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的读后感10篇

2018-05-27 21: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的读后感10篇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是一本由李娟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双封锁线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读后感(一):有些事情从来都不曾随着时间而去

  阅读一本书,就是了解一个灵魂,在字里行间之中体验别人的悲欢离合自己无关的世态炎凉。我想,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茧里,它们由细细密密的感情回忆念想悔恨....构成,在这样的茧里,不需要伪装,因为没有别人进得来。只可惜,在这样的茧里生活,每个人都必须承受巨大孤独寂寞

  读罢李娟的《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多少是有些唏嘘的。很多事惊人相似,却又那么的不同。在她的文字里,我忆起了一些不堪回首往事,我开始试着忏悔,为那些我曾伤害过的人,已经死去的人。

  其实,那时候的我是爱她们的,只是那种爱有些无所适从。或者说,我以爱的名义将别人的生命镌刻在自己的诅咒里,而后背负起一生的悔和愧。

  前段时间和朋友说起年少时候的种种往事,她说,那些时候还真是快乐。她是我的好朋友,可她从来都不懂我,那时候的我只是觉得寂寞,才会和她们一起疯闹。我曾想为我不曾颠沛流离过的人生写点什么,可是,提笔略觉沉重,这大概就是因为生命里有一些难以启齿曾经吧。

  “小学坡”。

  在《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里,真正触及到我的是那篇《小学坡》。

  “我在小学坡上学。我的学习不好老师老打我,还掐我的眼皮。因为做眼保健操的时候,规定得闭上眼睛,我却没有闭。全班同学都闭上了就我没闭。老师就走过来敲掐了我。我眼睛流血了。可是我不敢让外婆知道,那是我的错。我似乎有点明白对和错的区别了。这种区别,让我曾经知道的那些都不再靠近我了......它们对我关闭了。我只好沿着世界的另一条路前进。”

  念小学的时候,有一位姓吴的女老师,以严厉著名

  我亲眼目睹她将我同桌的手用戒尺打的血肉模糊,只是因为他上课咬手指,她看不顺眼。同桌的母亲找到学校来,她嘲讽的说,“你自己管教不好孩子,我帮你管教,你应该谢我。”那种趾高气扬样子,我到现在也会想起,每想起一次,就会恶心一次。

  有同学忘了在考试卷子上写名字,她会拉着他的手,将他的手心抠烂,所以她总留着长指甲,为了抠我们的手心。她说,是为了让我们记住,以后不要犯这种错误

  上课喜欢说话的同学,她会用圆规扎他们的嘴角,让逼着他们写保证书,拿回家让家长签字,证明自己的体罚是有理由的,有原因的。

  我们在胆怯成长,却从来不敢告诉父母。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就知道,老师比父母厉害的多,他们总是有道理,他们总能找出各种理由羞辱我们,羞辱我们的家人

  后来大学志愿,家人都说去念师范吧,出来当老师。突然觉得好绝望,过去的种种重新出现在眼前,我好怕自己也会变成那样的人。

  我怕,当我执起教鞭的时候,也会冷酷对待那些调皮孩子。当我开始教授知识的时候,也会用暴力让他们屈从于我。

  “我的眼睛不再流血了,但眨眼睛时还是会痛。”

  有些经历是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它们就如癌细胞一样,会伴随着你的一生,直至死去。那些年的那些经历,于我而言就是如此,决定了我后半生的选择

  一次偶然,我在公交车遇见了那位吴老师,我抱着自己的孩子,她似乎认出了我。我看见她老了,岁月并没有饶过她,心里有些窃喜。

  “哎呀,你都有孩子了?”

  “你离我孩子远一点。”我本能的,恶狠狠地说。

  她吃了一惊,我却没有。

  有些事情是一生也不会忘记的,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对年少的我们的尊严的践踏。

  后来,我有些后悔。因为她不曾伤害过我。可是,那时候的我又怎会知道,她什么时候将手中的戒尺对准我呢?她大概也想起了那些年的事情,也觉得有些愧疚,否则怎么会在下车的时候眼角闪过一丝晶莹呢?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她老了,也许某一天就死了,我为什么还要如此厌恶她呢?我终究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啊。有些事情从来都不曾随着时间而去,它只会隐藏在生活的浮灰之下,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读后感(二):还是要看见希望

  莫约是前年此时,很偶然地读到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李娟的文字。

  后来又读了李娟其他的书,<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是第二本,是旧版的,蓝色封面

  开始几篇和我们熟识的李娟一样,清新又不乏幽默简单让人喜欢

  但读到后面越发沉重,李娟也像一个陌生人一样在我面前絮絮叨叨着悲伤与生活的艰难。那些事情多与李娟童年青春有关,和我在阿勒泰遇见的李娟完全不同。

  真的是读不下去,但因为她是李娟,一个不会让我失望的人,我继续读了下去。

  当我读到写老外婆的那篇<报应>时,我被惊艳到了。我读到李娟的愧疚,读到时间的不朽,血缘相传的微妙。整本书开始吸引起我。一口气读完,我发现看似写悲伤的,实则不是,表面看是那样,但我觉得李娟想说的是希望。

  写黄燕燕,说自己的无力帮助。写童年的点滴,说自己的与他人无法沟通的窘况,对新事物好奇。写梦想现实,说自己的渺小

  书中有一句话:"我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讲得不正是希望吗?

  文章顺序是时间的远近,前面的文章多是李娟后写的文字,越往后距现在越远。读起来的感觉也是如此,逐渐沉重悲伤。但我觉得也应证了李娟心态是逐渐开朗阳光的。

  新版很漂亮,大吴的画与书一样,争议很大,很多人说太明艳了,但希望不正是这种颜色吗?

  最喜欢的一幅是李娟与一头熊仰望星空,上半部分是蓝色,下半部分则有天光微熹,也是希望。

  最后用句话吧:"因为痛苦有价值,因为回忆太珍贵,所以我们更要继续往前走。"陈绮贞说的。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读后感(三):由一段逢读必哭的悼辞说开去

  一直对电影《一一》里小男孩最后读给婆婆的信印象深刻,觉得那是听过的最好的悼辞。前段时间在李娟《外婆的葬礼》里看到一段新的悼辞,简单语句,自此难忘

  “我也为外婆写了一份悼辞:

  秦玉珍,流浪儿,仆佣的养女,嗜赌者的妻子,十个孩子的母亲。大半生寡居。先后经历八个孩子的离世。一生没有户籍,辗转于新疆四川两地。七十多岁时被政府召回故乡照顾百岁高龄的烈属养母。拾垃圾为生,并独自抚养外孙女。养母过世后,政府提供的六平米的廉租房被收回,她于八十五岁高龄独自回到乡间耕种谋生。八十八岁跟随最小的女儿再次回到新疆。从此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目前为止看过李娟5本书,《我的阿泰勒》《阿泰勒的角落》《走夜路时请放生歌唱》《九篇雪》和《冬牧场》。犹记初次看《阿泰勒的角落》时内心惊喜感,有更喜欢作者有更爱的书,但从来没有一个作者如同李娟一般,让阅读变得那么舒服惬意

  一个只写自己生活和身边事的人,文字温暖干净浑然天成,读来丝毫不需要酝酿情绪自然而然进行下去。不像很多书总要给你讲普世的大道理,李娟只是细腻的把事情写下来,那些细碎东西却足够让人着迷。在她的笔下,一只远在阿泰勒的牧羊犬也能牵动情绪,悲伤没有那么大,生活也没有那么浮夸,但这些小小的东西似乎就是生命全部的意义

  或因在偏远的新疆,或因森林幽深草原广阔,戈壁滩的荒凉让那些看似快乐的事情中间藏着些无法摆脱的孤独秘密不足以让人长久叹息,却容易思绪停顿一下,让心稍微的皱一下。或许在人少不够热闹,冬天足够漫长地方,所展现的孤独才是真正的孤独,比簇拥在人群里的孤独纯粹许多,像是静躺在草地上聆听大自然的绵长呼吸,孤独变得美丽古老

  她的上架分类散文,我却总觉得读她的文字像读一本不会完结的小说,讲一个远在新疆,蓝天白云,森林草原,戈壁风沙,长冬短夏,牛羊骆驼……的故事主人公千变万化,一会儿是外婆,一会儿是妈妈,一会儿又是耍酒疯的哈萨克男人们,甚至是被遗弃的牧羊犬班班,是冬天里饿得吃纸箱子的牛群……但文风始终自然纯粹,叙述者的眼睛看到的一切都勾起读者的向往,尤其是在一个变化如此迅速时代,似乎只要她一直在写,故事就不会有结局,这让喜欢它的人心安。

  这个故事的情节不如精心设计的小说那般跌宕起伏,所以即使偶尔懒散跳过几页,仍然可以读下去,就像平淡的生活,睡过头几个早晨又有什么关系喃。除去少数时候几十页几十页的读,大部分时候我都断断续续看这些文字,有段时间坐公交车总看,几个站并不一定能把一个小篇章看完,却并不担心放在那儿会忘记,随便哪天都可以重新拾起,如果真的忘记了那也没有关系,因为你知道故事还在继续,很快即可重新进入。

  河边能发生什么事喃?洗衣服哪里有那么多可以想的东西,这或许就是作家普通人的区别,他们不仅能感受,还能用文字咬住那一丝感触里的精髓。尤为爱她在河边的几篇,比如《河边洗衣服的时光》《河边空旷土地》,在那些文字里,仿佛能感受到悠悠而去的河水,不知此时何时此生何处的空旷寂寥,还有害怕逝去却又无能为力伤感。但看着仍然是幸福的,为那些莫名其妙难以表达的东西被人表达出来而幸福。当然还有《碦吾图的永远之处》《木耳》《到哈萨克斯坦去》等等,带着她对生活的特定观察,她从来没有去指责一些人们爱去指责的东西,就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罢了,我想读者还是都感受到了那种隐隐约约的不舍与忧虑神奇之处正在于,李娟以自己的生活中心,那些小事却能引起千里之外的共鸣,引领你去想到遥不可及未来和找不回来的过去。

  读过的几本里,《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最伤感,伤感得不像李娟。这本里记录了不少李娟的童年生活,读起来大都让人心疼,少了许多轻松趣味多了煽情。看评论许多人都觉得不如其他几本,但我想一个人总有矫情的时候,那才像是完整的。一直对里面写的在四川老家与外婆和老外婆的生活记忆深刻,将里面的外婆和其他几本里出现的外婆连接起来,加上最近看的这篇《外婆的葬礼》,对“把外婆折磨致死的种种痛苦,往下还要折磨我。种种孤独,种种惊惧,挟持了外婆,也挟持了我。”何其认同呀。

  读书少,见识短,码字困难,老爱伤感的我,只谈喜欢不谈缺点,或许过度解读了一些东西还不懂装懂。反正,打算新书啦,期待着《记一忘三二》。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读后感(四):这么多年她还在阿勒泰,一个人写字一个人看风景

  我很喜欢的一位编辑老师说,李娟的文字有这样一种魔力——通透清澈质朴,她戳中了人们内心最不容易被想起来的部分,她就像餐厅里的大厨, 在进入她文字世界的那一瞬间,人们仿佛从商业化的饭馆回到了自家餐桌前。她经历过在牧场流浪的日子,和外婆过过困窘的生活,但是她的文字让人觉得轻巧和快乐,我们抱着品尝珍馐美馔的心态审视她看似平淡琐碎的文字,却被她的家常味道杀得措手不及

  尽管她生活在新疆,冬天厚厚的积雪足够把院落淹掉,居住的村落里有水井有菜地,看起来和我们那么的不一样,但她用叙家常的方式展示了人们生活中共同拥有过的单纯孩提时代的记忆似乎都是随性而不被重视的,所以这些印象被渐渐遮盖和隐藏,但是作为孩子的小小忧愁和记忆,它们依旧在脑海占有分量:曾经是冒着鼻涕泡的小孩自作聪明地以为不会被父母发现自己捣了蛋;妈妈买的裙子看起来奇形怪状,不曾想会好看到让租泳圈的老板说可以拿来抵押;和儿时玩伴有着亲密友谊,却在匆匆搬迁时忘记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这些故事带着孩子气的内向自卑执着,它们带有撒娇式的意味,而孩子的注意力也终会被其他的事情转移。所以脑内负责我们童年记忆的那部分,渐渐地灰暗了。李娟的文章却能捕捉并唤醒这些原始简单的小情绪,顺畅轻快地将书页哗啦啦地翻过去,那时候从未想过父母会在某一天老去,不会想到自己会扎进社会一尝甘苦,就好像被拉回了纯真年代

  看着她的文字,我会想起沈从文,汪曾祺,他们都是在彼岸的人,不带丝毫说教意味,用轻松的口气告诉我们生活的好玩有趣,告诉我们即便走的是夜路,也还是要放声歌唱。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读后感(五):明亮敞怀,照看前路

  自《冬牧场》、《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等作品相继推出后,李娟俨然成了新疆文学标杆。她透亮不加饰的明丽天真,她坦荡不着尘的清贫简单,还有赤诚而绵长的清泠心境,始终向人们诉说着那戈壁荒原上不一样的凡俗生活,令人惊讶,让人沉迷。

  她的笔下尽可以是贫瘠赤寮、疾病与灾难,可我们却看到人们怀抱善心与向上的快乐;也真切地看到荒野里独自的渺小与凄茫,只是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倔犟,放大了的细碎生活被晕染成一种文字的高贵,脉脉温情,抚慰人心。

  或许正由如此,她的写作赢尽赞誉,收获评价颇高,“被誉为文坛清新之风,来自阿勒泰的精灵吟唱”。《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是“阿勒泰”同系散文中最后出版的一部,也是李娟最珍视的随笔集,却是质疑声最高的一本。

  与《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两本不尽相同的是,尽管它是三部曲里最后一本,选录的篇目有些却是比前者写的早,多半是早年的网络文字,内容驳杂,也没刻意规整归纳显得随意散碎。而且这本书写得更多的不是别人不是阿勒泰不是戈壁,而是她自己,关于童年、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母亲、关于外婆……她以记忆串联,借助文字,“在每一个当时打开道路,大步走出。又在每一个后来沿路返回,看清自己”,尤显得私语化、私人化。只是这种追忆与反思、流连与念想,不同于暗调的孤独或困顿,她毫无雕饰的文字里藏着清涧疏爽的歌声,唱出了洒脱的不羁灵动,唱出了鲜活的盎然生机。

  李娟写到她上学没有户口被老师同学嘲笑的遭遇经历,写到常年见不到妈妈只能与七十多岁外婆和九十多岁的老外婆一起的相依相守,写到以捡垃圾为生、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我想象不出她怎样在赤贫、孤苦、低暗无助里倔犟坚强。可是她回顾这一路历程,那些伤疤那些心酸不过换来她一句云淡风轻:“世上竟会有那么多悲伤,不过没关系,我最终还是会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生活的粗粝、艰苦的环境并不曾打倒她,这个明丽的女子反而用她的乐观叙写生活中鲜为人知的明亮动人的一面,那么让人动容。

  诚如就像她说的:“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 所以不管这个地方纵然有过千千万的落寞与伤害,她依然踏实地努力地坚强。

  平常如素,念想成诗,听罢李娟一曲旧日情浓。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明亮的敞怀,照着前行的路。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读后感(六):爱她所爱,悲伤她所悲伤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虽然在一开始的自序里,讲到很多人都说这本随笔集比她的其他散文集要来得沉重一些,但李娟自己讲到,这些不同的文字只是她不同情感的出口而已。

  的确,这本书里面讲到她很真切的生活,她的父亲,她的电话亭爱情,一切看上去有点伤感沉痛的话题。她把她这些年来的孤独和脆弱都描述得真切又夹杂着一点云淡风轻。

  上篇-“时间碎片”的开篇词,“时间是最适合的容器,收容我们全部的庞大往事向深渊坠落”。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悲伤,但是但凡是过去的事物都会自我消化,自我腐蚀,只要能走过去,回过头看,用温柔而慈悲的眼神,“我还是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这本书的下篇,讲到她的父亲和爱情时,那么的无奈,那么的孤独,但是看完之后却觉得,这些事情需要多强大的乐观心态才能走过去,并且记录下来。

  “我手持话筒,有人在外面敲打电话亭的玻璃门。我扭头看,我流下泪来,我以为是你。”我以为是你,我希望是你,却永远不会是你,我所经历的痛苦和绝望最终都成就了我一个更强悍的生命。

  我从未如此喜欢过这样的文字,真实到可以触摸可以切身感受,悲伤她所悲伤,爱她所爱。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读后感(七):隐而不宣的哀伤

  到现在已经忘记了是怎么知道李娟。也许是在豆瓣读书里看到对她的推荐,也许是在借书的时候看到了她的书,然而世间的缘分,往往是不期而遇的。所以也有点责怪自己,第一次读她的书应该认认真真写一篇书评,这样自己也知道来龙去向。

  收到书非常高兴,打开书以后更是开心,书的包装很精美并赠有两张明信片和一个本子。三年前读过另外一个版本的书,内容几乎已经忘记了,于是又重新读了一遍,三年后再读,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比之前更为深刻一点。书的内容主要筛选了李娟从2002年以来发表在网络上的随笔,这些文字记载了李娟的童年,工作,对阿勒泰的回忆,困境中的呓语,让我知道了她曾经在四川一个小县城上小学,知道了曾经一度她和外婆以及外婆的妈妈相依为命,依靠捡破烂为生,知道她因为户口问题而曾烦恼过,知道了她也曾因为贫穷而烦扰,知道了她后来随母亲在阿勒泰长大,知道她也曾试图用自己单薄的肩膀试图肩负起赡养外婆的责任,知道她对无谓的消费并不喜欢,知道,她有一个敏感而又善良的心。

  如果说她的阿勒泰系列是带着明亮色彩的微笑表情,那么这本书则是记录了微笑下面的泪水,但泪水是淡淡的,哀伤也是秘而不宣的。有人说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指形容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各不相同。而李娟能够写下被很多人喜欢的具有灵性的文字,也许是因为她这种天性,她看待世界的方式,纵然悲哀到了极致,却不沉堕其中,反而总是能够寻找到快乐点来。关注的一个友邻给聂隐娘写影评的时候,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山水孤单,从不哀鸣。李娟大概也是如此,不矫情,不做作,非常自然,并且更为温柔慈悲,整本书里让人伤心难过的小情节很多,比如,家当已经到哈萨克斯坦的阔阔来一家,其实想来弄到这个地步真是够不幸的了,但是一家人却齐心协力,没有被不幸打败,努力生活。遇见困难的确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在这一家人的不懈坚持下,相信总有一天会过上更好的生活的。话说阔阔来这名字起得真是有先见之明,是预示着这一家还会阔起来么?

  书里还记下了李娟那些细腻的心思,比如杀鱼时无奈又害怕的情绪,比如面对自己没有户口被老师叫起来既丢脸又气愤的情绪,比如不知道如何和同龄的同性打交道的情绪,而那些情绪也是我曾经为之苦恼为之无奈为之纠结的。如果不是文字的提醒,我大概也都忘记了吧。全书里记忆最深的反而是那篇童话,那个用鸡骨头搭起梯子最后削去一个指节寻找自己丈夫的故事来。故事本身不长,但大概是这样的,人的童年读过什么书,见过什么人,听过什么话,在潜意识里对自己的影响是很深的,只有自己在某天才会惊觉,原来如此。

  读过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李娟的过去,以及她那乐天派而又温柔的性子。有人把她比作是萧红,但我觉得,如果说萧红的《呼兰河》是视万物为刍狗的漠然,那么李娟则是温柔而慈悲的注视世间的人与事。这让我在读书的时候,虽然也会有辛酸而难过的感觉,但总觉得还有希望所在,并不因为被苛待而失去希望。

  如同这本书名一样,走夜路也要大声歌唱啊。因为人生已经如此疲惫,可是抱着一颗纤细的心,为自己也为黑暗中的别人唱一支歌,让自己前行的路更加顺利。这是属于李娟的细腻心思,值得一读。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读后感(八):成长中的一些事儿

  很喜欢作者这样的散文风格,平和朴实,有烟火气,近生活,让人读完很有共鸣之处。这本书是一本比较真实的散文集,她记叙了作者从小到大一个人成长的瞬间,,这些时间碎片就像潮汐过后裸露在沙滩上的漂亮的贝壳,或是一个个被踩出来的一深一浅的脚印,需要去一个个的捡起来,或者是一一抚平。

  人生本就如此,时间是一根轴线,我们都顺着这根轴往下走,直到自己人生的终点。成长的路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在感知自己长大的一切变化,一个人去接触另一些人的喜怒哀乐,一个人去迎接世界,一个人享受孤独和忍耐孤独。所以,当我们一个人时,总会莫名的产生一些微妙的想法和情绪,就像一个人走夜路一样,有的人会喜悦,有的人很好奇,有的人则缺乏勇气,有的人便充满恐惧。所以不论哪种情形,我们都应该放声歌唱,一个人给自己打着节拍,驱逐那些孤独带来的难过和恐惧。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时间,关于爱,关于孤独的散文集,书里书外都弥漫着家长里短,你读的时候更多的是读自己,读自己的过往,自己的童年,亲人,青春,情感。有些人能有作者一样的经历,便能够真切的明白她的心境,我恰好有一些相似的经历,所以就读的很舒服,像一个徐徐倾诉的友人。有时候如果觉得有些地方太沉重,那么你是很幸运的,因为你的生活很幸福啊,人生中少过这些苦难。但是谁能保证每个人都有你这样幸运的一生呢?毕竟大多数人还在红尘里苦苦挣扎着。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读后感(九):喀纳斯山顶李娟的书屋

  不晓得怎么买了这本书,在某另一本书上看到的对李娟的推荐吗?那也应该先买阿勒泰系列呀。

  看夹在书里的书签是2016年3月14日开始读的,豆瓣标记是2017年8月在读的,现在2018年1月4日算是第三次开始读了,而且总共240页的书,今天第三次读,发现书签还夹在第40页,所以当时买来看的时候应是觉得十分难读的了的吗?估计更大原因是我太懒了。

  时间太久远了,还得从第一页重新读。

  第一个故事二零零九年冬天,仍然是无趣的名字。

  咦?读着读着竟笑出了声,找萝卜,偏瘫的继父,吃纺锤,吃凉皮,小狗赛虎,被妈妈砸坏电视机,织毛衣,染衣服,看圣经,挖沟引积水,妈妈的摩托车... ...是这么地有趣... ...

  也许因为去年大雪封山前去了一趟喀纳斯,让我更加了解了这个地方的美与寒冷,离开的前一天,因为第二天要封山了,在山顶的狐狸书屋窝了一个下午,喝着热乎乎的奶茶,外面飘着雪花,却还挂着大太阳。狐狸书屋原来叫李娟的书屋,为什么要改名呢?临走前买了李娟的《冬牧场》,盖了李娟姐姐的名字章在书上,假装与作者有了交集^_^

  继续读了,今年一定要完成读书目标。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读后感(十):老外婆与我

  我无所顾忌!我所做的所有这些事情,统统距离老外婆不到一米远,我所做的所有所有这些事情,因为充满了老外婆的注视,而显得说不出的恶毒······

  再没有比漠视生命更恶毒的事情了!当她还活着,还生生的活着时,我视她如死亡一般,忽略她的感受,抹杀她的存在。是啊,她残废了,一动也不能动,不能做任何事情,不能参与劳动,不能创造财富,甚至没有什么话可说,她活在世上仿佛只是为了等待食物和夜晚的到来。

  于是,我就认为她是不应该的事物了!她坐在那里,没有表情,没有欲求,同房间里其他家私——床,木箱,泡菜坛子······静止在一起,深深的沉默。前来的不能迎接,离去的不加挽留。极纯粹地陪伴着时间的流逝——于是,我就认为她是不应该的了。我认为她没有意志,回想起来,其实她有的,微弱的有着。但又因为这“微弱”已经触及到了她能力的极限,而显得那样强烈。

  在读这里时,我想起了我的爷爷。曾经一度,我对于死亡没有概念。我以为只要住一段时间,总会出院,生活还和往常一样。我在病房的角落装模作样的拿本书,玩着手机,不在意爷爷的感受,以为他糊涂了。其实,我多该握住他的手啊,告诉他不要害怕,有我陪着呢。我真是虚假的人。自以为善良,却忽视了最亲的人的感受。爷爷总是睡了醒,醒了睡,说不出完整的话,想跟我说点什么,我却没有耐心去听。那是的我······现在想想,真是太讨厌那时的自己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