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击败希特勒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击败希特勒读后感10篇

2018-06-22 21:1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击败希特勒读后感10篇

  《击败希特勒》是一本由保罗·温特著作,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分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3.00,页数:3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击败希特勒》读后感(一):纳粹德国的尸检报告

  希特勒所建立的纳粹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差不多占领整个欧洲,但又在1943年之后突然开始遭遇一连串失败,最终在1945年希特勒自杀后,宣告灭亡。人们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德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崩溃进行了很多研究各种各样资料可谓汗牛充栋。英国历史学家保罗·温特的《击败希特勒:关于希特勒为何战败的秘密报告》就象是一份尸检报告,对于纳粹德国的败亡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这本书从结构内容上分为三大部分,用条目式的写法去审视和记录希特勒帝国方方面面,以找出貌似强大而且锋头正劲的它为何在短短七年内就分崩离析而一败涂地:第一部分是对于希特勒按照自传中制定的统治欧洲继而主宰世界的“宏伟计划”及其实现过程中的主要干扰事件;第二部分集中关注了德国战时工作,包括政权结构、战略组织、战备生产人事安排情报收集,以及希特勒自身性格特征战争影响方面暴露出的致命弱点;第三部分是附录,“按年代顺序记述了1939年后欧洲各主要战场地面、海上和空中的战役进程、战时生产和军事补给状况,意在详细说明德国的诸多弱点在其失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这份“尸检报告”其实是对早先另一份报告的解读和修正。早在1946年9月,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就向参谋长委员会提交的名为《德国的弱点:战略和组织,1933—1945》的报告,它旨在从德国的角度分析自身存在的诸多弱点在导致最终失败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但由于受到相关法律限制,这份报告直到1991年才得以解密。保罗·温特的这本书正是沿用了那份报告的框架,并结合最新史料和研究成果,就有关历史进行了自己的阐述。由于汉译版的编排问题,书中又没能就此作很好的说明,可能很多人初次看完都会感到疑惑——这么一厚本书竟然只有“导论”那短短的几页是温特所写?我甚至以为,盟国方面之所以要出台这样一份报告,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感觉到自己的胜利少有不可思议吧——那个曾经无比强大的对手怎么这么朝夕之间就垮了呢?

  这份“尸检报告”一如西方医学做法系统地检视了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德国的肌体,剖析了其血管上、肌肉上、脏器上存在的疾患,从而认为他的败亡有极其复杂的多种原因,包括战略的失误,以及糟糕身体和那个愚蠢的庸医。但是,他却忽视了之所以发病根本原因,所以才又认为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失败并不是一个必然结果——按照作者说法,如果希特勒不犯那一系列的战略失误,并克服自身统治中的那些弱点,那么他是有机会获胜的。显而易见,这本书有唯实力论的嫌疑

  其实,就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点来看,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好战必亡。我并不认为这是空洞的教条——希特勒和他的帝国的失败是早就注定的。

  从根本上讲,希特勒是邪恶的,他对于自身的那些极端思想可能是痴迷的,深信不疑的,与他的价值观协调,达到了身心一致,但他并不能保证手下的每个人都是如此,而他往往要为此——说服、控制他们——花费过多的精力,而为巩固自己权位设计出来的体制必然要牺牲资源效率。他无时不刻恐惧他们的背叛,这种内部的隐忧让他焦虑不堪,谁也不信,长时间如此身份自然垮掉。与此同时,当独裁体制遭遇强大的外界压力时,当独裁者自身出现问题时,平时依靠胁迫与恐吓所组成的团队是不值一击的,只需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就可将其瓦解,陷于崩溃。这也便可以解释,希特勒身体状况几乎与纳粹德国在战场上的表现呈现惊人的一致。邪恶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出现,最终都必将反噬自身——希特勒及纳粹德国的邪恶性质,让他妄图一个人来对抗整个世界,哪能不亡呢?

  其实,对于胜败原因的探讨本质上是对历史的追问,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深刻警省,以防止象二战那样席卷世界的灾难再次发生。看完这样一份“尸检报告”,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清和理解二战,并对二战后期德国是如何失败的,盟国又是如何胜利的,这样一个极其为复杂的问题有一个大概认识,很有意义

  《击败希特勒》读后感(二):对内励精图治,对外强硬果敢,他已经成就了一个人所能成就的极限

  这本书从情报角度论述了希特勒战败的原因,其实也是必然会失败。毕竟时势才能造就英雄,如果没有时势,奥古斯不过是一个夸夸其谈空想家,汉武大帝也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亡国之君。而希特勒当时面对的是德国刚刚战败后的烂摊子,虽然他凭借着个人意志和极强的活动能力给德意志来次个华丽屌丝逆袭,但逆势而动终究只会昙花一现,毕竟一个民族的转身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留给他的时间也只有区区12年。因此在看二战的时候,我更喜欢分析希特勒成功带领德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1920年,一个举止怪异穿着破败的乡下人加入了纳粹党,他后来被推为元首,也只是因为党内(当时纳粹党只有7个人)需要个头,而且这个人必须是年轻单身,因为他要能吸引女性,还要资历浅,无知一点,这样才容易被党内实际掌权者控制。然而谁也没能想到,这个在当时所有人眼中的蠢货和傀儡,会在历史上掀起何等可怕景象

  12年后,他竟然成了国家主宰,而后,他会成为新的拿破仑,新的奥古斯都,新的全欧洲的君王!他可以即兴更改数百年才成型的国界,也可以毫无顾忌地磨灭其他历史悠久的民族,将成千上万的人送进绞肉机,且毫不留情地将他的冷酷意志强加于整个欧洲。此后,历史将用鲜血凝刻下他冷冰冰的作为,而所有人都将会因为他肆无忌惮一举一动而吓得屏声静气、瑟瑟发抖。

  “在维也纳的街头,我忍受过常人所不能忍受的饥饿痛苦;在西线的战壕里,我面对过常人所不敢面对的杀戮和死亡;我蒙受过耻辱和失败的鞭策,经历过血与火的试炼,这些付出绝不是为了能够和那些养尊处优大腹便便胆小无能的劣等低能的家伙浪费口水,而是要将他们连根带叶毫不留情地统统打倒,只有这样,德意志才能恢复圣洁光荣,她的人民才能重新沐浴自由。”希特勒在慕尼黑政变前夕写给瓦格纳夫人的信曾这样说道。不可否认,希特勒的个人经历对他将来的成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社会背景——宗教衰落导致了人们不再相信君权神受的合法性,而传统的王权独裁国家观念也无法维持,因为大众意识已经觉醒,而且正在成为左右国家政治走向基础力量。谁能迎逢驾驭主宰这股力量,谁就能成为最强有力的人!

  而适应这种新政治生态领袖将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与其说像一个政治家,不如说更像一个宗教领袖,一位狂热先知,他能够知晓失落大众奔流于血液中的本能渴望,也能够唤醒深埋大众内心深处最深层的冲动,并最终像犹太教传说中的先知摩西那样,能带领他们走出苦难的“埃及”。

  此人必须是来自最底层,与大众有相同呼吸,并善于使用口号、上街游行和煽动民众。同时他还要与所有伟人一样,具有非凡的远见卓识完整人格和不因流血而畏缩,能够靠铁与血来平定纷乱局面并维持秩序。为了维持公正,他必须准备随时“践踏自己的挚友”,“铁面无私地”施行法律。

  阿道夫·希特勒,就是这么一个人!

  《击败希特勒》读后感(三):贪心不足蛇吞象

  “你们必须跟着我庄严地宣誓:我们需要的是和平,我们需要的是献身于我们的事业。”

  “世界上变革的最强推动力不是统治群众科学认识,而是赋予群众以力量的狂热,有时甚至是驱赶民众向前的歇斯底里。”

  “动员民众不能用爱,要用仇恨,仇恨是最好的凝聚力。”

  要知道,这是同一个人说过的话。一个要和平的人,却心怀仇恨,带领着德国人走向了毁灭。兴于仇恨,也因仇恨而亡,这个人就是希特勒。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宣言:“我们的斗争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要么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过去。”

  想了解希特勒的人会阅读他写的《我的奋斗》,想了解二战中德国人的人可以阅读米尔顿•迈耶的《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以及其他很多有关希特勒的书,但《击败希特勒-关于希特勒为何战败的秘密报告》则从情报人员的角度对德国战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我看完《击败希特勒》这本书后,感觉作者给我的一个最大的解释就是:两线作战搞垮了希特勒。跟一战时德国的遭遇如出一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从战争开始到结束一直受制于与英、法、俄协约国所形成东西两条战线的困局而不能自拔,并最终在两线作战的泥潭中走向失败。

  好比是打麻将赌博,刚开始手顺,但后来不知是自己昏了头,还是对手合起伙来了,不但开始挣的钱输了,而且把自己的一切都赔了进去。因为你想翻盘,但局面已经失控,于是,你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同时逮两只兔子

  英语中有一句话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you'll catch neither,说的是如果你同时追两只兔子的话,那可能一只也抓不到。如果兔子朝着同一方向跑,你的机会还是存在的,但如果两只兔子朝着反方向跑,那么,你是左冲还是右突?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果两只兔子毫无战斗力,跑了也就跑了,你还不至于丢掉自己的小命,但现在两只兔子都会拼死抵抗,你左追,右边的兔子会追杀你;你右追,左边的兔子会追杀你。二战中,德国就面临如此的两难境地

  德国想要的是拥有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赤裸地主张占领别人的土地。殖民地已经被英、法这些国家瓜分完了,德国的生存空间被挤压,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向东欧发展,最需要占领的首先是斯拉夫民族的地方,如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等,成为强大的德意志巨人,最终的野心是带领德国主宰世界。因此,初期,希特勒主要是向东进展,1938年3月12日,入侵奥地利,10月1日进驻苏台德地区,1939年3月16日侵占捷克斯洛伐克,9月1日闪击波兰,而打俄罗斯已是蓄谋已久,但斯大林以为可以祸水西引,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暂时满足了斯大林的幻想,也让德国在对付英、法时,苏联不会从背后攻击它。

  但德国两个“可恨的敌国”英国和法国不会答应,他们的卧榻之旁岂容德国酣睡。就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后10天,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宣战。到1940年4月,德军入侵挪威和丹麦,5月,德国在西线对荷兰、比利时、法国、卢森堡发动闪电战。尤其是法国,必须首先对其开刀,才能洗刷一战时德国被法国打败的羞辱

  战争初期的节节胜利,呼风唤雨,那是因为希特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德军的执行力极强,一旦做出决定,行动冷酷而果敢,但是,希特勒的帝国终究没能逃过竭力想避免的两线作战的宿命

  “影响德国战略的最重要因素如下

  (a)未认识到英国参战的长期后果进攻苏联前未能击败英国;

  (b)误认为可以在短期内解决苏联问题,致命陷入两线作战。”

  (《击败希特勒》第70页)

  作战如围棋

  行军打仗好比下围棋,必须运用战术克敌制胜。围棋的战术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进攻和防守。断、打、提是3种最基本的进攻手段,长、接是最基本的防守手段。

  希特勒的作战也象下围棋,为了得到B,首先要占领A,而要保住B,还要消灭C,而要消灭C,还要打败D,于是战线越“围”越长。

  在西线,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是:“先稳住英国,吃掉法国,这样英国发动反攻时就失去了在欧洲大陆基地,进而在空袭和封锁之下孤悬海外,陷入绝境,而德国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将敌人一个个解决掉。”(《击败希特勒》第45页)前提是在1940年内征服英国。

  在东线,看到苏联的触觉伸到了波罗地海和巴尔干地区,恐失去罗马尼亚境内的油田,从而导致西线失败,于是,决定进攻苏联。前提是在对英战争结束之前,快速击溃苏俄,在1941年内迫使苏俄求和,那么,西线就易于取胜。“而希特勒本人也被战役初期的节节胜利冲昏了头脑,置道路条件地形于不顾。雪上加霜的是,德国情报系统对苏联军事力量和战争资源的评估出现了重大失误。”(《击败希特勒》第58页)

  而要进攻苏联,德国需要日本在亚洲加入对英联邦的作战,牵制英美,但要避免美国参战。只是日本也同样面临着(南北)两线作战的抉择。由于害怕美国在背后的攻击,于是对珍珠港发动了突袭。结果,德国捅了苏联的马蜂窝之后,日本又捅了美国的马蜂窝,导致德国、日本会师西伯利亚铁路的梦想破灭。

  兵法与正义

  《孙子•作战篇》云: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为什么孙子会提倡速胜?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国比较多,你在打别人的同时,其他人就要插足了,速胜可以避免两线作战、三面受敌。

  我能想到的采用避免两线作战的策略并且取得成功的案例只有诸葛亮。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不仅解除了蜀汉的南顾之忧,稳定了后方,而且从南方调拨了不少人力物力,充实了蜀汉的财政力量,诸葛亮一面积蓄财富,一面训练人马,一心一意准备大举北伐。

  而说到希特勒,说千道万,他“失败的结局从开始就已注定”。(《击败希特勒》第64页)

  首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非正义的战争是注定要失败的,不管是否是持久战,这是所有侵略战争的最终结局。

  其次,是两线作战。其实,哪里是两线作战,简直是腹背受敌,多线作战。“希特勒的计划在执行中偏离了轨迹,到1942年秋,他正身处自己一直试图避免的境地。此刻,德国面对的是列强们结成的庞大联盟……德国经济和希特勒的策略无法应对如此局面。”(《击败希特勒》第63页)

  总之,贪心不足蛇吞象,自作孽,不可活。即使不是两线作战,也必定灭亡。

  《击败希特勒》读后感(四):历史让你记住如何击败希特勒

  人们对法西斯所犯的罪行都应该是痛恨的,因为想起法西斯就想起杀戮,灭绝人寰的杀戮。《美丽人生》里,在犹太人集中营中,那位聪明乐天的圭多哄骗儿子被关押和酷刑只是一场游戏,奖品就是一辆大坦克,儿子则快乐、天真地生活在纳粹的阴霾之中,让人悲痛心酸。《辛德勒名单》更是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以二战中被德国法西斯杀害犹太人有570万名之多为背景,特别是影片中出现在屠杀场面中的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当镜头一转她成为拉运尸体车上一具尸体时,顿会让你愤懑和悲伤。当然造成这些悲惨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千夫所指的希特勒,希特勒无法逃避其所犯下的罪责。

  希特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会对犹太人如此憎恶,甚至想赶尽杀绝。他为何又有如此野心,想统一世界,而他发动的战争又为何会以失败告终,想知道真相的人自然很多,因为大家都很关注这段历史。这次有幸读到英国作家保罗•温特写的《击败希特勒》,这本书中详详细细介绍了这位二战罪人的是如何被击败的。希特勒出身草根,却从列伍小兵,一跃成为帝国统帅,如果不是他双手沾满鲜血,从励志角度讲,希特勒堪称“草鸡变凤凰”的典范。据记载,希特勒从不喝酒,不吸烟,是个素食主义者,有绝高的绘画天赋。他生活俭朴,一条衬衫,从啤酒馆暴动时一直穿到1945年,他一般只穿军装和西服,为的是不让别人看到他衬衫上的补丁。同时希特勒还平易近人,除了在军事会议上,他从没发过火。平日里甚至司机、厨师跟他开多大的玩笑他都不在乎,上面介绍的这个人你能相信他就是致使整个欧洲流血千里的人吗?希特勒一生未婚,甚至对女人颇为不屑,但却对性充满了渴望,对女性的温柔垂涎欲滴。所以希特勒是一个拒绝爱,同时又无限地渴望爱的“奇异变种”。正是这么多的不解才会让人们更加想了解希特勒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希特勒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或者说他应该算是一个“奇葩”了。

  希特勒对软弱与权力的情感很可能也决定了他对于民族和国家的态度。对于那些弱小的,或者因为某种原因不展示力量的民族和国家,他只有蔑视。希特勒病态地把犹太人和疾病,特别是血液病、梅毒,以及各种肮脏的赘生物联想到一起,可见他对犹太人的仇恨具有不同寻常的病理性质。不得不承认,希特勒拥有不凡的才能,他能把很复杂的问题简化为非常简单的语言。而说到他理解和利用对手弱点的能力,将敌人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能力,他把握时机在最有利的时刻进攻的能力,更是明显到简直用不着文献证明了。当然,希特勒的这些能力也必定有其局限。希特勒由于性格原因越来越孤立于外界,不了解现实中正在发生什么事,因此他决策时所参考的数据基础是不充分甚至错误的。他常常误解英国、美国的意图,以至给他自己的扩张计划带来了不愉快的结果。希特勒患有失眠症,当他真正睡着时,又会做猛烈的噩梦。有时他会产生幻觉,他长时间独自散步时经常会听见说话声。他过度担忧被人投毒,以至于采取极端谨慎的措施来防止他的食物和卧室中被下毒。所有的这些都说明,这个独裁统治者最后的结局都是悲惨的。当然击败希特勒的不仅仅是希特勒本人,还有德国情报机构的诸多弱点和缺陷。本书从希特勒发动战争到德国的弱点,以及战时德国的政局、战时生产、军需供给,以及一些国家的应战,西线、东线、地中海等战场的战事分析,从全方位分析了击败希特勒的各方要素,可见这本书的内容资料相当全面,可以给对此次战事感兴趣的人一些理性分析。

  希特勒已经成为历史。不过那段战争却被世人永远牢记。让我们远离战争,当然我们也不希望看到这个世界上再出现希特勒二世。我们的幸福,一定要靠我们自己来创造。

  《击败希特勒》读后感(五):“解剖刀”下的希特勒王朝

  “解剖刀”下的希特勒王朝

  ——评《击败希特勒》

  文|杜子腾

  虽然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有69年的时间了,但每每提起纳粹的恶行,希特勒的野心,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凄惨,那些距离历史更近的人们总是心有余悸。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和平年代降生的幸运儿来说,没有经历硝烟的滋味,不懂人间炼狱的模样如何才能体会到穿越时空的历史真相?是那些青史留名的史学家在档案与情报间穿梭爬梳,给我们书写下了文字的电影。

  《击败希特勒》是一本最初来源于英国解密档案中的报告,之后被详细考证并全面论述所形成的书籍。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不同于之前我们所读到的绝大部分书籍。以书目页中所显示的的内容就足以让你大跌眼镜:全书主要内容三大部分之一的附录内容足足有两百多页,占全书所有内容的百分十七十左右。如果不仔细看书,肯定会形成两种迥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会认为作者偷懒,另一种则是叹服作者的严谨的认真。其实,真正读了本书你就能避免任何一种一边倒的意见。这本书基于英国情报机关总结希特勒为何失败的秘密报告,报告原文《德国的弱点:战略和组织,1933-1945年》既是本书依据的来源,同时也是修正与评价的对象。

  所以,不同于以往我们看到的描述二战中纳粹德国失败的历史书籍,这本书更像是绝命毒师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或者更确切地说,就像庖丁手里的刀。这把刀依照着不同的方向,确定后就稳扎稳打,不断深入,直至剥皮削骨、厘清路径。整个帝国在二战中的全部状况,从作战计划到协同指挥,从领袖特质到军队状况,从情报体系到生产供需,从联合指挥机制到具体东西线战事,无一例外的全部经过作者的“手术刀”检验。每一部分都可以单独出一本书来继续相应的论证。作者在这里则是采取了“列条”式的积累证据与事实方式,同时相关的数据不会遗漏,全部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在一旁增加说服力。这样精简却有力的文字就像是鲁迅的杂文,让我们看到赤裸裸的帝国景象;更像庖丁将牛大卸八块后空空的骨架和齐齐的筋肉给人的震撼与信服。

  这本书既是一本帝国残像的百科全书,又是一份字字戳骨的真实报告。二战中与德国有关的人、事、物一开始便在“大事记”、“主要人物”等中详细介绍。甚至英国情报局所作的报告原文也得到了全文公布。作者吸收了其中正确的部分,同时批判了报告中不少的问题。这些全部都反映在本书中,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德国战败图景。

  同类型书里,可能《第三帝国的兴亡》更具有知名度,因为这本书的资料来源更加一手。想想看大量的私人日记、通信、极度秘密的发言记录、纳粹头领电话窃听记录加起来的信息量该是有多达?据说当时仅仅德国外交部有关的档案就有485吨!在这样的庞大一手资料下,厚重的帝国历史,虽然只有12年零4个月,形成一条线勾勒在读者面前。本书的情形与此相比却像是另辟蹊径。在关注点上,本书首先是以英国前情报机构的德国战败秘密报告为基准,然后搜集资料。最后将整理出来的每一条线索都呈现出来,以点聚面,滴水汇海。因为缺少对相关数据的来源提供,我们不能妄自下评论,但是基于作者的学术成就和二战史料和档案的公开,我们还是可以笃信本书所进行的历史回眸与评价。

  如果你是个二战史的超级爱好者,请加入本书的阅读;如果你是个希特勒的崇拜者,请参照本书回顾其历史细节;如果你是个追求历史真相的求解者,翻开本书,跟随作者寻找答案。

  转载请联系作者,否则谢绝一切形式转载。(本人学法,违者必究)

  《击败希特勒》读后感(六):关于希特勒的秘密报告

  关于希特勒的秘密报告

  《击败希特勒》/by烟波浩渺1980

  本书主要是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的关于希特勒战争机器的秘密报告,名称为《德国的弱点:战略和组织,1933-1945》。这份报告以英国当局的角度对1945年希特勒以及的德国最高统帅部二战惨败的根本原因,于1946年10月全部完成,这份报告最终在1991年10月解密。

  联合情报在 “任务声明”的前言部分写道:因为逮到有可能以全面均衡的历史观考察那段过去之时,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当下记忆清晰鲜明的“重要时刻”将变得模糊不清,未来可能出现一种倾向,即低估纳粹战争机器的强大,自恃盟国的优势来的理所当然。这段话如今读来相当惊心。果不其然半个世纪后现实印证了他们的初心,就算是英国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理查德•奥弗里认为:盟军的胜利在情理之中,而且对希特勒不屑一顾。却反而忘记了曾经残酷的历史,这是所有的爱好和平的人们不想看到的,更是作者不想看到的。

  本书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成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希特勒通知欧洲继而主宰世界的“宏伟计划”;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主要干扰事件;失去战略主动权后纳粹战争机器的致命缺陷。第二部分集中关注了展示工作的内在弱点。第三部分为附录,共19章,按照年代记述了1939年后的各种要事。采用这种呈现方式在于:详细说明德国的诸多弱点如何一步步走向失败。

  为阿道夫•希特勒这位党魁所做心理画像是令人关注的部分,关于希特勒的话题一直都是非常热烈的,他的各种故事,成名、入狱、演讲、《我的奋斗》、成为统治者、发动战争等等一切都是值得人思考的,他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看看情报机关的眼中的他是什么样的?《我的奋斗》到底有没有引起情报机关的重视呢?

  我们要关注这本书中涉及的文种——报告。先来看下关于报告的释义: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属于上行文的一种。特点是内容的汇报性、语言的陈述性、行文的单向性、双向的沟通性。

  从我国关于报告的释义来看,就注定本书不是一本历史小说,而是一份官方的秘密报告材料。语言以陈述为主,上行送达英国政府相关官员传阅。那么现在此份报告已经解密,幻想下我们此时阅读本书的身份吧!

  本书的作者保罗•温特(Paul Winter)博士曾就读于沃里克大学、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于2009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于伦敦大学的彼得•亨尼西教授,专长于战时情报研究。在本书中就以专业的角度,犀利的语言指出了英国在了解希特勒及其部下心理意识方面的不足,客观的评价了历史的一手资料,并对此做出总结归纳,帮助读者由浅入深的了解这份曾经的秘密报告。全方面的了解希特勒如何在德国制造的战争机器,战胜方又是如何赢得这场战争的现实资料。

  喜欢导读中这的这段话,尽管《弱点》这份资料不完美,但是他的意义,至少能警示史学界在当前和未来的研究中切勿低估纳粹战争机器的能量,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希特勒曾经无比接近胜利。

  《击败希特勒》读后感(七):世界二战失败的密告

  世界二战牵连着中国,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比较熟知。当日本投降的那一刻,反法西斯战争最终以胜利告终。

  《击败希特勒》这本书是一本纪实的文学报告,真实性无法比拟,作者保罗•温特,专长于战时情报研究。虽然题目是以希特勒为主的,但是整部书还是以二战的失败的原因来深刻剖析。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德国的计划,讲述着德国一步步吞噬欧洲乃至世界的计划。第二部分为德国的诸多弱点,关于希特勒自身的,情报,生产等等。第三部分虽为附录,但是详细地记录着德国在各个战线上的分析。

  二战的起因在一战结束时签订的《凡尔赛条约》时就已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希特勒的上台催促了这次的战争。闪击波兰成为二战的开始,英国和法国随即对德国宣战。世界二战的时间为1939年到1945年,以日本的投降作为法西斯的彻底结束,而1945年的5月,希特勒自杀,德国战败。世界分为两大阵营,法西斯主义和反法西斯。涉及德国、意大利、日本、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等多国,战场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

  书中详细着讲述了德国发起战争的起因、德国的作战计划、德国的失败原因。从书中我看到了希特勒的偏执,没有人敢上前进言。这也是德国必败的原因之一。一个国家要赢得一场胜仗要天时地利人和。而德国的败从人就开始了,不会成功的。从书中的附录中可以看到德国的战线分为东、西线,可以看到东西线中的计划,以及失败的原因。

  看完书后,我有这样的一个想法,为什么一战、二战都是在德国比较占优的实力之下,最终的结果都是失败而告终。对比一战,我发现二战与一战有着相同的错误。1.一战中德国在开始的盟友选择错误,而二战是因为希特勒的独裁。都是领导层的问题,开始就已经在失败中。2.对苏联的估计不够。一战时苏联由于十月革命退出了战争,但是也一直牵制着德国;二战中,希特勒攻击苏联是最大的错误吧,他低估苏联的实力,苏联漫长的冬季阻挡着德国的脚步。3.对美国的参战:一战末德国在海上的无限制潜艇,激怒美国;二战末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样激怒了美国,而美国的参战,是使德国战败的必要原因之一吧。4. 一战和二战同样,德国国内经济的塌陷和战线太长造成失败。

  看完二战失败的报告,深深叹一口气,去慢慢体会这二战中地变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