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永远的情人杜拉斯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20 20: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读后感精选10篇

  《永远情人杜拉斯》是一本由王筱莹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读后感(一):情爱女王一生

  一度我将苏珊.桑塔格和杜拉斯混淆在一起,因为她们都同样强势,同样好战和脾气暴躁,同样和中国和东方文化千丝万缕联系。在我的印象里,她们都和早年的张爱玲一样:昂着头,冷着眼,睥睨众生,一脸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行我路,含着马上仰天大笑甩门去的悲壮彪悍人生无需解释,就是她们唯一的注脚。也似乎已是定律,任何有争议,或者在历史长河里博出名女性,都差不多掺着苦和痛,又不得不揣着各种不得已理由坚强强大。苏珊.桑塔格和杜拉斯皆是如此,世人眼里的她们独立自信,活得自由恣肆,可能让人嫉妒崇拜。然而她们毕竟还是女性,柔弱身躯扛得起世尘的流言,扛不过自己对爱和温暖向往

  苏珊•桑塔格说,“做睿智的人,那是我唯一的存在方式运用我的心灵,令我感觉积极。这样很好。”张爱玲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而杜拉斯说,“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面容”。杜拉斯因半自传的《情人》创造了书写爱与欲的经典传奇,也创造了不朽的文坛神话。年轻的情人,饱满爱情,“备受摧残”的容颜,都让人好奇真实的杜拉斯究竟怎样?《永远的情人杜拉斯》一书以杜拉斯的情感主线,以杜拉斯的创作品为里程碑,生动还原了这位神秘女性的跌宕一生。

  青年时代的杜拉斯才貌双全,容颜美丽才华横溢的她一生情感丰富,爱情滋养她将感性发挥极致,她一生在爱情的灵感里永不枯竭,最让人唏嘘的还是晚年与扬·安德烈亚的爱情。扬·安德烈亚(原名热拉尔·雅尔洛)比她小38岁,陪伴她16年。扬·安德烈亚回忆当年27岁那年敲开杜拉斯公寓时的情形:“我去她家里,我们交谈,说些有的没的。我立刻就喜欢上了她,她就是她笔下写得那个样子:这是个太让人惊讶的人,总是出人意料,太强势,不容置疑,又很搞笑……”。这正是《情人》里杜拉斯不期而遇的爱情。

  杜拉斯一生情事不与世俗同,她同时与两个男人一起生活,也从不拒绝偷情。即使在晚年,也不会因为“君生我亦老”而放弃爱情。文中批露,晚年的杜拉斯遗憾自己已经老去,酗酒而乖戾,面对年轻的扬·安德烈亚的示好“有一种病态占有欲”,不如意就打骂,而扬·安德烈亚好脾气,事事顺从她,最多只是出门避避,一会儿再回来。对这段黄昏恋,有人问“这总是您最后一次爱情了吧?”杜拉斯回应说,“是不是最后一次我哪儿能知道呢?”

  疯狂勇敢,张扬,不了解她的平生便从来读不透她。早年复杂家庭,复杂的童年生活,影响放纵了一生。幸运的是她的才华,她的锋芒睿智也让她在晚年,在年华老去时仍有这样的爱情守护激情洪流转至生活的涓涓细流,终在临别时,有人可以陪伴在身边,可以完整地说句,“我爱您,再见!”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读后感(二):我一生都不会停止爱你

  14年前,扬在出版《如此》时说,这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小书,写的我与那个已经不在人间的那个人的爱情”,14年后的今天,当这个世界都在纪念杜拉斯诞辰一百周年的时,扬却突然在七月的一天,去世了。

  也许很多人不记得他,但要说起“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时候的你更美,与你那时的容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个无数读者青睐、推崇至极的《情人》开篇,很多人都不晓得,这句话源自于扬,作为杜拉斯晚年最后的情人,他用十六载的光阴相伴,用三十四年的时光缅怀,以爱熬煮,以情寄思。谁也不曾料到,他会在这样特殊的一年悄然离去,比起意外,我想更多的是伤痛惋惜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是以一篇以杜拉斯情感轴线为亮点散文传记,全篇都以主人公的作品名为章节,清丽的措辞,婉约步调延续故事清晰脉络,书写着这个在法国文坛中不可复制的传奇。

  杜拉斯的一生都在爱情和创作兜兜转转,她用一部自传体的小说,登上了龚古尔文学奖,虽然她的小说倾倒众生,但是她并没有欣喜异常。这个高龄老太太,永远都那么的与众不同。她与孤独为伍,与激情相撞,她从豆蔻年华到鹤发苍颜,历经了小哥哥、中国情人、罗贝尔、马斯科洛、热拉尔以及扬,她的一生比她笔下的故事还要精彩。她邂逅过的情人远不止这些,大多人都因《情人》而熟知她,但更多人是因为《情人》而去想挖掘她的故事。

  她是有故事的人,她的大胆热辣,她的蛮横无理,她的怪癖刁钻……她在爱情里来迎送往,从不拒绝新生,如果爱情不能两情相悦,她宁可自我折断。没有人比杜拉斯更在乎感情的纯度,她拒绝忍受,她愿意沉浸在男欢女爱给她带来的刺激,她是追爱精灵,她也是巴黎圣母,用回忆的行囊,填补着每一个尘世人的最后救赎

  王小波说:“没有感性的天才,就不会有杜拉斯《情人》那样的杰作。”,杜拉斯无疑是感性的化身,她曾写道:“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英雄梦想。”,更着她在80岁时,有记者提问:“这总该是您的最后一次爱情了吧?”杜拉斯笑着回答:“我怎么知道呢?

  她永远是个感性天使,一生都不枯竭于爱情的重生

  这本书没有走向乏味单调的故事,更多是在探究的基础上去挖掘不同层次上的杜拉斯。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本传记,那你错了,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本散文,那你也错了。

  这是一本能带你走向穿越迤逦风光的散文传记,不拘泥于故事的框架,更多是重现于那份真实的回归

  如同,这不仅仅是一本献于杜拉斯诞辰一百周年的书。

  还有,送给她最后离开的情人。

  扬。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读后感(三):用激情书写传奇——杜拉斯的爱欲与写作

  文/友竹

  杜拉斯具有传奇的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正是这些元素促成了她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以及人们对她作品和丰富感情经历津津乐道

  看她的生平介绍,你会惊叹她少女时代所经历的愤怒绝望——一个人对伤害的忍耐力是如此之大,更何况这伤害主要来自她的母亲大哥。好在还有温柔的小哥哥与她作伴,不然她要如何熬过漫长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成年后的她终于得以离开家人回到法国读书、结婚工作了,本以为她有能力对抗命运的刁难,却仍然受到了一系列残酷打击孩子早夭、丈夫出轨、最让她喜爱依赖的小哥哥去世,她的母亲冷血无情,小时候对她残酷,成为作家后依然打击她的作品和生活热情

  但是,这个传奇的女人并没有被苦难打败,而是怀着激情不断反击。本就沉迷爱欲的她撕下虚伪面具,大胆对迪奥尼斯表白自己的感情。还没有离婚的她对这个“迷人俊美而又捉摸不定”的男子一见钟情深深为他着迷,使用浑身解数去征服他。

  遗憾的是,虽然“对彼此的欲望使他们紧紧相连”(迪奥尼斯语),同为情场高手的他却一边享受着杜拉斯的疯狂爱恋,一边和别的姑娘谈情说爱。终于,杜拉斯怀上了迪奥尼斯的孩子,但即使这样,迪奥尼斯也没有要给这对母子一个家的打算

  杜拉斯的正牌老公想让出他的位置,却被迪奥尼斯婉拒了。这段文字人心塞不已,不仅为杜拉斯的痴情,还有她那隐忍的丈夫。尽管这丈夫也有女朋友,但是当时周围不知情的街坊邻里都在祝贺他将要喜得贵子呀!这个绝对算得上优质的男人为杜拉斯饱尝了喜当爹的辛酸无奈,而直到最后两人在法庭办理离婚,杜拉斯才对众人说出令人尴尬实情

  只是杜拉斯对爱的霸道占有并未成功撼动迪奥尼斯的心,孩子已经出生了,但即使有了爱情的结晶,迪奥尼斯也没有回应她的热情,甚至连儿子一周岁的生日都拒绝前往庆祝。魅力无限、洒脱奔放的杜拉斯在感情上一向无往不利,至此却撞上了冰川

  为了得到他的爱情,杜拉斯不惜一切代价:写祈求热烈爱情的告白信、写充满悲伤分手信、甚至为了引起他的嫉妒而去诱惑别的男人。她跟不同的情人开房,搞得人尽皆知,也使得花边新闻超越了她的作品。人们谈论她的生活、她的误入歧途,很明显这些自毁式的尝试挽不回他的心,反而将自己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看到这里,忍不住想到法国真是一个文艺残忍国家,波伏娃对萨特的爱情是不是也这样呢?女人在感情里总是陷得比男人深,他只是随便找个借口,她却会为他的魅力编造出无数理由。好在这些传奇的女人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始终笔耕不辍。即使写出来的作品暂时不畅销,即使已经被感情折磨疲惫不堪。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正是疯狂的写作使她们免于真正的疯狂。

  女作家的传记往往会让人们看到她们比一般女人更敏感,更执拗。尤其在感情上,她们看似能够放手,其实内心始终保留着那个被他们过度美化的男人的位置,波伏娃、萧红、张爱玲……她们都是敢爱敢恨的斗士,她们都是用激情写就的传奇。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读后感(四):情怀不死

  杜拉斯,是被与张爱玲相提并论的谜一样的女人,她风流才情、孤高而傲娇,用一幕幕非比寻常的故事演绎着自己的一生。国人中的文青大都通读过张爱玲并为之折服,却未见得懂得杜拉斯,除了那部举世皆知的《情人》。

  从前我不曾知道,有些才华四溢的背后是灰暗人生的底蕴,杜拉斯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命运多舛,这其中有命运使然,也有性格使然。童年的杜拉斯无疑使幸福的,做校长父亲,做老是的母亲,以及两个哥哥,算是生活在人丁兴旺书香门第了,除了脾气暴虐的大哥。无法去评价上帝公平不公平、善良与不善良,杜拉斯的幸福持续得并不长远戛然而止了,性骚扰、乱伦、父亲早逝、投资失利。。。。。。一个个灾难扑面而来,丝毫不给予这孤儿寡母一点喘息之机。这一切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改变了杜拉斯母亲的性格,也改变了杜拉斯的生命轨迹,她的美貌聪慧与这个缺钱又缺爱的家庭如此不协调,过早的用自己的优秀承载了家庭的压力。所以,十五岁的女孩早熟的明白了用调情换取金钱,明白了羞耻感却又不得不把它压在心底,这样的压抑制造了中年笔下生花毫不扭捏造作的杜拉斯,也制造了晚年易怒而敏感的杜拉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当拥有话语权之后,她用这样的肆意宣泄去排解多年前的委屈,可偿还她的却并非欠下她的人。

  作为一本杜拉斯诞辰100周年的纪念版,书中用温良的笔触客观角度娓娓叙述了杜拉斯跌宕的一生。毫无疑问,从书名可以看到世人对于杜拉斯所有的惊世骇俗虽不能完全接纳,却也是极为怜惜和推崇的,否则又何谈“永远的情人”,情人就是那令人深深迷恋欲罢不能却又无法拿出来晒的永囚心底的一抹朱砂,杜拉斯的笔写出的该当是世人难言的欲望吧!

  扉页上那个温婉的黑白小像极美,一抹淡淡的微笑实在读不出太多磨砺痕迹,我始终相信她的书写中有爱,才会笑得如此淡然,即使是关于多么不堪的人们。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读后感(五):一生爱一生在诉说爱的杜拉斯

  女作家有很多种,我的归类并不理性单纯从自我感觉出发,像杜拉斯、法拉奇、波伏娃这样的是一类,她们一生都在诠释一句话:彪悍的人生无需解释,而诠释彪悍人生的就是她们手中的笔。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类女作家,本身的性格就是个性十足的;再次,她们的人生经历是他人很难复制的,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她们在乎你是谁?一句话,就是不屌你,我就这样活。这样活的女人肆意、潇洒自如,当然,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就像镜子的两面,光明的另一面是阴鸷。她们孤独、暴躁、难以接近。心灵鸡汤里的所谓幸福,是和她们无缘的,她们也令很多人不幸福,而她们自己无所谓幸福不幸福。你说小女人的幸福,她们八成连眼睛都不抬一下——真是可笑,她们的人生里不需要那种浮夸的东西。作为作家,她们又活的虚虚实实的,人生经历写进她们的书里,她们的人生好像在她们的笔下,但是似乎又不是全部,似乎又有许多是她们臆想出来的。作为读者,正是被她们的神秘所吸引。

  杜拉斯是这样的女人,也是这样的作家。很多人怕是嫉妒她的要命吧,这个女人,才华横溢,这世界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再也无人可以取代她替代她,同时,她还非常美丽。她可以非常自信的写道:那时你还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是的,她很美,貌美不可方物。这在她这个级别的女作家中实属难得,而后来者,也难说,为她的文字倾倒的同时没有被这美丽所打动的因素。

  我第一次知道杜拉斯是在安妮宝贝的小说里,那个时候,杜拉斯是一种神秘的图腾。十几岁的时候,痴迷安妮的文字,杜拉斯变成了一种阅读品味的象征,就好像读过杜拉斯读懂杜拉斯,就成为了安妮宝贝笔下那穿白棉布裙子的女孩,遗世而独立,能够标榜自由的肆意妄为的活着。直到上大学真正的开始读杜拉斯,又到几年之后真正开始喜欢她的文字,那要经历几个过程,也要历经好几年。她活了很多年,得了龚古尔奖,就像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深刻的作家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畅销书作家。后来的人们,读杜拉斯也成为了一种逼格的象征,只是,到了她诞辰一百年的今天,我怀疑还有多少人深入的阅读杜拉斯并且为之深深迷醉,连我自己,当年自诩喜欢杜拉斯文字的人,也不能做到。只是年纪越大越感觉,杜拉斯之所以能这样活,一生在经历爱情,爱情滋养了她的文字也填满了她的人生经历,是因为她真的很美,多少有些恃宠傲娇的成分。只有扬这个情人例外,他是在杜拉斯年老之后出现的,那个时候的她,风貌已不比当年,再加上酗酒和性格暴躁等原因,用她自己的语言“备受摧残”来形容毫不为过。

  在今天看来,扬应该是那种文学青年,当然也是女作家的骨灰级粉丝。女神用来膜拜是一回事,一起生活是另一回事。扬与杜拉斯在一起生活了16年,也受尽了这个老妇人的折磨。今天来看,杜拉斯当时应该是绝望的,扬还年轻,还是小鲜肉,而她已经老去了,她也不再美丽,对于自然法则她无能为力,只能将这种无力感和不自信借题发挥的发泄给扬。扬一直陪伴她到生命的最终,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如本书作者所解读的那样“深爱‘。爱是个很复杂的东西,14年后,他离奇死亡,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对这份”爱“的祭奠。不是当事人的我们,真的很难解释的清楚他们之间的感情。姐弟恋,相差36岁,或许性别换一换,人们还是很容易相信是真爱。就像杜拉斯曾经问扬,没有她写的书,他会爱她吗?通过文字去爱一个人毕竟不可靠,扬还曾经是同性恋,总而言之,是否真爱,在杜拉斯故去的这些年里,这些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爱情没有情人,就没有这样的杜拉斯。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读后感(六):纵是孤独老去,因拥有过也安然

  天不好的时候总该爱读一些闲书,发一些闲想。其实我对杜拉斯一点都不熟悉,我竟然记不起大学期间外国文学这门课中自己有没有接触到杜拉斯的作品,或许有,但是自己将其还给了老师。但是不论如何,在这样一个雨日,我了解了她,了解了这个文坛奇女子。这个世界来来去去,多少人一生除了留下后代都不曾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痕迹。然而,杜拉斯做到了,在她诞辰100周年时,还有人去研究她,还有人去纪念她,为她做传记,如此也不枉她的坎坷一生、她的曾经来过……2014.10.31

  无论人如何做,所了解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正如阅读一部作品一样,尽管你自我感觉对作品的内涵把握很透彻,实际情况却是如果不能够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历程,你根本无法做到真正地了解作品内涵,充其量也仅仅是表面的理解,于是便有了大量学院派的掺杂了所谓的理论的见解,然将这种见解掐头去尾后,却仍是找不到核心!从这个角度看,《永远的情人杜拉斯》是对这种现象的突破。

  杜拉斯因《情人》而闻名于世,到目前为止单是研究杜拉斯及《情人》的硕博士论文及其他期刊论文就有1900多篇。这1900多篇的论文论述角度或相同或不相同,但综合其角度而言无非就是研究杜拉斯及《情人》中反射出的情爱观、杜拉斯对中国女性作家的影响、杜拉斯的矛盾心理、杜拉斯看似荒谬论点中的哲理性等等。简而言之,尽管《情人》是类似于杜拉斯自传体式的写法,但是它不是杜拉斯本人或者说即便是杜拉斯本人也不能够将其内涵阐释的一干二净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表述的时候,往往就是连自己也想不到其实本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或是一句话回头想想可能还隐含了很多自己本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而这正是语言和文学的力量!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与一般的自传体或学术研究不同,它以《情人》为基点研究杜拉斯的一生,读《永远的情人杜拉斯》,往往让人产生错觉,分不清哪是杜拉斯的真实生活哪是杜拉斯的《情人》。《永远的情人杜拉斯》以叙述式方式将杜拉斯真实而残酷的一生呈现给读者,在这种呈现中,我们看到了杜拉斯那颗泣血、叛逆、固执、敏感的心是如何形成的;震撼之余,我们更多想到的是在那样一个时代杜拉斯这个娇小的女子是如何能够一路前行的;她和小哥哥之间的情人关系是一种挚爱是一种超脱伦理的爱还是对母亲冷淡他们的一种抗争……

  作者通过对杜拉斯这个文坛传奇女子一生经历的叙述,展示了这个以灵魂独步世界却被自己所爱的灵魂伤的遍体鳞伤、最终在醉酒中孤独离去的女子传奇而又悲惨的一生!正如作者所言,这个灵动的女子,比任何人都在乎拥有和失去,然而她一生所在于的拥有却最终都无情地离她而去,而那些她曾经拥有在失去后又回来的却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因为时光回不去了!

  杜拉斯这个女子,以其永远的叛逆于世却又被世人无限同情的情人角色在其诞辰100周年之际,仍然为世人怀念!也许,是因她的灵魂是许多人想拥有却不敢拥有、想靠近却不敢靠近……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读后感(七):杜拉斯,追求感情的真。

  时间是一剂良药,可以抚平伤疤。然而伤痕永远的留在心底。我们在生命间行走,遇见一些人,彼此相爱,然后又彼此分离。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去遗忘对方,然后一切归于平静。却在很久很久以后,发现掩埋在心底的痕迹。

  爱情在杜拉斯的笔下,华丽而寂寞。

  跟随作者的笔记,我走近了《永远的情人 杜拉斯》。这是一位可以和张爱玲相提并论的女人。张爱玲,我们比较熟悉,对杜拉斯,我并不熟悉,她的《情人》也没读过,很是遗憾。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杜拉斯本身的经历,比情人更触动人心。她诸多的情人中,每一个,她都倾情投入,用真爱验证男女之情,用纯正的感情去和每一个男人交往,即使年老了,有人问她会不会停止了爱,也会坦然地说,谁又知道呢?爱,是活着的永恒的话题。

  一个一生都在追求爱的女人,她的人生如何?原来,她生活得并不幸福,可以说一生命运多戕,父亲,没有陪伴她走过多久的人生,母亲,为了获得一些资助,为了让生活得以改善,不择手段,她的大哥,简直是一个暴徒,唯一让他感到温暖的是小哥哥。她的成长过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乱伦,性骚扰,一个个的灾难……让这个家庭永远处于风雨飘摇之地。于是15岁的女孩,知道用身体去换取所需,即使知道羞耻感,但也绝不会让它影响所作所为。

  作者在纪念杜拉斯一百年的今天,用温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女人的一生。《情人》里有杜拉斯,杜拉斯的生活中有情人。他们就这样有机融合在一体。能对杜拉斯的一生如此了解,可见对她该多么崇拜,多么欣赏。拥有与失去,她在经历那么多之后,应该更懂得拥有的快乐,与失去的安然。百年后的杜拉斯,能被后人纪念,地下的她可以安眠了。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读后感(八):美丽未必幸运,才华才是归宿

  在阅读《永远的情人杜拉斯》的同一时间,恰巧读了垂青的萧红传《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感受两个同一时代的女作家的一生,竟生了几分感慨。有才华又美丽的女人们,多情得异曲同工,人不疯狂枉爱过,徒留后人去回顾,去艳羡,去唏嘘。

  在漫长的文学史上,留下不朽名字的女作家确实不多,身份也变得特殊起来。对于男作家,也许作品可以证明一切,而对于女作家,却多逃不出第二个身份的审视,她们首先是女人,然后才是作家。与其写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一如张爱玲,亦如萨冈。而萧红和杜拉斯,大概算的上既写得漂亮,又活得好看的翘楚了,所以她们的作品常常诉诸于自己的过往,颇具自传体的风格,在文字中记录自己的存在,在故事里书写自己的人生。特别是杜拉斯,她曾这样写道:“我一生的历史是不存在的,的确不存在。从来就没有什么重点,没有道路,也没有线索。有些宽阔的地方会让人们遗忘那里必定有人存在,这不是真的,其实那里一个人也没有。我年轻时那一丁点儿故事我已经写过一些了,我想说的就是那段依稀可辨的历史……” 而萧红却在一边书写一边质疑:“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就是这个样子……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我的一生?还是关于另一个人的?而我却把它误认为是自己的一生了。”比照着阅读她们的文字和人生故事,这两个虽生出同一年代却无交集的两位女作家所表现出的相似性十分惹人回味,她们代表了女作家的典型特质:多情、敏感到近乎偏执。

  垂青在书中这样描述女作家的命运:“不知为什么,这世间有才华的人似乎比普通人更是体弱多病,所以世人常说‘天妒英才’;也不知为何,这世间美貌女子的命运似乎比普通女人更坎坷波折,所以世人又说‘红颜薄命’。”她们辛苦而坎坷的一生并非偶然而得,更多地源于相似而特殊的生活经历特别是童年遭逢,她们生于殷实之家,却不可抑制地从富贵奢华陷入深深的贫穷深渊。无论在法国还是在中国,重男轻女的观念深深烙印在家庭观念中,这样的传统导致了女作家与家庭的疏离甚至是对抗。对于杜拉斯,对于家庭的纽带是她的小哥哥,就像萧红的爷爷,这样的联结一旦遭遇死亡的阻隔,就让她们彻底从自己的家庭中剥离了出去,进入了更为孤独无依的世界。所以她们愈发把自己交给爱情,企图从男人那里找到自己与世界的桥梁与安全感。然而,爱情到底是这世上最没有安全感的关系,因而她们常常失望,常常深陷地几乎疯狂。那些文字中的瑰丽与残酷,正是心底为爱流的血泪,标志着为活得漂亮付出的代价。因为儿时亲情的匮乏,因为丧子之痛,她们渴望更多的爱。大概也正是如此,读杜拉斯或萧红的传记,更像是读一个女人的恋爱史,她们在不同的男人那里汲取到灵感,找到生活的力量。大概正是如此,才会催生出杜拉斯的名句:“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女子与男人到底是不同的,她们并不在乎事业的野心,而只在乎身边人的真心。

  读杜拉斯与萧红的传记,让我相信她们一定是美丽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男人爱她们,而她们被世人记住,却是因为那傲人的才华,她们才华的源泉,正是因为有诗一样的人生,或短暂或坎坷,但从来都没有忘记做梦,放弃去爱。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读后感(九):世间万物归于沉寂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书评

  世间万物归于沉寂

  封面的设计很简洁,就好像摘录在书中的安妮宝贝推荐的一样,一本书的封面就是只有杜拉斯的头像。

  内页的设计却是区别于很多同类书籍的有新意,前言部分用了不一样的字体,而章节的题目也摆脱了与正文一样的字体却又不显得花俏。每一篇篇幅不长,都可以很自然的阅读很自然的放下,而每一篇的开篇都摘录或与章节有关的杜拉斯的语录,显得非常契合。

  其实于我从未读过杜拉斯的作品,但已经是第二次读到其他作家笔下的杜拉斯了,可见杜拉斯对作家们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些影响。如果说之前读到的一个故事是让我了解了杜拉斯最后的生活,那么这本书一定可以更加清晰地帮助你疏离杜拉斯的一生,作者所阅读的书籍和查阅的资料之精细,语言生动流畅之优美,引用之不生硬,更是为这样一段美丽的历史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前言:这就是一切

  前言开篇简洁优美又高度概括的几句话让我产生的一丝惊讶,更是对作者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非常佩服。她用散文的体裁带领我们走入杜拉斯的世界,这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杜拉斯的一生,那也只能是“情”

  作者其实也不止是在单纯地写杜拉斯,她有添加了自己的想象,甚至是运用自己生动的文笔去巧妙地串联故事与故事。这和很多作者都不一样,可能一本传记都是以传记人物为开头,然后去重述这个传记人物的事件,在读者回来,可能就是明白了传记人物的生平,并未觉得这和作者有任何关系。可这本书的作者加入了自己的视角,甚至是用现代眼光回眸,她是想要“引”出杜拉斯,想让我们跟随她的脚步去游览杜拉斯的世界,并也不自觉地和她一样,被杜拉斯的风情所沉迷。

  读到的上一本书里也是将张爱玲的故事与杜拉斯并排在了一起,我想两者的相似之处应该是在于,张爱玲和杜拉斯都是为了得到爱而用力付出的女子,但结局却又不近相似的悲凉吧。而两位女作家的区别我却并未赞同作者写到的“杜拉斯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张爱玲生活的环境受到的教育与熏陶练就了张爱玲式的文笔,张爱玲式的故事,而父母为师的杜拉斯或多或少也应该对其的语言驾驭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吧,但两位女作家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与差别应是,虽然两者都是红玫瑰,但张爱玲是“只贪一点暖”,而杜拉斯是“爱是不死情欲”

  书评的题目借用了我上面提到的一本书《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中作者在撰写的一个关于杜拉斯的小故事时使用的标题“世间万物归于沉寂”

  世间万物因爱而生,因爱而变得绚丽

  因为这份摄魂的爱,世间万物得了,归于沉寂的,无言默契

  相关阅读:《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720019/

  《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书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6453238/

  写于2014.10.31

  《永远的情人杜拉斯》读后感(十):可怜又可恨的寻爱女子

  杜拉斯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同时又是富有的。孤独是她一个人的含辛茹苦,富有是两个人的相互陪伴。

  杜拉斯的母亲帕德卡莱度过了悲惨的童年,家境贫寒,艰辛如苦的生活磨练了她的意志,她凭借个人不懈努力,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高级教师的证书,开始走入教师生涯。事业上的成功,并不能弥补她性格上的缺失,与丈夫长期分居的生活,再一次使她的性格暴躁而阴晴不定。

  1921年12月4日,杜拉斯的父亲去世,这让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帕德卡莱更加无助和绝望。因财产之争,和婆婆家的人搞得不欢而散,曾经共处的一些同事开始在背后强烈的表达了对她的不满。她想找个人谈谈自己复杂的心情,却无人可选,因为大家都避之无恐不及。

  杜拉斯母亲的性格,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前程,也使杜拉斯幼小的心灵深受其害。长大后的杜拉斯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是这样描写的“我曾大声疾呼,但听到的却是母亲尖利的笑声和快乐的呼叫,这种变态的噩梦挥之不去”。

  帕德卡莱根本没有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因为她对大儿子的偏袒和溺爱,大儿子变得像个流氓,无恶不作,整天在家翻箱倒柜的搜刮财产,毫无顾忌的挥霍。这个扭曲的家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1928年,因为有野心却没有经验,杜拉斯的母亲帕德卡莱被地产商蒙骗了,花费所有的积蓄将一块毫无用途的土地租回来。她想成为百万富翁,不幸的是这个噩梦。家庭境况每况愈下,母亲的性格也变得更加忧郁,最终得到癫痫症。

  杜拉斯所面临的孤独从未停止,1928年正是她的青春期叛逆阶段。母亲根本无法给与她所需要的爱和安全感,情感的缺失和对自我的认同感,导致了18岁的杜拉斯先后和两个哥哥发生了乱伦行为。

  她在自己的作品是这样描述的:“哥哥可以说是小哥哥身上遮着阳光的黑布,是一个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的人。他虽属人类,却行禽兽之道。在我和小哥哥的有生之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制造恐怖,而当这种恐怖触及他心灵的时候,及令其丧生。杜拉斯的痛苦,并不能换的她母亲的爱和良知。一贯的冷漠,谩骂,嘲讽,她就像夜深人静中的巫婆,毫无愧疚的冷眼观潮。

  从无知到懵懂,杜拉斯经历了比噩梦更恐怖的家庭生活,兄妹乱伦,兄弟不和,强暴、蛮横、漠视这些沉痛的影子,追随了她一辈子。她终生都在找寻那躲藏的母爱!她用身体将爱带给了身边一个又一个男人:“湄公河的莱奥,有钱的同学勒高克,在大火逃生中遇见的让.拉格落雷......

  在于第一任丈夫罗贝尔成婚后,杜拉斯本可以忘记过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私生活。丧子之痛加上童年的噩梦,让她再一次陷入混乱的寻爱路上,无法自拔。与罗贝尔的婚姻关系还没有结束,她却勾搭妇之夫迪奥尼斯并怀上了他的孩子......杜拉斯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女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980年的夏天,27岁的杨.安德烈亚.斯泰奈的出现在杜拉斯的生命中。这个可怜的女子,用尽一生拼命找寻的爱,终于跟着杨来到了她的身边。杨.安德烈亚.斯泰奈说:“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杨.安德烈亚.斯泰奈又说:“年龄的差异之所以使我为难,只因她比我先死。

  1996年3月,杜拉斯在将要殁去那一刻口中喊着:”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对身边的情人杨.安德烈亚.斯泰奈说的最后一句是:“我爱您,再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