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学记(增订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上学记(增订版)》读后感10篇

2018-05-06 21:5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学记(增订版)》读后感10篇

  《上学记(增订版)》是一本由何兆武 口述 / 文靖 执笔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9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学记(增订版)》读后感(一):生命随处消逝

  何兆武先生是令人敬佩的学术大家,当代学子还诸多得益于他的译作,首先了解何兆武先生,大概也是从他的译作开始。对何先生的译作了解不多,由于外语较差,并不能了解他的译作水平如何,不过能多次收入汉译名著丛书,应该属于优秀行列

  仅仅从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何先生的印象谈起。

  在上世纪前半叶那样动荡岁月,何先生作为青年学生,保持冷静头脑,并没有随大流, 而是认清自己特点,对政治抱有若即若离态度积极投身各种争取民主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却从不从事政治的组织工作,可谓独立精神典范。没有政治的热情,这本书展现的,是一个平淡如水、忠厚正直的何先生,一方面喜爱不带功利色彩的读书,另一方面又不忌讳对各种人物直言臧否,真可谓性情中人。

  许多时候想,何先生的性格与自己多么相似,同样闲散的性格、同样对政治持有谨慎态度、同样对自由抱有内心渴望,可是,我想,我还必须认识这本书背后的何先生,何先生考取大学成绩那么优异说明他虽然性格闲适,却并不懒惰,读书学习一定一丝不苟。这却是自己缺乏的,自己最大的缺点不就是自制力薄弱吗?

  面对大学这样的环境,有时候人不免走向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面,但厦大的环境在国内应该算是闲散自由的了,自己却没有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读书,提高自己的修养,几乎浪费了三年的光阴

  一想想,自己都21岁了,昨夜在床上一想,忽然发觉自己从一个小孩子走向了成年人,必须真正独立的思考,独立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而自己却并没有做好准备,整天浑浑噩噩,并没有树立起独立之精神,并没有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如果能克服自制力差的缺点,真正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何先生难道不是自己一个理想的目标吗?何先生的生活状态不正是自己梦想的吗?

  勉哉!

  《上学记(增订版)》读后感(二):上班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上学

  人们常说,起点即是终点

  上学时光人生筑梦起航的起点,何兆武的回忆讲述娓娓动听,启人深思,穿越战争烽火、岁月的雾霭,只抵灵魂的深处,如一条长河,蜿蜒流淌,汩汩动听

  何老上学的岁月,既是中华民族危难时刻,内忧外患,民生凋敝,但也是民族之觉醒、民心之振拔的“严重的时刻”(里尔克语)。何兆武置身其间,躬逢其盛,在人文荟萃的西南联大负笈求学,阅历见识自然非比寻常

  《上学记》中有对历史人物的臧否,对人生幸福的叩问,对亲友道路抉择反思,对当下物欲洪流批判,这样的书,要是早点读到,对大学岁月、对人生的启迪将会是多么的巨大。所幸,在年过而立之时来读,尚未为晚,上班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上学呢?

  《上学记(增订版)》读后感(三):笔记

  断断续续翻完,听老先生家常、讲段子。中间有很多灼见

  1.比如读书到底为什么,实际就是图个乐,自己的一种精神生活,没必要太过严苛或拘谨

  2.讲到艺术情感,引用哈姆雷特,这个广大的世界,许多东西不是你那可怜哲学能够想象得到的。

  3.历史有两个特点,一是胜利者写的,二是高雅的上层阶级写的。

  4.国文知识主要从阅读中来,而不是课堂

  5.何为幸福?技术进步就幸福了吗?这个世界会好吗?

  6.学历史和地理要画地图

  7.幸福就是觉得社会在变好,自己在变好。

  8.哲学严格意义上应当是从自然科学入手的,特别是数理科学不然只能是伦理说教

  9.温得先生说,古往今来,只有三个人达到纯粹美学境界,雪莱、济慈、肖邦。济慈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

  10.立德,立言,立功。

  关于历史:

  1.国民党以俄为师是在1920-1930,西方世界大危机背景,当时希特勒墨索里尼是流行元素。张学良也说只有法西斯能救中国

  2.东富西贵,南贱北贫。

  3.它是资本主义,既然在理论上你先天就比它优越,它都不怕你,你为什么要怕它?

  《上学记(增订版)》读后感(四):不再是学生,也想唤一声:何先生

  很羡慕文婧,她能聆听何兆武老先生讲述记忆,能把何老先生的口述编撰成文,出版一本《上学记》。那是个令人寻味的时代漫长的封闭由外向内被残暴的打碎了,各种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在这个满目疮痍国家碰撞融合,你觉得这个国家已经走过了五千年是个沧桑老者了,一切都是定数,其实他刚刚被推出与世隔绝子宫就是个初生的孩子,一切都是未知民国,1912-1949,短短37年,战争不断,动荡不安物质匮乏,多么可怕岁月,可是我做梦也想在那个时候,再上一次学。

  「一个人的性格或者思想大多初步觉醒于十二三岁,等到二十四五岁思想定型,就形成比较成熟确定人生观世界观。此后或许能有纵深的发展或者细节上的改变,但是不是还可以有本质变化,我想是非罕见的」何老那一辈的学者,儿时乱糟糟的军阀割据,上了学匪气十足的北洋政府换成了武装意识形态国民党,高中未到日本人都已经打过来了,哪个不是十几岁就担负起自己的命运呢?深受五四影响的那一代学者,不是赤色的不是粉色的,是纯净无暇的白,文革革不去,劳改改不了的何止是这份洁白,还有对普世真理对纯粹知识不带任何功利性甚至是漫无目的求索,「人类总有一些价值永恒的、普世的,我们不能总是强调自己的特色,而抹杀了普遍的价值。中国有没有特色?有特色,但是这特色你不必强调」。跟何老一样,那个时候的学者,都总要谦虚一句,“文言不好,乱读书所学杂而不精”,四大名著是童书,唐诗宋词是儿歌,读过的书恐怕比我们识的字都多,他们的不精百倍精于现代人的精。不信咱还拿何老说事儿,他说了,比起杨振宁王浩这些毕业后名扬海内外的同学,自己是个中不溜的半吊子所以教书去了,这个“半吊子”是研究大历史的,哲学逻辑学文学物理学也拿的起,英法德都能用,闻一多张奚若金岳霖冯友兰温德是他先生,Charles Lamb的Tales From Shakespeare是他的高中课外读物,魂断蓝桥北非谍影简爱蝴蝶乱世佳人这类的电影他看过二三百场,着迷古典音乐但是Old Folks at Home这类的歌曲他也能唱好几十首,呵呵,这是个什么样的半吊子啊。

  如此广博的精神世界无法形容难以想象,我连羡慕的资格都没有,一个向内蜷缩的书呆子,在和平年代衣食无忧受着全套完整应试教育,十二三岁时除了读过几本书,对人和世界一无所知并充满了恐惧,谈何形成思想三观?模模糊糊过了高考认认真真选了学校随随便便挑了专业,四年时光里我那只远远望见过一次的山东大学校长,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他都会说,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之大,而在于大师之大。这是白话了梅贻琦校长的原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那时候虽然连大师是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就觉得这话很厉害,一直期待听大师讲讲课,也不枉求学一场,等着等着就不再等了,这里没有大师,这个时代没有大师。无法评说应试教育,高考扩招的功与过、对与错,这个国家的问题复杂,想破脑袋也想不通, 但我属实恨透了“文革”,“文革”一点都不复杂,不用想也知道是对是错,更恨的是家里的长辈们都是经历过的,却不讲述,不见证,不记忆,这样的长辈不只是我一个人的长辈吧。一代一代,越来越淡漠教训都忘干净了,还怎么避免重蹈覆辙?假如我们能从历史中吸取哪怕一星半点的教训,恐怕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多想不通的烦恼

  《上学记(增订版)》读后感(五):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幸福

  何兆武是什么人,我之前没有听说过,直到读到这本《上学记》。这本书是一部回忆录,但不止是一本回忆录,更重要的是记录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幸福。

  其实这么说很不准确,那一代知识分子再很多人看来并不幸福。他们在军阀混战中出生,在战火纷飞成长,生活颠沛流离历经沧桑,建国后又经历不一般的思想改造运动,反右运动,还有那让人不堪回首的文革,无论身体还是心灵都经受过苦难,又有何幸福可言呢?

  但是,正如何兆武老先生和他的好朋友王浩讨论过的那个话题一样,幸福不应该仅仅是pleasure,而应该是happiness。就是说,幸福不应该只是官能的或者物质的享受,归根结底应该还包括精神上的,或者思想意识上的状态

  的确,物质上的满足其实是很低级的幸福,就像小孩子得到了一个糖果,他就会感觉到很高兴,有了幸福感。然而,物质上的幸福也是最难满足的,因为人欲望无止境的,很少有人能自我控制。就像小孩子这一次得到了糖果感到快乐,下一次得不到了就会觉得不快乐,或者有了糖果后又觉得应该有另外的玩具才能快乐。所以,物质上的幸福是容易得到的,也是难以持续的。

  精神上的幸福不一样。它首先要求你思想上达到一定的层次,或者就算你目不识丁,也要有坚定信仰,有了这些,你才可以不在意或者说少被现实的生活所左右,持续的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感。何老先生那一代人的幸福就是在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刻,碰到了最自由的空气,获得了自由的灵魂。

  书中也提到过,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二十多岁其实就定型了,之前不成熟,之后很难改变。就像国学基础,没有幼功,后来再努力也达不到古人的那种高度,这就是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时期。西南联大的气氛是自由的,战乱当然可怕,但也正因为战乱,执政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能力下降,也让人的思想有了自由的发展,不像建国后,一波又一波的思想改造运动,让每个人的思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净化”,达到了思想上根本的“大同”,每个人都没有了独立的人格,也不需要独立的思想,一切听组织的,文革时造反就对了改革开放后拼命赚钱就没错,这就变成了后来这几代人的“幸福”。

  书中其实还有更高层次的幸福,说“幸福是圣洁,是日高日远的觉悟,是不断地拷问与扬弃,是一种通过苦恼欢欣,而不是简单的信仰。”说实话,这个目前我还无法理解,而且在“大同的思想”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一代,还最终能不能理解这个事情真是一个谜。

  这是一本好书,不只是对往事的回忆,主要表达了何老先生的很多观点,除了上述的幸福,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值得一看,值得一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