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武士道》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武士道》读后感10篇

2018-05-13 20: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武士道》读后感10篇

  《武士道》是一本由(日)新渡户稻造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武士道》读后感(一):日本人的自知之明

  如果说《菊与刀》是美国人旁观者清,那么《武士道》则是日本人的自知之明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最后一章:“武士道的未来作者对于武士道的没落所流露出的悲愤令人动容,这使我不得不联想作为一个东方的古国,中国,在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在逐渐受到外来文化和那些功利主义的侵染,我们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美德,变得无所敬畏

  每当社会上传出那些令人震惊的新闻我都隐约觉得我们的民族也许真的走到了尽头,那些流行文化确实太过于耀眼,也非常能够满足人们虚荣贪婪,这种功利主义危害之处在于它走向极端时候。倘若一个民族的大部分人都抱有爱慕虚荣贪生怕死念头,在灾难面前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抱怨恐慌等待等待着大难临头,去唾骂那些本应该负责的人,可是觉醒的时候早已为时已晚

  其实有很多类似于这种观点电影作品,例如《猜火车》、《搏击俱乐部》,诸如此类的作品有好多,这些作品都在讨论着在这个商品社会当中,一个人生活意义是什么,长大之后才发现现实生活和儿时受到的教育背道而驰,生活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儿,随后我们开始变得顺从这个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定要迷失自我

  希望人们能常读读这本书,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荣誉,去牺牲肉体上的享受以换来精神上的饱满,去战胜内心恐惧完善自己可能这个世界上多一个人读这本书,便少了一个干涸的灵魂

  《武士道》读后感(二):骨子里的传承

  相信每个民族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传承,随着文化交流开展,更多人会好奇其它国家究竟如何,那些看似愚蠢呆板的决定又由谁提出?对此,新渡户稻造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日本文化,把根植于自己的武士道从头梳理一番。

  庆幸1899年还不同网络,相对闭塞的环境让本书更加纯粹→纯粹从一个普通日本人来介绍自己同胞的共性。何况新渡户稻造已经在外国生活很久,对于中国的孔孟之道,西方的莎士比亚与圣经理深刻。倒是很充分的把自己观点表述出来。

  幸好书籍本身不会强迫你接受它的信仰。所以,针对书中个人不赞同的地方,读者们大可单纯了解不必深究,权当特定时期特定民族的特殊传统在作祟吧。虽然这种思想确实很难理解

  笼统介绍下本版《武士道》,是由作者修改的13版翻译而成,是初版8年后的作品。但作者仍未能很好的把“孝”诠释出来,通篇描述“忠”的思想发展史。不免让人觉得太过刚直难变通,过刚易折。也不难理解为何数十年后开始大肆进行军事扩充行动了。不到200页的书,大篇幅讨论武士的起源于发展,关于武士道的特点与对日本民众的影戏,则从日常行为分析说明。此外,作者坚信武士道的持久性与永恒性,也代表那时他的信念吧。虽然事事总是未能如愿,珍珠事件更是让他营造的“太平洋之桥”局面彻底崩塌瓦解。

  读过木桶理论的人,都知道短板才起到关键作用。而作者宣称的武士道,由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组成。单纯追求哪一方面,都会让武士道失衡,如何让外国人更充分的理解这些精神呢?作者横向对比西方骑士精神,说明二者相似。又从中国的孔孟之道来论证这些理念的发展有理可循。但我很难认同作者把武士的牺牲对比耶稣的奉献。还是那句话,本书只是用来启蒙,所以,大可不接受那些不认同的观点。

  而书中,对作者认同的武士道描述,可谓极其详尽:譬如一场剖腹,华丽的仿佛灵魂真的会透过腹部展示出来。一板一眼端正,也让我与当场参加的外国人震撼又费解。能确信,武士道如同血液般渗透了日本人的内心深处。从行为到思想,很多难解的习惯一旦联想武士道,统统都能获得解答

  新渡户稻造作为一名知识渊博渴望改革先进分子。尽努力通过自己让别人更了解武士道在日本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很明显,他本人就是一个纯粹的武士,他所信奉,乃至遵守的,都是耳濡目染的武士精神。不过,刚结束闭关锁国半世纪的日本,思想上必然有局限性,那些根植灵魂的传统未必都是对的,可依然无法撼动本书在历史进程起到的意义:它让更多人更好的了解刚要转变的日本,普通人心中的彷徨坚定

  《武士道》读后感(三):武士道的来龙去脉

  1.这本书是作者为了改变世人对日本“野蛮民族”的印象而写的。因此,本书强烈地为武士道辩护,关于武士道“恶”的一面并没有写入书中。 2.作者认为,日本民族是有优秀道德体系的,这个体系就是武士道。日本的崛起也并不是向西方学习结果,武士道精神才是日本崛起的决定性力量。 3.今天,日本武士阶层已经消亡,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也在弱化。 4.武士道以“义”作为行为的源动力。只要是忠义所需,必须行动。忠义要求保护主人就保护,哪怕牺牲家人;忠义要求孝敬父母就孝敬,哪怕父母没有道德。 5.武士道分为士道派和叶隐派。士道派强调文武兼修和用道德约束自己;叶隐派强调勇于牺牲。作者综合两派观点,认为武士道之大勇是平静从容。 6.另外,作者还认为武士道主张仁爱事实上,武士道“恶”的一面并不仁爱。 7.武士道特别看重名誉、荣誉和羞耻心,认为懂得羞耻能够激活一切德行。但过重的名誉心又容易因小耻辱激动大怒,于是,武士道又强调修身训练。 8.武士道主张武士拥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但外在上喜怒不形于色。因此,看起来每个武士都很冷酷。 9.武士道认为腹部是灵魂和爱情归宿,切腹能够证明自己灵魂是清白的。切腹自尽是对信仰的一种交代,并有一套切腹的流程讲究。 10.这里谈谈本书没有的武士道精神负面影响。武士道的教育理念不讲究形而上的训练,结果日本人不擅长抽象思辨;武士道注重名誉,结果日本人骄傲自大;武士道强调忠义,结果日本人经常把技术问题看成道德问题。 11.另外,武士道精神还有更为负面的因素,因此才会被军国主义者利用,发起全面侵华战争。 12.明治维新后,武士阶层消亡于新式军队的建立。武士们转变为商人自由职业者和高利贷主。而大量下层武士则形成日本浪人阶层,后为军部利用,成为侵略先锋。从此,武士道精神逐渐消亡。

  《武士道》读后感(四):日本的精神内核

  1. 很多封建领主需要雇佣一些勇猛善战的贴身随从,给他们非常崇高的荣誉和巨大特权,用来换取这些武士的效忠。按照民国年间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的智囊戴季陶先生说法,“武士道的观念就是封建制度下面的食禄报恩主义。”

  2. 中国人虽然也讲忠义,但我们的忠义是有前提的。可日本人就不是,这种思想发展到极致——只要是我的主人和上级,就必须效忠于他,而不论他是否值得去效忠——很容易形成愚忠。

  3. 如果说基督教是以“爱”作为行为源动力的话,那么,武士道就是以“义”作为行为的源动力。

  4. 武士道特别看重荣誉心的教育,这也是日本耻感文化的体现。在少年时代拒绝让自己的荣誉受任何玷污的武士新井白石就说过:荣誉受到玷污就如同一棵树上的伤痕,它不会因为时间延长而消失,只会随着树的生长而越来越大。

  5. 作者并不承认,是西方有形的物质文明帮助日本人赢得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作者引用英国记者汤森的话:“日本把欧洲的机械科学引进国内,应该说这不能算是影响,就如同你不能说英国人从中国买走了茶叶,就要说中国对英国产生了影响一样。”

  《武士道》读后感(五):樱花与武士道

  在一定程度里,作者对于武士道的把握已经是在可控的范围内。

  不得不说,在可读性上、这本书已经做得很好。就算是一个全然不解日本武士道的外国人,这样读下来,在脑海也会有一个即定的概念

  再如作者的思想,能这样不偏不移地阐述武士道,作为一个生活在十八世纪的日本人来讲,已经是很理智。当然,这也不过我个人阅读这本书后主观给的一个想法,正不正确,也没有必要的论证。

  在书中,隐约有些对中征战的提示,但只是以一种对武士道作出从属性解释其精神力的用途。无从考究其对中征战的个人思想。其实说到底,作者更多是强调武士道精神应该怎么样,而不外国人表面所谓的。

  所以抛开侵略历史,这一本书作为了解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入门书,是一个不坏的选择书之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