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命是什么(剑桥独家授权版本)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生命是什么(剑桥独家授权版本)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22 20: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命是什么(剑桥独家授权版本)经典读后感10篇

  《生命是什么(剑桥独家授权版本)》是一本由【奥】埃尔温•薛定谔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01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是什么(剑桥独家授权版本)》读后感(一):一名物理学家眼里的生命奥秘

  (1519字)生命不是生物学家的事儿吗?为什么物理学家会在一次演讲长篇大论地谈“生命是什么”呢?这就涉及到现代学科及其细分的尴尬:从科学知识深度广度来看,从学科到科学目的这一路,让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只能在其中一个领域或一个分支上可能有所成就。然而科学目的却不是以学科划分,知识的相互贯通,最终都是解决人类相关的问题,反倒需要我们逆向思维,从科学目的出发寻找方法。一位理论物理学对公众的一次演讲,试图说明一个生命机体的围内的在空间时间发生事件,如何用物理学和化学解释?这便是这本《生命是什么》经典科普著作的创作由来

  物理学定律精确性是以大量原子的介入为基础,比如顺磁性,在长方形石英管里充入氧气,放入磁场,气体会被磁化。磁场倾向确定取向,然而又因热运动对抗,而不休止的改变方向。布朗运动扩散,平衡力测量中的单个个体群体关系也是一样作者总结:“有机体为了使它的内在生命以及它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都能为精确的定律描述,它就必须有一个相当巨大结构”。进而,“有机体可以具有足够精确的物理学定律,并按照这些定律实现其颇有规则和颇有秩序功能”。

  而在作者眼里,基因遗传,特别是遗传特征则是被复制若干代,而没有可觉察的变化。在每次传递中,负载他们的是合成受精卵的两个细胞核的物质结构。——人的生命完全依赖于遗传。而达尔文将其中出现细微的、连续的、偶然的变异当作自然选择结果,但问题是这些变异是不遗传的。也就是说,如果是遗传物质为结构的变化,那么才遗传,如果不是,那么就不会。有一种变化是在万分之二三的极少数中产生跳跃式变化,这种变化是不连续的变化,没有改变和少许改变之间的中间形式,德弗里斯称之为突变,另一物理学家称之为生物学的量子论——这种突变会被遗传。

  但是自然是一个趋向稳定的结构,“自然选择必然使突变成为罕见的”,因为,频繁的突变对进化是有害的,通过突变形成的不很稳定的基因构型的个体,他们长期生存下去的机率很小。物种会抛弃这些个体,进而收集那些稳定的基因。

  用量子力学来解释生物学,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落在物质结构上。至于“生命的特征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物理学上同样可以回答。当物质处于“运动、和环境交换物质等的时候”,也就是整个系统不会“衰退成列寂的无生气的一团物质”时,而出现这种状态时,是一种“持久不变的状态”,“不再出现可观察的事件”,这时就是死亡,也就是物理学家称之的“热力学平衡”或“最大熵”。

  生命有机体避免衰退到平衡的方法,就是靠吃喝有新陈代谢等,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而有机体自身免向原子混沌的衰退,因而维持了自身的存在。这种有机体物质可能是构成遗传物质的非周期晶体,他们大大摆脱了热运动的无序。

  个人觉得以上都只是从物质角度解释了生命的物质形式,但是还没有说明生命体意识的存在原因。唯物论中说意识是以物质为基础,生命机经过无数次的经验习得慢慢形成一个个概念——并为那些原本为物理现象的概念命名,就像老子说的‘道可以道名可名’,于是,慢慢丰富这个生命有机体中的名,历史就这样丰富起来。用智慧的话说,“表面上有色彩,表面上有甜味,表面上有苦味,但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

  在后序中,译者小结《生命是什么》这本书的三大问题:从信息学角度提出遗传密码,从量子力学角度论证基因的持久性以及遗传模式长期稳定性的可能性;生命以“负熵为生”,从环境中抽取“序”来维持系统的组织概念,这是生命的热力学基础。

  作为读者,读到这本书,对生命是什么,也有了更深入探索了解;这三大问题,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洞察生命和世界的构成。生命奥妙无穷,而其探索之路必然充满痛苦艰辛与让人激动万分的发现期待物理学家们更多发现,期待早日破解生命之谜。

  《生命是什么(剑桥独家授权版本)》读后感(二):生命的真谛

  生命的真谛

  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们无法视而不见,于是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智慧之人去孜孜不倦探索、研究希冀能够破解这个奥秘。但是,这个奇迹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可以说,生命是人世间最为深奥的构成之一,尤其是具有高度智慧的人类,形成和发展都是一部隐秘的历史。在浩如烟海宇宙太虚之中,这个奇迹被形容为是神的构造,代表着某些宇宙意识的呈现。换句话说,人类是神的意志精神的代言者,一个被创造者是无法解释这种原因和结果的。

  可是,正因为人类的高级智慧,人们正逐步利用发现的知识,在一步步试图接近以至于破解这个谜题。近代以来。工业信息化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正逐步接近生命的真相。人们从各个方面的科学知识,来试图解构生命的构成,然后研究其中的相关的联系和运转机理。这从近些年的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分子学等等的快速进展,可以欣喜地看到这种进步。但是,仍然可以这样说,人类目前的研究,距离真相还是有相当远的距离了,就像登山运动一样,目前我们还是在攀登的过程中,山峰是非遥远的。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似乎不是科学所能解释得清楚的,就是意识和人格问题。这是夹在物质科学和精神科学之间一道最难逾越的鸿沟,自古以来,无数科学家努力其实都在物质科学之间艰难地跋涉。因为,按照目前科学的实证原则,我们只能在物质上取得进步,对于精神领域,我们虽然也引进了许多科学,可是仍然还是逻辑的推理,根据事实和结果,我们反向推导出某种结论。但是这些在目前还仅仅是一种假说,因为没有科学的实证,一切都不能被人们所断定。

  可以这样说,在人类研究的表面现象上,迄今为止,科学家和哲学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所得虽然也可以称得上丰硕,但是总有隔靴搔痒意味。这种结果的产生,若从表面来说,是科学的进步还不够,科学还没有达到那么精细无所不能。若从根本来看,就会归于哲学上的推演结论,甚至宗教家给出的终极答案。除此以外,我们再努力多少,也终归会失败。这就好比我们进入了一个悖论上帝创造了你,而你根本不了解上帝,你怎么了解你自己呢?一切都是个圆圈,即使你标定了方位,你也走不出去。

  于是,聪明的人们似乎也看见了这个趋向,许许多多的人都放下了问题,而把精力投入在现实生活精彩上。生命是什么?这是个没有人能够回答的问题,或者说,所有的回答都解释不了人们的疑问,不能让人们全角度地满意。答案只是一种说法,是局部,是分支,而不是全部。在根本性的问题上,有的时候,宗教家也给不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所以,他们转换话题引导人们把精力用在当下,这是不能拒绝邀请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曾经因为外道的许多疑问而反问:一个人如果中了毒箭,那么他最紧要的做的是,拔出身体上的毒箭,拯救自己性命,而不是探讨这只毒箭从哪里来,结构是什么,毒药原理等等。我们要解决的是当下的问题,而不是没有意义的终极问题。当然,如果你有这个需要,完全可以试着探索,并且参考各种科学的著作。但是这里面有多少意义,恐怕只有追索的个人,才有发言权

  所以,不说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奉献踏实生活了。我们活着,每天要面对的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把这些解决了,生命是什么的奥秘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那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吧,当下心安。探讨已毕。

  《生命是什么(剑桥独家授权版本)》读后感(三):物理渣渣的阅读疲劳

  对于一个高中物理考零分的生物课代表来说,看这本书的心态就像是,明明不会吃辣却对芥末情有独钟,既找罪受又有着说不上来的着迷,此书确实是好书,读不懂是我的造诣不行,捧着这本书看了一个早上,强迫自己一定要耐着读下去,真的是尽力了,奈何愚笨如我,只想大呼一声:“臣妾真的做不到哇”。但是就此放弃又倍感可惜

  生命二字,你问不同的人会给你不同的答案,你问一个考古学家,他可能会跟你说冷冰冰里的岩石是如何穿越了数千年乃至数万年来告诉你什么是生命。你问一个自然学家,他可能会跟你说天地万物的一生一灭,一张一合是如何地神奇顽强。你问一个哲学家,他会问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但是你问一个物理学家,你猜他会告诉你什么?

  虽然薛定谔在书中强调了他不是生物学家而是一名物理学家,而这本书里是将生物和物理相结合起来,用物理学的观点来探讨生命的。至于探讨了什么,反正我是没读懂,也就不在此误导他人了,这些留给大神来解答吧,主要是对作者的兴趣,才让我不知死活地来读这本书,开始来源于对薛定谔的猫这一实验认识才让我对其产生了阅读的兴趣,这个实验很简单,但是扯到量子上又似懂非懂差不多就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一个物理学版本吧。但这个不过是薛定谔所获得的成就中的一小部分罢了,但是或许这是大家唯一比较能够理解的原因,所以大家也仅仅认识到这一点,而不知道他其他的成就。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了解一下,获得过诺贝尔奖,反正就是很厉害很厉害的一个人。

  薛定谔的猫实验也是其用来论证客观实在的状态不依赖于人类对它的认识而存在,在开篇中他引用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嗯,这么一说,应该能明白这是一本哲学探讨的书,哲学是一个很强大的词,对于懂得人,它是一个可以令人生活得更好的科学,但对于不懂它的人却容易望而生畏

  如果能看得下这本书的读者,一定会感觉趣味横生的吧,这本书并非只是用物理学的观点来阐述生命,更是在谈论其哲学观。就像在这本书的推荐序里《科学美国人》里说的那样,这本书是一块有多个晶莹刻面的魁宝,因为我的阅历根本没法读懂这本书,虽然标题写的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读物。但是我还未很真正踏进去,也许哪一天再翻开此书的时候,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命是什么(剑桥独家授权版本)》读后感(四):生命的奥秘

  《生命是什么》这本书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的了不起代表作,是薛定谔的讲演《生命是什么》、讲演《意识和物质》及他写的《自传》三部分组成。薛定谔试图用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性。这本书使许多青年物理学家开始注意生命科学中提出的问题,引导人们用物理学和化学方法去研究生命的本质,薛定谔成为蓬勃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的先驱。

  生命是什么?自古人类就在探讨这个问题,却一直到现在也没最终的最令人满意的答案。人类学家和物理学家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思考生命的问题,在某些方面用物理原理来成功地解释生命,作者在这里分别从熵和量子力学简要介绍一下有关生命的问题。

  薛定谔是奥地利的伟大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也具有波动性。1926年,薛定谔提出用波动方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理论,后称薛定谔方程,奠定了波动力学的基础,因而与狄拉克共获193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薛定谔方程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力学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 生命的进化历程,从第一个单细胞无氧生命的诞生,到如今的生物多样性发展。从原生生物简单的趋避现象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智力文明,这生命的进化历程显然是一个不断走向有序的不可逆过程。但为什么生命“以负熵为生”,从环境中抽取“序”来维持系统的组织便能推出这个过程呢?特别重要的一点是生命与量子力学,这里量子力学主要和遗传物质相联系。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遗传变异,这个特征决定了生命必须拥有一种的遗传物质,它既能够足够稳定地精确保存其绝大部分的遗传信息,又能在特殊的环境下产生变异来应对变化使生命特征得以延续

  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20世纪的前30年中物理学,解决了微观运动的基本规律问题。薛定谔生活在这个时代经历了一次大革命。1926年他提出了波动力学,是量子力学的标准形式之一。薛定谔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后来,他的兴趣逐步转向了生命科学。

  《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这本书是为科学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薛定谔的作品很吸引人,其中包含了令人兴奋的新发现。这本书代表了一个物理学家力图理解一些真正的生命之谜的有力尝试,是生命科学研究最权威的著作。所以,这本书确实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生命是什么(剑桥独家授权版本)》读后感(五):物理“大佬”的科学素养

  物理“大佬”的科学素养

  对薛定谔老人家的认识,大概就是经典的“薛定谔的猫”理论吧,这个有些不易理解的理论很少被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像牛顿的力学定律,“薛定谔的猫”隶属于量子物理学,必然是让大多数人感到陌生的。

  这本书中,薛定谔以自己长期研究的量子物理知识集合他对化学、生物、数学等领域所掌握的认识,从各个角度和观点阐述他通过这个世界所认知的,生命是什么。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他不仅是在自己的学科中有很高的建树,对其他学科也有比较到位和系统的认识。通过各个学科互通互解,他诚恳客观的展现了由普遍性所说明的生命意义。如他在序言中所说,“大学”一词在英文中和普遍性同词根,因为对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知识的强烈渴望,求知者追求普遍性,试图把已有的知识综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但这时就需要有知识丰富的科学家来做这件事,这正是他写这本书的初衷,虽然他认为真正的目的并不能被达到,还是愿意放下任何尊贵,愿意冒着自己被看成蠢人的风险,写下这本书。“自由的人,绝少思虑到死,他的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这本书便是他对生命的思考了。

  基础如布朗分子运动、染色体减数分裂,基因突变,复杂如统计热力学、量子跃迁、分子模型,他通过交叉式的叙述方法逐步解释他的观点,很明显体现了科学家的严谨思维和强大逻辑。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提出了一个问题,生命是以物理学定律为基础的吗?他认为,生命的工作方式是无法归结为物理学的普通定律,因为生命之于物理研究所里任何眼睛目标都不同。太阳的序,行星的运动,一切其实是从有序开始变得有序,或从无序变得无序的吗?如果是这样,钟表装置靠动力学式得到有序,那么生命也算是靠染色体纤维作“有机的机器齿轮”来得到有序。这种相似性是十分新奇的,也是前所未有的。

  对于他个人的认识,他也关于决定论和自由意志展开了一些讨论。人们不会由于宣传自己是一台纯粹的机器而产生不愉快的心情,虽然这与直接内省所启示的自由一直相矛盾。如果存在这样一个人,一个“我”,广义的我, 凡是说“我”或者感觉到“我”的每个有知觉的头脑就是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控制着原子运动的这个人。对我来说这个关于“我”的推论是有些难以理解。

  意识的种种发展和深入是否以来意志的物质基础呢?是否每一个神经过程和大脑活动都与意识有关呢?薛定谔提出的假设在,意识与生物体的学习密切相关;但是对这一切如何发生却是无意识的。类似的理论我们可以在很多心理学书籍中找到。

  我个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生命以负熵为生。”一个生命有机体在不断产生熵,并逐渐趋近预最大熵的危险状态,也就是说死亡。要摆脱死亡,要活着就必须从环境中不断汲取负熵,以消除当它活着时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