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10篇

2018-05-07 20: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10篇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由毛姆著作,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一):梦想现实选择

  对于毛姆这位作家,许久以来并不敢去触碰,因为听人说起过他的书以及对他的评价,所以一直觉得应该再等我的生活阅历足够多时再去拜读他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去领悟深刻人生感悟。最近刚读完他的《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不得不说感悟颇多,便写下一些东西,一来作为自己的读书笔记,二来可以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并且对于那些未曾读过却又想读的读者们一些建议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必须是有它引人感悟给人以人生帮助的过人之处。当然,倘若你在感情方面有过一些经历,抑或是你曾经经历过那种你想要坚持自己内心想法但却面临着巨大障碍情况,再读这本书会让你感触很深。

  主角查尔斯·史崔兰本是一个工作体面待遇优渥,家庭看起来幸福美满的一位成功人士,他们过着别人羡慕的生活,一儿一女也都很聪明活泼,这样一个家庭生活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生活。但史崔兰却在妻子一次度假途中离家出走,传言是因为另外一个女人离开家庭,史崔兰太太伤心欲绝,但她的处理方式却可以让现在很多女性在面对感情问题时可以借鉴。她原本以为他是因为一个女人离开家庭时,她很有信心他会回到家庭来,家人也都会原谅他,但当最终知道史崔兰是因为最初的梦想——画画离开这个家庭时,她终于明白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主人公为了自己的梦想,一个在外人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离开自己原本幸福的生活,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困扰了他的身体思想,无法让他专注于自己想要画画的理想。这种行为不被人们理解,甚至是谴责,但他依然毅然坚持向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毫无疑问我们所遇到的情况要比他轻松得多,很少有人会面对像他这样一边是自己的梦想一边是自己的家庭这样严峻的选择,但即便是我们面对的要轻松得多,我们也很难像他这样做的决绝,毫无犹豫

  关于他对爱情看法,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一般来说,爱情在男人身上只不过是一个插曲,是日常生活中许多事务中的一件事,但是小说却把爱情夸大了,给予它一个违反生活真实性的重要地位。尽管也有很少数男人把爱情当作世界上的头等大事,但这些人常常是一些索然寡味的人;即便对爱情感到无限兴趣的女人,对这类男人也不太看得起。女人会被这样的男人吸引,会被他们奉承得心花怒放,但是心里却免不了有一种不安感觉——这些人是一种可怜生物。男人们即使在恋爱短暂期间,也不停地干一些别的事分散自己的心思:赖以维持生计的事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沉湎于体育活动;他们还可能艺术感到兴趣。作为坠入情网的人来说,男人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儿地干这种事。”

  当然这不仅仅是他对待家庭时所坚持的态度,在后面更长的人生故事中,他与另外两位女士的感情交叉也坚持着这样的想法,为了避免透露过多更有趣的故事,下面的故事便不多做介绍了,留给读者们自己去发现吧。这样的感情观对对于很多人对待感情方面有很好的帮助。

  最后,不得不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你花时间好好去感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二):月亮与六便士

  一直到读完都以为这真的是文学传记结果是以高更为原型创作的小说,这种第一人称感觉第一次遇到,很好看情节人物塑造都特别棒。借的卢思宇的书,就会发现和卢思宇对同一本书细小地方的感触不太一样,做笔记的方式也不太一样,我比较随便。“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祖先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最有感触的一段,让我想到三毛,她一直寻找的就是自己前世的故乡:撒哈拉沙漠。至于自己,可能只是和很多普通人一样,有想走遍世界的欲望,但却没有足够的勇气真正的旅行。还是只是旅游罢了。很多时候也还是不愿意踏出那一步,安于平淡安于平凡。这本书讲的思特里克兰德,某种程度传统道德观看就是一个渣男,抛弃自己的妻子儿女,不承担自己为人夫人父的责任。也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应该说他非常残忍刻薄。尤其是他和施特略夫以及他的妻子发生的事。但是他是一个伟大天才,令人敬佩。尤其是他在四十岁的年纪还能为了内心的渴求放弃自己原有的舒适安定的生活,去画画,即使他从前没有学过,即使他开始的画十分拙劣。他最后画的壁画,必定大气磅礴,然而他创作了世间难得的珍宝表达了内心的诉求,就命妻子付之一炬。这种任性,这种对世人对这个肤浅的世界的蔑视,令人感慨。但是还是非不喜欢他对别人的刻薄。虽然他的妻子孩子后面也很做作,但也情有可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三):变好,这是要你自己亲自去做的事

  《月亮与六便士》是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绘画艺术家,尤其是史崔兰后半生对艺术的极端热爱追求

  故事的大致内容是,我(作者)因为史崔兰太太认识了史崔兰。一开始,他太太喜欢结识文学大家和艺术家,经常请他们到家里做客。偶然的机会,我到史崔兰家做客,见到了史崔兰。我刚开始和史崔兰接触时,并没有察觉出史崔兰对艺术有丝毫的兴趣,对他的印象就是个中规中矩的普通男人。后来,突然,史崔兰的行为让人诧异。他留下一封信,抛弃老婆孩子,一个人去法国了。史崔兰太太非常伤心,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以为史崔兰和他的情人去巴黎浪漫了,拜托我去劝说史崔兰回心转意。我虽不情愿,但还是去了。结果,根本不是史崔兰和情人在巴黎浪漫,而是他一个人住在一家条件极差的宾馆里,要在这里开始绘画生涯。我感受到了他心中热爱的艺术,让他能做到离开妻女,超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对艺术的热爱已经超过了一切。我劝说无果,史崔兰还是留在了巴黎。我把我得知的情况告诉史崔兰太太,史崔兰太太不信,还对外散布谣言,称史崔兰是和情人跑了。史崔兰太太经营起了自己生意。她很有头脑。隔了几年后,我去会见老朋友史特洛夫。史特洛夫也是一位绘画艺术家,只不过,画的话很烂。我见他时,他结婚了,妻子是布兰奇史特洛夫。他很爱他的妻子,给他温暖幸福的生活。妻子对他也很好。聊天中,无意中提到史崔兰,竟然发现,他是我们共同的朋友。史特洛夫带我见了史崔兰,所以,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是我,史崔兰,史特洛夫,布兰奇史特洛夫之间发生的事。史特洛夫对史崔兰特别好,他认为史崔兰是天才,很尊敬他,尽他自己所能去帮助他。尽管史崔兰很讨厌史特洛夫,也从来没有给过史特洛夫好脸色看。史特洛夫虽然受到史崔兰的侮辱,很生气,但下次还会去帮助他。但是,布兰奇史特洛夫特别恨史崔兰。有次史崔兰生病,有生命危险,史特洛夫想把史崔兰接到家中治疗,一开始,布兰奇不同意,后来在史特洛夫的苦苦哀求下,还是同意了。但是,在史特洛夫病情快好时,史特洛夫让他回到自己的住所,布兰奇背叛了史特洛夫,要和史崔兰一起走。这给史特洛夫带来非常大的打击,他是那么的爱布兰奇,爱她远胜过爱他自己。尽管布兰奇背叛了他,他对布兰奇还是一样的好,怕他受苦,所以自己搬出去。后来,布兰奇被抛弃了,因为史崔兰爱的只是画画,他不爱布兰奇,布兰奇只是他发泄性欲工具。史崔兰说,“我不想要爱情,我没有时间做这事。爱情是不利的东西,我是男人,有时需要女人。性欲满足之后,就要去做别的事了。”布兰奇后来忍受不了,自杀了。史特洛夫悲痛欲绝打算回他的老家。这时,他竟然还让史崔兰和他一块回去,史崔兰破坏了他的生活,他在这时还想着史崔兰以后的生活,怕他生活不能自理。唉,史特洛夫是个善良的人,非常淳朴善良,珍惜有艺术天赋的人,可是,却委屈了自己。后来,我就再没见过史崔兰了,接下来关于他的事,都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此后,史崔兰为了生计,做过很多零工,但一旦够吃,够买颜料,他就不再做,开始画画。他当过水手,和老板打过架。后来,又和一个爱他爱艺术的年轻小姑娘爱塔,仅17岁,结婚了,生了两个孩子,在一个小岛上生活。看的出,他很喜欢爱塔,因为,为爱塔画了很多的画像,之前,史崔兰也为布兰奇画过全裸像,可是画过后,他就对布兰奇不感兴趣了,但是,他为爱塔画了很多。爱塔也很了解他,给他做饭,给他陪伴,给他生孩子,不打扰他画画,日子过的很幸福,直到,史崔兰患上了一种绝症——麻风病,这种病具有传染性。但爱塔不离不弃,一直陪伴至死。史崔兰在生病期间,失明近一年,但是,这一年他仍在画画,只是是在墙上画。最后墙上的那幅画,是他毕生想画的,是天才的作品,是他内心深处对艺术渴望表现。只是,在他死后,遵他遗嘱,画和房子一块烧掉了。

  书里极度表现了史崔兰对艺术的执着,超乎普通人的想象,为了艺术,不惜放弃一切,不为常人所理解,他什么也不在乎,只在乎所画的画,画出心中的感觉。看到史崔兰追求艺术的疯狂,我想到一位成功大师讲到如何成功。他说,当你把成功当做呼吸一样重要的时候,你就成功了。史崔兰做到了,这种对艺术的追求、渴望,让他最后走向了成功,虽然,他的成功在他在世时仅被极少数的人认可,但是,在他死后,得到了全世界认同。当然,史崔兰的成功,还和他的天赋有关。抛开天赋想,如果,我们在做事时,也能有这份热情,对事情保持专注、有强烈完成欲望,相信,也会成功的,只是,把成功当做呼吸的人毕竟少之又少,有些人的成功只是说说而已的。

  抛开对艺术的追求,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史特洛夫了。他的长相滑稽,是个矮胖子,还很年轻,不到30岁——却提前谢顶了。他的脸滚圆,面色红润皮肤白皙,红嘴唇蓝色眼睛也是滚圆的,戴着一副金边大眼睛,眉毛很淡,几乎看不出来,他会让你想到鲁本斯画的那些快乐肥胖商人。他爱艺术,尊重艺术,尊重有艺术天赋的人。他爱他的妻子,超乎自己的生命,甚至在妻子背叛他时还依然爱他,因为他爱的就是她,不管她怎样。他待人宽和,友好,不管史崔兰怎样对他,他都对史崔兰一样的好。这是让我佩服的地方,心疼他的地方,也是我尊敬他的地方。史崔兰是明明白白只追求艺术的,但从迪克史特洛夫身上,我看到了除了艺术之外的好多宝贵的东西。或许是我对感情比较敏感,或许是我在读书期间,感情也有波动,所以,对于史特洛夫的得失所作所为,非常钦佩,自愧不如。也许,只是书中虚构的一个人物,但是我认为任何一个人物的出现绝对不是凭空的,不能因为其是虚构的,就没有学习参考价值。在某些方面,迪克史特洛夫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想起一句话,想让自己变好,只有自己发自内心的,具有强烈的愿望才能变好,否则,别人再怎么帮助你也徒劳,因为,变好,这是你自己要亲自去做的事。追求梦想也是,要坚持,要发自内心,要有强烈的愿望。愿我们都有梦想,都有追求,不仅仅是艺术方面,而且都能拿出十分的干劲和努力实现自己的它。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四):精神世界物质世界,你会选择哪一个?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点儿也不了解小说名字《月亮与六便士》和整个小说的情节有什么关系,直至阅读过半,才理解毛姆笔下的月亮是小说主人公史崔兰对艺术的追求,六便士便是他之前经纪人工作的生活;转化成整个社会层面的话,即是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的矛盾

  小说中男主史崔兰是一个世人所讨厌的人,抛弃17年的妻子和儿女,只身一人来到巴黎追寻自己的画画梦想,对于那些帮助他的人,布兰奇,荷兰画家从未有过感激之情。他的世界的苍白的。文中作者也借机表达了自己对对爱情的看法,他认为“爱情中有一种软弱感、一种保护他人的渴望、一种行善和给予他人快乐的热切”;“爱情很有吸引力,爱情让一个人变成爱人”;“爱情赋予他所知道的那些为虚幻的事物以实体、尽管他知道爱情不过是泡影,却爱他胜过爱现实”

  史崔兰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可以说他甚至讨厌性的释放,因为他觉得这种东西与艺术创作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他不希望任何事情束缚他对艺术的追求。小说中不仅提到史崔兰一人抛弃世俗追逐自己的内心,还有一个医生。看完后让我联想到圣经中曾经提到过我们的肉体在属世的社会,但是我们的灵魂是属灵跟随上帝的。 无论是毛姆的观点:肉体行走在物质世界,而灵魂应跟随自己的内心;还是圣经中的观点,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肉体和灵魂,精神与物质是矛盾的。

  这本书很值得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对自己人生迷茫的人看。好好思考自己的追求是什么。到底是追随爱好?还是追随生活?还是两者可以兼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五):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毛姆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是个自觉的灵,被称为是“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人之一”、“绝代的流行作家”;他在20世纪初,风靡了整个世纪和世界。他是当时英国红极一时的剧作家,在伦敦舞台曾竟同时上演他的四个剧本。他的第十个剧本《弗雷德里克夫人》连续上演达一年之久。毛姆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他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来剖视人生和社会。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54年,英王授予他“荣誉侍从”的称号。毛姆晚年享有很高的声誉,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图鲁兹大学分别授予他颇为显赫的“荣誉团骑士“称号。英国著名的嘉里克文学俱乐部曾特地设宴庆贺他的八十寿辰;在英国文学史上受到这种礼遇的,只有三位作家。毛姆的作品除在英美畅销外,还译成多种外文。1961年,他的母校,德国海德堡大学,授予他名誉校董称号。1965年12月,毛姆在法国去世,享年91岁。死后,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建立了档案馆以资纪念。 毛姆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脍炙人口的作品像他的名字一样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有人说用心读他的《刀锋》,估计40岁前思想上的疑难杂症、忧愁幽思都会被排解掉,你对东方心灵的探索的兴趣说不定也会被勾引起来,人会渐渐变得温和、深刻、内敛。

  《刀锋》(The Razor's Edge)是毛姆最主要的作品之一。《刀锋》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而且是直接用了自己的真名实姓。在这部作品里,作家试图通过一个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与实利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小说出版后,反响强烈,特别受到当时置身于战火的英、美现役军人的欢迎。小说写一个参加第一次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在军队中,拉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这人平时是那样一个生龙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趋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复员后,拉里既不肯进大学,也不肯就业,一心想探求人生的终极。为此,他丢下未婚妻来到巴黎;两年后,和未婚妻解约,又从巴黎遍游世界各地,最后到了印度,找到了印度的吠陀经哲学。于是了悟人生,把自己的一点薄产分散给亲友,自己返回美国,当一个自食其力的出租汽车司机,打算隐身人海,以终天年。毛姆说,他这本书并不想“阐述所谓《奥义书》的哲学体系。”“我懂得太少了,但即使懂得很多,这也不是阐述《奥义书》的地方……我想的只是拉里。”在本书结尾时,他又说,“我是个俗人,是尘世中人;我只能对这类人中麟凤的光辉形象表示景慕,......”。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六):博弈

  最初知道月亮与六便士是在读书的时候一位朋友曾提起过这本书,但是并没有多大兴趣有看,近年来时不时的听过这本书的一些评价,刚好这几天在图书馆偶然找到这本书,便收下了这本书。看见过有人对书名月亮与六便士的诠释:月亮代表闪闪发光的梦想,六便士代表着平凡的生活。在生活中,我们都仰望着月亮、却不得不捡起生活中所需的六便士。理想与现实,这本是一场博弈,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一个大家。不知道为什么在史崔兰太太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当然这是一时的错觉。毛姆笔下的史崔兰逃离一个安适的生活,去到远方追求自己画画的梦想,用尽自己一生完成一幅幅作品,却在完成作品的同时表现出鄙夷不屑。甚至在人生最后的时光完成最后一副作品时求他的伴侣爱塔将他烧毁,令人为之惊叹瞩目的作品伴随着他下葬烟消云散。

  有人说史崔兰是自私的,抛妻弃子追求自己的月亮,不顾一切。但史崔兰至少追求艺术的勇气让人敬畏,在书中一个为爱自杀的女人同样令人唏嘘,她同样在平凡生活和冒险游戏中做了选择,尽管最后她自杀了,我反而觉得这是好的结局。毛姆在文中提过作品是作者内心的揭示,书中也多次举例月亮与六便士直接的选择,例如布兰奇又比如天才医生亚伯拉罕。不知道在现实生活里毛姆内心会做出什么样子的选择呢?在仰望月亮与捡起六便士之间,大多数人会是选择后者,一个苟延残喘的生活一个平凡生活。说句不好听的话,当今社会,没有六便士拿什么去追求仰望月亮。只是不要在捡六便士的环境迷失自我,朝着自己心目的月亮,心无旁骛的前进。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七):理想或本能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中,比较有技巧的是,作者始终都从第三者的角度来描述主人公,与主人公的直接对话、交流极少。不同的阶段,不经意遇到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解读都不一样。从旁边人的描述中,主人公的所作所为令人费解,如推理小说般,层层推进,剥开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推导出他的内心世界。

  而主人公的令人费解以及不同阶段不同人的看法不一,构成了第二个巧妙。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主人公,不同的人看法都不一样,但一样是不可理喻。

  在伦敦,查尔斯是个证券经纪人,在外人看来,有着令人艳羡的工作与家庭,是个典型的上流社会精英。没有人注意到他的艺术追求,甚至那位优雅充满上流社会风范的妻子总觉得他很无趣。丈夫的出走一定是因为某个女人私奔,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可理喻的所谓艺术理想。

  在巴黎,在外人看来,他贫穷、潦倒,食不果腹,一旦有钱全部买颜料画画,但没人见过他的画。他过着如乞丐般的下游人士的生活,只有一位蹩脚的画家伯朗士-施特略夫赏识他,并在他生病奄奄一息的时候接到家中照顾。但很快,虽然主人公是那个被动的角色,但我们能看到的就是,他抢走了恩人的老婆,并抛弃了她。导致了恩人妻子的死亡与恩人的落魄。

  在塔希留岛,他的白人身份就得到了高人一等的尊重,还是个艺术家。于是有了妻子与妻子不错的财产。但他住在孤岛上,继续不停地画着。他淡定地接受恶疾的命运,依然在孤岛上作画至最后一刻,并交待妻子在他死后将所有的画作付之一炬。

  神秘、不可理喻,作者巧妙地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并层层展现出来,当我们还在为主人公惋惜时,书已经写完了,剩下的由我们自己想象了。

  很多地方介绍将这本书看作是生活与艺术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书名可见一般。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月亮,是夜间的仰望。从小我们被灌输做有理想的人,逐渐长大,是现实将我们不断同化的过程,我们变得世俗、变得现实。此时,追逐理想的人反而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不可理喻。

  但,我觉得查尔斯的艺术“理想”,更像是一种本能。像是内心中一座燃烧的火山,喷薄着要喷发出来。这种喷薄,无关他人,无关世界。画画,是本能,成为知名画家,才能称为理想吧。

  而,思特里克兰德在巴黎、在塔希留,不停地在作画,不为赚钱养家,不为成为世人认可的大画家,只是想表达看到的世界。画笔不辍,跟不上心中的那个世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如弗洛依德所说,艺术是人性欲的代替品,是本能的荷尔蒙的表达。不疯魔,不成活。如,主人翁在巴黎、在塔希留,不停地在作画,不为赚钱养家,不为成为世人认可的大画家,只是用心地想表达看到的世界。画笔不辍,跟不上心中的那个世界。如弗洛依德所说,艺术是人性欲的代替品,是本能的荷尔蒙的表达。着了艺术的魔,不疯魔,不成活。

  你看到的世界与世人的世界一样吗?你能无畏他人的眼光,坚守自己的世界吗?

  这,真是个唯心的世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八):人是多么玄妙复杂的存在

  一部过分厉害可以细细分析的作品,看到前辈们的书评都写得很厉害,犹豫挺久,妄言一些自己想到的观感。

  人是否可以自己创造伟大的生命?在世人眼里,思特里克兰德大概是个魔鬼,他用生命完成一场伟大的祭祀,他心里的那团火,那中无法排解的创造的欲望,毁灭了自己,也烧着了别人。

  只有魔鬼才会有这样的力量,把自己点燃,炼制出灵魂深处隐秘的感受。对世界的千言万语,焦灼着的、蓬勃着的欲望,在画纸上喷泄而出。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无所谓放弃原来优渥的生活,也无所谓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那些社会主义价值观下老套的东西,他只是“我必须得画,我由不了我自己。”就像是在生命的河流里挣扎,死亡对他而言也并不可怖,可他却无法任由自己窒息。

  我无法断论这是否是上帝的感召,但我同作者一样对书中的这个人物满怀着深切的同情,他被奇异的“精灵”折磨着,逼迫着踏上一条危险而孤绝的道路,不断地跋涉寻找,只求能获得解脱。那是多么难以承受的命运的安排啊,可怜的人啊,身体受到了无限的折磨,生活被完全摧毁;可那又是个多么幸运的人啊,能够找到心灵皈依的路途,在世界的某个小岛找到自己的最终的平静,漂泊着的奥德修斯啊,也许,塔希提就是他的伊萨卡,他命定的应许之地。

  毫无疑问,《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经典的小说,每个人读它都会产生自己的感悟,而我对它的惊叹更多的是源于作者对人性深刻的洞悉和对伟大的重新定义,还有他对自己的真诚。毛姆把自己作为第一叙述人带入书中,坦言“作家对那些吸引着他的怪异性格本能地感到兴趣,尽管他的道德观不以为然”,思特里克兰德在与作者初识时给人留下的印象不过是“一个忠厚老实,索然无味的普通人”,这样的人的生活就如同平静的小河,因而作者对他没有任何兴趣,作者渴望的是“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但时过境迁,思特里克兰德的生活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像是突然疯了似的抛妻弃子,孤身前往巴黎画画,过着拮据的生活,又一路漂泊,“他那孤独的灵魂中怀着种种奇思遐想,终于向着点燃自己想象的陌生的荒岛出发了”。他那种翻天覆地的性格上的改变,让作者对他充满了兴趣,想要探究有关于他的一切,这也在未来认识到“人是多么玄妙莫测”,就是这一句话,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我们往往以某一种特定的眼光去看待人的存在,而不肯去深入的探究,每当有熟悉的人做出了超乎寻常的举动,我们就会自动为他们寻找符合自己逻辑的解释,若还是无法解释,那索性就认为他疯了,我们从不敢面对超出我们认知以外的东西,也不敢认真的审视自己。因为我们根本无法面对真实的自我,“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外界的喧闹,各种评价的声音太过嘈杂,我们没有机会也没有勇气去聆听自己心里面声音,因为,我们知道,这往往会带来毁灭,就像是布兰奇拒绝接受思特里克兰德来到自己家。命运已经为你铺好牢笼,现在,闭上眼睛,跟着塞壬的歌声,去走向毁灭吧。普通人所抗拒的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这种非道德,非理性的真诚的伟大,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默默地潜藏着。虽然,小说始终是小说,现实中的高更也是接受了叔父的遗产才能够在塔希提作画,远没有故事里的人那么疯狂,但在小说里创造出的这种伟大精神对读者的而言却是一种在滂沱大雨中伫立不倒的力量。

  书中还很一个很有趣的人物,我抑制不住对他的欢喜,那就是斯特罗耶夫,他本身是个没有什么特别才华的画家,却有着非凡的审美能力和真诚美好的性格,但正如保罗•柯艾略所言“如果有人对生活敞开心扉,他们或拒他于千里之外,或者认定他下贱,天真,让他痛苦不堪”,这样一个温柔可爱的人,却总是不断被伤害,嘲笑,直到最后,失去妻子的他,他决定“跟随父亲的脚步走下去”,回到质朴天然的乡村中去。也许,这也是作者所看到的,在城市社会关系中关于真诚不复存在的喟叹。真诚者遭到嘲笑,那些看似聪明的扮演者,却在生活中如鱼得水,他们瞻前顾后,担惊受怕,塑造好自己合格的形象,成为一个正经人,赢得周围人的尊重。那么,作为一个蹩脚的画家,为什么人们会喜欢他的作品呢?大概是他的作品中残留着人类在孩童时代保有的天真,会让人感到相对的幸福吧。而有的作品,却不是让人幸福的,它总是在责问你,在一遍一遍地鞭笞你去面对更真实的世界和自我。大多数的当代艺术品都是让人感到不舒服的,眩晕的,甚至恶心,而你所不愿意面对的,往往才是生活的真相。也真是因为现实的真相让人窒息,真诚的人往往被嘲笑,所以才更让我觉得他十分可爱,就像是不小心混入了成人舞会的小姑娘,惹人发笑,却也让人怜爱。

  更让我惊叹作者对人的洞悉力的是,在不得不陪伴斯特罗耶夫之后,“我在门口与他分了手,如释重负地独自走开”,这里“如释重负”一词表现出来人是多么的自私啊,他人的烦恼只要丢掉了就好,人总有办法让自己能够好过一点。清晨的巴黎的街道是那么的可爱,阳光下没有任何与我有关的烦恼。可同时作者也不是个冷漠的人,甚至是有着同情心的,可见人是不能用单纯的脸谱来刻画的,也如他所言“那时我还不理解人性是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到美德。”查尔斯夫人看似温和柔顺的背后,是一种对他人尊重认可的狂热追求,让人既喜欢她的和蔼体面,又对她的虚伪做作隐隐不适,作者对她的态度既有真诚的赞美,也有玄妙的讽刺。在生活里,这样的女人可以生活的很好,得到大家的尊重,然而,她此生也都无法理解曾经丈夫的行为,和他作品里蕴藏的魔法。

  人是无比玄妙复杂的存在,伟大可以和卑劣并存,沉默无言的大海也会蕴藏着无限的能量。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九):你是天才就可以“灭绝人性”吗

  久仰大名的一本书,可说实话,我没有预想的喜欢。

  书中的主角查尔斯,三十几岁突然毅然决然追求梦想,从此他的眼里只有画画,不再有其他任何人,自私,没有责任心,不屑和社会发生任何关系。甚至,他的眼里也没有自己,过着极度贫苦几度差点死去的生活。有人说,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好吧,为了月亮,放弃六便士,没问题,甚至某种程度可以说令人敬仰吧,但是他放弃的何止是六便士呢…

  难道作为天才、艺术家就得异于常人吗…难道追求理想就得抛妻弃子抛弃世俗生活吗…难道断情绝义才能勇攀艺术高峰吗…难道因为你牛掰就可以践踏轻视真心帮助你的朋友吗…难道极致才华一定要与极端乖张相匹配吗…

  我还专门百度查了一下原型高更的资料,虽说大体经历与书中的查尔斯相似,可个性行事并没有他那么极端好吧。毛姆对他的艺术加工,实在把他变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非正常人类”。

  我觉得,就算你是天才,你再伟大,也不该如此冷漠残酷吧。我不能接受,为了所谓的艺术而反复牺牲身边的人,这称得上是什么高大上的追求和情怀呢?!

  o,我欣赏毛姆文字的功力,可不喜欢无人性的主角。那样的残忍无情让人觉得不舒服。就酱。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十):终日仰慕月亮

  很早之前就很想看着一本书,因为曾在豆瓣上看到他人对书名的解释,月亮代表闪闪发光的梦想,六便士代表着平凡的生活。在生活中,我们都仰望着月亮、却不得不捡起生活中所需的六便士。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一个大家。刚开始看这本书,我觉得我和勃朗什夫人和斯特里克兰德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例如我和勃朗什夫人都是表面镇定然后内心狂热的人,和斯特里克兰德都是不愿意为情欲挡住自己前进的脚步,会因为自己的情欲感到羞耻和生气。

  这本书夸大了斯特里克兰德的悲剧色彩,不知是否能称其为悲剧,因为可能在斯特里克兰德来说,在他离开英国之后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他人生中最完美的日子。我看到斯特里讲话率直,率直到有些伤人,但他并不因此感到愧疚,我看到斯特里不愿意羁绊于与女人的缠绵,终身为自己的艺术事业献身,我看到他不在乎他人的想法,只因他真的不在乎。不在乎他的画作是否能卖个好价钱,不在乎他是否能因此名声大噪,不在乎会不会有人因为他的画作而欣喜,就是因为他的不在乎,才会让他在这条追寻艺术的道路上走的如此之久,如此之稳。

  他性子耿直,与人交往中并不在乎他人的想法,永远只跟着自己的想法走。给人落魄之感,但绝不因此失去他的自尊,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他是又爱又恨的,这是他给人一种无法抗拒的人格魅力。

  或许这本书并不想让我们觉得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是个悲剧,相反,毛姆想让我们看到应该追求的人生的样子,我们不应只为追逐那六便士,而忽视了闪耀的月亮。虽然有人会认为,太多人因为终日仰慕月亮而放弃了六便士,但难道这是我们该追求的人生吗?我们的人生应和斯特里一样,闪烁着月亮的光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