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5:世界的探索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5:世界的探索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22 03:04: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5:世界的探索经典读后感10篇

  《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5:世界的探索》是一本由韦尔乔 图 / 王玉北 文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5:世界的探索》读后感(一):引领世界前行的眼睛

  书的设计和制作都是很考究的,纸质也可以,就是比较薄,但摸上去感觉是很韧很光滑的。只是买书时装帧设计固然是相当重要的参考条件之一,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看书的内容如何。怎么说呢,该书的宣传侧重于绘者,毕竟是打着悼亡的牌子出的书。但从个人角度而言,我却不是特别欣赏这位的风格,而且比起这位偏重的细钢笔画,我倒是更欣赏他的粗钢笔画一些。

  这样纯属是写意勾勒的钢笔画,对比工笔插画的用心与细致,这种随意倒未免显得过于随性甚至于随便了。再有他笔下那些丰乳肥臀,身形健硕的男女,只能说是深得鲁本斯的精髓。但是在我这种更偏好拉斐尔风格人来看,就未免有些伤眼了。

  事实上,如果作者不是单纯的将绘画作为一种消磨时间的工具,或者是如那些个抽象画画家一样过于追求什么艺术性,肯定是再不会在在笔下出现什么人物的面部五官了。哪怕是人物的图画也是最好少画。看看那些人物的面部形象,基本上都像是面朝地砸在了地上,五官都糊成了一团似的,相比之下还是白板比较让人更有想象余地一些~

  和该系列的第一册相比,该册的构图中出现了更多的大块阴影,浓重的色调和细碎凌乱的笔触,像发泄积郁的感情,多过像消遣排揎。而且感觉风格越来越扭曲怪诞了,五根手指的所有第二指节齐刷刷的长出眼睛什么的,呵呵了,真亏得作者想得出来(〃>皿<)!!! 虽然是显得无比的怪异又恶心,给人感觉矛盾的是,看久了真还能生出点协调的感觉出来。

  但是从那些潦草的涂绘中,能够看出绘者对硬朗的线条是把握得更加得心应手的。反之,细钢笔画的线条,更多的凸显了构图中纤细的线条,只让人感觉潦草;倒是那些更加粗率的粗钢笔画让人看得更有感觉,有种画浅意深可堪琢磨的味道。感觉更像是那么回事儿了。

  绘者倒是画得兴致勃勃的,可惜我等读者小心灵被刺激的不轻,该感激是黑白线条的简笔画,否则填色后冲击力就更大了。真还不如那些用粗笔简单勾勒的点线让人看得顺眼,至少粗笔画里可没这种碍眼的东西出现~总之,良心建议看这册图的时候就别吃东西了,咱们又不是给人开膛破肚做完手术还能好胃口的吃下整客牛排的医生〒▽〒 

  只能说,死亡固然是生命的终止,但也是生命的修饰。从某种意义上,死亡甚至能够拔高一个人,因为人死了,再也不会变的不完美了,而人们对于逝者,总是会用更加宽容的态度去看待。君不见约翰·列侬,或者是迈克·杰克逊,甚至是戴安娜王妃,人死了,就被推上了神坛,生前的一切不足,外界的一切非议诟病,也随之而烟消云散了。

  绘者是不幸的,早早的离开了我们这个喧嚣的世界;但他又是幸运的,活着的时候留下了近九千张的手稿(貌似是八千八百多张),然后等到他死了,人们却突然对他关注了起来。人们对于他的画本身的关心,只怕还没有对他本人人生经历的关心来的更多。

  至于说道该书文字部分的内容,的确是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以往虽然也朦朦胧胧的有这种感觉,但是再没有比看了这本书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悟,话说那些个真正有理想对自己也有要求的人,貌似过得都不太容易。像书里提到的这些位,不说为了维护自己的道义,宁死不屈被杀害了的,就算是能在床上平静的死去的,通常也是满心的郁郁。

  看看书里这些作者所选取的思想界的革命性的人物,无论是智者哲人,几乎是莫有一个能够能够脱离此怪圈的。正所谓,领先时代半步的是天才,领先时代一步的是异端(疯子)。这本书令我更深刻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有的时候看得太远,真心不是什么好事;再有了不能屈服坚持,那是妥妥的要玉碎瓦全的节奏!

  事实上,书里出现的这些为数不少的代表性人物中,除了蒙田、培根、加尔文、库萨的尼古拉(此处按书中出场顺序),这寥寥几个被所处身的世界同化了的倒是都活的不错,反之太有远见与坚持的那些倒是一个个的折戟沉沙了。这倒正应了那句老话,“人总是必须在和社会生活在一起,而不能脱离这个时代。”

  人是无法脱离时代的大背景单独存活的,所以,我们从几十甚至几百年后的眼光去看,很明显的会感觉莫大谬误的决定,放置在了当时其实并不是特别无法令人理解的。但是,我想当加尔文为维护《圣经》的权威性害死提出呼吸循环理论的塞尔维特的时候,大概已经忘了自己做为新教徒在法国受人迫害的日子了。

  加尔文的原话很清楚,“在我的建议下,一位市政官下令将其收监”。有权收监与某人建议下收监肯定是不同的,事实是领导的确是打了招呼的。而从程序上来说, 加尔文并不是原告,于是他干脆‘让’他助手当了原告,自己还是专家证人╮( ̄▽ ̄”)╭不管怎么说,这的确是比他自己撸袖子赤膊上阵委婉了吧~

  一个人何以能够决定另一个人的生死?生杀予夺,这就是权势的力量!所以就算当时审判塞尔维特的并非加尔文,对他作出判决的也不是加尔文,最终执行死刑的仍然不是加尔文,也没法能认为他在这点上清白无辜的。

  此处引用网友观点,【茨威格的《蚂蚁憾大象——卡斯特里奥对抗加尔文》一书,读后,请再来谈加尔文。  一个宗教领袖杀人,是不需要亲自动手,更不需要以自己的名义的。难道你能够说,近代特殊时期的事件,因为没有下命令,也没有参与审判(压根就没审判),所以跟发起事件的人没有关系?】说白了,在没有人道的时候,去和权势者奢求什么人道,只是因为对方也曾受过迫害,冀求对方能够拥有同理心,就是愚蠢的天真!

  权势的力量是会令人移心变性的,被迫害的人拥有了权力转过头来又去迫害其他的人了,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情从来都不少见。只是,这是发生在一个宗教领袖和科学家之间,而这个宗教领袖本该是仁慈的,至少是尊重生命的,而这个科学家本也该为这个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是后者用烈火中消逝的生命为前者染红了他的荆棘皇冠了。撕剥掉两者的身份外衣,这不过就是个某人为了证明自己坚定的宗教立场杀鸡给猴看的事,但是从作为鸡的那位的死法来看,这真是个悲惨的故事~

  .至于说哥伦布和麦哲伦,是多少有些疑惑他们为啥能出现在本书里的,我是说毕竟这两位并非是以智慧而著称于世的。更重要的是,凭借着他们的所作所为,这样的人过得好坏还真不是会被我在意关注的问题了。没错,他们是敢于付诸行动的勇士;可惜的是,他们迸发出大无畏的勇气完全是为了追名逐利,而不是拨开迷雾探寻真理。所以,这样的人就算再怎样,那也不过是求仁得仁罢了。

  有不解于我对他们恶感的,大可以去看看那本《我反抗:一部独特的美国史 》,麦哲伦在东方干的,一点没比哥伦布在美洲干得差了。几千万的人口,无数的部族,曾经是何等丰富绚烂的文化,就这么灰飞烟灭了!凭借着他们的所作所为和造成的恶果,如果这个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一说,不乐观想的话,大概会生生世世转为现代肉食工厂里的牲畜吧o(≧⌒≦)o

  《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5:世界的探索》读后感(二):线条下的哲理人生

  拿到一本书,总是习惯先读作者,《世界的探索》两位作者都让我震撼,一个是英年早逝实为医生却有着绘画天赋和对人生有着极致洞悉的人、一个是1992年即哲学博士毕业后从某大学学报主编离职上山植树造林至今的人。后者为前者的绘画进行编著,其内涵不读正文已是明了。

  王玉北将韦尔乔的画作分为世界的发现、哲学的反思、理想的家园三部分,这个编排,将人类的发展历程作出了概述。对我们的先民而言,世界史未知的,在未知中,众多勇士的探索,让今天的我们更多地了解了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资源生存于世。当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地球的资源时,探索也许没有曾经那么重要,这时候我们要面对的是哲学的反思,人生甚至人类的发展历程,如果没有反思,没有深度的反思,或许只能是一条平淡无奇的直线,或许到了最后即便能后悔,但怕是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经过哲学的反思,理想的家园也就迎面而来!什么是理想的家园?理想的家园和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相关。你若以忧郁的眼光看你的家园,你的家园就是灰色的;你若以乐观的眼光看你的家园,你的家园就是亮色的。

  没有人能够逃脱命运的最终安排,但是有人可以能够在物故后,能够将自己的人生永远留在这个世间。韦尔乔的画笔不但将哥伦布、哥白尼等名人的人生经历、哲学思想等呈现在我们面前,也将自己的短暂一生、自己的人生理念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给我们这些活着的读者以生的力量、快乐的力量。“宇宙是散乱的纸张,是爱把这些纸张订成了一册书。”我们每个人又岂不是散乱的纸张?我们如何将散乱的自己凝聚成神?或许不是读一本书写一些文字就能改变的,但是至少一本好书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活着!

  我不是画家,我无法像丁聪那样用专业的术语来形容韦尔乔的画品,我能说的或许只有“感动”“传神”两个词,他的画作和经王玉北浓缩后的哲学故事和道理结合,此时,读的不是书,是震撼、是顿悟!

  《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5:世界的探索》读后感(三):韦尔乔与长衫人

  1997年,33岁的哈工大医院心脏内科医生韦尔乔与哲学博士王玉北合作,出版《西方哲理漫画》,创作插图2500余幅。这是他插图最集中的一套作品,此时“处方画”已小有名气,但他生命只剩10年。

  因是插画,自然要为主题服务,属于命题作画,容易被当做可有可无的装饰品。18年后,中信出版社出版,改成了“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插画成了此书的主题,更多人开始注意到绘画的寥寥数笔与古朴雅致。韦尔乔躬身于帕慕克意义上的细密画,但韦尔乔的画没法把你带入画里,很难找出时代感和日常生活细节来。不是他的画不好,而是他画的并不具象。如果说细密画的画是故事,那么韦尔乔的画则是注释。看韦尔乔会令人想到丰子恺,但看过他生平的人,也会想到比亚兹莱。同是黑白插画,同是肺病,同是未受正统美术教育。不同的是一个简洁一个繁复。比亚兹莱的插画充满精心的线条和细碎的花纹。“他往往采用大量头发般纤细线条与黑块的奇妙构成来表现事物的印象,充满着诗样的浪漫情愫和无尽的幻想,展示了一个充斥了罪恶的激情和颓废格调的另类世界。”比亚兹莱的插画更像顾城的插画,诡异而奇谲。

  韦尔乔的画,大都画在一些公文纸的背面,其正面不是空白的病志表格就是印着两叶肺的透视单。他用的那支笔就是他开处方用的钢笔,细看很有木刻画的味道。韦尔乔画日月、树木、骷髅,也画十字架、教堂、死神、桅船。但他画的更多的是穿旧式长衫的人。他画的男人总是穿长衫,以至于我们没有意识到长衫这种服饰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

  这个画法很简洁。“人物没有脸,更勿论五官,连四肢三围都是敷衍。他拿一个长袍加个头部,就对付完了‘人物’这个叙事元素。”无论大人小孩,除了高度区别,一律面无表情,没有五官、光头、溜肩,如果偶尔画眼睛,那眼神常常会想到骷髅或蒙克的呐喊。这是生物学上的眼框,空洞而困惑。这些男子或走或停,或站或坐,它很容易被忽略,但它的荒凉无处不在。即便画中只有一个人,你仍旧无法认识这个人是谁。即便画中有无数个人,你又会觉得这只是一个人。这样的一个人不觉得寂寥,一群人也不觉得热闹。

  在并不存在的大地上,我们看到穿旧式长衫的男子,只有简约的轮廓,看不出表情,只能从脊背弯曲的方向,判断他的朝向。就像哈尔滨的冰天雪地,雪没有盖住的地方,露出了黑色的人形,有些暧昧,又有些阴冷。那些男子的属性稀薄,因为他并不在大地上,或者某个确定的所指,它只是在表达一种寂静和完成。他的画,看得多了,你会对现实生活所拥有的过于丰富细节而迷惑,这插画那么洁净,连焦虑都被好好地隐藏。韦尔乔在给友人的信中述说:“我在火柴盒大小的卡片上画画。我画了很多穿长衫的人。……我在小画里‘解放’了上千个‘长衫’。到如今,有谁来救我呢?”(玟涛,2015年2月5日)

  《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5:世界的探索》读后感(四):插画是思维的艺术

  插画是思维的艺术

  y/渔歌

  前不久网络走红的韦尔乔插画,一张张画在处方签上的画打动了网民。当时还不知道他竟然画了几册之多,也不了解其实他早在业界小有名气了的。有时候命运就是会捉弄人的,韦尔乔的专业是内科,且从医多年,却以插画为副业,临终也未变过,但终其一生,能被人记住的,却也只能是他的画了。

  历史上这样的人不算少数,近一点的,鲁迅弃医从文也几乎被引为佳话了。或许只有在非天分专业的陪衬下,方见出天才的兴趣来。一如尔乔从医而擅画。一只钢笔,几张处方签便表达了他天然的才能和人文的智慧。想来,天赋之人真心不会被埋没的,那一道光芒早晚要照耀起庸人的眼睛。

  尔乔有一双旁人没有的眼睛,一个旁人不能及的大脑。他看到了是旁人看不到的,他想到的是旁人想不到了。这就显示了他的价值来了。因为插画从来就是线条的天赋和思维的才能的结合。

  可以想见,深夜的医院,白天热闹的走廊还没退去药水的味道。尔乔独自一人伏在桌案前,或读书或提笔。他的千丝万缕的思绪都将化作处方签上的线条,这样动人的时刻,本身也是诗的!古希腊的哲人在与他对话,畅谈哲学的思想。哥伦布、麦哲伦告诉他海上的冒险,伽利略、哥白尼申诉充当先驱的痛苦。他深刻地理解了他们,并且把这种理解化为图像,供旁人再次进入与阐释。

  尔乔就是这样一个“非专业的插画师,他是故事精心的策划者,也是人类文明的有力继承者。他精湛的思维是他得以名世的利器,也是后人了解他的窗口。一个有作品的人是永远不会孤独的,他将拥有读者与之共在。

  《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5:世界的探索》读后感(五):宇宙里的爱

  在别人的书里面,韦尔乔的画只是别人的插图,例如他曾为马原、周国平等作家的作品绘制过插图,今天捧到这系列书籍中的《世界的探索》这本书,我才开始了解到韦尔乔原来是个中国人,而且还是个内科医生,这就非常厉害了,毕竟我还记得在周国平的哲学散文中经常看到这些风格的插图,原来这就是他,平凡而不平凡的他画的。在这本书里,文字成了修饰,而图画成了主体,我不希望大家只看到下边小小的文字,而是要仔细地品尝作者的每一幅画,他的画风简朴线条化,没有任何技巧的束缚,直觉、无意识和自由的想象,反而为他的画增加了许多韵味和哲学思考。画面渗透哲学、文学、历史、绘画、音乐等多领域的深厚修养,文化品位浓郁纯正,深刻富于灵感。

  这本书围绕着世界的探索展开,当然对世界探索的第一步应该便是纵身到大自然中去,特别是哥伦布和麦哲伦两个人的探索新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完成了环球旅行,证明了地球是圆之后,便把目光伸向外太空了,哥白尼和伽利略当选了探索宇宙的人选,我们随着目光越来越远,其实意味着我们对人的了解越来越深刻。这时候便出现了宗教改革和哲学运动,威克利夫、加尔文和路德等等,为宗教改革付出了心血,所有的改革都向着更多的人性发展。而哲学的反思则让我们对人性的善更有深刻的了解,让我们更关注“自己”。这一切的世界探索,为的便是寻求理想的家园。我相信,这也是韦尔乔的探索,他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反思和画画,探寻理想家园,发表对世界的看法,他留给我们更多的空白,让我们去思考和寻找。“宇宙是散乱的纸张,是爱把这些纸张订成了一册书。”

  y江焕明

  《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5:世界的探索》读后感(六):行进吧!

  《世界的探索》是适合各种人阅读的书:

  对喜欢快餐书的人来说是适合的,因为简单,一图,一段话,非常像微博体,读起来可以不费力(如果不愿意动脑子的话),也可以直接引用,显得挺有学问,毕竟,摘录的都是名句、精华。

  对喜欢思考的人来说是适合的,因为深邃。图有深意,句子也是,沿着这些线索,还可以通向更多,可以展开更大的世界的探索。

  对少年儿童也适合,虽然有些句子可能太深了些,不过写作文应该用的上,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关于“深”,其实,又怎么好定义这个深呢?我小学就开始读《红楼梦》,读了很多年,我倒是近些年才开始读一些原本少年时该读的世界名著。

  这也是一本适合在旅途中翻阅的书,前后文之间,往往并没有关联,看一页,往车窗外看两眼风景,再返回来阅读。吉光片羽,也足以照亮心灵。

  当然,如果探索只是这样,未免肤浅。关于那些人,关于牺牲和奉献,关于人类、历史、追求,总有更多、更多,这本书,给出了一道梯子,可以沿着梯子上去,至于通向哪里,每个人所得是不同的。

  沿着梯子,行进吧!

  《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5:世界的探索》读后感(七):闲庭信步间,品咂先人的智慧

  对于世界的探索人们从未停止过,也正是古人坚忍卓绝的表现,人类才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的经历、成就对于青少年更是一种激励。《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世界的探索》这本书虽以哲学身份亮相于世人,但我认为她更是一本励志书。作者之一,获西方哲学博士学位的王玉贝先生以最精炼的言语让读者了解到西方哲学的精髓。我们在书中可以读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在天文、物理学上的贡献,以及蒙田、培根、特勒肖、库萨的尼古拉等哲学家在哲学、真理上的探究,不仅如此,还有威克里夫、胡斯、加尔文在宗教改革上的不屈不挠,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每一段文字下用黑体字标出的一句话、一个成语,或一个谚语就能将亘古不变的道理表达出其真谛,更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这也迎合了现代人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状态。

  而出生于哈尔滨的内科医生韦尔乔值夜班时,不经意间在处方笺上的勾勾画画最后促成了这套《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丛书,我们才有幸看到简单的钢笔画就能蕴含对西方哲学最精准的诠释。更为巧妙的是他的画作兼具了中国画风灵动的特点与西方的直率、幽默,未尝不是一个精妙的创意。本书最值得耐人寻味的地方也就在此,闲庭信步间,品咂先人的智慧。

  《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5:世界的探索》读后感(八):钢笔画的魅力

  一段时间里,台湾绘画界两个人物,几米和朱德庸在大陆出版社颇有人气。几米开创出理论成人绘本的新型式,兴起了一股绘本创作风潮,他的作品风靡两岸三地。朱德庸的漫画作品也是雅俗共赏,在内地青年男女中影响很大,拥有大量的忠实读者。大陆漫画界的领军人物是华君武和丁聪,虽是宝刀不老,毕竟是年岁比较大了。在中青年的漫画家中,韦尔乔算是一个异数,他不是职业画家,但其绘画作品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的职业是医生,内科医师,为了打发值夜班时的漫漫长夜,他在处方纸上进行创作。从1997年起,到2007年因患肺癌去世,十年时间,他竟然创作了8500多幅插图。数量之大,质量之高也是出乎意料之作。他的钢笔画以白描见长,画面简洁、洒脱,冷峻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示。这些富有禅意的画面,让我们充分领略了钢笔画的魅力。这套中信出版社推出的西方哲理系列绘本,更是可以充分体现韦尔乔的冷峻而富有哲理的钢笔画特征。可惜他英年早逝,不然我们读者可以欣赏到他更多的精彩画作。

  这本书的合作者王玉北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作者。他是西方哲学专业博士毕业,对西方哲学有自己比较独到而有深刻的理解。比如这本书中选择的所有人物,哥伦布、麦哲伦、哥白尼、伽利略、威克利夫、胡斯、加尔文、路德、库萨的尼古拉、特勒肖、布鲁诺、蒙田、培根、托马斯•莫尔、康帕内拉、马基雅维利,都是西方历史中数得上的探险家、科学家、宗教改革家、哲学家或是作家。这些人物都是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言论至今仍然给人以启示。在这本书中,王玉北精选了相关的资料,既不至于太深奥,也不知道太简略、太肤浅。在我看来,王玉北对相关材料的处理是比较恰当的。让读者用不多的时间接触和了解西方哲理的精华。在我们这个读图时代,这样的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这对于培养一些年青人亲近西方哲学原典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借助于韦尔乔的钢笔画的魅力,通过他笔下的钢笔线条,诠释那些浓缩后的西方哲理故事,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审美愉悦感。

  《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5:世界的探索》读后感(九):天才的世界里并不孤独

  韦尔乔绘本《世界的探索》出版,我有幸看到一本,原来只在网上看到这个人的一些处方画,今天才较为系统通过这本书欣赏他的插画。

  他原来是一医生,因为值夜班无聊在处方纸上涂涂画画,被人挖掘出来,惊为天才,开始为书籍配插画,遂渐有名。

  奈何天妒英才,2007年他因病去世。

  仔细看他的作品,线条极简单,寥寥几笔,一个人,一群人,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他是医生,作品里显然对生和死,对于大脑和心脏描绘甚多,都是他漫画里常见的场景。

  韦尔乔显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也许这样的人真的害怕黑夜,害怕孤独——其实孤独有什么好害怕的呢?他可以画画。

  而且他画得多幸福啊,哲人的思想,他可以随意画出来,画得像一个外国作者的作品一样,粗看真的以为他这是来自欧洲的漫画风格,用笔线条很粗,不精致,但是有味道,但是那长衫人又透露着当年看鲁迅《伤逝》连环画的长衫人风格。

  他的画味道在哪里呢?得结合他作品的性质去看,他是插画。所谓插画,我的理解就是好比为PPT配图,你有一段话,配什么图好看?这就考验配图者的知识面和想象力。

  韦尔乔的知识面和想象力是有天赋的,他说他没有学过画画,好在有一个学画画的哥哥,对他说这样画就对了。他学的医学,但是显然他的阅读面远远超过了医学。

  一个人思想的海阔天空,那种通过阅读和全人类精英穿越时空自由对话的快乐,成就他的天赋插画。

  可惜我们这些逐名逐利的凡夫俗子,却是很难想见在一个安静的夜晚,读一本好书,画几幅好插画的快乐。

  最后想说一点惊喜:女儿看到这本书,主动临摹他的画,我女儿的品味不错,想必韦尔乔老师在天有灵,知道有这样的小读者也喜欢他的线条,一定很开心。

  《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5:世界的探索》读后感(十):用快餐手段,作营养事业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微博、微信等使得碎片化阅读、浅薄阅读成为大趋势,几乎占据了垄断地位。与古代相比,我们太容易获得图书了,用一句玩笑话:当年在武林引起血雨腥风的《九阴真经》,在网上都找得到。可是,现代人却没有了古人普遍的阅读心境,左宗棠三十岁前就是把四书五经反复的读,其他的他不好找也买不到。经院哲学家也普遍具有施特劳斯推崇的深度阅读习惯。但现在,就算是西方哲学的专业硕士,也不一定有心境去阅读西方思想史,遑论芸芸众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向大众推介西方经典,确实是件头疼的事情。而韦尔乔和王玉北合作,通过漫画的形式介绍西方思想浓缩后的精华,在纤细写意的笔画中传递思想,至少在形式上使得西方经典的传播成为了可能,这点对于普及经典哲学有很大启示意义。

  韦尔乔和王玉北两位先生这个系列的书一共有5本,这本《世界的探索》是第五本,主要介绍了哥伦布、麦哲伦、哥白尼、伽利略等探险家,以及布鲁诺、蒙田、培根等哲学家。当然,人物虽然各异,但主题却很集中,比如哥伦布、麦哲伦等探索的是现实世界,布鲁诺、蒙田、培根等探索的是精神世界,马基雅维利、摩尔等人探索的是理想世界。这些先哲的探索,推动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可贵的是,在探索世界这一主题下,作者为我们勾勒了明显的脉络,让我们在阅读中一步步感觉到科学的光明蒙太奇般在一点点舒展开。比如,在哥伦布出海时,还有一种视死如归,但麦哲伦的环球旅行却有了地球是圆的的坚定信念;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环境,到了后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莫尔等人的道德政治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马基雅维利一锤子打碎。一叶叶翻书的过程,也是快速感受文明进步的过程。当然,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狂热的否认宗教,而是引用培根的话告诉读者:稍微研究哲学的人成了无神论者,深入研究哲学的人则皈依了宗教。这种中正平和,和他的笔画线条一样让人舒适。

  总之,这是一本借用快餐手段,来做营养事业的书,用的是浅阅读的漫画和隽语,但理论来源却是西方经典,有助于读者吸收,也有助于零基础者接触西方思想,这种书写方式,真是在经典走入大众方面别开了蹊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