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孟教授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孟教授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21 21: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孟教授经典读后感10篇

  《孟教授》是一本由司马杰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孟教授》读后感(一):绿茶先生养成记

  绿茶先生养成记-评《孟教授》

  文/信实的精灵

  坦白说来,这本书我真的没有看完,实在是没有办法强迫自己完整看下去这种类型书籍女人中的“绿茶婊”是我最讨厌的类型,男人中的“绿茶先生”——孟教授也是我所厌恶的。

  我先摘录一部分极有可能作者自己写在豆瓣上面的内容梗概,不算抄袭之意,借助于作者的内容更容易我来打开自己的“绿茶先生”(甚至于有时候我都想说是“流氓”或者“学痞”)养成记。

  孟教授早年丧妻,已近中年,在美国某大学任教。他厌烦了学界的琐事,也无心做细枝末节、无人能懂的研究。他的才华精力主要花费在追求他仰慕的女郎上面。他长得帅气举止风雅,求爱时体贴尽心,也懂得洒脱放弃。起初他与一位叫黛安的大三学生相恋。黛安看似稚气调皮,其实很理智。她激发了他科研热情,两人相处融洽,但她毕业之后,关系不了了之。此后孟教授有过多次短暂恋情。一次他邂逅了来自瑞士、研究日本文化的伊莎贝尔。她友善聪明善解人意,是他理想伴侣。虽然对他也有好感,但她已经结婚,两人畅谈艺术科学之后惜别。

  之后他与一位来自中国、名叫马思洁的硕士生相恋。马思洁年轻美貌性格天真温柔。她依恋孟教授,为了能跟他在一起,申请了本系的博士生,意外被录取。但两人多有隔阂,相处久了,孟教授感到生活失去了灵光。一次,与马思洁吵架之后,他出差去瑞士,又逢伊莎贝尔。与这位聪明人对话,他得以反思对科学、艺术,还有爱情理解。科学支离破碎知己遥不可及,孟教授颇感失落。回到加州,他与马思洁重归于好。除了忙教课和其他琐事,他也找机会欣赏艺术,并且趁开会去佛罗伦萨观摩了文艺复兴时期杰作。在那里他第三次碰到伊莎贝尔,两人欣赏、探讨艺术,感情越来越深。孟教授回到加州,打算钻研艺术,潜心著书,却突发了一场变故……

  接下来我就不多做赘述,有根有据的来进行我的阐述(借用孟教授自己的话语,抱着做科学研究的态度)。

  不可否认,我对于孟教授这号人物绝对也爱不起来的,不能排除有些“自以为是”的自负男生愿意在孟教授身上学习一二(当然了,这个世界大了,什么人都有,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接纳他们,允许他们的存在)。对于女生当中的“绿茶婊”(简单描述一下特征样貌姣好,单身年龄肯定在30岁以下,甚至于25岁以下,对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生活羡慕嫉妒,对于艺术略知一二,对于红酒偶尔能品,对于音乐勉强能欣赏,对于书籍呢,专门读一些心灵鸡汤之类的,让自己看起来更优雅更有气质。),估计十个人当中有几个人都对她爱不起来,即使有人表面抱着羡慕的态度,私下里也对她极为蔑视。

  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了解有机会走出国外的上一辈学者在国外的生活真相,我还是宁愿相信孟教授这样的人是少数的。虽然在蔡青的一本书《距离》中看到过类似于孟教授这样的人物,那就是女主人公曾经借以嫁给他来取得美国的永久居留权的丈夫于辅(谐音:迂腐),他促狭,斤斤计较,甚至于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在网络利用自己美国高级知识分子身份与国内的小护士们调情,偷乐子。只不过孟教授有这个资本直接在现实生活中采摘各种姑娘满足自己意淫的资本。相信于辅十年之后若是有钱,定会走上孟教授这样的道路

  (一)关于家庭

  对于孟教授这样的人物,让我们这些无缘走出国外的人真的是“羡慕”、“嫉妒”,更重要的是“恨”。他应该在国内的家境不错,才有资本送他出国留学,顺利结婚,只不过妻子年纪轻轻尚不到三十岁就去世。加之他自己在国外受到的良好教育,博士毕业,名校的教授,没有家庭和孩子负担自然存款颇多,给了他太多可以吸引女性的资本。这也难怪在英国的一个小镇学术会议第一次碰到玛丽的时候,因为觉得她太像弗美儿笔下的戴着珍珠耳坠的女孩时,他可以轻而易举送给她一对儿珍珠项链。(没有优厚的资金支持,他怎么有资本花心呢?)

  (二)关于学术

  里面提到最搞笑的一幕就是,孟教授遇到了黛安,他觉得黛安激发了他科研的灵感。据作者的隐晦的描述(科研的艰辛程度,学术研究的几个步骤,学术观点创新的艰难)和我不完全猜测,伽利略是他这个学科的鼻祖,那他大概应该是工科物理学方面的“所谓教授”,怎么可能仅仅是一个女性就能刺激他科研的灵感呢?他这里只不过是为自己的花心找借口而已。不知道他当年是怎么做到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出类拔萃的?要知道,真正的科学研究依靠的是沉得下去的耐心毅力,没有潜心修炼十几年甚至于二十几年的积淀,怎么可能一夜成名呢?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投机取巧的。我在上学期间,我的导师为了搞自己的科学研究,白天给学生授课,晚上自己在家看文献思考自己的课题,每每都是凌晨两三点才睡觉的。我觉得这或许才是对待科研的态度。要说我的导师,那也是学富五车,古典文学研究也是格外到位,跟我们私下里聊天的时候,也是妙语连珠

  (三)关于电影评论

  在书中有几章的篇幅谈到孟教授对于日本导演小津的电影《秋刀鱼的滋味》和《东京故事》的一些看法,足可以让他吸引那个电影学专业初出茅庐小姑娘伊莎贝尔。因为年轻姑娘的心思了如指掌,对于有学识人的仰慕之情,再加上他还算英俊相貌,也有男人四十一朵花的说法,这也是他无论到了哪里都能顺利勾搭上女人的优势

  (四)关于女人

  孟教授是个女人缘不断的人,不得不说,他滥情至极。对于黛安,他所教授过的一个大三的学生,他迷恋黛安的年轻,孤傲,两个看似孤傲的人碰到了一起,那将是怎样的“爱情”体验。后来是英国开会时遇到的女孩玛丽(被他想象成一幅画中的女孩),再一个就是这个喜欢跟他探讨电影的女孩伊莎贝尔,不过人家已婚。最后就是中国女孩马思洁,他们看似相爱了,可是孟教授是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他所喜欢的仅仅是年轻女孩,陌生女孩带给他的新鲜刺激,一旦相处时间超过几个月的时间,他就会厌烦眼前的这个人。他始终爱的是自己心目中想象出来的一个女人可悲,可叹至极。

  《孟教授》读后感(二):故事梗概

  前30章试读:http://professormeng.lofter.com/

  孟教授早年丧妻,已近中年,在美国某大学任教。他厌烦了学界的琐事,也无心做细枝末节、无人能懂的研究。他的才华和精力主要花费在追求他仰慕的女郎上面。他长得帅气,举止风雅,求爱时体贴,尽心,也懂得洒脱地放弃。起初他与一位叫黛安的大三学生相恋。黛安看似稚气调皮,其实很理智。她激发了他科研的热情,两人相处融洽,但她毕业之后,关系不了了之。此后孟教授有过多次短暂的恋情。一次他邂逅了来自瑞士、研究日本文化的伊莎贝尔。她友善,聪明,善解人意,是他理想的伴侣。虽然对他也有好感,但她已经结婚,两人畅谈艺术和科学之后惜别。之后他与一位来自中国、名叫马思洁的硕士生相恋。马思洁年轻美貌,性格天真,温柔。她依恋孟教授,为了能跟他在一起,申请了本系的博士生,意外被录取。但两人多有隔阂,相处久了,孟教授感到生活失去了灵光。一次,与马思洁吵架之后,他出差去瑞士,又逢伊莎贝尔。与这位聪明人对话,他得以反思对科学、艺术,还有爱情的理解。科学支离破碎,知己遥不可及,孟教授颇感失落。回到加州,他与马思洁重归于好。除了忙教课和其他琐事,他也找机会欣赏艺术,并且趁开会去佛罗伦萨观摩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在那里他第三次碰到伊莎贝尔,两人欣赏、探讨艺术,感情越来越深。孟教授回到加州,打算钻研艺术,潜心著书,却突发了一场变故……

  《孟教授》读后感(三):不仅仅是孟教授

  我猜测一个作者写小说目的无非有三:讲自己的故事,测试自己的想象力,讲一个故事表达自己想抒发的情感或看法。

  一个读者看小说的目的也无非有三:听一个讲的好的故事,体会别人想象力中的新奇,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到一个虚拟的或他人的故事里。

  这篇小说显然有着大量自述的情节,想必作者也是长期浸淫在美国学术界的。它的设定让它注定是小众化的。文中大量直接英翻中的词语应该会让没接触过此类语境的读者费解,比如最后那场闹剧中出现的“机会均等及多元化办公室”。好在作者似乎也乐于此,用这些有些拗口的舶来中文保持着看似友好实际生分的距离,一如最后严教授对孟教授的印象。在原载的Lofter上有人猜测作者是女生,作者反驳自己是男的,于是又有人猜测作者是孟教授本人,我又猜测作者是故事中另外的某个教授或者女生,或者只是一个脑洞很大的留学生。这种种猜测足以反映出小说里那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人风格,但又被某些矛盾压抑下去了:一个理工科教授真会有这样写小说的闲情逸致吗?这些情节真的会发生在某个大学里吗?若作者不是学术界的,仅靠想象或前期调查,又如何对种种细节,比如委员会论文送审,学术会议了若指掌?

  小说最后的结局有些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在异国学习的中国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异于国内人的地方。石进可能是无数misplaced, alienated中国留学生的极端版。而孟教授作为博士才出国,却在国外体制下生活了几十年,之后又独居了近十年的中国人,也应该会有那些奇怪一代移民特质。比如发自内心冷漠,比如拼命维持着高fob一等的作派和腔调。也许作者本意不在此,但这些细节无疑也很好地刻画了目前国外大把的中国留学生的现状,有近似《围城》的意味了。

  结局最眼前一亮的是孟教授和严教授对彼此的揣测。虽然我只是一个水水的小本科生,但我也常常会有这样的疑虑学校里那些一心学金融经济努力实习,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别的乐趣的人是如何活着的呢?他们真的不会想除了这些实用的事之外的事了吗?而对我这样摇摆不定的人,他们也一定充满了疑虑。他们也许会疑惑怎么会有人对人类历史哲学艺术音乐这些毫无用处的学科感兴趣不好好找实习还每天乐呵呵的难道不是傻吗?如此种种,让人以为这两种人天生就不一样吧。所以孟教授与严教授虽然在同一研究领域,却对彼此好奇而不解。而我是一个略像孟教授却更希望自己是严教授的矛盾体。

  最初知道这篇小说是在豆瓣“是谁他妈的发明出国这么孤独事儿小组。作者以“女生马思洁”为主题发了几段teaser。不得不说,我被教授学生暧昧这个点完全吸引住了,于是找来全书读完,有惊喜失望。第一章颇让人惊喜,让人想起卡尔维诺在《帕洛玛先生》里对海滩描写。之后的描写也有很多小趣味。对于在国外读书的人,对教授的生活多少会有些猎奇,于是接下来看到作者对孟教授颇有些自叙意味的描写时, 比如教授如何看待打扮精致来他办公室的女本科生,比如教授碰到招新生、论文修改和审议文章这些事,我总有些类似窥私的小乐趣。

  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是深入的,可惜几个主角都不讨人喜欢。有些傲气的ABC黛安虽不让人讨厌,却也喜欢不起来。国内来的马思洁除了美丽漂亮就是脑残,虽然这种脑残得益于她美好外表,有时会让人觉得天真与纯洁。伊莎贝尔作为书中唯一出现的非亚裔的次主角,流于模式化,是个只与孟教授谈论风花雪月的法国教授。书名,也是主角的孟教授是理工科教授,按书中的描述长得很英俊,气质淡雅,四十多岁的人看着却只有三十出头,很受女生欢迎,想勾搭的女人都能轻而易举到手,言语轻佻,擅长浪漫知识储备生活情趣惊人,简直杰克苏。但在我看来,he is a snob and hypocrite.

  理工科教授本是我很爱的一群人。在美国读本科,最敬佩的就是做纯数学理论物理及类似学科的教授们。他们有着能叱咤金融界的智商与能力(比如最成功的hedge fund之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的创始人兼CEO James Harris Simons之前就是Stony Brook的数学教授),却为了位于人类好奇顶端的遥不可及的一些知识甘愿拿着不那么高的薪水奉献一生的精力,即便只是为了作出一些微小贡献。孟教授,恰恰相反,是我最讨厌的那一类人。我大学伊始是想人类学专业的,最终受不了教授们这么讲也行那么讲也行完全无法评断的学科特色,转去学了数学。对于艺术音乐这些open to interpretation每个人感受不同东西,难以有评鉴的标准,我也讨厌有人尝试对他们说太多,或赋予太多的意义,比如伊莎贝尔和孟教授的对话。也许在现实生活中两人私下这样的对话是有些情趣的,但写到纸上简直让人作呕,卖弄之嫌太重。好在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借由孟教授之口说“听某些人那种空洞、 造作、 自以为是的腔调,所展示的无知与偏见比闲聊的人们还厉害,他暗下决心,最好不动笔,以免遗笑于人”。孟教授最让人讨厌的一点是在文与理之间的摇摆不定。如果做学术那就好好去做吧,不要总逃避责任找些旁支的事来让自己分心。这种夹在两头的人往往最失败。其实我就是这样一个夹在两头的人,所以对孟教授的厌恶一方面也有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意。此外,孟教授在学术态度上的不严谨,习惯性地逃脱责任和procrastination都说明他其实并不成熟。我所认识的教授大多保持着十点睡六点起的习惯,每天健身,按时回email,自我管理非常强。这个小说里的孟教授,即便被作者粉饰得再潇洒,也让我生厌,因为他连最基本的教授的自我要求都消失殆尽了。于是我把他平静地接受死亡当作他也对自己失望透了,不再挣扎。

  最开始读这本书是为了满足一些professor-student relationship的绮念,读完后却成发现这是一篇抨击沉浸于男欢女爱transient pleasure的教授的堕落史。一如作者序里所说“凝神细想,未免为其荒废在琐事、 轻浮的追求,或者无谓的人情上的时间惋惜。欢愉只是一瞬,精致的生活其实没什么价值”。与君勉之。

  《孟教授》读后感(四):食色者孟

  先写些废话在前头

  在lofter上追过一阵子《象牙塔之梦》后各种事情漫上来就断了,前阵子看到作者在征《象牙塔之梦》的书评,脾气上来了也就兴冲冲地申请了。到手才觉窘迫,一来之前虽玩乐般做过几份书评,但作者早已作古,或好或烂都爬不出坟来;二来本身读的工科,对抒情、评判的语句都无特需要求,于文学也达到了“若离若弃”的状态,这也造成了日常的文字对己不对人,愈发任性起来了。文字到手不过2.9M,做速读也不过2、3个小时,第一遍细读,第二遍速览。对剧情,我的人生长度还太短,对文笔,我读过的书还太少,强行写下书评,还望作者不要打我。

  起初吸引我读此书的还是孟 教授的身份,因为我本身也在南国一所不错的大学,虽是本科生,在校也有做些许和科研相关的工作,“终身教授”什么的可为戳中痛点。喜好摄影,自然也爱妹子,当然看脸,但总希望妹子兼能智慧和优雅,好女色者不过如此,只不过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差异,层次或高或低,表现出的可观赏度不同罢了。对此,孟 可谓顶级水准,他足够智慧又有相当的对于艺术的知识和鉴赏能力,这使得他足够令人尊敬,谈吐足够有趣,也使得读者有幸能看到的是优雅的泡妞史,而非矫情的恋爱史。

  一千双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于我,孟教授和严教授,他们的身影和校中两个风格迥异的教授不由重合起来。到了情感这个很私人的部分,自身的经历又或多或少与之产生了映射。孟教授这个形象,用“意淫”可以概括大半,刚开始,孟教授就解答了,“如何优雅地做一个色狼?” (在海边)“看脸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好好批评那罪魁)《红楼梦》毕竟写于清代,若曹雪芹生于现实,只怕“意淫”者,能和孟教授合于十之八九。

  全文通览,孟教授于三十左右丧妻,打击巨大,而后四六年间想是化成了一个深居简出之人。及其三十七岁遇黛安,孟教授已经发生了某些转变,这个转变,或许是教课方式的转变后,那些怯生生的小女生们,用她们藏不住的爱慕唤醒了这位花花公子。起初也许是友好的博爱政策,直到黛安的出现... ...

  黛安布置很奇怪,前三十回她时绝对的主角,而后戛然而止,留下一句“下学期,孟教授的确去波士顿见过黛安。”读者明明还有兴趣继续了解下去文章却突然一断,回忆就此结束,也许是作者兴尽了,也也许是孟教授的一声长叹。纵览全文,黛安似乎是孟教授最优的选择,她智慧、理性,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又有对艺术足够的见地,床上床下也很得体,还能激发对一篇“技术性极强,为人称道的文章”。但这种印象更可能来自于“第一个情人”的身份,也更多的来自于孟当时的心境。那段描述充满了幸福,和后续与与马思洁和伊莎贝尔的情况完全不同。

  马思洁,她的篇幅最长,与孟也接触最深,也最浅。她不是傻子,她对和孟的未来有过思考,也知道需要对哪些视而不见,需要在何处保持沉默(尽管学习的有点慢)却缺乏对人生的独立思考,过于依赖孟也招致了孟的厌烦,而孟呢?一方面厌恶她的蠢,一方面恋着她的“唇”,(不过“帕里斯不选赫拉,不选雅典娜,而选择了阿佛洛狄忒,谁又能怪他呢?”)至死都没能成功与之分手。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扮演过马思洁的角色,像她一样在爱情中蠢的无力而又不知所措,像她一样只想着如何和心爱的人度过未来,以及在床上呵呵地低吟浅唱。正如作者在序里对孟教授如是说“我的职责不是在他的一生中总

  《孟教授》读后感(五):关于《象牙塔之梦》

  从黛安时代开始追这本书,开始以为是个常见的师生恋故事。黛安这个人物很可爱,不过更吸引我的是作者的文笔,十分精细、平顺,最重要的是没什么让人读了想皱眉的话。在《小时代》、《五十度灰》横行的当下,这已经难得可贵。

  读到后面,对作者开始有些佩服了。书中对文学、艺术、音乐、科研、和爱情的各类评论很好看,尤其是孟教授与伊莎贝尔的几次对话。艺术源于生活;不知伊莎贝尔是否真有其人,但很难想像作者能凭空幻想出这些趣味横生的讨论来。

  小说已经开始收尾,可以看出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孟教授是个不同寻常,又立体复杂的人物。他去过很多地方,熟悉大学里的科研和教学,为人处事自有他的一套。同时他高傲敏感,跟任何人都保持距离,像伊莎贝尔形容的那样,似乎不属于这个时代。主人公复杂的性格是小说的亮点,我也变得越来越好奇了,孟教授这样奇葩奇特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他年轻时经历过哪些事情?作为一位科学家,他这些关于艺术、音乐、文学、历史、哲学、和电影的知识是从哪儿来的?很明显,他不太喜欢接近别人,即使跟他最痴迷的法国女郎伊莎贝尔在一起,也不能完全敞开心扉。那他又为何离不开马思洁这个有点傻乎乎,还时常让他抓狂的邻家女孩呢?他死去的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书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怀疑过他是不是杀害了自己的妻子。读到他的翡冷翠之行,我也怀疑他就像伊莎贝尔所言,真的是个穿越人士。对我来说,孟教授是个神秘却又可亲的人物。

  读到这里,对作者的兴趣和为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作者跟孟教授一样,在大学里教书,否则不可能对学校那么熟悉。他喜欢古典音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否则不会花大篇幅去写孟教授的翡冷翠之旅。顺便说一下,翡冷翠的情节目前来说是书中最好的几章,虽然在那里看似没发生多少事情。最后一点,作者对女性心理很了解,文字的章法也有一种女作家式的清新。我原本以为作者就是女性,后来看他博客中平时说话的口吻,才觉得他更可能是普鲁斯特那种比较敏感细腻的男人。作者的背景也让我好奇——他似乎对西方的哲学艺术了如指掌,文笔也带一点儿译文的风格。

  至今还不明白的是,作者创造孟教授的动机究竟是什么,还有他对孟教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孟教授最终的归宿在哪里,出路又是什么?孟教授在他心目中,到底值得推崇还是值得怜悯呢?这些问题太重要了,希望书的结局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作为本书忠实的读者,我拭目以待。

  来源:http://ivoryfan.lofter.com/post/1d1f8477_66e1e98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