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诗不必写,我活出来》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读后感10篇

2018-06-12 20: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读后感10篇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是一本由张玮玮 / 乌青 / 远子 / 等著作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读后感(一):平凡里开出花

  年少时时常会想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样平淡无奇,没有遇见霸道总裁,没有成就传奇霸业,也没有拯救世界

  偶尔看到新闻报纸上各种富豪明星伟人华丽生活也羡慕过;看到电视剧里各种即使狗血却依然能激起无数少女荷尔蒙梦幻故事也花痴过;也在忙碌生活中偷懒发呆时幻想过,或是化身明星一路光鲜亮丽或是化身灰姑娘霸道总裁温柔公子围绕身边或是化身富豪任性花钱纸醉金迷

  然而随着年岁增大,随着阅历加深。也了解到我们曾经羡慕的明星也好富豪也好,在他们华丽的外衣下也是有着我们所不了解的压力束缚、艰难。

  于是也明白我们的生活似乎也是很美好的,不是一定要功成名就传诵千古人生才有价值,我们不是灰姑娘也做不了英雄,我们只有做好我们自己,过好我们的生活。

  我们走过形形色色地方,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看到形形色色的故事,虽然平淡,但不乏精彩。我们经历不了站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经历的生活,但我们活得自在活得自我。

  我们随性而来我们随性而去。

  就像书里的故事,没有霸道总裁没有官场沉浮没有救世救民,只是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听过的故事。只要怀着一颗自由的心,我们的生活也一样精彩。

  三千繁华笔走沙,在敢爱敢恨的岁月里爱过恨过,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好后悔的。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读后感(二):你开心就好

  一开始,我们都想活成一首诗。但后来,我们成为了自己的那首诗。

  小学时候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我记得标准答案是成为一名科学家

  在许多篇作文里面,考试题上,过年亲戚聚会场合,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这个答案。

  我三年级的时候禽流感爆发,我跟我妈说我长大想成为一名医生,这样就可以救好多好多人。 我妈一听,太有理想了,太骄傲了。怀着激动心情给我的班主任打了电话,告诉了她我的远大理想

  第二天我们班主任特意开了班会表扬了我,从此我有了一个外号,韩医生,小时候害羞敏感让我从那以后听见医生两个字就想翻白眼,恨不能躲起来,千万别跟我扯上关系

  这个梦想也就无疾而终。

  初中刚开学,我也是抢答小能手语文课、数学课、政治课、地理课,每节课老师提问我都第一时间举手抢答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孤立了,因为大部分人都不举手发言,你老举手,你就是异类。

  为了跟大家一起愉快玩耍,上课我就不再举手发言,成绩也顺利跌出前十。

  今天看了这本书中收录的囧叔的文章《真英俊》,一个和社会格格不入的逗逼,突然想起来我的那些还没开始就被大环境扼杀在摇篮里的梦想。我羡慕朝鲜族的金英俊,因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他都按照自己觉得骄傲的方式活着。囧叔说有一天看到报纸上的《朝鲜专家称打美国易如反掌 将在美国本土开战》似乎懂了些什么。

  我为什么坚持不下来那些梦想?因为我对成为医生,对成为一个好学生没有那么强烈欲望,这不是我觉得骄傲的生活方式,不会让我一想起来就血液沸腾,热泪盈眶

  就像我喜欢编辑,我有太多借口努力,我才大三,我不是这个专业的,我还有爸妈养我,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投入全部的精力把这件事做好。即使我要把休息时间用来工作,就算我会被早晚高峰折磨死,哪怕工作发生了多么丢人的事,我都控制不住热爱它的心。

  什么是让自己骄傲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昂首阔步内心感到满足,一想到就会微笑,不会迷茫,不会空虚,摔倒了也能不屑。不妥协也不畏缩,我对我热爱的不会退让一步。

  所以我也渐渐理解了想做DJ的闺蜜、想嫁入豪门孩子朋友。因为我们无法规定什么样的理想是好的,是值得尊敬的,我们更不应对他们的理想指手画脚,只要这是你想要的人生,是你觉得骄傲的生活方式就尽管去做吧,别辜负生命中另一种可能

  总之,你开心就好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读后感(三):这里有一群人,把梦想过成生活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主人公们都很有魄力,做一些别人做不到或不敢做的事,把梦想过成生活。

  说到梦想,我想要先说说梦想的本体,人自己。有多少人认识自己?有多少人承认自己?又有多少人在嘲笑那些敢于做自己的人。

  就像《真英俊》里的金英俊,虽然在别人眼中这人是个二愣子,但他一直在做自己。他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赞扬自己的美貌(虽然有点偏颇),敢于在任何课堂发表自己的言论,敢于像自己的偶像学习(尽管多么的不切实际),他都做了,即使惹来了嘲笑和挨揍,但他始终是在做自己,不论旁人怎么看,他一直忠于本心。尽管他很二,但我真心希望他二到底。

  他是不算漂亮,但有多少人认为自己很漂亮而不敢说呢?他是在任何课堂上发表他的可笑言论,但又有多少人想回答却又装成不屑一顾呢?学自己的偶像,最起码他知道自己的偶像是谁,有多少人不敢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偶像,硬说自己的偶像是什么先哲圣人。忠于本心吧,连自己都不知道是谁的人,你所谓的梦想,真的是你自己的梦想吗?

  其实,有很多人的梦想并不是遥不可及只是他不敢迈出那个1。没有那个1,再多的想法都会像没有1的0一样,化为泡影。而有的人,他敢于迈出那个1,其后的0有多少位,真的那么重要吗?不要说嘲笑,连1都没有的人有什么资格嘲笑。

  就像《一年只需要工作六周就够了吗》中的主人公,他向往梭罗“瓦尔登湖式“的生活,所以他拿着近两个月的工资找了个偏僻村庄住下,过他想象中的生活。可他万万没想到其中的难熬,颠来倒去,他回到了他真正梦想的起点

  有些人说找不到自我,其实那都是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享受着城市灯红酒绿,再给自己加上一点儿忧愁,使享乐变得理所当然

  其实想找到自我很简单,把自己放到一个偏僻陌生的地方,自我那个东西肯定会跑出来找你玩儿。

  而自己真正的梦想,你问他就知道喽。

  梦想找回来了,过成生活,那就是自然而然事情了。

  就怕你不敢迈出那个1,还一直惦记着那些0,那可就啧啧啧。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读后感(四):于你,我是那根无法缺失肋骨

  一度是到 处 流 浪的状态,不知悔改的横冲直撞着。

  我有太多想去领略的事,想完成的梦,想遇见的新鲜

  那时候我跟朋友讨论,爱 情无非是两个看对眼的人互相放弃一部分自 由,可没有谁能真正属于另一个人

  朋友说他不懂。

  是的,那时候能交谈超过1小时的朋友少得可怜。偶有老友电话过来关心,问我当时又到了哪里,也仅仅是闲谈片刻便收线。

  电话费挺贵的,漫游加长途,走在路上也不容易充 值。更重要的是,我慢慢放弃手机这一联络方式了。

  无法理解的话,即使勉强着去互相了解,那也根本不能够抵达彼此内心吧?于是在当时那两年内,我是朋友口中的怪人、失踪人口和“不正常”文 艺 女青年

  不是没想过妥协。

  那是在一个俗套的雷雨天,听着田野里悉悉索索的回音,从帐篷口望去也只能望到和天空一样的浓黑。我蜷缩着,手中握着防 身 武 器,突然瑟瑟发抖起来。

  那时我发现,人冷的时候不一定是害怕了,但害怕的时候,一定会觉得冷。

  就那么在黑暗中独自沉沉睡去,醒来时才发觉发起了高烧

  我犹豫了许久,还是拨通了离我最近的朋友的电话,告诉了对方自己的地址。我在电话里第一次用了“死”这个词时,已然接近昏迷状态。

  只一下午,他居然就赶到了。什么也没问,自然我什么也没说。在朋友的悉心照料下,我休养了一个礼拜便又活力起来。

  友人拍拍额头,“大小姐啊,爱 穷 游的都是臭 屌 丝,你 瞎 掺 和什么啊!放着北 京好好的学不上,你......”

  我掏出钱包拿出几张,“第一,不是穷 游喔!第二,我好啦,谢谢你,来时的火车票给你报了吧!”那是本山叔的小品段子

  他叹了口气,“送你回北京吧。”

  我悬在半空中的手,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显得孤单尴尬

  他摸了摸我的头,“何必 搞 得这么辛苦呢?”

  我突然就流出了眼泪,扑进他怀里大哭一场。

  我还是继续上路了。不为别的,只为沿途风光正好。前路漫漫,和人生比起来呢?和青春比起来呢?孰短孰长?

  我一向对时间、长度没什么概念,却总是对距离异 常 敏 感。怕就怕,此刻的妥 协,这条我当初毅然决然选择的路,会真的无法走完......

  我不希望,离那个信誓旦旦年轻无畏的自己,隔绝着一整片橘红色信仰之光。

  这是2015年的春天,我坐在办公室里喝着咖啡,看着书。窗外的阳光打在我的脸上,不知是否跳跃在我低头时阖着的睫毛之间。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看到封面上等车沉思的直发女生时,思绪恍惚到了几年以前。

  “面对生活的裹挟,选择的狭隘,过分统一的人生标准,我们能不能以自己最骄傲的方式活着?”

  想想,其实活着最可怕的事情便是,人们只是想活着就好。怕苦、怕累、怕孤独,怕周遭的目光有异,怕不被亲近的人理解,怕被化进“不正常青 年”的圈子,所以你的生命,也仅仅是在活着。

  多浪费......

  赵行德写的这篇《旅行的意义》,属于这本书的中部。我却被那一张张的照片所吸引,直接跳过了开头。

  我不能告诉你旅行有什么意义,作者说。我更干脆彻底的告诉你,其实,旅行没有意义

  我笑了笑,继续看下去。赵行德在豆瓣上被称为老赵,任性有趣家伙文如其人

  非洲草原优雅的长颈鹿(脖子长真的会显得优雅有气质!)吴哥窟层次丰富的日出,墨西哥的雪山,恒河边聚会的苦行者。每一张照片,都能看到一个故事,每一个镜头里的脸,不都是上辈子的缘?

  我曾经问遍整个世界,生命的意义到达是什么呢?其实,无非就是自由的活着,做你想做的事,爱你想爱的人。

  成为无可替代的仅有存在

  我给烟波人长安发了封豆 邮:听说,你爱吃烤鸭?

  这货毫不掩饰的承认了,是呀是呀,爱吃的。

  于是我继续打字,听说,你是男的?

  这回,换成他打问号了:诶,你不知道吗?

  居然是真的......我被他的I D 和说话方式欺骗了。今天在书里看到他的文 章才知道,原来,我这个大作家友邻,是个活脱脱美男子来着。

  好吧,活的,男的。

  我们都是一直在寻找。

  长安把一曲“相与被相亲”的闹剧写的温馨不失轻松感触又不伤感。就好像平时在你耳边自顾说着话的闺蜜,你停住脚步,他还继续走着、说着;你追上去与他并肩,正好能听见那句“我支持你啊,想做就去做吧。”

  内心一暖,不觉得孤单

  我继续翻着书,在别人的故事里,找昔日自己的影子

  现在,经历过那段颠沛流离日子以后,我早已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并且觉得安稳,被日子锁住是一种踏实感而非早年感觉上的不自由。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时光,有的时光温柔,有的时光虐你一脸。世界那么大,不好好活出自己,怎么对得起生命的赐予?诗有千千篇,流传下来的,必定是有它的独特所在才能朗诵读。

  嗨,世界。

  我想成为亚当的肋骨,那根你无法缺失的存在。

  这条路,我不孤独。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读后感(五):我只想窥探诗化生活

  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尽管有时会有很多担忧,但还是抗拒任何的不美好。《诗不必写,我活出来》,我以为这将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又一猎物。但事实,绝非想象。

  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之前,我没有行很多路,没有交结很多有趣的朋友,没有偏离正轨的经历,只是突然之间,只想静静地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并以这样的姿态对抗生活中的不完美。因此,对活得像诗充满好奇。最初看书的冲动也只是想窥探诗化生活,就像我每天认真观察我目光所及处的人们,想了解他们,想知道脸庞背后的故事。但是,我没有心满意足

  开“三蹦子”的小六,永远乐呵呵,笑容快能融化北京上空的雾霾。但笑得越大声的人内心隐藏的苦楚也越浓。无法逃脱命里的秋天,那就永远用骨子里透出的倔强藐视生活中的不如意。平凡如他,但不平凡的是他坚强沧桑满面的红色的心。

  那年夏天停在回忆里,好像是简单的重复——老老实实地度过早晨,既不快乐也不难过,这样懵懂童年记忆,却长在每个人心里。每个人都会有他的那个专属夏天,开始看时间划过,开始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开始在内心升腾起某种欲望,然后,开始去走属于自己真正要走的路。

  有些东西你永远忘不掉,有时单纯到对一碗《三鲜米粉》的贪恋,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些人,他们来过你的生命,丰富了你生命的滋味,然后有一天你一转身,她们就没有踪影,并且是永远。你怀念他和她,还有那碗三鲜米粉,可是失去了就找不回了,你只能在回忆中流连忘返,在这样的日子里,你终究会对失去有了某种痛彻的领悟。

  品茶,有时就是在品人生,在《识茶记》中,在认识茶的过程里,也认识了一些人。不同的人喜好不同的茶,茶也能体现人的某种禀赋,有时候你选的是茶, 其实决定的是人生。

  “在北京城里,离大自然最近的地方大概就是菜市场了”,友人会这么说。于是他会在休息的时候买张站台票,假装接人,然后在长椅上看人来人往,其实在迎接天蓝海北的人时,他的心已经在天蓝海北穿梭了一圈;他还会在没有窗户的房间举起望远镜,即使在最闭塞的环境中,尽管生活已经窘迫难堪,他依旧心向远方,想要去探索。这样一个人,我只觉得心疼。如此真实地活着,让人感觉害怕。可是,唯有这样活着,他才是他。

  偶尔,当那你开始厌倦工作时,有人在你耳边说一年工作六周就足够,真的可以这样吗?有人会大笑,有人跃跃欲试。最后,真的有人认认真真地体验了一回“瓦尔登湖”式的生活。你会怎么想,大概会笑他傻或异想天开,可是你永远都没有资格嘲笑他,因为他是在用纯真的心去体验他所好奇的人生,这里面透露着自由,更透露着对生活的深情。

  踏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旅行的意义,可是到后来却一无所获。就好像有人总想知道生命的意义,这样才不枉此生,可最后也会空手而归。终归有一天,你会不再心急如焚,因为无论旅行或生活,最大的意义就是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工作真的可以做一辈子吗?如果还没有答案,那就做好它,也许做不做一辈子真的不是一个应该追究的问题,问题其实在于如何做。

  一个人的好时光就是一门心思地做着玩儿着,很纯粹。在你沉迷于某种东西时,快乐就会蔓延出来。原来,快乐不是找到的,快乐是从一些人的心里渗出来的,只要你专注地活着,如孩童一般。

  终于发现,活得像诗并不是活得有诗情画意,而是活得像自己,活得足够彻底。

  书中是形态各异的人,过着风格迥异的生活。

  诗化的生活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色彩。这番领悟也让我在心里重新定义“理想主义”。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读后感(六):于细微处发现诗意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高晓松说的那句“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因为记性差,所以特地问度娘是不是这么说的。万能的度娘列了出处,说其实是高晓松的妈妈说的。

  诗意地活着。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没有人真的甘于平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成一首诗。虽然那首诗的风格可能会有所不同。

  年少时,我喜欢的是鲜衣怒马,仗剑天涯。所以喜欢新式武侠。那些年少轻狂,那些白墙黑瓦,那些情深不悔……后来明白,这些,只能是梦。无论多么想以这样的方式活着,都不会真的实现。即使我穿上红衣,骑上白马,拿起宝剑,也不会变成意气风发的少侠,风陵渡口也不会有那个落寞的身影等待。

  后来,我以为可以说走就走,喜欢一个城市就去,并义无反顾地留下来。就像那些传说中留在丽江,留在拉萨的人一样。

  直到有一天,朋友辞职去了神农架,问我要不要一起。我说,没有money。

  我并没有活成一首诗。所以我喜欢看到别人如诗一般的活着。

  翻开这本书之前,我还在想,究竟是怎样的人,才敢声称自己活成了诗。

  出乎意料的,居然是这样。

  看到了“真英俊”。看到了那个很厉害,自己捣鼓了很多东西的爸爸。看到那个走了很多地方,拍了很多照片,说“我不能告诉你旅行有什么意义”的人,在最后说的“在这荒凉偏僻的星系中,在我们这短短的一生中,在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中,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突然地,完全出乎意料的,在某一个刹那明白了,什么是诗意的生活。

  去京都看樱花是诗意的。去玉渊潭看樱花也同样诗意。甚至于,在小区的绿化带,在马路边上,偶然看到的那一抹粉红也同样可以是诗意的。

  松下对棋是诗意的,山林烹茶是诗意的,与二三好友共饮,无论好茶坏茶,也无论观音普洱,都同样可以入诗。

  约会米其林三星是诗意的,和特别的人去特别的地方,品味特别的食物是诗意的。自己做菜,切一朵小花,点缀几片香菜,摆一个特别的造型,盛在别致的盘中……谁能说这毫无诗意呢?

  于是明白,尽管我没有远行,尽管我依旧在朝九晚六挤地铁坐公交,可是并不意味着我不可以诗意地活着。

  JK罗琳看到那个戴眼镜的小男孩时,内心会有一种魔幻的诗意吧?白石老人看到新凤霞时,心底也会滑过一首美丽的诗吧?而我远远看到两个帅哥走在一起,也会畅想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想起关于爱的诗歌……

  于是我原谅了自己。

  哪怕不能抛下一切,去做某些事,成为某一种人,你依旧可以在某一个刹那发现诗意,让自己活成一首诗。只要你愿意。

  就像高晓松(或者是她母亲)说的那样——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

  即使你所拥有的不过十平米的小小房间,每天面对的不过是狭小的办公桌,你依旧可以是诗意的。只要你的心愿意。

  总有那么一本书,让你明白自己,原谅自己,也更懂得自己。于我而言,《诗不必写,我,活出来》就是这样一本书。

  诗不必写,你,可以活出来。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读后感(七):做出第一本书后,我才成为一个真正的编辑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编辑手记

  做出第一本书后,我才成为一个真正的编辑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编辑手记

  刚来北京的时候是去年的6月。我从还下着小雨的南方小城来到北京,爸爸帮我把行李箱放进出租车的时候说,这不是个出远门的好天气,要不过几天再走?雨不大,我们没有拿伞,行李箱的皮面上积起了一些水滴,我把背包取下抱着,坐进车里,说,哎呀,不要相信那些。他笑了说,好,不信的话要自己努力。我说,那当然。

  那天晚上,我在火车上有点睡不着,玩手机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是王小波的一个编辑回忆王小波的事,这个编辑那时候还是个实习编辑,还在上大学,得到王小波的文章后激动得像是得了宝贝,可是出版不了,有时候删改之后也出版不了。我在手机便签里记下:我第一次希望人类灵魂不灭,这样,死后的事他就能知道了。我想成为一个好编辑,如果能帮助这样的好书出来,简直太好了。

  6月的北京很热。

  住下之后,我给一个人发了QQ,我说我到北京了,还招编辑吗?

  是的,这个我将要去的地方,我还没有约好面试。

  之前聊得差不多的时候他问你在北京吗,我说不在,他说那你到北京再说吧。

  约好面试的时间,先聊,然后笔试,很谈得来,过了几天,我开始学着做一个编辑。而这个人成为我的领导,或者说是我的老师。

  每天去上班的时候都很高兴,因为我做成了我想做的事,即使地铁里挤得要命。

  然后开始学习各种编辑知识,看书,适应北京的天气,天气慢慢变冷,大约是在第四个月的时候,领导说开始自己学着策划一本书吧。于是有了这本书,叫《诗不必写,我活出来》。记得我刚把这个书名告诉领导的时候,心里其实很没底,因为这句话有一些嚣张,我当时还几乎不明白什么样的选题能做,什么样的不能,已经做好他又把我批一顿的准备。我想他又要说“你脑子一天到晚都在想些什么,怎么这么不上道,总想得这么偏呢?”

  有一次在编辑群里我们在讨论一个事情,具体什么事我已经忘记了,他说我是个怪人,然后和我差不多同时进公司的一个编辑同事就开始常说我是怪人。有时候我听了还挺高兴的。不不,我是个非常正常的人。只有一次,这个同事问我为什么来北京,平常我会说因为我想做编辑啊,可那天我回答说我想来北京体验生活,我的意思是像那句巴黎是流动的盛宴,那句“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到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在我看来北京这个地方是值得来过一段时间的,哪怕最后要走。也许别人来这里是为了实现梦想,但我的梦想是好好地活这一次生命,我想做我想做的事。

  这天我在选题会上跟他说完我想到的书名,他皱起眉头,瞪了我一眼,说:你说的什么,再说一遍。

  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沉着地把这书名重复了一遍,不知道事情的走向会怎么样。

  没想到他听完想了一会,给我的回答是:诶,这个可以。

  后来他告诉我,他最开始被这个选题打动是因为让他想起了奥普拉,这个脱口秀女王,“最开始,我想要写出伟大的诗来,后来随着人生的磨砺,我开始想要发掘真正的诗,现在,到了我人生的后半段,我变得谦逊,只因为想要能成为诗而兴奋。我坚信,这是值得抓住的渴望:不仅去欣赏诗歌,而要成为诗。”

  大家叫我解释这个选题的想法,我说就是一种自己觉得骄傲的活法,虽然可能别人不觉得你怎么样,但是你知道自己很好,而且无所谓别人觉得你怎么样。我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无间道》里的梁朝伟,他的生活就是一种诗不必写,他没什么了不起,但他干的事很牛,他做的事可能是别人做不到的。

  后来我去约稿子,作者问我这是本什么样的书,我说这是一本讲述各种有意思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的书,人生中有些段落非常有意思,而我想选择一些倔强的、不妥协的、认真思考的或者温柔美好、非常有趣的故事,在我看来这就是诗不必写,就是活出来。张玮玮的《白银饭店》里有一句话:当列车驶过戈壁滩上的戈壁滩,当我们背着乐器走走异乡的路上,多么希望自己有个温润丰满的过往,可是我们只有这个故事可讲。

  只有这个故事可以讲,也就是说这个故事一定要讲。

  稿子中有好几篇文章带图片,于是采用了四色印刷,开本选择了32开,考虑它的厚度和舒适感,选用了纯质100g的纸。

  接着开始封面设计。找到这张等公车的女孩的照片那天,我刚被领导训了一顿,原因是我做了个很不靠谱的封面给他看。用了一张克里姆特的画,弹琴的女孩,黄金的感觉,充满诗和梦想。很好看,但太像一本文学书。

  “你自己看这像不像一本讲生活方式的书!”

  他说的很有道理。

  后来我们决定找一张女孩子的照片做封面,要那种看起来她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的感觉。设计师和坐在我旁边工位的编辑snake也一起帮我找图,他们发了很多张照片给我,看到这张的时候,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出来了,正在想为什么,设计师拿它给我设计了一个板式,把书名放上去,然后我和snake一起围在设计师旁边看他做调整,板式差不多了,调颜色,蓝色,黄色,红色,饱和一点……都不太对,直到他调成纯黑的时候,我们都被震住了,snake说,这个好,酷,快发给领导看。过了一会儿领导过来了,像当时听到我的书名的时候一样,反复考虑,一会儿说这类书没这么干的呀,一会儿说这确实很适合,最后他问我,你是这本书的策划编辑,你敢这么做吗?我一愣,我有什么不敢的啊。

  书名的字体没有做变形,直接选择方正中雅宋,使用白色,下面用一串省略号做装饰,强调“活出来”。这个书名的气质用黑底白字确实很适合,我们决定冒个险。

  于是我去联系这张照片的摄影师。这是张胶片拍的照片,联系上之后她问我打算用做什么用途,说不建议我放很大使用,因为噪点会很明显,我说做书籍封面,她说那可以,然后我们开始谈合作。

  写内容简介的时候我和领导讨论什么是生活,我说生活就是每天怎么在过。他说这是病句,什么叫在活。我仔细想了一下,虽然是有点病句,但“每天怎么过”和“每天怎么在过”就是不一样,后者似乎更强调每时每刻。生活不是下班之后喝茶旅行,而是除去睡觉之外的每时每刻,工作是其中非常巨大的一部分,因为在我们一生的时间里,每一步都没有办法回头再来。走路的姿势,看世界的眼神,打了个趔趄之后的反应,每个人都不同,而那些有意思的人,就好像和我们不是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如果这本书能让读它的人看到一些有趣,稍稍感慨“原来还有这样的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写了一堆文案,发给主编过目,由于缺乏经验,改了又改,被毙了的已经消失,留下的就停在了书封上。

  你不会孤独,因为这是你的道路。

  如今书终于出来了,前两天印厂送了些样书来公司,撕开塑封的时候我有些激动,书比我想象的还要好看,黑色真的很适合它,再看里面的文章,一点点笑起来。我好喜欢张玮玮啊,居然做他的编辑了!乌青是个诗人,他也愿意把稿子给我,看来诗人也不会讨厌这个题目的!叫兽那句简单的“好”让我激动了半天,他什么都没问,只一个好字,这太酷了!还有其他的作者们,我真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

  至于这个书名,它来自于美貌大王许岑的专辑,这张专辑我买了,但放在了老家。那天我正边洗衣服边拿手机听歌,听到了这首《卧底》,突然紧张起来了,觉得这可能行。他唱:可我走了,谁能陪你玩下这个末日童话,我不想去浩园,不需要谅解,诗不必写,我活出来……

  这首歌的英文名字叫 pc66751,看过这个剧的人肯定立刻就懂,我没看过,所以我是用《无间道》来理解的。总之是这首歌启发了我,或者说是直接给了我一个书名,我把这个事告诉了许岑,同时问了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很担心我误会了这句歌词,因为在一些地方曾经看到这句歌词是:事不必行,我豁出来。看起来也非常合情合理,所以我必须问他。

  那是个阴冷的下午,我正在打印书稿,他回答我说:“当然是诗不必写,我活出来。”

  我放下了心。同时我说我必须告诉他我用了他的歌词,有什么是我能报答他的。

  他回:“不用。这很好。”

  我喜不自禁,觉得他这话太酷,必须直接引用。

  最后,这本书出来了。我想我终于成为了一个编辑,因为我做出了第一本书。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读后感(八):去生活,而非仅仅只是活着

  最初听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是没怎么放心上的,觉得也无非是一本给假文艺小青年看的书,并且瞬间脑补里面的内容应该是一些什么不要被世俗生活所羁绊,应该去丽江开个客栈净化一下心灵……

  很惭愧,我的脑补一点都不准确,这本书真的很文艺,不矫情,有逼格。

  首先,说一说我所理解的文艺。

  我觉得文艺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文艺青年应该是有着独立的人格、一定的生活品味、新锐的观点、先锋的视野……这些品质的人群。很惭愧,我还远未达到自己心目中文艺青年的标准。

  而假文艺青年,我觉得就是那帮会把许嵩的歌词当做古典文化的半瓶子。

  首先这书的作者阵容就很生猛!

  张玮玮、叫兽易小星、乌青、梁朝辉、王路、远子、囧叔……

  民谣歌手、喜剧导演、先锋诗人、时尚杂志出版人、杂志主笔、出版编辑、畅销书作家……

  这几个人是我比较熟知的,也都在他们所属的领域非常的喜欢他们,然而我无论如何想不到会有这样一本书,把他们聚集在一起。

  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专业领域,相同的是都是各个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我心里一直有句话在回荡: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一本共同的书而聚集在一起……

  正常来说,看到这些名字聚集在一起,就应该被镇住了。我是个正常人,我已经被镇住了。

  还有不少我不是很了解的作者。

  于是我把脑子里所有关于这本书之前脑补出来的各种偏见赶紧丢在一边,正儿八经开始看书。

  而真正理解这本书,是在看完内容以后,我才明白何以叫做,诗不必写,我活出来。

  面对生活的裹挟,选择的狭隘,过分统一的人生标准,我们能不能以自己最骄傲的方式活着?

  这是本书封面提出的问题,在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是的,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以自己最骄傲的姿态活着。有人只想一生做好一碗米粉,有人想着造出世界最顶级的建筑,有人想要看遍这个世界,有人只想做好音乐,有人要吃遍所有的米其林三星饭店,有的人正开着车在废弃的洲际公路上……

  无论什么样的人,他们都呈现出一种对生活由衷的热情和热爱,他们在享受着自己所做的事情,无论是做一碗米粉还是写一首歌。

  这本书里《旅行的意义》那一篇,作者说,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看过这本书以后,我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多人只是活着,而从未生活过。

  生活应该是主动的去选择,发自内心地投入,有温度,有色彩地活着。否则那就只是生存。

  活出自己的样子来,我想这便是这本书想要说的。

  《诗不必写,我活出来》读后感(九):别人的音乐,不是我的音乐;别人的生活,不是我的生活

  追求艺术,其实往往是寻找自我的一种过程。《音乐的容器》一文说的就是此事,无论成长与反叛,无论艺术与生活,自我总是在压迫中顽抗。

  很多人听音乐入门的时候,都会选择浪漫主义,那种风格更加贴近生活,很容易产生共鸣,但勋伯格梅西安布列兹等现代派,他们远离世俗,高高在上,很多人都望而却步。其实正如勋伯格所说“从纯美学的角度来说,音乐不表达音乐以外的任何事物,但音乐能激起人的联想……”我在聆听音乐很多年以后,忽然悟出了这一点,从那以后,我的审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我以前接受不了的现在都能接受了。

  音乐是一种语言,浪漫主义强调抒发感情,着重戏剧性,很多人都能产生共鸣,但我觉得那种语言是大多数人的语言,不是我的语言,我一直在音乐中寻找自我,我听了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之后,发现音乐只是声音的构筑,我不再看重旋律,而是着重于和声,从此就敲开了无调性之门。我感受到不一样的美,那种感受无法用语言形容,我喜欢这种音乐胜过任何一种流派。每次聆听无调性音乐感觉就像耳中流淌过一个奇异的世界,充满色彩,又没有色彩。

  我也许就是无调性的容器。

  我觉得抽象的现代艺术,胜过一切世俗的快乐。

  曾经一度探寻自己的梦想,也曾经一度迷惘,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现在做的,就是命中注定的,我就是这个容器,终于找到了自己能够盛装的事物。我们无需活在别人的规则之下,只要找到自我就行了。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誙誙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