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10篇

2018-05-14 20: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10篇

  《当我和世界一样》是一本由南戈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4.80,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一):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

  我去过的地方很少,但我看过的世界却很大。即使现实支撑不起我的愿望,我也要想方设法,让愿望变得平常,变得触手可及。

  自从看了七堇年的《灯下尘》的明信片,就被一个小小相机所能呈现的美妙震撼了。她的黄昏总是有千差万别美感,就连云朵都在散发芬芳。所有的山木水石都在互诉着世界上最神秘语音——沉默。在这之前,我完全无法想象一种风景的其中滋味能如清晨推开窗的瞬间所能感受的一样:抬眸便是路边整齐的玉兰树,玉兰花夜雨的清洗下散发着清香,逗留在树叶上的雨水恋恋不舍地滴落,鸟儿觅食回巢,连风都在惬意的笑。

  在以色列的南戈或许也会有清晨的惬意,但她的舒适显然更为简单:行走在沥青公路上,极具历史沉淀感的房子陪着她,看着并肩而行的小女孩,看着洋溢幸福恋人在拍婚纱照,看着耶路撒冷柔和灯光下,世界在安静的沉睡着,这就足够了。

  世界是简简单单的,只是人太复杂了,更确切的说是人的内心喧嚣多于平静循规蹈矩安分守己是一种安稳平淡的幸福,但敢于打破常规,不惧他人眼色地追求自己更是不简单,这样的日子才更让人觉得更加弥足珍贵

  以色列残酷地让我意识到,宁静安详并不是永恒的,正如婴孩莫名其妙的哭闹一样,它们的破碎让人猝不及防。南戈多次提及,先人用血汗保卫的国家需要后辈来存续时,后辈是义无反顾的,是没有理由去推辞的。这种对国家的爱是庄严深沉的,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在庆幸自己身处和平时,也身临其境地为以色列人担忧。许是先入为主吧,我已被南戈笔下热情奔放而又细腻温柔的以色列朋友所掳获。异国他乡的游荡,是多么需要这样的温暖来依偎呀!

  在路途留下一个脚印,就会有另一个脚印踩过;对沿路风景留下一声感叹,就会有另一个声音盖过;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叹息,就会有一个微笑来温暖自己。世上的人有很多很多,我爱的也有不少,他们或平凡,或成绩斐然,或唠叨多事,或吝啬胆小,但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本真,都能让我只见一个背影就想欢呼。我并不是所谓的幸运儿才得以幸福,因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在不期而遇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二):让我不一样

  南戈经历的世界正如封面渺小人类伟大自然,不和谐中自有和谐之处。

  我和南戈一样只是一个普通女孩,但显然,她的普通中有不凡,勇于冒险的勇气让她出国走了一遭后,人生都不一样了。

  她认识了许多朋友,虽然很少有用过多的笔墨描写,但于我而言,每个人都很丰满,如触手可及般亲近,可见南戈是用心在经历。

  南戈也许并不知道,她记录下简单的与朋友简单的点点滴滴,就足以让我甚至更多人对那些浪漫美好的国度产生向往憧憬生活含蓄传统的中国太久了,对热情洋溢的生活方式还是很喜爱的,日后有机会的话,真想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这是南戈带来的冲动啊!

  这本书是南戈对过去的自己的告别,也是我崭新未来开始。自己近来被学业压得很累。我没有南戈的丰功伟业,也没有她所经历的重大挫折,有的只是一个学生一直在经历的学业压力。也许是太在乎,才让自己喘不过气。我也想潇洒地在铃声响起就拎起书包回家,也想撇开厚重试卷置之不理,想任性快活,但这样的叛逆放纵并不能使我快乐。南戈说在她们那里失败者没有尊严,也无人关心。其实世界都是如此的,没有人要听失败者说话。既然如此,我就没有理由不去拼,和南戈一样,拼出自己想要的未来。

  如果南戈问我:如果能遇到21岁的自己你会对她说什么?我不知道,但我希望自己能毫不犹豫回答:没有曾经的拼搏,是无法堆砌出现在的,感谢曾经的你,祝贺现在的你。

  对南戈的诸多朋友无法忘怀,印象深刻莫过于露露小姐。她真是天使我喜欢无微不至关怀喜欢善良热烈性情,希望她温暖美好的家庭,喜欢她能让我在这个宁静的夜晚里笑出声来(如果我没有吵醒和我同房的妹妹就更好了)。像露露小姐这样的朋友是很难得的,却也是最容易失去的。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几个如她一般的人,ta会和我们很亲近友好,能包容忍让,在友谊里进退有度。但有时也会令人头疼,因为ta在乎我们却害怕我们没有做到等同的在乎ta。以前我不懂得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致使自己失去了很多。但露露小姐和南戈的友情让我顿悟:只有用心地经营才能永恒地存在

  其实每个人从童年开始,都有一个流浪的梦,那么何不放逐自己去远方,带上《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让它随我们一起去流浪。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三):一个年青女孩的成长经历

  在买这本书的时候,我买的那一本就是书店里的最后一本。我把那最后一本买啦,这也许就是我与这本书的一种缘分吧。

  这本书中的一些文章,我在作者的豆瓣日记里看过。在这本书中,作者展示了她丰富的经历。罗马青年峰会,以色列的留学交换。除了经历,作者和她的朋友对人生的一些思考表现他们对生活的精准洞悉。书中作者一些不自信的表现,大多数人应该都有经历过。还有法国小哥对人生的理解精彩透彻

  书中作者对以色列的描写,也激起了我对以色列的强烈好奇心。一个小小的国家,能多次打败周围土地面积人口数倍于自己的阿拉伯过绝对不容易,这绝对不会只是因为以色列人是圣经上帝选择民族。书中作者的某些对以色列的描写,或多或少的解释了以色列在艰难的环境中屹立不倒的原因。读完这本书后,我也有了想去以色列当交换生的想法。幸运的是,我们学校正好有去以色列交换的项目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四):不一样的人才能经历不一样的人生

  文/河北小珊 评《当我和世界不一样》

  以色列,在我的脑海里就是一个白蓝色旗帜,除了知道耶路撒冷是其首都,有很多犹太人、有死海之外,其他一概不知。说不上好与不好,因为了解的少,所以从未产生过要去深入了解的兴趣

  看过这本书之后,对以色列的好感顿时提升了许多,除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城耶路撒冷、不死的死海、戈兰高地、马萨达沙漠、地中海的落日这些独一无二景致外,以色列友好的人民宽松学术环境、高水平教学也非常让人向往。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中记录了作者南戈初遇各国时给她震撼冲击与众不同人们,记录了他们为认识这个世界所付出努力,记录了彼此互相的鼓励相同困惑,关于梦想焦虑爱情工作、艰难时刻命运坚持和妥协。南戈,这个90后女生,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2009.7罗马、 2011.9南京、2012.8吉隆坡、2013.10以色列、2014.2美国、2014.4土耳其、2014.7北京,从十五岁起,她就没有停下来。当然,在一路行走的过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体验了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遇到过各种各样状况感动这种经历难能可贵,对于一个人的见识和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而这种帮助是我们这些按部就班的女生无法体会到的。

  在什么样的环境,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拥有什么样的眼界,掌握什么样的人生。南戈同学很好的印证了这句话,她在罗马结识的小伙伴们,有的已是普京面前的红人,有的被联合邀请参加全球公共卫生大会,有的以优异成绩从哈佛毕业,还有的读到大二退学,毅然远赴纽约和伦敦追寻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而他们中的另一些人,放到中国都是妥妥的“失败者”。有的二十好几,还没决定学什么专业;有的三十出头还无房无车;有的男大不婚,有的女大不嫁。他们可能学了日语又跑去学环境科学,可能连中文都不会就敢到广州创业;他们可能既是潜水教练又是法语翻译,既是教务员又是摇滚歌手

  并没有比较人生的意思,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在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生活的意义所在,然而还是觉得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而生活的人生更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广阔,而人心应该是没有边界的,应该是最为广阔的。相信不少孩子曾在心底呐喊过Let me go,极少数的家长能够放开手给他们自由,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变成了大孩子,不再拼命的想要看世界,殊不知不是因为孩子变乖了,而是如我一样,失去了放开眼界的勇气。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五):我们之间:一样,又不一样的世界

  我认识南戈两年了,南戈认识我刚好两个月。

  两年前,我在豆瓣上看到她的文章,她眉飞色舞介绍以色列的一系列文章让我眼前一亮。当时的我正在思考毕业后的去向——是留在国内读研,还是出国读研?看到了她如数家珍地介绍以色列的各种好,我心动了。于是在她的文章下留言表示想对以色列有进一步了解,她便轻快地跑来我的留言板上跟我说“feel free to豆油啦!”那时我就知道她是真的爱以色列,真的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以色列。

  两个月前,我们在豆瓣的一个线上活动又相遇了。

  托那次线上活动的福,让南戈认识了我,也让我有机会认真读这本书。

  我们是同龄人,经历过高考的挫折,大一时的迷茫无助,经历过不甘心和奋发图强,经历不同的人和事物所带给我们的冲击,也经历过无数个寂静孤独和自己对话的深夜。这本书便是一种记录,它的出版让我有机会感受到了一种真实而情切的共情。

  南戈的文字有自己逻辑自己的思想。对于自己的观点,她能够轻柔而又坚定表达,仅仅是表达,没有强势地让你接受的意思。不强灌鸡汤,不无病呻吟。这也许跟她的游学背景有关,但是不得不说,有很多有留学背景的学者也并没有学会这点,总是在不断地强调自己的观点企图将自己的观点灌输强加给读者。

  书里还记录了很多她和友人之间的交流对话,轻松而不乏深度。这些对话是我内心深处认知年轻人之间的对话——通过各种有意义讨论甚至争执,有意无意间拓宽了自己的认知,而这种讨论是一种十分有益的交互过程。

  感谢南戈,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世界和更多的观点。

  回应一下开头吧。

  两年后的我,因为一些原因没有申请以色列的研究生项目。现在在国内读研。每天实验室宿舍两点一线。平时跟同学的交流基本上都是单向的,嗯,就是说的话题我都能聊,但是真的不想聊,因为我知道这些交流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许这是国内理工科学生普遍存在的天然弱势?当然,说不定这也有我个人的问题。借用高晓松的话来说就是:眼前的苟且让我忘记了诗和远方。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虽然没有丧失同他人交流的能力,但是已经很久没有同人进行过深刻通畅的交流的我,会经常恍惚地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自己。

  这本书,像一根细针刺激着我似乎已逐渐麻木精神世界,慢慢地通经解穴,让我看到那个在尘封的地下室里藏了很久的一个自己。

  愿你也一样,能在这本书里面找到一点奇妙共鸣,能看到南戈所传递出来的希望和勇气。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六):个人评分:70.主要是作者留学的随笔,略微欠缺个人思维的表达

  书评: 前半部分故事还挺丰富,后半部分有凑数的嫌疑。

  喜欢逛ZARA的男生70%都是弯的,哈哈哈。我们身边真的有那么多同性恋?我一直觉得是很少数呢

  所谓的和世界不一样,我个人理解为思维模式的问题,然而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又是和所处的阶层、环境直接相关的。如果全社会都充斥这一种向“钱”看齐的分为,那么很难不随波逐流地追求物质吧。然而其实并不是,我们完全可以花点时间来自我提问,我真的需要那些东西吗?真的需要那么多钱和物质吗?当你仔细考虑过后,你会发现,这些东西反而浪费了你很多时间。

  在以色列同样存在看不起非犹太人的以色列人。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有看不起呢?大家其实都差不多,只是因为出生环境问题导致最终的三观不同而已。

  本书结构: 由若干散文组成

  这本书讲了什么: 在以色列认识的露露,从她口中获知在以色列就要粗暴直接。从露露身上明白亲人朋友陪伴的意义。

  奇葩的需要秀恩爱情侣签证。

  以色列的慢节奏和南大生活的对比

  在以色列的选课。有点流水账。

  深爱笛卡尔的苏菲小姐。

  儿童创造力训练中心,鼓励孩子发扬他们的质疑。

  敢爱敢恨的光明小姐。

  以色列留学十问。

  经历了一次以色列市长选举

  读这本书的动机: 对书名感兴趣

  读这本书的目的: 先刚看看作者如何阐述这个话题

  作者: 南戈

  书中的感兴趣点: 和世界不一样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2-3小时通读

  对我的影响:

  评分: 70

  相关书籍: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七):真正的胜利是对内心的探索

  五月天的歌有一种向上、张扬、励志的青春锐气,《倔强》就是一首叩击心灵深处梦想的号角。南戈的这本书,书名就是《倔强》的首句,可以被大声歌唱:“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可以说,南戈是一个很幸运的孩子(因为比窥探内心更容易的是仅仅从事情呈现出的表象作判断),名校出身,出国留学,见识了广博的世界、深邃的思想,曲折有致的多面人生,这些经历滋养着她年轻的心和头脑,使她比之于同龄人对这个世界如阅读棱镜一般有了一番独特的体察。

  关于留学生活的文字并不鲜见,但反映以色列留学生活的作品也并不多见。在这个战火纷飞又先进发达的国家感受生命的宝贵、自由的珍贵以及选择的多元,是一种独特而难以复制的体验。在留学过程中,作者反思国内的教育模式,明白了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明白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即便暂时没有找到方向,但是却知道哪些是自己不想要的。而国内的环境却没有给予年轻人这样不断尝试的机会,因为高昂的试错成本让人望而却步,大家害怕失败、害怕偏差,因而早早地选定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顺利、安稳的人生模式,从此平顺平凡平庸、但也籍籍无名。法国男生尼古拉斯为这本书写的序言很精彩,很值得一读。他说:“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迫不及待地想证明自己,也不再试图用世俗标准定义自己。真正的胜利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征服,而是对我们内心的探索。这种胜利是对个人内在秩序的构建,接受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宽宥不尽如人意的过去,迎接前路不明的未来。这种胜利还意味着智识、理解和雄心的不断积累。这种胜利即是有底气说:‘我是尼古拉斯,我知道我想要什么。’”

  但是,本书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由于是日志和帖子的合辑,因此全文主题和结构显得有些零散,尤其是后半部关于人物的描写,除了《食肉之兰》这篇比较精彩,有独立的情节和出挑的人物性格,其他的描写都带有作者过于个人化的色彩和流水帐样的随笔,让读者感觉不到这些人物于我何干、于我何益,毕竟读者阅读一本书还是希望有所助益,而不仅仅是窥探作者的内心独白。其次,书中插图没有配文字说明或其他注释,让读者觉得不明所以,偶尔配上某某人说过的一句抽象的话,或许这是一种文艺风格的呈现,但让读者知其然是对阅读者的一种尊重吧。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八):勇敢地做别样的你

  从小,别人总说我像林妹妹,样子像,一样的弱不禁风,竹竿似的,但嘴巴更像,牙尖嘴利,且一针见血,没人能说得过我,我自己也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自信得很是了得,可我从未因为自己这样而伤感、自怜过。当看到《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这本书的作者因别人的眼光和言语而感到痛苦不堪时,能理解她的心情,毕竟我也是从那样的年纪过来的,也有过她那种经历,但不可怜她,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这种经历是必须要有的。

  看完《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这本书后,我为作者能够从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困惑中挣脱出来,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后坚定地去实行它而感到高兴。虽然作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来证明自己,要知道现在的许多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怎样去做才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一直都在挥霍着珍贵的青春年华。作者在该书中坦承了自己当年所经受过的困惑和不解,在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摆脱了心中的梦魔,坚强地成长起来,收获了许多鼓励和掌声。

  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此来表达通过读书和旅行来扩大眼界,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运用起来,让人的见识和心胸更加广大、宽阔。《当我和世界不一样》的作者完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她在书中写了她通过几年中在世界各地学习和参加活动,让自己经历了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人生和社会体验,增加了丰富的见识和学识,特别是在以色列的留学过程中,所收获的知识和友情更成为她人生历程中最重要、最深刻的记忆和人生转折点,使她要前进的人生道路变得广阔。当然,她也在书中写出了她对以色列国民和政府的观感,写了关于留学以色列会遇到的问题和解答,方便以后想要留学以色列的人们更容易快捷、便利地完成留学过程,是非常好的以色列留学攻略。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很不容易的,都会感到这个世界与自己心目中想象的不一样,都会有遇到挫折、困惑、茫然甚至绝望的时刻,其实这并不可怕,就象书中所说的:“你需要经历自己的时刻。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艰难时刻,熬过去,就会看到自己有多强大。”所以作者借用他人的话语告诉你:“人生就象吃泰国料理,不计划才能邂逅不期而遇的惊喜。重要的不是预设方向,而是自己是否开心。只做那些真正让你觉得开心的事情,生活会有最好的安排。”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九):我愿风霜换白头

  林亦霖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是个艳阳天,晚上舍不得看完。合上的那一霎那,星空点缀着校园,连月亮也在眨着眼。

  书很有分量,用的纸张颇为讲究;里面的花纹虽简单,却有风格。应该整体是彩印的。摸起来很舒服,很有质感。字体排列很舒服。墨香很浓厚。

  整体来说,全书像是作者的低喃,像她找到了一位朋友讲述着自己的见闻。里面很多搞笑的段子,也有不少人生的感悟。很多篇,也用了日记的形式,零零碎碎记录着自己的生活。看起来很舒服。很让人惬意。

  按理说,应写下如何成为自我;可,我却被文章里她和别人的情谊所打动。避免太多透露,选了片段书写。

  她只身去了以色列,书里很大的部分讲述着她在国外的生活,还有很多外国风景图片,看起来挺美。而让我时时铭记的却是那些有个性的朋友抑或老师。也许,正是她们,才让作者勇敢做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爱计划些什么,比如什么时候看电影、比如什么样的书适合去读、比如什么电影最便宜、再比如选工作选对象选能选的一切。中国人很勤奋,像极了机器人。每个人都很忙,忙到没时间陪朋友,没时间陪家人,忙到自己忘了自己喜欢什么,忙到自己也不知道忙什么。

  书里,我觉得她得到最多的不是知识,而是朋友的爱。正是这些爱,她才成为自己。

  迪斯尼动画《花木兰》,有一个片段是木兰在歌唱,《Reflection》,这歌有个很美的中文译名——《自己》。动画里的木兰有了木须的帮忙,找到自己;而作者也足够同样幸运。

  记得有一个片段,她说因为一些小事,惹得朋友不开心,道歉了很久才被原谅。爱,与被爱。这样的友谊才值得记得。我们很小便被教会竞争,你多我一分,我对你冷眼;我多你一分,可以昂头无视。我们舍不得分享一点点时间给身边的人——朋友。

  也只有真正遇上点什么麻烦,才会记得他们。我们的观念里。他们应像24小时随时待命的士兵,应像为自己敞开的万能宝库,应像只要求付出从不提起收获的保姆。我们自己忙,自己开心;却愿意拽上他们难过。

  所以,周围关系觉得很冷淡。我们也开始学会伪装自己,学着沉默,渐渐有心结。我们学着成为书本里所讲的那样的喜怒不见于色的成功者,我们失去了自己。

  往往在父母面前,我们还可以是自己,因为他们会包容我们,他们是我们的至亲;到了朋友这里,我们便改变,变得离最初那个自己越来越远。甚至,成为他人模样。

  依然还记得,五月天的《倔强》MV。他们选了很多人一起并肩一起唱。“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是朋友,在远离了父母后为我们撑了一片天。让我们敢不一样。

  做自己不难,难的是异样的眼光。也正是朋友像冬日的烈火驱走人情的淡薄,似夏天的凉茶消去误解的怒火;像春日的旭风排去心头的忧愁,似秋天的累累硕果甜在心房。

  你想成为自己么。嗯。对一无二的自己。

  那就,当你和世界不一样,我愿风霜换白头。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十):当我努力成为不一样的自己,世界就不一样了

  当我努力成为不一样的自己,世界就不一样了 by summerlonely 南戈的这本书《当我和世界不一样》,拿到后,没有太多的期待。说实话,我对于旅游书不感冒。所以内心不自觉犯嘀咕,这本书看完能有啥感觉,只会让我辞职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吧。但我压根不是一个冲动的人,而且我不喜欢凭借第一印象就对一个人或一个东西下结论。翻到封底,发现上架建议,编辑给的是“文学”。我突然觉得,或许,这本书并非看上去地“拿点钱,旅个游,拍点照,写点字”这么简单。 这严格意义上应该算是游学启发心记。南戈将自己高考失利/争取留学机会/去以色列游学的点点滴滴/其他国家自己的短暂游访/外国朋友的中国印象一一展现出来。其中,在以色列游学的篇幅是本书的核心和重头戏。从南戈的文字中,我不仅对以色列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有了全新认识,更是对于“当我和世界不一样”有了全新认识。 尼古拉斯提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小宇宙”。可很多人选择让自己爆发,真实而热烈地体验生命,他们努力去选择不一样的生活,做与众不同的自己。而还有一些人从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可以爆发的宇宙,他们生活地匆忙而无目的,甚至都没有时间去安放自己的心灵,于是活得很随意,随意到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都懒得去想。可悲地是,现在大多数的中国年轻人就是这样,而我很不幸也是其中一员。我每天去上下班,吃饭,睡觉,每天都活得好忙碌。忙碌到一到年底我都忘记一年到底做了哪些事情。想要读点书,没时间;想要学点特长,没心情。我心甘情愿过着大多数人过的生活,没有勇气去想如果我选择不一样,那会是什么样。乔治奥威尔说过,当你控制了现在,你就控制了未来;当你控制了过去,你就控制了现在。而我们没有要去变得不一样的勇气,害怕不一样,于是懒懒散散,悄无声息地存在着。或许,活着这个词,我们有时都觉得对不起。 南戈高考不理想去了不理想的大学,学了不理想的专业,度过了不理想的两年。或许我们身边很多的朋友过得不如意,就过半杯,聊聊人生时,喜欢说“我高考没有发挥好,考的不好,然后大学几年没有了斗志,于是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如果我考得理想点,我估计跟谁谁谁一样,过得更好。”每一次失败都不能成为平庸的借口,每一次的自我放弃都不能成为自己甘于现状甚至放弃改变的理由。南戈的文笔是极好的,她可以将我带入大学困顿迷茫时对自己的愤懑,让我去感受选择留学时自我的逃离,切身找寻在以色列感受的人和事顿悟到的意义。让自己成为不一样的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将自己置身于跟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去生活/去感受/去思考。游学是很好的一种方式。现在看来,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个体心理学,还要研究群体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有必要的。南戈笔下的特拉维夫世界那样美好,没有太多意识形态偏见的世界,仿佛任何事物都变得更加美好。当接收到的信息没有了偏见的裹挟,我们才发现,世界并没有报道中的糟糕,也没有印象中的冷漠。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温度,假使在战乱紧张/血腥事件家常便饭的以色列,安息日的悼念都可以变得温暖,生命的气息弥漫整个空气。当你的每一个行为都是自主产生,并有强烈的目标性时,你的生活或许就真得有了意义。 所以这不是一本游记,这是一本生活意义启发书。因为南戈触痛生活死点的思想,让这本简单的游记沉重起来。虽然故事性很强,但不乏有很多的句子需要我折返几次细细品味。 人的生活同历史一样充满偶然,没法抗拒,也无须抗拒。而生活的偶然性才赋予改变以意义。对生活心存敬畏,创造每一个让自己看到不一样世界的机遇,我们就真的变得,不一样。 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