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读后感10篇

2022-05-19 02:06: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读后感10篇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是一本由(美)梅若李•亚当斯(Marilee Adams)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读后感(一):改变提问,改变人生-----时刻提醒你,你是不是批评者心态

  你想每天快乐地、精力充沛地迎接新的一天,哼着快乐小曲儿迎接新的一天

  这都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想到达的状态,但是现实总是那么残酷,生活大多不如意,此时需要牢记

  1.我们身边不停的发生着许多事情, 你对此无法选择。但是,我们能选择的是:我们如何处理已经发生的事情,选择你的心态,选择你的方法

  2.每当你愤怒的时候,你要警醒自己:我是评判者状态,还是学习者状态,如何发现自己是批评者状态,进行选择地图,采用ABCC进行转换

  Aware 觉察: 我是不是处于批评者状态

  reathe深呼吸:我是不是应该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的看待这件事情

  Curiousity:我是不是了解所以得事实

  Choise选择:我的选择是什么

  3.作家维克多。弗兰克尔说:人类最高的自由是在任何既定的环境中,能够选择自己的态度,能够选择自己的应对方式

  提问的具体问题可以参考书中的12问:

  1、我想要什么?

  2、我又哪些选择?

  3、我都做了哪些假设?

  4、我该承担哪些责任?

  5、这件事我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看?

  6、对方在想什么、感受什么、想要什么?

  7、我错失什么、逃避什么?

  8、从这个人或者事上面我能学到什么?

  9、当前最有意义的行动步骤是什么?

  10、我该向自己或者他人提出哪些问题?

  11、怎么样才能做到双赢?

  12、还有哪些可能?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读后感(二):所问即所想

  “我们身边不停的发生着许多事情, 你对此无法选择。但是,我们能选择的是:我们如何处理已经发生的事情”。我想,以前我对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有些偏见,我所理解的是事已至此,你不能改变就去接受吧,看完这本书,我却提出了另一种想法,事情已然这样,与其抱怨、批判,还不如想着如何优化这个结果。

  这本书并不厚也,耐心看的话两个多小时就可以看完,国外很多书籍核心思想就那些,总结出来也就几页,本书也差不多,只是作者以故事性将我们带入其中,感动深受着主人公内心思想的变化。

  看过一位读者的总结,自己顿时不知道说什么了,只能附上链接: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73209231/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读后感(三):学习者与评判者的世界

  这是一本讲提问思维的书。

  我相信会有人像我一样认为,提问不难啊,我们都很会问问题。看完书,我才了解,原来自己提问的水平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前边是一段评判者思维的描述,下各种无意义的结论和定义。回到根本,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

  图片

  质疑一切,可以是发现可能的机会?质疑,并不是怀疑,而是保持好奇的观察。大部分人,可以用肯定句描述自己做的事情,那么可以用一个问题来描述吗?

  今天有一位成都的朋友问我一系列问题,也开拓了我的思路,看到了别人关心的内容。她问我,练爱的课程有什么特色嘛?我想了想:落地可执行……现在想起来,这一个特色就可以的。有多少课堂上,说了很多深奥的道理,最终让听众们误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所以做不到。然后再来上课,再继续发现自己的不行……

  我现在参与的一个心理小组里有为雷厉风行的老师,她说:咨询师的任务是,来访者不用再来,也能很好的活着。如果咨询师站在一个评判者的角色,他眼中很有可能就多了不少病人,这个也不太说得好。

  问题推动结果。如果开始的问题是,你是否有病?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只有两种。如果开始的问题是,你的感受是什么?那结果就有很多。不过,也有人嘴上问:你的感受是什么?心里边想着“这人到底病在哪里才来到我面前?”所以说,提问的实质是设定了我们的行为,并决定了可能的结果。开放的问题,就会带来开放的结果。

  学习者的视角是带有选择的,然而评判者只能用反应来回应。评判者,总是在捕捉可能的问题,所以出发点并不是帮助他人,有一种潜在证明自己是对的,自己是有答案的。这个世界上,谁的答案是在另一个人身上呢?很难说。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让自己进入评判者和学习者,这是我们的选择。

  用评判者心态面对生活,未来只是过去的重复。因为我们在用过去的经验,去评判现在的状态。评判者,无时无刻都在批评自己或者批评别人,他们等待着这样的机会。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成为学习者,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难了,不需要责备,因为那让我们停在过去,我们需要拿出责任感,继续向前努力,让这一刻的遭遇成为经验,成长自己!

  一直对Unknowning这个词好奇,珍视无知,这四个字太好的诠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才是一切学习的原点和开始。人生的一切惊喜,就在Unknowning这个词当中。请忘记“我知道了”这个口头语,可以想想:我们还不知道什么?

  以前总希望自己有“霸气”,可是一直不适应。现在我更希望成为学习型人才,展示出的坚定可以培养忠诚和尊重,并激发合作和冒险精神,这才是我想要的。而不是批判性人才,通过制造恐惧,不信任和冲突来保全自己。每当自己卡住的时候,我也会问自己,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因为那里肯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正如老邱同志说,跌倒了不要马上爬起来,休息够了再起来也不迟……

  我们的生活带有很多假设,或者说很多人喜欢猜,但从不当面去验证。真正的勇气,也许是既然在意,就直接的表达。表达不是批判性的,而是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没有人可以保证效果,但是你可以感受一下说出来是什么感受?

  每一个未提出的问题,都是一扇未开启的门。也许有惊喜,也许……没人能够知道。秦瑛老师翻译这本书,如果我没有再次拿起,我也不会有这么多收获,感谢秦瑛老师,感谢她翻译的《改变提问 改变人生》。这本书,让我受益了!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读后感(四):《改变提问、改变人生》--非凡的结果始于伟大的问题

  年初一位读书会老朋友送给我们几位读书会组织者一本书,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改变提问改变思维,成为学习者团队。

  每天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人提出的是学习者问题,有人提出的是批判者问题。批判者问题通常是对自己对他人的责怪,而学习者问题更多的是开放的,轻松,积极向上和好奇,更有能量、乐观和希望。并且考虑的是自己和对方,寻求的是双赢的结果。

  提问式思维是通过提问来转变思维的方法,通过巧妙的提问来转变思维,行动和结果,提问包括向自己提问,以及向他人提问。

  不久前有个困扰的问题请教一位朋友,朋友听完后没直接说他的观点,而是简单的问了我几个问题,经过仔细的思考后,原来困扰的问题自己找到了相对较好的答案。很多时候慢即是快,问即是讲。常常滔滔不绝的对别人说常常效果不如问对方几个关键重要的问题。学会聆听,在聆听中找到合适的问题,通过提问让对方更好的思考,比简单的说有时更有效果。

  之前曾经参加过几次悦读会服务组的提问式会议,和这本书中提到的提问风暴接近。基础理论有几点:1)非凡的结果“始于”非凡的问题;2)几乎所有的难题都可以通过足够数量的正确”问题“得到解决;3)我们向自己提出的那些问题,通常会开启我们通向新思维,新可能性的大门;参加提问式会议的体会:通过收集提问,讨论问题,投票选择问题,确实是提高了效率也明晰了什么问题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开会前定的一些议题有时通过这样的过程,发现并不是目前迫切要去讨论,要去解决的问题。

  看完这本书,我们能做什么呢?不久前参加一个微习惯工作坊,希望能通过微习惯的培养方式将提问式思维培养成一种思维习惯,慢慢做起,把碰到问题作为锚点,首先想到给自己提问,从学习者的角度提问,和别人讨论问题时也首先想到提出建设性的问题,让好的问题催生出好的结果。提问的具体问题可以参考书中的12问:

  1、我想要什么?

  2、我又哪些选择?

  3、我都做了哪些假设?

  4、我该承担哪些责任?

  5、这件事我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看?

  6、对方在想什么、感受什么、想要什么?

  7、我错失什么、逃避什么?

  8、从这个人或者事上面我能学到什么?

  9、当前最有意义的行动步骤是什么?

  10、我该向自己或者他人提出哪些问题?

  11、怎么样才能做到双赢?

  12、还有哪些可能?

  问题比较多,先选几个简单的进行练习和培养提问式思维习惯。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读后感(五):让你的婚姻远离无效争吵,只需要掌握这一点

  有一晚,楼上新婚夫妻吵架。从十点到凌晨一点,女生一边哭,嘴里一边来来回回重复几句话。男士刚开始还大嗓门辩解。女生依旧是那几句话夹杂着哭腔。后来就听见砸东西的声音,估计男生实在忍受不了,开始发泄怒气,不知是砸了东西还是打了女生,女生的哭声才慢慢消失。

  不会沟通的人,这一切争吵真的都是自找的。

  沟通的首要条件是,两个人都要心平气和,不是对方正在气头上,另一方还念念不休火上浇油。其次,沟通是要讲方法,不是一方总在重复唠叨那几句话。换做谁听了都会烦,都想把那张嘴堵上。

  美国作家梅若李.亚当斯,在《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这本书里,向人们展示了“提问式思维”是如何将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向积极的方向,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高效,更能达到期望。

  选择地图

  选择地图左边站在两条岔路口的那个人,代表我们。在我们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时,我们都面临着在学习者和评判者道路之间做出选择。

  每一个人都有做评判者的时候,这是人性中很自然的一部分。选择地图是为了更好的帮助我们观察自己和别人,不是为了给别人贴标签。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能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做出更有效的选择。我们选择学习者或者评判者这两条路的哪一条,会发生什么,都画出来了。学习者道路会把我们带到与评判者道路完全不同的地方去。评判者心态最终会让我们陷入泥潭,而学习者心态会帮我们看的新的可能性。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一种情绪,要去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是成功的关键---自我观察!如果我们无法观察自己的思维,就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当双方都处于评判者思维时,事情会无法解决,争吵会升级。

  评判者和学习者

  评判者是自我无意识的反应,焦点在于指责批评抱怨。

  学习者是在周全思考后,关注于解决问题追求双赢。

  比如办的健身年卡只去了两次,我们会觉得自己特别没用,太懒惰。

  比如你和他同时进公司,这次升职的却是他,你会想凭什么是他,我工作认真,勤勤恳恳,领导眼睛瞎了吗?

  比如孩子一直哭,怎么都哄不好,你会觉得孩子真是太烦人了,他为什么不能乖乖的?

  如何进入转换道,让评判者变成学习者?

  这里有个ABCC法,帮助你快速从评判者思维转换为学习者思维。

  A(aware)觉察,我现在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

  (breathe)深呼吸,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客观的看待这件事?

  C(curiosity)好奇,我是否了解所有事实?到底发生了什么?

  C(choose)选择,我的选择是什么?从评判者心态转换到学习者心态上。

  为什么要进入转换道?

  评判者心态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只会掉入情绪的泥潭,找不到事情和情绪的解决之道。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注意的两点:

  首先,要觉察出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是不是气得发抖,声音变了,肌肉紧张。

  其次,进入转换道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是我想要的感受吗?

  --这是我想做的吗?

  --我希望自己处于什么状态?

  --我的选择是什么?

  --我真的了解事实真相吗?

  --关于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解决?

  --怎样才能做到更客观理性?

  --对方的真实想法我真的都了解吗?他想要什么?

  回到楼上吵架的那对夫妻,如果有一方能静下来将自己评判者的思维转换到学习者的思维上,那就不至于争吵摔东西甚至家暴了。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为何不用更高效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呢?

  真正的改变,永远始于思想的转变,正确的问题将会带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像滚笼里的小白鼠一直无效奔跑,困在情绪里找不到出口。

  学会高效提问,你的家庭、婚姻、工作、人际关系乃至人生,都将因此而改变。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读后感(六):《改变提问,改变人生》书评

  听了培训师同学的微课觉得受益匪浅,因此赶紧买来与其课程相关的书籍——《改变提问 改变人生》,这本书有几个观点是我感触特别深的,结合自己平时的行为聊聊这本书。

  书中把人分成了两类人:评判者和学习者。评判者和学习者在心态和关系方面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表现,如下表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