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妈妈这样做,孩子更聪明》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妈妈这样做,孩子更聪明》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13 21: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妈妈这样做,孩子更聪明》读后感精选10篇

  《妈妈这样做,孩子聪明》是一本由谷 亚由未著作民主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这样做,孩子更聪明》读后感(一):父母才是孩子的“灵丹妙药”——《妈妈这样做,孩子更聪明》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望子成龙的父母们纷纷开始加入一场浩浩汤汤的全民 “造神童”计划。你家的送去培训班学奥数、作文?太小儿科,我家的孩子不光学业在恶补,同时还练着钢琴,下着国际象棋。他家的?三岁才送去早教中心,足足晚了一年,智力开发一定比不上我的孩子。

  迷信这些花费高昂的“汤药”,究竟对孩子有没有作用?也许有人会宽慰自己,学了或多或少总有好处,对孩子有好处的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与朦胧模糊的好处相比,显而易见坏处更多呢,你会如何选择

  将孩子送去各类机构代为培养,究其原因,不过是父母们不够自信担心以自己一己之力,给不了孩子那么的知识。在这本书中,日本的完美妈妈——谷亚由未,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有别于各种理论专家纸上谈兵,谷亚由未作为一位平凡母亲完全凭借自己真实的教子经历为大家所信服。也有别于单纯草根妈妈,本书作者受过专业教育培训,并依托这些教育思想指导成功培养出了一个思想独立学业有成儿子,不仅在私立高中年级学费全免,还顺利考上了自己的理想目标著名的东京大学

  作者在书中用了六个板块,结合科学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将自己的育儿经验毫无保留的传达给正在育儿道路努力的妈妈们。教育孩子,6岁与12岁是重要的分水岭。书中细致分享了在6岁以前如何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场景中开发孩子的大脑,怎样利用简单的小游戏培养孩子思考学习能力,选择幼儿园时一定要注意的重要事项。以及父母在孩子12岁之前,一定要学会使用哪些沟通表达技巧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心中,为日后的叛逆期做好铺垫

  除了这些教育孩子的实践技巧外,书中最宝贵的当属它的教育理念。书中既谈到了作为好妈妈的七大思考习惯,也提到了在作者看来,优秀的孩子必备的最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用各式提高班塞给孩子很多不一定能学进去的知识,不如让孩子成为一个好学、乐学,有自己决断能力的人,主动探索未知。而这种能力,是那些提高班的老师给不了的,也非你希望孩子具备,就能在一朝一夕加诸其身的。它只可能由父母在一点一滴陪伴教化中,潜移默化的授予。

  如果将提高班“汤药”浇灌出来的孩子看作是批量生产的仓储车,那么父母亲教养出来的孩子就是懂得去开拓探索的挖掘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你还在一味迷信他人的力量,而不相信自己吗?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

  《妈妈这样做,孩子更聪明》读后感(二):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

  y 小登山家的妈咪 ——评《妈妈这样做 孩子更聪明》

  在生育宝宝后,尤其是宝宝一岁以后开始产生世界的认知后,我便陷入了一个奇怪状态,时不时的会对他产生一些无由的担忧,害怕他突然生病,害怕他碰到磕到,害怕自己辜负了他这个鲜活的新的生命,害怕自己做的对他的成长不够好……整日的惴惴不安。这种状态随着他一天天的长大,越来越厉害相信这是一个初为人母的新手妈妈一定要经历的心理历程,突然间角色变换,开始肩负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所有责任,而且不再是旧式育儿的简单粗暴的抚养,对于一个还对自己存有怀疑的人来说,会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读到谷亚由未的《妈妈这样做 孩子更聪明》时,它从序言开始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因为我终于找到了和我同病相怜感觉。在阅读它的每一字每一句的时候,都好像是在诉说着我自己的心声,我能感受到我是被人理解的被人接受的,同时也是被指导的被解惑的,这位聪明睿智的作者,仿佛是一位引路人,又仿佛是身旁一位可亲可敬又值得信赖的友人,她以过来人身份,更以旁观者视角,完美的解答了我这位新手妈妈长存心底以久的那些困惑。我相信这样的一本书是有灵魂的,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距离在贴近,我们的心在一起。

  作者谷亚由未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亲子教育专家,这个成功不仅体验在她自己的事业中,同时更体验在她对自己独子的教养中。每个宝宝都是一个天使,但在父母的心中,小小的他们始终都是脆弱的,要保护的,所以在幼儿时期,我们经常会太过溺爱孩子;而在孩子上学以后,名校需求升学压力,又会在无形中让我们跟随着社会潮流来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在什么时候给予孩子什么样的关注,经常会被我们所错用,我们在应该扶持他关注他的时候选择了漠视他的看法,而在应该让他自由飞翔的时候选择了捆住他的翅膀,这样的模式塑造了多少与父母缺乏交流,形同陌路的孩子,由此而形成人格缺陷是不可视却相当可怕的。

  文中有一章提到了“守护孩子的梦想”,这让我不由的想到了中国声音中一位个性鲜明却被很多人诟病的梦想导师汪峰,因为他在中国好声音的比赛现场一次又一次的提问选手“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被很多人嗤之以鼻。很多人都在想,梦想是什么关我什么事,没有了梦想我们照样每天可以照样生活。的确,梦想不能以金钱物质来准确的衡量,在当前众利轻义的环境下,梦想确实很渺少,但是如果我们的这一代代都在缺失梦想中生活下去,那将是一个最大的悲剧。我不想让我的孩子的一生这么的乏味,我也不想让他成为一个没有梦想只有现实的乏善之徒。尽我的所能来帮他守护好梦想,也许也是对自己梦想缺失的一种弥补吧。

  书中讲到的很多品质,诸如勇气,担当,懂得不耻下问,知道自己的职责等等,其实不只是教育孩子,而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的美德。生命是一场修行,我们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做好,其次才是教育孩子。看过这样一种家长,在陪伴孩子做作业过程全程手机不离手,自顾自的看到搞笑的段子大笑不止,却只在想起来的时候冲着摊着作业本眼睛却一直盯着电视的孩子吼一声“快点做作业”,孩子仓皇的低下头写两笔然后又偷偷开始看电视。试问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能做到远离电视,远离肥皂剧,而又如何来要求孩子呢?

  在面对未知的时候,我们心存恐惧,而书本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前路。有些道理我们当时会记住,但时间一长记忆便会淡化,这是记忆的法则决定。为了不遗忘你们,我决定反复反复的看,反复反复的来读这本书。

  :文章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豆邮我。

  《妈妈这样做,孩子更聪明》读后感(三):如何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便尽力样样都给孩子最好的,周边同事很多都是如此,报上万元的游泳课、早教课,当然,如果家里有这个条件的话,能够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最好,不过对于很多工薪阶层来说,有的时候跟风的报班并不是明智之举。于我而言,并没有很好的发言权,不过,《妈妈怎样做,孩子才聪明》的作者有个上东大的儿子,在她儿子的成长路程中,并没有报什么辅导班,也没有接受什么早教,只是按照她自己的教育模式培养孩子成才。

  看过许多关于育儿的书籍,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家长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而所谓的陪伴,不是你在孩子的身边就足够了,而是要真正的用心去陪伴,去关注孩子,去了解孩子。本书分为三个阶段来讲,即6岁以前,12岁以前,初高中时期。其中,6岁以前这个阶段,作者谈论的内容更为丰富,主要是因为“人的大脑机能90%在6岁以前就已经形成了,而且在1岁以前大脑的活跃至关重要。”

  孩子大脑的成长速度是飞快的,孩子刚出生时的大脑只有最终成人大小的1/4,但到了2岁,就已经长到成人大小的3/4了,等到了5岁,孩子的大脑就会和成人大脑的大小及容量非常接近了。 那么,在这个阶段,妈妈应该如何做呢?归根到底是多说多玩。通过娱乐的方式把一些语言技巧传达给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枯燥。“游戏和运动对培养聪明大脑来讲是有必要的,应该有意识地从各个方面对大脑进行刺激!”有的时候,家长可能会以为小孩子在瞎玩,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在探索这个世界。比如说,小孩子在摸玩具,这边摸摸,那边摸摸,其实他是在用手感知玩具的材质

  最近发现市面上有贴纸画的书,我看了很多,觉得有些制作的还是很不错的,小朋友喜欢贴贴纸的,通过贴图的形式,也可以增加不少的知识。寓教于乐,无论哪个阶段都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不过,这就需要家长花心思去了解孩子的喜好,结合喜好来培养孩子的读写等各方面能力。

  《妈妈这样做,孩子更聪明》读后感(四):和宝宝一起成长 ——《妈妈这样做,孩子更聪明》

  每一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又聪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可是究竟怎样去做才能让宝宝变得健康又聪明,很多妈妈并不是很清楚,只能想当然的去教育,想当然的去让宝宝变更好,很多时候反而适得其反。《妈妈这样做,孩子更聪明》这本书很好的解答了很多妈妈的困惑,向广大妈妈们展示了早期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详细介绍分析具体的告诉妈妈们,要怎么转变思想观念,要怎么教育,才能为孩子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灿烂未来

  作者谷亚由未是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妇,像我们每一个普通的妈妈一样,但是她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体会,成长为一位日本家喻户晓的亲子培训大师,为日本众多年轻妈妈提供亲子教育指导。“我们不要做追求完美的父母,要以一颗最真诚的心对待自己的孩子,以最诚恳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人生,面对孩子我们要感恩,跟孩子一同成长,对于孩子来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意义非凡。”这样的观点始终贯穿全书,读完全书觉得很感动,常常会被书里的观点打动。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功能幸福,但是陪着孩子一起长大,才是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做的一课。只有浇灌足够的爱和耐心,宝宝才能健康成长。正是因为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才让本书的内容变得详实有理有据,她把脑科学知识跟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让本书的内容变得不枯燥,提供了简单易懂切实可行方法,让我们每一个普通的妈妈都可以在本书里学到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更早地独立自主,取得更大的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自己的幸福人生

  如果家里有宝宝,如果是一位准妈妈,花点时间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觉得收获颇丰,受教颇多。

  《妈妈这样做,孩子更聪明》读后感(五):当妈不易,活好自己。——《妈妈这样做,孩子更聪明》

  说到亲子教育,我很惭愧。虽然已经身为两个女儿的妈妈,但深知我这个妈妈做的太不合格,总觉的两个孩子万分不幸千辛万苦投胎来做我的女儿,真是被我这个不知如何教育孩子的妈给害了。最先看到这本书书名的时候,我以为会一本是“好妈妈岗位说明书”,只要照着书中所教,便可以坐享天伦了。看完书后,我才觉得,即便这真的是本“岗位说明书”,可能因为地域和语言的关系,我也没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目前需要的“岗位操作规程”,只是真心觉得“妈妈”这个岗位责任重大,做个好妈妈,尤其是中国的好妈妈是万分不易的。

  作者是个日本妈妈,她的儿子1991年出生,2009年考上了东京大学。作者在书中回顾了她在孩子从婴儿期到小学再到中学对其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对话案例。作者在书中谈到对孩子“聪明大脑”的打造,分为三个时间,每个时期又有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简单说来就是:在孩子6岁之前,通过尽可能多的感官刺激培养孩子开动脑筋好习惯;在孩子12岁之前,通过对孩子语言上的鼓励,让孩子建立自信心;12岁以后,父母要尽量少干预孩子,充分相信孩子,并对其彻底放手

  对作者的这几个阶段的划分以及对家长的要求,我是十分认可的。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中也会拥有很多困惑。比如:孩子在上幼儿园以前,与她更多接触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待孩子幼儿园或者小学后,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又会受到长辈观点不一致带来的苦恼等等等等。而这些问题无疑又增加了身为母亲这一角色的困难

  有时候,对于教育子女的问题,我会特别的困惑。自己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基本处于放养状态。高兴的时候从未给过我们拥抱更别说亲吻,不开心的时候,倒是可以把我们拉过来打骂一顿。父母的生活重心在于给孩子提供最起码的物质需求上,哪里谈得上和我们谈谈心,规划一下我们的未来?对于读书上学这件事,我爸爸一贯的原则是:“只要你们能考上,爸爸砸锅卖铁也会供你们上。如果考不上,指着我去花钱给你们走后门找关系,那不可能。”

  而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的呢?“无所不尽其极”的为孩子提供能为他们提供的一切。除了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注意平时说话的语气啦,措辞啦,生怕哪个不小心,伤害了他幼小的心灵。对于父亲能够分担一些教育孩子的压力的家庭来说还好,对于很多父亲不愿意花时间花心思与子女沟通的家庭,母亲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真的会有说不尽的无奈与苦恼。

  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沟通方法,可以拿去做书中的反面教材了。比如不给孩子说负能量的语言,营造负能量的环境。我们总是在无意识或者下意识的在孩子面前,透漏出“无聊、寂寞、伤心”等等的负面情绪,就难怪孩子整天会说些:“无聊、难过”的话了。

  不过,书中有一个观点,我是非常赞许的——“母亲要创造属于自己的闪亮人生。”父母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孩子自然也会受到耳濡目染,可以拥有自己学习的榜样,并逐渐确立自己的目标。

  也许,做一个合格的妈妈会有很多的困难与问题,但是,只要做好一个合格的自己,在塑造自己的同时也许就能无形地塑造孩子。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或者说能教育出优秀孩子的父母。为人父母一定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的过程。

  就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先做好一个有爱好、有目标,并为之不懈坚持努力的自己吧!

  书摘:

  1、 一切从正面的、积极的潜意识中所激发出来语言,都能够给孩子的未来增添一份勇气与干劲。

  2、我们不要做追求完美的父母,要以一颗最真诚的心去对待自己的孩子,以最诚恳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人生,面对孩子我们要感恩,跟孩子一同成长,对于孩子来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意义非凡。

  3、跟孩子谈话的时候,先把自己的意见以及自己难以压抑的情绪搁放到一旁,一边对于孩子的想法表示赞同,一边附和着认真听孩子讲述,最后把孩子所讲述的内容再原原本本地重复一遍,这样的话,对亲子之间的谈话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接下来,面对孩子诉说的内容,可以说一些抛砖引玉的话来引导孩子把接下来想说的内容都讲出来。比如说“这样啊,还真是讨厌呢,咦,后来怎么啦?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这样一来,孩子就会从你那里得到一种安全感,然后完全放开自己的戒备心,最后会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跟你和盘托出。

  4、作为父母,你自己没有任何梦想或者目标,生活中对于未来更是不抱一丝希望,这样的父母可能也无法获得孩子的尊重吧,这样的父母又有什么资格训说孩子?让孩子拥有梦想,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原来长大了就会变成这个样子!这就是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东西,认识到的大人的世界。

  相反的,如果父母都拥有自己的梦想,善于灵活运用自己的能力去挑战新鲜事物,对社会也能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光芒,相信这对于孩子来说,比任何事情都能够让他感到欣喜、骄傲不已。

  5、人们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者在对待他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有所成就,在面对自己不怎么擅长的行业和领域的时候才会有想要“有所成”的干劲。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了自信心以后,在面对其他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才会有勇气去争取做得更好。

  6、专注于自己的喜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时还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再试着寻找一种能够将自己的价值还原到社会中的方式,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7、如果准妈妈在整个怀孕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情,孩子出生之后也会成为一个性格开朗的人。

  这样的孩子一般喜欢笑,不容易情绪低落,小时候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长大之后也会是一个很强自我意识的人。

  相反,如果准妈妈每天都焦虑不安、唉声叹气,孩子出生以后,无论大人怎么哄、怎么逗,反应都比较慢,也不怎么喜欢笑,长大以后,内心深处也充满孤独感,容易陷入情绪低落的漩涡。

  8、孩子的世界是在父母日常的口头禅中建立起来的。同样,想要孩子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想给孩子什么样的生存环境,这些都是父母创造出来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每天保持好的心态,积极向上,即使面对新事物也坦然、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吧!

  9、那些不能如你所愿的孩子,一旦将你心里想的,在嘴上也说出来,结果就真的会变成你嘴上所说的难以如愿的样子了。

  10、千万不要说一些消极的话,比如“不要失败哦!”“我会担心你的哦!”总之就是尽量不使用一些带“不”字的否定词语。

  如果跟孩子说“一定不能失败哦”,在孩子的大脑里就会浮现出失败的自我意识。于是,在行动上也会无意识地朝着失败的方向发展。

  11、多用眼神看着孩子说话,多给予孩子拥抱,这些口头言语之外的身体语言也能够带给孩子安心感,孩子就会觉得“我在这里挺好呀”“活下去真好啊”之类的。

  12、人最终的快乐不是来源于金钱,也不是来源于别人的褒奖,而是源于自己的进步,以及自己对成长的实际感受。

  13、当你出口批评孩子不好好学习,也不帮忙做家务,自己的事情也不会自己做,等等,这些的时候,你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告诉孩子,比如说“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也不要让妈妈老是说你了吧。你是很能干的孩子,遇到什么时候,我除了可以跟你商量之外,剩下的还得靠你自己去完成。”

  说一些相信自己孩子的话,在紧要关头还是能奏效的。只要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作为母亲,自己想干点什么,就沿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吧!

  ……………………………………

  原创作品,转载前请Q19688143。喜欢我的朋友还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德州心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