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20 21: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读后感精选10篇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是一本由黎保荣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14-9-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读后感(一):亚马逊《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书评

  1.平均5.0 星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后感, 2014年11月1日

  评论

  春天不再回来 -

  已确认购买

  这本书读完快一个月了,现在才想起来评论,读过此书后本来迷惘心态能够得到了解放,或许里面的文字只是平淡的日常生活用语,但那也是最真切让人读着此书身临其境安静心灵得到清洗的过程,生活就像书本的文字那样,是那么简单而已,不要幻想,更不要想得那么复杂,就像作者说的我只是做真正的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非常赞同!现在有时候聊天和好友还会套入本书的经典,他们都说感觉很好,都相互借读。真的感谢这位真诚面对生活的老师带给读者一份纯净享受

  2.平均5.0 星 谁的人生需要追问, 2014年10月31日

  评论者

  小夏天啦啦 -

  已确认购买

  聆听先生教诲如沐春风。谁的人生不需要追问?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真值青春年华的时候,我们不懂青春,直到失去了,我们才明白青春,却已走了太多弯路。我们最需要这样一位贤师哲者,超越青春,反思青春,才能成就青春。我想这是我的青春,你的青春,他的青春,也是先生曾经的青春。

  3.平均5.0 星 心灵对话, 2014年10月30日

  评论者

  AA -

  已确认购买

  有幸能成为黎老师的第一批学生,尤记得在安静的星湖校区聆听老师给我们讲课,老师的思维那么开阔,那么让人印象深刻。今日再读老师的作品,看着熟悉插图,充满哲学的文字,放佛时光又回到四五年前,回到了老师的课堂。这是一本值得不断阅读的作品,每一次阅读都能收获不懂的东西,感谢老师。

  4.平均5.0 星 青春,再度出发!, 2014年10月24日

  评论者

  易萧ant -

  已确认购买

  保荣老师的书就像一本生活相册记录了一些与学生交流美好片段,锁住了老师关于生活爱情学习想法。大学真的很迷茫特别是临近毕业的我们,很希望有谁来给予我们答案,给予我们青春的意义。保荣老师这本追问青春的书虽然不一定能给我们每个人确切的答案,却给了我们继续驰骋青春的动力方向,谁的青春不追问,追问过后是反思!是沉淀!是再度出发!

  5.平均5.0 星 阅后杂言, 2014年10月24日

  评论者

  黎健聪 -

  已确认购买

  ”异地恋,异地也要恋”,我是很赞同这个观点的。我个人认为,距离不是阻挡爱的门槛,而是对爱的考验。如果两个人天各一方,却依然心系对方,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而且也没有人说过整天粘在一齐就是爱,反而分手率不低。

  “贫贱夫妻百事哀”,是书中经常提到的。我就在想,两个人在一起,难道还养活不了自己吗?都说一加一大于二,我不相信夫妻俩没有过不去的坎。

  很多人谈“爱”却都忽略了爱是双向的。“爱”应该是“连”词,而不应该是“介”词,例如有人相亲老是要求对方如何如何,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怎么一样的人。每当看到“丑男”配“美女”,就会心妒忌唏嘘不已,却没有看到别人的资本和自己的不足。正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所以,爱一个人要多看到对方的优点包容他的缺点。(前提是双向的)

  6.平均5.0 星 常回青春看看, 2014年10月22日

  评论者

  蓝燕玲 -

  已确认购买

  青春常常不给人细细体味的机会莫名其妙溜走了,也许不是时间太无情,而是自己潜意识里不敢去体味,拒绝去体味,因为它有太多迷茫,太多困惑,太多自己解答不了的难题。黎保荣老师的这本书(我更愿意称之为“青春宝典”)给了我重回已逝的青春的勇气,我不再惧怕那些以前根本就不敢正视的问题,因为在书里,我找到了答案。带着“青春宝典”,常回“青春”看看,总会意想不到的收获。

  7.平均5.0 星 一位智者与迷茫、追问、思考怀念青春的我们的谈话, 2014年10月22日

  评论者

  亚维农1993 -

  已确认购买

  很喜欢老师的这本书。你把青涩挚爱都给了ta,最后把生活给了另外的ta,这就是人生的出场顺序;一个相濡以沫却厌倦到终老,一个相忘于江湖却怀念到哭泣;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岁月,爱得深爱得早,都不如爱得刚刚好。爱情是一种病,而婚姻是一种命。这是我在《叩问爱情里学到》的。

  微笑吧,心本阳光成长这段路才好走些;保持坚强吧,因为这样谁都不可以打倒你!每一个强大的人,都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这是我在《探问成长》里学到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自己不会还有很多很多,才深刻体会知识的强大。时光也不会为谁停留,与其为流逝的时光惶恐不安,还不如踏踏实实抓住每分每秒。其实年轻时常犯的一种错误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把很多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思绪挣扎上。所以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那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去学习、历练,在最好的年华,不要辜负了最好的自己。这是我在《追问教育》里学到的。

  读老师的书,就像是与一位智者在对话。字里行间好像都说出了你的心声,道出了你的的困惑,最后给予的是他的想法与建议。我想,人生不需要规划师,却需要一位导师、良师!

  8.平均5.0 星 得之我幸, 2014年10月22日

  评论者

  夕秀鱼 -

  已确认购买

  我说我喜欢也想诗意地生活着。黎老师说:“生活本无诗意,静心才有美意暖意。”细细想想,一针见血。毕业之后,工作上的烦琐和生活上的鸡毛难免让我驾驭不了自己的内心烦躁而无所知,但,每每看到黎博写的文字,哪怕是一条简单的心情说说,自己都会慢慢地安静下来思考自己。“言如其意”,他的文字如此能让人静心,只缘他有一颗平静而不曾老去的心。我们的一生,应该要有精神粮食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偶尔迷茫、烦躁的我们,黎老师的这本书,《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的确是可以让我们静心。所以我说,得之我幸。

  0/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9.平均5.0 星 借我的青春给你追问, 2014年10月22日

  评论者

  mz猫猫 -

  已确认购买

  为什么用这个标题呢?因为这本书与我们一起长大,五年时光,我们走向成熟,这本书也走向市场,用我们的青春道出一代人的迷茫,完成一代人的追问。

  很感谢有黎博士这样的精神导师陪伴着我们存成长,不离不弃,虽然说他的很多观点我们不一定接受,但也是感激黎博的敦敦教诲。这本书就像一杯温开水,在人生感冒发烧迷茫的时候,喝上一口,也能换来灵魂的一丝清明,至于人生的病能不能好,却还要看各人造化

  回到正题,说说这本书,说实话,这本书于我来说,有太多的回忆了。有时候看到只言片语就会想起这篇日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也会想起自己当初是怎样跟老师据理力争的,所以在这本书面前,我是不能做到客观评价的。就像是一个跟我们一起长大的老师的孩子,当别人跟我们聊起这个孩子怎么样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到客观。

  如果真的的要说,书里面的青春已经将构成我们青春的所有元素解答了一遍,但是……由于文中的一些都是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知识、阅历来写的,我们有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就如老师经常写爱情时用的例子:巴金苏珊、鲁迅许广平,这两者都是男方女方,但是老师没说出一些他们的没结婚但是相识的故事,因为学生觉得,爱情尤其是这么长期的爱情,应该会有一些小故事发生不然只是凭借着一腔热血追寻着没有回应感情,女方多少会伤心,而那些男人们又会舍得她们么伤心么?有时候看多了老师用的例子,就会觉得这是些符号可能在我们都是文学院的孩子,多少对这些文人熟悉,但是又能熟悉多少?

  青春是一个大话题,包含的所有元素落在生活处起来都是些细碎的东西,我们也没必要一一追问,只是某些例子,能否再普遍一些?毕竟陪伴这本书成长的是文院的孩童,大部分能懂,但是其他的孩童呢?我姐也买了这么一本书,但她不是这个专业的,所以有些例子就成了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故事、一个启示

  2/2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0.平均5.0 星 难得的师生交流, 2014年10月21日

  评论者

  梁茵萍 -

  已确认购买

  如今我已二十岁,虽然年轻,但已不再青春。回首过去,我发现青春早已模糊,浅浅地记得一些伤痛,一些挫败,一些无奈,但却找不到快乐。拜读黎老师的心血之作——《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我仿佛重回青春时代,又看到当年经历的同样画面,与书里的种种主人公感同身受

  关于爱情,其实早熟的我们在小学时就会萌发春心。哪个女生不被阳光帅气男生吸引?哪个女生不向往浪漫的爱情?可惜我们太年轻,看不清玫瑰里的毒,险些走不回头。师生恋、婚外情落寞失恋疼痛暗恋,还有爱情和面包选择,也许我们无法做出正确选择。我却从老师作品里得到启发,所有的爱,所有的疯狂背后,我们都要为自己负责,不要为了一时痛苦,痛失一生的幸福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好像书前有亲和的师长,细细聆听你的心声,牵着你的手,告诉你前面的路如何走。这是一个老师责任,带着他的学生一起思考人生一起探索青春的奥秘。这是学生的故事,也是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老师,可以做些什么!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1.平均5.0 星 启迪, 2014年10月21日

  评论者

  ma颖 -

  我是一名大四的学生,这个阶段就好像站在人生道路的分叉口,根本不知该何去何从,迷茫,彷徨,更多时候我选择逃避来面对面前的种种选择。每次一看到黎博的文章,唯一的感觉就是“静”,他可以让我静下来,静下来思考,静下来做自己的事情。他给我最大的感受也是静,但这绝不是永久的静,如果你需要征求他的建议,那么他会静,一下,或一阵子,但是这也许只是思考,在这静结束之后,必定是一鸣惊人,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全有他的分量价值。我不喜欢夸大其词,去说这本书给了我怎样怎样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决定永远都是自己做的。但是,平心而论,对于处在如此境况的一个大四学生来说,里面的很多东西,包括爱情,包括成长,这每一次的思考,都能感觉到作者的用心,最重要的是能引起我的思考。如果在一件东西上用心了,那么我想他一定是快乐的,像黎博,自然“享用”这件东西的人也是快乐的。只有启迪是发自内心的才会伴随着你“源远流长”。像家教经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说的,作为他的学生是有福了,的确,作为他的学生快乐并荣幸

  2/2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2.平均5.0 星 这是一本书,更是一颗解药。, 2014年10月20日

  评论者

  使徒行者 -

  已确认购买

  在读大二的我们,没有了大一的懵懂,却也还是有着许多对未知的迷茫无措。

  我们也都像是一个个行者,背负着各自的梦想在青春的路上奔波,会迷路会沮丧

  读完黎老师的这本《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我觉得这本书是一颗解药。在“叩问爱情”中,解开我们在爱情中所中的毒;在“探问成长”中,安抚了我们在成长中所受的伤;在“追问教育”中,清醒了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多么庆幸,庆幸在书中找到了一种叫做豁然开朗的感觉。多么感激,感激在迷茫之时能看到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如此,在奔波的路上遇到迷茫困惑,却也有了冲破迷雾力量,一路勇往直前

  黎老师曾说这是一本“玩”出来的书,说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件平凡的事。一个平凡的人,有着一颗包容和爱的心;一件平凡的事,将思考的结果形成文字。黎保荣老师这个平凡而并不平庸的人,坚持做着平凡的事,带来这本《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这不只是他个人的魅力,更是我们的幸运

  最后再一次为老师的著作点个赞,棒棒哒!祝老师新书大卖!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3.平均5.0 星 点滴即文章, 2014年10月19日

  评论者

  Yan君 -

  已确认购买

  还记得第一次看黎老师的文章是《爱情是一种病,婚姻是一种命》,因为当时这篇文章被许多同学转载点赞,于是我进去了黎老师的空间,接着又看了《你对男人没要求,就等于对你的未来不负责任》、《你应该如何面对前任》等几篇文章。看完后,我感觉黎老师非常接地气,因为他是我见过最关注学生,写的文章也最贴近学生现实的老师,不然也就没有现在这本师生交流的问答日志了。自从加了老师的qq后,我就非常关注他的空间动态,从他所发的说说和发表的日志中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他的热心,爱思考,而这一种思考又是比较成熟和全面的,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老师发的一条说说或几条说说所记录的点滴,不久就变成了一篇更深入更全面的日志。因为用心记录,用心思考,所以可以由拔牙想到失恋,写出《失恋如拔牙》的精妙;所以可以由挫折想到刀子,想到莲花、写出三者与事业、婚姻联系的绝伦;所以对许多问题有了精彩的解答,所以对很多现象有了独到的看法••••••我一直觉得自己成长的路上没有什么人可以指引自己,感觉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摸索,所以能成为黎老师的学生我很觉得很荣幸,能够遇到《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这本书也让我觉得自己又多了一位良师益友,感觉成长的路不再孤单!

  14.平均5.0 星 青春的指明灯, 2014年10月16日

  评论者

  绮罗 -

  已确认购买

  我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如此的幼稚和无知,但直到我遇上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想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是多么可笑。是的,看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如何正确地去对待爱情、婚姻,也懂得怎样去面对社会的种种竞争。青春的惊慌失措,内心的不安与焦灼,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依归,找到了出口。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是给予青春的你我的一盏指明灯。这样的书,的确值得拥有!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5.平均5.0 星 玫瑰之香, 2014年10月15日

  评论者

  mandy -

  已确认购买

  书刚买回来,就被室友们抢去先睹为快。其中一位室友读后写了如下的话:

  “黎保荣,一个渐觉熟悉的名字已经进入了我的世界。不得不说,他的文章中渗透的智慧无比惊艳,让我恍惚中不能确定他是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出身。在一般知识领域,现当代文学的学者可以有丰富的智慧,但理论的深度不要说比不上同出一门的文艺学,更比不上哲学相关方向。而黎保荣的文章,清晰的条理辅以深刻的哲理,已然超越了他的专业涵养。

  从毫无直接关联的日志到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著作,黎保荣的无意之举却满足了众多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的心灵疑问。正如笔者在扉页中所言:“锦瑟年华谁与渡?……而我作为大学老师,答问即‘渡人’、‘师渡’,在‘渡人’的同时也在‘自渡’,这便是自渡渡人。” 他用教师的身份,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完成了对学生的“师渡”使命,同时不忘谦虚地自省,把对学生的摆渡当成自渡的过程。一段简单的自白,他的教师魅力自在其中了。

  当黎老师在谦逊地表明此书的创作目的,固然表明了对青年学生群体的关注之心,只是我们这部分同为教师身份而且步入中年的求学者,又何尝不在被“渡”呢?婚姻、爱情不仅仅是属于青春的,它是任何人生阶段都可能遭遇的大命题。我也曾用了很长时间在思考,虽然角度有所差异,但毫无疑问黎保荣的文章不断在触动我,让我在婚姻爱情观上有了更深地思考。

  脑海里闪现出这么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祝黎老师的著作大卖! ”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6.平均5.0 星 偶然的相遇, 2014年10月15日

  评论者

  定时炸弹 -

  已确认购买

  茫然而来,循着师兄的指引度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重复着前辈的经历而少自我的思考,大三伊始心中焦虑日甚,反思自我却是一片凌乱。

  迷茫的时候偶然进入了黎老师的空间,那里的只言片语都无比吸引人,只是这简单的感动使我想细细品读老师的佳作,适逢其会莫过于此。作为一个理工科的男生,无有华丽之言辞,仅是抒发心中感触,但愿老师的佳作能感动更多囿于迷茫痛苦中的人儿!

  与此书的相遇仅仅在于空间中对同学说说的评论者的一个点击,缘分如此奇妙......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7.平均5.0 星 心灵鸡汤, 2014年10月13日

  评论者

  马超 -

  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教育我们如何对待爱情,该怎样面对爱情;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带领我们去探问成长,活在当下;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口吻,教导我们如何为生,如何为师,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生活有好多的迷茫,我们向往爱情,我们渴望成长,我们埋怨现在的教育,我们在迷茫,我们在彷徨,我们不知如何存在。这本书就像一支强心针,就像一把手术刀,解答我们的疑惑,使我们不在彷徨,不再迷失,不再失落。

  18.平均5.0 星 感恩, 2014年10月10日

  评论者

  zjkqys -

  已确认购买

  终于等到了黎老师的书出版,回想起前几个月我们还在参与书名的投票,书拿到手看到封面让人感觉很舒服。每次看黎老师qq空间会使烦躁的心绪变得平静,有种身心舒畅的感觉,也会想通一些平时自己无法感知的事情。<<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的确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枕边书。浮躁的年代,确实需要一颗平静的心。感恩!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9.平均5.0 星 好书值得大家看!, 2014年10月10日

  评论者

  左手心的白鸽 -

  第一次看到黎老师是在朋友的空间,黎老师经常在空间发表一些关于他自身所遇到的,体会到的生活感想,每次看黎老师的说说就如同喝一杯好茶,慢慢的品慢慢的茗,方能品出个中味道。后来看到关于黎老师出书的信息,便一直关注着,直到此次出售,早早便购买了一本,其实很早我就想我会购买多几本赠送与我的好友,让他们也来品品黎老师这关于生活,关于爱情,关于人生道路的书,我们都是年轻的一代,我们都正青春,但是总是感觉自己身上少了一些什么。看到黎老师的书,可以说又重新给人生一个指示。上次特意和朋友询问,黎老师平时是怎么给你们上课的?朋友说,黎老师上课非常有专业,对待学业也是非常认真,他是一位有选择又富有人情的老师,对学术研究很严谨。也许我没被黎老师教导过,但是可以从这本书中体会到黎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期望和理解。也许我还年轻,对于有些内容还无法站在黎老师的角度去看待或理解,但是可以看出黎老师对青春,对爱情,对生活的热爱!青春,是用来追问的!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20.平均5.0 星 一本适合慢慢阅读品味的书, 2014年10月9日

  评论者

  莫莫莫 -

  已确认购买

  真高兴在我这个年龄遇到了这本书,对于一些我还在迷惑的问题,在这里能看到老师用心回答。青春是每个人最珍贵的一笔财产,提起青春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觉得她美丽可爱,却又处处充满诱惑迷惑。在这本书里,到处都是青春的气息,无论用来回忆细细品味,还是用来当作一种在青春道路上指引的明灯都不足为过。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21.平均5.0 星 一本以一颗心叩开另一颗心的好书, 2014年10月8日

  评论者

  小邵 -

  已确认购买

  早就开始期待《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这本书的发售。29号如愿买到,国庆5号送到,和家人一起分享了这一本书。书里多是关于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困惑,黎老师为自己的学生,或为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一是答学生,一是问自己后的思考。内容朴实,以自己所能尽之力,解答学生,渡学生走出困惑,助学生成长。其实,对于这个世界,我们知道的真的还是比较少的,作为大学生,我们一直在象牙塔里,很多现实的东西我们都囿于自己的眼界和见识接触得比较少,当有一天面对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时,自己真的很困惑,无从下手,这本书的作者,以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愿为学生一一开解学生的心结和困惑,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本标榜理论标榜自己学识的,空洞的书,而是一本充溢着一位师者对学生的关怀的书。感谢黎老师那么耐心,那么有爱地回答学生所问那么久,并愿意将其出版成书,读后真的让我深受启示。我想说的是,青春遇到你真好,成长有你真的很好。你的一颗爱心,叩开了我困惑的心。受益匪浅。谢谢。不过,就是书里面的图片要是配上彩色的就更好了。相片的有点小,但是很本真。

  5/5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22.平均5.0 星 醒与悟, 2014年10月6日

  评论者

  菟丝子coco -

  已确认购买

  说是国内第一本师生交流的日志书稿、国内现代版的论语,一点不为过。对于青春的我们,迷惘是难免的,有一盏指明灯是可贵的。这本书应该是给处于大学青春里面最好的心灵指引吧,对于刚毕业的我,角色刚转变,但是对于亲情、爱情、学习、事业的摸索,领悟,想必日后仍能从这本书中汲取所需精华。

  毕业后偶尔会想着回大学所在的城市——肇庆看一看。对,回肇庆——肇庆学院!以前不知道何时起,把“去肇庆”说成了“回肇庆”;又不知道何时起,多了一句口头禅,那就是“我上大学那时候……”,大抵如那句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有些情愫真的不知何时所起, 大概都是源于归属感。

  离家求学,而后,毕业,工作,很清楚一个让自己有归属感的地方,总有一些难以名状的味道,这是一种追求。你想留在那呆了四年的城市,但你的梦想不允许,这座安逸的城市也不允许。于是你离开,去找适应下一个归属感,又或者回到那让自己安逸或者厌倦的故乡。

  你不得不感谢,你不得不庆幸,你有过这样快乐、青春而又百味掺杂的四年,不得不庆幸,有这么一座城市可以容纳你的是与非,可以遇见可以引导自己的老师,可以真诚的与自己交流的老师,这是对人生发展有着不可缺的因素。

  如果非得说大学毕业是进入一个人青春后期,那么大学那四年应该是青春的辉煌时期,这四年,成熟、学识、修养、观念、交际等在逐步萌芽,成长,它为人生踏进社会储蓄养分,它是你继续奋斗的资本积累。或许你虚度了你的四年,你后悔、你开始谩骂,但你不得不承认,这四年、这环境让你原有的观念、思想逐步凝固成熟,你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你稚嫩的18岁有着截然的不同,又或者,与你如果四年前流窜在社会截然不同,所以你会后知后觉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威力。无论如何,你应该庆幸有一位用心的老师与自己或者自己这类的群体心灵交流,人生路况的交流。

  这是现代论语,连书的封面设计都是跟学生讨论的,这已经显浅阐释师生交流,嗯。希望推荐给我的师弟师妹,希望可以填补青春的迷惘吧。感谢!感谢黎老师的纯粹佳作!

  23.平均5.0 星 好书, 2014年10月5日

  评论者

  冯军 -

  虽然自己已经大学毕业了,还是买来看看。顺便送本表弟,这是老师的三年心血与努力,绝对的好书。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24.平均5.0 星 花开无声,但我们要用心聆听。, 2014年10月4日

  评论者

  河边草 -

  已确认购买

  拿到老师的新书后便迫不及待地阅读,说实在的,大学老师在学生眼里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只管做学术做研究上课,但是黎老师不同。从这本书就可以让我们看到,大学老师也是平凡的人,跟我们一样有疑惑,一样需要向青春发问,与此同时也为我们解答心中疑惑,看别人的故事也像在看自己的故事,淡然平静的文笔和亲切的语言让人豁然开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便是如此。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朵花,花开无声,让我们一起用心聆听。

  3/4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25.平均5.0 星 长大是一下子的事情,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挥一挥手,告别最迷茫的年华, 2014年10月3日

  评论者

  伍家烨 -

  已确认购买

  【第一次评语】最喜欢黎博的《挫折•刀子•莲花》中的名句:一次次的挫折就像一把把刀子,最终会变成莲花宝座上的一片片花瓣,而你最终会成为莲花宝座上的如来或观音。双手合十就是信仰、宽容、力量,双手一伸就会打开一颗心、一道门、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谁的青春不迷茫?谁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鼓励,谁又能预料未来茫茫漫长,而你又在何方?大学四年有黎博这支盲公竹,还担心什么呢?本人很荣幸有机会跟黎博学习互动分享,学习他的坚韧与坚强,一切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不能怨天尤人。黎博经常说:“我无意教育别人,我只是表达我自己。”常常教导我们,读书可以让人明智,有爱,心静,长寿,有趣,应该以做学问的态度(能够坚持、能耐寂寞、勤奋、思考、创造、知难而进、厚积薄发、安静踏实、学以致用等等)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成为优秀的自己。只想希望这本书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很高兴,因为第一次看到纸质版的封面,真的好喜欢,当时也参与封面的投票滴,很惊讶书中配上我们在学校中生活学习的原照片,哈哈。因为真实完美,所以更喜欢!!希望有机会签个名,转赠给刚上大学的表妹——锦瑟华年谁与度?锦瑟华年“我”与“渡”。每个人都要做到“勿忘‘我’”,要做真实的、最好的自己,这便是“自渡”。

  【第二次评语】原来追加书,也是只能写一次评语的,这本书确实不错的,当时只是买一本书就是想先看看书的质量跟效果,一睹为快,签了名转赠给刚上大学的表妹。意外地,我也收到了赠书,看完书的时候,心情还是不能平伏下来,于是又追加了两本,(赠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书中自有颜如玉,君子之交淡如水,以书会友,谢谢黎老师给了读者相互分享交流的好机会)书中还有值得考究的地方,好好玩味一下——尤其是叩问爱情那一章,恋爱是大学生的必修课。鲁迅说过“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大学中的感情往往是单纯而美好的,却难以经受起生活的考验,婚姻是幸福的,有时候却会变成一座围城,因为爱情是需要时时更新,生长和创造的。我们生活的阅历不断增长,思想也越来越成熟,以前总是觉得过来人说话总是夸大其辞,而当自己经历过后,将自己所感所想再跟后辈分享,其实是年少还没有经历,又怎么会感受那么深刻有力呢?老想总结经历,让后辈的人少走点弯路,更上一层楼,免得他们总是在彷徨的阶段,胡思乱想,想多了走对了方向还好,想歪了走错了方向误入歧途,那后悔就晚了,人的青春花季只有一次而已,好好把握利用,这样在同样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2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26.平均5.0 星 青春不迷茫, 2014年10月3日

  评论者

  颖 -

  已确认购买

  我正处于大四这个既紧张又迷茫的阶段,工作还是考研困扰了我很久。直至看到黎老师对考研的看法这篇文章后,豁然开朗,毅然决定考研。没错,考研绝对不是逃避找工作的压力,而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广阔的眼界。在考研的枯燥期间,总会拿起书读几篇老师的日志,因为老师的文章总能够指引我、鼓励我一直前进。在人生的路上遇到一位良师,我深感幸运。推荐这本有情感、有交流的难得好书!

  5/5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27.平均5.0 星 新时代的大学“论语”, 2014年9月30日

  评论者

  两口子 -

  国内第一本大学师生交流的日志书稿,历时三年而就,主要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答问交流,问题直接或间接来自大学生,回答来自他们的老师。除此之外,本书书名、前勒口照片、广告语、封面等也是老师经过学生的投票或建议之后决定的。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师生交流之书,可谓新时代的大学“论语”。本书更是一本有思想、有关怀的解惑之书,适合大学生、年轻人以及所有迷茫、追问、思考和怀念青春的人们阅读。

  编辑推荐说得没错!向四佬(黎保荣)学习!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读后感(二):自渡渡人

  老师从来都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但是不是每个老师,都是圣人,他们也会犯错,他们也会做出一些伤害了学生心灵的事情,我没有资格要求老师们去改正任何的事情,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有责任心、进取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老师,最起码是应该能够做到”自渡渡人“的。

  为什么需要“自渡渡人”?也许你已经跟老师有过多次的摩擦,你觉得老师并不理解你,你觉得老师蛮不讲理,觉得老师不负责任……等等,我也经历过一些不幸,也许我所谓的不幸不足挂齿,但是的的确确对我的心灵造成了伤害,也让我对作为老师的个别人带有质疑甚至不信任。

  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全国奥数第一名,她明明不是班长,老师为了让她可以评上市优秀少先队员,把她的推荐表写成她是班长。那时虽然还小,但是我能够明白老师的出发点,这个也是为了那个同学好,只是我觉得这样太虚伪了。导致那时小小年纪的我就觉得老师是不可信的。

  初中的时候,我作为班长,按道理老师也是喜欢我的,但是老师经常拿我做靶子,有什么事情不对就让我站起来当着全班的面数落了我一顿,事后在办公室只有我们俩的时候就跟我解释还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因为你是班长要以身作则所以老师才这样做。就因为我是班长我就要被这样对待吗?这样做真的有用吗?其他人明白你指桑骂槐的用意吗?正常人都应该是反过来做才对吧?而作为老师的你,还觉得自己做得对,觉得我能够接受你的“好意”?

  高中开学典礼那天,负责举旗的同学让我帮忙拿旗子,然后自己不知道去哪了,后来分鞋子的时候所有人都分好了她才回来,我就傻傻地在那等着。后来由于我最后拿鞋子,拖延了大家集中的时间,被班主任不由分说地批评了一顿,你确定你应该批评的人是我吗?还有一次做眼保健操的时候,全班都好吵,刚好我轮岗负责今天的纪律,我已经马上维持秩序了但是大家好像失控了一样,那天被级委巡查扣了好多分。后来开班委会议,班主任就若有所指地说大家不把工作做好就别想评优秀班干了。我那时心里冷笑了一下:谁稀罕!?本来做这个班干也不是我愿意的。我只是一个劳动委员。而且我该做的已经做了,同学不听我的我可以怎样?走上前每人扇一巴掌?其他班干呢?班里失控的时候他们干嘛去了?袖手旁观吗?老师,你别太自以为是了!优秀班干不值一文啊!你应该做的是提供解决办法不是指责别人,班集体的评分那么重要那你自己看紧点啊!

  大学的事情我更加不想说了, 我只能说那些辅导员自己都没有被辅导好就不要出来辅导学生了,直接导致我对学校绝望。

  说了这么多,我好像是在抱怨,是的,我的确是在抱怨,但是我也有在反省我是不是能够做得更好一些,不让他们有这样的机会伤害我。只是不说出来,也许那些老师永远不会知道他们做得一些事情对学生有多大的影响。我只是庆幸我还是内心挺强大的,还没有自杀。看了黎老师的书《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他在书里写了:作为大学老师,答问即“渡人”、“师渡”,在“渡人”的同时也在“自渡”,这便是自渡渡人。我非常认同老师的观点,我觉得无论是否大学老师,别以为你是幼儿园老师就不用负责任就可以做出一些名不副实的事情来,孩子都是心如明镜的,只是不说出来,或者说出来你以为是童言戏语而已。作为老师就应该自渡渡人啊,应该时刻自省,怎么才是一个好老师啊!

  我虽然对黎老师不熟悉,只是通过书本去了解,不知道他是否也曾经成为像我遇到过的那些事里的老师,但是我觉得,如果作为一个老师能够通过任何方法进行自省,那他必定是一个好老师,就像黎老师通过文字,通过他的专长,写下他跟学生之间的问答。你能够通过黎老师的文字,感受到他跟你分享一些问题的答案。是的,我说的是分享,分享更胜于教导,不会咄咄逼人,更像把一些故事娓娓道来,让你放松、让你平静。你愿意去细思他的想法,愿意认同他的看法,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他只是你的朋友。

  黎老师虽然在书中说了自己不太关注热点事件,也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去看这些事情,但是我觉得他并不是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者,他是与时俱进的,他会把身边发生的一些娱乐八卦事情也写到文章中作为例子,例如王菲与李亚鹏离婚的事件。而且他是忠于自己专业的,他的很多材料都是跟文坛有关,也许你阅读中会有疑问为什么会经常以这些人作为例子?他会在文章给予你解答,因为他所研究学习的领域就是跟这些人相关啊。

  遗憾我已经离开学校多年没有机会遇到这样的老师了。如果身边能够有这样的老师,也许很多问题的想法或者做法也会不一样,也许我会做得更好我会更豁达。也希望大家能够看完这本书后,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自渡渡人”。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读后感(三):大学里的“小确幸”

  为什么要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梁文道在《我读》中说过“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由此可见,古往今来读书的目的各有不同,对知识作用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在我身边还有一种人,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自渡”,而且努力做到“渡人”。而黎博就是其中之一。

  大三,他给我们班上论文指导课,我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才知道我们学院有这么个人。在他这本《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书出版之前,我就已经在他的空间看过部分文章。还记得当时是周末去珠海考驾照,觉得无聊便去刷空间。偶然看到“顺路摘星”的空间日志(因为QQ头像有显示,所以知道是黎博),内容涉猎较多,而且多是我们90后大学生颇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涉及情感方面的日志,浏览量更多。那天我刷了很久,几乎把我感兴趣的日志全看完了。老实说,很惊讶。因为我从来没有遇到这样一位看上去慢条斯理、内敛低调而内心世界如此细腻敏感对学生如此热心肠的老师。且通过空间里其他同龄学生在日志下面的评论和转发,看得出黎博非常愿意和学生互动,也非常乐意表达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一些问题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字一句用心敲打出的文字也敲动了部分学生的心。让学生愿意去接受他的观点,愿意以积极正面的思想去思考问题,面对生活。直到后来一篇篇日志汇聚成了一本书,一本关于当代大学生青春的书,一本师生对话传递情谊的书,更是一本有思想有温度的书。

  书中有很多让我深受启发的句子,如:“人活着其实是一种心态。这个世界并不压抑,压抑的只是我们自己。放开自己,放松自己,放宽自己,天地就宽阔了。”再如:“一次次的挫折就像一把把刀子,最终会变成莲花宝座上的一片片花瓣。”又如:“所谓大学,就是让你感受了人文精神之后,再以强大的内心到社会中去闯荡战斗,去敢爱敢恨,去有思有容,去把自己铸造成器。”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我都一一把它摘抄到笔记本上。因为我觉得未来的生活变幻莫测,我们可能改变不了客观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世界。这些句子,给了我新的灵感,新的角度,的的确确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高三的时候,语文老师引用过一篇文章里的句子“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是一个真正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当时我还没有深刻理解,但潜意识里却把它记得很牢。直到之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让我一次次想起这句话。所以,一本真正的好书,要有经典的句子。一位真正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以心为心。

  最后插一句,很多学生都喊他黎老师,我却喜欢喊他“黎博”。因为他曾经并一直在做“带给学生黎明曙光的博士级老师”。这本书,能够让你认识一位好老师,记住很多好句子。值得一看再看!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读后感(四):一条我自己的路

  我很喜欢和人说,我高中学的是理科。我的数学和化学是我所有科目中最好的。我还喜欢告诉人们,我大学学的是文学。我一直觉着这样的叙事策略很酷,可以为自己平凡的人生添加一点传奇色彩。其实,背后有些疼痛也只有我在夜来梦回、万籁俱寂的时候才能感觉到。

  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高考失利,没有勇气复读。大家以为一个考重本的人最后去了省级院校,读大家都认为最不值钱的文学。更重要的是,我在浑浑噩噩的十六七岁放弃了自己从初中就坚定的救死扶伤的梦想。在我考上龙川县乃至整个河源市最好的高中时,录取通知书还没有拿到,我的爷爷就因为胃癌离我而去。全家人一起陪着爷爷和病痛搏斗的结果,我们一败涂地。那时年少不更事,根本不知死亡为何物!只知道自己最爱的亲人之一从此死生契阔,天人相隔,我再也见不到他了。只知道那个知道我喜欢吃卤猪耳朵的人不能再为我做好吃了。我哭得不要钱似的。那时我就想要努力学习,做癌症方面最牛逼的人。

  我是一个懦弱的人 ,一次高考的失败就没有勇气复读,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高考结束到大一上学期那段时间,混混沌沌的我浑浑噩噩的过着混蛋的日子。跟着舍友去上课,跟着舍友去逛街,跟着舍友去七星岩……永远没有想过要什么,还应该往下做什么。大一下学期,之前教我们中国现代文学课的老师升官做院长了,我们换了一个老师,这就是黎师。师兄告诉我,没事的时候上课要坐前排,和老师混个眼熟,这样想挂科都难呀。我很相信师兄的话。依旧浑浑噩噩的,在高楼层吹着肇庆独有湿度很大的风。偶尔听听老师的课,求个期末不挂科就是我的追求了。直到有一天,我忘了是讲哪一部作品了,黎师忽然说了一句“生死两头皆寂寞,生死之间也寂寞”。当头棒喝,我觉着我像是顿悟了一般。我下课之后去把图书馆里所有关于死亡哲学的书都找来看。一本本地看,那些书的作者有哲学界的大牛,有心灵鸡汤界的宗主,也不乏文学研究界的大家名家。那些书并没有清楚地给我解答什么是“死亡”,反而,我心更乱了。那时的星湖校区还有一个长满狗尾巴草和芦苇的足球场,我经常在那里看鸟儿觅食、看钴蓝的天空寻找白云的痕迹。我思考着我这一辈子要做什么事情。

  我开始会在发呆的时候听听黎师课堂上讲的内容,把他提及的一些书找来看看。我在星湖校区度过的大一的生活,那里安静得有点寂寞,更主要的是没有网络,没有电脑。反正无聊就读书吧。图书馆破旧不堪,晚上像个鬼屋。我把图书馆那些无人问津的书本上的灰尘轻轻的掸去,翻开带有霉味的书页,我才发现这里还有一个很美好的世界。我那时中午都不睡觉,在教学楼看书。中午有一个妈妈般的阿姨会来打扫教室,见得面多了,她就认识我了。经常她会给我带软柿、柿饼、番薯干之类的,我感动得唏嘘不已。星湖校区学校生活寂寞,可里面的人都好得世外桃源的人一般。那年冬天的一次,我在图书馆的阅览座位上抄资料,图书管理员看我冷,把她唯一的暖水袋塞到我的手上。那是我这辈子拿到最暖和的一个暖水袋。后来她告诉我,因为小时候小儿麻痹,脚就落下的毛病。还有一位大叔,同样也是图书管理员,他咳嗽起来声音特别大,每次都带着咳嗽声去布满厚厚灰尘的书库给我找我找不到的书。是的,看到这些善良而努力活着的人们,我觉着我开始明白了人生的一点点意义了。

  大二的时候,加了黎师的qq。加了之后,我们彼此没有说过一次话。直到有一天,他给我发来一条信息,大概意思是说,之前看你的作业,觉着你是个不错的学生。加油吧。话很简单,可力量却不简单。黎师经常会用说说的形式说出自己对人生、对文学、对学生困境的一些感悟,字字珠玑,妙语不绝。接着老师开始写长日志。我像追《火影忍者》一般,每出一篇追一篇。那次看到黎师的一句话,大致有意思是:大一浑浑噩噩是无知,大二浑浑噩噩是无赖,大三浑浑噩噩是无耻,大四浑浑噩噩是无救。我开始计划自己的人生。这时候,差点就无耻了。

  后来,我就想既然已经走上这条路了,那就尽量做到最好吧。然后我就决定要考研了。我是那种只会开书,不会背书,更加不会考试的人。考研的路上坎坷不断,黎师告诉我,如今挨的刀子,终会将自己劈成佛台莲花座的瓣瓣莲花。在大四的一个凌晨,我横竖睡不着,打开手机,黎师把他博士论文的后记发在空间上,我看得眼睛湿润。原来,牛逼的人他都很努力了,何况是我这样的普通人。

  第一次考研失败,我吸取高考没有复读的教训。我决定再考一次,追求自己坚持的东西。黎师给了我很好的意见。在我考上研究生的时候,黎师的日志书稿也就初版了。我觉着世事之中总有一些东西是注定的。我经常和朋友们说,走在紫荆校道上,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落在你头上的时花瓣还是树枝。但是,如果你不去走,就连鸟屎都得不到。正如黎师说的,他写这些日志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出版,只是给迷惘的学生们一点指引。黎师不是佛陀,不是基督,不是圣人,他只是用自己生命中的血与泪去感受,把他生命的全部精力与信仰传达出来,让他身边的人少流点血和泪。这本书的孕育、萌芽、成长、开花、结果我都见证了,且自身受益匪浅。我愿意让他的种子随风传到远方,为远方的迷惘的人们一颗甜美的果实。

  黎师热情。学生有什么问题,只要向他开口了,他没有不回应的。黎师严格。我爱看书而不熟识写论文,黎师让我一遍一遍地改,严格要求。黎师宽容。给人希望……

  我听说,牛逼的人就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义无反顾地做下去。哪怕是撞到了南墙,把墙拆了继续往下走。而在我的眼中,黎师就是这样的人。

  找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盈盈,放几首简单的曲子,或许还可以有一杯咖啡,这是一本可以为你带去享受的书:《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读后感(五):做教师就是做牧师

  我刚开始以为这是一本励志书,买来阅读之后却发现我被“骗”了,它完全不是励志书,而是一本带有学者思考的书,对以大学生为主的群体直接间接提出的关于青春、爱情、教育、成长、社会诸如此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回答与思考。我原来就纳闷,一个大学教授怎么会写励志书呢,不是太幼稚了吗?读完,不能不说作者不幼稚,但是简单,心很简单,否则难以无心插柳柳成荫,写不了的。只不过,这本书的书名似乎就只能给人励志书的感觉,即使有个“追问”,有个副标题,所以我还是觉得那个“做教师就是做牧师”更有个性,很酷,酷毙了,似乎也切合作者的人格与风格,所以有青春风可跟,似乎是好事,也似乎是坏事,因为太多同类书摆在那里,它就显得不突出了,还不如“做教师就是做牧师”,令人眼前一亮,就像那张照片一样酷酷的。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读后感(六):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亚马逊书评

  1.平均5.0 星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后感, 2014年11月1日

  评论者

  春天不再回来 -

  已确认购买

  这本书读完快一个月了,现在才想起来评论,读过此书后本来迷惘的心态能够得到了解放,或许里面的文字只是平淡的日常生活用语,但那也是最真切让人读着此书身临其境的安静,心灵得到清洗的过程,生活就像书本的文字那样,是那么简单而已,不要幻想,更不要想得那么复杂,就像作者说的我只是做真正的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非常赞同!现在有时候聊天和好友还会套入本书的经典,他们都说感觉很好,都相互借读。真的感谢这位真诚面对生活的老师带给读者一份纯净的享受。

  2.平均5.0 星 谁的人生不需要追问, 2014年10月31日

  评论者

  小夏天啦啦 -

  已确认购买

  聆听先生教诲,如沐春风。谁的人生不需要追问?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真值青春年华的时候,我们不懂青春,直到失去了,我们才明白青春,却已走了太多弯路。我们最需要这样一位贤师哲者,超越青春,反思青春,才能成就青春。我想这是我的青春,你的青春,他的青春,也是先生曾经的青春。

  3.平均5.0 星 心灵对话, 2014年10月30日

  评论者

  AA -

  已确认购买

  有幸能成为黎老师的第一批学生,尤记得在安静的星湖校区聆听老师给我们讲课,老师的思维那么开阔,那么让人印象深刻。今日再读老师的作品,看着熟悉的插图,充满哲学的文字,放佛时光又回到四五年前,回到了老师的课堂。这是一本值得不断阅读的作品,每一次阅读都能收获不懂的东西,感谢老师。

  4.平均5.0 星 青春,再度出发!, 2014年10月24日

  评论者

  易萧ant -

  已确认购买

  保荣老师的书就像一本生活相册,记录了一些与学生交流的美好片段,锁住了老师关于生活、爱情、学习的想法。大学真的很迷茫,特别是临近毕业的我们,很希望有谁来给予我们答案,给予我们青春的意义。保荣老师这本追问青春的书虽然不一定能给我们每个人确切的答案,却给了我们继续驰骋青春的动力与方向,谁的青春不追问,追问过后是反思!是沉淀!是再度出发!

  5.平均5.0 星 阅后杂言, 2014年10月24日

  评论者

  黎健聪 -

  已确认购买

  ”异地恋,异地也要恋”,我是很赞同这个观点的。我个人认为,距离不是阻挡爱的门槛,而是对爱的考验。如果两个人天各一方,却依然心系对方,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而且也没有人说过整天粘在一齐就是爱,反而分手率不低。

  “贫贱夫妻百事哀”,是书中经常提到的。我就在想,两个人在一起,难道还养活不了自己吗?都说一加一大于二,我不相信夫妻俩没有过不去的坎。

  很多人谈“爱”却都忽略了爱是双向的。“爱”应该是“连”词,而不应该是“介”词,例如有人相亲老是要求对方如何如何,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怎么一样的人。每当看到“丑男”配“美女”,就会心生妒忌唏嘘不已,却没有看到别人的资本和自己的不足。正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所以,爱一个人要多看到对方的优点,包容他的缺点。(前提是双向的)

  6.平均5.0 星 常回青春看看, 2014年10月22日

  评论者

  蓝燕玲 -

  已确认购买

  青春常常不给人细细体味的机会就莫名其妙溜走了,也许不是时间太无情,而是自己潜意识里不敢去体味,拒绝去体味,因为它有太多迷茫,太多困惑,太多自己解答不了的难题。黎保荣老师的这本书(我更愿意称之为“青春宝典”)给了我重回已逝的青春的勇气,我不再惧怕那些以前根本就不敢正视的问题,因为在书里,我找到了答案。带着“青春宝典”,常回“青春”看看,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7.平均5.0 星 一位智者与迷茫、追问、思考和怀念青春的我们的谈话, 2014年10月22日

  评论者

  亚维农1993 -

  已确认购买

  很喜欢老师的这本书。你把青涩和挚爱都给了ta,最后把生活给了另外的ta,这就是人生的出场顺序;一个相濡以沫却厌倦到终老,一个相忘于江湖却怀念到哭泣;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爱得深爱得早,都不如爱得刚刚好。爱情是一种病,而婚姻是一种命。这是我在《叩问爱情里学到》的。

  微笑吧,心本阳光,成长这段路才好走些;保持坚强吧,因为这样谁都不可以打倒你!每一个强大的人,都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这是我在《探问成长》里学到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自己不会还有很多很多,才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强大。时光也不会为谁停留,与其为流逝的时光惶恐不安,还不如踏踏实实抓住每分每秒。其实年轻时常犯的一种错误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把很多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思绪挣扎上。所以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那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去学习、历练,在最好的年华,不要辜负了最好的自己。这是我在《追问教育》里学到的。

  读老师的书,就像是与一位智者在对话。字里行间好像都说出了你的心声,道出了你的的困惑,最后给予的是他的想法与建议。我想,人生不需要规划师,却需要一位导师、良师!

  8.平均5.0 星 得之我幸, 2014年10月22日

  评论者

  夕秀鱼 -

  已确认购买

  我说我喜欢也想诗意地生活着。黎老师说:“生活本无诗意,静心才有美意暖意。”细细想想,一针见血。毕业之后,工作上的烦琐和生活上的鸡毛难免让我驾驭不了自己的内心,烦躁而无所知,但,每每看到黎博写的文字,哪怕是一条简单的心情说说,自己都会慢慢地安静下来思考自己。“言如其意”,他的文字如此能让人静心,只缘他有一颗平静而不曾老去的心。我们的一生,应该要有精神粮食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偶尔迷茫、烦躁的我们,黎老师的这本书,《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的确是可以让我们静心。所以我说,得之我幸。

  0/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9.平均5.0 星 借我的青春给你追问, 2014年10月22日

  评论者

  mz猫猫 -

  已确认购买

  为什么用这个标题呢?因为这本书与我们一起长大,五年时光,我们走向成熟,这本书也走向市场,用我们的青春道出一代人的迷茫,完成一代人的追问。

  很感谢有黎博士这样的精神导师陪伴着我们存成长,不离不弃,虽然说他的很多观点我们不一定接受,但也是感激黎博的敦敦教诲。这本书就像一杯温开水,在人生感冒发烧迷茫的时候,喝上一口,也能换来灵魂的一丝清明,至于人生的病能不能好,却还要看各人造化。

  回到正题,说说这本书,说实话,这本书于我来说,有太多的回忆了。有时候看到只言片语就会想起这篇日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也会想起自己当初是怎样跟老师据理力争的,所以在这本书面前,我是不能做到客观评价的。就像是一个跟我们一起长大的老师的孩子,当别人跟我们聊起这个孩子怎么样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到客观。

  如果真的的要说,书里面的青春已经将构成我们青春的所有元素解答了一遍,但是……由于文中的一些都是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知识、阅历来写的,我们有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就如老师经常写爱情时用的例子:巴金苏珊、鲁迅许广平,这两者都是男方等女方,但是老师没说出一些他们的没结婚但是相识的故事,因为学生觉得,爱情尤其是这么长期的爱情,应该会有一些小故事发生,不然只是凭借着一腔热血,追寻着没有回应的感情,女方多少会伤心,而那些男人们又会舍得她们么伤心么?有时候看多了老师用的例子,就会觉得这是些符号,可能在我们都是文学院的孩子,多少对这些文人熟悉,但是又能熟悉多少?

  青春是一个大话题,包含的所有元素落在生活处起来都是些细碎的东西,我们也没必要一一追问,只是某些例子,能否再普遍一些?毕竟陪伴这本书成长的是文院的孩童,大部分能懂,但是其他的孩童呢?我姐也买了这么一本书,但她不是这个专业的,所以有些例子就成了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故事、一个启示。

  2/2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0.平均5.0 星 难得的师生交流, 2014年10月21日

  评论者

  梁茵萍 -

  已确认购买

  如今我已二十岁,虽然年轻,但已不再青春。回首过去,我发现青春早已模糊,浅浅地记得一些伤痛,一些挫败,一些无奈,但却找不到快乐。拜读黎老师的心血之作——《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我仿佛重回青春时代,又看到当年经历的同样画面,与书里的种种主人公感同身受。

  关于爱情,其实早熟的我们在小学时就会萌发春心。哪个女生不被阳光帅气的男生吸引?哪个女生不向往浪漫的爱情?可惜我们太年轻,看不清玫瑰里的毒,险些走不回头。师生恋、婚外情,落寞的失恋,疼痛的暗恋,还有爱情和面包的选择,也许我们无法做出正确选择。我却从老师作品里得到启发,所有的爱,所有的疯狂背后,我们都要为自己负责,不要为了一时痛苦,痛失一生的幸福。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好像书前有亲和的师长,细细聆听你的心声,牵着你的手,告诉你前面的路如何走。这是一个老师的责任,带着他的学生一起思考人生一起探索青春的奥秘。这是学生的故事,也是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老师,可以做些什么!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1.平均5.0 星 启迪, 2014年10月21日

  评论者

  ma颖 -

  我是一名大四的学生,这个阶段就好像站在人生道路的分叉口,根本不知该何去何从,迷茫,彷徨,更多时候我选择逃避来面对面前的种种选择。每次一看到黎博的文章,唯一的感觉就是“静”,他可以让我静下来,静下来思考,静下来做自己的事情。他给我最大的感受也是静,但这绝不是永久的静,如果你需要征求他的建议,那么他会静,一下,或一阵子,但是这也许只是思考,在这静结束之后,必定是一鸣惊人,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全有他的分量与价值。我不喜欢夸大其词,去说这本书给了我怎样怎样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决定永远都是自己做的。但是,平心而论,对于处在如此境况的一个大四学生来说,里面的很多东西,包括爱情,包括成长,这每一次的思考,都能感觉到作者的用心,最重要的是能引起我的思考。如果在一件东西上用心了,那么我想他一定是快乐的,像黎博,自然“享用”这件东西的人也是快乐的。只有启迪是发自内心的才会伴随着你“源远流长”。像家教经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说的,作为他的学生是有福了,的确,作为他的学生快乐并荣幸。

  2/2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2.平均5.0 星 这是一本书,更是一颗解药。, 2014年10月20日

  评论者

  使徒行者 -

  已确认购买

  在读大二的我们,没有了大一的懵懂,却也还是有着许多对未知的迷茫无措。

  我们也都像是一个个行者,背负着各自的梦想在青春的路上奔波,会迷路会沮丧。

  读完黎老师的这本《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我觉得这本书是一颗解药。在“叩问爱情”中,解开我们在爱情中所中的毒;在“探问成长”中,安抚了我们在成长中所受的伤;在“追问教育”中,清醒了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多么庆幸,庆幸在书中找到了一种叫做豁然开朗的感觉。多么感激,感激在迷茫之时能看到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如此,在奔波的路上遇到迷茫困惑,却也有了冲破迷雾的力量,一路勇往直前。

  黎老师曾说这是一本“玩”出来的书,说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件平凡的事。一个平凡的人,有着一颗包容和爱的心;一件平凡的事,将思考的结果形成文字。黎保荣老师这个平凡而并不平庸的人,坚持做着平凡的事,带来这本《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这不只是他个人的魅力,更是我们的幸运。

  最后再一次为老师的著作点个赞,棒棒哒!祝老师新书大卖!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3.平均5.0 星 点滴即文章, 2014年10月19日

  评论者

  Yan君 -

  已确认购买

  还记得第一次看黎老师的文章是《爱情是一种病,婚姻是一种命》,因为当时这篇文章被许多同学转载点赞,于是我进去了黎老师的空间,接着又看了《你对男人没要求,就等于对你的未来不负责任》、《你应该如何面对前任》等几篇文章。看完后,我感觉黎老师非常接地气,因为他是我见过最关注学生,写的文章也最贴近学生现实的老师,不然也就没有现在这本师生交流的问答日志了。自从加了老师的qq后,我就非常关注他的空间动态,从他所发的说说和发表的日志中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他的热心,爱思考,而这一种思考又是比较成熟和全面的,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老师发的一条说说或几条说说所记录的点滴,不久就变成了一篇更深入更全面的日志。因为用心记录,用心思考,所以可以由拔牙想到失恋,写出《失恋如拔牙》的精妙;所以可以由挫折想到刀子,想到莲花、写出三者与事业、婚姻联系的绝伦;所以对许多问题有了精彩的解答,所以对很多现象有了独到的看法••••••我一直觉得自己成长的路上没有什么人可以指引自己,感觉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摸索,所以能成为黎老师的学生我很觉得很荣幸,能够遇到《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这本书也让我觉得自己又多了一位良师益友,感觉成长的路不再孤单!

  14.平均5.0 星 青春的指明灯, 2014年10月16日

  评论者

  绮罗 -

  已确认购买

  我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如此的幼稚和无知,但直到我遇上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想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是多么可笑。是的,看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如何正确地去对待爱情、婚姻,也懂得怎样去面对社会的种种竞争。青春的惊慌失措,内心的不安与焦灼,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依归,找到了出口。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是给予青春的你我的一盏指明灯。这样的书,的确值得拥有!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5.平均5.0 星 玫瑰之香, 2014年10月15日

  评论者

  mandy -

  已确认购买

  书刚买回来,就被室友们抢去先睹为快。其中一位室友读后写了如下的话:

  “黎保荣,一个渐觉熟悉的名字已经进入了我的世界。不得不说,他的文章中渗透的智慧无比惊艳,让我恍惚中不能确定他是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出身。在一般知识领域,现当代文学的学者可以有丰富的智慧,但理论的深度不要说比不上同出一门的文艺学,更比不上哲学相关方向。而黎保荣的文章,清晰的条理辅以深刻的哲理,已然超越了他的专业涵养。

  从毫无直接关联的日志到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著作,黎保荣的无意之举却满足了众多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的心灵疑问。正如笔者在扉页中所言:“锦瑟年华谁与渡?……而我作为大学老师,答问即‘渡人’、‘师渡’,在‘渡人’的同时也在‘自渡’,这便是自渡渡人。” 他用教师的身份,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完成了对学生的“师渡”使命,同时不忘谦虚地自省,把对学生的摆渡当成自渡的过程。一段简单的自白,他的教师魅力自在其中了。

  当黎老师在谦逊地表明此书的创作目的,固然表明了对青年学生群体的关注之心,只是我们这部分同为教师身份而且步入中年的求学者,又何尝不在被“渡”呢?婚姻、爱情不仅仅是属于青春的,它是任何人生阶段都可能遭遇的大命题。我也曾用了很长时间在思考,虽然角度有所差异,但毫无疑问黎保荣的文章不断在触动我,让我在婚姻爱情观上有了更深地思考。

  脑海里闪现出这么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祝黎老师的著作大卖! ”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6.平均5.0 星 偶然的相遇, 2014年10月15日

  评论者

  定时炸弹 -

  已确认购买

  茫然而来,循着师兄的指引度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重复着前辈的经历而少自我的思考,大三伊始心中焦虑日甚,反思自我却是一片凌乱。

  迷茫的时候偶然进入了黎老师的空间,那里的只言片语都无比吸引人,只是这简单的感动使我想细细品读老师的佳作,适逢其会莫过于此。作为一个理工科的男生,无有华丽之言辞,仅是抒发心中感触,但愿老师的佳作能感动更多囿于迷茫痛苦中的人儿!

  与此书的相遇仅仅在于空间中对同学说说的评论者的一个点击,缘分如此奇妙......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7.平均5.0 星 心灵鸡汤, 2014年10月13日

  评论者

  马超 -

  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教育我们如何对待爱情,该怎样面对爱情;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带领我们去探问成长,活在当下;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口吻,教导我们如何为生,如何为师,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生活有好多的迷茫,我们向往爱情,我们渴望成长,我们埋怨现在的教育,我们在迷茫,我们在彷徨,我们不知如何存在。这本书就像一支强心针,就像一把手术刀,解答我们的疑惑,使我们不在彷徨,不再迷失,不再失落。

  18.平均5.0 星 感恩, 2014年10月10日

  评论者

  zjkqys -

  已确认购买

  终于等到了黎老师的书出版,回想起前几个月我们还在参与书名的投票,书拿到手看到封面让人感觉很舒服。每次看黎老师qq空间会使烦躁的心绪变得平静,有种身心舒畅的感觉,也会想通一些平时自己无法感知的事情。<<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的确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枕边书。浮躁的年代,确实需要一颗平静的心。感恩!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9.平均5.0 星 好书值得大家看!, 2014年10月10日

  评论者

  左手心的白鸽 -

  第一次看到黎老师是在朋友的空间,黎老师经常在空间发表一些关于他自身所遇到的,体会到的生活感想,每次看黎老师的说说就如同喝一杯好茶,慢慢的品慢慢的茗,方能品出个中味道。后来看到关于黎老师出书的信息,便一直关注着,直到此次出售,早早便购买了一本,其实很早我就想我会购买多几本赠送与我的好友,让他们也来品品黎老师这关于生活,关于爱情,关于人生道路的书,我们都是年轻的一代,我们都正青春,但是总是感觉自己身上少了一些什么。看到黎老师的书,可以说又重新给人生一个指示。上次特意和朋友询问,黎老师平时是怎么给你们上课的?朋友说,黎老师上课非常有专业,对待学业也是非常认真,他是一位有选择又富有人情的老师,对学术研究很严谨。也许我没被黎老师教导过,但是可以从这本书中体会到黎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期望和理解。也许我还年轻,对于有些内容还无法站在黎老师的角度去看待或理解,但是可以看出黎老师对青春,对爱情,对生活的热爱!青春,是用来追问的!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20.平均5.0 星 一本适合慢慢阅读品味的书, 2014年10月9日

  评论者

  莫莫莫 -

  已确认购买

  真高兴在我这个年龄遇到了这本书,对于一些我还在迷惑的问题,在这里能看到老师用心回答。青春是每个人最珍贵的一笔财产,提起青春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觉得她美丽可爱,却又处处充满诱惑迷惑。在这本书里,到处都是青春的气息,无论用来回忆细细品味,还是用来当作一种在青春道路上指引的明灯都不足为过。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21.平均5.0 星 一本以一颗心叩开另一颗心的好书, 2014年10月8日

  评论者

  小邵 -

  已确认购买

  早就开始期待《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这本书的发售。29号如愿买到,国庆5号送到,和家人一起分享了这一本书。书里多是关于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困惑,黎老师为自己的学生,或为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一是答学生,一是问自己后的思考。内容朴实,以自己所能尽之力,解答学生,渡学生走出困惑,助学生成长。其实,对于这个世界,我们知道的真的还是比较少的,作为大学生,我们一直在象牙塔里,很多现实的东西我们都囿于自己的眼界和见识接触得比较少,当有一天面对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时,自己真的很困惑,无从下手,这本书的作者,以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愿为学生一一开解学生的心结和困惑,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本标榜理论标榜自己学识的,空洞的书,而是一本充溢着一位师者对学生的关怀的书。感谢黎老师那么耐心,那么有爱地回答学生所问那么久,并愿意将其出版成书,读后真的让我深受启示。我想说的是,青春遇到你真好,成长有你真的很好。你的一颗爱心,叩开了我困惑的心。受益匪浅。谢谢。不过,就是书里面的图片要是配上彩色的就更好了。相片的有点小,但是很本真。

  5/5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22.平均5.0 星 醒与悟, 2014年10月6日

  评论者

  菟丝子coco -

  已确认购买

  说是国内第一本师生交流的日志书稿、国内现代版的论语,一点不为过。对于青春的我们,迷惘是难免的,有一盏指明灯是可贵的。这本书应该是给处于大学青春里面最好的心灵指引吧,对于刚毕业的我,角色刚转变,但是对于亲情、爱情、学习、事业的摸索,领悟,想必日后仍能从这本书中汲取所需精华。

  毕业后偶尔会想着回大学所在的城市——肇庆看一看。对,回肇庆——肇庆学院!以前不知道何时起,把“去肇庆”说成了“回肇庆”;又不知道何时起,多了一句口头禅,那就是“我上大学那时候……”,大抵如那句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有些情愫真的不知何时所起, 大概都是源于归属感。

  离家求学,而后,毕业,工作,很清楚一个让自己有归属感的地方,总有一些难以名状的味道,这是一种追求。你想留在那呆了四年的城市,但你的梦想不允许,这座安逸的城市也不允许。于是你离开,去找适应下一个归属感,又或者回到那让自己安逸或者厌倦的故乡。

  你不得不感谢,你不得不庆幸,你有过这样快乐、青春而又百味掺杂的四年,不得不庆幸,有这么一座城市可以容纳你的是与非,可以遇见可以引导自己的老师,可以真诚的与自己交流的老师,这是对人生发展有着不可缺的因素。

  如果非得说大学毕业是进入一个人青春后期,那么大学那四年应该是青春的辉煌时期,这四年,成熟、学识、修养、观念、交际等在逐步萌芽,成长,它为人生踏进社会储蓄养分,它是你继续奋斗的资本积累。或许你虚度了你的四年,你后悔、你开始谩骂,但你不得不承认,这四年、这环境让你原有的观念、思想逐步凝固成熟,你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你稚嫩的18岁有着截然的不同,又或者,与你如果四年前流窜在社会截然不同,所以你会后知后觉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威力。无论如何,你应该庆幸有一位用心的老师与自己或者自己这类的群体心灵交流,人生路况的交流。

  这是现代论语,连书的封面设计都是跟学生讨论的,这已经显浅阐释师生交流,嗯。希望推荐给我的师弟师妹,希望可以填补青春的迷惘吧。感谢!感谢黎老师的纯粹佳作!

  23.平均5.0 星 好书, 2014年10月5日

  评论者

  冯军 -

  虽然自己已经大学毕业了,还是买来看看。顺便送本表弟,这是老师的三年心血与努力,绝对的好书。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24.平均5.0 星 花开无声,但我们要用心聆听。, 2014年10月4日

  评论者

  河边草 -

  已确认购买

  拿到老师的新书后便迫不及待地阅读,说实在的,大学老师在学生眼里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只管做学术做研究上课,但是黎老师不同。从这本书就可以让我们看到,大学老师也是平凡的人,跟我们一样有疑惑,一样需要向青春发问,与此同时也为我们解答心中疑惑,看别人的故事也像在看自己的故事,淡然平静的文笔和亲切的语言让人豁然开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便是如此。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朵花,花开无声,让我们一起用心聆听。

  3/4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25.平均5.0 星 长大是一下子的事情,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挥一挥手,告别最迷茫的年华, 2014年10月3日

  评论者

  伍家烨 -

  已确认购买

  【第一次评语】最喜欢黎博的《挫折•刀子•莲花》中的名句:一次次的挫折就像一把把刀子,最终会变成莲花宝座上的一片片花瓣,而你最终会成为莲花宝座上的如来或观音。双手合十就是信仰、宽容、力量,双手一伸就会打开一颗心、一道门、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谁的青春不迷茫?谁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鼓励,谁又能预料未来茫茫漫长,而你又在何方?大学四年有黎博这支盲公竹,还担心什么呢?本人很荣幸有机会跟黎博学习互动分享,学习他的坚韧与坚强,一切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不能怨天尤人。黎博经常说:“我无意教育别人,我只是表达我自己。”常常教导我们,读书可以让人明智,有爱,心静,长寿,有趣,应该以做学问的态度(能够坚持、能耐寂寞、勤奋、思考、创造、知难而进、厚积薄发、安静踏实、学以致用等等)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成为优秀的自己。只想希望这本书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很高兴,因为第一次看到纸质版的封面,真的好喜欢,当时也参与封面的投票滴,很惊讶书中配上我们在学校中生活学习的原照片,哈哈。因为真实完美,所以更喜欢!!希望有机会签个名,转赠给刚上大学的表妹——锦瑟华年谁与度?锦瑟华年“我”与“渡”。每个人都要做到“勿忘‘我’”,要做真实的、最好的自己,这便是“自渡”。

  【第二次评语】原来追加书,也是只能写一次评语的,这本书确实不错的,当时只是买一本书就是想先看看书的质量跟效果,一睹为快,签了名转赠给刚上大学的表妹。意外地,我也收到了赠书,看完书的时候,心情还是不能平伏下来,于是又追加了两本,(赠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书中自有颜如玉,君子之交淡如水,以书会友,谢谢黎老师给了读者相互分享交流的好机会)书中还有值得考究的地方,好好玩味一下——尤其是叩问爱情那一章,恋爱是大学生的必修课。鲁迅说过“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大学中的感情往往是单纯而美好的,却难以经受起生活的考验,婚姻是幸福的,有时候却会变成一座围城,因为爱情是需要时时更新,生长和创造的。我们生活的阅历不断增长,思想也越来越成熟,以前总是觉得过来人说话总是夸大其辞,而当自己经历过后,将自己所感所想再跟后辈分享,其实是年少还没有经历,又怎么会感受那么深刻有力呢?老想总结经历,让后辈的人少走点弯路,更上一层楼,免得他们总是在彷徨的阶段,胡思乱想,想多了走对了方向还好,想歪了走错了方向误入歧途,那后悔就晚了,人的青春花季只有一次而已,好好把握利用,这样在同样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2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26.平均5.0 星 青春不迷茫, 2014年10月3日

  评论者

  颖 -

  已确认购买

  我正处于大四这个既紧张又迷茫的阶段,工作还是考研困扰了我很久。直至看到黎老师对考研的看法这篇文章后,豁然开朗,毅然决定考研。没错,考研绝对不是逃避找工作的压力,而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广阔的眼界。在考研的枯燥期间,总会拿起书读几篇老师的日志,因为老师的文章总能够指引我、鼓励我一直前进。在人生的路上遇到一位良师,我深感幸运。推荐这本有情感、有交流的难得好书!

  5/5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27.平均5.0 星 新时代的大学“论语”, 2014年9月30日

  评论者

  两口子 -

  国内第一本大学师生交流的日志书稿,历时三年而就,主要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答问交流,问题直接或间接来自大学生,回答来自他们的老师。除此之外,本书书名、前勒口照片、广告语、封面等也是老师经过学生的投票或建议之后决定的。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师生交流之书,可谓新时代的大学“论语”。本书更是一本有思想、有关怀的解惑之书,适合大学生、年轻人以及所有迷茫、追问、思考和怀念青春的人们阅读。

  编辑推荐说得没错!向四佬(黎保荣)学习!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读后感(七):当当网《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书评

  1.V3

  jack0

  金卡会员

  对于大学生来说,与人的沟通能力是很重要的素质,因此在这些莘莘学子的求学过程中会遭遇很多问题,这也是青春的烦恼,成长的代价。人生活中要有预定的目标,这样才会有具体明确的努力方向,大学阶段是人求知很重要的阶段,在学习的同时当然各种素质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生活中草鱼的很多问题,可能会困扰着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大学老师的答问日记,其中汇集了大量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措施和记录,这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仅是这些大学老师的成果,也是这些年轻的大学生的反思的结晶,有问题有思考才会有进步,这些问题也就是这些大学生前进的里程碑,师生之间良好交流才会有这样好的结果。青春的追问也是成长的探讨,在这个追寻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大学生很多都是有思想有报复的人士,对于新思想有着非常敏感的态度,这也是他们的长处,也会引领着社会的前进方向,这是社会的财富,也是社会的机遇,风险和机遇同样存在,用好了就是跨越的机遇,用不好就是拖累社会的份子,因此对于年轻的大学生的思想的辅导和引领就愈加重要。不管是心理的还是生理的还是思想的困惑都会影响到大学生成长,共同努力,与招拆招才是正解,回避是没有前途的。

  2.V2

  乐ba

  金卡会员

  追问的青春 ——读黎保荣《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 大学?大学!大学是什么?对于很多上过大学的人而言,有着属于自己的体验,可谓是酸甜苦辣,百味皆有。而对于很多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而言,对于大学总是充满着好奇,充满着各样流言蜚语,这样或那样的传奇…… 而透过黎保荣老师的这本《青春,就是用来追问》,却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别样而又真实的大学生活,一个在不断的追问中,渐渐清晰起来的大学生活。 正如黎老师在首页所说的“长大是一下子的事情,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件事情中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人长大了,但这一次又一次的长大只是成长的一份经历,正是有了这一次又一次的长大,成熟,我们才不断的成长着。 然而,怎样的成长才是有价值的?才是问心无愧的? 我们的青春应该如何去度过?我们应该去追求什么?如何去追求? 青春就是在不断的追问中成长着。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当前大学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爱情观——《叩问爱情》中分四个章节,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们对于爱情的种种体验,而又在这些体验中,黎老师引领他们的学生们从一个又一个事例中去剖析,诸如“什么是爱情中‘对的时候’?”“你需要‘自己爱得更多’还是‘爱自己更多’的人?”甚至于很是热火的“富二代,嫁还是不嫁?”这类很是敏感的话题,也正是这份敏感,才更容易起到“渡”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探问成长》,同样是四个章节,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我们如同在用一把岁月的锉刀,去打磨我们自己,过程虽然会很痛,但也正是因为这么痛才让我们的成长更有价值。“完美是个梦,梦醒了要生活”对于很多所谓的处女座,当前所谓的“任性”一族而言,或多或少的总是痴迷于对“完美”的追求,但古语就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倘若怀着这份心态去寻找工作,又怎么不犯“找工作应该警惕的几种心态”,也自然会出现学历与失业倒挂的现象了!高不成,低不就,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而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面对诱惑的过程,在这个诱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心本阳光的坚持做自己! 同样,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大学老师,一名不错的大学老师,黎老师也从自己的视角去“追问教育”,掷地有声的连发三问“学生何为?”“教师何为?”“社会何为?”引领学生,也迫使自己去思考:学生“上大学为了什么,要做什么?”而面对这一批又一批,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们,作为老师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做老师?如何在当前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本份?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作为社会的一员,是社会这张网上的一个结,一条线,作为社会又应该如何呢…… 全书在案例的剖析,追问与思答中不断的引发我们的思考:尤其是踏入大学校门的年轻人,还是所有迷茫、追问、思考和怀念青春的人们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值得一读!

  3.V2

  乐ba

  金卡会员

  追问的青春 ——读黎保荣《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 大学?大学!大学是什么?对于很多上过大学的人而言,有着属于自己的体验,可谓是酸甜苦辣,百味皆有。而对于很多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而言,对于大学总是充满着好奇,充满着各样流言蜚语,这样或那样的传奇…… 而透过黎保荣老师的这本《青春,就是用来追问》,却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别样而又真实的大学生活,一个在不断的追问中,渐渐清晰起来的大学生活。 正如黎老师在首页所说的“长大是一下子的事情,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件事情中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人长大了,但这一次又一次的长大只是成长的一份经历,正是有了这一次又一次的长大,成熟,我们才不断的成长着。 然而,怎样的成长才是有价值的?才是问心无愧的? 我们的青春应该如何去度过?我们应该去追求什么?如何去追求? 青春就是在不断的追问中成长着。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当前大学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爱情观——《叩问爱情》中分四个章节,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们对于爱情的种种体验,而又在这些体验中,黎老师引领他们的学生们从一个又一个事例中去剖析,诸如“什么是爱情中‘对的时候’?”“你需要‘自己爱得更多’还是‘爱自己更多’的人?”甚至于很是热火的“富二代,嫁还是不嫁?”这类很是敏感的话题,也正是这份敏感,才更容易起到“渡”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探问成长》,同样是四个章节,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我们如同在用一把岁月的锉刀,去打磨我们自己,过程虽然会很痛,但也正是因为这么痛才让我们的成长更有价值。“完美是个梦,梦醒了要生活”对于很多所谓的处女座,当前所谓的“任性”一族而言,或多或少的总是痴迷于对“完美”的追求,但古语就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倘若怀着这份心态去寻找工作,又怎么不犯“找工作应该警惕的几种心态”,也自然会出现学历与失业倒挂的现象了!高不成,低不就,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而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面对诱惑的过程,在这个诱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心本阳光的坚持做自己! 同样,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大学老师,一名不错的大学老师,黎老师也从自己的视角去“追问教育”,掷地有声的连发三问“学生何为?”“教师何为?”“社会何为?”引领学生,也迫使自己去思考:学生“上大学为了什么,要做什么?”而面对这一批又一批,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们,作为老师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做老师?如何在当前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本份?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作为社会的一员,是社会这张网上的一个结,一条线,作为社会又应该如何呢…… 全书在案例的剖析,追问与思答中不断的引发我们的思考:尤其是踏入大学校门的年轻人,还是所有迷茫、追问、思考和怀念青春的人们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值得一读!

  4.V2

  无昵称用户

  银卡会员

  一如既往的好

  5.V2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喜欢。我学校老师写的。

  6.V1

  好好学习生

  钻石会员

  我有一种先看书的目录,再决定是否买书的习惯。我看了这本书的目录之后,觉得蛮不错的,就像一本青春宝典,把青春的许多元素如爱情、成长、迷茫、选择、朋友、理想、教育,就连考研、实习、找工作,诸如此类都融汇其中。买了阅读之后,文字的平静,思维的活跃,例如爱情是一种病,婚姻是一种命,失恋如拔牙之类,光是看题目就很吸引人,内容更吸引人。读后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大学生、年轻人阅读,也适合其他人群阅读,因为爱情、成长、寻找、思考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7.V3

  书香源阁

  钻石会员

  青春,就是来追问的!上过大学才知道大学是埋葬青春的地方,记得电影《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中才明白,原来,青春有很多色彩,经历过大学生活之后才会明白,大学,只是一个人以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大学的确是决定以后成为怎样的人,有人说大学就是长达三年到四年的凌迟,就是你在上自习时,有人手拉手在操场散步,就是你在图书馆时,有人逃课去兼职,就是你参加了学生会,而他忙着应酬协会中的事情,……大学,人才济济,大学,堕落的人一抓一大把,大学成就了一些人,也被大学上了一些人!也有人说,在大学应该谈一场恋爱,其实我认为,爱过,便是最好的恋爱,既然没有结婚,那就不必开始,爱过便好,轰轰烈烈也好,默默暗恋也罢,四年之后各奔东西,一起踏入社会!实习阶段便是越来越多的人感触最深的就是,还是在学校好,终究天堂的生活也是有结尾的。青春我们一起去追问!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读后感(八):小舞台大世界——浅谈《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之现实意义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大学师生交流日志书稿”,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它最初的交流主体是“大学师生”,而交流的手段是通过“日志”。换句话说,它是大学师生交流的成果,而成果的雏形是“日志书稿”。首先,就一个大学师生之间的各种交流来看,其活动、传播的范围有限,即“演戏”的舞台小。其次,它是“日志书稿”,在通讯交流渠道多样化、普及化的今天,QQ空间、微信、微博、博客等成为人们表达自己思想、言论、心情的重要载体。“日志”是QQ空间上表达心情、言论的一种功能,此书仅仅是通过“日志”交流而成的书稿,可见其最初“展示”的舞台同样不大。

  然而,走进这个舞台,我们看见的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爱情的叩问中,对恋爱婚姻有精妙的分析、理性的思考和酣畅的表达;在成长的探问中,对人生青春的迷茫、困惑、挫折、追求、自我作出朴素、真诚、睿智的回答和引导;在教育的追问中,关注学生现状,审视教师行为,探讨社会热点,良知与责任并行。表面上虽然只是师生日志交流的小舞台,实则蕴藏着一个解答青春的世界——为青春注入动力的大世界,这世界的诞生与存在,自有其现实意义。

  首先,它具有启示、教育的意义。本书“主要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答问交流,问题直接或间接来自大学生,回答来自他们的老师”,由此可知,作者作为一位大学老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担负起为学生“解惑”的责任。这“惑”,不仅仅关乎学业,更关乎恋爱、成长、理想、就业、婚姻等学生切身而又常常充满疑惑的青春话题。正如作者自己在《是教师还是牧师——关于学生精神与能力的问题解答》中所说的:“我认为,教师应该具有牧师的精神,如善良、博爱、信仰、平静等,牧师应该具有教师的能力,如传道、授业、解惑等,二者互为补充”,从这个角度来看,本书是以一个牧师的精神情怀去展示一个教师的能力与责任,无疑具有启示、教育的意义。它所启示、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更是“所有迷茫、追问、思考和怀念青春的人们”,可谓是寓无限于有限。

  那么它自身的启示、教育意义如何体现呢?事实上,关于青春中恋爱、成长、教育的话题,早已被许多人许多著作说烂了,本书同样围绕这些话题。而与其他著作能产生差异的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它的“小舞台”。正因为是“大学师生交流”的成果,作者本身学历高、个人修养高、社会见识广、各方面知识积累较深厚,这就决定其回答、其思考有别于某些只图出名而忽略启示、教育意义的青春快餐书。而大学生作为其主要交流对象,在现今各种发展良莠不齐的社会里,他们面对自我需要、困惑、追求时,极需有用、有价值、值得信赖的启示和指导,《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便应势而生。还有一点不可忽略的是,它的雏形是空间日志,这就决定其具有特殊的生活气息、真实坦诚、个性表达等特点,如《人生无常,爱情如何摆脱无常》、《传统婚姻具有某种合理性?》、《我反对掠夺型师生恋》、《一个人的山长水远——做别人情感的倾听者思考者》诸篇,都是从课堂教学、学生说说或朋友倾诉出发作出思考、解答,从而显示教育的力量,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去启示困惑者,荡涤读者心灵,引人深思。

  其次,它体现一种平民意识。本书作者是博士后副教授,一个具有一定能力与成就的学者和精英知识分子。然而全书读来,我们很难找到一种“学院派”或“象牙塔专家”的味道,言语表达、观点评说处更多一股求平淡、求简单的平民气息。应当说,这是性格品质、精神追求所散发出来的意识,不夸张,不矫饰,不做作,直率流露,且贯穿每一篇文章。在《坚持做自己》里,作者说:“我想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从无到有,即使重新从无到有,我也相信我会重新拥有”,一个教师一个学者能够坦诚强调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毫无精英知识分子的高昂姿态,无疑拉近了与学生交流的距离。以一颗真诚的心做着实在的事,讲一些对他人有用的话,此举本身即蕴含素朴的平民心态。

  如果说本书的平民意识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交流的距离,那么这“拉近了的距离”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普通读者或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各异,当他们带着不同的困惑和兴趣来阅读此书时,感受到的是书中文字散发出来的思考光芒、真诚魅力、平淡追求、热情坦率。它具有激励人心、调和情绪、引人思考的力量——一种平民意识独有的力量。“我是一个平凡人,比我有才华的人多如牛毛,我只是说说我的经历罢了,”一个平凡人写出一本“解惑”的带着“清净、简单、淡然”气味的书,可说是“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

  最后,它具有人文关怀的意义。本书以一位人文学者、大学教师的眼光来看待、解答大学生关于青春、恋爱、成长的困惑及社会热点、教育话题,这一交流姿态所显示出的独特性,不容我们忽略。这一独特性体现为浓厚的人文关怀。一位学者出了一本书,除了要“跟本人已刊诸书相比,是否有所推进?相对于学界同仁的著述,又有哪些特点?即便没能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起码也得在学术思路或写作策略上显示自家面目”(陈平原《大学何为 自序》),此书并非学术理论书,但作为人文学者的作者在“写作策略上”成功“显示自家面目”——以人文情怀去关注、体贴学生、校园、社会。其人文情怀集中体现为善于运用深厚文学知识如民国优秀文化人的婚恋、事业成功事例作分析、思考的切入点,继而探讨现实社会、身边人事的情感困惑;也体现为用佛学观点融合自身领悟如《六祖坛经》、《金刚经》、《菜根潭》来表达、分享自我感悟、自我追求,从而与现实社会相协调、相促进;更体现为作者用真实平淡、诚挚热忱的精神追求与学生交流,与社会热点接触,进而启示、引导了正在追求然而困惑的人们。

  这种人文关怀的可贵之处在于认真,在于坦诚,在于责任,在于良知,是“社会责任与自我实现的混合物”(陈平原语)。正如作者在《人人须是出家人》里说到的:“或许我本身就适宜以教师的身份做法师和牧师的事情,以入世的身份做出世的事业,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业罢了”,无论是“入世的身份”还是“出世的心态”,在两者产生关联之际,需要一种精神“润滑剂”,既“润”自己,也“润”他人与社会,这“润滑剂”便是永恒的人文关怀。“我写问答日志,是自己与世界对话,也是自己和自己对话。像光一样,无论洒下来像莲花像尘埃,我都向世界打开自己,这是开始也是归宿。”全书的思想内容体现了这一点,作者个人的精神品格也传递着这一点。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追问”不曾停止,“探讨”与“交流”也不会停止。本书的诞生自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其存在也有独特的现实意义。当然,它可能是一块质朴厚重的“砖”,在舞台上展现自身的能量世界,以后还将引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美玉”,我们期待着。一位哲学家说得好:“生命如果是很充实的话,它是长久的。当精神把生命应有的美给予了它,使它本身具有能力,则生命就是充实的了,”一个“坚持做自己”的人写出一本富于思考之美、真诚之美的书,那么,作者的生命必然充实,书的生命也会无比充实。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读后感(九):生活中我们就是一个个探路者

  生活中我们就是一个个探路者,带着儿时的梦想,在青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但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时常让我们感到迷茫,所幸在这迷茫的时刻,有人轻声提醒:问问自己需要什么。《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这本书,对于现在社会中的许多毕业生和在校生在学习、感情和成长等方面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这本书的作者黎保荣是广州肇庆学院的一名老师,通过把时常对于学生提问自己的一些感情、学习、教育、考研等方面的问题日志编写成书,书中有趣的观点和文字,传述了作者对于一些问题的独特见解,正如对于男人要赚多少钱才能幸福这一传统问题就有独特的见解,金钱是外在的,幸福是内在的,当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时,还得有爱,才会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当谈及如何在这个浮躁的现实社会中做一个安静的人,更好的度过迷茫期,作者的见解是第一点是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第二点就是坚持。当自己不清楚自己的需要时,就做好身边的事情,学着思考,慢慢引导出自己的方向。但正是一个“无心插柳”的行为,一个日积月累的事,看是很平凡的一件事,却对于人们的心灵感化起到了不一般的作用。所以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反思自己。通过对于书中一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理解,但我们自己又是怎么理解的呢,这些问题时常环绕在我们身边,但为什么没有想到,去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怎么才能解决呢。所以对于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充满利益、金钱的浮躁的社会,我们要时常向自己提问,发问青春。这样人生才能无憾。就像本书作者一样,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件平凡的事,但正是作者的这种坚持不懈,带来了《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这本书的结晶。让无数人通过阅读此书而走出困境,摆脱迷茫。所以我们要感谢作者的这种坚持的精神,感谢作者对于一些问题的独特见解并乐于分享。通过阅读此书,是人生的再次洗礼,看清一些曾为注意到的问题,个人对于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见解也得到磨练。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读后感(十):读完黎老师的这本《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我觉得这本书是一颗解药。

  在读大二的我们,没有了大一的懵懂,却也还是有着许多对未知的迷茫无措。

  我们也都像是一个个行者,背负着各自的梦想在青春的路上奔波,会迷路会沮丧。

  读完黎老师的这本《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我觉得这本书是一颗解药。在“叩问爱情”中,解开我们在爱情中所中的毒;在“探问成长”中,安抚了我们在成长中所受的伤;在“追问教育”中,清醒了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多么庆幸,庆幸在书中找到了一种叫做豁然开朗的感觉。多么感激,感激在迷茫之时能看到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如此,在奔波的路上遇到迷茫困惑,却也有了冲破迷雾的力量,一路勇往直前。

  黎老师曾说这是一本“玩”出来的书,说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件平凡的事。一个平凡的人,有着一颗包容和爱的心;一件平凡的事,将思考的结果形成文字。黎保荣老师这个平凡而并不平庸的人,坚持做着平凡的事,带来这本《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这不只是他个人的魅力,更是我们的幸运。

  最后再一次为老师的著作点个赞,棒棒哒!祝老师新书大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