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12 21:2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精选10篇

  《当我和世界一样》是一本由马徐骏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一):千层蛋糕马徐骏

  马徐骏是我的学长,我看的这本是他的亲笔签名赠书,虽然他很诚实地说:“你们就拿去垫垫桌脚吧。”但我这种有原则的人,该黑该粉一样都不会不少。

  我把我对此书的中心思想先罗列,这样赶时间的人就不用展开看全文了。

  第一:你要相信他掏心掏肺拿出的任何事都是干货

  第二:这厮做事方式就是——绝对会为了得到一根牙签自己先从种树开始学!

  第三:对他最好的粉就是,对于他做的任何事情,掏钱买吧,围观吧,吐槽吧,燥起来吧!如果偏要黑他,最好也先做下深入了解

  正写这篇时候,马老师团队推新产品了,也不知道市场反响如何,坐等。

  ======前戏部分……有点长======

  为啥叫马老师千层蛋糕?源于我去年生日前一天认识了个开分子料理餐厅老板娘……我边吃这分子料理牛排边看她家生意似乎不太好,餐毕当老板娘跑来问询问满意度时,食物没啥问题,我直接问了餐厅的运营情况,与她聊了聊其中最艰辛的部分。当我得知她出过国门学了这门手艺,除了低温烹饪她还会做甜品,我便当场拍板掏钱向她定了个生日蛋糕,次日取,我不对蛋糕的创意限制,只说希望口味不要太甜腻。随她做,我这人就这样,见不得理想主义委屈,若她真有才,我一定尽力举荐。

  次日取货时,老板娘递过来一个印有水彩插画的大纸盒,绑着酒红色丝带,还插着支玫瑰花。我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她用了200%的力气在这件事情上,没准还一夜未合眼呢。所以,当老板娘说她为了这个盒子蜡烛特地跑了老远,我没有丝毫怀疑,我承诺道:“我一定认真吃,一定认真做点评。”

  正餐完毕后,我万分期待地开盖,想看看这款为我制定的奇绝蛋糕……………………噗,哈哈哈哈哈……我看到了一个被姜黄色粉末覆盖的立方体,上有白巧克力拉丝,一刀切下去,切到底部还切不动。我锯了锯才切断。一尝,整体是咸味的,仔细看,切面里呈页岩状红色黄色白色巧克力色绿色都有,味觉上果冻味红酒味巧克力味臭奶酪奶油味……都有。我很囧,因为同吃这蛋糕的还有公婆,我看他们的表情像是硬生生把:“什!么!鬼!!这么难吃的蛋糕!”给憋回去了。我假装没看见。

  这款浸透了分子料理精髓的蛋糕,最后我一个人连吃了三天,吃完它。吃得我心潮澎湃老公安慰道:“老板娘真了解你,这个怪蛋糕就和你人一样!”至于写点评这事,真心为难我了。但我还是满怀诚意地给了老板娘一个客观答复。我们便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朋友。后来这家分子料理店果然没开下去,搬了个地方,但我知道她还是继续做着她的美食大业

  作为一个美食三脚猫,我还是知道BLUE CHEESE是个好东西的,我甚至知道光这点蛋糕的食材成本应该超出了我的支付价格。把BLUE CHEESE用到蛋糕里是个非常冒险的行为,因为视觉上看起来像发霉,闻起来还像皮蛋。如果不是她totally信任我,万万不会把她毕生绝活都灌注于一层一层的蛋糕上。倒数第二层是红酒冻,应该是用了不便宜的红酒慢慢熬煮出来的。最外面那层姜黄色粉末可能是某种花粉吧。

  世界的残酷体现在这里:如果你只能做——傻白甜奶油蛋糕、高卡路里粉红色草莓蛋糕、口感讨喜的慕斯蛋糕、流俗的黑森林蛋糕、甚至没有技术含量的芝士蛋糕……你都能被市场广泛认可,总有人无需认识你就来掏钱买买买。可是如果你能驾驭最高级的食材做一个工艺复杂无比的千层蛋糕,那就要小心!要么被米其林,要么死得灰都没有。

  前戏这么长,铺垫到这会点一下题——当我看完这本书时候,我立马就想起了去年那个怪异页岩蛋糕。这书一口咬下去,并不是甜的。每个小短篇层层肢解出来分吃没有任何不妥,但一并咬下去——骂他的人一定是不识货的,瞎捧臭脚的人也许也并不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

  ======马徐骏番外======

  追根朔源,第一次见马徐骏都已经是十年前了。当年他在我们大学论坛发表探索人性小说,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登山遇难那篇,他总喜欢在结尾来个欧亨利式反转,且还是黑白反转的哟,颠一颠我这种弱鸡的小心脏。(你们没看过可真是幸运啊!!!)所以一直想见见能写这种文字的死变态长啥样。终于有机会了,学校网络电台要把他的一篇青春校园小说拿出来做成广播剧,于是他来视察工作,我们就蹭到一顿饭。当时我没想到这死变态才是一副弱鸡身材,还做作地穿着西装戴着块大表,头发不好好打理,一种乡镇青年企业欧巴的即视感,和今天媒体上呈现的形象完全是另一种style。(所以说嘛,人家在这十年里面一直在攀爬,里里外外都在蜕变

  后来?后来他的小说烂尾了广播剧也没播下去,仅有的联系伴随MSN的消失而消失。不过互联网上总能见到他闹出来的动静印象最深的是他写过的上海地铁众生相大热帖。(马老师如果放开了撒欢,逗逼频率堪比蜂鸟煽动翅膀。)等新浪微博变成一种日常,我才把这几年里面他做了些啥给补齐。关于对他的赞叹我没啥好写,互联网上已有太多。我只想说,他能红能被很多人粉能认识同时代的很多大V能做很多事,是一种必然,他基因里面天生自带的。我不禁要引用盐野七生评价西庇阿的一段话——一位成功领袖,最重要条件在于能够在其周围营造出轻松气氛。意大利语叫sereno,翻译成日语是“晴朗”。普步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从年轻时候起,就具备这样的天分。真巧,马老师很能营造一种“晴朗”的氛围,如果他坚持深耕细作的话,他的命运要么做领袖,要么做领袖的劲敌,呵呵。十年前他就预言自媒体是种趋势,所以他一刻也没停地为自己发点声音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内核永远只有一个。

  我在新东方上课的时候,正逢马老师忙着上相亲节目。教我的H老师随口提及马的名字,很不屑地点评几句说他只是为了挣出场费啥啥的。下课之后我跑上讲台摊开一张A4纸,都是我摘抄的经济学人文章的标题,并做的翻译,请这H老师指正。刚才还拽拽的老师立马谦虚起来,竟然点头哈腰地给我讲解。我其实最讨厌这种两面派,明明就是嫉妒,而当有展现的机会来临时却瞬间萎了,有怀才不遇的酸气而没有的承接命运的底气,难怪做不了明星讲师

  而马老师,我一直一直觉得他就是憋着鼓劲想赢的人,想在这个充斥着奶油蛋糕草莓蛋糕慕斯蛋糕的世界里占一个位置,他的方式并不是去变成一个甜味好卖的蛋糕,他是可以直白地一层一层剖给你看的千层蛋糕。他总反复强调他的不聪明。确实是,他真的不聪明,没试图去掩盖过试错的拙迹。他只是层层在那里堆叠夯实,当他知道自己做成了某件事,狂欢完毕迅速翻篇,而做错了某件事,则立马转向。如果你有幸认识马老师的时间跨度了十年以上,你会同感我的。把他这块页岩蛋糕一口咬下,一口的横截面里包罗万象人生所有的味道。再向上一层就又是一层新的味道。很多精明的人造着自己的巴别塔,只给别人看完工精巧部分,马则是正在造的那层也敢拿出来面见世界。可以猜得出他在做Mars Talk、写书、为飞碟说做节目、直到今天自立门户……任何时候都在delimma,delimma就是他的人生常态。既拼尽全力又自知自己远远不够,他给予别人的永远更多一些,得了别人的一定会想想怎么回报。当任何一件新的从未尝试过的挑战放在他的面前,他都会拿出最专业态度来承接。

  再见马徐骏,隔了十年。他是大V,我还是弱鸡。他的话少了90%,除了眼神未变其他啥都变了。刚刚经历了工作上的一个波折,索性干脆自己创业。我这种弱鸡,也帮不了啥忙,只能做点围观+吆喝的事。每次饭毕,马老师有习惯买单的动作

  哎,这个动作就和十年前一样!未变!这是我觉得一个作为男人最帅的动作。

  如果马在你面前说他迷茫,那一定是忽悠你的,呵呵。就从这本书里他讲别人故事时候的满满的“主持人腔”,透露出他已经学会了隐藏实力,学会了保护自己,学会了守候伏击,学会了取人所长。互联网上马老师是个有争议人物一点不意外,人嘛,对同时代的杰出人才总是极尽可能严苛,对前人成就才有可能客观看待,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我前几天有个感悟。在这个乱象横生的时代,在做什么事情当下是争执不出意义的,意义这个东西,只有放到十年以后再看,才看得见。我只希望他别停,爱说爱写怎样都行,反正就别停。

  此本书一定不是马老师最后一本书,坐等他折腾出下一波动静前,先心平气和享用这款在“甜蛋糕标准”的世界里,有点不一样的千层蛋糕吧。书给三星,再加一星是看在可以垫桌脚的特许上,呵呵呵。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二):前半部分是高考作文,后半部分才是人生

  书出来的时候,马老师去“新闻酸菜馆”做客,我就了解到了这本书。正巧浙江图书馆新书上架挺勤的,上周我就借来看。

  与其说随笔式的文章,还不如说是高考作文呐,每篇都是一个故事加点评,而且是老故事居多。。。

  看了好几篇之后,我隐隐开始怀疑这些故事写法的原创性(不是故事的原创性,是写法的原创性)。直到看到《一个热爱妇女的硅谷总裁》这篇文章有写拉里-埃里森,原文是这样的“从32岁时的一穷二白一无所有,到几十年后的硅谷富豪外界对这个商业奇才的评价始终毁誉参半”。然后我就去百度了拉里-埃里森,百科里对他的介绍也有这么一句话“32岁的他一无所有,到20年后的硅谷首富,外界对这个商业奇才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叙述手法不好意思用雷同来形容,几乎一样了。

  我不知道是马老师受了百科的影响,还是百科改了马老师的叙述,这两段话如此相近,真的让我很不好。

  前半部分风格就是高考作文,后半部分才是马老师的人生感悟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三):当我和世界不一样,就让我不一样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就让我不一样。”五月天的歌词。的确反映了八零后不可一世心态

  其实我们并没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可一世。也许几年前,我还有雄心壮志天下是朕的。现在也只能“呵呵”了。

  本书的作者也是个80后,马徐骏,新东方明星讲师(我还是很佩服新东方的,出来了那么多牛人,他们很强的能力把复杂的知识系统化,简单明了的传授给大家。)我是在听得到的马徐骏说杂志时,觉得这哥们的确articulate,能把云里雾里的政治军事问题说的如此之接地气

  本书主要是通过多个不同的故事传达不同的人生活经商道理。我把我映象最深的几个写下来了。

  第一个就是霍华德·舒尔茨,创建星巴克的故事。其实星巴克的成功是对我们对于咖啡文化和这种亲切交流服务需求得到了满足。切入点的确精准。就好比奢侈品奢侈品的广告中,产品其实和别的品牌没什么很大差异,往往是广告中的意境是我们所追求的。香水广告,广告中的通感用的再好,你也不知道这香水什么味,但觉得它让自己的气质从女汉子提升到了女神似的。所以说,现在产品的成功后关键是对消费者某种迫切需要改善的需求的满足。

  第二个是凯撒的故事,凯撒在年轻时被海盗劫持的故事。他教唆海盗要双倍赎金,还在被劫期间海盗和平相处,最终逃过一劫。所以,人很多时候还是要学会放低姿态,不能总常常不可一世。试想如果当初凯撒被劫后,仍然不可一世,激怒了海盗,现在千古流传的凯撒大帝,还怎么传?

  第四:故事再精彩也是别人的,生活再简单也是自己的。先把撑起生活的骨架,再去找自己喜欢玫瑰花。的确有道理,看美剧的时候总觉得前几集还蛮引人入胜的,后来就开始反思到底再说些什么,时间全浪费了。青春一去不复返啊。所以,还是要花时间去培养自己喜欢的的事。日积月累,就变成了一项技能了。这时候你会回去想想的时候,至少你不会后悔、因为你有了一技之长

  第五:认清自己比看懂别人要难的多,想干的事和擅长的事完全不是一回事。虽能力不及,但努力一下够得着的叫梦想,否则纯属妄想。梦想会让人振奋,妄想会让人痛不欲生。的确,对自己的定位很重要,上面说到了要去开发自己一技之长,但是对自己的定位要准确。更要学会断舍离,想想希拉里,七十几了还为做总统奔波,虽然没做成,但是日子还要过,还能怎么办呢?她做了三十年的公职,左后被一个商人打败,的确是大挫败。但在结果出来后,她还是鼓励大家相信国家,叫大家要努力不放弃自己。所以,很多时候心态很重要,大家都差不多的,别搞的自己很牛的样子,什么事都想做好,先把自己最重要的事做好试试。

  这是我新年读的第一本书,我读书的初衷是想找到如何健康快乐过一生的方法,其实我知道没这个方法,但我至少可以在书中截取很多灵感。

  最后用书中柏拉图的话:人的愿望不外有三,健康的身体,通过诚实劳动而获得富裕,看上去优雅美丽。

  虽然是三句话,每一句都需要你有良好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加油,2017!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四):有趣,且带着一些诚恳的书

  开头几篇介绍蓝精灵之父,介绍 卢库鲁斯的文章写的还是非常有意思的,让不了解他们的人瞬间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库。

  相比较后面略带鸡汤的文章,我觉得前面几篇小文章给我的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幽默的同时能够让我们了解到一些平时忽略的细节。

  比如伟大的偶像马克思,我们只知道他和燕妮琴瑟和鸣的爱情故事,却不知道他和燕妮的侍女曾经偷欢,并且有一个私生子。这个私生子还让恩格斯去抚养。

  深深的被恩格斯和马克思伟大的友谊折服。不仅给他钱,还要帮他养私生子。这是多么伟大的友谊,难怪我们的教科书都要赞扬。

  类似这样爆料历史八卦的小文章,读起来很有趣。

  后半部分写自己的一些经历,带点鸡汤没有那么有趣,但是可以看出他还是挺诚恳的。

  他用偷鸡讽刺中国人的投机心理,强调好好做事其实比投机要重要的多。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强大的诱惑的时候,都会想要投机而不是踏踏实实做事。

  用“路怒症”来告诫大家不要着急。但是到底中国人怎么样才能够真的不着急。这个命题太过于庞大。

  如果想要找一本轻松的读物,消磨一个下午,这本书还是挺合适的。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五):那个叫马徐骏的少年

  一天,马徐骏发来条消息:“喂,《当你和世界不一样》和《当我和世界不一样》,你选哪个?”

  我说:“当然是你啊,你说我,谁知道你是谁啊。”

  他“哈哈”了一声,我心说,坏了,他心里那骄傲的少年要不干了。

  果然,几个月后,他发了本样书过来,《当我和世界不一样》。

  呵呵。

  有些人,再耍酷,再弄鸡窝头,再戴两副阿拉蕾的眼镜好了,一开口,你知道,那个会手舞足蹈神采飞扬吹牛的、会骄傲地抿着嘴唇沉默的、会认真较上劲的、也会柔软受伤的,少年,又回来了。

  马徐骏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书,也是。

  第一眼看去,感觉满眼都是吹牛的段子,你甚至可以想象他讲到这里应该卖个关子喝口水,吹那段时需要先坐直身子整一下衣服,说出这句会扶一下他那没有镜片的镜框。

  但在段子的中间,又会读到《一个劝退选手的狂奔》、《上帝不造废人》、《永远无法准备好》,读到惶恐、血性、坚持和岁月里的真意。尤其是最后一篇《永远无法准备好》,让人怀疑前面那么多篇是不是他报复性发表被郝老师憋回去的段子。

  这书的结构很有意思,第一章说人生要有理想,要有追求,这两者可能完全不一样,而成就你的是哪个说不好;第二章说但这事儿真要成了,回过头看既有必然,更是偶然;第三章说所以你这辈子要坚持和忍耐;第四章是做到了前面三条结果无所谓——36个故事,12万字——我们的历史总是为微言大义、原创开拓者编织花环和桂冠,但那些诠释、演绎、传承经典,血肉丰满的段子却更给我们这些普通人温暖与共鸣。

  整本书就像一本人生真题分析集,和成功学不同,全书一边讲题一边强调真题不会再考,成功不能复制;和心灵鸡汤不同,每道题都解得简单粗暴、嬉笑怒骂,不求沁人心脾的温暖,但求杳杳缥缈的回响。

  很多年前认识的马徐骏,第一眼的印象是有点儿倜傥潇洒的劲儿,俗称,靠脸吃饭。

  可是他一再说“我不聪明呀,就是认真”,倒让我好奇了起来——男人,不都炫耀举重若轻的嘛。

  慢慢发现,他的认真是认真的:教书就把整套题所有音频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编排一次录一次音;喜欢一部片子——那时候我们去看“功夫熊猫”,他问“你要听我配音的版本吗?”我说好啊,他就真的在一旁抢前两秒把台词一句句,背出来,直到我崩溃地问“你什么情况”,“我就是很喜欢这片子咯,陪你来看前已经看了好多次了,把对白听写下来背下来啊”——第二天,他甚至叮叮当当给我发了一个关于这电影他记录的好大的文档以及完整版的原声音乐。真是,够了——所以,有次,我跟他说我迷上了哈里波特,他接话说他手机里不删的音频就是哈里波特的原声,我就赶紧说你帮我刻一份吧,心里发誓,从此,再不跟他提霍格沃茨一句。

  第三天,收到他整理地整整齐齐的全套哈里波特音频。

  认真,才炫酷呢,是不是?

  隔着那么岁月,隔着书,看他,还是那个倜傥而认真、戏谑里有深情、不完美的但真性情的少年——和上课时的他,百里挑一里的他,弹琴唱歌的他,丹青书中的他,背电影台词的他,一样一样。

  好啦,少年,“当我和世界不一样”,管人家知不知道你是谁呢,是吧?就这样,骄傲地、坚持地,不一样着吧?当然。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六):写给城市异类的书

  书的整体结构由故事外加点评为主,通过故事来引导马老师个人的观点看法,说不上有多好,但其中的观点还是很值得大家反思回味的。

  /优衣库事件,你本应该多些思考/

  近期优衣库着实火了一把,网友们纷纷声讨年轻人道德标准的丧失,谩骂着“男女主角”的下流肮脏,而另一边却“津津有味”的观赏着那段视频。

  书中《那只拉低平均智商的蜜蜂》中有着这样一段文字:

  “互联网时代,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对观点的认同并不思考背后的逻辑,只在乎是否与大多数人的口径保持一致。进而滋生了另一批只接受大多数意见的人,疯狂咬死那些微弱的声音,逼迫他们示众态度,且必须是同意的。浩浩荡荡的声势让这些人产生了一种新快感和错觉:我跟大家都一样,所以我一定是对的,你肯定是错的。”

  独立思考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但国内教育最欠缺的部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才导致了如今有人一边带着道德绑架的口吻谩骂他人,而一边却在网上到处寻找、跪求视频满足一己私欲。

  /癌症里最难根治的是——“直男癌”/

  书中《直男眼中的直男癌》有这样一段描述:

  “无论从外表上还是心理上,‘直男癌’患者们都秉持着双重标准,自己不顾形象,却要对方美艳大方;自己懒惰抠门儿,却要对方事业有成;自己像个小孩儿,却要求对方像个母亲。自我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他们盲目认为男人们的任务是等待、被追随,而不努力改善自身的缺失和不足。”

  ia!Pia!Pia!作为男同胞看到这段的时候真的想上前给马老师……鼓鼓掌!这段描述真的太准确!太生动了!打脸打的都这样优雅!祖国母亲赶紧呼闪醒你的这群”Mami Boys”(指那些还未断奶、还不能独立的男孩。)吧!

  /善有善报,可为什么我却感受不到?/

  善恶有报真的存在么?西方人信奉基督耶稣,我们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信仰,但古人一直说:“人在做,天在看。”上天也许就是我们的造物主,它在掌管人间的一切。

  书中《她曾经,是我深爱的人》中有关“善恶”他这样写道:

  “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这句话简单却意义非凡,出自美国本土一位纸媒儿童版专栏作家,而这段话的灵感却来自一场婚礼现场牧师开的一个小小玩笑。

  『最后的话』

  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有的人选择安逸,有的人选择繁华;平凡的生活也可以过得欢愉精彩,繁华的背后也必定会有黯然失落。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七):很鲜很鲜的老鸡汤

  原本想读的是另一本同一书名的书,却误打误撞阅读了这本。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什么感觉?鸡汤的味道挺鲜,不老。

  作者用一个个小故事向读者阐述人生中的很多道理,轻松,不乏味。

  每个小故事的开头,都会有一段稍为精辟的句子,其中不乏有自己喜欢的,于此分享(剧透):

  1.不要再感叹命运的捉弄了,这里压根儿没有命运什么事儿。——《一直落选牙医画的蓝精灵》

  2.想干的事和擅长干的事,在我们的生活里,常常不是一回事。——《一家将军打理的甜品店》

  3.只有鹦鹉才喋喋不休,但它永远也飞不高。——《番外/风之女子》

  4.互联网时代,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对观点的认同并不思考背后的逻辑,只在乎是否与大多数人的口径保持一致。进而滋生了另一批只接受大多数意见的人,疯狂咬死那些微弱的声音,逼迫他们示众态度,且必须是同意的。——《番外/那只拉低平均智商的蜜蜂》

  5.屌丝不会逆袭,能够华丽逆袭的,定是一时落魄的梦想家。——《一个大器不怕晚成的皇帝》

  6.最没出息的行为就是抱怨,好像这样就为失败找到借口。这世上谁不是戴着镣铐跳舞。没跳好,真不关命运什么事。——《不管命运的事》

  7.故事再精彩也是别人的,生活再简单也是自己的,先撑起自己生活的骨架,再去寻找自己喜欢的玫瑰花。——《韩剧女孩儿的真相》

  8.那些外表之外的问题,其实比外表的问题还要大。——《直男眼中的直男癌》

  9.那些永远不愿意选择的人,只能等别人来选择你。——《拿什么来毁灭世界比较快》

  10.人总是在一个不适当的时间,被推上一个不适当的位置,去做出一件正确的事情。——《永远无法准备好》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八):其实我们都一样

  以为是本心情散文随笔,结果却是本世界名人鸡汤故事集。这才想到身为前某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讲鸡汤段子就是马老师的本职嘛!

  很像幽默版的读者,当年那些励志小故事森森地震住了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盆友。现代流行的表达方式是,先讲一个类似华盛顿和樱桃树、达芬奇和鸡蛋、爱因斯坦和小板凳的故事,然后告诉你这些都是大人编出来骗小孩的,真实的情况远比传说血腥。然而这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所谓真实,依然美好得十分可疑。不过真不真实真的不重要了,反正道理我都懂嘛。这碗鸡汤,我喝!

  不过别人的故事我不懂所以也不管,但其中那句james blunt的车技就和黑黑一样猛踩油门一路向前大不了同归于尽之类的评价,必须不能忍好嘛!看了个电影就来judge F1,热昏!

  其实更喜欢那几个马老师自己的故事,虽然依然美好得有点可疑。即使没有天赋也不放弃每一天的努力,坚持到最后的赛场终于达到了理想的目标!多么感人!然而之前铺垫得那么厉害感觉随便跑跑都妥妥甩他N条街从而被派来代跑的师兄,不要说达标了,连马老师都没跑过!所以马老师放着代跑不要坚持自己上场的原因,其实是一开始就晓得师兄只是纸老虎嘛?(或者之前得罪过所以知道不会帮他好好跑吧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九):和世界不一样,那又怎样?

  2007年的暑假,我坐在家里掰着指头数距离出国的日子,满脑子都是烦人的小事儿,压根没想过还有一件叫做雅思的事情。

  我的父母看不下去了,丢给我一些钱,连同整理好的行李。他们说,给你在上海的新东方报了一个雅思班,你去吧。

  那一年我19岁,大一,爱看恐怖悬疑电影,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吃喝玩乐。

  那一年我被安排好了去英国,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接受这一切。

  那并不是我第一次去上海,也不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行。

  报过道以后我和新认识的小伙伴一起去往住宿的地方,打点好我们的起居以后,就迫不及待的到附近去寻觅好吃的。

  结果第二天上课差点儿就迟到。不过幸好,我们当中有一个工作人士,有着非常良好规律的作息习惯。

  第一次上马老师的课,我坐在第二排靠边儿的位置上,不太会得到什么醒目的关注。马老师穿着简单的白衬衣和牛仔裤,鲜少坐下。我们听着,偶尔哄堂大笑,偶尔集中的认真。

  下课后,我跑去问马老师,有什么办法可以在一个月内将雅思考到6分吗。

  马老师问我,你学了多久了。

  我说,今天第一天。

  马老师沉默了,而我不自觉的笑了出来。

  那个时候马老师还略显青涩,虽然和现在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我们依旧在上完课以后,经常结伴去压马路。现在我依旧记得我们在人民广场换乘地铁的时候,肆无忌惮的说笑,打赌谁会是第一个考到目标分数的人,然后信誓旦旦的各自压上一块钱。

  有一天中午,我睡不着午觉,就打算早些去教室,在去往教室的路上碰到了马老师。

  马老师和我像聊家常一样,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一些事情。我突然迸出一句,马老师我觉得你好高啊。

  马老师说,我是很高,但是你也不矮啊。

  说完我们都笑了。

  结课的那一天,马老师给我们唱了一首歌。现在,我已经不太记得是首什么歌了。

  但是那时候我们都很安静的听着,谁都没有笑场。我身边的同桌,是一个上海本地的男生,他悄悄的和我说,唱的真不错,比我好多了。

  在我们心里,马老师是一个几乎完美的人,外在就不说了,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没有他不会的事情,他教会我们学习,也教会我们生活。

  而谁不是历经艰难成长起来的呢,就像马老师书里的那个故事,一个劝退选手的狂奔。他在狂奔的时候,我们还在热身,而他狂奔而去的身影,毫无疑问是我们风向标,是我们的孔明灯。

  最后,我和马老师一起照了一张合影,像素不怎么高,笑容却很清晰,现在还摆在我家书房里。

  2007年8月,我回到武汉,第二天去往雅思考试。9月初拿到成绩,总分6分,马老师教的听力得分最高。12月,拿到所有申请学校的offer。

  2008年9月,我在英国落地,从此开始了我之后的人生。

  由记得在msn还存在的时候,和马老师在msn上聊过两次。

  一次是我刚拿到雅思成绩的那天,我在msn上告诉马老师,不知道怎么的还聊到了一些琐碎的事情上,比如说谁都会遇到的一两个渣男。

  马老师说,首先你要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

  我能感受到马老师平时很忙,但是还是在尽力去解决他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他回复我的只是简单的句子,却总是有着值得思考的道理。

  然后在拿到马老师的书以后,我再次在他写的故事里,看到这样的内容。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且亲切。好的改变会有好的未来,而过去,我希望它一直是美好的。关于马老师的过去,一直都是充满正能量的,现在也还是这样,真好。

  「在爱里,什么都可以给你,除了我自己。」

  「爱情的失败,成为我们认输的最好借口,也成了我们最好的修行。」

  「选择在生活之难中,仍尽力去恩泽他人,你便会成为一个深受命运宠爱的人。」

  这么久过去了,2007年依旧是我的人生里非常重要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从一个年轻气盛一事无成的人彻头彻尾的调了头,开始耐心的看书,放低自己的姿态,减少自己的锋芒。直到去了英国,每每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和艰辛,我总会想想,如果是马老师,会怎样去对待。

  然后我跨越了一个接一个的坎儿,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一个我觉得还不错,至少自己很满意的,自己。

  2015年2月,我收到马老师的第一本书,当我和世界不一样。

  并没有什么意外,因为很久以前就觉得这一天一定会变成现实。甚至并不意外,在书的最后说到,下一个故事正在进行中。

  因为这就是我认识的马老师,那个很真实,执着自己的初心,却并不浮夸,认认真真的努力过好每一天的人。

  回到国内,成为一个普通的OL,我并不时常回忆过去,但却并不能否认过去的经历渗透进我的骨子里太多,而我也开始害怕自己在别人眼里是特别的,贬义的特别。

  人嘛,谁不偶尔纠结。

  但是这种疑惑和迷茫终究是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解决过这一浪,还会有下一浪,波浪汹涌就是我们的人生。很多事情,就像马老师所写到,别想那么多,做就是了!

  我非常真诚的感谢马老师的出现,改变了我的态度。也感谢这本书的诞生,在我苦恼疑惑的时候,为我指引了方向,给我勇气。

  所以,无论是谁,都应该勇敢的去接受人生里一场接着一场的意外。

  和世界不一样,那又怎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