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10篇

2018-06-04 21: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10篇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是一本由凤凰书品 (作者, 编译) / 梁文道(作者, 朗诵者)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一):读书人读无尽之书

  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抱怨有时间去读书?何况经典书目这么多,加之每年作者写出的新书和出版社引进的译作都数不过来,到底该怎么选择书目阅读,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关于读书的疑问越来越多,人们似乎对读书这件事也越来越迷茫

  2007年开始,凤凰卫视推出了一档读书节目,名为《开卷八分钟》,由梁文道主讲,这个节目的构想就是希望每天介绍一本书,让观众在这八分钟的时间了解书籍内容精华,每一集节目除了让观众快速了解一本书以外,也是帮助观众进行选书。根据《开卷八分钟》电视节目已整理出版了好几本《我读》系列,《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便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介绍了文学历史音乐等几个方面的书籍,内容浅显易懂,没有深奥的文学理论术语,以介绍书籍作者、内容并由此引申一些相关的知识谈谈自己对书的感想评价。《如何阅读一本书》曾提倡的阅读方式在《我读》系列书籍中特别适用,因为梁文道在评论每一部作品时,都能引经据典联系到相关的知识,读者便可以循着蛛丝马迹发现自己喜欢的书籍,系统性得读书。比如梁文道对于小说《繁花》的评论和介绍,使我这样一个纯粹北方人也对这部用上海话写作的小说产生浓厚兴趣,把《繁花》加入到自己的必读书目中。除了普通读书人外,此书也非常适合书评人,特别是对于自己读过的书,先想想自己对书的看法观点,进而读下梁文道对书的介绍和点评,通过两相比较,也会有不小的收获。比如对于诺贝尔获奖者爱丽丝门罗,梁文道用了五个篇目介绍了她的5部不同作品,同样的作者,不同的作品,切入的评论角度也不同,这样的构思和技巧都值得咀嚼学习

  书是读不尽的。读书人都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现象,就是明明自己读的书越来越多,却发现需要读的书也是越来越多,感觉自己读得书简直是太少了!所以,不如偶尔停下来,看看其他读书人的读书感悟体会,就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与书为伴,在这世上有一群人 “陪你读到世界尽头”。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二):为何读书与为何荐书

  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停播半年了,其间,仍不断有声音在问它停播的原因。快消时代,用八分钟时间轻松读一本书的效用固然是个不错的噱头,但节目本身的品牌形象之佳也毋庸置疑。人们缅怀的是一种习惯,或曰,情怀

  梁文道的《我读》系列作为电视节目的衍生品,也受众广泛。书中内容较之节目更精炼、更浓缩。用极少的篇幅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无论是生活节奏快无暇阅读的读者,还是阅读口味广无法专注于一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所需信息

  这本《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已经是这个系列的第七本了,收录的书单从文学到历史再到艺术照顾方方面面的阅读趣味。介绍的文字既非情节梗概、全书提纲,也非传统意义上的书评、读后感。虽是梁文道与偶尔客串的几位作者(以下简称“梁文道”)的一家之言,但似乎能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他们意图与读者交流互动的信息。梁文道在替普通读者发问,为何要读这本书、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重要信息、应该如何思考个中问题、能得到怎样的提升、为何推荐这本书、是否能帮助读者提高些许阅读质量,当然还有梁文道个人对书的褒贬,这倒反而是只言片语带过。

  普通读者的阅读目的和专业研究者不同,关注的点也不同。以阅读小说为例,注重趣味性的读者群体可能要多于注重思想性的。即使是一段时间内受人瞩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通读者也鲜有遍览他全部作品的精力。所以梁文道的推荐是有取舍的,也为读者提供了可行方案,不会像被读者收藏起来的长书单,束之高阁之后难见天日。譬如他推崇艾利斯·门罗,会推荐她的若干本书,但还是会告诉读者,如果只打算看一篇门罗的小说的话,那就看《熊从山那边来》吧。梁文道一方面梳理作品的脉络,让人即使不想再另外花时间读书也能得书中精华,另一方面又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质量,令人还能收获一些自己读书得不到的东西。许多人读书是很粗糙的,吸收得不多,思考得也不多,门道就更谈不上了,辅以些许点拨就能多点提升。还是拿《熊从山那边来》为例,梁文道告诉读者,名字源于英文儿歌,有何寓意。又如,关于瑞士的watching,观察手表,语带双关。领进了门修行就靠自身了,终归比毫无头绪囫囵读书又上了一层台阶

  梁文道的荐书,和萨义德评价钢琴家古尔德的音乐有异曲同工。萨义德认为古尔德的技巧不单纯是要给聆听者印象,终而疏离他们,而是将听众拉进来,引领大家深刻思考。如是观之,梁文道的荐书亦是在拉拢读者,在这个读书式微的时代拉拢普通读者,激发阅读乐趣,让大家习惯从读书中思考。

  在梁文道之后,与之类似的读书栏目及荐书读物都不少,却鲜有成功的。可能是过于关注形式的效仿,忘记设身处地为读者想一想,为何读书与为何荐书。

  ——乙未年读梁文道《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三):有一本想看的书

  文/惊蛰小白 有一本想看的书,早已耳闻心想之,又因缘际会碰上一篇配胃口的,质感上好的书评,那种感觉真是心痒得不行,对“我读”之美近乎崇拜。 读书自然是一件美事,自我在豆瓣上陆陆续续写书评以来,已有一年半,收获是有的,但读了这本《陪你读到世界尽头》,我又感到过去写的书评很无力,充其是量个人的读书笔记而已。 《陪你读到世界尽头》是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的书面版,梁文道主讲,每篇品评一本书,类似书评合集。这些书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除了当代中外小说占据一个单元模块,大多是社会政史、文艺军事类的,读起来大有开眼界意味,从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文化,谈到世界历史战争,再到建筑音乐,分门别类带读者进入书香世界。 在这些单元模块中,我最喜欢的无疑是“亲爱的生活”,这个模块评述当代中外11部小说作品,让我认识了更多大师作家的作品,也见识到具内涵层次的小说评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梁文道评金宇澄《繁花》的那篇,他从语言发展讲到中国传统讲故事的方式,又再回归到《繁花》本身具有的在文学创作上的意义和重要性,最后落到小说想要表达的,特定时代里的上海——“我们的时代,腐烂与死亡”。更有意思的是,文中引用的《繁花》原文,我甚至可以用家乡话念出来,而且毫无违和感,进一步增加了我对书的兴趣。 《陪你读到世界尽头》像是本索引,可以让我们飞快找到自己想看的,又通过中肯甚至挑剔的评论帮我们筛选出自己的阅读需要。这样的挑剔特别好,不会把读者绕进迷魂阵,回头买书一看,发现不过尔尔。 细想来,一味谈阅读感受,阅读共鸣,是无意义的。一味分析解剖,咬文嚼字,又太死板。我总觉得现如今奇巧淫技的文字大行其道赞美过剩,质疑犹少。撕半天没撕什么常有,但怕得罪人确实也是多数。有时候,我就喜欢看近乎文史科普读物一般的文章,看内功深厚的作者乾坤大挪移,引经据典得唱反调,就很过瘾。 对作品的赞美是一种礼貌,对作品的批判则是一种尊重。作者著书立传,不是为了记流水账,总是想要表达情绪或观点的。若读的人不喜欢,就该说不喜欢的缘由。若读的人喜欢,也该说说喜欢的道理。评论这样的东西,有没有深度,浮不浮于表面,写作者胸中几斤几两,是读得出来的。 借用梁文道在讲《炸裂志》时开篇的一段话:我不是说作家要放弃情绪的表达,而是说不能放弃显微镜般的眼睛。如果作家仔细去看那些奇怪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情境下,那个情境是怎么样构成的,人物为什么会处在那个位置上,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互动,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会比现实事件更加丰富多面。 同理,读书也要这样读,才会读出更丰富的东西吧。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四):让灵魂好书邂逅

  近日,华语传媒圈最负盛名的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推出了新书《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开卷八分钟》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读书栏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用八分钟的时间向读者引荐一本好书。节目涉猎的书籍种类多样: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音乐……兼容并蓄,从诺奖得主艾丽丝•门罗到中国当代作家苏童、余华乃至新生奇才马伯庸,都在节目推荐名录之中。对时下鱼龙混杂的图书市场而言,《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无疑是试金石般的存在。该书由博集天卷策划,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5月1日出版发行。

  梁文道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素以博闻强识、品味独到著称,网友感慨“他看的书够把你火化了”。整本书中,最大看点莫过于梁文道一针见血的犀利评判。“今天有个倾向容易把一些民国人物捧得非常高大民国知识分子史近几年在通俗书籍的影响演变成一种圣人传记,仿佛在诉说一个个天才英雄和圣人的故事。”他推荐曾因破除了梁思成神话引起不小风波的《梁思成与他的时代》,因为“朱涛做到了对梁思成最大的尊重,把一个带着光环的圣徒还原到历史处境中。” 因为聊到了梁思成,顺手又聊起建筑和毛泽东,“毛泽东对建筑不太感兴趣,在文学领域和建筑领域对民族形式的说法不一致。1955年,毛泽东说‘大屋顶有什么好,道士帽子与龟壳子’,‘既费钱也不好看’。1958年,毛泽东说古城北京和开封的房子让他‘看了就不舒服 ’,‘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富于讽刺意味的是,这个一生帝国主义列强作战的民族主义战士,却对殖民城市遗产——青岛和长春的建筑很有好感。” 道长旁征博引本是常事,却令读者在欣赏书籍的同时,也领略了道长本人的阅读趣味和身后内功。他价余华《第七天》“以离奇容纳离奇”,“一向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他放弃了对现实理解,所做的只是罗列种种怪现象。我知道他心中一定怀有很大悲愤……这真是一个生不如死的世界。然而,当余华发出这种感慨的时候,也就仅仅停留于感慨而已,失去了对现实持续的关注和理解”。

  梁文道又极擅长在阅读中发掘盲点,谈艾丽丝•门罗《熊从山那边来》,“这篇小说的名字源自英文儿歌The Bear Went Over the Mountain,说一只熊想翻过山去看看那边是什么,结果翻过山便是在走下坡路,发现山那边也不过如此。如果你知道这个典故,就会明白这篇小说为什么把went over the mountain改成came over the mountain。熊已经翻过山了,现在归来了。年轻人通常会觉得前面的人生漂亮,然而翻过山之后就慢慢衰老了,整个世界不断分崩离析,包括记忆的沦丧和感情的沦丧,一切都被拆毁掉。”其间沧桑之感,力透纸背。梁文道试图通过本书帮助读者掌握一种趣味和技巧,他以一位诚实而恳切的引导者的身份,既不卖弄学识,也不掩饰困惑,在他与读者分享读书的方法、乐趣的同时,书评本身也渗透了梁文道的思想精华,变得可读性极强。即使读者不曾读过书中推荐的书籍,也会在阅读中获得极大快感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全书分为“中国有特殊”、“当世界年轻的时候”、“亲爱的生活”、“故国人民有所思”、“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记忆所系之处”、“音乐使人自由”几个部分讨论了文学、政治、历史、音乐、哲学多方面的话题。堪称继《常识》《我执》等热销畅销书后,梁文道对广大读者的又一次慷慨回馈。感谢道长,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带着灵魂与好书邂逅。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五):陪你读,一直读

  阅读是私人的,当它被搬到公众平台的时候,它也就变成了两个人的事了。倘若又有一个人衔接其间讲述阅读,此时的阅读便成了多人的庆典,是一种有乐趣的事。

  《我读》从第一本到现在的第七本,从《开卷八分钟》到集结成文本书籍出版,它所讲述的阅读,于我们而言,都是一个幸事。

  不可否认,现今的读书世界是忙碌的。每天有些数不清的书籍印刷出来,似乎每一个阅读者笔下都有可以让他成为作者的灵感,还有各式各样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手段,而且还会越来越多。然而,阅读却并没有如将文字产品生产的那番繁荣。我们的阅读似乎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或者显得很重要。也许怀着功利或者消遣的心将一篇篇文本读完,最后以为可以拥抱世界了。

  梁文道的《我读》系列似乎给忙碌的人开出了药方,即便他自己不认为,但确实被许多人认为,没有时间阅读原本,听一个大概也是可以谈论这些经典。或者是可以的。然而,个中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个阅读者所应该有的兴趣了,而是更为功利。

  《我读》系列的《陪你读到世界尽头》,摘录了分别为《亲爱的生活》《中国有多特殊》 《故国人民有所思》《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记忆所系之处》以及《音乐使人自由》等六部分的书籍。讲述的书籍中既有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也有卡夫卡文学奖的作品,既有颇具争议的《第七天》也有让人反思的《共同的底线》,阅读的范围也从文学到文论到历史到音乐,范围之广开拓视野。阅读专可以让人在一个领域获得更坚实的基础和更为深入的探索,阅读范可以让人在纷繁的世界领略千姿百态。阅读就是这么一件事,不管你翻阅的书籍由多么的厚重,由多么的繁杂,它总是不会让你失落。

  《开卷八分钟》已经停止了更新,作为电视节目中的阅读节目,或者它真的就是一个鸡肋,不管爱读书的人多么喜欢它,也不可否认阅读并不真的那么被喜欢,它多少没有看一场比赛有趣,多少没有看一部电视剧轻松。梁文道结束了《开卷八分钟》的旅程,转向互联网出了《一千零一夜》的读书节目,或许,他和他的书籍,节目都在提醒我们,匆匆也罢,缓慢也罢,不管何如,一起读书读到老去,一起伴随书籍走向世界的尽头,开拓新的世界。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六):读书要玩味

  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是一个受观众高度喜爱的节目,由梁文道先生主讲,每一期里主持人都会通过短短的八分钟介绍一本好书给观者,同时也将其中的重点和亮点进行了必要的阐述,引导观众去阅读和理解,《我读》便是这档栏目的文字版。

  翻开《我读》看梁文道点评书,给人一种庖丁解牛的感觉,仿佛他手中有一把小巧而锋利的柳叶刀,轻轻抚摸着每本书然后找切口,顺着肌理避开要害迅速的将其表面划开,将其中的重点和骨骼一一展现给读者。

  《我读》开篇就连续的介绍了五本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让人认识到门罗的创作技巧和特色:“把短篇小说写成像长篇小说一样丰厚”,“喜欢在故事中自如穿插一些片段”,“剧烈的时间跳跃是门罗常见的一个技巧”,“门罗典型的写法是从很小的事情切入”等等。有意思的是当年门罗获奖之关梁文道对其进行了预测,遗憾的提问的记者对这位作家并不熟悉,所以并没有重视这位作家,事实上并非梁文道能预见未来,而是其对世界文坛著名作家有着熟悉的认识,这本身也就意味着他对文学作品有着广泛的阅读和积累。

  从选书立意和对书的点评上而言,还体现出梁文道思想上的开阔性和对社会问题关注的敏锐性,同时他那温和、客观、节制的点评彰显出他对每一本书的尊重;他一面对书的内容和观点进行阐述,同时又结合了现实中的情况予以梳理,不仅让读者认识了这本书的轮廓,同时也对书中的闪光点进行了挖掘,在点评的同时也对读者进行了很好的引导。

  梁文道很善于抓住书的重点和各种精彩的观点,会赞同但这并不代表就会顺从这些观点的正确性。

  例如余华的《第七天》引来了的争议,指出这部新作较之以前更为粗糙,梁文道就从书中找寻答案,而事实证明,在阅读完小说之后确实发现其中存在一部分设定与描写有了失重的安排,例如他发现主人公与爱人的恋情就被作者轻描淡写的带过,梁文道说这是余华着急去写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所至,而这一点又恰恰造成了作者的忽略对现实的理解,以至为这本书成为作者悲愤之情的发泄。

  人们一定会承认梁文道对书点评的中立客观性,但如果评论人与作者是好朋友,同时又是其尊敬的人,那么,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中,在大众面前客观的指出其作品的缺点,这就显得极为不易了。

  在这本《我读》中由马鼎盛先生介绍的一本名为《文人的骨气和底气》的书,其中谈到民国时期一些文人的事迹,以蔡元培和陈独秀为代表,开篇马先生就解释了什么是骨气和底气,一是坚定不移的内在人格,二是专业的深入和成就。如果读者细心一点不难发现在这本书中几位主讲人身上亦能看到这样的气质,对自身赞同和尊敬的作品进行点评,他们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和独立的思想,这需要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因为他们需要引导观众和读者正确的阅读一本好的书,不错过一本书好的观点。

  有趣的是,这本书将主进人的名字放在了每篇文章的最后,在阅读完一篇之前往往不知道谁是主讲人,如读《文人的骨气和底气》时,就让人感觉到文章之中有股张力;《跟着美军上战场》其中主讲人所提出的有关中亚的军事观点,这一改梁文道之前的温和,让人感叹梁文道对军事居然也如此在行,但读完文章之后才发现主讲人是马鼎盛先生,就难怪风格的不同,而何亮亮博士的风格是剖析问题的前因后果,趋于圆满。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七):梁文道陪我读书《我读 陪你读到世界尽头》

  作为一个书虫,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能够通过很多途径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自己喜欢的书。都有哪些途径呢?不外乎是人推荐,书推荐,组织推荐。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人在推荐。

  什么人推荐的最靠谱呢,当然还是书虫推荐的最让人放心了。在书虫里面,有一个大书虫,那就是梁文道。

  梁文道读书真的很杂,五花八门的,他的《我读》我就看了五六本了,到底是几本,我都记不太清了。每一本都有几个专题。每个专题里都有一批书。

  这次第一个专题是“亲爱的生活”写的是小说,一个是加拿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门罗的几本书,还有就是一批老作家,出山写的新故事。我是第一次听到门罗这个名字,因为不太喜欢看外国小说,看梁文道连续介绍了这么多门罗的书,还都是短篇,应该看看,先买一本尝尝味道。后面的几个小说都挺受关注《炸裂志》《日夜书》《第七天》《黄雀记》《反话》,这里只有《第七天》看完了,看完是看完了,感觉和梁文道的感觉差不多,“当余华发出这种感慨的时候,也就仅仅停留于感慨而已,失去对现实持续的关注和理解。”

  第二部分是一批关于中国的书,里面让我眼睛一亮的是《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正如梁文道的感觉一样,在我们的印象里,民国影像就是黑白的,可是这本书居然是用彩色胶片拍摄的,还是美国空军牛。于是怎么看感觉就不像民国,感觉像我们的七八十年代,那个时代才有彩色照片。而且感觉民国和七八十年代,真的变化不大。这本书的确很有味道。

  第三部分叫故国人民有所思,写的都是和人物有关的书,我看过《梁思成与他的时代》,网络中对这本书有很多曲解,梁文道评价很中肯。

  第四部分是关于战争,有明朝的抗日援朝,有日俄战争,有保卫香港,有缅北之战,有阿富汗战争,有美国内战,有西班牙内战,有纳粹德国等等。其中美国内战和西班牙内战都够专业的了,可是梁文道之所以选择这两本书,是因为这两本书写的是美国内战和西班牙内战中的中国人。这够吸引我们的了吧。当年西班牙内战组成国际纵队,最后国际纵队失败以后,很多医生来到了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白求恩。

  第五部分介绍的书和欧洲有关,其中只有《帝国》我看过,最感兴趣的是《建筑变形记》。

  最后第六部分是关于音乐的书,对于音乐我是乐盲,曾经没少买这方面的书去恶补,最后还是放弃了。梁文道推荐的这些书也注定和我无缘了。

  一本一本的《我读》在我的书架上展开,从这些书里梁文道没少推荐好书给我,感谢梁文道,感谢《我读》。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八):从秃鹫到狮子

  有时怀疑“开卷八分钟”这类读书节目的受众,因为真正的读书人可能根本不会去看。一种面向读书人,而真正的读书人又往往不屑一顾的节目,它们面对的大概只是伪文艺青年。这些人认为自己属于这样一种范畴,能在这里享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但骨子里又被文学无情地排除在外。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存有大量的伪文青,他们消费大部分文艺书籍,拉动文艺市场,维持国民阅读的盛世。

  其实,书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职业,服务于伪文艺青年,并由他们来完成。书评是否是二流的读者糊弄二流读者的产物?是不合格读者们之间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像知青下乡一样,他们的文艺交流往往徘徊于艺术和好强之间,多年之后,你才能分清文艺女神最初吸引你的到底是什么。我之所以这样非议书评,是因为我这几年的时间都在试着读书写评。我努力过、搪塞过、质疑过,但我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地方。我有时觉得那些评书人就像某种目光贪婪的食腐动物,它们常常不放过任何抛尸荒野的文本,终于沦为廉价的阅读机器。真正的狮子只有看到我们身影密集,确定是一头大的猎物刚刚倒下时,才有可能闻讯赶来。

  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节目,从2007年1月1日开卷,到2014年12月31日闭卷,历时八年。《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作为“我读”系列之一,集合了梁文道主讲的部分书评。内容分为“亲爱的生活、中国有多特殊、故国人民有所思、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记忆所系之处、音乐使人自由”五个部分,每一部分是10本书的10篇精彩书评,共50本书50篇评,内容则因所介绍的书的内容不同而涉猎甚广。我更加坚定了这是一个团队,不是一个人在阅读。这种阅读胜在客观,虽然干货不多,但也没有耍花招、兜圈子。

  八分钟的时间里,他成功地完成了很多东西,把他看到的、察觉到的东西展示出来了。“梁文道在替普通读者发问,为何要读这本书、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重要信息、应该如何思考个中问题、能得到怎样的提升、为何推荐这本书、是否能帮助读者提高些许阅读质量,当然还有梁文道个人对书的褒贬”。 梁文道一方面梳理作品脉络,一方面提升读者阅读水平。其实这也是中国当下很多诗歌写作者的任务,一边创造文本,一边传授阅读方式。简单说,就是既要卖核桃,还要送核桃钳。免得读者以为核桃的味道就是硬邦邦的外皮。“如是观之,梁文道的荐书亦是在拉拢读者,在这个读书式微的时代拉拢普通读者,激发阅读乐趣,让大家习惯从读书中思考”。不过,这种阅读中也缺少一种致命的东西,那就是文本的细致诠释和阅读震颤。也许十分钟年华老去,八分钟又显得太短,“几页讲稿只不过微微翻开了一本书的扉页,无尽的能量还积蓄在未读的纸页之间”。也许是这些工作已经不再是八分钟所能承担的任务,也不再是食腐动物的任务。很多年之后,你也许该思考如何在阅读上,从秃鹫变成一头狮子。其中,书评能给予你一些帮助。“开卷八分钟”也不例外。(玟涛,2015年7月10日)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九):看书中之书,写评中之评。

  如何评价一本书好与不好呢?为什么读完一本书有时给出两颗星都觉得很勉强,有时给五颗星都好像远远不够?

  在我看来,就是读完这本书后它给你留下的感受。有的书可以使人宁静,有的使人呱噪;有的书使人再读几遍,有的直接变卖处理。梁文道的这本《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让我看的十分起兴。那些我读过的书,经他这么一分析解读给我打开了一些新的观点,增长了不少阅历。文字既不拖沓,思想也很独立。阅读时不禁地会赞叹他写书评的功力之深厚,值得我借鉴与学习。

  再回到我眼中如何定义好书的问题上来,什么是好书?读完后可增长知识阅历是其一,提升写作能力和词汇量是其二,提高修养与气质是其三,顿悟人生或真理是其四。如果一本书连前面基本三点都做不到,那么我读它何求?一本无用的书岂不是在浪费世人时间和资源的无用产物?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把梁文道的书评汇成了一本书,思想明确,分为了六大章:生活、中国、故国思想、希特勒时代、记忆、音乐。每一章都由七篇左右的书评集结,读完后可谓是丰富了不少阅历,作者的文风也同时影响了我这一次写书评的方式。连我这个反对战争,厌恶纳粹的人都读的滋滋有味。可见作者的叙述技巧该有多好了。

  一篇文章,作者的文笔决定了读者的兴趣度,作者的思路决定了读者是否能领悟你想传达的东西。梁文道在每一篇书评中都做到了这两点。当我们往往看某些文章提不起兴趣或看不懂时,除了此文章内容太深奥,专业词汇太多的情况外,无非就是笔者思维太过散乱,表达能力有限而致。

  作为一名书评家,梁文道对于书籍的评论十分客观,此书如有任何欠缺或不符实际都会直接点出,而我常常做不到这一点,就算心有不满也常常避重就轻,读完此书我领会到,歌颂虽是是美德,但做一个评论家不管评论什么,都还是要保持客观才能称之为”评论家“。

  第一章”生活“的感悟里就拿出了很多小说类书籍进行评写,对于余华的《第七天》梁文道在结尾写道:“余华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很尊敬的作家,但我现在看到一向有敏锐观察力的他放弃了对现实的理解,所做的只是罗列种种社会怪现象... 当余华发出这种感慨的时候,也就仅仅停留于感慨而已,失去对现实持续的关注和理解。”

  读这样一本书评之书,除了观察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外,你还可以意外收获很多有趣题材的书籍和作者的独到解说带来的新知识。你读过的书被他人评论后又出现了新的领悟,岂不是很让人心喜吗?

  “他们一口咬定自己只有悔恨,一不留神却又偷偷自豪;或情不自禁地抖一抖自豪,稍加思索却又痛加悔恨。”《日夜书》 —— 串味的暧昧。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十):一书一世界

  文/九如花生

  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是一档读书节目,主讲梁文道结合社会文化热点、以简洁的方式、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各种书籍,种类庞杂。《我读》系列即是其选编整理的文字版书评集,而《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是这个系列的第7本。

  以所介绍书的内容分类,全书分为6个部分,标题为各部分中某一本书的书名,具体内容涉及国内外部分作家有关社会生活的作品、特殊的中国、中国近代的一些文人学者、一些并不广为人知的历史战争信息、欧美的部分历史文化、外国音乐与音乐家等等,文学、历史、人文、艺术,涵盖较广,可读性较高。

  第一部分中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的几篇小说,《逃离》、《好女人的爱情》等。梁文道说,门罗的短篇小说写作水平一直较高且稳定,其语言简洁,态度冷静而不煽情。她的短篇小说“蕴藏着很多可能性”,让人读完后需要停顿思考许久。对于中国作家,梁选取了余华、阎连科、韩少功、苏童的作品,对小说的内容情节、人物思想、写作手法等做了简单通俗的讲解评价。可以看出,梁的分析是客观中肯的,褒贬适当,对于自己不同于一般人的思考也能讲得有理有据,叙述和评论都能让人听得明白。他能将其他作者的风格特点与所讲作者进行对比,包括对门罗、对苏童等,亦能从小说中折射的一些社会与人性的问题中引申出独特的角度观点。

  在“中国有多特殊”和“故国人民有所思”两部分内容里,梁文道带领我们了解了一些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的人和事、并没意识到的一些思维观念。有两本关于民主的书,梁的讲述和提问就很有思考性。读过关于陈演恪、梁思成和陈独秀等人的书评后,我们对这些人有了另一层面的认识,无论是神话背后的普通,还是顽固中透出的文人风骨。梁所言已经基本讲出了书中的精髓,不用看读者已然对书有了较明确的认知,这对读者的阅读是非常有益的。

  对于后面几部分,大多为历史文化或音乐文艺的介绍,主要还是使读者开阔了视野,了解了更多的有关知识。

  梁文道的讲读带给我们对书基本内容的了解,过程中也对我们普通读者进行了一些引导和点拨,进而进行一些思考。而思考应该是我们最需要注意的,这样才算真正有收获,有提高。

  一书一世界,一字一菩提。读书,思考,再读书,再思考,这是一个美好、美妙的过程。

  许是因为《开卷八分钟》走到“尽头”,这本《我读》起了“陪你读到世界尽头”的名字。想必这是一种真诚的发愿吧!我也相信,开卷有益,我也愿意,读到尽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