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经济学了没?》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经济学了没?》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18 20:1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经济学了没?》读后感精选10篇

  《经济学了没?》是一本由张昱谦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4-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了没?》读后感(一):经济学了没(总结

  20170307 《经济学了没》两章 经济学脉络重要人物理论 历数一下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 大牛 《国富论》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开山之作 分析资本、地租、劳动(注重分工工资变化)、贸易自由贸易)、租税、利息” 大卫李嘉图补充,“比较利益”,讨论成本与分工问题。 马尔萨斯“人口论”:人口呈几何增长食物是数级增长。人口带来困境。 萨伊法则供给自创需求” 穆勒修正萨伊法则,提出有效需求说。 新古典经济学,主要讨论“边际”问题,(典型例子三个和尚没水喝),讨论微观经济,如:个人,厂商,生产价格资源分配。其中门格尔:“机会成本” 其中集大成着位马歇尔,著作《经济学原理》,讨论了“供需问题(供需曲线),边际效用,生产要素问题,” 之后新古典经济学分出两股 一股为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注重需求问题,主张政府积极干预,刺激经济,罗斯福改革成功,让凯恩斯名气大造,奠定其经济学地位。 萨缪尔森补充,系统凯恩斯理论。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通货膨胀货币主义领袖,弗里德曼登上历史舞台。老弗主要讨论货币。 一股为自由经济,以哈耶克为代表,在理性预期学说之后,发展为新兴古典主义。

  20170308 《经济学了没》两章 学科分支与用经济学看世界 计量经济学:回归理论。用来描述事实及推理事实。 制度经济学:注重分析经济问题的“质”,用结构式的分析方法,讨论某一经济现象权力、利益、价值观。讨论产权理论与交易成本。 福利经济学:福利包含自由、安全愉悦。是一种满足感。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用产权,庇古用课税。庇古税(环境污染税) 公共经济学:税务与债务,公共财产:不具有排他性、不具有敌对性,政府预算支出、 货币经济学:显学。货币发行来自于信用、 货币供给很重要,很多了,国家信用破产,通货膨胀(民国后期),少了,经济发展不起来。 利息来自于未来风险控制。利息是调节器。 央行很重要。 法律经济学:控制成本 农业经济学:农业是根。保证产品物价稳定,自产稳定。农业金融必要性。 卫生经济学:疾病控制、道德风险、 劳动经济学:薪酬最低工资、工作时长。歧视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人的理性有限(所收到的信息完整),所有行为未必都自利。 预期效用,展望理论(获利时风险趋避者、面临损失风险爱好者,面对损失比获利更敏感),心理账户(给钱贴标签)。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各种成本在)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产权不明,公地被破坏;产权过于分散阻碍资源组合。 囚徒困境:缺乏信任 现代人为什么不生:成本高 爱情经济学:信息不对称造成爱情的盲目

  《经济学了没?》读后感(二):经济学,现在不是我所爱啊

  基本假设人类行为源自理性,为了生存。如果人类失去了理性,经济学也许就不会存在

  喝酒的时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时候我们运动,但运动不是为了喝酒吗?

  中途查了查理性和感性。我认同,人类是为了满足感性的目标而理性生活的。理性即有序,有序才能发展。比如四川人过生活一定更感性,所以四川人多。可是全世界只有四川人,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些地方资源缺少,得理性思考,才能生存。

  为什么人类理性才能生存?

  因为资源有限,必须思考如何分配资源。否则大家都得饿死。

  感性偏重直觉,理性偏重推理。感性是无序的,是变化的;理性是有序的,是发展的。一个理性的女人一定没人喜欢,一个感性的男人,一定无法依靠。因为,变化虽美,但是昙花一现,是短暂的。就像一首歌里面写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人类眼前的苟且是主要的,诗和远方是次要的。然而个人的选择,一定是结合了诗和远方,综合考虑下的苟且。

  所以,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最优的苟且吧。

  维基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作出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发展到现在,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论,谁对谁错呢?每个时期的经济学运用在当时都是正确的,有个时间限制,究竟自由市场需不需要政府干涉,是被经常讨论的话题具体哪种政策最后怎样被实行,估计不是经济学一人说了算的。但是理性的人类,是不会停止思考的。

  也许将经济学的范围缩小之后,他的实用性会高一些吧,比如分支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对于个人兴趣比较浓厚

  人的理性有限,且所有行为未必出于自利。行为经济学是一门描述人类实际上会怎么做的学问。行为经济学三个基本理论:预期效果理论、展望理论、心理账户理论。如果不懂心理帐户的管理,恐怕有再多钱也不够赔。最新的还有神经元经济学。

  如果说经济学是复杂的,那么用经济学来看世界,同样是复杂的,就像之前用传播学来看世界的时候就已经够复杂了。

  所以,以后遇到问题,只能说很复杂,或者就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话,是这样的。可我之前是学传播的,于是我的问题又只能是那方面片面见解。但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中庸之道,阴阳理论或许在如此变化的世界,可以打打太极拳凡事不要走极端,不要求多,适可而止

  一个人为什么成功啊?

  很复杂,如果他懂经济学,他就成经济学家了,怎么会成功呢?

  经济学研究什么?

  人类,资源和选择。

  五大主题

  理性、效用、效率、供给与需求、均衡

  1、理性的成因

  2、效用是经济行为的目的

  3、如何将资源进行最有效的运用和配置

  4、效率与效用的基础讨论

  5、理性经济行为的追求

  学习经济学有什么用?

  “我们不可能拥有一个经济状况永远好的社会,反而随时要未雨绸缪,并仔细思考什么是我们要的‘好经济’,才不会跟着经济周期随波逐流。”

  现在我能懂的也许就这么多了。

  《经济学了没?》读后感(三):爱上经济学

  作为一名资深文科文艺青年,经济学类的书我一向是看不懂的,直到我遇见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写得这么有意思

  一周七天,每天一课,在诙谐轻松中学到经济学。第一天囊括5个基本探讨主题,3个重要研究方法;第二天一览19世纪前~1930年后的经济学重要发展脉络;第三天汲取15位经济学大师的理论思想精华;第四天认识与经济学“擦出火花”的10个学科分支;第五天解读影响生活的20个经济最热点问题;周末掌握经济学聪明买房的4个步骤。一个周下来,你就会跟随作者欢快脚步对经济学的来龙去脉了解个透透彻彻,以后哪怕和其他人谈论起来时,绝对是经济大家范儿

  经济学究竟是什么?或许在大众眼里经济就是一串数学符号,一堆公式和图表,其实不然,作者告诉我们,哪怕是一句简单问候“你吃早餐了吗?”也是经济学的体现。学习经济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而是要培养一种判断能力,一种逻辑思维,一种理性,将经济学运用到我们日复一日平淡生活里,这才是王道!

  这本书精心选取了与大众息息相关的经济学问题进行延伸,就业,股票,买房,工资,甚至是生孩子与爱情,这些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作者都用经济学的眼光为我们一一讲解,以后在新闻上听到各种有关方面的政策与消息,我们也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发表一番自己的见解,找到应对的方法。

  相信每个人也都和我一样对买房很关注,所以作者也拿出一天的课程量为我们专门讲解。作者教我们理性地判断,用经济学的逻辑思维找出房地产市场中的蛛丝马迹,规避各种陷阱麻烦,理清在交易中自己的供需利弊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买到自己称心房子,这真是每一个人的终极梦想啊!

  经济学并不是高深莫测晦涩难懂代名词,翻开这本书,经济学就是如此快乐简单!

  《经济学了没?》读后感(四):买房了没?

  如果说起“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可能没那么多。那如果问问你今天的早餐为什么是烧饼豆浆,而不是汉堡和薯条,愿意聊聊兴致可能就有了。《经济学了没》就是这样用“生活”和“故事”勾起了人们聊天的愿望

  经济学不是高深的数学,那它是什么?作者的答案清晰——理性。把生活过得理性,理性地过生活,就是经济学的要义。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书中用电影《赛德克•巴莱》中的部落生活作为例子:因为你是种群中的一员,恰好你又有一把子力气,所以你被分配上山打野猪,可你喜欢的是在小溪里捕鱼,为了整个部落的生存,于是你选择了为大家打野猪,捕鱼就成了你的兴趣。

  当然,即使大家都理性,但每个人考虑的方式后果还是不同,所以就产生了资源分配的问题。“资源有限,欲望无穷”,所以就需要经济学来“经世济民”了。

  这就是《经济学了没》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的经济学,为了理性与群体生存而服务的经济学。一周要把经济学这门学科讲完,着实不易。所以,作者从周一到周日,把经济学的来龙去脉、代表人物与理论、学科分支整体梳理了一遍,当然,重点还是落在了生活中的经济学,这一点,想必更受我们大家的欢迎

  在阐述经济学的五大主题(理性、效用、效率、供给与需求、均衡)的时候,作者选用的分别是逛夜市、你幸福吗等例证,与人们惯常的思维不同,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不要追求高效率,而要注重效率的取舍。高效率不见得带来高效用”。比如说,建造地铁花100亿,可以改善30%的民众通勤;花200亿,可以改善75%的民众通勤,当然我们会选择后者,但是如果后者会占用其他预算开支,比如缩减警备预算,结论就是,第二个方案改善效率高,但不一定对全体市民最有效用。作者引用的古语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在努力追求高效率的当下社会里,这个观点很值得我们考量,尤其是以损害环境贻害子孙代价效益追求,应该是非常典型而又触目惊心案例

  把马克思当经济学家进行研究、毕业起薪与院系的正相关最大、卫生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影响、GDP的拉升非常容易但是并不意味着老百姓的生活就好、爱情经济学的代价与价值的核算等等,林林总总,都是非常有趣的问题。

  当然,回到我们最最关心的买房这件事,我总结了作者的一些核心观点,掏心挖肺地告诉大家——离地铁近、保本兼获利、学区房神马神马的,还是悠着点吧!生活质量第一位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