插图很美,而对那本书爱不释手。

  看起来插画就是“画余”,绘画之余的不那么严格的随手涂抹,绘画的边角料。事实上,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仔细的区分是:绘画是基础学科,插画是应用学科;插画借鉴了绘画艺术的技法,是应用新工具,新技法的再表现,像CG插画,现代商业广告插画等;插画也被分为书籍插画和商业插画两大领域。但个人觉得除却传统绘画,在绘画不再追求“像”而追求个性,表达,独立和主张的现代、后现代时代,在不了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很难纯粹地界定一幅画到底是插画,还是绘画。所以,不妨还是回到稍微界定清晰的书籍插画上,看看书籍插画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十九至二十世纪初的艺术家书籍插画--这也是《插画考》一书为我们界定的观赏范围。

  《插画考》的作者郭书瑄,毕业于荷兰莱登大学艺术史与文学研究所,专注于艺术史的传播。本书也是他就个人涉猎兴趣及偏好,选择了英法两国兼顾德国的一些主要艺术流派艺术家们相关的插画作品,并加以细致解说,“由插画本风格表现着手,观察同时代艺术运动与流派在插画上造成的多元影响,其中并涉及艺术家如何在文本的对应之间,维持本身艺术的独立性”。第三部分还就书籍装帧的历史变迁、组成、版面构成设计、材质技法等方面做了技术层面的示范剖析。也即:流派/作者-作品-技法三大部分。

  元代画家赵孟頫曾提出“文人画”“士夫画”的概念,是指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插画考》里所“考据”的也是类似于“文人”角色的“艺术家”们的插画趣味。比如浪漫主义时期的插画大家威廉.布莱克。

  威廉.布莱克

  《插画考》读后感(七):配角之路的伟大折返

  插画是边缘艺术、次要艺术,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印象呢,这与插画本身的承载形式有关系,插画是依附在另一种艺术形式上的艺术,如果没有另外一种艺术为前提,也就谈不到插画了。其实这段话的意思不是我说的,这书里说得更清楚。然后我们可以想象,插画是一个小配角。然而到了19世纪,这个小配角越发鲜活,这本书的侧重点就是从19世纪开始谈到20世纪的插画作品。作者总结为这是插画史上的黄金时代。

  这本书的魅力即在于此,作者将边缘艺术主体化。这些精美的、蕴含丰富的审美意义的插画集中地大篇幅地出现在一本书中,令人目不暇接,惊喜不已。偶尔我们会在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看到它们的身影,比如《圣经》、《神曲》、《恶之花》。

  这里面最要我震撼的是《神曲》中多雷的插画。最开始遇见多雷的插画是在上初中的时候,买了一本多雷插画的《神曲》,从地狱到天堂,我被他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以至于我没有很好地看《神曲》,而是长久地欣赏着上面的画作,壮美、庄严、有一种一泻千里的大气之妙,带给我内心长久的震撼。

  《插画考》这里除了讲到多雷还有波提切利,达利,达利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令人难以想象他配的《神曲》插画会是何种景象,不过这里最吸引我的是布莱克的作品。无论是他描绘的地狱场景,还是火焰洗礼,都有着十分稳定的个人风格,在多雷所奠定的地位中,这种决然不同的风格,不禁令我感叹他灵感的超然。

  后来看到刘楠祺老师翻译的《恶之花》,里面配了好多好大张的插画,我一头雾水,因为不知道这些与《恶之花》有什么关系,但有的还是能联系到,从时间上看差不多是和波德莱尔同时代,或者之后的画家的作品。除此有一种相同的阴郁感,要人内心很不适,因为那里蕴含着巨大的无法排解的绝望。我非常费解这些作品,同时沉浸其中。

  《插画考》重点介绍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第一次看到罗丹为《恶之花》配的插图,我盯着画面盯了很久,十分感动,有一种想对大师致敬的冲动。并且我想再次表达一下作者表达的意思,《恶之花》带给插画家们无限灵感,同时这也是插画家们对波德莱尔的集体致敬,当这种表达传递到我内心,我真诚地认为,这是一种心有灵犀的感情,要人有想哭的冲动。

  然后你会发现,原来许多大师都加入了绘制插画的行列,诚如这本书的书腰上说的那样,如果插画只是次要艺术,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大师为之着迷?这本书的所在负责解释这一问题,就像我之前说的,出于一种敬意,出于一种灵感的涌现,但也有不同,我想到丰子恺曾经说这样的话语,我之所以为《阿Q正传》做插画,这起到一种传播作用,好像给鲁迅先生递上一个话筒。

  不同艺术之间的往来缘由,很可能出于内在的吸引力,是艺术品本身的吸引力。不过,《插画考》所要传达的不仅仅在此,它所涵盖的更为深广。这里面除了我提及到的作品,按照此书的结构,主要谈到风格、代表作以及书籍插画的媒介与形式。本书叙述方式深入浅出,需要读者结合画作慢慢品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