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和果子的四季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和果子的四季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21 20: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和果子的四季读后感精选10篇

  《和果子四季》是一本由[日]中村 肇著作,文治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和果子的四季》读后感(一):柔美如斯,恬淡长久

  作为天性喜欢收集的女性,《和果子的四季》这本书我认为属于必藏书籍。这不仅是一本全面介绍日本传统点心”和果子“的图文大赏,还是从这个角度一窥日本独特文化的绝好契机

  日本文化之所以魅力颇深,我想是因其多层次复杂性,在各种冲突中寻求平衡所造成的。应是欢乐热闹婚礼,他们新人礼服却是黑白两色。樱花让人哀伤转瞬即逝绽放,却在日本成为人人追随的樱花祭。旨在”清净和寂“的茶道、花道,要以甜到不能忍受或者几乎完全没有味道的点心相佐,一方斗室,微微透着夕阳的白和纸木门前面,是黑漆木盘上面綴点的一小块色彩艳丽极致闪烁着洒金的糕饼。于繁华中见质朴, 于绚烂中寻自然也许就是日本民族在不大的国土上不断努力想要让生命有意义的努力吧。

  ”和果子“现在在日本受到西洋点心尤其是法师面包糕点的冲击, 从生意的角度看维持是很困难的, 现代信息社会发展, 也造成了这种需要时间下苦工夫方可练就的技能越来越难以传承。索性还有如这本书一般的存在, 能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进而喜爱和传扬。有个画风非常可爱动画片”玉子市场“,推荐大家去看看, 说的就是和果子老板家里的继承人的两位初中生的故事。”和果子“的店铺往往都是祖传下来的,技术手法都是几代人辛勤努力的结果,这种动力精神真的是值得做任何事情时候都应该拥有的。

  ”和果子“的四季,这个名字起的真好。”和果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应时而食。时间赋予了简单的糕点以神圣的背书,典故传说食物生动起来。应季的食材让点心有了“呀,到了吃这个的季节”的标志感,也有了“要买来才行呢,过了这个季节就吃不到了”的紧迫感。灵感来源有应季的花草节日的标志,有大名的家徽。。。真是不胜枚举

  “和果子”的色彩柔和鲜艳,如果说比起味道,可能更胜在颜值。由细米粉、葛粉豆沙的原料,做出来的“和果子”会印上蜻蜓枫叶来凸显季节感,而不同和果子店也会有自己独特的产品,所以各种”限定“,真是让人不得不尝。更有一些是以花朵植物的性状进行制作,一朵朵温柔地展开在美好的季节里。

  茶道中”一期一会“即是”一生仅有一次的相遇“ 。大千世界人生苦短。能跟这些柔弱娇媚的”和果子“有些许的交集,也就仿佛一牵日本文化的衣襟,在茫茫人海惊鸿一瞥。其实,这也就可以满足了。

  《和果子的四季》读后感(二):日本美食“和果子”

  我不能算是吃货,不过,对于美食的诱惑,我的抵抗力还是有限的,记得小时候电视剧红楼梦》,每次贾府家宴开始的时候,我都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盘盘碟碟,心想着那场面也堪比皇上进餐了吧。过了眼瘾还不够,后来我又翻找书籍,寻找精神上的慰藉,《红楼梦》第十一回,秦氏道:“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第三十七回,宝玉送给湘云的红菱鸡头两样鲜果和一碟桂花糖蒸的新栗粉糕。第五十三回,除夕夜贾府家宴中的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等等,这里简单摘录几段对糕点的描写,那些佳肴就不赘述了,否则你也会被我传染的。读文字获得满足完全要靠想象,看《和果子的四季》正好相反,文字很少,都是美图,所以也不必隐瞒此时此刻我吞咽的口水,还没有品尝到这些和果子都是什么口味的,单从颜色造型上看,已经无法自拔。都说中国人口味叼,不过,不管你多挑剔,看到这样一本书,你肯定会与我一样,垂涎三尺。

  中村肇著的《和果子的四季》可谓是日本和果子的大集会。中村肇是日本和果子爱好者研究者,毕业于大阪艺术大学后进入大阪艺术大学工作。因为喜欢和果子,所以他用七年多时间,走遍日本传统老牌和果子店铺,购买、拍摄、品尝、分享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和果子,这也该算是美食达人了吧,为了推广这些和果子,他的博客也连载七年,定期分享他的和果子,可以说,他眼中的和果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点心,应该算是一种日本的餐饮文化了。所以,大家有幸读到这本书,定会大饱眼福。不过这里给大家透露一下,书中没有和果子的做法,只是简单将和果子的配料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这本书不是美食制作丛书。

  接下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和果子的常识,和果子是一种日式点心,以小豆为主要原料。一般将煮沸的小豆制成豆馅,混入甜砂糖,豆馅通常用年糕包住,制成各式各样精美点心,就如我们经常吃的豆沙年糕。在日本比较特色和果子如“善哉”,是将小豆和年糕加入粘稠甜味的汤制成;“落雁”是将砂糖压入木雕模型而制成,里面没有小豆。如果说日本的和果子是一种文化,那这种文化与我们中国息息相关,这些美食都传自中国唐朝时期,是日本的遣唐使将中国唐代的美食带回日本的,其中就包括了糕饼技艺,这些美食一到日本,就受到日本贵族阶层的喜爱,他们还给和果子起了许多风雅的名字,如“朝露”“月玲子”“锦玉羹”等,可见其对中国美食的膜拜。

  当然,不得不说,因为喜爱,日本人也将和果子进行了改良,使其与日本文化紧紧结合在一起。书中就介绍,日本的国花是樱花,许多和果子的制作灵感都来自樱花,如和果子粉嫩的颜色、花瓣形状,甚至是材料上也取用樱花花瓣或是盐渍的樱花叶,所以小小的和果子已经不完全是一种美食了,真正地注入了日本人的文化。但是,有一点没变,在日本,和果子基本上还是依附在茶道中副产品,也就是饮茶时吃的茶食,日本人觉得喝抹茶配食甜腻的和果子可以养生,因为糖份可以抵消生茶刮胃去油的功效

  在日本,和果子可以分为生果子和干果子。生果子指早上制作的新鲜糕点,保存期限短,一般是现做现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早点,比起其它和果子,生果子格外重视造型变化,属于那种味道样式俱佳的食品,因此日本人有时联络感情也送生果子。相对于生果子的新鲜要求,耐放的干果子,就如我们常吃的那些夹馅酥饼,可以保存长久,而且甜度高,主要以糖和豆粉压制成各种造型,这些在我们的蛋糕店中也多可寻见。

  一开始选择这本书,就是被书的美图吸引,看了书后,更是爱不释手。读完这本书,可以很好的了解日本和果子美食文化,作者起源种类、食材,到节气文化、节日庆典与和果子的关联,正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美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食品,如果有机会去日本,不妨也吃一次纯正的和果子。一转眼就快中午了,一直徜徉在美食的氛围中,腹中早就饥肠辘辘,看样子饱眼福还不够,饱口福才是真谛民以食为天,还是去单位食堂美餐一顿吧,这个经济实惠

  《和果子的四季》读后感(三):味蕾与视觉盛宴

  有些不大了解日语的读者看到《和果子的四季》,大概会以为这本书讲的是水果一类的,其实不然标题直接沿用了日语词汇和果子(和菓子ーわがし),翻译成中文其实就是点心。虽然唐宋时期,中国文化大量输入日本,很多中文词汇可以通用,但经过演变,很多词汇已经和中文的意思大相径庭。例如,汤在日文里是水的意思,手纸是信而不是卫生纸。这里的和果子也是其中一例,指的是日式点心。

  说到点心,在中国古代,一般代指正餐之前用于暂时充饥的小食。唐朝时,点心为馒头馄饨包子等。发展到近代,逐渐代指糕点、饼一类的食品,不再包含主食。中国的点心大体分为南北两派,以北京地区代表,京式糕点具有重油、轻糖,酥松绵软,口味纯甜、纯咸等特点。代表品种有京八件和红、白月饼等。八件是采用山楂玫瑰青梅白糖、豆沙、枣泥、椒盐、葡萄干等八种馅心,外裹以含食油的面,放在各种图案的印模里精心烤制而成。南方的点心在周作人看来,可称为“嘉湖细点”。“明朝自永乐以来,政府虽是设在北京,但文化中心一直还在江南一带。那里官绅富豪生活奢侈,茶食一类也就发达起来。就是水点心,在北方作为常食的,也改做的特别精美,成为以赏味为目的的闲食了。”主要区别在于北方的糕点分量多,偏向重油,重口,多为面制。南方的糕点则更加精致小巧,偏甜、细腻,多用糯米制作。

  本书介绍的日式点心,馅料大多是豆类做成的,有红豆、白豆、黑豆等,面皮有米糕皮、白豆沙皮、山芋练切等,有时会加入山芋、薯类。当然除此以外,也有一些特别的和果子,如味增和面粉制作的“味增松风”。还有砂糖、麦芽糖制成的黄色通透的“幽灵子育糖”等。和果子的外皮会配合主题染成不同的颜色,或加以花瓣、树叶、图案作为点缀装饰。现代的和果子从外观、馅料来看,都更加贴近中国南方的糕点。追求外观的精致美观,口味侧重清淡爽口。

  说到点心的形状,中国北方的点心多采用的是代表吉祥如意寓意物品,如佛手形、蝙蝠形、桃形、石榴形等,表达了自古人们对美好祝愿的追求。而和果子的形状则多与祭祀节日、四季风物有关,新年会吃“花瓣饼”、“元旦日出”。到神社参拜,将其标志石牛做成和果子“十牛图”。一年的尾声有应季的“山茶饼”、以梅为主题的“福梅”、“春光”、“寒梅”、“窗之梅”等。它的形状也是多样的,有模仿兔子、鱼等动物的。更多的是植物类,如樱花、梅花、桔梗、山茶、柳叶、荻花、枫叶等。应时而动,按照季节轮回欣赏美景食用当季美食,是日本人保留下的优良传统。

  全书有几百张高清的和果子照片,还随附了四季风物和节日祭祀的介绍和图片页面采用喷金工艺黑色封底突出和果子的精美和缤纷色彩。排版特意保留了日语原文,对语言兴趣的读者还可以双语阅读。这是一本和果子的百科全书,更是味蕾和视觉的双重盛宴。和果子不仅是美食,也是季节风物的代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略有遗憾的在于形式大于内容,馅料和口味都略单调,不如中式糕点丰富。但瑕不掩瑜,日本和果子匠人追求极致美感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借鉴。阅读本书既可以了解日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更能够体会到他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高颜值、精美的图片如同摄影集,值得收藏

  《和果子的四季》读后感(四):宛如艺术品的和果子

  和果子作为一个了解日本文化的食物,具有深远意义。和果子有着悠久历史,和果子的制作工艺从古代传承至今,作品与日本本土的文化和季节更替紧密结合,十分具有特色。和果子有很多分类,传统的和果子、洋果子、唐果子、南蛮果子都是和果子的范畴。 和果子虽然带个果字却与水果没有很大关系,和果子的原料为砂糖、水饴、红豆和米等最基本的原料。这些最基本的原料在巧手的点心师傅手里,幻化出各种美轮美奂形象。 这本《和果子的四季》以四季为分,介绍了代表不同季节特征的和果子,十分应景。春天以赏花为主题,夏季以清凉为主题,秋季以赏叶为主题,冬季以雪为主题,和果子幻化出了各个季节的美。 和果子在日本的历史中除了是款点心,还有丰富的含义,有的为了祭祀,有的为了仪式,和果子承载了人们许多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景。 比如这款花瓣饼,是日本人新年必吃的一种传统点心。在平安时代,日本宫中为了迎接新年,有一个“健齿仪式”在仪式上,人们会用糯米饼包裹猪肉黄瓜一起食用,以祈求新的一年健康长寿。后来就慢慢衍生成了现在的花瓣饼。花瓣饼表皮雪白,内馅粉红,包裹起来就像一片灵动的花瓣,十分形象。

  日本的和果子除了造型生动逼真,很多都蕴含着人们的期许。“十牛图”代表着修行者追寻自我、寻觅本性提高悟性阶段。“袖止”代表女性成年之意。 和果子有很大一部分是以花朵为主题,季节性和时令性非常强。“红梅”就是以含苞待放的梅花为形象,花瓣为橘红,花蕊为黄色,花瓣上还有纹理,十分憨态可掬

  日本的匠人在创作和果子上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和果子想模拟的物品。比如这款白睡莲的和果子,运用绿色线条,采取切割等方式模拟了叶子杂乱,又间或点缀芝麻,让人看了感受到了春意盎然和铺面而来春的气息

  作为民族独有的,传统食物之一,和果子带上日本清晰明确的民族文化烙印;或者说,它就是民族文化理念的一个产物。而季节性,正是日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崇尚自然文化+民族审美一致性+对细节和小物的极致匠心=独具日本(季节)(文化)特色的和果子。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更好地感受到日本文化独特的匠心所在和日本各个季节的美。这本书值得珍藏。

  《和果子的四季》读后感(五):日式唯美——和果子

  作者:清黎

  以前在林清玄先生的文章里领略过日本抹茶、茶艺、茶室的讲究和其独特的风情。像是中国古画里,隐于山野飘飘仙风道骨的人所居之地。但是又比那更接地气,更有味道。可能那是一种日式的唯美。他们的讲究不仅在茶上,也在茶点上。

  和果子是日本点心的统称,茶点便是和果子的一种。刚看到书名“和果子的四季”还以为是要讲水果,但是翻开看时就被这些点心给惊艳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一瞥惊鸿,原来点心也可以这么生动。高中看日漫的时候,很羡慕日本的便当丰富又漂亮。直到又看到这本书,才感觉日本对吃相当下功夫。

  和果子的美让人到窒息。如果你是一个追求美的人,那这本书很适合你。如书名,作者把和果子分为四季来介绍。春花,秋月,夏木,冬色,在和果子身上一一体现,生动活泼。这不仅仅是一本日本的点心大全,更是日本风景与情调的浓缩。大到一处湖水,小到一朵桃花。春天的和果子是鲜花与嫩绿的结合,温柔可爱;夏天的和果子是花树繁茂,活泼蓬勃;秋天的和果子是有秋月流水,清冷高贵;冬天的和果子有冬枫山茶,风姿绰约。

  何为风花雪月?以前总觉得只有人身上会有这样的情韵,可是中村肇的《和果子的四季》却告诉我,点心也存风月有人情。一个一个精致的和果子的确值得人去“解其名由,赏其外形,尝其滋味,品其季节。”将一朵花一片叶一轮月一汪水,统统入画,统统装进和果子小小的身躯里,然后摆上餐桌。粉色如霞,澄澈似水,翠色如玉,皎洁似月。温润如丝如绸,缓缓入我心怀眉间。小巧,精致,美丽,大方,是点心也是艺术。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对料理颇有执念的人,那么这本书会满足你的所有追求。它会让你明白栩栩如生的料理,精致漂亮的和果子,不仅出自一双巧手。更出于情怀爱意,承载着身边的小风景,民族浓厚的文化与魅力,还有日式的唯美与浪漫。

  美食总承载着文化,和一个民族的独特魅力。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小小的和果子中就能领略。其中唐果子和南蛮果子,就是文化在日本融合的结果。作者在前言中写道:“透过它,人们不仅可以欣赏京都特有的色彩和风貌,甚至可以聆听这座城市的呼吸。”小小的和果子魅力就是如此之大,带着日本独特的美和情调在餐桌上流转。点心师傅将京都的人文特色,都凝练在和果子上。不同节日节气都有其对应的和果子,对应的气息和人文。如新年第一次参拜神社的和果子“初参” ,其造型简单颜色厚重适情适景,寄托了祝福和心愿。还有长久堂的“衣手”颜色清透水绿,精致典雅,如日本女子的和服衣袖漂亮又有风情。长久堂“谢谢”是属于母亲节的和果子,白底红花,大方素雅,像女性的衣领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作者是一个摄影师,也幸而作者是个摄影师。如此才可以拍下那样漂亮精致的和果子还有日本独特风情人物。《和果子的四季》带给我们的是视觉盛宴,也是文化盛宴。作者在后记中写:“我想为那些来京都旅游却不了解京都文化的人提供一个窗口”作者也做到了 ,通过美食传播文化。

  看完这本书很感慨,也很期待。感慨人类的力量,他们能通过书画甚至食物来保存悠久的历史和自然的美妙。期待属于中国的下一个文化与美食结合的大作,为来中国旅游却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提供更多的窗口。

  “时遇春风,冬雪不在”美食与文化的结合就是这种感觉,豁然开朗,新生四起,美妙清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