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货币简史》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货币简史》读后感10篇

2022-04-06 03:00: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货币简史》读后感10篇

  《货币简史》是一本由卡比尔·塞加尔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309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016-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货币简史》读后感(一):钱这玩意儿

  不知道我们发明钱这玩意儿干什么,据说就是为了买东西,一开始我们不用钱这玩意儿的,就是等价交换,后来产能过剩,多余的东西消化不了,总不能像现在的资本家一样全倒掉、烧掉、扔掉吧,所以也得把这些东西消灭掉,不能烂在手里,也不能白送,所以有个人就发明了钱这玩意儿。

  钱这玩意儿一开始人们还将信将疑,没想到到钱还能买到别人没有的东西,久而久之,谁都需要钱了,而随着国家的产生,钱这玩意儿更有用了。

  钱这玩意儿一出现,一开始是很好的,谁知道后来就产生了罪恶,这可能是人类始料不及的。可是,这解决不了了,几万年来,不管那个世界的人们,都为了钱,头破血流。不择手段,也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啥不能没钱,没钱你啥也干不了。

  所以钱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了解钱的历史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钱这玩意儿已经有伟大的哲学家说可以被消灭的,可是我们现在还没到达那样高的境界,所以钱还得和我们生活好久好久,所以读读这本《货币简史》的书吧,对钱多一点了解,希望钱这玩意儿赶紧进入历史博物馆,让它永远成为历史吧!

  感谢【拾光书屋】

  《货币简史》读后感(二):货币的演变:送礼

  卡比尔·塞加尔,摩根大通的副总裁,所撰写的《货币简史》从许多角度清楚地去分析了货币。因此,这本书不光是一本历史经济书,它也是一本生物,心里,哲学 ,文化,宗教,透彻的分析了“货币为何物?”这个问题。

  货币本质上来讲就是拥有者之间的契约。只有当他们出于不同原因去认定了一种东西,这个东西才有价值

  从生物学的角度,此书讲述了货币从生物交换的演变,例如花与蜜蜂之中的共生关系,花为蜜蜂提供了花蜜,而蜜蜂为花传播花粉去回报花。交易是最早的货币,但货币不只限于交易,去请人吃饭,帮人,都是货币的一种。

  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物物交换已不能满足人类对物品的需求,老张可能想要用他家的辣椒去换老李家的纺织品,但老李不吃辣,这种问题促使了一般等价形式的货币。这些货币可能作为其他物品没什么用,例如海贝,石头,羽毛等。 然后人们为了控制货币的流通,就产生了一个国家统一的货币。虽说发展货币的本意是好,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安全,更便捷的交易方式,但是人们对于金钱的看法与使用是难改的。

  孔子曾说过:“性相近,习相远”。全世界的人们都有送礼的习俗,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必定会造成一个人 “习” 的南辕北辙。

  18世纪印第安土著人所进行的赠礼节显示了印第安人的礼物经济,一种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所影响的经济形势。

  在西方,送礼时注重的是礼品的纪念价值,并且礼物大多是时候都是主人当场打开,从而表示感谢。或许一句中国古话能形象的形容西方送礼,那就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然而,在中国,现代送礼反倒有些变了味。虽然说一些事情在国外也会发生,但是送礼在大多数时候变成的变相塞钱的一种方法。我母亲朋友为了让她孩子的老师重视他,又是请他们吃饭,又是花了很多心思与钱去挑选并购买礼物。前几年,给医生送礼塞钱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熟人之间,送礼送得不够档次或价值也可能会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差。例如在我曾经的学校中,操办生日派对已俨然变成一种交易。虽说生日孩子会基于友情邀请几个要好的朋友,但是有时他/她也会多邀请几个还凑合的。生日孩子会期望这些人送与派对规模与开销相对应的礼品,若是没到他的预期,可能下一年生日他就不会把他再邀请过来了。当然,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固然有好的送礼习俗,例如注重礼物的实用性,但是现代中国社会对于送礼扭曲的理解是母庸置疑的。

  从最初的商品货币,礼物和人情,到自然物品(贝壳),铸币,金本币,纸币,乃至数字货币,货币无疑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化。货币的价值从稀缺程度,到其蕴含的金属价值,演变到了一个基于所有人认同的契约。

  人类在塑造货币,而货币也在持续塑造着我们。

  以上是本人对货币的拙见,仅为引玉之砖。

  《货币简史》读后感(三):【拾光书屋(书评)】一部关于货币的历史

  文:薇薇爱阅读

  这是一本关于货币的历史, 从自然界最初的原始货币到未来的货币都有展示给读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比尔.赛尔加,摩根大通银行新兴市场股票部副总裁,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成员,曾担任总统演讲撰稿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曾获得格莱美奖制作人提名。 同事也是最早的乡村银行借贷人。

  在自然界形成之初, 就有了天然的货币-----氧气和能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氧气, 被动物吸收, 这些动物利用氧气转化成体内的能量, 然后例如蜜蜂和蝴蝶能采蜜,并且携带花粉。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 描述了最原始的货币的使用路线。

  人类最早使用的货币应该是以物换物了, 用粮食换工具或者其他食物,或者使用工具换取粮食,衣服布匹。 而后由于劳动力的细分,出现了工具,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复杂的交易活动, 这个时候货币就出现了。 人类社会最常见的原始货币是白银和麦子。 他们的出现使得以物换物能变得更为复杂,可以交换的东西也变得多样化。

  那么货币最初是由哪些人发行的呢? 从货币的形象可以看出发行他们的人是:商人,银行家,贵族或君主。 货币在希腊发挥了民主化的作用,但它同时也可以被权威机构当做一种政治工具来使用。 随着时间的流逝, 硬货币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个时候软货币就出现了。

  人们猜测软货币的出现有几种可能: 1)便捷。 不论是携带还是使用上,相对硬邦邦的硬币都更加方便了。 2)抽象。 和以前实物的以物换物有着很大的不同, 抽象的货币面值上显示了货币的所代表的的价值。 3)普适性。 在很大的区域内,都可以通用的一种价值的象征, 这种货币方便了流通。 4)权力。这个原因很显然, 权力的持有者如果是实物货币这样比较容易流失, 但如果是纸币,这样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导致货币的价值有所流失。

  现在又出现了更多的货币形式的支付方式了, 使用手机APP的支付方式,大家不需要拿出纸币来支付了, 只需要一只手机和移动网络, 就可以把购买了的东西支付给商家,方便很多。

  未来货币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作者也给出了集中猜测。 不论是悲观的情绪或者是乐观的情绪, 又或者是作者给出的有点科幻的梦幻情境,都代表着货币未来发展的几种可能。

  《货币简史》读后感(四):期待

  说说看完导读的感触,我想起那天和韩老师开的有关包养卖早点大姐的玩笑。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我的奇葩想法,恰巧刚看了局外人,那么我们可以把玩笑故事翻转过来:门口大姐手中挥舞的烧饼加鸡蛋是这个世界的货币,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她和我们就形成了一种松散的包养关系,她付出单加或双加而我们会因这微不足道的包养费每日和她见面并用几张绿色的山水人物画像来取悦她,许三观不是说么“吃了我的饭,就是我的人”。无论是软货币还是硬货币抑或是账面上的数字货币都和烧饼加鸡蛋货币一样是我们虚拟货币,只要我们达成共识任何事物都可成为货币。货币是一种信仰,有别于宗教信仰的是货币信仰是因为别人相信,宗教信仰是自己相信。货币在不断重塑我们的神经回路。希望这本书像《人类简史》那样颠覆三观!

  《货币简史》读后感(五):货币的来龙去脉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远古人类的时候吧,人们如果需要什么东西,就得用对方需要的东西去交换,以物易物,构成了最原始的贸易系统。可是问题往往也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你需要我的东西,而我不需要你的东西,需要的是其他人的,你就需要把你的东西先换成我需要的东西,然后咱们两才能交换,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例子,在这样最原始的交易中有时候你可能走遍整个村落也换不到需要的东西。然后,一种等价物出现了,通过这种登价物品进行交换,这样就解决了相应的问题,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需要一种统一,同行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货币。以咱们中国为例,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也同意了度量衡,当然使用的货币也就同意了,字词以后每一个朝代,货币不外乎三种,铜币,金银,咱们国内用的大部分为铜币,而国外大部分都用金币银币。这就是货币的来由,交换。

  过去了多少不可考的岁月,交换逐渐的形成了现在的贸易,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交换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也许就像蜜蜂与花朵之间没又了交换的时候一样吧,当花朵不在给密封提供花蜜,当蜜蜂不在给花朵授粉,那么换来的结果终究会是蜜蜂与花朵的共同死亡。

  货币,也就是钱,前可真是好东西,用它几乎能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往往故意的忘记,其实钱只是交易的工具,而本身所具有的的实际价值其实并不高,当你饿了,冷了它并不能带给你任何温饱,而且极有可能还是你身上的累赘。可是在我们的观念里,钱就代表了财富,有钱就有了一切,从人类开始有历史到现在从未变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几乎全世界都用上了纸币,的确方便了大众,可是我们谁也看不穿未来。

  卡比尔这本《货币简史》中假设了货币未来的三种形态,悲观情景,乐观情景还有梦幻情景,悲观情景下就是未来如果有战争等等,那么我们也许就会回到战争时期的中国,或者现在的津巴布韦,用钞票来上厕所都嫌它咯屁股。不要说你囤积黄金等以备不时之需,当经济真正困难的时候,人们只会回到最初的以物易物,黄金也许只是 更耀眼罢了!乐观情景下的货币,当你在购物的时候你应经不需要用到现金了,你只需要用你的移动设备,就可以购买任何东西,货币已经和信用融为一体。梦幻情境下的货币,就有可能像电影《星球大战》里演的那样,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代替!

  卡比尔说如果世界上能发明一种东西,可以让人类更加妥善的处理与货币之间的关系,让挥霍无度的人懂得责任的意义,同事让吝啬鬼变得更加慷慨。 那么货币的目标,作为一个人自生价值的象征也就实现了!其实勿需兴科技的出现,只要我们从自身的行为上做出一些改变,那么货币的未来其实就已经降临!

  特别鸣谢【拾光书屋】

  《货币简史》读后感(六):谈点伤感情的事

  早上出门,看见路旁的树开花了,心里有些悸动,那花儿有些黄,有些圆,像是古代的铜钱。我心想这大概是传说中的摇钱树,可是转念又不对:在这个人人都用支付宝和网银的年头,厚重又占地方的铜钱已经是不合时宜的东西了。现在上面应该挂点毛爷爷才能这么叫了。谈起毛爷爷,就有些伤感情了。不过,只要优雅地谈论它,应该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从它被发明的美好动机开始:分享。

  在那个古老的年头,大家通常是用以物易物来满足各自的需求,然而正好你需要羊毛我需要的小麦这样的事情(这叫偶合)并不能天天碰上,于是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中介(抽象思维也就此发展),比如食盐之类,其他的东西都以它来衡量,这样就大致都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了。而隐藏在其后的,正是分享的价值,从人类还没有诞生这种活动就已经开始,还记得鳄鱼嘴里的小鸟吗,或者是花儿依托蜜蜂传播花粉的方式?那么人类的交换呢?从债务开始。

  老天,你不会真的觉得古时候我要卖头牛出去就正好能碰到有五大麻袋谷子的人吧,那没有该怎么办呢?先把牛给出去,谷子过两年再还啊。正是在这种信任关系中,债务体系和最初的交换体系开始建立起来。至于它是如何深远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你有没有听过“人情债”这个词?甚至说起来,我们现在也还有国债这个东西(美国的比较出名)。

  既然有了要还的债务,当然还有要还的礼物(你不还试试?),如果有人请你吃了饭,你是不是感觉需要请回去?如果你冒失地接受了别人的礼物,那么接下来,对于他提出的小小要求,相信你也不太好意思拒绝吧?看,这就是礼物的力量。

  要说礼物作为一种交往的形式,恐怕发展最细致的还是日本。看他们打的结就能知道。一般婚礼/葬礼上送礼物打的是那种比较难解开的结,意味着希望你不会总是收到这样的礼物(想想那些在结婚时祝你年年有今日的朋友吧)。而在毕业或者晋升时,则会在礼物上弄一个比较容易解开的结,象征着经常会有这样的好事。

  接下来,才说我们平常认知的货币的正主的前身:黄金。我们不如叫它硬货币,一是它实实在在很硬,二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也给人很扎实的感觉(每逢经济危机,大家还是相信这个多过纸币)。有一个词,叫做金本位,正说明了黄金的地位(当然之前还有白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地位逐渐被取代,因为,有人喜欢软的……

  这就要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说起了,这个体系意图以美元的地位来取代黄金的地位。为什么呢,一则当时的钱都在贬值(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市场是流畅的货币越多,货币质量就会下降,那么比较实在的黄金就会推出市场了,这是个恶性循环)要想办法,二则美国也想确立自己的地位。

  在当时效果也确实不错,用纸币当然更加方便,生产成本低,想印多少印多少(理论上),还可以巩固政府的统治。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则纸币能正常发行在于政府的信用(我天朝曾经有过一段随手都是几十万然而买不了什么的历史),二则对于纸币与黄金的相对价格,似乎没什么科学的计量方法,起码罗斯福的助手说他们是靠组合幸运数字来确定的……

  不过说起来,其实货币也是现代民主的一个重要的功臣(对私有财产的确立和保护),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硬货币的成本,软货币的不好控制(嗯,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后还是崩了),也就应运而生了电子货币,从比特币开始,更加安全也更加自由,但是,这些,都是腊鸡。

  未来将会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方式,比如,卖体验,嗯,卖体验。比如你有一份奥运冠军的体验,而我有一份出门看花的体验,于是可以相互交换。平实一些的,其实还有卖时间,现在许多地方已经实现,去给人做个瑜伽教练,以此换取一些蔬菜,园艺或者其他的服务。这样,大概货币才回归了最根本的价值。

  是了,这些东西(还有更多)都来自于这本有趣又端庄的书:《货币简史》

  嗯,希望你会对这篇文章感兴趣,这是我的微信公众号:

  huimoshishu

  搜索“诗书”即可

  《货币简史》读后感(七):货币简史 经济学科普书 卡比尔 塞加尔

  货币简史 经济学科普书 卡比尔 塞加尔

  卡比尔·塞加尔(Kabir Sehgal),摩根大通新兴市场股票部副总裁。简单的介绍了货币的起源,经历的变迁,还有未来的畅想,是经济方面入门科普的书。

  我们之前认为货币是由以物易物的交换演化而来的。比如我有海盐但需要粮食,你有粮食但需要海盐,咱们一拍即合,做了一次粮食换海盐的交易。通过交换,一些金属比如铁成了货币,慢慢的铜取代了铁,银取代了铜成为后来我们认知的金属货币。但这个经典理论并没能找到证据,反而另外一个起源的解释更有说服力,在学术界里也得到支持的,这就是债务起源说。回到刚才的例子,其实一开始我手上不一定有海盐的,我可能什么都没有就是个穷光蛋,饿了怎么办?找你“借”粮。然后你说,粮借没问题,但是你到时要用同等重量的粮食,或者“等价”的其他东西来还债。意思很明白了,先有的“债务”,再有等价的“货币”产生。

  货币一开始是硬货币,就是贝壳、铜、银、金等等从自然界获取的、稀有的,当时人普遍也认可的物品。后来有了政治体,货币就由有公信力的政府发行,一开始货币含有银,比例高,比方说含90%,一个银元能买一头牛。后来政府银不够了,银元含银比例就得降低,好吧,50%。对于上一代的银元“良币”来说,第二代的算是“劣币”,但别看是劣币,政府说照样能买一头牛。底下的民众心里想了,你当我傻啊?行,咱们看谁更流氓,以后我拿到良币就藏起来,熔了留着用;拿到劣币就拿去买东西。这样良币慢慢的退出市场流通,劣币大行其道。这就是格雷欣的劣币驱逐良币法则。这个法则也被引申成到市面上烂产品低价顶死高品质贵产品,高品质被逼退出市场。

  硬货币发展到后来,人们觉得带着沉甸甸的金属不方便,政府凭着自己信用,出了纸币,保证纸币等价于硬币。承诺随时可以兑换成等值的硬货币。这些纸币就是软货币。软货币的诞生迅速起到了积极作用,交易受到极大的刺激,市场上软货币流通的越来越多,经济夸夸夸的往上涨。政府尝到了甜头,继续发行更多的软货币来支付军事、日常开支。慢慢的,软货币越发越多,超过了金银的储备的价值,人们开始不能兑换金银了,对软货币失去信心。金银又再次成为交易的主角,软货币不再使用。金银毕竟存量少,这就反过来压制经济,政府尝到任性的恶果。这里面就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软货币的流通必需要建立在民众的信任上;二软货币的发行一定要受到合理的约束,匹配经济需要。正如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的“绿色的美钞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它有价值 ”。那为什么不能按照黄金等金属作为软货币的“锚”,来约束软货币发行呢?历史上以金本位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失败,已经能说明道理。

  中央银行是随着软货币的风险而诞生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设置利率,也就是货币的价格。要明白这个首先得理清楚货币流通跟利率的关系。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多时,银行能拿到存款的成本就会降低,所以银行降低利率也能吸引存款。这时银行会降利率。反过来,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少了,银行拿到存款的成本提高,需要更高的利息吸引存款。这时银行会升利率。所以当中央银行想提高利率时,就会出售部分证券,减少货币供应。想降利率了,就利用凭空创造的新增货币来国有银行购买国债,银行拿到钱了就会通过发出贷款的形式放到市场上流通。

  无论货币怎么变,它都是满足人类欲望的同时带来邪恶的隐患。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体现为价格,那亲情,爱情,喜悦都可以买到吗?未来货币会怎样?

  本书设想出有三种可能:

  1、悲观情况,由于灾难的出现,如金融危机、毁灭性的恐怖袭击和自然灾害,整个世界陷入衰退。

  2、乐观情况,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整个世界继续前进。

  3、梦幻情况,在遥远的未来,人类跟机器已经一体了。

  想知道具体的情况?哈哈,买书看看吧。

  《货币简史》读后感(八):忘掉金钱才能记住自己

  金钱是什么?有人说是财富,有人说是能力的象征,还有人对钱嗤之以鼻,称其为“阿堵物”,都不愿直呼其名。在我们现代社会,金钱无所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往大里说,金钱在日夜不停地流通,正如《金钱永不眠》电影里所描述的一样;往小里说,我们的生活中也在不停地使用金钱,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冰箱、手机等等电器,无时无刻不在消费。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金钱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有了钱,自然可以享受更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旦没有钱,一文钱也能难倒英雄汉。所以,钱对于我们而言,更像是一种魔力,一种驱动力,让所有人为之疯狂,令人无限向往。因此,有人说:金钱可能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但金钱是从何而来,是怎样主导我们的世界?在痛苦地赚钱和痛快地花钱的时候,我们从未想过这个问题。面对问题,总会有刨根问底的人。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成员、摩根大通新兴市场股票部副总裁卡比尔·塞加尔(Kabir Sehgal)就是个有心的人,他抛开常人对货币的理解,从历史、经济、神经、政治、宗教、艺术等角度入手,编著了《货币简史》一书,以新奇的视角和精彩的故事,讲述了货币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我们人类的重大影响,精彩有趣,观点新颖。

  金钱最重要的属性就是交换。比尔·塞加尔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他指出,交换无处不在,对一切生命体而言都至关重要。最初被交换的是食物,这是生命体为了存活下来所必需的。随着人类具有了象征性思维的能力,人们开始交换更具耐久性的物品,之后又开始交换可以充当价值象征的物品——金钱。的确,我们使用金钱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换取更多自己需要或想要的产品,包括服务。如果今朝有酒今朝醉,难免会吃了上顿没下顿,把自己逼向绝路。因此,金钱的产生完全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是天人合一的重要表现。

  金钱的交换,就必然会产生债务。比尔·塞加尔认为,货币是一种通行的解决债务问题的工具。的确,在美元纸币上印刷着这样一句话:“这张纸币可以合法支付任何公共及私人债务。”所以美元也是一种负债,是美联储的债务。在任何领域,债务都伴随着义务。我特别欣赏比尔·塞加尔书中的一个观点,人情债也是一种经济形式。对于这种形式,我们大家都是个中老手,脑子里都能记住自己欠谁的,谁又欠自己的。甚至在解读贪官时更为精辟,贪官们不记得谁给自己送过,只记得谁没送过。换句话说,就是对别人对自己的负债记忆最为深刻。

  虽然货币这么“值钱”,但货币本身并不值钱,尤其是软货币,也就是纸钱。因为货币的价值并不来源于其内在的金属价值。经济学家米尔顿·佛利德曼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绿色的美钞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它有价值。换句话说就是,货币由政府发行,靠信用流通。国家越是强大,政府机构的信用度越高,货币就变得越软。所以,我们更应该期望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这样我们手中的钱才会更“值钱”。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清楚自己忙忙碌碌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塑造自己、成就业绩还是追逐那些象征性的“彩纸”?

  读完《货币简史》,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句话是:当一切事物皆可出卖之时,任何东西都可以被买下,也就都可以堕落腐化。的确,如果给那些曾经视作无价的东西标记上价格,势必将其玷污。比如爱情、友情、亲情,还有廉洁和尊严等等。钱财乃身外之物,对外在成功的追求,必然会使人变得更忙碌、更缺乏满足感,也更难获得平静,很容易让人迷失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外在事物带来的欢乐是痛苦的源泉。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淡泊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那么金钱的多寡得失,自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正如宗教领袖们所言:只有忘掉金钱,我们才能记住自己。

  《货币简史》读后感(九):这是货币的前世今生

  货币这种东西是由于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商品交换和流通而演变出来的产物,为了弥补原先由于物物交换所造成的种种局限和限制,人们发明了货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中介物,于是就有了货币,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货币的存在了,但是你对于货币的过去与现在是否真的了解?是否到现在还在误解货币和钱币是一个意思?是否对这个由货币构成底层的世界存在着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你又是否知道,大黄蜂采集的花粉,用来交租的那一捧麦子,为地主耕地,与朋友轮流请客吃饭喝酒,婶婶为你做的那顿家乡美食,生日时收到的琳琅礼物。。。。。。等等这些你从来没有认真想过的事情,其实都是货币。货币的形式和存在超越时空、包罗万象,而它对人类的影响更是超乎想象。但很少有人想起,货币究竟是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地位的,这一切又是为何。摩根大通新兴市场股票部副总裁、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成员——卡比尔·塞加尔所编著的这本《货币简史》就是来解答你所遇到的这一系列疑问的。

  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长久的演变中,货币已经成为我们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货币并不等于钱币,很多东西都可以算作货币,作者通过从历史、经济、文化、宗教、政治、艺术、生物、神经学乃至未来学的全景视角探讨了“货币”这一极为复杂的话题,《货币简史》以极为新奇有趣的方式去探讨人性的本质和人们内在的思想活动,重新定义了货币给我们的社会、国家和全人类带来的真正价值、意义、影响与力量。让我们能够从本质上理解货币,正确认识货币的价值和意义,使得我们能够透过货币理解到更多,甚至摸到金融学的门槛。可以说,就会货币和金融有兴趣的人,我十分推荐你们看看这本书,作为科普入门书籍,此书真的是非常适合这类人阅读。

  特别鸣谢拾光书屋

  《货币简史》读后感(十):不一般的货币成长史

  货币本质上是拥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拥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货币的契约本质决定了,货币可以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一般等价物,贵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实物货币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包括流通货币,尤其是合法的通货,也包括各种储蓄存款等。这本《货币简史》除了介绍了目前意义上的流通货币以外,还讲述了从古到今,社会在时代变迁中某些时间里形成的特有的货币历史,如花粉、贝壳、礼物等等。

  生物学家发现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在为较大的细胞提供能量的同时,也依靠较大的细胞来获取所需的诸多蛋白质,这就是一个交换。交换是人类演化的一部分,而货币则是交换的产物。所以,货币是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的,比方说,从生命的诞生(精子遇到卵子)到生命中止(蛆虫在尸体上大餐),交换都在发生作用,又比方说,珊瑚和虫黄藻、蜜蜂和花朵、人类和肠道细菌之间的相互依赖,再比如说,将自己所需的粮食储存起来后,余下的粮食就可以用来交换其他所需要的物品,粮食就成了价值的象征、价值的体现。当某一剩余物品用来换取其他物品的时候,它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从而变成货币。

  债务是货币的前驱。一般来说,债务分为礼物经济和市场经济。礼物经济的基础多是来源于家庭领域内的债务交换,而商业领域的债务交换,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礼物交换形成了一种社会债务,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人情债,债务通常都伴随着一种义务,并且有着道德含义。比如,别人请你喝了一杯咖啡,而你多次拒绝回请,就是打破了既定的社会规则,可能会被人视为异类,进而避而远之;再比如,签定了贷款合同,却没有按照合同的规定时间来偿还,这就是违背了合同协议,并且也超越了道德范畴。

  货币从花粉、贝壳到礼物,再到硬、软货币的演化,都是社会文明在慢慢进步的象征,而这个进步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就拿硬货币来说,从美索不达米亚的白银制品,埃及的面包状代币、贵金属砝码,吕底亚的琥珀金硬币,到罗马的货币,无论是货币的材质、质量,还是数量,无不显示着,人们在货币上下足了功夫,寻求更方便携带的货币。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硬货币必然无法满足,软货币也就应运而生,在使用方法上,软货币更加便捷,流通性也更广,同时,政府在发行和变更软货币的时候,也更容易,对材质的要求也没有硬货币那么高,在软货币流通的今天,硬货币也在慢慢的退出市场。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这项改变货币和政府制定货币政策的方式是由汉和帝时期的宦官蔡伦发明的,骄傲感顿时油然而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个国家也出现了便捷的支付方式,从存折、银行卡、信用卡到现在的电脑、手机支付,以代替原有的软硬货币的支付方式,但是软硬货币不会就此消失,毕竟,这些便捷的支付是有些弊端的,除了本身的安全性以外,还要担心停电、通信系统、银行网络故障等情况。

  作者从生物化学、人类文明、心理学、神经学、货币发展、货币与宗教信仰以及货币的艺术等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阐述货币的体现和形成,完全打破了我们脑袋里对于货币的初级认识,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从古至今,人类的演化与货币的发展,封面所说的“一部货币的成长传记”,果然名不虚传。

  ※ 特此鸣谢【拾光书屋】友情赠书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