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布什心理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小布什心理传读后感10篇

2018-06-09 20: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布什心理传读后感10篇

  《小布什心理传》是一本由[美]弗兰克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小布什心理传》读后感(一):小布什总统精神世界大曝光

  本书是弗兰克教授精神分析方法对小布什总统内心世界进行了近乎残酷地大曝光。分析之深入言辞犀利,几乎是让小布什“赤裸裸”地站在读者的面前。怪不得有读者评论,弗兰克教授可能要面临指控的危险。幸亏是在美国,言论的出版自由受到比较充分保证,估计教授先生不会因言获罪。如果你想了解小布什的精神世界的阴暗面,这本书绝对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你的“分析欲”。

  在这本书中,弗兰克教授主要借鉴运用了精神分析大师梅兰妮•克来因的方法。她的分析方法的特点是将人的性格形成追溯到个人婴儿时期。因此,在这本书中,弗兰克教授对小布什的母亲芭芭拉和小布什的关系进行了重点关注。恰好,芭芭拉夫人对她和小布什小时候经历有比较完整记录,这为作者分析小布什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比较充足研究资料

  布什总统夫人芭芭拉在家里对小孩子是很严格的。据说,她是一个冷面而严厉的人,经常打孩子。她十分喜欢控制别人。布什夫人自己时候没有受到充分照料,这会对她自己宝宝的早期养育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虽然我们不能一口就断定她对小布什的早期养育就是不好的,但至少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而小布什成年后的很多行为带有明显的缺乏整合的痕迹,这正从侧面说明他早期受到的养育是不良的。小布什总统力图消灭世界上的危险人物,这可能跟的小时候没有受到足够的照顾感情上有缺陷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小布什在儿时经历了一个重要事件,这件事情可能对他的世界观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妹妹的去世对家人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这会增加他心理上的愤怒感。妹妹去世以后,小布什一直在寻找各种方法来隐藏他的痛苦。小布什经常借用一些短语虚张声势手势表现一种虚伪脆弱勇气。小布什依赖他过分简化的内心世界来避免感受到的恐惧。小布什的宗教观也是基于此。他借用宗教用确定性来取代怀疑,而二元论来取代模糊性。

  在这本书中,我们读到了一位有着严重心理缺陷的美国前总统。他的执政方式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他的不良的心理特征。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得理解他执政行为。

  这本书的一大遗憾是所有的引文没有注明出处。我不知道是英文原版 本来就没有这些注释,还是译者为了节约版面特地去掉了这些注释。在我看来,对于一本严肃书籍来说,这些注释是需要的,不可缺少的。

  《小布什心理传》读后感(二):【转】对这位作者的精神分析——曾奇峰推荐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科学家奥基夫和挪威科学家莫泽夫妇,以表彰他们发现人类“自带的GPS”——大脑定位系统细胞。换句话说,他们回答了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知道我在这里或者那里。这是人类在了解自身方面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然而,还有一个问题,也许比“我在哪儿”更加重要,就是“我是谁”。相近的问题包括:我是怎么样变成了现在的我这样子的?我为什么跟他人不一样?我的局限和潜力在哪里?等等。在过去一百多年里,通过一代又一代精神分析师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相当逼近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了。

  本书作者贾斯丁•弗兰克教授,使用的主要是克莱茵的理论。在精神分析史上,克莱茵以开创了客体关系时代而闻名并不朽。她延续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但有革命性的创新。其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一个人早期的关系——主要是跟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他具有什么样的人格,或者说决定了“他是谁”。

  客体关系理论家们的结论,建立在对数以万计的母婴关系的观察之上。他们发现,相对于婴儿或者非常幼小的孩子,成人身上并无“新鲜事儿”。所有健康的成人行为,都是婴儿行为的升华超越;与此同时,所有不健康的成人行为,都是没有发育好的婴儿行为的残留。

  举例说明。所有婴儿在大小便之后,都有将大小便用手、脚或者其他东西扒开的愿望行动,这是自恋性的占有欲的生动表现。健康的成人不会再这样做了,但却会在法律情理社会的允许之下,去更多的地方旅行、住更大的房间,或者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名字,等等。而不健康的成人,却会保留婴儿的非现实感,非法地或暴力地“攻城略地”、巧取豪夺

  带上精神分析的“专业眼镜”一眼望去,一个人的全部内心世界会变得一览无余。他的成长历程,会以立体的形象动态地投射出来。无数使他之所以是现在的他的元素都在其中,这包括:家族创伤的代际传承、父母的人格特点、同胞之间的竞争、早期的其他关系状态重大的创伤性经历等。在“我为什么是我”的因果链被如此透视之后,我们对很多关于人性的事情,就不会过于焦虑了:了解了因果,就知道了调控。

  这个调控,对成人来说,就是精神分析治疗,或者说心理动力取向的心理治疗。我们已经看到,这个努力,其实是在修正“父母的笔误”。所以,精神分析师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有健康的父母的心态才能改变不健康的父母制造后果。健康的父母的标准是:能够给与孩子共情性(Empathy)的回应

  Empathy这个词很不好翻译,翻译成“共情”,似乎过于强调了安慰体贴支持一面,而稍微忽略它中立的那一部分;台湾同行译成“神入”,又有点不那么通俗。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更好的翻译,就暂时沿用“共情”吧。

  共情性回应指的是,满足孩子对肯定、理解、赞美温暖等的需要。这些需要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历史曾经有暴君做过实验:只给数以百计的婴儿饮食,却不让成人跟他们在一起,结果是婴儿们无一例外都死了。

  在客体关系之后的理论里,共情不仅仅是给与健康的关系,它还是最好的探索人类最深的内心世界的工具也就是说,你如果没有共情,就不可能真正深度了解你想了解的对象

  弗兰克教授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精神分析探测一个人的内心时的强大力量甚至魔力。小布什总统的整个精神世界变得几近“裸体”。读这本书,可以极大地满足我们的“分析欲”,但同时也异常忐忑,因为从伦理上来说,未经当事人允许就做如此透彻的分析,是不恰当的。难怪有人评论说,弗兰克教授可能因此面临控诉。

  这本书在尽情展示精神分析的魅力的同时,也在暴露其令人生厌之处。

  这段时间一直都在酝酿这本书的推荐序。前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了一位中国历史上的独裁者。我们在桌子两边相对而坐,他目光如炬看着我,令我心生恐惧。我害怕“他看透了我看透了他”。这个梦如此生动,以至于我现在回忆起来的时候,都有点手脚发麻。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在弗兰克教授全力以赴分析小布什的时候,我们也分析一下他,不知道这叫不叫“以毒攻毒”。单纯从分析技术来说,弗兰克全书都没有表现出对小布什的共情,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他的分析深度也许不够。更具体地说,弗兰克只是作为旁观者描述小布什而已。而真正深度的分析、带有共情的分析,是你必须“成为他”。很显然,弗兰克出于对小布什的反感,既没有也不愿意“成为他”。

  我的梦也可以作为分析弗兰克的材料。我相信我在梦里的恐惧,不是,至少不全是我的,大部分应该是弗兰克的。他对小布什的无情分析,有可能是他对他父亲敌意的投射。如果他在现实层面直接攻击他的父亲,会产生作用力式的内疚感和恐惧感,但攻击小布什,就不会有这些反作用力,更准确地说,他会把内疚和恐惧压抑到自己的潜意识深处。而我作为他的书的中文版推荐者,会觉察到他的潜意识,并把它们在我的梦里呈现出来。

  我写过很多书的推荐序,唯独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很冲突。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因为把精神分析技术(除了共情)应用淋漓尽致;也是一本坏书,因为它突破了我从业的底线。一个能够整合我的冲突的对这本书的评论是:大家都读读这本书吧,读了就知道如果一个小孩子拿着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该有多么可怕

  2014年10月30日于石家庄

  《小布什心理传》读后感(三):读懂精神分析法

  《小布什心理传》 读这本书还没多久,就让我想起了一部挺有名电影蝴蝶效应》,但是又与之不同。而这本书带给人的除了震撼之外,还有让人羡慕恐惧的心理行为后续效应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摧枯拉朽,对小布什心理的分析,好像就是在心理学的的范围内,显露它的力量。有人说,如果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对小布什有一个理想印象的话,那么当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那个所谓完美政客目的小布什在心中便轰然瓦解、荡然无存了。 小布什的每一段经历,让我们禁不住去思考他的思想、行为、与家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不是深受其影响。从小布什的童年说起,每一段童年的回忆,都影响到他的整个人的未来的行为。作者弗兰克使用的是精神分析理论,这本书不仅是精神分析理论的诠释,也是一种证明。戴上精神分析的一种专业眼镜一眼望去,一个人的全部内心世界会变得一览无余,他的成长历程,会以立体的形象动态里投射出来。在这本书的推荐序之中,可以稍微了解一下精神分析法所应用的理论基础。而小布什作为公众人物,被放在精神分析法的解剖台上,我们又能看到他华丽外表下的何种颜色五脏六腑呢?我想,无论这本书带给你怎样的感觉,最好用一种辩证的视角去看待。因为在作者用这种新式手术刀“解剖”小布什时,我们也在实验这把刀的合理性所在精彩的是,这本书就是把小布什当作病人,为我们讲解不同的病导致的后果。反过来说,一些非病理性的积极性行为也会导致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效果和行为,我想,读在书中更要读在书外。偶尔我就会想,如果我用这种方法分析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是否能得到一些行为背后的病因?这本书是讲一个人,也在讲所有人。2015.04.23

  《小布什心理传》读后感(四):透析小布什

  何为心理?英文名:PSYCHOLOGY,简单称为知、情、意。主要是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自古至今,心理现象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也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任何情绪情感意志,它们发生发展、消失这些都属于心理过程。到底是什么影响着,或者说是什么干扰着这个心理的发生、发展与消失。列宁把心理学列为“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的基础科学之一,看来也不无道理

  估计任何人都不喜欢把自己内心世界展现在别人面前。当然这也包括美国第43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所以这本解读小布什心理的书籍,曾一度被喻为布什家族的禁书。本书作者贾斯丁•A. 弗兰克,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科临床教授,这次把研究对象列为美国第43任总统的小布什。

  作者通过搜集小布什大量公众演说以及其数十年来的家庭生活记录为基础,以现代精神分析学来分析他的种种行为、言谈以及所做出的动作,挖掘出所暗示,所隐藏的东西。

  在百分之九十的育儿书里,都写道父母是孩子的一任老师。孩子对于父母的感觉可能更不一样,父亲对于孩子而言,是用来崇拜的,是用来模仿的,也是用来超越的。小布什的曾入耶鲁大学学习历史,而他的父亲也是耶鲁大学毕业。同样,老布什参加过空军,参加海军飞行员,并且在二战期间,表现英勇。小布什也曾参加空军。后面的包括经营石油公司,竞选总统,小布什与老布什走的几乎是相同道路

  小布什也是普通人,也会有一颗很强的求胜,好胜的心。他渴望得到父亲的观注,希望得到认定,努力做的比父亲做,超越他,战胜他,让他看到自己。精神分析作为一种研究心智的方法,感觉上超级复杂,但是作者告诉我们精神分析原于我们原始的自我,它们中有一些通过我们的剖析才能表达出来。

  如911之后的审讯超过界限,这在事后官方答复确实超过办限,这个虐待审讯,很容易就让我们联想到,小布什以前,他在上学期要求入会的烫一个标志的事情,告诉不痛,告诉不会留疤,这都是假像,任何一点刺激,都会有反应,都会痛,而伤及皮肤,又怎么不会留疤。他说的轻松,用这些话语来掩盖假意之下的真相

  作者用现代精神分析法,把小布什身上的光环退掉,把一件一件事情的原委向我们展示出来,感觉上很神奇,细细品之,也很有道理。某些事情发生一次,可能是偶然,但是再次发生,重复发生时,就有必然性。如作者指出小布什总在记者会上使自己处于镜头前方。他想要取得成功,渴望胜利。一位总统,所做的决定是代表一个国家,他在公众面前若是戴着面具,那么他的精神世界,细细分析就会看出所有的问题。他为什么总是强调某个词,他的习惯动作又在掩饰什么,年少时缺乏某种的,或许正是今天他所做的,以及他要掩盖的。任何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走近来看,他也是普通人,只要是世人,这种精神分析皆可用。

  《小布什心理传》读后感(五):直面你的内心

  私以为美国人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可以肆无忌惮的谈论分析他们的总统,之前看过的《一个国家的自杀》通过对于奥巴马早期生活的经历以及近期的施政方针分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奥巴马剪影,而这本《小布什心理传》则更惊心动魄,直接将前总统当成了“病人”,通过他幼年的遭遇、历年来的言行,探查到了他整个的内心世界,甚至为他开出了病历。

  看这本书之前,我也与无数人一般厌恶小布什的错漏百出与穷兵黩武,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角度,在这里一切的行为都有据可循,一切的事情都有其原因,这本书用现代精神分析学和弗洛伊德理论带领我们追根溯源的从小布什的童年生活开始,分析他的行为是如何深受童年生活的影响,又在被抬到总统位置之后无限放大,影响范围波及数百万人甚至是全世界。书中为我们分析了他的不完满的童年如何导致了他的内心的分裂与投射,而由此形成的认知障碍又是如何严重的影响了他的生活与工作,自大狂如何让他蔑视法律规则而凌驾于其上,而他外在的骄傲强势内里掩藏着一个软弱而又残缺的灵魂,如果之前你对于小布什更多的是厌恶,那么看完这本书之后会更增添一丝怜悯,我们不仅得到了一个与平时所见的小布什迥然不同的形象,也让我们每个普通人看到幼年生活对于一个人的巨大影响,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家庭,而是只有强势冷漠有控制欲望的妈妈,与远离孩子的爸爸,那么极有可能未来的孩子无法学会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也无法形成正常的人身观价值观,甚至无法面对自我,再也无法继续成长,无论如何长成一个成人的躯壳,内在的婴儿却在愤怒或恐惧。在揭示这个世界上曾经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的同时,我想这本书也适合每个人以及每个父母观看,

  而更让我感到惊讶的一点是书中的作者还自动为我回答了萦绕在心中久久不去的一个问题:既然小布什是这样一个不成熟不堪重负的人,那么为什么他还会被选为美国总统并保持连任呢?作者的回答也非常精彩;因为媒体放弃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而大多数的普通民众,还是承认了吧,同样具有相同的弱点,希望通过更简单的方式,更轻松的思考方式去看待自己不愿面对的复杂问题,宗教可以拯救我们,而一个貌似强有力做出承诺的领导人也可以,哪怕给出的是一张空头支票。这是一个人类需要面对的人性弱点的共性问题。也是大家都需要心理学的原因,因为如果没有心理学,我们无法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自己思想的成长历程,又该如何面对真实的自我。

  这是一本看了让人触目惊心的书,也是让人难忘的一本书,因为这本书不仅关乎小布什,关乎美国,也关乎人性,关乎我们能否直面内心最深处的恐惧。

  《小布什心理传》读后感(六):犀利专业的小布什解读

  在撰写书评前,我得承认,以前的自己很容易将公众人物尤其是国家首脑们偶像化、完美化、脸谱化,估计也有不少人跟我有一样的心理吧,一对某个人理想化过度,就很忽略真相。如果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同样对小布什有一个理想化印象的话,那么,当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那个所谓完美政客面目的小布什在我心中便轰然瓦解、荡然无存了。

  这本书主要采用了精神分析法对小布什的出生、成长环境进行了深度解读,并尽可能详尽地解释了小布什整体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作者用异常生动详实的笔触告诉了我们童年的经历是如何促使小布什决定成为总统的,同样,也是童年的经历在深刻影响着小布什的领导风格。作者的语言犀利而直白,他告诉读者,小布什不仅是个酒鬼,更是超级恋母狂、虐待狂,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深度影响了美国甚至世界的格局,甚至我们可以说,小布什的潜意识,甚至改变了当时的整个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大胆直言到了肆无忌惮地去分析他们的总统,几乎是把小布什的精神世界开膛破肚,整个儿解剖了出来,并晾晒给读者去看,甚至针对小布什的各种心理症状为他开出了病历。唉,原来这小布什整个儿就是一大病号啊,而在作者看来,小布什成为病号的罪魁祸首就是他的父母……真是令人心有戚戚焉!读了这样一本书,更使我认识到作为父母,养育孩子的责任大过天。

  总体而言,这本书非常适合心理学爱好者阅读,尤其是对于精神分析痴迷的同好们,一定不要错过,同时,我也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一个做父母的人,希望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所领悟,有所斩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