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0到1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从0到1读后感10篇

2018-06-12 21:1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0到1读后感10篇

  《从0到1》是一本由彼得·蒂尔 / 布莱克·马斯特斯著作,中信出版股份***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2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从0到1》读后感(一):Peter和PayPal黑帮

  这本书褒贬不一,有的人觉得就是个快餐读物,讲的太浅,这些观点没什么新鲜的。我个人也有相同感受,而且书的一半感觉就是在闲扯。 但是我仍然极力推崇此书。不可能一本书全部内容对你有帮助,但只要有其中一个章节,一个观点,对我们有所启发,然后这些启发又延伸出来很多东西,而这些延伸出来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和人生产正面意义,这意义多大,这本书的价值就多大。此本书几个观点启发你去做出于商业上的大成功,而不是做小买卖思维,所以,非常好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

  98年创立的Paypal是所有网络支付手段的鼻祖。2002年卖给Ebay后,重要员工离职开始创业投资,因为他们诞生了很多知名企业影响了硅谷的格局。彼此之间也保持联系合作外界称之为Paypal黑帮。

  包括Elon Musk 下一个乔布斯 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环保跑车公司特斯拉

  Jeremy Stoppelman Yelp CEO Yelp是美国最大点评网站

  Reid Hoffman 硅谷“人脉之王” 创建Linkin

  teve Chen(陈士骏)Youtube的联合创始人

  eter Thiel 投资facebook 硅谷创业教父

  除了他们本身都是优秀的人外,优秀的人在一起会相互促进,能获得一种超前的集体智慧,也可以理解为Paypal帮派文化——最大的特点特立独行。用作者解释就是:反主流思想

  对于我们来说更为重要:

  1.历史遗留原因让我们惯常地有限人性的集体主义倾向。2.教育层面缺失独立思想的培养人云亦云随大流。3,文化方面潜移默化的灌输安全最优决策。4,政治信息阻隔。

  我们更应该对主流思想有清晰认识,到底是对,是错,抑或不分对错,但是否适合我个人的情况追求。第一步先有这方面的意识。第二步,当自己与主流思想冲突时候,有没有勇气,即便受伤也能坚持自己。第三步,敢于反主流,而且通过自己的方式付出巨大努力的成功了。

  《从0到1》读后感(二):有几点印象深刻地方

  1.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

  T:独立思考,重构工作思路

  2.因为不用担心和别的企业竞争,它有更大的自主权关心自己的员工、产品和在更广阔世界里的影响力

  在完全竞争中,企业着眼于短期利益,不可能对未来进行长期规划

  解放出来的唯一方法就是:获取垄断利润。(P39)

  3.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它使你的产品很难或不能被别的公司复制。(P66)

  4.垄断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P70)

  5.只有对未来精确地规划,才可以改变整个世界,而非倾听焦点团体意见或是复制其他人的成功。(P105)

  T:没有计划进度是演化,每个人都应当成为自己人生的设计师,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基本审美需求

  6.探索秘密的最佳处所就是无人关注的地方。

  还有哪些重要领域没被标准化和制度化?

  7.招聘是每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应该外包出去。

  《从0到1》读后感(三):失败者才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

  《从0到1》这本书甫一问世,就受到了全球创业者的热烈追捧,被奉为“创业者的《圣经》”。中国知名青年导师、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为它的中文版写序,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都为它打call。

  2017年10月,50岁的彼得·蒂尔与相恋多年的男友完婚,成了今年硅谷最大的八卦。彼得·蒂尔1964年出生于西德,一岁的时候就随家人一起移居美国,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学院。从小在硅谷长大的他,是硅谷知名的连续创业者、风险投资家。他因为创建了第一家互联网支付公司——PayPal而为世人所熟知,2004年,他成为Facebook第一个外部投资股东,并担任董事。此后,蒂尔联合创办了Founders Fund基金,为LinkedIn、SpaceX、Yelp等十几家出色科技新创公司提供早期资金,其中多家公司由PayPal的同事负责营运,这些人在硅谷有“PayPal黑帮”之称。

  蒂尔本人是硅谷第一代互联网创业成功者,后来的一系列投资都让他获得了极大声誉财富。他成为了硅谷最为知名的创投教父。所以,当他总结自己半生的经验之谈,著就了《从0到1》这本书,被创业者热烈推崇也就不奇怪了。

  什么是“从0到1”

  蒂尔认为,从1到N,是竞争不断加剧的过程。企业在同一种模式下不断的扩大规模,多个企业在用相同的模式残酷的争夺市场,就是从1到N。而如果通过创新,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创造了新的价值,让市场变大,同时也避免了恶性的竞争,就是从0到1。

  所以,“从0到1”就是创新。

  一、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寻找商业蓝海

  让蒂尔一战成名的PayPal是最早经营数字货币支付业务的互联网公司,类似于国内的支付宝,但是比支付宝还要早几年。它成立于1999年,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际依然逆势上市,成为耀眼的独角兽公司。同样经历了互联网泡沫,蒂尔得到的经验教训却与大多数人都不相同,甚至相反。他认为“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这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他喜欢逆向思维。他认为创业者必须要思考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相对于几乎没有人认同事实,大家都赞同的观点是什么?

  还有什么有价值的公司没有成立?

  如果能够识别出那些不切实际大众观点,你就能看到隐藏在这些观点背后的反主流事实。

  总的来说,对世界保持好奇喜欢探索和发现秘密,不随大流,保持理性的思考,就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商业价值。这是创业者的基本素养,也是从0到1的理论基础

  二、竞争是零和游戏,唯有垄断才能坐享收益

  蒂尔一再强调,如果进入一个竞争市场是很难挣到钱的。

  经济学上很理想的一种状态是完全竞争市场。所谓的完全竞争市场在供求相当时达到平衡。处于竞争市场中的每个公司之间没有差别,卖的都是同质的产品。在完全竞争下,从长远看来,没有公司会获得经济利益。

  与竞争相反的是垄断。竞争性公司的产品由市场定价,而垄断公司拥有自己的市场,所以可以自己定价,同时也就能享有丰厚的利了。

  与大多数人的观念不同,大多数人都认为垄断会伤害用户体验,会造成市场的不公平。其实创造性垄断是凭借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获得的垄断地位,既能让大众受益,又可以给创造者带来长期利润。比如微软、谷歌,这样的公司都是垄断一方的霸主,他们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科技服务和体验,他们向用户收取的费用是非适当价格。如果他们过分提高价格,必然有用放弃使用,这就会给其企业进入市场机会

  显然,如果你想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不要只是跟风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那将使自己陷入无尽的竞争之中,并且没有多少利润。

  垄断企业具备四大特征

  第一、专利技术。一般而言,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

  第二、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

  第三、规模经济。垄断企业越大越强,开发一项产品的固定成本需要更高的销量来分摊,边际成本也就越低。

  第四、品牌优势。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时对自己品牌的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

  如果你想要在一个特定的市场里取得重大进展,获得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垄断利润,首先要先主导一个小的利基市场,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扩大,直到达到你预想的长远目标。在扩大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躲开竞争。

  每个初创公司刚开始都很小,每个垄断企业都在自己的市场内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每个初创公司都应该在非常小的市场内起步,宁可过小也不能太大。在一个小市场里占据主导比在大市场里要容易的多。

  一旦你成功创造了或是主导了一个利基市场,就要逐步打入稍大一些的相关市场。亚马逊就是从开网络书店开始,渐渐融合其他品类的商品,最终成为最大的网络电商平台。创业者往往低估了循序渐进发展市场的意义,其实市场需要有纪律的逐步扩大。

  最后,破坏性“创新”。“破坏”是指一家公司可以用科技创新低价推出一种地段产品,然后逐步对产品做出改进,最终取代现存公司用旧科技生产的优质产品。

  三、创业团队必须重视的三个问题

  所有创业者都会在人员架构上遇到问题。蒂尔认为,一个初创公司就是你能说服的最大数量的一群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

  有了好的商业创意和创新,但是没有找到一群合适的人,最终梦想也很难实现

  创业团队一定要重视三个问题。

  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寻找合伙人。在一开始创业的时候,首先要做的至关重要决定是——和谁一起做。选择合伙人就像结婚对方性格能力会影响到未来实现的可能性,双方对未来的观念和看法也会影响到日常的行为和目标是否一致。创业团队,技术能力和才华互补固然重要,但创始人之间的了解程度和他们合作的默契程度也同样重要。创始人在共同创业前应有深厚交情,否则就是在碰运气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对创始人和投资人在公司的权利上进行正式界定。创业者一定要考虑清楚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的关系

  所有权:谁在法律上有用公司的资产

  经营权:谁实际上在管理者公司的日常事务

  控制权:谁在形式管理公司事务?

  典型的初创公司将所有权分配给创始人、员工和投资者。经营公司的管理人员享有经营权。董事会,通常由创始人和投资者组成,行使控制权。

  理论上,这种分工能够使公司运营顺利。所有权分配的有点在于可以吸引和回馈投资者和员工。有效的经营权可以激励创始人和员工并赋予他们权利——这意味着他们能完成工作。董事会的监督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评价管理人员的计划。

  规章制度可以帮助所有人长期保持团结。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会有抵触,但是初创公司的矛盾大多出现在所有权和控制权之间,即董事会的创始人和投资人之间。董事会,人越少越好。董事会越小,董事们越容易沟通,达成一致,并进行有效监督。三人董事会最为理想,除非公司已经上市,否则董事会不要超过5个人。如果你希望摆脱董事会的控制,那就尽可能扩大其规模。如果你希望它高效运作,那就缩小其规模。

  第三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吸引人才。创业公司往往缺少资源,缺乏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很难吸引到人才加入。但是也有一些特别的方法可以吸引并留住人才。

  1、薪酬。公司做的越好,首席执行官的薪酬就越少。现金奖励不一定是最好的激励方式,高额的现金报酬只会让员工去走公司已有的价值,而不是投入时间为未来创造新的价值。

  2、股权激励。股票虽然不是激励员工的最佳方法,却是创始人使公司保持团结一致的最好方法。股权分配十分重要,既不能给每个人相同的分份额,也不能一开始就给得不一样。最早加入团队的人分得的份额往往比后来者要高。因为早起团队还没有什么成就失败的风险也要高出许多。

  3、提供不可替代的工作机会,每个员工都与众不同。从内部来看,每个人分工明确,并因担负独特的工作而与众不同,这样不仅使简化了管理层级,让组织结构扁平化,同时也让每个人觉得自己很重要,不可替代。明确界定工作角色,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

  如果你i正在创业,或者看好某一个创业的项目,但是不确定其未来发展状况,不妨问自己以下七个问题:

  1.工程问题: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少有改进吗?

  2.时机问题: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3.垄断问题: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4.人员问题: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5.销售问题: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6.持久问题: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7.秘密问题: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从以上七个角度重新思考一下你准备all in的事业,或许会有不同看法和结论。

  以上就是书中的全部核心内容。最后我还有分享一下我自己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的一些思考:

  第一、垄断可以减少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垄断是所有企业都向往的终极目标。

  蒂尔说,如果不能把对手打败,那就和对手联合。联合往往是竞争到最后的一种折中的解决方案,比如一个市场的创业者们拼杀到最后,如果没有任何人获得垄断地位,那么排名前几位的企业就有可能趋向于合并。比如PayPal与后来的竞争者X.com竞争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合并了,在与eBay所收购的支付公司持续竞争了一年多以后,也被eBay收购了。国内的比如滴滴和快滴的合并,以及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携程收购去哪儿,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都是非常典型的案例。竞争并不是最终目的,垄断获利才是。

  第二、从1到n的竞争优势不可持续,从0到1才是开创未来的不二法门。

  根据吴晓波频道公布的统计数据,1995年,世界五百强中,美、日、中企业的上榜数量分别是151家、149家、6家。6家中国企业中包括了2家台湾企业和一家香港企业。2017年的世界五百强中,日企仅有51家,美企132家,中国企业暴增至115家,其中包括6家台湾企业和5家香港企业。前后22年,三国企业总数一直在300家上下徘徊。但是此消彼长,局面早就翻天覆地了。

  日本企业的黄金时代,主要依靠从1到n的规模化、全球化积累下优势,20多年来,并未再出现重大创新,所以上榜企业数量不断缩水。美企看似数量变化不大,但是仔细一看,名单早就从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变成了谷歌、脸书等互联网科技企业。正是因为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让美国企业保持了领先的竞争优势。这也很好的证明了蒂尔提出的从0到1比从1到n更为重要的观念。

  第三、好的产品自己不会说话,必须要有适当的营销手段来推广产品。

  信息时代的我们,关注度是稀缺资源。如果没有主动的引导和推荐用户关注自家产品,那么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还需要更好的营销。哪怕在产品还不够完善的时候,就应该做相应的推广,让用户对产品慢慢的熟悉起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如果说用户因为一次使用体验不佳,就对产品保持反感的态度,那么可能是因为产品本身还不够好,创新的程度还不够,没有击中用户的痛点,而不是因为产品还不够完美。

  《从0到1》读后感(四):从改变世界的角度考虑,你将获得很多启发

  这本书2015年初出版,保守估计现在卖了约百万册,不得不佩服中信家营销的厉害,我一个做小学英语老师的朋友都买了。问她意见,她说看不懂(#-.-)

  这样现象级的畅销书肯定要读一读、学习学习了。本周阅读这本书,陆续有7天,集中起来约9小时。是的你没看错,比《刻意练习》花的时间还要少1小时,都是250页左右,价钱差了近一倍,阅读时间反而更短。所以接下来,我将首先吐槽对这本书的不满。

  字大行疏,各种背白,实在是差评。紧凑一点来印,估计200页就能打住,不至于像现在这么老沉,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是页数少了就不好意思定这么高价格了吗?其实没必要,至少我是看书对我的吸引力来决定买不买的,不是看纸张厚度是不是匹配价格(阅读感极差的除外)。

  另外从内容上来说,本书源于彼得蒂尔的学生根据他的讲稿整理出来的笔记,所以这就是我朋友看不懂的原因了——给美国学生演讲用的材料,所有案例、类比、旁征博引、抖的机灵,都是基于特定层次的美国人,如果没有弹幕在旁边解读,看起来肯定费劲。这是这本书的先天硬伤,读的时候在不太了解的地方慢一点,多查查资料,可以避免这一缺陷。

  接下来就来说说我给它打4星的原因了(已经很高了好嘛)。本书的“从0到1”之所以能吸引创业者之外的人(比如我朋友),是因为它讲述一种基本的创造性,属于每个人都可以思考并改善的范畴,而不仅仅是创立一家公司,这也是我觉得它最有价值的地方。书的前面部分基本上是开化思维的,让你看一看顶级牛人思考世界的方式,即使不能完全改变自己,但至少有个标杆告诉你:你还可以这么想。

  本书没有提供什么切实的工具,读完立即能用的,不过作为开启心智的书,能让人有所思考已经是一种成功。所以我给3.5星,四舍五入4星。可以二刷,可以在空白处多做笔记(毕竟花了钱买白纸的感觉太差了啊),记录让自己有启发的点、思维的搅动过程,过段时间再看,肯定是有所收获的。

  以上。

  《从0到1》读后感(五):互联网创业前,你需要知道的。——记录《从0到1》对我的启发

  总体感想:这本书火了很久,书评也有许多,但还是决定自己看一下,毕竟即使我不想做从0到1的事,也对这件事很好奇。作者非常赞成和鼓励大家去做从0到1的事,科技使他着迷,创新使人类进步,因此也有对创业者的忠告,以下便记录一些这本书对现在的我的启发。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一章 未来的挑战

  未来有两种进步方式,从1到n的水平进步和从0到1的垂直进步,前者相对比较容易,而后者很难。

  如果舍弃团体,一个孤独的天才可能会创造出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却不能创造出整个产业,初创公司需要和其他人合作来完成工作,但也要控制规模,使组织有效运转。本章更像是序。

  第二章 像1999年那样狂欢

  美国的互联网热潮发生在1998年9月~2000年3月,是一场硅谷淘金热,理性地做事反而很奇怪,而一个40岁的研究生开了6家不同的.com公司却被人认为理所当然。泡沫总要幻灭,随后企业家们从中学到4点,这些经验直到今天仍在主导商业思想:1、循序渐进 ;2、保持精简和灵活性,事先规划通常既死板又不现实;3、在改进中竞争,以现成的客户作为出发点创业才更有保障,不要贸然创造一个新市场;4、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第三章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这一章的垄断理论很有意思,推荐重点读。

  有创意的垄断企业不仅对外界社会没有坏影响,相反,它们是使社会更美好的推动力,垄断性企业才有资本规划长远未来。“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商业中它的情形恰恰相反,每个成功企业都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第四章 竞争意识

  第一次听到有人说竞争不好!先让我惊讶一下下……

  理由是这样的,很多人看到这块肉肥,都想去争,却不去想自己到底该不该去争。比如说有段时间母婴电商的风吹得很高,但撇开战略人群这些,你应该想想该不该去涉猎母婴行业?

  英雄会把个人荣誉看得更重要,即使事情不重要,他们也会一争到底,这个扭曲的逻辑是人的天性,但是用在商业上却很致命。如果竞争不能带来价值的提升,而是充满破坏力,你就要比大多数人理智。

  第五章 后发优势

  一个公司要想有价值,不但必须成长,还必须能持续发展。重要的是要在未来产生现金流。

  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1、占领小市场。

  一个初创企业完美的目标市场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任何大市场都是错误选择,而且已经有其他竞争者存在的大市场更糟糕。这就是企业家想占价值1000亿美元市场的1%总是行不通的原因。

  2、扩大规模。

  一旦成功创造了或是主导了一个利基市场,就要逐步打入稍大些的相关市场。比如亚马逊,以图书作为起步,虽然量很大,但书都是相同的形状,很好装运。亚马逊为那些离书店太远或是需要淘稀有书籍的人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去处。之后亚马逊有两个选择:增加已有的用户数,或是扩展到其他垂直市场。从结果来看你也知道,他们选择了后者。

  3、破坏性创新

  第六章 成功不是中彩票

  做事仍然要有规划,盲目地乐观不行。

  第七章 向钱看

  是这章里对我最有启发性的话

  第八章 秘密

  自问:在什么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换成商业的版本则是,哪些有价值的公司还没有人创建?如果世界上还有很多秘密,那就还可能出现很多有望改变世界的企业,请去不懈地找到他们。

  第九章 基础决定命运

  对初创企业来说,团队特别重要,除了技能和才华的互补,创始人在共同创业前应有深厚的交情,否则就是在碰运气。

  要把以下三个概念搞清楚:

  所有权:谁在法律上拥有公司的资产?

  经营权:谁实际上在管理着公司的日常事务?

  控制权:谁在形式上管理公司事务?

  最好招全职员工,股票报酬比现金奖励更能激发员工积极性。

  创业的第二层定义:只要公司还在创新,创业就还没结束;一旦创新停止,创业就结束了。

  第十章 打造帮派文化

  主要讲初创公司不要用福利等作为诱惑,也不要说你在这里能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起工作,也不要说你能解决一个世纪大难题之类的话,因为每个公司都能说。唯一的好答案是必须针对你的公司量身定制,尤其是关于公司使命的。另外同事之间是否合得来,也非常重要。

  第十一章 顾客不会自动上门

  有好的产品,也要有好的营销或销售跟进。

  第十三章 绿色能源与特斯拉

  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成功的企业规划都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1、工程问题: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

  2、时机问题: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3、垄断问题: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4、人员问题: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5、销售问题: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6、持久问题: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7、秘密问题: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如果七个问题都能解决好,那你一定会获得成功。即使只解决好五六个问题,你也能取得成功。

  《从0到1》读后感(六):小摘录

  第一章 未来的挑战

  从0到1:进步的未来

  进步可以是两种形式,第一,水平进步,也称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第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

  从宏观层次看,可用一个词代替水平进步,即全球化。

  垂直进步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科技。

  创业思维

  初创公司遵守这样一个原则,你需要和其他人合作来完成工作,但也需要控制规模看,使组织有效运转。从积极的角度说,一个初创公司就是说服一群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一个新公司最重要的力量是新思想,新思想甚至比灵活性更重要,而规模小才有思考的空间。

  第三章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企业的谎言

  企业从对己有利的角度描述市场。不管是垄断者还是竞争者,都乐于歪曲事实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垄断者的谎言:夸大(并不存在的)竞争

  非垄断者的谎言:对市场竞争轻描淡写

  非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定义成各种更小市场的交集来夸大自己的独特性;相反,垄断者通过把它们的市场描述成若干大市场的并集来伪装他们的垄断化。

  第四章 竞争意识

  竞争是我们过分重视过去的机会,一味重复过去的模式。

  第五章 后发优势

  垄断企业的特征

  1,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它使你的产品很难或不能被别的公司复制。

  一般而言,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号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

  要做出10倍改进,最明确的方法就是创造全新的事情。

  2,网络效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

  ~作用很大,但是除非你的产品在网络群组规模尚小时对初期用户已经具有价值,否则无法收到网络效应。

  矛盾的是,享有网络效应的企业必须从非常小的市场做起。

  3,规模经济

  软件开发就享有非常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因为产品不需要重复的投入,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许多企业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也只获得了有限利益,服务性企业尤其难做成垄断企业。一个好的初创企业在刚开始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之后的大规模发展潜能。

  4,品牌优势

  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没有科技可以只靠品牌发展。

  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品牌、规模、网络效应和科技的组合可以打造一家垄断公司,但是要想使公司运行起来,还需要仔细选择市场,谨慎扩大范围。

  占领小市场:如果你认为自己起步的市场可能太大,那就一定是太大了。

  扩大规模:最成功的公司会先在一个特定的利基市场里占据主导,然后扩展到相近市场,他们的创业故事类似,都是有核心事业逐渐向外扩展。

  破坏性创新:指一家公司可以用科技创新推出一种低端产品,然后逐步对产品作出改进,最终取代现存公司用旧科技生产的优质产品。

  第九章 基础决定命运

  初创时的“联姻”

  在一开始创业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关重要的决定是——和谁一起做。

  技术能力和才华互补固然重要,但创始人之间的了解程度和他们合作的默契程度也同样重要。创始人在共同创业前应有深厚的交情,否则就是在碰运气。

  现金奖励不是王道

  低薪的首席执行官则致力于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任何用现金支付的薪资都关乎现在,而非着眼未来。

  股票报酬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

  股票随不是激励员工的最佳方法,确实创始人使公司保持团结一致的最好方法。

  第十章 打造帮派文化

  “公司文化”不是脱离公司本身而存在:无公司无文化,公司即文化。初创公司是肩负同一使命的一个团体,企业文化的好坏取决于内涵。

  提供不可替代的工作机会

  招聘是每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应该外包出去。

  有才华的人不需要为你工作,因为他们有众多选择,

  为什么放弃去谷歌获取高新和威望的机会,而去你的公司做第20位工程师呢?

  唯一的好答案必须针对你的公司量身定制,因此在本书里你找不到答案。但有两类好答案:一类是关于公司使命的,一类是关于团队的。如果您呢个解释为什么公司使命激动人心,那么你就能吸引你需要的员工。不是解释工作的重要性,而是解释为什么你在做别人从未想过要做的重要事情。

  你只需提供健康保险之类的基本福利,并许之其他公司无法提供的,即同优秀同事一道完成不可替代工作的机会。

  每个员工都与众不同

  初创公司的工装涵盖了一个简单而重要的原则:你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该一样的与众不同——一致的标志说明了志趣相投的一群人积极投身于公司使命中。

  初创公司 早期要让员工尽可能个性相像——马克斯·列夫琴

  初创公司资源有限,团队较小,为了生存,它们必须快速高效的运转。如果大家世界观相同,则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每名员工只专注于一件事情

  界定角色可减少矛盾。公司里绝大多数矛盾是由同事竞争同一岗位引起的。由于初创公司初期的工作角色流动性大,所以面临很大的风险。消除竞争更易于建立长久的纯粹的工作关系以外的交情。除此以外,内部和谐是初创公司存货的关键。

  第十一章 顾客不会自动上门

  技术精英对阵销售人员

  广告不会立刻让你购买产品,而是为以后的购买埋下伏笔。

  销售是隐形的

  将销售作为产品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更为妥当。你发明了新产品却没有有效的方式推销,那么你的生意将很难做下去——无论你的产品质量有多好。

  如何销售产品

  大额交易中政治实力和技术创新同等重要。

  广告对初创公司也奏效,但只有在客户获取成本和客户生命期价值在其他推广渠道都不经济的情况下才奏效。

  如果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那么这个产品才能进行病毒式营销。

  把公司推销给媒体是推销给其他人的必要前提。

  第十三章 绿色能源与特斯拉

  每个公司必须回答的7个问题:

  1,工程问题

  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

  2,时机问题

  现在开创事业, 实时机合适吗?

  3,垄断问题

  开创之处,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如果你不能就垄断小市场拿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就无法摆脱恶性竞争。

  夸大独特性并不能解决垄断问题。

  4,人员问题

  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最佳销售总是深藏不露。

  5,销售问题

  除了创造产品,你有诶呀办法销售产品?

  6,持久问题

  未来10年货1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7,秘密问题

  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从0到1》读后感(七):看完之后觉得重新认识了世界

  同时期看了很多本作为产品经理应该看的书,这本是我觉得最好的。

  因为这是一本我能看的懂得书,语言通俗易懂,没有什么偏僻难懂的专业术语,每句话看过后,简洁的都能让你一下记住它。每个章节也都是很顺畅的,作者从理论到实际,层层展开,让人读完身心愉悦(最起码我是这样)。整本书里的思想也是很简单易懂,易于接受,当然这主要归功于作者的语言描述能力,有一种重新认识了世界的感觉。

  作者通过自己的创业经历和身边朋友的工作和创业经历向我们说明了创业的时机和技术等问题,除创业之外,这本书中对一种成功新产品的诞生也是做了详尽的分析描述(怪不得这本书被当做产品经理必看书籍)。

  一句话概括就是:没有废话,强调一种创业思维!

  《从0到1》读后感(八):创新

  彼得.蒂尔,名号很响亮,他是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者,他的成功经验无疑给本书镀了不少金。但书中的内容比较浅显,一些大道理比如蓝海战略一般人都有耳闻,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兴许非创业者的我无法很好的理解这本书,希望能对准备创业的人有用。

  书的核心就是从0到1的突破,而不提倡1到无限。所谓1到无限就是在既有上加以改良,而0到1则是反主流的,是垄断的前提,是努力的结晶,是不断加以创新的突破。实现从0到1,必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能够说出在重要问题上不人云亦云的看法与远见,这大道理倒是通用的。

  《从0到1》读后感(九):互联网工作者值得一看

  有一天看文章说侯世达盛赞会运用“类比”的人,因为这种人聪明,能够很快把陌生的内容转变成自己熟识的内容。但是 Elon Musk 说不用类比直接通过逻辑来推理的人才真的厉害。他举的就是本书的作者 Peter Thiel 的例子。之前看黄铮说接触一个陌生的领域,只需要靠常识来判断就好了,我觉得也是通过逻辑来判断的意思。

  我因此对 Peter 印象很好。

  他本人是 Paypal 和 Palantir 的创始人,还是 Facebook 的投资人。这本书果然也没有让我失望,也算得上旁征博引了,文笔很流程,章节短促有力。因为全书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肯定有人总结过了,我就列一下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些点好了。

  - 秘密问题: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或者说,在哪些重要问题上你有和别人不同的观点?

  这个问题实在太难了,不过本来就是给创业者。

  - 竞争和垄断问题

  他说了太多太多关于竞争的事情,强调一定不要直接杀入红海,要杀入蓝海,而且一定要从一个小产品切入。

  我一直在想现在还存在这种蓝海吗?

  他又有一个说法,说如果没有这种蓝海(他称之为秘密),那么岂不是所有的社会分配都是完全公平的?如果不是,那么一定有什么资源分配不平均,导致这种秘密存在。

  只是大生意的蓝海还有吗?也许头条&拼多多就是夹缝生存的一个例子。他们 follow 的就是快手的用户路线。反正跟几年前的情况还是秘密少很多啦。

  另外就是在整个中国大陆上,近几年都是 AT 在疯狂打地盘战。这种竞争简直是热烈得不要不要的。

  如何建立一个垄断的企业,他提出来:品牌 + 规模 + 网络效应 + 科技,然后从一个小市场切入,通过扩大规模和破坏性创新来完成。本质上还是改造业务。

  他其实不止一次说过科技的力量,还曾强调如果科技没有提高 10 倍效果那么就谈不上创新,意思就是技术壁垒的意思。

  - 基础打好

  这里为了说明基础很重要,举了宇宙大爆炸在一开始的几秒钟就扩大到原来的10^30的体积。很有趣的说法。

  - 幂次定理

  要做就做最好的。

  - 科技意味着补充

  这个最近我也一直在想,感觉辅助工具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 销售很重要

  - 要想赢,首要工具就是研究残局。

  《从0到1》读后感(十):最反主流的行动并非抵制着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摈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从0到1

  企业要善于创新,创造,开辟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而不是从1到n的简单复制,横向发展。

  企业三层境界

  一,简单工厂加工制造

  二,在良好基因下与时俱进(IBM)

  三,影响了整个世界,创造了新的基因成果(苹果)

  今天的“最佳方案”可能会把我们引入死胡同,而最佳途径是未经尝试的新路径。

  成功人士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它们遵循的是基本原则而并非什么秘籍。

  进步的形式:1水平进步(全球化) 从1->n 复制

  2垂直进步(科技) 从0->1 创新

  如果全世界都用一种旧方法去创造财富,那么创造的便不是财富而是灾难。

  初创公司的原则:你需要与他人合作来完成工作,但也需要控制规模,使组织有效运转。

  新公司最重要的是新的思想。

  质疑现有的观念,从零开始审视自己从事的事物。

  1.循序渐进,不要沉溺于宏大的愿望,心存改变世界之心的人通常更加谦逊。(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2.保持简洁与灵活性,留出空间,不要试试严格,计划,多做尝试,反复实践。(坏计划也好过没计划)

  3.改进中竞争,不冒进,从现成客户出发,在成功者认可的产品上进行改进。(竞争性市场难赚钱)

  4.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产品营销同样重要)

  最反主流的行动并非抵制着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摈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如果你想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不是只跟风,建立一个无特色的企业。

  无论是全面竞争,还是垄断企业,都乐意用歪曲事实来获利。关于垄断,如果谷歌作为搜索引擎是绝对垄断,但是对于科技公司还远远不是。

  初创者最大的错误就是乐观面对市场竞争,对其轻描淡写,有的时候不是一片区域没有就无需要看需求。

  永远不要忽略激烈的竞争而只看到了细微的特色。

  非垄断:通过把它们的市场定义成各种更小的市场的交集来夸大自己的独特性。

  世界是动态的,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好更新鲜的实物。

  每个企业的成功恰恰就是因为他做了其他企业不能做的事情。

  成功,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

  失败,无法逃脱竞争

  竞争使我们过分重视过去的机会每一位重复旧模式。

  如果你无法打败你的对手,就与他合作。

  企业价值也包括未来现金流。

  认真思考公司本质特征。

  垄断企业特色1.专利指数2.网络效应3.规模经济4.品牌优势

  成功的网络企业最初的市场往往小到根本不像一次商机。

  一个初创企业在刚开始设计时就该考虑之后大规模发现的潜能。

  光鲜的表面没有强大的实质科技支持根本无用。

  建立一个垄断企业的办法

  1.占领小市场

  2.扩大规模(买家会往卖家多的地方去,反之亦然)

  3.不要搞破坏

  4.后来者居上

  每个公司都从特定的环境中起步,也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

  如果脑海中的未来只是一团迷糊便更容易放弃。

  对未来有个明确的目标,努力培养实力。

  市场具有随机性。

  对已经存在的事物做出细小的改变可能达到局部市场最大化,但并不能取得全球市场最大化。

  成功是对未来的精确规划,而不是复制他人成功。

  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

  幂次法则

  第一无二-一个市场可能会胜过其他所有市场。

  成功的企业建立于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之上。

  两个问题

  自然没有告诉你的秘密。

  人类没有告诉你的秘密。

  好企业是改变世界的密谋者。

  道路不必无限延伸,一直走下去,选择那一条隐秘的道路。

  在严守秘密与与人分享之间寻求平衡。

  基础决定着命运。

  创始人在共同创业之前,要有着深厚的交情,合作默契。

  需要与你和睦相处的同时,但也同时需要规章制度来保证长期的团结。

  所有权:法律上拥有公司资产。

  经营权:实际管理公司的日常事务。

  控制权:形式上管理公司事务。

  董事会的人越少越好,越少越容易达成共沟通得一致,进行有效的监督。

  董事会中每个成员都是要举足轻重的。

  要么上册,要么就下车(全职同工作地点)

  CEO不要急着拿到高薪,高薪会使人满足于现状,而不适合别人一起发现解决问题。

  报酬:

  现金 是取现有价值

  股票 对初创公司更合适,引导未来价值

  分配细节保密,切不可等额分配(才能,职位,机遇)

  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一直不会结束

  时间宝贵,选对合作伙伴,建立持久的关系。

  他们不仅要有才,更要由衷的热爱从事的事业。

  招聘不要外包。

  员工不能只是简历厉害,更要入职以后与他人团结。

  思考第二十位工程师为什么要加入你的公司。(职位?使命?团队?)

  每位员工,独特但使命感要相同,只专注于一件事,减少矛盾。

  内部和谐是初创公司生存的关键。

  初创约等于邪教。

  有效的推销更为重要,从员工开始销售。

  市场营销与广告对有广泛吸引力却缺少病毒式推广的低价产品极其有效。

  广告作用于生命周期不长,价格又无病毒传播性的产品(100美元的眼镜)。

  当初创公司无法与大公司竞争时,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广告战。

  不要随意增加客户,最先赢得最重要的客户。

  寻找并最先占领病毒性市场。

  建立正确的销售渠道,不是多多益善,利用幂次法则。

  推销给客户以外的人(媒体)

  全球化意味着替代。

  科技意味着补充。

  人机结合,

  重要清洁能源确失败了的原因:

  1.工程,技术要有突破,不能仅仅是单纯的改进。

  2.时机

  3.垄断

  4.销售人员

  5.员工

  6.持久

  7.秘密

  非技术人员创立公司更要关注用户意愿。

  每个企业家都应该坐自己特定市场的坚守者。

  一开始便问,十年,二十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与之相适应。

  失败者运用普遍认可观念构建自己的未来。

  伟大的企业都构筑在秘密上,别人对其一无所知。

  企业家一定要寻找到小型市场。

  特立独行的个性是驱动公司进步的引擎。

  企业离不开那些“怪异”的创始人。

  创始人不要沉醉于自己的声望和他人的追捧。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创始人不要对自己的神话过于肯定。

  企业不要不信创始人神话。

  从0到1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从0到1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