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乌盆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乌盆记读后感10篇

2018-06-03 21: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乌盆记读后感10篇

  《乌盆记》是一本由呼延云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乌盆记》读后感(一):【雨枫试读】驱散心魔

  以严密逻辑性推导出不可预测的震撼结局。——前言

  前几天偶然在贴吧中看到一篇细数世界变态杀人案的帖子穷凶极恶凶手,变态至极的手段,一切讲述都像是来自地狱景象,自古最恶是人心,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正是这些罪恶,才幻化成禁锢他人心头的乌盆,永坠黑暗

  不推荐在夜晚独自阅读此书,开篇千古奇案“乌盆记”描述对于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人来讲,绝对骇人听闻,也为整个故事划下了注定走向毁灭的阴暗基调。在古老的故事中,被残忍杀害的受害者的冤恨之魂被困在乌盆之中,而在现代,同样的宿命轮回,乌盆成为每一个人心魔的承载之物,串联起书中的毒品案、密室杀人案、新乌盆记案,滋生鬼魅。

  之前看到本书故事简介风格,总是联想到日本的推理作家京极夏彦,也人心的鬼魅作恶,也是波谲云诡的案件设置恐怖化的故事风格,阅毕,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京极夏彦的《络新妇之理》中,织作茜凭一己之力用无数的心理暗示织成一张自己也无法控制的杀人之网,哪怕是侦探也成为网上的猎物,什么也无法改变。而在《乌盆记》中,凶手也用古老的《乌盆记》故事蒙蔽了所有人的眼睛,达到了完美犯罪的境界。虽然说,凶案已经发生,侦探已经无力改变什么,但是呼延云和京极堂一样,他们负责的其实并不是找出凶手,实质上是驱魔,驱散人的心魔作祟。一切都结束了,被命运烧制成的乌盆已经打破,他只希望用推理驱散禁锢在少女心头的乌盆,让其获得新生

  之前看过的玩多重解答玩得最好的当属麻耶雄嵩,尤其是《有翼之暗》更是将解答的反转拖入到穷尽的地步。这次的《乌盆记》也不遑多让,“以严密性的逻辑推导出不可预测的震撼结局”,就在读者们已经按照故事的发展脉络接受了郭小芬给出的既定结局之后,侦探这才开始真正重新驱魔,揪出掩藏最终的罪恶,驱散罪恶的根源,这种媲美叙述性诡计的结局设置,实在是高。

  这是呼延云系列的第五部,他在书中说过能让一个苦苦挣扎的人获得解脱的绝不是杀戮,而是推理,我相信,在接下来的系列作品里,呼延云一定会用他的推理拯救更多的人,驱散他们的心魔。

  《乌盆记》读后感(二):推理中见人心的纠结

  推理中见人心的纠结

  读《乌盆记》/by烟波浩渺1980

  这是我读得第二本作者的推理小说,上次那本《黄帝的咒语》“断死师与推理者”的人物设定,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与传统文化结合,营造一言定生死诡异气氛。书中同样有难以揣测的人心,四个有组织的推理团队。想来这是作者系列作品的不同布局,“推理者”这一个如黑夜航灯般的称号,成为本书中最有特色看点

  传统骇人鬼剧《乌盆记》原影重现。

  《乌盆记》大意:990年前,渔阳县发生了一起凶残的谋杀,见财起意的夫妻毒杀路人并碎尸,将尸骨混进泥土并烧制成了乌色的瓦盆,令其永不见天日。而惨遭荼毒的冤魂最终化身为厉鬼,将复仇的匕首插入凶手的心脏。作者利用戏剧《乌盆记》的故事营造了,令人竖起汗毛,半夜读来格外渗人兮兮。

  990年后的渔阳县,大雨倾盆的夜,离职警官马海伟扮作记者调查一起贩卖毒品案,没想到亲身遭遇这出原影重现的《乌盆记》。没想到这出戏不仅掺杂着真实的案件,又有人在幕后操控。犯罪者按照渔阳家乡风俗制造了九百年之后的乌盆惨案,被动参与这个案件的人物,却深陷复仇的仇恨之中。困于乌盆的灵魂,难以自赎,与案中的推理者呼延云所说:“真正能够让一个在乌盆中苦苦挣扎的人,获得解脱和新生的,不是杀戮,而是推理。”这推理代表的是什么呢?正义,正能量

  密室杀人命案的设定,不能不想到名侦探柯南的动画片,最喜欢看的就是这种看似无解又暗含逻辑推理的剧情,不过超级不喜欢剧透。一个个线头抛出来,乌盆、臼齿、毒品、小窑厂将所有涉案人员串联起来。在警察的走访中,当地势力的代表人物赵大、他的幕僚李树三、皮亨通三人成为众人关注焦点,不过后来赵大密室身亡,将本书的起伏点推向最高。那水褪去留下的泥地皮,成了密室不可破的关键点,到底是设计了这个密室,他的目的何在。

  个性不同的出场人物

  楚天瑛一个失意的北京警察,但是他的探案推理能力非常不错,但在工作上有颇多不合时宜,因此由雷蓉引荐到渔阳加入调查多年前的窑厂死亡事件。他与著名推理者爱新觉罗•凝有着个暧昧关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爱新觉罗•凝竟然是个有双重性格的人。

  呼延云作为形象不修边幅的一个推理者,思维缜密,推理细致入微,是本书关键人物。不过呼延云的特点是很低调,只在推理时一阵见血发现案件问题,平日话题不多,描写不多。他对《法制日报》的记者郭小芬暗含情愫。并与郭小芬一起联手推理,一个台前一个幕后完美合作。在面对田颖的问题是,推理者呼延云留有余地,给她了一份解脱的希望。

  田颖这个人物是本书中,最有特点,一个聪明女子,从前被包养的惨痛生活,到后来发奋学习成为警察,这个21的女子身上背负的情和伤太重了,她救赎自己的身体,却没有得到灵魂的解脱,以至于迷途深陷。

  拒不完全统计本小说主要是由毒品案、赵大密室身亡案、新乌盆案组成。新乌盆案则是一个案中案,当书中最后找到谜底时,我出乎意料啊,财不外露古之名言,害人者必被人害。不过话又说来了,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赵大之所以被人设计身亡由此可见古人不欺他。李树三逃过多年的通缉,金蝉脱壳也逃不过,被人惦记,同样被有心人设计入局。这样看来可怕的果真是人心,不是有人设计局,就是被人设计入局,谁也逃不过这种制裁。

  2015年8月20日星期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2933702061@qq.com。

  《乌盆记》读后感(三):【雨枫试读】悬疑推理现实

  《乌盆记》是推理作家呼延云的本格推理小说。首先必须得说,这是本非常精彩好看的小说,入手两天我就把小说读完了,简直是手不释书,一有时间就拿过来看,停不下来的节奏

  有些本格推理小说过于注重推理过程,而忽视了小说本身的精彩。《乌盆记》却很好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小说一开头就是一个非常抓人眼球的故事—古代恐怖戏剧故事乌盆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被禁演的剧目之一,所以我根本没听说过这出戏。经作家妙笔生花介绍,我才知道原来我国古代还有这么一出惊悚的戏曲,其惊悚程度经典程度一点都不下于前些年风靡一时的《午夜凶铃》。我觉得这是一种真正的民族自豪感,早在那么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在这一个类型故事里创作出了经典,而且比起现在这些依靠现代表现手段的电影舞台的手段是很有限的,即便如此,这出戏也能这么长演不衰,甚至偶尔真的吓死个把人,想想真挺厉害的!作家利用这么一个恐怖的故事做自己小说的背景,给小说渲染上很悬疑的底色

  作家让小说精彩的另一个手段是,先挑出精彩段落,吸引读者的眼球,然后再展开解疑。每一段推理或者新故事的开头,必然是一段吸引人的悬疑情节,等读者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就会被作家牵着鼻子去历险探索。这时作家已经把握住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知道你会亦步亦趋,他就慢条斯理地抽丝剥茧—手段高强令人无可奈何,却又可恨如此。

  既然是本格推理,小说的推理之严密自不待言,在推理的繁复程度上,作者也很细心地考虑到了读者的感受。先是两三个比较不太复杂的推理,程度层层加码,最后是一个密室杀人情景和人物动机身份混杂在一起的复杂推理。这种安排挺好,照顾读者的感受,而不是像一些本格推理,整个就是一个大型谜题,刚入门的读者一下子就被搞晕了。

  这本书的代入感也很好,在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很自然感觉到了,芊芊、田颖和赵大手下的军师角色是三个比较重要纽带角色。我故意停止阅读,想弄清楚这之间的关系:军师和芊芊很可能是一人分饰二角,而且这两个角色都是那种装作可怜实际心狠手辣的角色,加上军师脸上大大黑色印记容易化妆做出,这俩人是一个人的可能性很大。田颖和芊芊是一个人的可能性被开始抓毒贩的场面否定,田颖出警和芊芊逃脱时间冲突,但是二人关联之处甚多。最后我的推理部分成立了:田颖干掉了芊芊,并利用芊芊的身份攻击警车,杀死赵大。只是可惜了芊芊这么一个能干的角色,出场没多久就悄无声息退场了。而军师也是贪污犯的画皮多少部分实现了我的推理—军师的身份并不简单,并非单纯的军师,是多重身份。能让人在阅读中还这么好玩儿地动脑的小说,现在可不多见了。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挺大胆的,代入了很多当下中国的现实,比如渔阳刑警队的队长跟当地有钱企业家来往密切,甚至为其保驾护航;田颖这等有才华潜力年轻人却为钱所累,不得不屈身忍辱挣得一个前程;渔阳本地企业家赵大的发家史影射了黑煤窑、奴工等中国的黑色现实,笔触大胆辛辣。最后呼延云利用自己的高超的推理优势,跟田颖点明了事实,却又帮助她洗脱了罪名,这种做法在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蓝宝石案》中出现过,因为公道自在人心,但是将公安部门放在一边的写法还是非常大胆的。

  这本乌盆记是一本很精彩的书,希望能看到作者更精彩的作品。

  《乌盆记》读后感(四):推理作家的意义

  作为一个业余时间的职业书评人,我的毛病是看书慢,看完了书写评倒是不慢,因为写得久了,就有了固定模式,而且我又是不太思进取的那种写手,写完交差,不求多好。但是呼延云的最新力作《乌盆记》倒是我看书写评生涯中比较例外的一本书,这本书我几乎用一个下午就看完了——为了理顺思路,最后两章我特意留到晚上再看。这本书是我阅读同篇幅的书中最快的一部。其实倒也没有多快,在勘察现场的那部分我几乎是一句一句读的。看得快的最根本原因,是你根本停不下来,看完一章还想看下一章。作为类型小说,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但是这本书的书评我却写得慢,看完好几天了也不想写,不是写不出,是连文档都不想打开。原因是什么,我自己也不清楚。今天写了,但啰啰嗦嗦写了两段了,依然没有进入主题。此刻我好像明白了,其实是我不想去分析这本书,我怕一分析,反倒会触碰到一些东西,反而索然无味。推理小说本就不适合写书评,更何况是读完觉得挺过瘾的推理小说。不过,本着职业精神,我还是要写这篇书评,而且还要用专业手法去写。

  好吧,那就来吧——

  首先,推理小说最重要的就是设谜和解谜。马原曾经说过,推理小说都是作家与读者的博弈,而最好的推理小说当然不是读者很快就猜到结尾的那种——话说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被我猜中结局的书并不少,这个时候唯一的乐趣就是验证,呼延云的《黄帝的咒语》我看出了一个关键点,但没有完全猜中结局;而作者甩出读者半条街的推理其实更难看,其实如果想完全超出读者的猜测范围,就只有一种办法——引入非常规的手段,比如蔡骏和那多,不是超能力就是外星人,这样的小说表现不出作者的智商高,恰恰相反,它只能表现作者没有多高的智商。那多就不说了,因为我看他的作品很少,至于蔡骏,倒是一个故作天才实则没有多少天才的典型——扯远了,还是说回马原,马原说,最好的推理小说是那种作者只领先读者一步的作家,马原用下象棋比喻,他说推理小说就像下棋,和臭棋篓子下棋肯定没意思,但和比你强太多的也没意思,最有意思的是你好像随时都能看到机会,但你最后还是输了,复盘的时候你会说,哎呀,这招棋我怎么没看出来。读推理小说就是这样,看到结局的时候你会想,哎呀,这个地方我怎么没有留意到,要是留意到的话我就破解了。于是,你会想着找这个人再下一盘,你也会再找这位作者的书再读一本。马原说这些的时候指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我说这些的时候说的则是呼延云。其实这部《乌盆记》虽然套用了千古奇案《乌盆记》的逻辑,但小说中最主要的谜题却并不多离奇,甚至可以说仍在传统范围,在这里为了不剧透,我只小心翼翼地提到一个名字——法国推理作家保罗·霍尔特。所以说,作者为我们拿出一个乌盆,但盆里装的仍然是一部优秀的本格派推理,这当然本来就是作者的追求,也当然也是本格派推理爱好者选择,于是我可以告诉本格推理爱好者,选这本书,不会失望

  在一些推理小说的“原则”中,其中的一个原则是要有一个华生式的人物,这个人物要比一般读者的智商略低一点,呼延云小说中也时常有类似人物,本书中也有。在这里我可以坦白地承认,在小说真正解谜之前出来解谜的郭小芬,她的给出的答案和我的几乎一样,我被呼延云牵了一回鼻子走。

  后来小说中的呼延云在给出真实答案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滑轮钓线主义是我最看不起的,那种犯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是对逻辑之美最不可饶恕的亵渎!”读到这句的时候我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名字——紫金陈。这里我不想对紫金陈和滑轮钓线做出评价,那是另一篇书评的事,我只想说,这句话表现了呼延云的追求。

  说到话,就进入一篇书评的第二个部分了,那就是小说的语言。说实话,在第一次读呼延云的小说《镜殇》的时候,我觉得开篇的语言不是特别自然,但在这部书中,作者的语言随意而流畅,很多女读者说这本书看着恐怖,这种感觉就是对作者语言功力的一种肯定。而且作者的语言还很幽默,讽刺随处可见,因为看的时候没有记录,我这里也就不找原文了,只列举我印象中的几句,比如:缺心眼才和政府玩心眼,相信你还不如相信空气质量报表……诸如此类。此类句子书中有很多,只能读者自己去领略了。

  最后就要说小说的立意了。在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真正能够让一个在乌盆中苦苦挣扎的人,获得解脱和新生的,不是杀戮,而是推理。”小说名为《乌盆记》,其实不完全是借用大宋年间的奇案,也是一个隐喻,很多人都陷在乌盆里出不来,苦苦挣扎而不得,往小了说,这个“乌盆”是一个人的命运;往大了说,其实现在这个乌烟瘴气的社会也像是一个挣脱不开的巨大乌盆。这让我想起去年呼延云的作品《黄帝的咒语》中有一句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话:“到处都是妥协者,而很少有几个推理者。”正是没有推理者,才让我们的社会更浮躁、更喧嚣、更不明所以,也更愚蠢、更彷徨、更多悲剧。所以,学会质疑和思考,是一项必备的本领。这也就是推理小说的意义,也是推理作家的意义。

  ——作为一篇书评,这个结尾不错。

  《乌盆记》读后感(五):文化与推理的完美结合

  所有的恐惧都是源于内心深处的已有认知,点燃它的仅仅只需要一个契机,《乌盆记》就是这样一个点燃人内心深处恐惧的悬疑推理小说。

  故事既然以《乌盆记》为名,自然免不掉从历史上的《乌盆记》入手,现代的罪案只不过是对古代罪案的一种模仿、演变。《乌盆记》人人都熟悉,包公案中也有,从没觉得恐惧过,但在呼延云的笔下,原本熟悉的故事却变得让人毛骨悚然、鸡皮疙瘩乱起。在毛骨悚然中,我们看到了《乌盆记》的发展历史、也开始了现代的《乌盆记》。只是此乌盆非彼乌盆。

  《乌盆记》围绕 “乌盆”,故事情节虚实结合,导致悬疑高潮迭起。身处《乌盆记》的发生地,现实中的人已辨不清虚实,在臆想的情绪中沉沦自己,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无节制地放大自己的欲望、剥夺别人的希望。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会终结,终结在误会、报复之中。俗语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是作者是希望善的,所以无论是《镜殇》《不可能幸存》还是《乌盆记》中那些和罪案有牵连的本质善良的人都被呼延云不惜牺牲自己的推理名家之称而将其排除在外。这或许就是罪案带给我们绝望之后的温情!

  本格推理小说、社会派推理小说各有其特色,呼延云的推理小说则是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与国内最初缘起的推理小说借助恐怖的鬼怪故事不同,呼延云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并通过书中人物的推理将传统文化巧妙地呈现。这是一个作家的自觉性,单纯的悬疑推理已经无法符合时代要求,离开文化的悬疑推理小说也注定将湮灭于时代洪流之中,而注重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悬疑推理故事的源泉,并将其架构之中则是悬疑推理小说的一种新创作方式。

  呼延云的推理可谓无懈可击,缜密的逻辑思维、极强的情感驾驭能力面前,没有任何案件可以逃脱他的推理。对于这一点,我们无需一一进行剖析。

  呼延云的悬疑推理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展现的人性善恶观点,爱新觉罗•凝是正派人物中为自己欲望不惜伤害他人的不和谐音符,田颖是正派人物中被伤害却力图保持本性的无限靠近和谐的音符。这两种音符跳跃在《乌盆记》或者说是呼延云系列小说的始终,听来令人不胜唏嘘!或许,人生原本就是如此!

  没有人性的复杂,就没有任何案件,也不会有推理。所以从推理回到人性、从人性到推理,是推理小说应该要关注的点。

  《乌盆记》读后感(六):用推理解救灵魂

  呼延云系列第五部《乌盆记》来袭,国产推理迷们当然不容错过。 书名《乌盆记》,自然表明本书取材借鉴了与之同名的中国古代民间著名断案故事。鲜明的中国特色一向是呼延云系列的醒目标志:《镜殇》中的各色古代铜镜,《黄帝的咒语》中脱胎自古代中医的“断死术”,都给人以深刻印象。本次以“乌盆”为题,更是将这种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对此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加点中国元素当噱头,有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本作之中,“乌盆”的地位绝非单纯的噱头。其与情节之交融,与推理架构之结合,乃至与作品立意内涵之表达,都堪称密切相关,是本作的灵魂所在。下面,就让我们一边解读乌盆在本作中的多重作用,一边领略本作的精彩所在吧。 乌盆的第一重作用,如上所说,便是彰显中国传统。《乌盆记》一出戏,因其恐怖的舞台形象而在历史上多次遭到禁演。时至今日,人们多是从包公案中了解这一剧目,而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将千年前的古案与当下发生的杀人命案相结合,令其焕发出全新神彩。读者也在阅读过程中,接受了一次潜移默化的“国粹教育”。比起正经危坐的宣导灌输,当然是高明得多了。 其第二重作用,便在于给全书成功营造了一种充满悬疑的氛围。应该说,呼延云系列向来善于营造悬疑感,《镜殇》、《黄帝的咒语》莫不如此。而本作中,“乌盆”故事在千年后重演,本身已是极富悬念,且古剧《乌盆记》本身的恐怖诡异(也是其长期被禁演的原因所在),更是给情节平添一份惊悚之感。看文中角色之演绎,真如旁观一部灵异电影,有毛骨悚然之感,效果之好,大概真正主打“灵异惊悚”的小说也未必能够做到。 当然,推理小说之中,惊悚元素只是辅料,是为烘托推理剧情服务而不能喧宾夺主。推理的世界是不会接受超自然现象作为谜底的。而这也恰是“乌盆”所体现的第三重作用。书中呼延云在探查案件时说道:“这个案子的真相,是因为涉入其中的所有人,都太执着于《乌盆记》这个故事了,以至于成了魔”。即是说凶手正是利用这种执着心理,利用其带来的认知盲区,去完成看似不可能的犯罪。其实,这何尝不是作者的高明手段?利用对历史故事的先入为主和各种方式的循循善诱,将读者的思维也一道诓骗。充满惊悚感的描摹也对读者的理性思考与判断造成了有效“干扰”,令其在这场解密游戏中无法窥破作者的布局,堪称极富创意的“叙诡”。相较之下,北山猛邦等日本作家虽以叙诡闻名,却只知以文字游戏和人称调换之类手段戏弄读者,与本书一比,高下立判。而且本作中不仅有叙诡,也有正统密室和不可能犯罪,加上结尾的三重推理,数次逆转,可谓一唱三叠,一波三折,在推理这道“正菜”上可谓诚意十足。 而“乌盆”还有第四重作用,也就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隐喻。呼延云系列小说,从来都不仅是单纯的推理游戏,而是一向注重在剧情中融入对现实揭露与批判,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融本格派与社会派于一炉”的风格,本作亦是如此。书中描写的那些被虐待甚至因此丧命的奴工,一手遮天、草菅人命的恶势力,携款潜逃的贪污犯,以及官商勾结,坑瀣一气的犯罪者,都是对现实的无情揭示。而“乌盆”就像那古老传说中那样,拘禁着受害者的灵魂。正如书中角色田颖所说,在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与不幸,遭受了太多的黑暗与不公后,她也被命运烧成了乌盆。“心中有再多的怨苦,也挣扎不出去”,就如同乌盆中那无法挣脱的灵魂。我想,曾经目睹社会的阴暗面,或自身仍沉沦于这种残酷现实之中的人,应该是能够理解这个比喻的。以此观之,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人已经被烧成了乌盆,被拘禁了灵魂?与盘踞的罪恶相比,正义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也有很多人因此对现实绝望,或选择远走他乡,或只能随波逐流,甚至自甘堕落,同流合污。然而,呼延云却在书中说道:“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被烧成乌盆的骨灰中,还有一点火光,那是还没有烧尽的最后一点骨殖,却让我做出推理,在这世界,只要还有一点火光,黑暗就不算完整。”因此,“推理固然可以发现真相……但更重要的是拯救绝望中的自我。”是的,我们身处黑暗之中,但这不正是我们寻求光明的理由?而推理,正是代表了寻求真理,救赎心灵的力量,是将乌盆打碎,使苦苦挣扎的灵魂获得解脱和新生的希望。全书结尾,真相大白之时,行凶者犹自猖狂:“推开门看看外面,夜够不够深?黑暗够不够浓?有多少像我一样的人,都借着这夜色永远逃脱了天网,你知道吗小朋友?”作恶者多是如此,以世间所存之恶为自己作恶之借口,还一副看破世事的样子,可恨可笑可怜。而呼延云的回答却是干脆:“甭得意,他们和你一样,也不过是给自己烧制了一个更大的乌盆而已!”一问一答之间,不禁让我想起了《云图》中那段经典对白——当尤因决心投身废奴运动时,他的岳父恼羞成怒:“你要明白,你生命的价值不过像是无边无垠的海洋里的一滴水!” 而尤因回道:“可是如果没有众多的水滴,哪会有海洋呢?” 两相对比,可有异曲同工之妙? 将形式与内涵通过一个“乌盆”结合得如此完美,本书已可称佳作。呼延云系列经过前后五部的不断成长与发展,也已可称国产推理小说的重镇。有人谈及中国推理文学的式微现状,总是颇为无奈。但我却要说,中国复杂的社会状况与悠久的历史传统,同样也是推理小说可以借重的丰富土壤。本书所呈现的精彩,便如同从这片土壤中所开出的花蕾。希望本书作者再接再厉,写出更加精彩的作品;也愿中国的推理作家可以从中撷取灵感,创作出更多富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推理小说。

  《乌盆记》读后感(七):【雨枫试读】推理者的救赎

  提到本格推理,眼前浮现的大多是国外的作家,柯南道尔、江户川乱步、东野圭吾等等这些鼎鼎大名的作家令人钦佩,但在国内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推理作家似乎并不多,呼延云应该算是其中一个。他的新书《乌盆记》依然让人眼前一亮,以严密的逻辑性推导出不可预测的震撼结局,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乌盆记》本是中国历史上堪称经典的鬼故事,990年前,渔阳县赵大夫妻将借宿的路人杀死碎尸,烧进乌盆,冤魂附身于乌盆 ,三年后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仇人赵大,沉冤得雪。然而990年后的渔阳县,一个乌盆再次将人们带入了诡异的密室杀人案中。

  本格推理最常见的应该就是密室杀人了,书中赵大死亡的密室在一个池塘边,反锁的房门,紧闭的窗户,一地泥皮无人进入的痕迹,只有一具尸体孤零零的趟在房子中间。同时这个案件一直与乌盆有着无法摆脱的联系,先是伴随着收音机中乌盆记的诡异气氛,有人将三年前的一场杀人碎尸案用乌盆送到了警方面前。随后同样是一个叫赵大的人、同样发生在渔阳县、同样的杀人手法,伴随着赵大被杀死在密室中,这些巧合都将线索指向了冤鬼复仇。但在推理者面前,这些遗留下的痕迹、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揭开谜团的重要依据。推理者呼延云通过现场的线索、三年前的杀人碎尸案,将真相还原。在书中想要杀死赵大的不止一人,这就导致了许多线索分别指向了不同的嫌疑人,而最终的凶手是谁关键的证据就是不在场证明。这一点的设计很是精妙,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里不断的思索,每次感觉隐隐抓住了凶手,却又慢慢推翻,最终让人出乎意料的真相让人惊喜。

  当然书中除了精彩的推理外,更重要的是浓厚的人性描写,关于推理的意义,推理者的救赎,让人通过案件看到的不仅仅是死亡,更多的是希望。本书名为《乌盆记》,除了借用990年前的故事外,也讲述了许多困在乌盆中的灵魂。赵大算是个罪大恶极之人,心狠手辣,为了钱财不择手段,将许多人折磨致死,即使是活着的人也都如行尸走肉般看不到希望。所以赵大的死是很多人希望、也是由很多人造成的结果。其中最悲哀的灵魂田颖应该算是一个的,被赵大折磨多年的田颖,是所有事件的起因,即使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警察也依然不能摆脱赵大的控制和威胁,看不到希望的所以更加绝望。所以她认为杀戮才是唯一的救赎,但呼延云的推理最终将真相还给了她,也让推理的正义救赎了她。

  对于书中的结局是令人欣慰的,凶手被绳之于法,多年前的人沉冤得雪,被困在乌盆中的灵魂也得到应有的救赎。在推理的背后,书中呼延云还对人性进行了探索和救赎,作者解决的不仅仅是案件,更能通过真相给人以希望和慰藉。东野圭吾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欢迎,除了他书中缜密的推理,跌宕起伏的情节外,对人性的描写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通过诡异的案件和推理带给人们的确实心灵上的温暖。在这一点上,呼延云的这本《乌盆记》也在案件之外带给了活着的人更多的希望,展现了推理者的救赎。

  《乌盆记》读后感(八):一网打尽

  呼延云的推理小说我每一本都看过,所以《乌盆记》一上市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拜读了。谁料到书拿到手还没开始看,已经被平日里只看电子小说的老公抢去连夜看完,第二天出差还带走了呼延云的另一本推理小说《黄帝的咒语》。足见,这本书的受众之广,以及吸引力。

  《乌盆记》的灵感取材于990年前民间传说包拯断过一桩骇人听闻的奇案:商人夜雨投宿店家,谁料不渗漏财,惨遭杀害后被斩碎融入泥中烧制成乌盆,最后不甘的游魂借助他人的力量得以报仇。这个传说后被民间以多种版本的戏剧记录流传,本书中的案件就发生在传说中案件发生的地点——渔阳县,而案中谋财害命的凶徒与传说中的凶徒也巧合地同名。然而,这因乌盆泄露的罪案真的只是巧合吗?还是另有原因?从一个令人肝胆俱裂的雨夜开始,直至神秘的密室杀人案,呼延云是如何带着读者一步步揭开悬疑,找出真相,将凶徒一网打尽的呢?

  故事刚展开没多久,一个神秘的女子芊芊就牵引了读者的视线:她是弱不禁风的少女,也是心如蛇蝎的毒贩头目;她是伪装逃逸的罪犯,也是冷酷无情的阻击手。两根发丝出卖了她的行踪,却也让罪案更加扑朔迷离,究竟她苦心营造一场针对警车的善意杀戮又意欲何为?嫉恶如仇的记者马海伟、莽撞犯二的青年翟朗、身世坎坷的警界新秀田颖、包藏祸心的奸商狗腿马树三……一个个性格鲜明的演员出场了,然而在他们的面具之下,真面目又是什么?直到最后一刻我们才发现,原来这真的是影帝影后出演的大制作,而那个金马奖的获得者,除了呼延云还能是谁呢?!经历了《黄帝的咒语》之后,他在直面真相的同时,又多了一份沉重的责任,那就是对善恶的选择,或许有时候“真正能够让一个在乌盆中苦苦挣扎的人,获得解脱和新生的”,既不是杀戮也不是推理,而是智慧与人性的救赎。

  与其他几部小说一样,几位重量级的推理界人物在此案侦破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呼延云、郭小芬、爱新觉罗.凝、楚天瑛、雷蓉……而香茗馆也自然而然地被一再隆重提及。突然灵光一现,觉得这一系列推理小说按照这样的脉络继续写下去会很有趣,就像《神探狄仁杰》、《包青天》、《大侦探福尔摩斯》一样,以核心探案人物的智商碾压为灵魂的优秀刑侦推理剧集一向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如果呼延云这一系列作品被“一网打尽”搬上银幕,想必也会掀起一股收视热潮吧?!

  呼延云带我们对罪犯一网打尽,而我们更想看到呼延云的系列作品被“一网打尽”。十分期待它们被搬上银幕的那一天。

  《乌盆记》读后感(九):在突破面前所有的瑕疵都算不了什么

  #一 日本推理小说中,有非常多的镜像式的案件。将以往流传的故事传说,成为当代案件发生的背景。《少年包青天》改编的“星座杀人魔法”的杀人事件,就是这么一回事。而金田一耕助的很多案件中,同样不乏此类案件。《八墓村》《恶魔吹着笛子来》都是如此。 《乌盆记》同样是借用了这个套路,将古代的故事与真实发生的案件相联系,试图塑造出具有历史感的推理小说。一方面,这种尝试是值得肯定的,同时此次的挪用是非常成功的;而在另一方面,很多不恰当的因素,则是非常有效的削弱了此次尝试的效用。 #二 乌盆记的故事非常有名,甚至台湾还有综艺节目挪用这个桥段,当然都是胡编的。但是在这个书中,对于乌盆记整个事件的挪用,算得上是非常成功。一方面利用原典故事中的人物关系,非常巧妙的制造了迷惑读者的诡计,让整个案件最终呈现出了“无名尸”的表现;而在另外的层面,这个本身就非常诡异的故事,更加增添了文本的恐怖气息。也同样是提供了阅读快感。从这两个角度来说,这个故事是非常成功的。 #三 呼延云的野心当然不止于书写一部推理小说,而是要建设自己的推理世界。所以,在这部书中,就有了非常不应该出现的人物和段落。最明显的,莫过于推理社团。可以说是与整个案件完全无关,脑补一下,将这部分删除,完全不影响阅读。 但是毫无疑问,这些人物(包括书中的“呼延云”)的出现,是与之前之后作品的一脉相承。人物性格的发展,在前面的作品中已经有了认知,但是随着案件的发展,读者会对他们有更多的了解,也就会成为更加引人注目的存在。从这点出发,非常类似于森博嗣笔下的侦探们。用人物吸引读者,而不仅仅是案件。当然,人物塑造是不是成功,则是另一回事。 #四 在这本书中,呼延云还做出了一个很棒的尝试,就是多重解答。从最初案件性质的认定,再到故意糊弄真凶,再到确定真凶,最后才是抓出幕后操纵者。这几个地方都非常有趣,也都有很强的可信度。在这点上,虽然给人的冲击力有限,但算是让人有点吃惊。还算不错。当然,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书中也是为这个幕后操纵者提供了非常不靠谱的实力,这就影响了作品整体的效果。 #五 如果从整体上来看,这本书算不上是精品。现在的感觉就是,为了凸显书中的高光片段,其他的就太将就了。但是其中的闪光点到都是令人印象深刻。当然,如果能对其中生硬的部分更大的调整,一定会显得完整度更高,作为一本书——而不是一套书中的某一本作品——的评价一定会更高。

  《乌盆记》读后感(十):于乌盆中挣扎,从推理中救赎

  (泄底慎入,悬疑类推荐、本格忠可看、本格死忠绕道)

  最早接触呼延云,是在《推理世界》看到连载的《皇帝的咒语》。之后,立马入手真相推理师系列,《嬗变》、《幸存》、《复仇》,看完大呼过瘾。

  早上四点起床,摸索中撕开《乌盆记》的包装,就此一口气读完。

  整体而言,《乌盆记》很不错。不过它更像一部悬疑小说,其中的核心诡计水平不高。书中的多重解答很不错(我得到的就是郭小芳的答案...),最后的反转和真相也是令我赞叹不已。主要推荐点如下:

  一、悬疑氛围浓厚

  《乌盆记》是一出传统戏剧,也叫《叮叮当当盆儿鬼》,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刘世昌主仆二人携银子从京归家,夜里投宿于赵大的窑场。后来因钱财外露,主仆二人被刘大夫妇杀死、尸骨被混到土中烧成乌盆。刘世昌奇冤而死,魂魄依附乌盆之中,后乌盆被包拯发现、魂魄现身诉冤、凶手得以惩治。

  书中开篇便讲述了这一传统戏剧的故事,文中更是多处引用其中的唱段。

  书中多处情节与此传统戏剧相关,凶杀案的情节甚至与其相似。比如:马海伟夜里在花房听戏剧,然后从床下摸到乌盆那一段;赵大身死密室,屋中满地土皮儿犹如碎瓦片,就像乌盆复仇一般;呼延云于雨夜携带证据到花房投宿,凶手想要加害于他,情节竟如出一辙。

  更不必说夹杂在情节之中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充分地营造出足够的故事氛围。

  二、立意深刻

  书名为《乌盆记》,故事也围绕此戏剧展开。然而作者不止步于此传统故事,而是更近一层。

  第一层便是现实(命运)的乌盆。

  窑场的奴工以及田颖均被赵大(窑场老板)牢牢控制在手中,就像冤死之人的魂魄被困于乌盆之中一般。田颖后来考入西南政法大学归来,成了一名见习刑警。可是,赵大已经从小老板成了人脉极广、呼风唤雨、身价上亿的大企业家。

  文中直言道:“现在你看到的这座城市,每个机关、每条街道、每辆车,甚至于每个人,都是他掌中的一团泥巴,他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烧成什么样,就烧成什么样,我一个小小的见习警察,又能怎样,又能怎样?”

  我仿佛从田颖的身上看到了《嬗变》中的呼延云,他也是挣扎于现实的泥沼之中、无奈于自身的渺小。

  第二层便是精神(自我)的乌盆。

  呼延云在《嬗变》中,从自身的渺小无力对抗现实罪恶的庞大之中解脱出来。他之前一直借酒消愁,可是他发现“这个世界,只要还有一点儿火光,黑暗就不再是完整的”、“推理固然可以用来发现真相、拯救自己,更重要的是拯救自我”。

  可是与他同样挣扎的田颖,却失去了希望。田颖的命运比之呼延,显然更加悲惨。呼延云对楚天瑛说道:“更多的人呢?比如田颖......她也被命运戕害,收到令人发指的折磨。那么,是谁让他她还在少女的年龄就灭绝了希望和欢颜,是谁让她把血肉模糊的心灵掺上泥土烧制成了乌盆?......是她自己!”

  是的!田颖并没有救赎自我,她反而想要通过杀戮来解脱和苟活。她反而和通过肮脏手段起家的赵大,成了一丘之貉!也许,当初捅翟运的一刀,已经捅死了她自己的良知。

  也许,世上大多数人,都亲手将自己的心灵烧成了乌盆。

  第三层便是推理的救赎。

  田颖在赵大死了之后表示:“最终是谁拯救了我?最终是谁让我开始新的生活?是那个杀死赵大的人。......让一个人获得解脱和新生的,不是推理——而是杀戮,是杀戮!”

  呼延云反驳道:“不是的,小姑娘,你听我说——真正能够让一个在乌盆中苦苦挣扎的人,获得解脱和新生的,不是杀戮,而是推理。”

  当呼延云推理出事情的真相,知道田颖所做的一切,找到证据。他却给了这个小姑娘一个机会,他没有提供这些证据,他想拯救这个小姑娘。

  三、语言老练风趣

  书中行文如流水一般,简洁流畅。很多俗语、句子读起来脍炙人口。

  比如:

  1、“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这李树三是吃屎的还是吃肉的......”

  2、楚天瑛伸出四根手指。“你要嘱咐我四件事?”......“我是说你跟翟朗加起来就是这个数!你俩指不定谁比谁二呢?”

  3、“自己情商低,就别装什么天煞孤星。”

  4、呼延云已经明白真相。一众人还晕头转向。呼延表示还要找到证据。楚天瑛:“你不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插播广告未完待续,请明天继续关注啊。”

  5、郭小芬分析案情:“......不过,要说他能一亢奋的头脑设计出一个空前理性的不可能犯罪现场,你还不如让我去相信环保局发布的蓝天数据呢!”

  (强推呼延云、最爱《复仇》——铁杆粉丝一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乌盆记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