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神们自己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神们自己的读后感10篇

2018-06-17 20: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神们自己的读后感10篇

  《神们自己》是一本由[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神们自己》读后感(一):2016年10月28-11月1日

  2016年10月28日

  ——24%——

  看到三者家庭时候,我整个人都被shock到了。阿西莫夫的脑洞大到女娲都填不上…

  还有这种分视角写法,很有趣。如果故事完整而有吸引力的话,事实上是不需要同一个主角的。在故事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讲述者。这个写法比《权力游戏》好一些。因为《权力的游戏》事实上是在写人,故事不是连贯而整体的,事件本身的吸引力不足。换句话说,它的吸引力是由人物情绪撑起来的。《神们自己》则由想法和故事本身去支撑。(甚至写人还是阿西莫夫的弱项呢。)

  另外,这种多视角的写法,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也很棒。不过那完全是另一种多视角:他只想写一个人,但他绝不正面写,而是用了很多旁观者视角,以及旁观事件视角。

  好久没有在看一本正经书的时候,觉得那么被吸引到了。这次我要慢慢看。

  2016年10月29日

  ——32%——

  今天一整天都在整理文档,没有怎么看书。

  2016年10月31日

  ——70%——

  比《永恒终结优秀太多了。看得我非常起劲,几乎舍不得停下来。

  无论从想法还是写法来说,都非常优秀。故事的戏剧性,牵动情绪的点,和人物的命运,全都很牵动人心。而且这之中明明有一些很催泪的点,但是都被故事的恢宏结构压下去了,显得比较克制。

  简直完美

  2016年11月1日

  ——已看完——

  看完之后觉得失期待太多了

  好多可以展开的地方没有展开。

  不过我还是会给它五颗星。就冲着中间三者家庭和长老的那部分,以及它的寓意人们诱惑面前是没有理智的,我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我们都是自私愚蠢的。

  《神们自己》读后感(二):牛逼科幻!!!

  何其好看。三个故事大体都是,刚开始看有点晕,越看越起劲,根本停不下来,结局是点睛之笔(第三个故事这点弱)。可能是我看得科幻比较少,对平行宇宙月球上的生活描述得非常好。根据核力的差别,推断出另外的宇宙,这点真牛!第二个故事还带了点悬疑色彩。个人觉得在描述物理问题上,相当出彩。"面对愚昧","神们自己"大概理解,"也缄口不言"表示没懂。

  补充一点。关于拉蒙特,不得不说,我挺喜欢这个角色,但是他的解决方案(彻底停止电子通道)不被人所接受并不能说完全是因为人的愚昧(虽然这个故事叫面对愚昧),而是停止电子通道意味人类的退步。(就像在现代生活惯的人,突然要回到过去,肯定受不了)。如果只考虑飞机可能发生事故坠毁,就放弃制造飞机,那人类永远也不可能上天。面对问题,我们不能逃避,心里想着放弃,而是应该解决问题。人们在乎的并不是哈兰姆,而是更好的生活,这就是狄尼森成功原因,他面对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关于人工智能是否应该继续,其实先人已经给出了看法

  《神们自己》读后感(三):短評寫不下了

  今年到目前看過最好看的書,《神們自己》★★★★★

  這本書是Asimov自己最喜歡的長篇,曾獲雨果獎、星雲獎及軌跡獎。閱畢,我已成為阿神的路人粉,並且覺得自己的物理、天文知識非常貧瘠,自然也沒有什麼宏大的宇宙觀,所有要謝謝阿神了。

  【面對愚昧,神們自己也緘口不言】

  無知的人類總覺得自己站在宇宙中心,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就是最聰明的動物。他們不理會有一天太陽會變冷,月亮會走遠,平行宇宙中的非人類物種對未來的威脅,因為他們只要眼前的利益,只要我活著的時候宇宙不爆炸,資源不短缺,地球好好的給我轉就好了。

  我最喜歡Part2的部分,情者,撫育者及理者的角色劃分非常的有趣,也很映照現實的狀況,這個世界上本來有理性思維跟有頭腦的人就屬於少數,嘰嘰喳喳愛嘴碎的無腦人士還是占超級大的比重。一個人提供卵,一個人作為中介載體(可以理解為提供精?),還有一個人變成孕育生命的人,分工如此的分明;理者負責思考,情者跟撫育者變成無腦擔當,只要當好中介跟撫育生命成長即可。阿神把3P描繪的十分的清新脫俗,至少表面上看來是一場兩男一女的歡愉,或者說,一對GAY與一個直女的...嗯...三位一體的部分著實令人驚歎,這個過程腦洞開得非常非常大!大到我要跪地!

  第三趴雖然表現沒有那麼有力度,但是這一部分移居月球生活也很有意思!然後默默手動查詢到,月亮的確再慢慢的遠離地球,也了解到,月亮如果不在了,地球的轉速會比現在要快,並且我們會失去潮汐。然後走去陽台看了一眼月亮,真的想說,請你不要走遠,很難想象有一天月亮真的會離去。看完覺得,現在的地域歧視好像變得有點孩子氣了呢~畢竟能說出,“我就是不喜歡你們地球佬”與“我就是不喜歡你們廣東人”聽起來相比...

  最後還是要感歎一下在那個年代,除了有足夠的科學知識累積及宇宙觀,能有這樣精細的文筆也是不可多得的,阿神真的炒雞棒!還有!太陽千萬不要變冷!我越來越愛這個有藍天白雲青草香的地球了!

  《神们自己》读后感(四):中华文明是“抚育者”,欧洲文化是“理者”,美国文化是“情者”

  第二部分的三位一体特别值得玩味的设定

  在现代社会,“本我”的力量越发衰弱,食与色不断被社会性限制原本绝对主导地位的“抚育者”的角色被边缘化、被忽视。

  “真我”的力量不断增强,在主观意志上,人们倾向于让“理者”角色主导,通过学习、思考、理解世界、寻找真理,但也常常显得冷酷无情

  “真我”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情者”叛逆任性、敢于挑战。她所代表的“灵魂”正是如此,不知所以,却时时刻刻在引导着人们,走向未知的世界。

  这三个属性不仅组成了每个个人,也可以用来概括社会单位特点

  我大胆设想,如果把文化单位也按这个标准划分一下,其实也有一定代表性

  中华文化,注重家庭、传承、本分随遇而安,是“抚育者”的角色。正因如此,成为唯一得以传承的古文明,以及孕育了最庞大人口

  欧洲文化,注重思辨、建立理论、捍卫信仰,是“理者”的角色。他们建立了当今社会的理论框架,通过建立-推翻-重建的过程轮回前进。

  美国文化,充满反叛精神,对未知充满好奇,相信自己能力无限,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情者”的角色,不计后果任性向前冲,既惹人讨厌,又充满魅力

  从这个角度去看文化之间的差异矛盾,就觉得很多事情都能说得通了。

  《神们自己》读后感(五):神们缄口不言是因为言了也没用

  买kindle至少六七个月了,算上今天看完的这本总共看了五本书。而且还差点在漠河旅行的时候丢了。

  这本书由三个故事构成,互为注释。

  第一个交代故事背景。人类经过世界大战,人口只剩20亿。战争过后的人类世界畏惧科技的进步,能源也日益成为人类发展瓶颈。人类不求进取,变得懒惰保守。一个偶然的机会,哈兰姆接收到了来自另一个宇宙传送过来的钚-186.置换过去的则是在我们这个宇宙中随处可见的钨。在两个宇宙互置物质的过程中,伴随的则是取之不尽而又没有任何代价污染的能用。全世界为之疯狂,并把外强中干的哈兰姆奉为电子通道之父。面对巨大财富,人类丧失了思考力,变得盲目。而青年科学家拉蒙特兴致冲冲得要为电子通道写史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更加可怕的事实,如果电子通道持续,则将改变我们这个宇宙的基本结构,从而导致太阳的爆炸,而这个时间的来临将比人们预想的近得多,也许只是8分钟之后。。。拉蒙特的发现,将他推向了哈兰姆的对立面,推向了全世界的对立面。从议员到有影响力的人物,即使知道他的发现,也不敢违背公众意愿,他们知道,一旦违背公众意见,他们的权力豆浆化为泡影也就是说,即使他们知道了真相也不愿意承认,因为他们不想失去手中的权力。而公众为什么也不愿承认,因为懒惰,

  (未完,先存草稿

  《神们自己》读后感(六):被忽略的线索

  很抱歉,读完半年有余,确实没有看见提到这些线索、进一步分析的中文评论资料,才动手写这一篇,细节已经淡忘了,这本书确实好,但好书很多,不读第二遍了,仅凭记忆大致说一下,如果有共鸣者可以再做详细讨论

  面对愚蠢:

  墨水瓶尘土痕迹学术竞争中的种种转折,让失意负气者成为巨擘,背后是外星智慧以获取能源为目的利用

  除了墨水瓶情者的传话之外,因为各种意外如下雨、没跟女友约会等,而聚集起来反对电子通道的人,种种巧合的堆砌,在目前我看到的阿西莫夫小说里,是仅有的始终没有得到直接解释的线索;

  从六开头,似乎是政治家的短视行为葬送了停止唯一的希望,这是代议制民主最大的问题,但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整体人性膨胀导致的愚昧无知贪得无厌和不计后果,因为对巨擘专断跋扈不满而起意的反对者又何尝不是。

  神们自己:

  从另一个侧面解释来龙去脉,对照“面对愚蠢”部分,另外,也为第三部分埋下伏笔

  关于传奇长老伊斯特伍德,正面着墨不多,无法直接认定地球上反对电子通道的力量亦是来自于他;但伊斯特伍德的特殊,是因为情者很理性,也是理者很温柔,更是因为哺育者非常坚定,要将看似南辕北辙的情者和理者结合起来,哺育者的地位不断提高,最终被理者充分认识到,这是非关键的一笔:平行宇宙之间不仅能建立电子通道,还能够解决彼此根本生存困境——外星日照不足与地球太阳毁灭

  当伊斯特伍德最终合体成形之后,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这一部分也就结束了。如果只是继续维持电子通道,那么他什么也不必做,只需要在合适时机关掉通道即可,他带着长老们忙的内容,只能从第三部分的转折中找蛛丝马迹

  也缄口不言:

  也是三个人物:事业高开低走无奈离开地球的老科学家,月球分裂分子作为分裂分子女友刺探地球来客导游

  这里我注意到的偶然只有一个,就是导游扰乱实验结果时正巧被爱看星星(宇宙)的科学家发现;

  但是这一部分行动的人物与第一部分是如此不同:科学家仍有荣誉感和使命感但少了功利心;导游挣脱男友控制,也破除了对地球人的偏见,倒向科学家;全体投票的结果终结了分裂行动,使多赢结果成为可能。

  我的猜测和推测:

  关于巧合,如果看过永恒的终结,应该知道阿西莫夫认为人可以被预期事物发生可能性是可以被精确计算,从而历史走向是可以被微小的牵引所决定的。

  神是什么?平行宇宙的生存形式,某种程度上是非常原始的,如果不是电子通道的发现,渐渐会面临灭绝。相对于地球,他们的重大发现供给了能量;他们通过微小的影响改变人类走向,最终人类也得到了进化。

  缄口不言或无能为力,并不必然是指向消极,而是指破除愚昧最终要靠自己,所以快乐的结局不是败笔,而是作者希望的寄托

  结论

  很让人感动人文主义科技工作者阿西莫夫,想象力不减、写作手法成熟、最重要的,自然又坚定地树立起情理融合的大旗。

  《神们自己》读后感(七):这究竟是一本讲家庭的书

  【前面的话】 偏执有时候也是一种智慧合理的误差有时候也可能藏着真理,宇宙也可能是无中生有的,大爆炸的起端原来也可能是智慧生命的结晶,哇呜!当人生镀上一层科幻的金衣,就像日落点缀朦胧晚霞,美则美矣,但究竟不过是太阳与地球的一次错身而过。 【哈兰姆的钨】 哈兰姆所影射的关乎阿西莫夫写这本书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世界还依然有一个叫做共产主义幽灵在头上盘旋,冷战雾霾还缠绕在世界两端人民的心头,没有哈兰姆,不足以支撑起这种压迫感,相信读者也很清晰感知到作者从一开始怀揣着的对于权威的“恶意”,我这里只问一句:难道人类所有的进步的轨迹都是神的脚步踏出来的么?拉蒙特与哈兰姆最根本的分歧简单点是,允不允许把所谓的“神”拉下神坛,让人类取而代之。当然他们所做的最后被证明是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哈兰姆坚定不移的人类立场成就的是“神”的企图;而拉蒙特近乎执拗的“彼神至上”论,也被后来的本.狄尼森挽救而成就了人类的“逆神化”。这些微可以允许现实理想的误差成就的是对方,哈兰姆是可悲的,毕竟最后人类的崛起的代价是将他拉下神坛,我不在乎阿西莫夫把他放在人类命运的对立方,我甚至觉得他真正代表着真实的人类,而且哈兰姆的钨确实拯救了人类,谁能说不是呢?当然,正如阿西莫夫在书的扉页所引用的席勒的一句诗:面对愚昧,神们自己也缄口不言。整个二十世纪所历经的人类的发展史,若干个世纪后的神们会说什么呢?他们无话可说。 【1+1+1=1】 情者杜阿*理者奥登*抚育者崔特——三位一体的世界太单纯,真正的1+1+1=1,家庭是这个“三者”世界的唯一,尽管他们的形态是出离于想象的,但三者所构筑起的关系甚至比起人类世界还要更真实。 作为被特意设置为长老主体中心的理者奥登,他对自己的处境有过一段不经意透露出真相的阐述:“我们三个组成了一个家庭,在其中互相感知,互相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说,家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都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个家庭个体从产生到消亡,一般大家都浑然不觉,要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想得太多,纠缠太深,那么这个个体就会面临解体的危险。所以,我们从来不会过多的考虑。” 这种对于平行人类世界的注解给予了后来的《三体》以启示,三体人不就是这么一回事么?《神》解答了我一直困惑的这个问题。 当然我引用它还有一个原因,跟我的现实也是密切相关的,兴许别的读者读《神》惊讶的是阿西莫夫对平行人类的想象,而我惊讶的事情更接近生活,就是我不曾想,一个科幻作家对家庭是有这么贴心温暖的理解:家庭是一个整体,它需要性,需要繁衍后代;它需要理解彼此,家庭成员需要意识到彼此是独立的,是区别彼此的;它的产生、成长、最终消亡和重生是渐进的,也是需要妥协和付出的,过程伴随着幼稚、自私、执拗、猜忌和牺牲,但当最终合归于一坦然面对彼此之后,理智、情感和传承会整合成一个更完美的自己。 这是何等历经所有后的神般智慧!!!我拜服!

  《神们自己》读后感(八):无尽的能源在哪里

  《神们自己》是一本硬科幻小说,即立足现有的科技成果进行推演。而软科幻则是以畅想中可能的未来/过去科技为背景,重点关注人文、生活。

  (似乎科幻小说不宜剧透,但我好像全文都在剧透 > < 不喜剧透的,慎看。主要是把里面的一些设定摘了出来。)

  它在强相互作用力的基础上做了想象:假如有一个平行宇宙,它们的世界强相互作用力比我们的世界强百倍。有一天,它们在两个宇宙之间建立了一条电子通道,在这条通道上,平行宇宙中的钚-186与我们宇宙中的钨-186进行了交换。在平行宇宙中,因为它们的强相互作用力很强,钚-186是稳定存在的,但到了我们的宇宙中,因为质子太多了,或者说中子太小了,强作用力不够强,就无法保持稳定,开始辐射正电子,释放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原子核少了20个正电子。释放出的正电子又会中和掉我们宇宙中的20个电子,进一步释放出能量。

  与此同时,基于同样的原理,进入平行宇宙的钨-186也失去稳定。在它们的法则中,它原子核内的中子太多,或者说质子太少,于是钨-186的原子核也向外发射电子,释放出能量。

  这样循环转化,电子通道为两个宇宙都提供了高效、稳定、干净的能源。于是电子通道以惊人的速度建立起来。

  这也使得发现这一通道的哈兰姆的名望得到巨大提升,被誉为“电子通道之父”。

  但是另一个科学家拉蒙特对哈兰姆的声望产生了质疑,因为真正建立电子通道的是平行宇宙里的它们,而哈兰姆只是巧合之下发现了这条电子通道,并且很多工作都是团队做的,哈兰姆只是徒有其名。哈兰姆惧怕拉蒙特的质疑,便封锁了拉蒙特在物理学方向上的上升渠道。拉蒙特出于对哈兰姆的怨恨,想要提出异议停止电子通道,从而削弱哈兰姆的声望。随着研究深入,拉蒙特逐渐猜想到电子通道可能给我们宇宙的未来带来危险。

  电子通道每次都会将我们宇宙中的电子转移到平行宇宙中。随着电子通道的运转,平行宇宙中的负电荷会越来越强,而我们宇宙中的正电荷越来越强。伴随着电荷转移的,是两个宇宙法则的相互渗透力,即平行宇宙中的强作用力减少,我们宇宙中的强作用力增加。强作用力增加,太阳内氢原子核的聚变速度就会更加明显地加快。这就使得我们的宇宙发生大爆炸的速度加快。

  平行宇宙的中的强作用力比我们强百倍。本来平行宇宙中更容易发生核聚变,他们要放出像我们的太阳一样的能量,聚变所用的氢要比我们这里少的多。如果我们的法则渗入了平行宇宙,只会使他们那里的氢不容易发生聚变,这样他们的恒星不但不会爆炸,反而会更冷。

  拉蒙特四处向人宣扬他的推测,但因为缺乏有力依据,更重要的是人们无法拒绝电子通道带来无尽能源的巨大利益,他的主张一直都没有被主流社会采纳。“面对愚昧,神们自己也缄口不言。”小说的第一章以《圣女贞德》中的一句话做了结束。

  第一章除了对社会的嘲讽,也留下了两个问题,一是电子通道是如何建立的,二是平行宇宙是怎样的存在。第二章对平行宇宙展开了联想,第三章则揭开了电子通道的迷雾,并提出了一个拯救世界的方案。

  第二章关于平行宇宙的描写,一直评价很高。在平行宇宙中存在两类人,一类是长老,一类是凡人。凡人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形成一个个小团体。每个家庭中有三类人,理者、情者和抚育者。抚育者生来便知晓一切,主要任务是抚育生下来的孩子。情者是类似家庭中女性的角色,对学习思考不感兴趣,每天便是晒太阳吸收能量,然后为三者的交媾提供能量,她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交配与繁衍。而理者生来便跟着长老们学习知识,是一家之主。三者的交媾很有意思,跟我们的性交有相似之处,都是互相融入进对方的身体里。当他们要交媾的时候,就会让自己身体变得稀疏,密度变小,让相互的身体能够融合在一起。当一个家庭生下理者、情者和抚育者之后,他们便完成了使命,需要进到另一个状态中。

  长老是不死的,至少在凡人们看来,他们是不会死的,同时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但是长老和凡人们的数量却在逐年减少。而这跟日益衰微的太阳似乎有某种不可知的联系。

  奥登、杜阿和崔特,是一组杰出的理者、情者和抚育者的组合。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家庭的超凡学习思考能力。生而不凡的他们最终知道了电子通道的事情,杜阿不顾长老们的反对,将电子通道危险的信息传到了我们的宇宙。他们逐渐开始怀疑凡人们是长老们制造出的机器。然而真相并非如此,当他们这个家庭成熟时,三者融合,成为了那个神秘的新长老。(其实很希望那个神秘的新长老会有所作为,但小说在后来就没有提及了,觉得有些意犹未尽。第二章也可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篇章。)

  回头来看,凡人们是长老们的来源。而由于电子通道的建立,导致的太阳能量的减少,让凡人们无法得到充分的能量生育后代,也就使得长老们的数量逐渐减少。

  第三章的背景是在月球上,真空的环境让电子通道实验成功的可能性大为增强。假如说存在一个平行宇宙,那就意味着还有别的宇宙的存在。于是他们假设存在一个反平行宇宙,它是那个平行宇宙的对立面——将会包含数量很少但是体积庞大的恒星。事实上,只要强作用力足够弱,就足以形成这样一个宇宙——它只有一颗恒星,而这颗恒星就包涵了宇宙所有的物质,很像我们的宇宙在大爆炸之前的状态。这个反平行宇宙,在小说中把它称作是“宇宙蛋”。

  人类探测到了来自蛋形宇宙的单向能量溢出。怎么探测到的呢?物质之间的强作用力,都是通过介子来发挥作用。力场的强度在于介子的树木,而这介子的数目,在某种特定环境中,是可调的。月球的物理学家建造了介子仪,来完成这个事情。一旦介子的数目减少了,或增加了,那么那个地点就成了另一个宇宙的一部分;它就像另一个宇宙的大门,或者两个宇宙的交叉点。如果介子数目能够降低到一定程度,那么那里就成了一个蛋形宇宙的一部分。这样门户就建立起来,物质会自动流入。那些物质流入时,受到我们宇宙规律的英雄,它们的内部作用力会增强,然后它们就开始融合聚变,散发出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可以通过介子仪对电磁场的控制得到控制。

  跟电子通道类似,使用宇宙蛋的能量,也会改变我们宇宙的结构。在交互作用下,蛋形宇宙中的强作用力会慢慢增强,而我们宇宙的强作用力,则会慢慢减弱。这就意味着,蛋形物质中的物质融合聚变会慢慢加速,温度渐渐升高,最后发生大爆炸。或许我们的宇宙在几百亿年前就是这样形成的。

  由于宇宙蛋通道的缘故,我们宇宙的强作用力会渐渐减弱;与此同时,原本那个电子通道的运转,又会把它逐渐增强。只要合理调整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平衡状态,我们的宇宙就会保持原状。

  就这样,我们的宇宙最终被拯救了。

  (看到有人说,“如今在美国的书店菲利普•迪克的书通常都是摆在触手可及的位置,与之相对的是在大陆科幻界众所周知的阿西莫夫《基地》系列却被置于书架最底层。虽然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但人们的心灵力量却在日益衰竭,沉迷于各种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不禁反思起一些东西来。阿西莫夫的小说三观真的很正,他从来“只讲故事,不谈哲学,但在故事中又蕴含了哲学”,读完神清气爽。)

  最后是摘录。

人类总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走向安逸平稳的生活,但是对未知和危险的挑战才能使得人类永远存续。这个平庸之才会不顾一切地维护自己的尊严,他的这种倔强比狄尼森过人的智商可怕得多。他是一个只有一种才能的侏儒,而这种才能就是让别人相信他是一个巨人。您没有证据,我可不能把自己的名誉建立在随随便便的什么事情上。我的箭每次都能射中目标,这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在地球上 ,我们总是顾虑重重 ,总是渴望回到过去 ,回到那个并不存在的田园牧歌时代 ;就算它真的存在 ,我们也永远不可能回去了 。从某些方面来说 ,地球的生态系统在大战中受到严重的破坏 ,我们不得不细心地呵护残存的部分 ,所以我们总小心翼翼 ,顾虑重重 … …而在月球上 ,根本就没有什么过去 ,我们无从怀念 ,无从幻想 ,只有一路前行 。他们只要拒绝相信就行。面对难题,最容易的对策就是拒绝相信它的存在。你不能把小鸡赶回蛋里去,也不能把红酒变回葡萄,或者把孩子塞回娘胎里。如果你想让孩子听你的话,那么你不必非得强迫他做这做那——你应当给他适当的引导,通过他自己的兴趣来引导。

  凡是对自己有一点利益就会选择相信。有时候即使毫无可能,人们也会顽冥不化。

  《神们自己》读后感(九):还是副标题更贴切——关于平行宇宙的一切

  本作被评价为是阿西莫夫后期的集大成之作,“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三奖加身的名作,可能以现在的眼光来讲作品本身给人阅读的冲击性和内核(科学理论基础)发展出的可能的新颖性算是优秀的,但是不至于达到能同时拿下科幻三奖,但是考虑到阿西莫夫是现代科幻这个规则和套路的创造者之一,具备开天辟地的贡献,而且成书的时间是1972年,那么以当时的视角来看确实是实质名归的,现代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读者如果过于挑剔期望过高,那么难免会有一点失望,毕竟Perfection just doesn't exist.

  第一部分讲了,22世纪,地球可以和平行宇宙进行物质交换,从此拥有了源源不绝的能源,但是一个无名科学家研究了宇宙物质交换的远离以及带来的可能的危害————物质交换会让平行宇宙的规则渗透到现在地球的宇宙,会在短时间内(人类历史的尺度上)让太阳系的强作用力变强,太阳的聚变变快变剧烈然后BOOM~将银河系我们所处的整个旋臂炸成类星体。然而整个世界都对此视而不见或者说根本不想看见,因为它对世界有益,能给人源源不断的能源也就是更舒适的生活。书中将“电子通道”---宇宙间交换物质的通道的发现和推动者哈兰姆描述成是一个平庸而又自尊心强,心胸狭隘而又自私的人。他发现了“电子通道”,“电子通道”给了他无上的荣誉和财富。所以他对任何指出电子通道缺点或者危险的想法都不能接受,甚至会想尽办法掩盖,抹消这些声音。当然这可能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意志,这也许是整个科学界或者世界上多数人的意志,他们选择不去看到存在的危险,毕竟具谁愿意放弃已经得到的巨大利益去仔细研究然后承认这个东西的危险性呢?我们以为发展到今天甚至一两个世纪以后的人类会比现在更加聪明,更能吸取教训,但是历史往往是重复的,一直以来“凡是对自己有一点利益就会选择相信。有时候即使是毫无可能,人们也会顽冥不化。”的这种心理从来没有改变过,我想 这是第一章的主旨所在。另外第一章中还给我们提供了科学家的工作生活,学术圈内的视角,科学家也是凡人,他们每天做着重复而且可能无用的实验,争名夺利互不相让,他们更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名利而不是真理本身去奋斗奉献,有趣的是这一点在哈兰姆的对立面拉蒙特身上反而更能体现,哈兰姆维护发展电子通道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名利,而拉蒙特站在哈兰姆的对立面上研究电子通道的危险甚至在理论被证实前(当然上帝视角的我们被作者告诉了他的理论很可能是真的)就想方设法停止电子通道的最大动力不也是就是为了维护自己被哈兰姆伤害的自尊吗?一样的动力,不同的立场而已。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吧,是“关于平行宇宙的一切”,描绘了“电子通道”另一端的“神们自己”的世界,由于他们和这边宇宙不一样的物理定律,最主要的是核力比我们的宇宙更强,小而稀疏的恒星,变冷的太阳,近于气体的生物形态,以光,能量为食,社会生活的种种姿态,三种性别的凡人(繁殖方式是3P,只有科幻作家才能写得这么色而不淫)以及另外一种类似“神”的生物“长老”。总之对这一切的想象天马星空,即时在4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不落俗套,即便如此这一切的想象还是紧贴“不同宇宙不同的物理定律”这一坚硬科幻内核的而不至于变成纯粹的幻想的。剧情方面如剥洋葱,层层递进最后水落石出——平行宇宙的神希望我们的太阳爆炸以供给他们的能量。最后的三种性别的凡人合而唯一长老借用了基督教的“trinity”即三位一体的概念,他们三个凡人看似都有迥异甚至矛盾的独立的思想人格,但是合而为一却能形成统一的思想意志,其实在更深层次的背面,他们3人的思想是互相支撑可以相互融合而为共同目标的。杜阿和伊斯特伍德的想法和作为其实并不是根本对立的。

  第三部分确实是本作中最无聊的的一部分好多我都跳着看了。已经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地球经历了大战,剩下20亿人,人类的活动领域开展到了月球,但是月球科研环境更开放更创新前沿巴拉巴拉巴拉,然后第一部中一个反对哈兰姆的科学教到了月球上来。其中关于月球上生活场景的情况真的很无聊,可能即使放在72年也毫无新意。不过里面还提出了再月球上的某些人有“预言”能力,可能是通过生物工程获得的,可能高达世界中的“newtype”灵感就来源与此吧,或者是富野老贼和阿西莫夫想到一块去了。来到月球的科学家和这个“newtype”一起合力用月球上发明的“介子仪”获得了与别的平行宇宙之间的新通道,然后新通道过来的宇宙法则和之前“电子通道”渗透的物理法则中和了,宇宙得救了,还有科学家和那个“newtype”之间老掉牙的爱情故事。第三部分最大的弱点我感觉就是如何打开连接另外一个平行宇宙的方法讲得太简单了:“物质之间的强作用力,都是通过介子来发挥作用。立场的强度在于介子的数量,而这介子的数量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是可调的。月球的物理学家制造了一种装置叫介子仪正好可以完成这个任务,调控了介子的数量,那个介子数量不同的地方就变成了门”。那么说了半天就有点相当于在说别人制造了一扇门但是他们都不打开这扇门,而我会开门,发明门的人不知道去开门?WTF?!?!?!搞了半天原来是捡别人现成的东西。还有如果上述的介子的理论是真的,那么好多其他介子密度和我们的宇宙相同的宇宙存在那么宇宙中不是应该存在好多这样天然的门吗?好多平行宇宙都在互相泄露物质,同化宇宙法则,还有最关键的介子仪起作用的原理没法跟人说有点强行设定的意味。

  总的来说本作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告诉我们平行宇宙是物理法则和我们不一样的宇宙,两个宇宙的交流会导致物理法则的同化,还有制造一个介子密度和别的平行宇宙相同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成了宇宙间交流的通道的,由这样内核延伸出来的故事还是很能让“hard core”的科幻读者爽的~

  《神们自己》读后感(十):从《神们自己》看心理过程的“知情意”本质

  《神们自己》是阿西莫夫的一部经典科幻作品。一直以来都觉得阿西莫夫作为一名科幻作家是与众不同的,无疑,他的世界观和格局是及其宏大的,能创造世界的人一定有远大而广阔的眼界;但让我对这部作品津津乐道的原因更在于其对人性把握的深度,见微知著,个体是集体的缩影,正是人物的细节才赋予了世界生命力。在这部作品中,就蕴含了心理学中对心理活动本质的思想:“知情意”三分法。

  作品分为三部分,“面对愚昧”、“神们自己”、“也缄口不言”。三部分合为一体,原为席勒在圣女贞德剧作中的描述。拆成三段,就成了作品中三部分的标题。愚昧与徒劳的抗争暂且不提,本文主要讨论“神们自己”部分中平行世界的设定。

  故事是从三个外星生物体开始的。情者杜阿,理者奥登,和抚育者崔特。这个世界的家庭由固定身份的三个体组成。主角的家庭是无数家庭中普通的一个,但由于他们分别的特殊性,让他们的组合也产生了与众不同的作用——三者最后一次的结合形成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长老。当我看到这里时,我对这部分的标题恍然大悟。长老为何?长老便是那个世界的“神”。而神是什么?神们自己的意义是什么?神其实就是我们宇宙中的人类自身。三者的融合方能为神,正说明了人类的本质:人的心理同时包含理者、情者与抚育者。三者比重的不同,形成了个体不同的人格。

  再细细品味三者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杜奥崔家庭的特殊性,就会发现这种分类能够巧妙地与“认知、情感和意志”一一对应。认知就如理者,他的主要职责就是接受知识、理性思考,在“家庭”——或说人类心理中处于最高的地位。情感是如情者,她善于感受,好恶鲜明,就其外貌来看也是“波纹涟漪”。而意志即为抚育者,因为平行世界面临着生存危机,所以生育占据了抚育者生命的全部,但实际上抚育者的作用不限于此,他是家庭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理者比他博学,情者比他敏感,但没有抚育者,可以说他们永远也不可能结合成为长老。这就引出了下面的观点,知情意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普通的理者、情者和抚育者是界限分明的。理者只顾高高在上地思考,情者只需要进食、依附家庭进行繁衍,而抚育者更是身份明确,所有的精力都用来保证孩子的出生和长大。我想这正是其他个体无法成为主角,无法组成强大长老的原因,正如不具现实性的认知、无力肤浅的情感和随波逐流的意志无法形成独特立体的人。

  那么杜奥崔家庭,或以三者结合形成的长老伊斯特伍德代称,其特别之处就在于三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结的组合方式。

  奥登作为一个特别的理者,除了他强于众的思考能力决定了他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不脱离情者和抚育者的思考方式决定了他的深度。作品中理者奥登与抚育者崔特的第一次见面令我印象深刻,“他(奥登)第一次感到了内心深处涌动的暖流,第一次感到在这世上有些事情让他无比渴望…即使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随之而来地那种漫无边际的窘迫感。”这股暖流在作品中看来是奥登对崔特的感情,是对组建家庭的意愿,但也可以把它理解成认知第一次在意志的作用下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否则,认知便是空泛的,是无目的无指向的,只有在内部动力的驱使下,理性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既然这是理者第一次发现自我的机会,那么窘迫何解?笔者认为这是认知第一次发现了自己具有边界,边界便是自己的意志(以及后续与情者杜阿见面时意识到的情感)。认知永远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客观和超然,但换个角度想,这也正是使个体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根源。这种达不到“神性”的“人性”使人生动。

  杜阿是三者之中笔者最喜欢的角色。她作为情者,却喜欢思考,因此被同伴称为“左情者”,本意是讽刺其越了理者的界限。但正是杜阿不入俗流的思考能力使她跳脱出虚无缥缈的情感,能从自己的好恶和存在中探索生命的意义。这让人体会到杜阿形象背后的深意:情感并不是人类的弱点,而是人类心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情感的目的也绝不是为了繁衍,情感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更多地服务于探索生命的本质、创造独特的个性。想要做到这一点,人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而只靠认知和意志是做不到的。

  抚育者崔特虽然被塑造成莽撞、头脑简单一根筋、而又目光短浅的形象,比起理者和情者似乎很不讨喜,但这实际上正是意志的特点。意志本身并不犹豫踌躇,他随着自己的本性行事。抚育者的存在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实现目的。其能动性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基础。如果没有意志,认知再深刻、情感再丰富,“家”也不能为“家”,人也不能为人。意志同时也依托于认知和情感,如果缺失了另外二者,那么它就确实只剩下本能驱使的浅层动力了。

  《神们自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知情意之间相互联结的关系。使用交媾的隐喻来形容知情意的结合也十分巧妙,虽然表面描述的是外星生物,也能让身为人类的读者感受到自我发现的快感。无论从科幻还是心理学角度,都是值得反复阅读思考的经典之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