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鳶》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北鳶》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23 21:1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鳶》经典读后感10篇

  《北鳶》是一本由葛亮著作,聯經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90,页数:5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北鳶》读后感(一):细水长流亦可震撼

  《北鸢》一出就买了回来,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细细读完。原是想二读三读后再写些感想,终究是忍不住,想来一时有一时的感触,不如就把最初的想法记录下来。

  朋友曾说,咱们学历史的,远怕五代十国,近怕民国,都是乱的不行。当时笑笑表示赞同,读罢《北鸢》却是另有一番感悟。这乱世的历史,也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哪怕依旧含着哀凉与残酷,但总没有史书上某年月日卒般的冰冷。小说时代背景设置于民国,无论是时间线上的设置安排或是细节上的描写,都不难看作者在考据方面下足了功夫。以至开篇时,常常以为自己在读一段关于北伐的历史,又是真实可感的。大到时代开阖,小到品茗谈天,考据与用典掺杂其中,浑然一体,毫无生硬炫技感。

  或许因为non-fiction的创作初衷,因为关乎家国历史,《北鸢》与其他颇具实验气息的短篇并不相同内容风格上都回归了传统。虽然不经意间仍有“许多年以后”这样的词句出现,但却并不突兀,仿佛作者就在面前,娓娓道来,淡淡且自然结构上《北鸢》采用平行叙事的手法,分两条主线男女主人公分别展开叙述。结构清晰,各自开展,直到交汇融合。也因此,很容易一早就猜出结局的大概走向。然而就像许多愿意花时间重读的书一样,在结局已知的情况下仍愿意去读,正说明精彩处是在过程之中。作者是擅长描写的,从以往的阅读经验中便可感知,这次依旧,人、事、物皆是细致入微印象深刻的是对毛克俞在校内居所的描写,平实中自带美感,颇有些闹中取静的意思

  长篇中的人物仍是多而杂的,然而倒也不乱。文笙与仁桢这对主人公自不必提,一众配角也各有各的精彩。最爱的是言秋凰,早前在《青衣》一篇中见到她,就印象深刻,一直欲知后事如何,后来看了《北鸢》,方知是里面的片段。秋凰其人,明艳绚烂,却终究是一个“苦”字,读到后面才知道,是那个时代造成的诸多爱情悲剧中的一个。父母之命与婚恋自由并行的年代,苦的是秋凰这一批女子。她是戏子一面在别人的故事里流泪,一面在自己的人生里连流泪都难。与明焕的一段凄情、对仁桢的一点讨好、对蛮蛮的万般无奈……无一不令人动容。这女人柔中带刚,最后的死,说是气节也好,说是私心也罢,都是震撼的,却也实在可惜,透出些宿命的无奈。私心里想,下一世,愿她只做个邻家莫愁女,便好。写到这里顺便一提,秋凰毒死和田的段落实在精彩,在这里就不剧透了。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角色是阿凤,深刻到读完几日后入了梦。阿凤将情与义体现淋漓尽致。那样动荡的时代里,能够做到不离不弃的,怕亲人都极少,偏她自始至终,也无对身世不满,也无对“主子”的离弃。这人物放在那,先不说书中如何,便是读者,都生了几分心安

  如同贯穿始终的风筝意象,人生一线,时代再怎么动荡,平凡人们,也总会有个容身之所。读长篇的难过在于,读者仿佛在迎来送往亲眼目睹了诸多颠沛流离。大历史下的小人物们,或独自或携手,度一段人生。美满缺憾,各人有各人的体味吧。

  絮絮写了这么多,还是难以表达心中的震撼,有些喧嚣的当下,难得这样沉稳宁静作品,诸位不妨一读!

  《北鳶》读后感(二):葛亮《北鸢》中的中华文脉

  魂随南鹞鸟,泪尽北鸢飞

  我书架上有一部葛亮之《北鸢》,这是一部近年来以特有的民国叙述方式惊艳文学界的一部大书,新近偶得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书很厚,去封皮后是好看的大红色,使得书脊略微明朗,插在书架上十分醒目。文学界的作家朋友来书房“观摩”之时,常以为是明清或民国时期长篇小说。确实,这源于曹雪芹之佚书《南鹞北鸢考工志》的书名“北鸢”真真太有意思了,每当我居高临下逡巡游目书架之时,都会在《北鸢》红红的书脊上停顿许久,于是想起在深广辽远的北方,卢文笙熟练地牵引着长长的风筝线,天空游曳着一只虎头风筝时的情形

  对于书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那些人物,我一直不敢贸然动笔。对于那个时代,我岂止不敢贸然动笔,甚至于我竟连认真审视那个时代的勇气也失掉了,我不敢谛听北鸢在凛冽的朔风中幡然作响的声音。我为现今我的孱弱与衰败感到悲哀,因而我屡次我怀疑所谓的“民国风流”是否真的存在过。如果不予怀疑,那么这就证明着我现而今所处的境况的不堪。我曾暗自判断,卢文笙和冯仁桢的爱情纠葛或许并不能代表着当时的中国青年。但当我每次面对现代文学中那些让我们汗颜的不朽篇章时,我竟发现卢、冯二人的生活却是那么地真切,或许惟有这些民国演义与野史交织而成的故事能代表中国

  这是一个真正的新时代。

  卢文笙,原型即是葛亮之外祖父,卢家身上所体现的中原商人的气骨,即便仅仅是令当代的我们仰望片刻,也会对比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安之若素的一切市侩及平庸,卢文笙所生存的时代,乃是另外一个心灵世界人格天地。然而处于此时的我们,在商品社会的大潮中竟对平庸市侩视若无睹,且听之任之,安之若素,这一点足以使我们愧对卢文笙他们那一代人。当然,市侩与平庸在那个不飘摇动荡的时代同样存在着,作为安定定地谈论着自己的小生活,满于现状近乎末路的世家大族的继承者而言,听天由命等近乎迂腐的心力,足以驾驭承袭百年的传统文化。卢孟氏承袭儒家传统的“心术一定要格外端正”的文化理念,似乎已成为卢家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则。有时我们不免对卢家老一辈人近乎迂腐的执念而有所疑惑:既然自己的心力能够驾驭,且能保持“端正心术”,卢孟氏对卢文笙谈来谈去又有什么意义

  但传统文化的力量却真使我进入一种震惊和陌生境地,依中国儒生的脾性和气质,毕竟对于传统的会踟躇、犹疑。然而卢文笙他们那一代人却不,卢文笙作为卢家街巷偶得的孩子,本就是卢家老辈人固持的仁德道义结晶。卢文笙按理毕竟不是卢家亲骨肉,然而卢孟氏却视如己出,这正是卢家“宽厚仁义”的儒商精神的体现。虽说卢文笙尽受传统文化的濡染,但我们却可以望见这一代年轻人在以其血性和锐气带领着整个社会的猛烈前行,在与冯仁珏、范逸美等青年人创造政治演变之下我们却又可以想见中国文化在新与旧的激荡中砥砺。

  卢文笙有时或许确是有几分迂,但毕竟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卢文笙们,以其锐气与活力感染了多少昏碌于万千世界的庶民,又涤荡了多少平庸与市侩。而在新与旧的涤荡之中又隐有传承,卢家老辈人恪守的宽厚仁义足以受注历史的洗刷与检验。尾声,在文笙与仁桢相爱之际,卢文笙竟也收养了永安的遗孤,恰似当年卢文笙在大街上被卢孟氏收养时的情形。这或是宿命之轮回,但似乎亦昭示着老朽家族虽已被时代一层层褪去,然而真正宝贵的文化精神却深深烙在家族的继承者心上,幸而带有传统文化烙印的卢文笙们依旧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宽厚仁义的故事,从未停止。

  这也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在卢氏的家族史上出现过一批铁骨铮铮的血性英雄,令我们感到羞愧的正是那奋发昂扬的生命力。在热烈高亢的呼唤下,即便是再冷僻的芳草天涯、孤巷陋室,也因振奋、崇拜、仰慕、激励而变得光芒万丈地动山摇除旧迎新的时代大变换之中,以石玉璞为代表的草莽英雄们战死沙场,湮灭在时代的洪流中。英雄与壮士在成王败寇的政治逻辑之间龙争虎斗一生,他们的生命,却又像西方传说中的厄社府,在时代的重压下轰然倒塌。于是乎时代终于挣脱了历史的束缚而由此变得轻松,石玉璞和官僚军阀以及军阀所固有的腐朽理念终于倒在了历史的荒原之上。

  然而时代却又猛然颤动起来,统制时代的黑暗之花早已在历史阴暗坟墓中凋谢;与此同时,过去被所谓草莽英雄所掩盖了的力量趁机蓄势,以待勃发而争夺自己的权力地位。于是,在范逸美们的身上,我们看见宏谋远图在策划激烈鏖战被部署,历史诗意被书写。

  《北鳶》读后感(三):个人命运面前微不足道, 倒不如说命运在个人面前微不足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底,港腔居多,用了各种繁体字还有古用法。初看时还细细查,作笔记,后来懒了,差不多能猜到意思,便迅速略过,专心致志体味这个故事。

  所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如果要捋出来,故事有非常明晰的两条平行线,在最后三分之一的时候才慢慢的相交了一下。

  是男主角家中父辈及自己的故事,一条是女主角家中父辈及自己的故事。因为父辈同处一个时代,成长同处于一个时代,而能够让作者在来回两条命运线之间交叉叙述,感受他们在命运的倾轧下不同境遇下的抉择。就好像两个以男女主角为中心的圆,随着他们的活动而半径扩大,牵连起更多的人和事,最终相交,走在一起。

  具体内容就不剧透了。

  这本书最打动人的,还是和他上一本小说《朱雀》一样,是那些小人物的故事,像是麦田里的稻谷一样,因为暴晒反而愈加清香,配着中国近现代特有的文化断层、军阀混战时期,饥荒、土匪、逃难、抗日等等……这是一部恢弘且又细致的大命运下小人物的“酿造”史,对的,酿造。正如造出美酒前的挤压。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并不明白《北鸢》是什么意思。

  但到书的最后一段,男主与女主抱着朋友的孩子,看着纸鸢缓缓飞过,将要降落,却又升起,消失在视线中……我突然明白,时代无非由人组成,这些时代与洪流,滑过身边的人都化为一只只纸鸢。

  北鸢是一根线,串起中华民族文化断层、串起旧时代那些人的忠贞坚毅的一根线,那根线经历过抗日、文革、饥荒,却从未断过。

  北鸢在小的时候是父亲说要每年赠与一个纸鸢的承诺

  是亲情

  是父亲死后,受过父亲接济的风筝匠还在每年为他糊着纸鸢,

  是忠义(其实这本书我最受感动的是这里。不像其他故事那样有情节波澜壮阔,只是男主角每长大一岁,那个风筝匠就会做好一只虎头风筝挂在墙上。因为被男主的父亲接济过,这辈子都没有忘记过这个承诺)。

  是十几岁的小孩,假装出来放纸鸢,暗地里掩护抗日战士出城,

  这是良善与中国人的血根。

  因着纸鸢与女主相见相认,

  是缘分

  为国抗战,在没有无线电联络的情况下,通过纸鸢发出求救信号

  是命悬一线……

  很多人觉得写中国近现代的那段历史,家破国危之下朝不保夕的小人物的随着历史的沉浮一定是苦难沉重压抑而悲哀的,恰恰相反,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非常的美好(而且语言上的美感真是好棒啊,必须强烈安利一发)。

  它让我看到了只属于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才有的东西

  ——永恒不变的良善与体面

  (阿城说,以前中国人,特别女性,即使再穷出门前衣服也是要熨得整齐干净家里可能简陋,但会一尘不染,就是以前中国人的体面。看完书后,我更加理解这句话。)

  我时常看着看着会感慨,现下不是乱世,不会有颠沛流离。可是我们也有贫穷暴力不公、欺负、痛苦,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急急忙忙地想要寻找出口,想要寻找“新生”,想要得到救赎

  人要怎么样才能活着,才算好好地活着,才算是不负这一生。北鸢的主文案说:“再卑微骨头里也有江河。”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自己的骨头里面建起江河,无论乱世流离,亦或者盛世太平,我在我的精神长河里,我在我的广阔天地里。

  个人在命运面前微不足道,不如说命运在个人面前微不足道。

  《北鳶》读后感(四):主心骨

  真的是很久没看到这般震撼的书了。作者以卢文笙和冯仁桢两人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塑造了一群大时代背景下的各色人物,勾勒出那段沉浮起落、沧桑磅礴的民国历史。前前后后上百位人物,哪一位不是风筝似的的漂泊者?人如风筝,一生不过是顺势而为,却并不该失了自己的主心骨。

  书中有很多人物让我敬重感动,也有许多人物让我怜悯悲痛,但给我触动最大的确实那个名叫叶雅各的外国青年

  那个救神父成熟坚强男孩,与文笙一起放风筝时天真活泼的男孩,面对日本人时沉着冷静的男孩,却终是在现实的面前选择妥协,变成了一个唯利是图左右逢源的商人。最后当文笙告诉他风筝也有主心骨的时,文中是这样描写的:他的脸庞迅速抽搐了一下,眼里的光,一点点地黯淡,终于熄灭。那神情既让人无奈感慨又让人心痛沉重,可偏偏让人又恨不起来这个男孩。我一直都觉得雅各一定也很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会选择这样的一条路。

  有时死亡不是最可怕的,失了心地活着才是。前路漫漫,人活着总该有些寄托追求,方不枉此生。

  《北鳶》读后感(五):《北鸢》读后感

  《北鸢》读后感 这本书以家族史的形式折射了半个民国到1947年的中国,无需多言,谁都知道那一段腥风血雨的历史。但是作者以一只风筝贯穿全文,以孩子的视角来反应沉重的历史事件,就好比一个小孩怯生生的从门帘缝里看到外面发生的一幕,但是并不知道整个事件的残忍性和整个过程,很多地方都是暗写,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懂!我想作者这样写为的是不挑开那悲曲、耻辱的历史幕布,将血淋淋展现给大家,作为小说那样写除了心痛,再没有过多新意!家事穿插着国事,但无论家事孩童的趣事还是国事的暗涌,在我读来都蒙上了一层忧伤,一直含蓄着,酝酿着,读的时候满眼含着泪水,却不能轻易落下,在读到仁桢小姐再次见到陈逸美后对其捶胸顿足的大哭,抱怨她将自己的二姐仁钰引上了革命的道路,并因此牺牲!要知道仁桢之前是多么敬爱她的陈逸美老师,这次她对老师的宣泄,也让我的情绪终于达到难抑的程度,眼泪倾泻而下!哭过以后,我在札记上轻轻的写下一句话:终究不过一抹清泪!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这句话终究要表达什么意思! 本书是作者耗时七年的呕心之作,作者是香港大学的教授,整本书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文中涉及的诗辞书画戏曲,都是信手拈来,如果对国学很感兴趣的人,读这本书就是一本教材!文中出现的“任诞”、“雅量”这些词都是我需要查阅才能理解句意的词! 我从《北鸢》里看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仁、义、礼、智、信!从打开本书看了不到几页,最让我触动的一个词就是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当时决定,不管这本书后面的内容写什么,如果读完要写书评,修齐治平都是我要写的一个点!其他的不敢妄议,我只说修吧,大家们修身的方法和境界我百度了一下,不多赘述!林釆宜在《肆无忌惮》中说,中国人的道德是建立在君君臣臣之类的各种关系之上的,雅量也不过是灭人欲的,这种个人消灭七情六欲的小我牺牲,并没有促进大的集体道德的进步!在我看来,修,自律为本!也许国人受够了千百年来三纲五常的束缚,都迫切想解放自己!但凡事都有度,时至今日,人们似乎意识到了过度放任自己的代价,无非是将人性的劣根性一展无余!自律,应该是无论别人怎样,对自己内在的一个无比高要求!最近一个学霸的课程表在网上特别热传,他将自己学习娱乐的时间精确到了分!现在人所说的学霸,肯定已经不是只会学习机器,这位学霸不光学习好,还做设计,创设品牌,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最主要是他的时间表也不是一般人能坚持执行下来的!自律不光是对时间的合理利用,还应该是对自我内在精神世界的高度追求!无论外在如何灯红酒绿,心中却有一番小天地,谦薄自受!自律和自修,或多或少还是能促进集体道德的进步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吧!最近王明阳的心学非常热,且不说读心学的人是知行合一的真君子还是洋装做势的伪君子,这至少是国人的一种醒悟!认识到了修身修自己的重要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