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Biography of Nietzsche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Biography of Nietzsche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09 20: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Biography of Nietzsche经典读后感10篇

  《Biography of Nietzsche》是一本由Shao Jiaji著作,New World Pres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4.99,页数:25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Biography of Nietzsche》读后感(一):尼采,一个时代传奇

  说来惭愧,最开始对尼采感兴趣的竟然是因为一句话,“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很喜欢这句话,于是因为这句话对尼采产生浓厚的兴趣。花了一个多周的时间读完这本《尼采传(上帝死了)》,对尼采有了更深层次认识,也不由得唏嘘感慨,尼采,真的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不得不承认,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尼采是最不能忽略的人物,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由于观点立场不同人们对他毁誉不一,对他的思想作出了各种各样解释。而《尼采传(上帝死了)》这本书让读者不仅理解了他的观点,也从他的生活经历成长经历给我们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方位的尼采。尼采不再是神,而是一个有血有肉、骨架丰满的人。

  书中的一些思想让在读的时候会产生深深共鸣,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尼采的面对态度解决方式让我心里有种酸楚感觉。为了坚持自己理论而与环境抗衡,这其中的孤寂痛苦,光是想一想都觉得心疼。看到他反对瓦格纳,反对基督教,歇斯底里的批判,尼采作为一名哲学家,却有着艺术家一样形而上风格,一种道德上的人的风格,并且保持着成为真实和保持真实的强烈意志。这种意志,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我想,尼采,是孤独的,但是他的内心世界一定异样坚强。无论对手是谁有多么强大,他却为了信念抗争到底,哪怕是付出死的代价。不论是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还是其他哲学家,都从未有过尼采这样震撼人心的感觉,他撒下对于伪善、教堂僧人艺术谎言爱国空话以及任何一种使人丧失良心的麻醉品,因此他的认识堆积成一部充满激情心灵史,让后人跨越千年依然可以感同身受

  读完《尼采传(上帝死了)》这本书的时候,心里一直觉得很酸楚很心疼。这本书用尽量客观公正视角笔触给我们展示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一生。虽然尼采身边所有的人都背弃了他。最后他疯了。这样的尼采,在疯癫的世界里才会过得比较快乐吧。心酸的是,在他晚年疯了以后,终于有人肯出版他的作品评论他的作品。不知道如果尼采能知道,会有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感慨。

  《Biography of Nietzsche》读后感(二):关于尼采的那部电影,我终于看懂了

  “前不久,看了片文艺片,关于尼采,虚构故事背景,真实的电影情节值得一提的是,把尼采演绎桀骜不驯睿智洞见……”,这是来自我哥们空间说说内容,也是从这里开始觉得尼采原来离我这么近,总觉得他就是个谜,是个伟大疯子。于是跟哥们要了影名,却一直没有时间去看,等到有时间看完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却没能跟他分享原因是太深奥了,我没有看懂,但是今天看完了这本书,我终于可以跟他说了“嗨,哥们,我们聊聊尼采吧!”

  在说这本书的内容之前,我想先说说这本书的作者—邵嘉骥,从事西方哲学与艺术研究工作,在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领域亦有建树,参考了《尼采:在世纪转折点上》、《诗人哲学家尼采》、《尼采的锤子》等10部相关资料,才有了我手中的这本书,全文以时间为轴,阐述尼采的一生,关于家庭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思想……

  尼采全名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因为出生的日子正好是国王生日,就用了国王的名字,这是他们一家骄傲,也是尼采一身贵族气息根本父亲早早离世,随后弟弟也走了,母亲妹妹成了他唯一的精神依托。母亲很伟大,虽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还是让尼采往他感兴趣的方面发展,这在无形中加大了对自己的信心,也让他在面对今后人生的痛苦多了几分无畏固执,当然还有性格中的悲凉大学老师里奇尔教授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贵人,在他分不清方向的时候,为他做出了正确引导,并且意外的收获相见恨晚友谊音乐大家瓦格拉,并且在24的时候就已被破格聘为大学教授。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际遇,我想除了对今后人生的信心之外,他还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的爱情卑微的,又是不屑一顾的,他的情感是冷冽的,又是强烈炽热的,他的内心是无味的,又是百感交集的。最后他都失败了,原因是那些他认为近乎完美女性身边已经有了属于她的伴侣。有时候想想如果莎乐美是中国女性,是不是会选择尼采呢,如果选择了,他的人生可能会有更多的色彩,可是如果真的那样,还会那些伟大的创作么?

  后来的日子因为思想的分歧,他少了很多相知朋友,包括瓦格拉,这可能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但是天才的路注定是孤独,虽然少了很多,但又会出现新的朋友。也是在他爱情友情失意情况,创作的灵感给了他无限的宽慰,尤其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更是掀起了一阵“尼采热”,他的哲学,他的艺术,他的语言,完美结合

  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希望我们能够在阅读中得到良好体验,还希望通过尼采的思想,我们可以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为我们自己的人生增加智慧分量。那个“不变的轮回”,我不知道究竟是真是假,但是我相信了,即使我这一生过得不怎么样,我也会好好活着,努力提升自己,随心所欲的发展,下个轮回我的起点就会高点,总有一天我会得到所有我想得到的。可能没有尼采这么伟大,但是如果现实中碰到了我认为对的事(确定是对的)而不被理解的时候,一定不能轻言放弃,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虽然现在这个社会物质至上,但是如果让精神方面备受煎熬,可以考虑进“山洞”。与其信一些不存在东西,不如好好把握当下。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怀疑的态度去看问题

  忘了说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When Nietzsche Wept》,我也终于知道了那个叫尼采的人为什么不屑一顾的上了火车,因为这是他的真理,他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切,哪怕这条路是孤独的。此刻的他就是扎拉图斯特拉,等到他明白的那一刻,他还会回来,分享给我们。好书,力荐!

  《Biography of Nietzsche》读后感(三):永载史册的人类思想先行者,伟大的英雄尼采

  毫无疑问,德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提起德国,我们会想到他发达经济严谨作风,享誉世界的精工制造,也会想到二战时横扫欧洲大陆的法西斯军团,惨绝人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彪悍的日耳曼民族在二战中展现了强大的生产力和强悍战斗力,而在战败后这些疯狂的德国人却在本国哲学家的带领迅速冷却下来,对自己犯下的罪行进行了深刻反思总结。德国人承认罪行,纠正错误,并迅速重新崛起,现在的德国依然是世界上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

  而德国之所以迅速走出战败的深渊,和德国的哲学家关系重大。作为一个优秀的民族,德国文化在世界享有盛誉,尤其德国的哲学家,为人类哲学的进步贡献巨大能量。康德,叔本华,黑格尔的大名如雷贯耳,当然还有大喊“上帝死了”的狂人尼采。

  即使不懂哲学的人,也会听说过尼采的名字。在以往人们的印象中,尼采都是以狂妄自大的疯子形象出现的。他以英雄自居,崇尚超强意志,尼采狂呼:“我是光!我是太阳!”“到女人那里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可是,这是真正的尼采吗?

  邵嘉骥的《尼采传》全方位介绍了尼采的一生,让我们真正认识了作为一个人的尼采和作为一个天才的尼采。尼采出身贵族教养良好,从小就敏感细腻,天才横溢。他对待家人温柔可亲,和朋友相交赤诚相待。在哲学上他孤僻狂妄,以引领人类走出痛苦沼泽为己任,以振兴德国文化为己任。尼采以酒神狄俄尼索斯自居,励志振兴古希腊文化。他希望艺术和音乐能抚慰人类孤寂的心灵。多少的天才,在有了成就之后,急于将成就兑现为崇高的声誉和丰富的物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让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阻碍了天才的进步。而尼采不为世俗名利诱惑,以人类进步幸福为目标,这样的人是人类进步的因子。尼采事业灰败,晚年生活潦倒,这个以人类幸福为使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的大师是那么的值得我们尊敬!人类的进步需要这样纯粹灵魂去做探索和牺牲。德国能有这样纯粹的哲学家,正是日耳曼民族产生优秀文化的原因。

  每一种强大的力量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只有从灵魂深处获得深沉厚重的能量,生命才会充满动力充满勇气,人类才能清明的思想和大无畏的精神来面对生活。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尼采和他的思想,我希望中华文明能够产生尼采这样伟大的哲学家。

  《Biography of Nietzsche》读后感(四):百年前的尼采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 渔父》

  德国在历史上被作“诗人与思想的国家”。而思想与哲学又互相衍生互相丰富。这从德国的哲学直接奠定了西方哲学基石,就能看出来。而德国哲学家里最为有名的,恐怕就得数尼采了。

  这本由新世纪出版社出品的,信念文库名人传记系列《尼采传》,作者邵嘉骥,就为我们全面细致的展现尼采的一生。费里德里希.威廉.尼采(Nietzsche),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他对后代哲学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其代表作《悲剧诞生》《权力意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等。

  全文共分八章,从不同时间段,不同方面为我们呈现尼采。尼采生于1844-10-15,一个基督教家庭。因生日恰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费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生辰,而父亲是威廉四世的宫廷教师,于是他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

  一个人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如果说尼采是天才,那么也是他一直独立思考的结果。他二岁多才会说话,而长期牧师亲人熏陶,他向往能成为一名牧师。但亲人的离世,却让他喜欢上孤独,思考。他曾说“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考。”

  学习对于他来说并不是难事,24岁他成为大学的教授。如果他没有遇到叔本华的那本书,他会一直是著名的语言学教授。可以说是叔本华的书,改变了他的命运,打开了他的哲学之门。有时,改变只需一种媒介,却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当尼采从叔本华,施皮尔,杜林等那里汲取了知识,将他的言论说出来的时候,他挑战的不仅是人类,还挑战了上帝。他是人们眼中的疯子,他那超前的思想言论不被社会认同,这让他苦恼不堪。。

  他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活。而这段时间,他通过行走,获得更多,这段期间也是他著作最为丰富的时期。孤独并不是来自身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感受,这也让他遍体鳞伤,尼采疯了,至死,他都没有停止思考。一个人的一生,远远不足以在这本书里所呈现。尼采的一生,终不被世人接受,而百年后的现代,人们却读着他的著作,接受着他的思想。百年前的尼采,是否曾想到,会有现在这种情况人们渴望去了解他。

  书的封面选用大量的黑色,暗喻着尼采是被现在所重用者,也喻着他曾经呆在黑暗里,不被接受。作者在最后列举了参考书目,方便大家查询。

  《Biography of Nietzsche》读后感(五):这才是尼采

  lt;图片1>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对于他,除了超人哲学,我们还了解多少?有多少了解是近距离的?有多少了解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对于这样的一个人,批评(批判)抑或欢迎亲近),依据是什么?

  在《尼采传:上帝死了!》这本书里,从尼采的出生到他求学的过程、哲学思想提出的前前后后及其演绎、包括他的交往甚至于他的私生活,方方面面,无不涉及,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较为“丰满”的一个尼采。不管这样的一个尼采,是否与心目中的那个尼采基本对上号,他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他就站在那里!他不在乎是能否赢得生前身后名,因为他,毕竟已经显示了他的存在!

  作为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以及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这头衔还真是不少,尼采在他的著作——《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之彼岸:未来哲学序曲》、《偶像的黄昏》——中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都提出了相当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努力汲取古希腊神话和古希腊悲剧的精华,并把它们与当时的德国社会进行紧密联系,有吸收有批判,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在历史上永久地镌刻着“尼采”两个字的超人哲学。

  在尼采的超人哲学中,民众、英雄和超人的区别首先就在于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上:民众总是会问“我应该怎么样”,英雄则倾向于“我要怎么样”,而超人强调的则是“我是谁”。在尼采这里,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他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超人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是人的自我超越,是对天国的否定,是对上帝的替代。因而,在尼采这里,上帝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客观来看,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价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反映了现代意识的觉醒。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否定性批判,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批判,对传统的否定也存在着片面性,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欣赏的一面。

  之所以尼采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哲学思维,与他的经历和人生际遇密不可分。他出生于一个牧师世家,与神学有很近的距离和很深刻的了解,而这种近距离接触和深刻的了解反过来又让他充分认识到了上帝的本质是什么,从而怀疑到上帝的存在;他从叔本华的一本已经积了一些灰尘的小册子《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认识到了哲学的巨大价值,并且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哲学;他喜欢音乐和诗歌,那是他精神的依托;他与瓦格纳夫妇从相知、相识到反目,也是他对哲学深入思考和理解的过程,那是他对真理的追求胜于私交的一个证明……

  当然,尼采并不总是生活在哲学的世界中的,他还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也有自己的“幸福小插曲”:比如,1869年2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尼采,被巴塞尔大学破格录用耿古曲语言学副教授;比如,与俄罗斯少女莎乐美短短几个月的接触,虽然最终碰壁,却仍然在尼采的生命旅程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但很显然,对于尼采生活的时代来说,他是时代的“狂人”,他的思想和哲学都是超前的,因此他不免陷入了孤独和寂寞之中;即使在当今的社会中,尼采又何尝不是孤独的呢?他的超人哲学虽然广为人知,但是很显然,他并不只有超人哲学。在他的思想中,既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又是意志主义和人本主义;既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又是乐观主义和达尔文主义;既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又是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一切都取决于他的思想的包容性和不确定性。专注于尼采的一点显然既不完整也不客观。

  记住尼采曾经说过的这些话吧,也许从中可以找到对自己有激励作用的那一点——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对真理而言,信服从流言更危险。”

  “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都会使你变得更强大。”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

  《Biography of Nietzsche》读后感(六):他的著作应该不止如此

  ——《尼采传》

  他的出生就注定了他成就定然是与众不同的,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尼采的生日恰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生辰,并且他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命名。每年的生日定然是举国欢庆的日子。

  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夭折使年仅5岁的尼采领略到了人生的阴暗面,也形成了他忧郁内倾的性格。

  人的成就在很小的时候就注定了,童年的经历必定是影响人一生的事故,如果不是童年的经历,我想尼采也不会过早的成熟。只不过有的人因为童年的经历挫败一生,有的人则成就了自己,成为一代天才。

  前半生的不顺利已经对他的影响极大,幸好看到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对他的影响极大。也是叔本华影响了他的一生,成为了哲学天才,成为了一位出众的学者,24岁就被聘为教授,他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为天才的思考而耗尽了生命,他写给妹妹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寻求的是什么?是安宁和幸福吗?不,除了真理,什么也不是,尽管他也许市痛苦的、可怕的……如果你要做一个真理的追随者,就探索吧!”为了探寻真理,他忍着无边的孤独,在欧洲的寻山中独居多年。这样一个学者,他的精神能不叫人敬佩吗?

  其实尼采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童年经历了太多的事故,甚至影响了他正常性格。他的结局是悲惨的。他的思想的发展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他生活的年代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可怕的孤寂始终包围着他;最后,病魔缓缓地悄然而至,甚至成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反过来,人们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他的患病与疾病的折磨,他的生平与著作都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尼采的著作都体现了他的才华,他献给人类的不只是一种新的哲学,也不仅仅是一首诗或一段警句,而且还是一种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很可惜,尼采的生命历程太短暂,阅历太简单,如果他能活得更长一些,如果他能再多得到一些鼓励,他会做出更多哲学的贡献。

  无论如何,尼采思想是现代思想的一座巍然耸立的里程碑。在尼采去世后的一个世纪中,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

  2016年04月01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