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病隙碎笔》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病隙碎笔》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17 21: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病隙碎笔》读后感精选10篇

  《病隙碎笔》是一本由史铁生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4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病隙碎笔》读后感(一):直达灵魂文字

  终于把《病隙碎笔》看完了,虽说是看完,但还有很多地方在理解上有困难

  这是一本值得再三品味的书。史铁生先生的文字充满哲理哲学色彩浓厚,可见史铁生先生的思想高度非一般人所能及。

  书中探索爱情亲情友情金钱、生与死以及神与一般人的关系,读了后,更是受益匪浅

  史先生常年受病魔折磨,他所受的苦于痛更是非常人所能想象。正是有了这一份经历,能帮助他更好地理生死,让他看淡了生死。生与死都是自然而然事情,不必过多地介怀,顺其自然就好。

  书里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值得仔细去思考。当你读进去后,便会发现,史先生的文字真的是直达灵魂深处,里面所包含的哲理一辈子受用

  希望有幸读到这本书的读者,能感受到史先生文字的魅力体会直达灵魂的感觉

  《病隙碎笔》读后感(二):发现他人之丑恶,等于发现自己之丑恶的可能

  病隙碎笔1

  约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约伯的信心前面没有福乐作引诱,有的倒是接连不断苦难。不断地苦难曾使约伯的信心动摇,他质问上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他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难?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写过剧本的人都知道,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上帝深谙此理,所以“人间戏剧”精彩纷呈

  ——————。

  凡你描写他人描写的(或指责他人指责的)准确——所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惟妙惟肖——之处,你都可以沿着自己理解或想象,在自己的心底找到类似的埋藏。真正的理解都难免是设身处地,善如此,恶亦如此。

  所以发现他人之丑恶,等于发现自己之丑恶的可能。

  ——————

  病隙碎笔2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彼岸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终结拯救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病隙碎笔》读后感(三):一个自卑者的自白

  湖南文艺出版社,29.80元,9787540467913,200千字,

  随笔大概就是对无尽意识流的文字化舀取,一瓢两瓢三四瓢。作者(1951.1.4-2010.12.31)反叛一切,诡辩所有,并非为了反对,而是想太多使然,像我。双腿瘫痪,尿毒透析,如何释然?写作文学生活艺术,自卑、残疾、性与爱情,神、神性、人与信仰,生命意义……书名成精。懂你,却轻意义,倒是显露了些许史铁生的博识。

  写作与文学

  文学,从来就不是什么学问,本不该有什么规范,本不该去符合什么学理,本不必求取公认,那是天地间最自由的一片思绪呀,是有限时空中响彻的无线呼唤残疾人中想写作的特别多。这是有道理的。一方面是“价值实现”,还有更具体作用,即改善自己的处境。残疾,其最危险一面,就是太渴望社会承认了,渴望之下又走进残疾。写作者,未必能够塑造真实的他人(所谓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只可能塑造真实的自己。文学留给作家,写作单让给一些不守规矩的寻觅者吧。人需要写作与人需要爱情是一回事

  生活与艺术

  国画,越看越有些腻了。山水树木花鸟鱼虫,都很像,像真的,像前人,互相像。像字当头,艺术很容易流于技艺。艺术之真不同实际之真。“艺术来源于生活”,这话意在消解对实际生活的怀疑。艺术高于生活?艺术异于生活。半遮半掩,倒是撩拨青少年

  自卑、残疾、x与爱情

  自卑,历来送给人间两样东西:爱的期盼,与怨愤的积累。自卑开始于这样的时候:你的意识醒来了,看见自己被局限在一个小小的躯体中,而在自己之外世界是如此巨大人群是如此庞杂,自己仿佛囚徒;在这纷纭的人间,自己简直无足轻重,而这一切纷纭又都在你的欲望里,自己二字是如此不可逃脱,不能轻弃;你想走出这小小躯体的囚禁,走向别人,盼望着生命在那儿得到回应,心魂从那儿连接进无比巨大的存在,无限的时间因而不再是无限的冷漠。这一个铁生,最根本性质我看是两条,一为自卑(怕),二为欲念横生(要)。要而唯恐不得,怕便深重。譬如,想得到某女之青睐,却担心没有相应的本事,自卑即从中来。他希望众人都对他喝彩,但众人视他为一粒尘埃。“不能”写满了四周,这便是残疾最根本的困苦。一个未得奖牌的人,和一个无权参赛的人,有什么不一样吗?残疾即残缺限制、阻障。名为人者,已经是一种限制。我是一种限制。肉身生来就是心灵的阻障。

  足球就是足球,哪堪如此重负。世界上那么多民族国家体育上必各具短长,输赢寻常事,哪至于就严重到了辜负人民祖国?其中是否蓄积着“残疾情结”?我喜欢申花队“更进一步”的口号不喜欢国安队的“永远争第一”。

  爱,与喜欢混淆得最严重。x唯快乐,爱可没那么轻松。x可以奉献,爱却不能。yd不是别的,是把上帝寄存于人的财富挪作他用。

  诗人顾城同时爱着两个女人,他希望两个女人互相也爱,他希望他们三个互相都爱。这有什么不好吗?至少这是一个美丽梦想。可不可能是另外的问题,好梦无不期望着实现。

  我虽不是同x恋者,却能够理解同x恋。爱恋,既是借助肉身而冲破肉身,x别就不是绝对的前提,既是心魂与心魂的相遇,则要紧的是他者。

  神、神性、人与信仰

  证明神性比证明神更要紧。唯对神性的追问与寻觅,是实际可行的信仰之路。我只是活出了一些问题。对于生,我从基督精神中受益;对于死,我也相信佛说。贾宝玉和孙悟空这一对女娲的弃物。皈依无处。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精神之路恰是在寻找之中。人类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实,因为偏离了上帝之爱的角度,只去看重人的社会价值,肉身功能力量智商漂亮潇洒),以及物质的拥有。发现他人之丑恶,等于发现了自己之丑恶的可能。良心审判,注定的,审判者和被审判者都只能是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在人群,每个人就都是自己也都是他人。

  科学要求是真实,信仰的要求是真诚忏悔不是给别人看的。人们习惯光明在前面引领,可光明的前面正是黑夜的呼唤。绝对的信仰之光正趋单薄日新月异的生活道具正淹没着对生命意义的寻求。

  生命的意义

  所谓命运,就是说,……不可随意调换。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放弃希望。生命的第一要求是活着。活着,不是仅仅有了科学就够。科学需要证明,信仰不需要。我相信气功确有科学不可比及的力量。甚至风水、符咒之类,大概也不是全无道理。没理由不相信奇迹的存在。神秘的力量,毫无疑问是存在的。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生命获得意义。没有精神活动生理性存活,也叫生命,比如植物人和草履虫。

  彻底的圆满只不过是彻底的无路可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一抛之后,自由到底还剩下什么?

  平均不是平等。平均可能鼓励了贪懒之徒,反正最后大家都一样。平均其实是物质至上的,只可能是一个经济概念,均贫富。平等则指向人的一切权利。平等的信念必然呼唤法治,而平均的热情多半酝酿造反。这样的造反当然不会造出法治。法律也不是绝对权威,绝对的权威是神命。法律或规则既为人订,就别指望它一定没有问题。

  主流文化经常湮灭着个人的独特。如诗人西川所说:历史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其他人说话汇合为沉默。乘物以游心。梵高是“向日葵”,贝多芬是“命运”,尼采是“如是说”,而君王是地下宫殿和金缕玉衣。中国文化的兴趣,更多是对自然之妙构的思问。所以,中国人特别喜欢顺其自然。

  你不必非得看过多少书,但你要看重这沉默,这黑夜,它教会你思想而不单是看书。你可以多看些书,但世上的书从未被哪一个人看完过,而看过很多书却没有思想能力的人却也不少。

  《病隙碎笔》读后感(四):活着与拯救

  徐晓曾在《半生为人》一书中说“也许上帝最终对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他绝不把你承受不了的东西强加给你。”强如史铁生,在残疾与病痛的折磨之中悟出了这个道理,他的文字诚实到近乎残忍,直指人性与社会阴暗之处,多次令我合上书来自省。他讲文学,宗教,爱情,生命,灵魂,他对肉体残疾的淡然和思想深度及高度,让人不禁想知道,一个人到底要在黑夜中泣血挣扎多久,才能有这样的大彻大悟,才敢把自己的怯懦和自卑剖开于白昼之下,贡献自己曾经愤怒嫉妒迷途,给每一个迷途之人。

  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人生,都无法避免谈及生与死。死亡——这个人生的终极命题,我对它的恐惧,从幼年到如今也没有丝毫减退,没有因为年岁渐长而麻木,我只是越来越怕。我甚至记得第一次看见遗体时候的场景:太过惊恐孩子,拽住大人衣角躲在他们身后,偷偷看向那具白布遮盖的已经死去的身体,心里充满了畏惧和好奇。我曾经问过长辈,人死了要到哪里去,有人回答我说死就是死了,消失了,哪里都去不了;有人回答我说,神仙根据一个人在世时候做的善事坏事而判定你该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还有人告诉我,人死了会变成一颗星星,天上那些星星都是人死之后所化成的。人死之后会变成星星,我外婆也这样回答我。导致幼年时期,我回外婆家,夜里在院子里尿尿看到璀璨的星空之时,都忍不住一个寒颤:我那些已经去世的长辈们,都在天上看着我尿尿吗?太可怕了!于是赶快尿完,提裤子往回跑。

  我和朋友严肃的探讨过死亡这件事。不过我们的讨论并没有什么深度可言,我耿直的告诉他们,我是一个怕痛的人,所以死了之后千万别送我去火化,我怕烧得我疼。可是土葬也不好,睡在棺材里,被人埋进土里,棺材是木质的,那么肯定会被蛇虫鼠蚁蛀穿,然后那些蛇虫鼠蚁便要开始啃噬我的肉,留下一堆啃不动的白骨。天葬么?天葬要把我一刀一刀的割开,供鸟类吞食。所以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经历疼痛朋友问,你人都死了,哪里还知道什么疼痛?我反问到:你又如何知道人死之后就没有感觉了呢?

  那是否有轮回呢?我不知道。我相信有轮回,我也相信鬼神之说,对神明有着敬畏,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我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所谓明确便是,我至今为止也没有皈依某个宗教。前段时间的新闻事件,让所有人都在谈论宗教,我认为无论哪一个宗教,都不能成为权力之争,他们存在的首要价值不是让人免于苦难,而是应该指引人向善,约束人性中的恶,传播爱与善。爱与善的延续,才能体现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

  人要有信仰,这个信仰可以是宗教上的,也可以是别的什么。在这尘世间,它有时候是一把公平正义的度尺。

  其实仔细想来,入庙祈拜本身即是一件功利之事,我们换着虔诚(因为心诚则灵),叩求神明庇佑,想要一生丰衣足食无病无忧。人活着不只是为了活下去,也是为了体会活着的苦与乐,不管好与不好,你始终经历。好像吞一把药丸,管你是嚼碎了吞还是囫囵吞咽,差别不过是苦多久而已。

  史铁生对于天堂的论点让人记忆深刻:“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天堂是什么?正是与这物质性(如肉身)限制的对峙,是有限的此岸对彼岸的无限眺望。在限制与眺望,此岸与彼岸之间,拯救依然是精神的恒途。这是不是说天堂不能成立?是不是说“走向天堂”是一种欺骗?我想,物质性天堂注定难为,而精神的天堂于走向中成立,永远的限制是其永远存在的依据形象地说:设若你真的到了天堂,然后呢?然后无所眺望或另有眺望都证明到达之地并非圆满,而你若是永远都走向他,你便随时都在它的光照之中。”这段话印证了此书前文中的那句“彻底的圆满只不过是彻底的无路可走”。

  所以最好的状态是在路上。在路上正视自身的愚蠢和阴暗,寻求解决方法,在黑暗隧道中,寻找光明的出口,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的自省,这就是在路上,这才是所谓的“活着”。

  “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只要你往前走,总会有路,只要你在路上,总会被拯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