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莫过如此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莫过如此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15 11:00: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莫过如此读后感精选10篇

  《莫过如此》是一本由MOK莫梵稀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莫过如此》读后感(一):MOK:莫梵稀和他的旅行世界

  MOK:莫梵稀和他的旅行世界

  读《莫过如此》

  文/方木鱼

  书里引了一段话,让我这个老学究有点不忍直视:

  想ta的时候就睡觉。

  “让我躺在那上面吧。”

  只有睡着才能停止回忆。

  爱一个人时,就要和ta一起睡觉。

  呼吸不会骗人,体温不会骗人,睡着的表情不会骗人……

  爱着你时,我就只想和你睡觉。

  莫梵稀,她给这三个字的解释是:莫须有染,梵天净土,稀世无双。

  I’m ok,仅仅凭这几个英文字母,也不难看出莫梵稀作为一名设计师,一名环球旅行摄影师,一名专栏作家,曾经的广告文案,记者,编辑,品牌时装顾问,以及郭敬明旗下的《最小说的》插画师的深厚功底了。

  莫梵稀似乎很爱读诗,他在开篇引用了谷川俊太郎的《在窗户的旁边》:

  窗户的旁边有窗

  旁边的旁边还有窗

  窗映照着天空

  脸从窗口窥视

  ……

  夜的深处有故乡

  深处的深处还有故乡

  是谁也在那里歌唱

  从黑夜到黎明

  书里有很多照片,世界各地的风景,街道、建筑、荒原、各个民族的人群,男人、女人、不同的面孔,不同的风情。但最让我感动,或者记住,能说出来的,是书里有一张照片,应该是作者的自拍像,带着一顶蒙古族样式的大棉帽,手里拿一把枯草,整个画面,映在汽车的后视镜里。眼神清澈而忧伤。

  莫梵稀是旅游成就的一篇传奇,她更是网络红人,在百度贴吧,豆瓣,腾讯微博,你处处能看到他长袖善舞的身影。

  《莫过如此》是由磨铁出版的MOK的图文集,全书收录了她行走世界各地行走过程中最精美的照片和最具性情的文字,那些读起来像诗一样的旅行笔记和心情随笔。

  我猜想,莫梵稀一定有不止一台昂贵的相机,供她在这个繁杂的世界里寻找美和光明。而这之中,最珍贵的那一台,莫过于她的善于发现的双眼。

  《莫过如此》读后感(二):莫过如此,所以别看得太重。

  旅行这种事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不能算是小事,对我来说更是,排除万难请到了假期确定了日子,冲向旅行社翻阅各种宣传单页决定跟团还是自由行,一路行程的花费在不在控制范围内,订机票时小心翼翼生怕选错了时间,一个行李箱一个包,随身要带的物品,酒店地点,行程安排,人生安全……还没出发就已经身心疲惫。

  所以特别好奇兼羡慕那些热爱旅行并且常年出游的人,好像说走就走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易如反掌,好像我所考虑的那些事情好像都是多余而且无意义的。他们可以轻装上阵不用考虑陌生地方气温的变化,可以不用担心手机电量好像走在路上完全没有需要联系的人,可以不用周密计划反正走到哪里都是在路上。

  相比较而言,他们把旅行看得不重,不把它当回事儿,提到“旅行”,就像这本书讲的:莫过如此。

  去往一个地方,不是为了晒出来博眼球,而仅仅只是旅行,只是去体会身处异地时自身情感的排列组合。

  拍一张好看的照片,不是为了把相机功能发挥到极致,而仅仅只是拍照,是想要记录当下的画面和心情。

  和一个人交流,不是为了获得好感和继续交往的机会,而仅仅只是交流,觉得和你聊天很好玩。

  找一份工作,不是为了出人头地,而仅仅只是工作,有清晰的边界,享受在工作中的自己。

  生活,不是为了光鲜亮丽,而仅仅只是为了生活。

  不计较或者少计较,节省了本该被你用来计较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获得更多。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这么简简单单该多好。

  《莫过如此》读后感(三):远方

  记得以前看《最小说》时,每篇文章前都会有一张插图,其中有一个名字就是MOK,好像是在《文艺风象》上,也经常能看到她写的专栏,有旅途上的故事,也有对一些事物的迷恋。

  后来MOK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请把我留在最好的时光里》,当时我应该在读高一吧,对许多事都是懵懵懂懂的,只觉得作者很美,但书写得并没有什么感觉。

  去年我在上海的一家快餐店打工,整天端盘子,炒菜,刷碗,一开始很不适应,后来渐渐习惯了,甚至常常跟同事们开玩笑,打哈哈,但心里其实是抗拒并想逃脱这种生活的,我不想一辈子和那些比我大好几轮的叔叔阿姨待在快餐店里,不想开口闭口就是钱,我还有很多梦想要去实现,还有很多地方等着我去。偶然得知MOK出了新书,便毫不犹豫的网购回家。

  莫过如此,要么胡来,要么走开,人生无非就是这样。很符合她随性的生活态度,不会把旅游当做生活目标,不会立志要走遍多少国家,而是想去哪就做一些攻略,然后带上相机出发,对她而言,远方不是远方,远方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尽管有时也会留遗憾,但这正好给了她重游的各种理由。

  这本书,并没有许多异国旅行的攻略,没有构图完美,色彩饱满的风景照片,没有搞笑的网络用语,她更像记日记般喃喃自语,书写下自我心情的阐述,可一点都不做作。她的照片尽管不完美,也很少笑,看上去却美如画,和网上精修P好的糖水片不同,她的身后是一幅画,而她也是画上那个小小的人儿。

  在这本书的第三章,我只能为你拍一张照片,有她关于照相的情愫,说她每天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不停的拍拍拍。胶片,数码,宝丽来,手机,什么都好,她写,她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寻找的是那里的人,几乎从一下飞机开始,就开始观察,安检处的边检员,出租车司机,酒店行李先生,沿街拾荒的乞丐···她迫切想看他们的眼睛,想打探他们出现在她眼前的神色,甚至让他们开口,因为他们真是,唯一,只在此时此刻出现在她的面前,她为他们拍一张照,因为,茫茫人海中,或许再也不会相见。

  说实话,我真的太喜欢那些照片了,街头拥吻的恋人,卖肉的老板,牵着狗的小孩,把手撑在天台上露出肚脐的小姑娘···他们看起来那么美好,那么真实。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最后一篇北极之旅的故事,世界上有多少旅行者把极地当做自己的梦想啊!她写,她乘坐的50年胜利号从摩尔曼斯克港出发,六天后驶进北纬90°,来到世界之巅,大家手挽手,围绕北极圈组成一个大圆圈,绕地球一周,举行升旗典礼,欢呼雀跃,庆祝这个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

  “过去,我曾遇到一个观测员。他的工作就是出海,观测两个小时睡两个小时,周而复始,一周的工作结束便有了假期。我曾问他是否会感到枯燥。他的回答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我跟人一起的时光,都是最简单的相处。跟大海在一起,只是互相瞭望。”

  单号,最顶层。我的房间门上印有我的名。

  狭窄的床,身体和遮光的帘子随床一起颠簸。

  准备登陆的水靴倒挂着。船舱有新认识的室友的呼吸声。

  那是一段从不会失眠的日子。”

  很多次,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象那是一段多么奇妙的冒险,她的亲近与自然也让我不再那么害怕独自走向远方。这本书或许不会被很多人接受,但它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在这个许多人为市场需求而创作的时代,保持自己的思想就已经不容易,况且她还做的这么好,而在后记中,她依然写道“书卖的好是侥幸,卖不好才是正常”

  恩,好或不好,莫过如此,因为,最好的时光,都在路上。

  《莫过如此》读后感(四):旅行相册里的故事

  旅行相册里的故事

  偷爱警/文

  莫梵稀这个名字让我想到了摩凡陀,都是mo字辈的文艺范儿。作者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来自广州,成长在一个文化大院,受父亲的影响,莫梵稀对文艺很热衷。随着成长成熟,游走城市的不断增多,莫梵稀有了一套自己的游记攻略。旅行的意义,或留给自己,或留给未来的憧憬。

  面容姣好的莫梵稀,让我想到了张歆艺这位演员,她们有着某种外形的相似感,他们的眼神,他们的侧影,相似的如同姐妹。可能这是我的错觉,掉进了浮想的陷阱。爬出陷阱,再来看看莫梵稀,她眼睛里的内容,略显孤独,她不喜欢笑,即使微笑也仅仅是嘴角微微上扬,看不到内心的独白,如此说来,她并不是一位喜形于色的女孩,她已经习惯了如此这般的生活,如同他手中的相机,随时抓拍,随时放下,随时等待,随时记录。相机成为她影像的笔记本,莫梵稀的镜头,人物居多,风景其次,自拍照多是侧面为主,灰白冷的触目感,由上心头。

  这个女孩不简单,她记录的东西,都是真实的人物,随机而不刻意,即使有人要求她再次摆拍,她也会婉言谢绝,照片是记录瞬间影像的产物,并不是刻意创造画质美感,她不是拍婚纱照的摄影师,却比摄影师更懂得捕捉的魅力。骨子里的随性,有点摇滚乐手的味道,有个性的流行,却不在乎结果如何。只要自己觉得好,阅读者只需要跟着迎合便是好的。

  在这部书当中,莫梵稀写了一篇给母亲的信,传递着女儿与母亲的弄弄感情,爱,有时候是莫名而生的感动,有时候就是如此的纯真动情。对母亲对家庭的爱,做儿女的都知道,只是不想与父辈沟通,欠缺沟通的技巧和时间。总是托词忙忙忙,却未曾考虑一下父母的感受,女儿心里明白,父母心里理解,一切安好,便是晴天。书尾,父亲写了给女儿的文字,除了质朴的词语,更多的是父爱大于天的感受,父亲给作者莫大安慰和指引,算是莫梵稀的领航员,父亲看到女儿的进步成长,欣喜高兴,做女儿的,想必看完父亲的文字,已经感动的痛哭流涕了。生活的技巧并不需要太过华丽,往往就是平凡的流年,制造和谱写人生的旅程。

  飞往下一站的莫梵稀,她会不停地更新旅行笔记。她很文艺,她会写诗,她会记录一个个陌生的脸,随性的按下快门,把时间刻在相机里。把流年,写进闪烁的镜头里。旅行确实带给人愉悦的心情,舒缓平静的感受,写满了足够多的快乐喜悦。

  《莫过如此》读后感(五):你的“1868”,我的“BY”

  对MOK的新书《莫过如此》产生好感,首先源于“1868”,因为它和我的“BY”是一回事儿。

  MOK说,“1868”就像一个代号,是虚拟的,也是真实的爱恋对象。最初的时候,她是写给未来的他,希望有一个人理解她,和她说话。之后,这个人出现了,然后又离开了。可“1868”一直都会存在,那是她的情人。2014年2月8日,无所事事的夜晚,我以“BY”命名,写下了给他的第一封信,开篇第一句写道:等你好久了,一直没有出现,所以我决定将你意念,幻化成我最最亲密的朋友。一写便是两年多的时间,就那么一封封的写下来,所有的情绪、感受给告诉他。自开始为他记录生活的点滴,我便融入了这个真实的生活,我渴望去触碰,去发现,去感受,无论是喜是忧是好是坏。所以,在MOK还没有解释“1868”代表的是什么时,在那些碎碎念的句子里,我已经猜到,且喜欢上了这个姑娘。

  随着阅读的递进,我越发喜欢上这个姑娘,她的很多观点与我的简直不谋而合,阅读的过程就像是一场闺蜜间的谈话,变得十分美好。她说自己在环球的旅行中是很少看攻略的,偶尔会参考一些,但不会去写。认为攻略犹如经验,而经验就像人的衣服——别人的衣服未必适合自己。她只愿写下遇见和共鸣。在她的文字里,我们能感受到遇见的欢悦与兴奋,及偶尔的小忧愁。这和“游记”显然是明显不同的。

  在《法国行:谁人爱巴黎》里,有一段是MOK对巴黎“浪漫”的特别看法。不妨分享出来给大家:

  在巴黎街头,西堤岛的桥上,或者巴士底广场,经常看到走着走着就突然来feel互相拥抱接吻的恋人。巴黎是个浪漫的城市,结婚率非常低,他们不愿意背负婚姻的责任,却异常享受男女之间你追我逐的浪漫恋爱的感觉。说得难听点儿其实就是骚,更难听点儿就是滥交,怕束缚,还美其名曰“博爱”,一个人两个人这样就叫骚,整个民族都这样则可被称作浪漫。这个东西我还没搞清楚真相到底是什么,因为无法更进一步去接触他们真实的生活的情况,但是这种存在的确在被冠以自由的名义之后,便是真正的自由了。

  在此不过多讨论因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看法与理解。只觉MOK十分的可爱、大胆、敢表达。MOK虽然心态很OPEN,常年在外环球旅行,但猜想,在行为上、观念上仍是很传统的中国女孩子,或者说是对爱情很看重,很严肃的对待。这一点,虽然不存在好坏争议,属相对个人的事儿,但真的让我不能再苟同了。我便更加喜欢MOK这个姑娘了,简直三观一致啊。

  接下来说说性格,老实说,我并不清楚MOK的性格是怎样的,因为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压根没有怎么关注过“摄影师“这个领域,更无从知道MOK。但通过MOK说的一句话看出了些她的性格,她说:“我时常说一句话就会惹得周围和身边的人哈哈大笑,但是我时常在深夜里一个人哭泣。我希望带给别人快乐,我也喜欢快乐着的感觉,但极致处,总是要留下眼泪才得以安抚自己孤独的心灵。”虽然我是典型的乐天派,但夜晚码字时偶尔也会突然恸哭起来,抚摸自己的孤独。这么多的相似,让我对她真的不能再喜欢了。

  总之,看完书后,就是找到同类的那种兴奋感。睡前,我把孙燕姿的《同类》翻出来单曲循环,然后带着满满的满足感入睡。

  世界 有时候孤单的很

  需要另一个同类

  爱 收了又给

  我们都不太完美

  梦 做了又碎

  我们有几次机会 去追

  :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莫过如此》读后感(六):【书评人俱乐部】风景莫停留

  文/ 海蓝蒲雨

  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飞鸟集》

  一位美女摄影师,带着一双美丽的眼睛,游走于世界各地。一张张大气磅礴并且美不胜收的照片,一篇篇行散文不散的美文,所有美好的元素都在她的身上,留下无法抹去的痕迹。

  莫梵稀,一个看了一眼绝对不会忘记她的美的独特姑娘。在她的照片里,总是能够看到镜头下一张微微冷峻的脸,眼神中透露出半神秘半迷离的神色,她浑身散发出如迷雾般朦胧的神秘感。她微微有些距离的疏离感,却在文字中感受到丝丝烟火气息。她酷摆的姿势,恰如其分地融入当地风景,成为了一抹靓丽的光影。

  莫梵稀不仅拍自己很美,拍她的模特儿也很美。书里的模特儿各种各样,有沿街疾走的路人,有喧笑拥吻的情侣,有绽放童颜的小孩儿,有售卖商品的店员,有她自然不做作的闺蜜……每个人都是她观察并拍摄的对象,你能透过这些会讲故事的照片体会到当时心情的悸动,和照片背后的深意。透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多么有趣儿的视角!

  “当你捕捉到姑娘灵魂深处的美好时,光线、妆面、服装、环境,甚至拍摄者与被拍者之间的气场关系,此时都是既定的,我要做的,只是把它们还原出来。”亦如拍摄她自己一样,她的闺蜜们和模特们的照片并不是那种动作僵硬,笑容诡异的,反而是随意的、自然的、放松的、开怀的,那些照片会让人一开始惊讶,然后回味,到后来莞尔的。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太忙碌太隐蔽,我们都无法认清自己,看不到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模样。放下忙碌,放下伪装,放下戒备,还原自己,透过镜头,看到那个真实不须臾的自己。她的闺蜜们在镜头下,真实而清晰,茫然也无措,视觉上的震撼让你措不及防。或许,我们都未曾认识自己。

  辗转找到她的微博,却看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她。微微上翘的嘴角,墨镜下会将故事带着笑意的眼睛,这样的她是生活里走出来的女孩儿,带着同样年龄段姑娘的亲近感。她丈量世界的脚步很宽,从世界的一头倒另一头,从大城市大世界到小城市小地段,每一处细微的风景和人物都凝聚成为了光影,在她的镜头下,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带有她的人生色彩,透过镜头跟着她的脚步走入了不同风景中。

  她去过英国、葡萄牙、西班牙、迪拜、泰国、香港、法国、芬兰、俄罗斯、北极点、冰岛、捷克、丹麦、瑞典、荷兰……她出发前,不做旅行功课,不看别人写的攻略,回来后她也不会去写攻略,她会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形成一篇篇属于自己记忆体的美文。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是一段故事,每段故事里都有游走的灵魂,灵魂里不羁的游走和放肆,躲藏在她镜头后每一张的照片里。

  脚步一直走,风景莫停留。送给这位美丽的姑娘。

  《莫过如此》读后感(七):繁华世间,我只要亲历的人生。

  拿到莫梵稀的《莫过如此》这本书,还没有翻开细看,就觉得非常的精美。从封面到装帧都很漂亮。出版社把这本书定义为:文学.随笔。而我觉得这本书更应该是旅行随笔。由于书中有作者大量的全新旅行照片,所以,这本书采用了线装的形式。在你翻页的时候不会受到限制,可以把书本轻松的摊开,去尽量观赏那一幅幅美丽的风景以及我们的作者莫梵稀。

  关于旅行,有太多的流行句子。

  比如: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比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比如: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然而在现实中,能够真正的潇洒走一回的人,却少之又少。都说去旅行要有三个因素:意愿、时间和金钱。

  可是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为了这三个因素,多了重重地阻碍,这一辈子都没能走出来看看世间的美好。

  莫梵稀,这个环球旅行摄影师。拥有着十余年的旅行生活。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她不单单是用相机,也用文字,记录了这一路走来所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她自己说的,用相机也好,用文字也好,用回忆也好,用笑也好、泪也好,她只要亲历的人生。多么真实的一个女孩。她感受过这繁华世间,却只要亲历人生。这也是我们羡慕嫉妒恨她的一个原因。

  当你每天抱着各种文件穿梭于工作间的时候,她在感受法国的浪漫情怀;

  当你疲惫不堪却不得不挤入拥挤的公交地铁时,她在穿过北纬90度的北极感受极地之美;

  当你抱怨着天天想要去旅行却没有时间没有钱的时候,她已经出发远行,用爱好和特长供养着自己追寻理想的生活。

  说到底,你少的不是说走就走的一颗心,而是潇洒走一回的勇气以及满足自己理想生活的能力。

  又或者说,真的只有北极才有美景,法国才有浪漫吗?我们更加缺乏的是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美景的心。

  莫梵稀说:只要亲历的人生。当她的人生是你的理想状态时,你会觉得她说出这样的话异常矫情。但是当你无法满足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时,你可以试着静下心来,也感受一下自己的人生呢?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我非常喜欢:

  【向别人转述自己眼中所见过的景象总是件难事,无论从文字还是图片,总会有偏差,总会有人觉得作者过于主观,作品总带了自己的情绪喜好。事实上,这的确是不公平的,无论对阐述的人还是观众,都不够客观诚实。和过去一样,我极少看攻略,偶尔会参考一些,但不回去写。攻略犹如经验,而经验就像是衣服——别人的衣服未必适合自己。我只写遇见和共鸣。所以,我总是要去亲见。我喜欢意外邂逅。我没有可以给你讲的故事,你的人生需要你自己去参与。】

  就是这样的观点,让我喜欢这个姑娘。

  她给你展示她所看见的,给你述说她所感受的。但是,她不替你决定你决定的。

  你认为的美景不一定别人也认为美,你思念的人,即使辗转难眠,别人也不能理解。

  所以,一切的人生,可以有艳羡,但更多的是珍惜自己的经历。发现身边的美好。

  曾经豆瓣上有一个人发起了一个“上班一日游”的活动。就是在你平淡无奇的上班日子中,和以前不同的是,你要细心地去观察上班这一天中的所有美好,也许是人,也许是事,也许是景。我看过之后突然特别感动。因为用心观察,多么平凡的一天就变得美好了。

  所以,

  那些喊着想要去看看世界的人,你可以拥有一些勇气和能力,然后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那些喊着生活泛善可陈,枯燥无味的人,你也可以用心的去感受一下周边的一切美好;

  那些喊着别人的生活丰富精彩,我自己的人生只有白菜的人,请记住:一切繁华世间,亲历就好。

  这样一本,景美人美书也美的《莫过如此》,拥有魔法一般,让我阅读完别人的人生之后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

  《莫过如此》读后感(八):得走多少地方才能说这个世界莫过如此?

  话说回来,漫漫人生路,其实也莫过如此。怎么过,都是一生。那么,何必操心那么多还没发生的事呢?现在就出发,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世界这么大,难道就真的在这个犄角旮旯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耗费光阴麽?不!我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子的,我也不想就这么用完自己的青春。那么,马上出发吧!

  然而事实上,我并不能像之前那样说走就走了……近段时间稿费一直未结,要不是有几个兼职做撑着,几乎就要断粮了。有时候,活着,又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的文笔还是不错的,读起来都感觉比较放松,看作者淡淡的叙述自己的故事,虽然我基本上是在公交上阅读的,但心也跟着作者一起到了埃及,一起到了芬兰,一起到了俄罗斯,仿佛看到战斗民族就出现在眼前……说起这个,又想起了从小就有的环游世界的梦想,无奈本是穷苦身,要首先解决经济问题,才能有精神的上层建筑。

  所以好挺羡慕作者啊,靠摄影就能周游世界,过上了自己一直梦想的生活。不过话说回来,当你在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羡慕你。因为据我了解的,就有很多人羡慕我大学时期就周游完了全国,而我有时亦会羡慕他们已经安定,且正和喜欢的人一起体验生活的未知……人啊,或许有时候就是会想过过别人的生活吧。就连写剧本,也是让两个人互换生活,然后就产生无穷的戏剧点。

  其实刚开始草草翻阅这本书的时候,由于对作者不甚了解,看到书里夹杂的作者自己的人像海报,还有两张自己的人像明信片,以及书中众多的配图都是作者自己。当时就想作者是不是自拍狂魔啊?这本书是不是他自己掏钱出的啊?后来看了内容,才知道作者本来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也有不少粉丝关注。现在这个时代,有IP就有话题,有话题就有资本,这么一想,出这本书也就不奇怪了,好在作者的文笔也不错,文字看看懒懒散散,倒也自成风格。

  又想起,文中也有几处提到了作者希望能做自己,真正能做到自己的,又有几人呢?

  《莫过如此》读后感(九):你尚在苟且的时候,别人已经把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

  当初听说是一位美女摄影师的作品,所以为了美女这两个字也就果断要了这本书。

  结果看完以后才发现,原来真的是有那种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人偏偏靠才华,明明我们平常人尚且为了眼前的苟且在苟且的时候,别人已经把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一直在想象着一个潇洒随性的女子,如同蒲公英一样在全世界的各处飘荡,她怎么就可以这么自由呢,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看最美的风景,见最可爱的人,经历想象不到的经历,感受不同文化的渲染,相比较我们这种几十年如一日,偶尔放假了才能去挤人海的人来说,作者过的那种才算是人生吧。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经常幻想着可以云游四方历练人生。并还以此作为的人生目标去跟宿舍的人说,他们总是鄙视我太过理想主义,而我也总是说他们没有梦想和追求。

  等到大学毕业后,直接被老爸给拉回了这个小城市进了一家事业单位,我才发现自己当年真是图样图森破啊。

  知道什么最绝望吗?不是你不去反抗,而是你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那种心里的渴望和现实的困境所相成的对立和反差,会让你知道,无力反抗才是最绝望的。

  不过还好,还好我们的世界里还有书,还有很多很多像作者一样勇敢的人,去闯世界,去看花灯,去阅尽繁华尘世,踏遍江河湖海。去走出一条真正不枉此生的路。

  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页。既然我已经失去了看世界的勇气和自由,那么就让书本来代替我去遨游吧。年少轻狂的好日子,一懂事就结束了。

  有次在一个朋友生孩子的饭局上,他喝多了,一直在拉着我唠叨说,在最好的时光里,可以不拥有一切,但应该有一个像啤酒一样的朋友,陪你勇闯天涯。可是现实中的我们真可悲啊,你看我,就这么结婚生娃了,连出去看世界的机会都没有,大学的时候有时间,没钱。上班后赚了点钱吧,却在也没了自由的时间。等到退休后有了时间也有了钱,估计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在出远门了吧。

  想想他说的话,真理啊,只是现实的有点残酷了。

  但看完这本书后,又感觉不对。我们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钱的作用在于,你能用它来干自己想干的事。钱本身并不是生活的目的,你自己想干的事才是。钱就好比汽油,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汽油,而是为了让汽车加满油之后,去那些你想去的地方。如果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给车胎打气的过程,那至少也要在爆胎之后可以高呼一声“过瘾”!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站在低处,所以渴望更高,因为最美的风景,总在最疯狂的地方。

  既然我们没有生的权利,那么请给我死在那里的自由。

  流浪去吧,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展现一个全新而自由的你。不卑不亢的一边失去,一边寻找,总会在世界的某一角找到愿意懂你的人。

  等到你回首往事时,才会发现,人生啊,旅行啊,世界啊,莫过如此,不虚此行。

  《莫过如此》读后感(十):【书评人俱乐部】人生如旅途

  人生如旅途

  文/by 大巧若拙

  人在一个地方呆的太久就会变得麻木,这种麻木不仅仅是习惯使然更是懒癌发作。每天上班经过的地段,从一开始欣喜地发现风景独好到后来的不屑一顾。慢慢地,我们失去了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

  小时候特别喜欢一家人出去旅游,一路的任何风景都逃不出我的眼帘。爸爸每次都要精心准备照相机、电池、胶卷,拍好之后的冲印也是麻烦事。但每每拿出那时拍的照片我们每个人都会让嘴角出现一条弧线。长大后,开始慢慢明白,旅行并不是对别处风光的渴望,有时候更是个人内心的独白。离开一座城市或许是为了逃避这座城,离开某些人将自己曾几何时的经历想法尘封起来留在这座城。继而来到一座新的城市,遇见别的人,发现新的东西,体验另一种人生。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辗转不同的地点更替不同的职业。某些时刻我会拿起手机记录,而某些瞬间只是想让它定格在最美的时刻。偶尔偷得空闲,脑袋里遐想着那时的美好也会换得如今的一张笑脸。

  读莫梵的《莫过如此》尤其给我对于人生的另一种思考。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使自己的大半生都是奴隶般的人生,房奴车奴遍地都是。而旅行对于平凡的普通人来说更是一种奢侈,又何谈如作者一样去过几多不同的城市甚至可以拍下不同地点不同风景不同人物的精美相片。

  朋友一直想出国旅行,终于在今年五一时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报团去的韩国。可是直至现在六月中旬将至,她还一直在还那时消费的信用卡。在很多人眼里,旅行只是购物消费与不同的人、风景合照,而我在这一刻开始明白旅行并不只是这些。旅行更是你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正如朋友所见韩国人对于中国人的极度热情,韩国的交通管理及其出色。

  旅途中,我们需要带上自己诚挚的内心去寻觅那些你经历的感觉、想法,或许你会发现一个新的自己。人生也不过如此,当你脚下的路越走越多,当你再遇见不知某年某月某日发生的不堪,你可以莞尔一笑:那莫过如此。

  人生如旅途,只要真挚地去寻找都会收获的比昨日更多。

  豆瓣主页:http://www.douban.com/people/CocoJiang1988/

  此文为本人原创,若有转载或他用请联系本人豆邮 或QQ邮箱:714737314@qq.com,谢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