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哈佛谈判心理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哈佛谈判心理学》读后感10篇

2018-06-03 20:00: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哈佛谈判心理学》读后感10篇

  《哈佛谈判心理学》是一本由艾莉卡·爱瑞儿·福克斯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页数:2018-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哈佛谈判心理学》读后感(一):谈判学 OR 心理学?

  《哈佛谈判心理学》由美国作者,艾莉卡·艾瑞儿·福克斯所撰写,初看此书,以为是谈判方法,其实不然,我更看重它所表述的关于心理学部分,说是本心理学书籍更好。

  作者开篇便即提示:和别人谈判前,先学会自己谈判。此一句便觉有了共鸣,是以读下去的乐趣,因为也是生活中常常被作为省思的座右铭:“说服自己,即可说服别人;与自己谈判成功,即可与他人谈判成功。”

  《哈佛谈判心理学》同其他心理学书籍有一共同的特点,注重讲解内在自我,,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关于自我以及本我,本书从自我的认知开始讲述,描绘了我们心理思想以及外部表现差异化-即落差。看完全总结的这本书围绕的主要核心点,四大核心角色梦想家、思想家爱人勇士,三大辅助前行重要角色:守望者、船长、旅行者

  本书从每个章节中很细化了每个角色以及阐述了每个角色的关键作用在我们内在起到的什么作用,并且阐述了作者的一个核心思想,这些角色并不是单一存在,而是类似春夏秋冬一般同时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只不过我们很多人在处理某事的时候总会将其中的一些角色所遗忘一边,所以落差也会产生

  另外一个是每个角色起冲突的时候我们内心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都在本书中很好的体现出来了,简要诉说角色代表的:

  梦想家代表了未来、创新;思想家表达思维理性;爱人述诸情感;勇士代表勇气果敢行动;守望者意味提醒、警报;最终船长才是谈判中达到最终结果,那就是:-决策、引领。旅行者即是提供人生情境带着四大成员面对机遇挑战

  最有效做法即是把以上四大成员视为一个团队,让它们互相制约

  你必须充分感知当下,以便预知未来。

  生活不是寻找自己,而是塑自己——萧伯纳

  我没有走丢,我就在这里。

  要想获得实质转变,你就要内外兼修。

  「本书提供了人格养成实用方法,效果惊人。人格养成在领导训练中的重要性愈来愈高,经理人无论资历深浅,都不可或缺。福克斯行文深入浅出,让人不想错过这条自我提升道路。」

  --艾美.艾豪森(Amy C. Edmondson)(哈佛商学院领导及管理教授)

  一位谷歌主管——普迦·赛格尔·贾斯帕尔(Puja Sehgal Jaspal如是评价作者,“福克斯知道怎样转变她的听众,促使他们去思考、去质疑他们固有的观念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她是一位具有敏锐思想的领导和变革者”

  《哈佛谈判心理学》读后感(二):业绩出色销售经理,为什么晋升申请拒绝了?

  焦万娜是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销售经理,负责在自己的区域发展业务提高保费收入。此外,她还管理着几个销售团队。

  由于连续两次未能获得晋升,焦万娜感到非常沮丧。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因为她的绩效非常出色。她手下的销售人员达成了销售目标。他们的报价也很有竞争力。她公平地为客户理赔,同时也提防骗保行为。她所负责的区域盈利节节攀升。她甚至延展了公司的产品线,在汽车险和房屋险的基础上新推了寿险产品。

  第一次申请晋升没能通过,焦万娜什么也没有说。再次晋升无果后,她找到销售总监讨要说法

  “直说吧,”销售总监告诉她,“你的几个销售团队不想跟着你干。”

  他继续说:“好几个销售人员都说,你在跟他们商谈销售目标的时候过于强势,一遇到压力脾气就会很差。”他说,有几个人明确提到,就是因为她的“火暴脾气”,他们才选择离开公司,“我明确告诉你,如果你的管理风格不改,你就永远得不到晋升。”

  焦万娜听了大吃一惊

  这次谈话过后几周,我见到了前来寻求辅导的焦万娜。我问她是如何与其他团队成员相处的,她说自己友善积极,对工作要求高。我问她是不是把下属逼得太狠了,她说没有。“我不会要求他们做我做不到的事。”

  我们达成一致,我先跟她的几位同事沟通,过后再与她交谈。

  跟她的几位同事沟通后,我发现焦万娜的上司所言不虚。她手下的销售人员都怕她发脾气,因此不敢畅所欲言。她的一名同事承认她工作能力很强,但随即话锋一转,直言她“欺负人”,于是不想继续跟她共事

1.弥合表现落差,首先认清其存在

  我又搜集了更多的信息,以此来验证先前所闻。一位已经调至其他区域的前同事评价了焦万娜的才干品德。她申请职位调动的原因是想让自己过得好一点。“焦万娜在业务上没的说。我知道我能跟她学到很多东西,只是她要求太高了,我怎么也达不到。她只盯着我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却从来不看我的成绩。有时候我只是想休息一下,但是我不敢提。”

  当我把这些评价反馈给焦万娜时,她一脸愕然。她说,她“不知道”人们为什么会那样讲。不过,她还是提出了几种解释,只是其中没有一种谈及她的管理风格。或许人们妒忌她的工作成绩?还是说,上面不想再提拔一名女性进入管理层?我已经做好准备帮她认清她的自我对晋升受阻的影响

2.认清表现落差,即扩展自我映象

  弥合表现落差的第一步是认清自身在外部结果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焦万娜大可以揣测他人的妒忌,然而这么做对升迁无助力。

  难点在于,要想让她认清自身因素所造成的阻碍,焦万娜就得承认并接受某些关于自我认知的盲点。这不是说她没有听到相关的反馈,而是说,如果不对自我映象做出调整,即不改变对自身的认识,她就不会相信这样的反馈。

  在对自己的描述中,焦万娜是一名恪守原则努力工作、成绩斐然的职场女性。在她眼里,她完全是下属的良师益友,为了发展团队而不遗余力实际上,为了给下属提供发展机会,她费尽了心思。她跟下属在领英上建立了联系,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拓展人脉,获得成长。在工作中,她的下属们确实非常拼命,不过,只要他们申请休假,她一般都不问缘由,直接准许。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里还住着一个“恶人焦万娜”。

3.认清表现落差,发现自身问题

  我们往往会想,她身边的人应该站出来,把实情告诉她,然而她并非不知道实情。人们都说她凶,都怕她,为了避免与她共事,转岗的转岗,离职的离职。然而,如果她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苛刻一面,不知道自己遇事急躁易怒,她就不可能承认自己有什么错。

  难点在于,只有发现自己的这些侧面,并且把它们纳入自我映象的版图,焦万娜才能真正弥合自己的表现落差。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她就只能继续我行我素——用臆测之论来解释他人对自己的“不实指责”。换句话说,她将来只会诿罪于人,而不是承担责任。难道还存在其他可能吗?谁会为了自认为没有做过的事而承担责任呢?

  一旦知晓自己心里还住着一个“恶人焦万娜”,她就能邀请参与讨论,形成决策,把她的力量导向建设性的管道。同时,在“良师益友焦万娜”的陪伴下,她的怒火也将归于平静。要想让内心达成一致,她首先得知道该把谁请到内心的谈判桌上来。

  在这里,你可能会问,焦万娜为什么要跟那个“恶人焦万娜”协商呢?把她踢出局不好吗?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恶人自然是越少越好。可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她不该那么做。其一,“恶人”背后的心理内驱力无法凭空消失。其二,运用得当时,这一内驱力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她现在的问题是运用失当,其中的部分原因在于,这一内驱力没能获得其他力量的平衡和制约。不过,这也不是说她不可以改弦更张。

  当强力的“恶人”面和柔和的“良师益友”面携手出现在她的自我映象当中时,焦万娜就能把自身的内部成就动机和对团队成员的关怀结合起来了。此时的她仍然可以心有猛虎,然而她同时也能细嗅蔷薇

  现在,我们假设焦万娜已经为内心世界的谈判和交涉找来了合适人选。她期待达成更好的结果,却不知该怎么做。要明白这一点,她必须了解如何与自身谈判。

每一场博弈都有两个层面,一是外部博弈,一是内部博弈。外部博弈针对外部对手,意在冲破外部阻碍,达到外部目标……内部博弈……发生心灵层面……意在打破一切阻碍外部效能的思维习惯。——W. 蒂摩西•加尔韦(W. Timothy Gallwey)

4.与自身谈判,弥合表现落差

  弥合表现落差和获得实质性转变的第二步是学会与自身谈判。

  跟自己谈判?

  好奇怪的想法。自己跟自己谈话,疯了吧?你能反对你自己的想法吗?如果你跟自己争执起来,那最后赢的是谁呢?

  我们接着讨论,焦万娜得跟自己谈出一个新的结果来。“良师益友焦万娜”必须与“恶人焦万娜”讨价还价,她才能得到升迁。双方必须讨论出新的策略结交朋友,发挥影响力。“良师益友焦万娜”虽然可以绕过“恶人焦万娜”,但是只有双方达成一致,她才可能获得实质意义的转变。

  一般来说学员首先会想起一些个人经历

  比如,我是该吃冰激凌呢,还是该严格执行减肥计划

  停车费超过预期,我是该理论一番呢,还是默默地交钱走人?

  接受高中时的死对头主动示好呢,还是让现状继续下去?

  ……

  很快,学员联想起的场景越来越正式,并且往往与工作有关

  我今天要提那件棘手事情吗?

  我是应该答应上司让他高兴呢,还是应该告诉他我的工作已经排满了?

  我想去安慰休丧假归来的同事,又心想这关我什么事呢。

  客户一直在催促我做一件颇值得商榷的事情。严格地说,这么做并不违反明文规定。可是换一个角度看,这么做还是有一点不光彩。我是不是该回绝他们?

  我们的筹资任务马上就要完成了,可是还有一点小缺口。我们最大的捐助人说,如果不够还可以捐更多,可是我不好意思再去找他了。

  每天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我们心里总是有各种各样声音争相发言。有时候,他们尚且能娓娓道来。但多数时候,他们就像是电台里吵成一团的嘉宾

  现在你已经知晓,我把他们看作谈判中的各个当事方,也就是你内心世界的谈判者。这些内在谈判者在风格、动机和表达方式上各有不同,也各自拥有特定的利益和结果偏好。

  我相信,你对这种内心的挣扎并不陌生。同事又一次没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时,那个喜欢冷嘲热讽的你想要好好地挖苦他一通,而那个善良的你则想去跟他谈心。看到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把家里搞得一团糟,你心里那个烦躁父亲母亲恨不得一嗓子吼破房顶,而那个平静的你则想开个家庭会议,把家务分工。看到朋友债务缠身,那个慷慨的你想要再借一些钱给她,而那个崇尚自保的你则轻声细语:“她过去都没有还你钱,这次也不会。你也需要钱,是不是?”

  在人生的紧要关头,这些声音会变得震耳欲聋。那个喜欢冒险的你想要辞掉手头乏味工作,而那个为房贷担忧的你则想要留下来继续努力。那个梦想拥有宝宝的你还想再尝试一次人工受孕,而那个理性的你则指着统计数字说:“看看吧,怀不上了,别想这事了。”

  不管这样的争吵持续一整天,还是数周或数月,这些相互抵牾的声音和它们导致的内心纷扰总是让你无法选择,无力行动,甚至夜不成眠。你难以主宰自己的生活,驾驭自己的工作,也抓不住有可能让你更上层楼的良机。

  像焦万娜一样,你也要经历下面的步骤来成为你想要的自己:

  1. 发现你内心世界的谈判者。

  2. 接受和欣赏他们。

  3. 跟他们谈判,获得新的结果。

  4. 让你的内心世界静谧安详

  5. 养成静心的习惯。

  文章摘自:《哈佛谈判心理学》

  《哈佛谈判心理学》读后感(三):2星|《哈佛谈判心理学》:标题党,鸡汤文,不是哈佛教材或哈佛出版物

  标题党。英文版原版的标题压根就没有“哈佛”字样。原书不是哈佛教材,甚至不是哈佛出版社出版的,跟哈佛唯一的关系是作者自称在哈佛法学院教谈判课。

  亚马逊中文网上提到作者的谈判法是一些知名公司指定的谈判培训方法。亚马逊美国网站上的英文版则没有这几个大公司的背书。

  全书的行文风格与实际内容都是心灵鸡汤性质。作者提出了一些关于谈判的心理学模型(4+3个角色),没给出学术上的依据,也没给出数据证明这套模型的实际效果,仅仅是不断在举个案说自己的模型就是好,不像是学者写的书。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摘抄是为了方便读者快速了解书中的内容,不代表我认同这些内容:

  1:“既然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还要菜谱干什么?”我问。随后,在母亲那间亮红色厨房里,我得到了一条极为重要的人生启示:“你听我说,要想做出一盘好菜,好菜谱只是基础,重要的是要有个好厨子。”#204

  2:在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里,我逐渐认清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成功谈判和有效领导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内心。不管是在会议桌还是在家里的饭桌上,要想得到预期的结果,我们首先都要与自己谈判。#318

  3: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发现类似的现象无处不在。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说——理想反应,可实际上,他们却没能那样说——现实反应。我把这个现象叫作表现落差#435

  4:不过,你还记得马克、拉菲克和那位大法官吗?从行为上模仿领导者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领导力。要想获得真正的提升,也就是说,让行为和结果发生实时性的改变,你就得激发内心中那些能够让技能得以施展的东西。#464

  5:一旦知晓自己心里还住着一个“恶人焦万娜”,她就能邀请她参与讨论,形成决策,把她的力量导向建设性的管道。同时,在“良师益友焦万娜”的陪伴下,她的怒火也将归于平静。#605

  6:像焦万娜一样,你也要经历下面的步骤来成为你想要的自己:1.发现你内心世界的谈判者。2.接受和欣赏他们。3.跟他们谈判,获得新的结果。4.让你的内心世界静谧安详。5.养成静心的习惯。#650

  7:我们在前面讨论了四大成员,它们分别负责我们的愿望、想法、感受和行动。这四大成员各自代表了不同面向的你,即鼓舞人心的梦想家、善于分析的思想者、情感细腻的恋人和讲究实际的勇士。#1085

  8:从拥有能力到实现掌控的标志之一是发现你的内在船长。被内心的梦想家和勇士发号施令了这么多年后,你发现心里居然还有更加深刻的智慧之源,认识到这一点可能会让你倒吸一口凉气。#1213

  9:我反复见到,一旦有机会回归我们的本心,平时疑心重重的商界人士也会放松下来,柔软下来。他们找回了失落的希望和弹性,重归宁静,心生喜悦。#1225

  10:一些灵长类动物学家批评她在情感上跟自己的研究对象纠缠在一起。然而,正是由于她偏离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她后来才做出了惊人的发现。如果她只是墨守成规,而不是听从自己的内心,那么我们有可能至今也不了解黑猩猩的行为和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1936

  11:正如《大趋势》(Mega trends)一书作者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所说的那样:“在新的信息社会中,直觉正变得越来越有价值,这正是因为,数据太多了。”#1979

  12:在这个练习中,凯特的思想者给了丈夫需要的东西——具体的例子,详细的信息,还有两人的对话。当然,丈夫可能会说,凯特理解错了。但是,丈夫终于可以理解凯特的感受了。至少此刻,他们已经进入了同一个频道,不再自说自话。#2201

  13:整体上说,这一群体中的人大多为男性。像奈杰尔一样,他们智力出众,善于进行定量分析,长于创造股东回报。然而,他们发现自己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障碍,以致无法达成他们的最高理想——在商业关系中收获亲密感。#2586

  14:如果你没有真正敞开心扉,那么即便你摆出了积极倾听的姿态,你也没有真的在听。对此,人都有异常敏锐的感知——他们知道你只是在装模作样。于是有趣的事情就来了。他们其实不关心你有没有重复他们的话,他们关心的是你是不是关心他们。这就是他们想要从你这里得到的。#2819

  15:正是由于这一强大的三位一体——技能、在场感和本心,“哈得孙河奇迹”才得以上演。#3600

  《哈佛谈判心理学》读后感(四):读《哈佛谈判心理学》

  有幸读了艾莉卡·爱瑞儿·福克斯的著作《哈佛谈判心理学》,感触颇深。这本著作融合了东西方的智慧思想,讲述了面对生活工作中的种种选择,种种“谈判”时,如何从自身出发,解决由自身产生的问题,即如何与自己谈判。使事情朝向期望的方面发展。这本书就是解决改变想法的问题,说明了事情卡在自己身上的原因,同时提出对策。即解决人们“所想”与“所做”之间的落差。我想这本书能为很多深陷工作生活各类烦恼的人提供有效指引。

  玛莎·格雷厄姆说“你很特别,如果这点没能显现,那一定是缺了什么。”我们自我禁锢,却毫不自知。记得我刚大学毕业时,很多企业招聘会出测试题,要么是数字计算型,要么是心理型,要么能力测试。当时的我内心觉得很可笑,通过这种制式的考察,真的能招聘到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吗,这些东西都是可以靠技巧取胜的。但是时至今日,也许是潜意识顺从了社会规则,我对这种方法,技巧的东西也颇为认同。但是人却越来越浮躁,所有的工作与生活中的矛盾,都想找到“标准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标准操作规程”,如果结果与目标背道而驰,那么也不是因为我的问题,肯定是什么其他外因造成的。看看吧,就是这种思维,导致了我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太多实质的提升。

  这本书出现的恰到好处,本书借用了部分东方智慧,如正念冥想等。很多看起来复杂,繁琐的矛盾,原来只需激发内心,专注内心就可以顺利解决。它提供了一种方法,使我们梦寐以求的状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尽情展现最好的自己成为了可能。强烈推荐大家都看看。

  《哈佛谈判心理学》读后感(五):谈判的基本原则,很好的方法论。

  谈判的原则,很好的方法论。 在朋友的力荐下预购了这本书,乍看书名,很可能觉得这又是职场鸡汤厚黑学之类。打开书,从序言开始,我就被这本书吸引了,有几点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 序言中艾丽卡告诉我们:最重要的谈判是我们与自己的谈判,它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我们言行带来的影响。我毕业八年,在一家国有大行做部门经理,每天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几项,一是参加省行、分行的各种会,二是给团队和全辖十几个单位做培训督导,三是和我的那300多个客户谈方案、价格、诉讼等等。每天都焦头烂额,看完这本书发现发现自己其实每天在做各种谈判,只不过面对的政府、上司、同事、下属、客户等不同对象,一直在竭力让各方妥协,达成结果。我记得书中第二部分讲的“勇士的三大技能”:1.说出事实;2.坚持立场;3.采取行动。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很多借款人告知无力还款(还不起或者想赖账),我明白无误的告诉他: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银行不是慈善企业。其次在换位思考的前提下积极主张我方利益,而不能让对方一味地试探我方底线。不怕话不好听,就怕不占理。再次对对方的一些合理要求尽力满足,比如说效率、价格优惠等,积极寻找契合点,确保能够继续谈下去。最后就是积极采取行动,做好两手准备。搜集对我方有力的证据,提前让律师团队介入,通过其他渠道施加影响等,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预想到并拿出方案,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只有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该发挥出相应策略或手段的最大功能,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述三点就是谈判很好的原则(原则往往数量相对较少,并且经常能被广泛应用)。如果我们能掌握书里提到的基本原则,那么我们就能做出更可靠的判断。就像学习武术,学生们会学到许多招数,并且会按照无数个情景将这些招数搭配成无数个组合进行练习。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原则,更难能可贵的是提供了很多可操作的方法论,对于在职场已经打拼五年左右的年青人,我强烈推荐你入手买一本,去了解它、思考它、运用它,在职场和生活中做到游刃有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