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里根与撒切尔夫人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里根与撒切尔夫人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6 03:05: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里根与撒切尔夫人经典读后感10篇

  《里根与撒切尔夫人》是一本由【美】尼古拉斯·韦普肖特 (Nicholas Wapshott)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里根与撒切尔夫人》读后感(一):类似爱情

  在重合的8年执政生涯中,里根与撒切尔不仅是合作伙伴,更像是一对情人,虽不暧昧,却灵魂相通。在二战后的英美两国之间,竟曾经有这样一对颜值颇高的政治盟友,实为一段难能可贵的传奇。

  尼古拉斯在这本传记《里根与撒切尔夫人》中,将这段政治家间的“类似爱情”互动描写地极为细腻详实。作者对两位政界伟人几无偏颇,用了相似的篇幅分别描述了里根与撒切尔夫人的个人成长与政治成熟过程,并将切入点聚焦于两人之间的互动,正是他们伟大的“政治爱情”,推动了冷战的胜利,改变了欧洲的历史,也造就了世界的政治新格局,如作者所总结的那样:“他们和平地将这个世界送入了新的时代。”

  里根与撒切尔夫人第一次会面时,两人虽已叱咤政坛,但并未达到事业的顶峰。当时里根还未获得美国总统大选的胜利,撒切尔也没有上任英国首相。但两人的初次会面便可谓“一见钟情”:“一开始,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就确信彼此已找到并肩抗敌的战友和毫无疑问最可靠忠实的盟友。”而第二次会面时,两人的身份都已是一国之首,然而两人之间的良好互动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并籍此“开始了‘一场美丽的智力爱情’。”从此,他们像所有亲密的朋友爱人一样,互相关心,在对方春风得意时,第一时间表达祝贺,而在对方遭遇意外时,第一时间送去关心与支持。1981年,里根曾险些遇刺身亡,刚一听到消息,还未确定信息的撒切尔夫人便迫不及待地给里根写信,表达了担心与关切,并为里根的伤情祈祷。虽然他们之间一直彬彬有礼地互称“总统先生”与“首相夫人”,但两人的政治生命已经紧紧相依,私人感情也早已亲密无间。

  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之间“类似爱情”化学反应的产生,并非巧合,而是必然。首先源于两人的家庭,他们都是从杂货铺走出来的政治明星,从小便有机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不是天生的政治家。对于他们而言,步入政坛,是成长中命运的召唤。“里根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对辩论和政治舞台的喜爱;而撒切尔夫人也是在不得不开始工作后,才发现政治才是自己的命运所在。”他们共同经历了政治自我的发现过程,又皆为保守主义者,彼此政见相近,在理念上一拍即合。虽然身处政坛风云,两人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过摩擦,撒切尔夫人也曾公开反对里根,但更多时候,两人互相扶持,相互理解,在彼此的亲密关系中尝到了长久的甜头。在甜蜜的政治爱情面前,一切的分歧最终都烟消云散,所有的危机都得到化解。直到卸任后,两人都保持惺惺相惜的亲密关系。

  当里根去世时,撒切尔夫人的悼词让人动容:“在罗尼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的心智被病魔的乌云笼罩。现在乌云散去。他又变回了自己。”只有懂他的人,才会如此深情。而今,两位爱人都已斯人已去,只留下一段政坛佳话,让活着的人们继续津津乐道。

  《里根与撒切尔夫人》读后感(二):因政坛而结缘的人

  我真的怕他离开,刚刚摆脱了恐惧凄凉的感觉,再也不想品尝这茕茕孑立的滋味了。——乔•辛 普森《生命之线》

  2004年6月5日,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里根于家中辞世。对于与之有了深厚友情的撒切尔夫人而言,自此,与之有着相同性格,志趣,境遇的人离开了,他们再也不能互相爱护,互相同情,互相支持了。一位是美国总统,一位是英国首相,里根与撒切尔夫之间,却有着深厚的友情。这场友情被本书作者尼古拉斯•韦普肖特称之为政治姻缘

  本书作者尼古拉斯•韦普肖特(Nicholas Wapshott),美国著名时政记者,著名作家和政治编辑,著有《凯恩斯大战哈耶克》。他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史,多年研究撒切尔夫人和里根的政治活动与相互关系,以一支妙笔,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这场政治姻缘关系的本质,正是这种英美联盟,使以英美为首的西方世界走出泥潭,赢得了冷战。

  对于撒切尔夫人,印象还停留在她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她的铁娘子时代,她曾四次访问中国,为香港回归签署联合声明。

  撒切尔夫人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进行改革,国私企有化成为新政重点。鼓励私人企业参与社会服务。里根推行经济政治为供应面经济学,以让自由市场机制能自动修正面临的问题。在对外政策上,里根扩张军备,对苏联的政策则改为直接对抗。而撒切尔夫人批评西方对苏联的缓和政策,则是持批评意见为数不多的政治家之一。里根与撒切尔夫人基于对共产主义的共同不信任,与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相结合,使他们二人在外交事务上,紧密相联。政治家把里根与撒切尔夫人比作政治夫妻。他们协作配合,施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如减税、放开管制、鼓励自由贸易、强硬面对苏联等。他们在相似的情势中当选为国家首脑,拥有强大信念,面临着很多相同的挑战:暗杀、罢工,以及冷战。

  撒切尔夫人小时候,家里在当地镇上经营杂货店。而里根家里也是。这样他们对于连锁销售,很在行,也让他们从小就对于经济敏感于普通人。人要有自己的信仰,这样才能保证在日后的道路上,坚强地走下去。同样,二个人有着相同的信仰。因为共同的经历,这使二人的私交更为友好。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两人的关系又会紧张,但他们始终维持着密切的友谊

  封面上二位著名的国家首脑,并肩而站,微笑着看着属于他们的过去。只是如今天,这一切仅剩追忆。书中还有部分见证历史的照片,显得尤为珍贵。

  《里根与撒切尔夫人》读后感(三):只有政治,谈何姻缘

  名人传记看了一些,像《里根与撒切尔夫人:政治姻缘》这样把两个人物串起来写的不多,作者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办法,穿插介绍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生平,不时的对两人经历的共同和相异之处进行对比,严谨中透着诙谐,平实中闪着幽默,而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被冠以“政治姻缘”的名称,而整本书就围绕着这个名称进行写作,从俩人的出生一直写到里根去世。

  说起这对“政治伴侣”,在踏入政坛前,里根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电影演员、电视节目演员、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的领导人。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他是美国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而撒切尔夫人从政之前,在牛津大学,学习化学专业,任两家化学公司的化学研究员,利用业余时间攻读法律,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塑料制造公司工作,但一直难掩政治热情,最终踏上政治舞台,被誉为“铁娘子”,也是至今为止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

  显然他们之间有着那么多的不同,但从两个“唯一”来看,两人还是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的吧,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和一位女首相,出身和性别在政治中的先天的弱势和他们自身的草根经历最终在两人身上形成了某种相同的特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都有宗教信仰,有保守基调的坚韧和执著,有在人生抉择中的睿智,有面对问题保持冷静的能力,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伶俐的口才等等,这些或许是他们能够在党派、政见纷争的国家中最终胜出登顶的重要的个人特质,也正是这种相同的特质使得他们能够在政治舞台上相遇相知,甚至有些惺惺相惜。

  而在这些特质里,最重要的一个,也是他们在国家赋予他们的位置上必须有的一个就是,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所以,在他们之间的,绝不是美国大哥和英国小妹的暧昧友谊,而是一个“伟大的沟通者”的美国总统和一个“铁娘子”的英国首相的政治合作,他们两个人之间注定了,只有政治,姻缘之类皆为笑谈。

  而他们在外交及其他各个领域他们或互相支持,或完全对抗,完全取决于两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书中引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之间的交谈实录、私人信件的内容和曾经在他们身边工作过的人的评价,还插入了一些他们的珍贵合影,记录了他们两个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他们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协作配合,施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如减税、放开管制、鼓励自由贸易、强硬面对苏联等,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相同的挑战:暗杀、罢工,冷战。

  对此,在本书的后记中作者给出了一个评价:罗纳德·里根和玛格丽特·撒切尔紧密合作了八年。他们被认为是继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和温斯顿·丘吉尔首相之后,对国际政治最具影响力的一对搭档……他们和平地将这个世界送入了新的时代。

  当然,这才是作者最终的目的,借由两人的经历描述,展现在他们那个时代,他们各自的国家的整体政治经济状况,突显他们两个人在各自国家的特殊位置上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为历史留下珍贵纪念。

  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成长、成功经历或许会有励志作用,而他们之间的友谊可能只有在他们都卸下扮演政治角色的责任之后,才变得让人动容,撒切尔夫人在给里根的悼词中说:我们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总统,一个伟大的美国人,一个伟人。而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而令人惊叹的是,这让人动容的友谊,是在充满政治斗争的硝烟中结下的,不得不让人觉得弥足珍贵。在《里根与撒切尔夫人:政治姻缘》这本书里,作者这样为这对灵魂伴侣的政治姻缘画上了句号:

  在华盛顿的仪式上,撒切尔夫人曾向她最亲密的朋友表达过私人的敬意。“在罗尼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的心智被病魔的乌云笼罩。现在乌云散去。他又变回了自己。”

  如今,“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也已去世两年,斯人已去,看着本书封面上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并肩而立,目视前方的照片,似乎还真有些伴侣的模样……

  《里根与撒切尔夫人》读后感(四):“同床异梦”的“政治夫妻”——读《里根与撒切尔夫人:政治姻缘》

  文/吴情

  在谈到二战后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英美关系时,人们总是习惯以“美国大哥”、“英国小弟”这样的称呼来进行形象化理解(类似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称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为“老大哥”)。一方面,英国在二战中遭受重创,昔日大英帝国早就难以维持,国际地位也迅速下降,战后也是依赖美国的资金支持才得以重建;另一方面,美国在二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又通过战后的一系列努力,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随着英国国力的恢复和逐步增强,它希望重拾往日的辉煌和荣耀,而美国竭力维持现有的局面,使西欧(尤其是英国,法国太桀骜不驯)甘于成为其附庸。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撒切尔夫人和罗纳德·里根相继上台,两个人相同的保守经济思想和政治主张使得他们俩很快便“走到了一起”(其实,之前他们也已结识),公开场合下的会面访谈,私下里的书信往来,都成了两个人交换国内外政治、经济、外交事务的途径,好事的媒体喜欢把他们渲染为“政治夫妻”(political couple),里根也善于(也乐于)通过展现自己男性魅力来塑造公共形象,给处于经济“滞胀”(stagnation and inflation)中的美国人以安慰和鼓舞:我将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撒切尔夫人则比较内敛,或者说保守,不喜欢别人讨论自己的感情生活,尤其是美国人。

  两个人最初并不以政治为主业,都是在工作中发现自己适合政治,从而展开政治生涯的旅途,里根从做播音员开始,到演电影、担任演员工会主席、发动罢工、演电视、竞选议员、竞选州长、竞选总统……撒切尔夫人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在塑料厂找到一份工作,因缘巧合结识了富商丹尼斯,后者为其全身心投入政治提高了物质条件。当然,他们的政治路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波折和险阻始终与其相伴而行,撒切尔夫人要时刻面对议会内部对她性别和与性别相挂钩的能力的歧视,里根则要不时为自己的鲁莽和冲动付出代价,以及“年事已高”这一特殊身份遭遇的挖苦和为难。但最终,两个人凭借个人的努力和外在的机遇,成为国家的最高领袖,也即“政治夫妻”。

  纵观全书,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了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形成各自保守主义哲学的基础,尤其对两个人各自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人未来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刻阐述,观点新颖别致,给人以不少启示。其次,书中所言的“政治夫妻”,也大多点到即止,以事实为根据,或援引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个人传记,或摘自最近解密的文件,不过分猜测,不以偏、险怪论取悦读者,大多可信。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即使是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也难以例外。他们走上了各自政治生涯的巅峰,肩负着各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伴随着的还有“高处不胜寒”的压力和寂寞,尽管可能早已将对方视为彼此的灵魂伴侣(soul mate),但终究让位于现实政治,公共形象的建立和维护也好,两国关系的“夫妻”隐喻也好,都无非是政治外交的附属品和调料,谁会当真呢?

  《里根与撒切尔夫人》读后感(五):政治易碎,友谊永恒 ——读《里根与撒切尔夫人:政治姻缘》

  2004年6月5日,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因肺炎去世。国丧期间,在10万哀悼者中,有一位特别的来宾——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她戴着黑色的大帽子和黑色的面纱,用右手轻轻抚摸棺木,然后深深地行了一个屈膝礼。在华盛顿的丧礼仪式上,撒切尔夫人悼词言辞恳切:“我们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总统,一个伟大的美国人,一个伟人。而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9年后的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在伦敦病故。这一天,距离她38年前同里根第一次会面,只相差一天。由于年事已高,里根的遗孀南希无法亲赴圣保罗大教堂送别撒切尔夫人,只能通过发言人表达敬意。南希称:“罗尼(里根的昵称)和玛格丽特是政治上的灵魂伴侣”。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与里根都被认为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领袖。在两届8年总统任期内,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所推崇的价值理念,不仅改变了各自国家的政治氛围,而且还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特别是他们联手结束了苏联,赢得了冷战,其留下的政治遗产直到现在依然闪闪发光。而他们之间不同寻常的友谊更是被视作世界政坛的一段佳话。

  事实上,政治很难让人想象到友谊两个字。丘吉尔说过:“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道出了政治的冰冷、残酷。为了国家利益或者私人利益,政治家常常带着友谊的面具,虚与委蛇,道貌岸然,内心的真实被抛在一边。所谓的政治友谊不过是获取利益的手段。一旦形势突变,政治又往往图穷匕见,你死我活。这样的例子,不论中外,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时代》杂志创刊主编、著名时政记者尼古拉斯.韦普肖特当然懂得政治是怎么一回事。他耗费多年研究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政治活动与相互关系,并最终在《里根与撒切尔夫人:政治姻缘》这本历史著作里,探讨了两位政治领袖友谊的来源、基础,以及这种私人友谊在国际政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似想证明虽出于政治利益的需要,但友谊并非出于孤立的地位。

  《政治姻缘》以历史事件为串联,以史料为依据,生动讲述了里根与撒切尔夫人的政治伙伴关系和私人友谊,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两位政治领袖的每一次会面都给予全貌地展示,精细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显然,两位政治领袖的私人友谊超越了政治。这缘于他们面临相似的环境,拥有相同的政治理念。他们都出生于草根,都是“从杂货铺走出来的”,都崇尚自由市场;他们面临相似的内外环境——国内的滞胀,全球的冷战,以及自己国家国际地位的下降,正如书中所说“越是动荡的年代,联盟关系越牢固”。此外,拥有各自的人格魅力且性格互补则是他们友谊长存的重要原因。一个温和大度,潇洒浪漫,一个自信坚强、眼光独到,尽管有些咄咄逼人。这使他们交往自然,能彼此真实地表达政见。

  当然,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并非没有政治分歧。在福兰克群岛战争(又称“马岛战争”),在对苏联石油管道禁运、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削减战略武器谈判等等一些受人瞩目的国际政治事件中,他们并未掩饰分歧。在对福兰克群岛战争这一问题上,由于里根为维护南美后方的稳定而试图说服英国立刻停火,撒切尔夫人则针锋相对,甚至开放线路训斥里根,让整个英国国务院都听到她的愤怒。然而,里根这位世界头号强国领导者,却能在事后致信撒切尔夫人,为她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军事胜利表示祝贺。毫无疑问,友谊是他们政治分歧的粘合剂。他们发现彼此固执、苛刻、使人愤怒,但还是很容易就原谅对方。

  很难想象,一个二流好莱坞电影演员能成为美国总统,一个底层女性在传统又保守的英国能成为首相。但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做到了。更难想象的是,在孤独、冷酷地政治斗争中,他们将领袖赋予更多感性的人的特征,将真挚的友谊带入冰冷的政治。世界领导人——哪怕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共同经历黑暗时期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之间都鲜有这样坚固且亲密的友谊。

  可惜时间毕竟有限。1989年,里根卸任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就职成为美国第41任总统。虽然英美两国关系依然紧密,但里根时代的结束彻底改变了两国关系的本质。布什自信的贵族风范让他对撒切尔夫人无礼的表达方式异常不满。1990年,诸事不顺,撒切尔夫人黯然下台。然而,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依然保持了美好的友谊。1994年2月,撒切尔夫人出席了里根83岁生日聚会。聚会后,里根致信撒切尔夫人:“能够和你一同经历人生中许多最重要的时刻,我感到非常骄傲。感谢上帝将你带入我的生命。”

  政治易碎,友谊永恒。尽管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创造了一种拥有独特价值的政治友谊范式,但终究未能普世。也许正因这种独特性,他们的友谊至今依然让人倍感温暖和珍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