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重新发现日本》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重新发现日本》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11 20:5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重新发现日本》经典读后感10篇

  《重新发现日本》是一本由[日] 矶达雄 / [日] 宫泽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7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新发现日本》读后感(一):换个角度识日本之最美古建筑《重新发现日本》

  日本美不美?作为一个岛国,每年有着那么多的中国游客奔赴日本出游,这足以证明着日本有着它独特魅力吸引着世间人们视线不同出发点,不同的视觉角度,不同的人群对于日本的品评也许各有不同。如何可以选取比较经典特色景点深入感知一个真切的日本呢?阅读一些相关的日本旅游类书籍无疑是一个不错选择

  最近,我就沉浸在了《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阅读中。相较于以往旅游类的书册,本书有着一种别样意境耐人寻味。一如本书的书名般,这里揭开的是一个有着侧重点的日本旅游笔记。一别以往众人关注风景,于本书之中读者可以零距离地走近日本的美丽古建筑中。

  观摩一个国家发展,聆听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声音,那些保存至今的古建筑无疑有着最为生动的发言权。翻开这本《重新发现日本》,我们于全书的最初便可以欣赏到很多彩色的日本建筑物照片。那每轮美化的色泽,那无声胜有声的写实,那有着强烈震撼感的建筑风貌----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撩动着读者的内心,渴盼着逐一走入这些建筑物背后的故事。虽然这些建筑物已经历经了岁月风风雨雨,但是它们同样更积淀下了历史的底蕴,响彻着时光回声,久久让今日的人们震撼不已。走进这些建筑物,我觉得我不仅仅欣赏到的是日本的建筑风格,我更欣赏到了日本建筑历史的沧桑,我同样也从另一个角度在解读日本。编者很是有心以每个精选的建筑物为独立篇章,用生动有趣文字讲解同时,更穿插入了搞笑逗趣的绘图配合解说。对于读者而言,这样的阅读既别有新意,又绘声绘色的有趣无比。无怪乎这本书被称之为是一本可以带领读者深度了解日本历史与建筑的文化旅行读物。围绕着日本最美的古建筑物,分享着不一样的日本文化旅程,对于未曾去过日本的读者而言这里的图文早已经让他们一饱眼福地感知着一个真切的日本建筑文化故事。通篇的翻阅,我们不难发现本书的内容相当地详实丰富。既有着实景探访的摄影图片分享,又有着多个不同角度下的手绘图穿插,还有着前往这些建筑物风景点的交通线路信息,如愿须知和地图配套-----宫殿,神社,寺庙城堡名句,茶室等等日本的建筑物历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这绝对是一次与众不同的阅读旅程。借助着这本《重新发现日本》,读者无疑可以收获满满。换个角度识日本,最美古建筑的风情着实耐人寻味!赏古建筑,悟日本历史,识一个全新角度下的日本,“扶桑”。

  《重新发现日本》读后感(二):日本建筑美学里的民族

  新书评:日本建筑美学里的民族性

  读《重新发现日本》

  文/方木鱼

  如果抛开政治、历史、民族与恩怨问题,日本算得上一个让人敬佩、羡慕、惊喜的国家。

  欣赏过插花大师川濑敏郎的《一日一花》,随随便便一件器皿,在川濑敏郎的手下,仿佛被施了魔法,赋予它以生机美感。读过不少和唐诗宋词有得一拼的日本俳句,“俳圣”松尾芭蕉的“春雨霏霏芳草径,飞蓬正茂盛”,正冈子规的“渡船春雨至,船上伞高低”,别有一番异乡风味。领略过日本敬业求精的工匠精神神奇的马桶盖,结实耐用的电饭锅,摄影发烧友必备的镜头……

  《重新发现日本》是“未读”重磅引进的一本关于日本地理、建筑、旅游的图书,它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你不可不知道的关于日本的五十大风景名胜》之类的泛泛之作,书中处处渗透着日本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并和作者的文化底蕴与人生简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给我们一个立体、生动而又客观的日本。恰如“未读”的宣传语所说:我们之提供有趣、实用、长知识新鲜阅读。作者遍历日本,然后按照东日本的北海道、东北、关东、中部和西日本的京都、滋贺、奈良、大阪、兵库、中国、四国、九州、冲绳等,攫取了了60处震撼人心的历史建筑物来代表日本。

  第一座建筑讲到五棱郭,一个在国内建筑中很少见类型,城郭遗迹呈五角星状们拥有五个角,据说可以提高防御性能。作者给他起了个别名叫五角形的乌托邦。文中将五棱郭对比美国的五角大楼后,得出一个结论:当一个国家与整个世界对峙时,人们往往选择正五角形作为国家的象征

  日本是一个崇尚强者的民族,汉朝和唐朝时,中国国力强盛,日本便派官方民间代表朝拜,学习,宋朝时,国力略有下降,日本的朝拜便时断时续,至明清时,则完全成了骚扰加对抗,清末至民国人所共知了,侵略不成,却也造成了中日两国这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和人民之间永久的创伤

  书末有一篇关于日本古建筑用语的解释,那是一种和中国传统大木作、小木作、石作制度等不同的建筑方式,这让人不自觉想起宋朝李诫编纂的《营造法式》,里面都有“斗”、“栱”、“础石”、但更过的是闻所未闻的建筑术语:切妻、寄栋、入母屋。

  难能可贵的是,书中除了一些像素颇高的风景照之外,那些手绘的地图和建筑物,更有一种别样的精致,让人难以割舍。大概这也是日本让生活其中的作者着迷的地方吧。

  《重新发现日本》读后感(三):在建筑中解读日本历史

  建筑最初是人类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的场所,是人类抵御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它成为人重要物质文化形式之一,车尔尼雪夫斯曾说过,“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从美感要求。” 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有着密不可分关联,同时它们还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

  《重新发现日本》是矶达雄和宫泽阳两位来自日本建筑专业杂志的资深编辑创作的一本涵盖了日本建筑、地理、旅游,收录数位日本著名建筑师的人物专栏以及对一些专业建筑用语的解读。

  两位作者通过实地靠地,选取了六十处“值得一去”的日本遗产特别强调它们是非官方指定,按照方位从东日本的北海道起始、东北、关东、中部到西日本的京都、滋贺、奈良、大阪、兵库、中国、四国、九州、冲绳为止,向读者展示了美轮美奂的五棱郭,虽然有着作为日本北部防卫据点的建筑初衷,但在建成时已落后于时代了,而它只能是一座寄托了建筑师美好理想的乌托邦。至于被做成“五翼放射”状的网走监狱,按照常理,应该有着令犯人胆寒的冷库设计风格,不曾想竟然有着主题公园般的圆形拱门,并且监狱内部一股营造出了很通透的“室外空间感”,以至于后来的建筑师们把同样的结构运用到独立住宅的设计中,而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监舍的上方装饰有白鸟由荣的塑像——他出自吉村昭所的小说《破狱》,是大名鼎鼎的“越狱名人”。

  而我作为爱好文字的人,当然对太宰治的居所极富兴趣斜阳馆被他形容为“毫无风情,大而无趣”,就是这里倒也促成他的部分作品诞生,在他的小说《咚咔咚咚》中,主人公每当要做什么时,脑海中就会响起咚咔咚咚的声音,这沉闷而扰人的声音着实让人难以忍受,但太宰治极度厌倦的家其实是一所东西合璧的,在“前近代”和“近代”建筑风格见自由穿行的,堪称“时间迷宫”的大宅,正如作者分析,他之所以这样厌恶斜阳馆,其实最主要还是由他的人格因素导致。

  更吸引我的是譬如金色堂外有覆堂,与曾经游览过的五台山塔院寺的大白塔虽在形状结构上并无相同之处,但今天是人所见的是元大德年间,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形制为覆钵式的尼泊尔大白塔,俗称大白塔,以前存放释迦牟尼佛舍利的慈寿塔置于大塔腹中。这样的偶然发现还有会津荣螺堂的三十三尊观音像,意为参拜了这里就等于完成了“诸国巡礼”,可以相同的福报,这与黛螺顶供奉了五方文殊菩萨,竟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想来人们对于信仰都有着美好而急于求成的追索。

  书中的建筑在作者平实而透着诙谐的文字中显得鲜活生动起来。由于作者的用心,全书通篇贯穿了日本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习惯走马观花的旅行者来说,这样有韵味、有思想的文字着实会让人生出不虚此行满足感来,更何况书中随处即是专业的建筑物美图和独具匠心的手绘地图。

  在这样充满趣味和深度的阅读之后,衣服那个面你会发现旅行和建筑原来可以有这么完美的契合,另一方面,对普通的旅行者来说,旅行的意义竟然也自然地浮出水面,这难道不是意外之喜吗?

  《重新发现日本》读后感(四):日本古建筑的鉴赏分享

  建筑可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历史。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不妨从它的建筑着手。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界享有盛誉,虽深受中国影响,日本人按照自己民族的审美情趣,逐渐有了其独特的魅力,宫殿、神社、寺庙、城堡、民居、茶室、庭院各有特色。比如伊势神宫、松本城、白川乡合掌聚落等等。但其中最具代表的历史建筑物散落在日本各地,如果没有合理规划,很难将这些建筑物一网打尽。如果你对日本的古建筑感兴趣,想现场去看看,不妨先读一下矶达雄和宫泽洋的这本《重新发现日本》。

  这本书精选日本全境60处震撼人心的最美古建筑,分东西两个方向,以海量照片与精致手绘体现建筑细节,以幽默精辟的文章深度解析建筑背后的政治历史背景、建筑本身的设计意图与文化意味,让读者能够全面欣赏日本建筑细致之美、深入浅出地了解日本历史与文化。

  两位作者一位有着建筑专业背景,一位长期供事于建筑行业,既具备专业知识背景,又有着丰富的采编经验,因此才能够把此书讲得既专业又吸引眼球。为了方便旅游者能顺利找到这60处震撼人心的历史建筑物,作者在每个建筑物介绍开篇除了附上相应的地图,还有详细的交通路线书面阐述。套用一句话,是日本旅游参观历史建筑物的必备指南

  除了每个景点后面的精致手绘和幽默的表述吸引眼球之外,文中还专门开辟了两个专栏介绍了日本的著名建筑师,介绍了日本建筑5000发展史,以便于读者能够在建筑发展史中找到这些建筑物的地位和互相之间的联系

  文中在介绍这些建筑的时候,还将它们与一些现代建筑,包括日本国内和世界上的一些著名建筑进行了比较,以体现当初建造这些建筑的“先见之明”。比如开篇的五棱郭,作者就列举了美国的五角大楼和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日本馆,来解释他选择五角形的意义所在

  虽然这些历史建筑物我们都能在网上找到相应的图片和介绍,但就像作者所说的“只有在真真切切地看到实物时,才能体会到那些声名远扬的历史遗产到底秒在何处”。作者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书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景点介绍,更是历史遗产鉴赏的乐趣分享。

  《重新发现日本》读后感(五):制作得很认真的一本书

  感恩亚马逊让我如今读书十分便捷决定在亚马逊网站上多写一些评论,在豆瓣上留个备份。

  断断续续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虽然是以消遣的目的为主,但不得不佩服作者缜密的考证和精美的手绘图。虽然有翻译隔在中间,依然能够读到作者满满的诚意,且其中不乏童趣,这是我们中国同类建筑科普书籍不多见的。

  书中一些词翻译过来很有底蕴——“醍醐味”。

  读了“一圈儿”,最后印象最深的反倒是作者后记里的一段话,贴出来,和各位亚马逊的朋友/豆瓣友邻共赏:

  “……只有在真真切切地看到实物时,才能体会到那些声名远扬的历史遗产到底妙在何处。在去往现场的路途中,就如同进入到了历史剧中一般。当建筑最终出现在眼前时,它的大小、手感、味道光线、湿度等感受扑面而来,这种‘预想之外的体验’,单凭网络上获取的那些信息是得不到的。”

  《重新发现日本》读后感(六):在建筑中解读日本历史

  建筑最初是人类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的场所,是人类抵御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它成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车尔尼雪夫斯曾说过,“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从美感要求。” 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同时它们还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

  《重新发现日本》是矶达雄和宫泽阳两位来自日本建筑专业杂志的资深编辑创作的一本涵盖了日本建筑、地理、旅游,收录数位日本著名建筑师的人物专栏以及对一些专业建筑用语的解读。

  两位作者通过实地靠地,选取了六十处“值得一去”的日本遗产,特别强调它们是非官方指定,按照方位从东日本的北海道起始、东北、关东、中部到西日本的京都、滋贺、奈良、大阪、兵库、中国、四国、九州、冲绳为止,向读者展示了美轮美奂的五棱郭,虽然有着作为日本北部防卫据点的建筑初衷,但在建成时已落后于时代了,而它只能是一座寄托了建筑师美好理想的乌托邦。至于被做成“五翼放射”状的网走监狱,按照常理,应该有着令犯人胆寒的冷库设计风格,不曾想竟然有着主题公园般的圆形拱门,并且监狱内部一股营造出了很通透的“室外空间感”,以至于后来的建筑师们把同样的结构运用到独立住宅的设计中,而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监舍的上方装饰有白鸟由荣的塑像——他出自吉村昭所的小说《破狱》,是大名鼎鼎的“越狱名人”。

  而我作为爱好文字的人,当然对太宰治的居所极富兴趣,斜阳馆被他形容为“毫无风情,大而无趣”,就是这里倒也促成他的部分作品诞生,在他的小说《咚咔咚咚》中,主人公每当要做什么时,脑海中就会响起咚咔咚咚的声音,这沉闷而扰人的声音着实让人难以忍受,但太宰治极度厌倦的家其实是一所东西合璧的,在“前近代”和“近代”建筑风格见自由穿行的,堪称“时间迷宫”的大宅,正如作者分析,他之所以这样厌恶斜阳馆,其实最主要还是由他的人格因素导致。

  更吸引我的是譬如金色堂外有覆堂,与曾经游览过的五台山塔院寺的大白塔虽在形状结构上并无相同之处,但今天是人所见的是元大德年间,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形制为覆钵式的尼泊尔大白塔,俗称大白塔,以前存放释迦牟尼佛舍利的慈寿塔置于大塔腹中。这样的偶然发现还有会津荣螺堂的三十三尊观音像,意为参拜了这里就等于完成了“诸国巡礼”,可以相同的福报,这与黛螺顶供奉了五方文殊菩萨,竟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想来人们对于信仰都有着美好而急于求成的追索。

  书中的建筑在作者平实而透着诙谐的文字中显得鲜活生动起来。由于作者的用心,全书通篇贯穿了日本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习惯于走马观花的旅行者来说,这样有韵味、有思想的文字着实会让人生出不虚此行的满足感来,更何况书中随处即是专业的建筑物美图和独具匠心的手绘地图。

  在这样充满趣味和深度的阅读之后,衣服那个面你会发现旅行和建筑原来可以有这么完美的契合,另一方面,对普通的旅行者来说,旅行的意义竟然也自然地浮出水面,这难道不是意外之喜吗?

  《重新发现日本》读后感(七):再一次去日本,一定要带上这本书!

  《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源自杂志《日经建筑》2011年9月——2014年12月“建筑巡礼”的连载。由作家矶达雄和编辑兼插画家宫泽洋共同完成,矶达雄先生系名古屋大学建筑系专业出身,目前与他人共同经营事务所,兼任大学讲师。宫泽洋先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经系,现为《日经建筑》副主编。两位作者学科背景一文一理,共同走访了日本各地的建筑遗产,选出60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读者分享。矶达雄先生负责文字部分,宫泽洋先生专注完成插画部分,虽各司其职,但并非毫无交集。无论是文字还是插画,都有很多细节涉及到二人同游时的交流片段。这种创作方式要比单独一人全部完成更能激发创作的灵感。

  今昔对比的启迪

  矶达雄先生在后记里面提到,他在文字创作时选择了一种有趣的鉴赏方式,即“以过去的建筑为基准评判现代建筑,同时也反过来以现代建筑为根本来考量古代建筑”。所以我们在书中,看到介绍伊势神宫(690年)的结构时,提到了其对丹下健三所设计的代代木第一体育馆(1964年)的影响。日本银行(1896年)外的高墙把银行中心围起来,营造的若隐若现的感觉和伊势神宫的正殿一模一样。作者从织田信长的弟弟有乐的茶室“如庵”(1618年)讲到黑川纪章的“中银胶囊仓”,得出“茶室就是胶囊建筑的鼻祖”这样有趣而有大胆的结论。

  建筑作为一种空间艺术,正是用这种凝固的美影响着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代又一代年轻建筑设计师。丹下健三的童年是在今治度过的,那里的今治城遗址是他童年回忆的一部分,所以在他设计的国立代代木竞技场上,我们看到了石垣,这种以城郭的外形为基础进行的设计。传统古老的城郭遗址,经年轻建筑师的再创造,现代建筑与古代城郭实现了融合与统一。

  《重新发现日本》读后感(八):看了此书,真的是非常非常想攒钱,去日本看看

  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界享有盛誉,搭配上环境的自燃之美,真的很让人赏心悦目。身边好多朋友都去过日本,看过他们拍的照片,宫殿、寺庙、城堡、民居、茶室、庭院都各有特色,实在是美轮美奂。没有机会亲自去日本看看,能看看书也就很满足了!收到了书真的很惊喜。正方形的,掂在手里很有分量。书封(就是书最外面那一层,像是包书的书皮)展开是建筑史年表,书中还附赠了日本30选手绘全图,感觉很亲切,现在都很流行手绘,确实是很招人喜欢。书中除了景色实拍图,全部是手绘插图。大叔的插图真的是萌萌哒,这让我想到另一位日本作家河童先生,他的书里也很多的手绘插图,真的是很棒!每一处建筑介绍中,都有“建议浏览观赏”抑或“建议仔细观赏”字样。配以不同表情蠢萌蠢萌的小人。“网走监狱,五翼放射状平屋舍房”这篇,小人建议仔细观赏。哈哈,由内向外扩展的建筑形式真的蛮有特色的。书的左侧按照建筑地理方位进行分类,书的右侧页眉,按照建筑编年进行分类。感觉真的是很用心,也很贴心,看了此书,真的是非常非常想攒钱,去日本看看!日本那么小,但是我心那么大,就想去看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