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读后感10篇

2018-06-26 04:5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读后感10篇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是一本由meiya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读后感(一):meiya的金玉良言

  情感问答类的书籍看过不止一本,觉得这一本是回答细致耐心的,像是与题主携手而坐娓娓道来其中的道理答案之中有心理学理论案例分析诚意十足。自己也是个热心助人的网友,曾开贴为人们决心困扰,深知如果希望对他人有所帮助,回答疑问首先需要做到与题主同呼吸共命运,站在他的立场上给予建议指点,meiya做得很好。

  以下摘录meiya的一些话语

  很多时候,我们的害怕和恐惧都来自过于发达想象力现实中的自己常常败给想象出来的恶魔,但是不去想它似乎并不容易做到。

  一个内心安全感的人是生活得有力量的人,她可以自由行走,安身立命于这个世界。她会像一棵大树一样将根牢牢扎向大地,枝丫伸向天空,不断地成长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后路切断后,就切断了自己的犹豫不决,他便不能逃避,只能一心一意往前冲。这个时候往往能够激发出内心的力量,看见自己并不知道的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腾伯格说,完美爱情=激情+亲密+承诺,激情是生理冲动,亲密是心灵契合,承诺是责任保障。三元素齐全情爱关系才是真爱

  被人真心爱着是一件非常奇妙事情,它会让你觉得并相信自己高贵美好、被人珍惜的。当一个人相信自己是高贵、美好、值得被人珍惜时,他是不会轻易允许内心的魔鬼出现的,而是努力活出自己内在的神性,他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以配得上这份爱,这就是爱情强大的修正功能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读后感(二):你是蔷薇,何苦委曲求全做玫瑰

  第一次知道meiya,是真正玩起豆瓣之后,好友推荐。之后玩豆瓣,多多少少会有所关注。刚开始打动我的不是她的文字,而是她的经历。同样来自农村,知道一路奋战走过来的不易。同样热爱文字,并且我和她一样做着文字的梦。对于和自己兴趣爱好一样的人,我总是会产生莫名的好感,对于meiya也是如此。

  这本书是朋友赠送所得,当时嚷嚷着想买这本书。其实当时对这本书的了解根本不多,只是单纯的因为书名原谅我是如此这般。刚开始读这本书时,并未给我多大的好感。细细品味,书中朴实、淡然的文字,让我越发喜欢起来。

  书中黄金句:

  很多时候,我们的害怕和恐惧都来自于发达的想象力,现实中自己常常败给想象出来的恶魔,但是不去像它似乎并不容易做到。

  婚姻就是两个人合伙做生意,不过经营的是彼此的快乐幸福

  一个人的幸福要靠自己争取,而不是参考其他人的生活形态,受其他人选择的摆布。

  要拥有必先懂得接受失去,要失去必先有勇气去拥有。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这么急迫地想要奔赴远方的灯光,只是因为在此深陷在灰暗的生活泥沼中,但是如果自己无光,遥远的灯光同样给不了你切身的温暖

  指望别人不欺负自己,对自己好,是不切实际的,而你自己可以选择变得强大。不是世界对你太残忍,而是你弱的很天真

  最初的爱情那么美好,可是爱情很短,生活很长,浑厚的琐事会将激情磨光,暴露出双方成长速度差距随之而来的是价值观人生追求的不一致

  还记得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图书馆,偶然与平日里的一位朋友遇见。当时他闲得无聊,又不想太早离开,询问有什么书可以用来打发时间,我便把这本书给了他,忙起了自己的事。第二日,收到他的短信,询问我是否还会去图书馆,原因是想继续在图书馆看完这本书。之后的日子,依旧如此,直到他看完这本书。我当时很是好奇也甚是费解,这本书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女性情感问答的内容,我很不明白他一大男生竟然会如此喜欢。也正是因为这次,他从看书就会昏睡的人,居然也和我做约定,每次传统节日必定买书。其实因为文字的原因,遇见过好几位从来没有交集之后成为好朋友的人。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文字力量的强大。

  如我刚才所说,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情感问答。是meiya通过豆邮和豆友们交流结果,meiya从中精选了28篇很有代表性的问答,最终成书。书中来源于豆友们对自己生活,遭遇痛苦倾诉。你甚至在书中可以看见自己的影子,看到相似的痛苦。meiya以自己的立场和见解,给豆友们出谋划策,平复他们的内心。回复并不一味的心灵鸡汤式的暖心,甚至大多内容一针见血。

  每个人的痛苦来源于生活,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遭遇。甚至很多时候很多曾经我们觉得过不去的坎,到现在看来都不算什么。生命存在着,日子也便要过下去。我们都不曾多幸运,个人的酸甜苦楚,其中滋味也只有当事人清楚明白。每种经历和痛苦在其他人看来好似不算什么,当事人的纠结和不释怀,只会让痛苦加倍。寻求帮助,找个倾诉对象未尝不可。但真正的解决,来源于当事人自身的释怀。自己走不出自身所处的泥沼里,就无法看见外面的纯净天空,更无法真正的摆脱负面情绪对自身精神上所带来折磨

  你是蔷薇,又何苦委曲求全做玫瑰。虽然世人大都爱玫瑰,可你是独一无二的蔷薇,你拥有自身的独特。真正理解明白你的人,爱的是你的灵魂,也会爱你的全部。也正因为你是蔷薇,不需世人爱玫瑰,而去刻意伪装。委曲求全,让自己痛苦;伪装,又失去真我。你是蔷薇,就做最真、最美的蔷薇。真实,听见自己内心声音,做真自我。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读后感(三):狗血的人生需要来点鸡汤补一补

  在豆瓣上关注meiya很久了,也一直在看她发表日志,看她自己生活的各种变化,再思及自己,就觉得差距有点大。书到手有一阵了,书的封皮很喜欢,内容都是一些网友给她写的牢骚和一些求开导的邮件,每次看meiya的回复邮件,就觉得meiya性子真好呀,居然会耐着性子跟这些同龄人抑或是比自己还要大的人讲道理。

  书里的来信者大多都经历着家庭、情感、工作上的各种纷扰,其实每个人这一路成长、一路走来谁不是如此呢?只不过在我们身边这个小范围内,总觉得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是如此的特别,认为没有人经历的一切比自己的还狗血。未来有太多的未知,人生的修炼也从来没有尽头,所以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要多经历一些事情,才能在以后的岁月中更坚强的挺住。

  可能年龄越来越大了,鸡汤看得也够多,所以现在再看meiya写的这些东西,产生的触动不是很大,若是再几年前刚毕业那会看这些东西可能从中学到的东西会更多。展开书评发现大多数都是豆瓣红人们写的,有些作者的书我也看过,基本上是跟meiya一样的风格---鸡汤风格。这也是我们这些人生阅历并不多的年轻人最容易感慨出来的想法,它不深刻但是在人生低落的时候确实是可以支撑自己走出黑暗的一股力量。

  因为书是赠送的,秉着言而有信写了这些不算书评的东西出来,如果你正经历着人生中的一些狗血,就看看meiya的这本书吧,总有一个故事能给你一个豁然开朗答复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读后感(四):你的人生,你问谁

  文/***

  读情感类的杂志,比如《知音》或者《爱人》,总有一个栏目叫“情感问答”。就是一帮生活有困惑,人生遇窘境的“智障男女们晒隐私问题。这自然少不了一位人生导师,心灵猎手去答疑解惑。这类人通常叫情感专家。情感专家这种动物,应该与我们不是同类。因为,他们知道的实在是太多了。

  meiya 应该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吧。在《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的序言里,她说:“出于好玩,在豆瓣广播里说自己要写情感类问答文章,于是就有关注我的网友写邮件来”。Meiya说,写这种东西,她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窥人家隐私,一个是自我感觉幸福。她还请读者们原谅她说出自己的真实心态。其实,我一点不觉得她不值得原谅。不值得原谅的是那些写信来的人!

  你的人生,你问谁?这是我特别想诘问写信人的话。我忽然想起了麦克尤恩的《只爱陌生人》,爱上陌生人是可以获取快感的。那么,把心底事告诉陌生人也是一种快感的攫取吗?

  我觉得写这种信的有两类人,一类是真的被困在情感的局里,不知所措,就像溺水的人,需要有人搭把手挽救。徐志摩林徽因初相见,便不可救要地爱上了她。他给她的信里写道:徽徽,我爱上你了,像个溺水的人,不停地坠落。这便是在爱里的人的感觉,任谁都无法解惑。在这种情况下,情感专家有用吗?

  还有一种人是要倒垃圾,把负能量的情绪卸载掉是她们所需,答案对她们并不重要。我觉得meiya是对付这类人的好“材料”,用满满的正能量和排山倒海名人名言电影电视剧经典台词,以及专业书籍摘抄淹没负能量。读起来,你会发现这种对抗滑稽。就像在给滑冰的人递一把剪刀。大致的意思是,如果你在冰上滑倒了,请把鞋上的冰刀剪掉。可,剪掉冰刀的鞋子还是用来滑冰的吗?如果生活像书籍,像电影里说的那样,可以满满正能量地过,那还是生活吗?生活不虚伪,可为什么我们要用假相掩盖生活?meiya的情感问答就是这么回事,你牙痛时可以先治耳朵

  其实,文学类的书籍里类似于情感问答的作品不在少数张小娴写过《谢谢你,离开我》,旷广溱写过《单身练习题》,王贻兴写过《遇上爱, 我们都是贱骨头》,都是从不同视角诠释爱,解析爱,或者说回应爱。每一份爱都珍贵永远不要轻视爱。你是玫瑰,你是蔷薇,都值得爱。

  书中的那篇“是要冷酷到底的真相,还是要温情脉脉幻象”就颇值的玩味。一个姑娘喜欢上一个男人,但那男人骗子,假的姓名假的个人信息,还有另外一个真的女人。遇上这样的人渣,谁都会痛苦。meiya认为,男人的骗无非就是骗吃骗喝骗炮骗感情,是女人自己傻才被骗。

  我反对这种观点,“你若爱,请深爱”,这是标准的爱情观。防火防盗防记者似的情感谈不上恋爱。爱是飞蛾扑火,爱是引火自焚。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有爱就有伤害人类的强大在于受伤之后有能力复原,如果你没有这种能力,请你去练习。爱,也是一种训练。只有没谈过恋爱的人,才试图在爱里分清理智与情感。不是人人都能活成简.奥斯汀。张爱玲怎么样?每个女人都共认的“情感教主”,不是仍然在胡兰成面前就低到尘埃里,给胡兰成的女人拿钱去堕胎,又给钱救济他失业。

  如果张爱玲给meiya写信问及与胡兰成的这段情,不知道meiya会不会先来段爱因斯坦的名人名言,再引上《金刚经》里的这句话,“如果这世界一切本都是幻象,那还谈何真心”。女人的爱,就是爱上爱情,就是充满幻想。爱,因为有幻想才美。参照《金刚经》谈恋爱的是佛祖,不是我们凡人。在这个世界上,爱,高于一切,不能因为欺骗否定爱情。何况,在爱里都是你情我愿,无所谓骗与不骗。每次恋爱都是成长,不管是别人爱你,还是你爱上别人。没有必要轻视自己的恋爱,不用专门学习遗忘。聂鲁达说:爱情很短,遗忘很长。所有的一切,终归遗忘。

  标题党们,可以认真拜读下目录里的标题,我觉得都不错。看过标题,读者们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些想象都属于你,好的坏的,美好的忧伤的。我觉得如果有情感问题,只可问两种人,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千万别去问陌生人,她不是你,怎知你心?人生是你体验来的,不是别人教会的。所以,你的人生,莫问别人!

  转载请告知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读后感(五):关乎爱情,更关乎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1、罗素有句名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以前我对这句话体会不深,但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我的体会就深了。我看到自己对爱与知识的渴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同理心,能够共情他人的特质

  2、如何提升自己的安全感:

  (1)偶尔逃离安全区,在小范围内冒冒险。

  这里有一些提高安全感的小范围内冒险方法,可供你选择。

  1.一个人去一个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餐馆吃饭。这个地方离自己的家不会很远,一小时以内的车程

  2.当做到第一点的时候,再试试一个人去郊区的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玩上一天,可以野餐、看书、放风筝、找人聊天,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一个人散散步。当你能够做到这些时,一个人离开家去附近的城市旅行也会变得更有信心

  3.在一个不重要的小团体里(不重要的标准是:失去这个社交组织你也不会觉得可惜),做一些自己一直不好意思做的事情。比如穿得很性感,讲一些荤笑话,给大家唱拿手歌曲,表现自己很幽默搞笑的一面……

  4.参加一些演讲、讲座、发布会等活动,在互动环节大胆地向台上的演讲者问一个问题。(尽管你内心还是很害怕。)

  5.去做一些自己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借此寻找自己的爱好。比如去花市买两盆花,拿件旧衣服缝制一个布娃娃,学习烧意大利菜,上一节画画课……

  偶尔逃离安全区,在小范围内冒冒险,你既不会感觉很不安,也提升了自己的安全感,

  (2)把背包扔到墙的另一头

  一个人在下定决心前容易东想西想,犹豫不决,怕这怕那,也容易退缩和放弃。当你把背包扔到墙的另一头时,不仅切断了退路,还对自己许下了承诺——我一定要达成目标。有趣的是,当一个人这样想的时候,往往会获得命运的垂青,更容易获得成功。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有的时候你不逼自己一把,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3)建立自己的成功档案。

  从现在起写下自己做过的很牛的事情,无论这个事情在他人眼里多么微不足道,记录自己的成功日记,建立一个自己的牛人档案。这份牛人档案在你不安和恐惧的时候会告诉你,自己是一个多棒的人,让你获得自信和安全感,并且生出继续努力下去的勇气

  3.生活的勇气不是完全战胜自己的软弱和恐惧,而是坚持下去,接受并学会与软弱。

  4.心理学上的普遍性原则,让你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不是孤单而悲催地独自存在,让你有找到同类的归属感,让你有坚持下去的力量。——所以安慰的最好方法,是让对方知道,他不是一个人。

  5.如果我年纪再小一点,我想我会刻薄地送你一句话:别顶着爱的名义,干尽天下丑事。但是如今我变得温和,也变得啰唆,改成这一句送给你:别把依赖当真爱,别把恐惧当深情。

  6.每个人都走在一条自己相对熟悉的路上,这样似乎更安心,不管这条路多么泥泞不堪。若打破以往熟悉的模式,选择走另一条路,就会有不安,但是那条路也许会更好走,会看到更多不同的风景。人往往熟悉一种模式后就放弃了其他的可能,这是在对自己的人生判刑,也是一种不幸与悲哀。

  7.爱是成长,让彼此成长为越来越美好的人;爱是一种理智的选择,也是一种纪律,不去爱我们不该爱的人,要放弃错误的爱情关系;爱是真诚地渴望对方幸福、自由与独立发展。——什么是爱?

  8.你是否有爱的能力?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勇敢、真诚、有原则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努力学会独立,才有资格爱人,才不惧怕失去依赖。

  9.所谓失控就是一个人明知道一件事对他没有好处却还是会去做。——不是不理性,而是要多一些自控力

  10.因为经历,所以懂得。生命不息,红尘不止,仅以一程换一种懂得。

  11.婚姻就是两个人合伙做生意,不过经营的是彼此的快乐和幸福。经营不善,及早宣布公司破产,降低损失,清算和分割资产,好聚好散才是上策,苟延残喘地拖着,只会赔进去更多,徒增更多的怨恨与恶毒。

  12.但正因如此,改变才更有意义,越困难的事情往往越值得去做。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事情大多不容易。一个人去爱另一个人,一个人去改变自己,也许都是最困难的任务,是终极的考验,是上帝要在你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

  13.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一真理一样,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婚姻,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父爱/母爱(父性/母性),可以胜任父亲/母亲这一角色。一个人不适合婚姻,缺乏父爱/母爱并没有错,没有成为父母的意愿,没有建立一个和谐家庭的能力,没有学习如何做好父母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这样的人却选择进入婚姻,成为父母,让自己的问题成为伤害年幼孩子的利器,便是一个人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责。当然这也不单单是他们的问题,也有一部分社会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社会更进步,更文明,体制更健全,更有安全感,价值观更多元一些,想单身的可以一直不结婚也能好好生活,想结婚的可以找得到合适对象,想离婚的人可以更自由更有保障地离婚,无疑有许多人会生活得更幸福一些。

  14.我喜欢忠贞和谐、白头到老的主流婚姻观,我知道自己和他们的选择不同。虽然你给我写信,觉得我有点影响力,但我也不会自大地站在道德高地上去谴责或者纠正其他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他们的自由。我们需要的是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要认识到:在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和我的选择都是一样的,在这世界上,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存在。

  15.他们的婚姻固然有问题,但是你如果因为父母的婚姻不幸而不相信爱情,恐惧婚姻,那就是放弃自己的自由意志,放弃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放弃了让自己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让自己幸福的机会。一个人的幸福要靠自己争取,而不是参考其他人的生活形态,受其他人选择的摆布。

  16.人,是观念的产物。无论怎样的观念,在接受它之前要先思考一番。一味全盘地接受大家的固有观念,你极有可能被观念所捆绑,成为观念的奴隶。

  观念有时就是束缚心智的木桩。人生的“木桩”随处可见,其中有根木桩的名字叫作“失败”。失败本身并不可怕,重复的失败也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重复的失败一次又一次将你想要改变的希望、决心、信心摧毁,让你丧失自信,陷入绝望,质疑自己,裹足在不安与恐惧之中寸步难行。

  17.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木桩”就是人生的宿命——画地为牢,裹足不前,坐以待毙。过去做不到的,并不意味着现在做不到。你需要做的是先拔掉“木桩”,然后勇敢地迈步。你是一块宝石,值得被珍视,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

  18.所以我建议你不要封闭自己,要出去多交些朋友。女人不管是单身还是已婚,要一直都有同性朋友。交女性朋友这种事情一定要抛弃利益连接,越单纯越好。两个简单女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乃至心心相印,往往给予你最实在的温暖、最深的理解、最宽广的包容。

  19.年少的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以后,我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有时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绝望。真正的绝望跟痛苦、悲伤、惨痛都没有什么关系,真正的绝望让人心平气和。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的任何人得到快乐、充实、救赎。那么,你面对自己,把这种意识贯彻到一言一行当中。

  20.不要再等待别人来斟满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无私奉献。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满,心满意足地快乐了,自然就能将满溢的福杯分享给周围的人,也能快乐地接受别人的给予

  21.一个多世纪以前尼采说:“疲倦时,多年前已经战胜的老念头就又来侵扰我们了。”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已经是一种幸运了,更普遍的现象是:“随着岁月流逝,我们一次又一次遇见与过去相同的困境,多年前侵扰过我们的念头一次又一次地侵扰我们。”那个困境的样子于我们而言是如此熟悉,它每一步的发展我们都可以预料,甚至每一次的结局我们都深知——以我们的惨败告终,但是令我们痛苦不堪的是每一次结局我们都无法改写。

  心理学家把这样的现象叫作“重复性强迫”,给出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熟悉感带来的“安全”;二是拯救与“未完成”情结,即“这一次我一定能够搞定”。

  每个人都走在一条自己相对熟悉的路上,熟悉的总是更“安全”的,未知的总是更“不安全”的,甚至是“恐惧的”。所以,有的人面临新的开始、未知的选择时,宁愿回到自己熟悉的那种情境中。尽管在那种情境中他受到伤害,感觉痛苦,但他至少熟悉那种伤害模式,明白那种痛苦的滋味。对他们来说,未知的恐惧比熟悉的痛苦更加可怕,但是实际上可能是这样,但更可能完全不是这样。一旦他们选择熟悉的痛苦,就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去体验未知快乐的机会,让自己的生命再一次禁锢在过去的轮回中,他们痛苦的情况会变得更加糟糕。

  想要跳脱出这种“重复性强迫”,需要对自己的行为与思考方式保持警惕。我们的困境是什么?是我们选择了困境还是困境纠缠上我们?我们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样的困境里?背后支持着我们这样做的思维模式是怎样的?我们如何做到分辨、躲开或是战胜它?我们也要明白:不幸与痛苦值得同情,但无论在何种环境下,不幸与痛苦都不是好事;不要刻意人为地制造不幸与痛苦,而应该努力逃得远远的。

  对未知的事物,人类需要适当的恐惧,这能让我们更好地生存下去,但是我们不能成为恐惧的奴隶,让它奴役我们的身体和灵魂。

  我们还要有勇气去尝试,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未知会让人恐惧,但同时也是机会。我们喜欢熟悉的模式,但若打破以往熟悉的模式,走另一条路,会看到更多不同甚至更美的风景。恐惧害怕的时候问问自己:我到底怕什么?怕事情本身?怕失去背后的代价?还是怕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真正的勇气不是没有恐惧,也不是完全战胜自己的恐惧,而是接受并学会与恐惧和平共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恐惧耐受力。勇气,就是你敢于改变而迈出的每一步。

  不要太害怕失去。《圣经》中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25:28)。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马太效应”。你越害怕失去,越容易失去,最后连失去的资格都失去了,没有了。所以,你别一个劲儿地担心失去这个,失去那个,因为你还一无所有呢!谈何失去?失去是拥有者才有的资格。要拥有必先懂接受失去,要失去必先有勇气去拥有。像王小波说的:别怕美好的东西消失,咱们先让它存在。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读后感(六):急匆匆的步伐

  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事,功名利欲夹杂其中,无形中我们主动或被动地开始奔跑起来,追名逐利,享受成功,将个人意志的最大化定为目标,让利益和欲望支配自己的社会行为,快节奏的生活成为了都市病,没有人愿意停下来慢一些,也不想停下来,如果自己慢下脚步,就会被别人迎头赶上,那是要和自己的工作、生活挂钩,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没有错,那么就不能停下此刻急匆匆的步伐。

  所以,我曾经对慢的偏见由meiya之前的作品发生了转变,再此不多赘述,单凭这本新作而言,我觉得这是一本慢的延伸,也是自我的延伸、爱的延伸。无论是生活态度还是对待感情的方式,爱本身就是在慢生活里才能更加体味的情愫,如果连自己的内心都看不到,又如何去观望你爱的人。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读后感(七):What is a journey?

  这本书的第一章,meiya取的章节名是《爱是付出,是成长,是旅程》。看到这一句就想起Louis Vuitton一年前的电视广告,这是Louis Vuitton在中国发布的第一支电视广告,名字叫"What is a journey?"

  三年前我写情感问答,常常也讶异于人们怎么会陷入这样一段恋爱。先是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给他们找开脱,后来修了性格学,就觉得一个人这一辈子会作出怎样的事情还真的是跟她的性格有关。书名叫《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好像是要说悲伤的故事。但其实需要掏心掏肺的Share还真不可能只是简单的浪漫爱情。

  但出这本书,肯定不是散发悲伤的情绪,也不是要教授大家不要相信爱情。就如meiya在《每当孤寂时,先做自己最理想的爱侣》中的先导语一样:“不要因为看到他人的不幸,而放弃自己对幸福的信仰与追求”。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你跟一个人拥有不一样的性格,即便是放在同一段关系中,结果也会不用。大概这就是为什么这28个陌生人求助于meiya的原因,不是因为meiya会有什么独特的大智慧,而是因为meiya与他们本就是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的方式自然也就不同。

  掐指一算,我跟meiya认识大概也有两年多了。

  她是我在上海唯一的作家朋友,关于出版圈的吐槽有时候只有找她才会觉得对方有感同身受。但因为住得不近,我们不常见面,上一次是八个月前,我因为要出发去美国,她刚好出了第三本书,所以就在我家吃了个晚饭。这一次我出新书,跑完苏州的宣传,才有机会约她出来。有时候我们也会交换彼此对未来的意见,就跟书中的28个陌生人们无异。从广告公司挣脱,然后成为自由职业者,我们的人生轨迹其实有很多处都有重合,这种重合形成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

  常常连我自己也会从meiya的只言片语中得到很多。比如她在这本书中说:“不幸福的人普遍拥有这样两个源代码:追悔过去,恐惧未来;不要追悔已经失去的时间和金钱,也不必为未来的烦恼过分担忧。”我说我下半年想要搬去伊斯坦布尔,大概会在那边住上个半年。她问我为什么要去,我回答在上海四年,已经失去探索这个城市的动力了。想做的事马上就要去做,过去都过去了,未来先放一边吧,享受当下,这是meiya在书中传达的意见,也是我切身去践行的理念。

  其实是旅程的何尝只是爱,对于这28个陌生人来说,与meiya的交流也是一次旅程,去发现自我,了解自我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不能给你透露太多这本书的内文,但如果你买来看,肯定不会后悔。书评的末尾,就分享What is a journey的全文给诸位,送给自己,亦是送给meiya,也送给千千万万个陌生人。

  What is a journey?

  A journey is not a trip.

  It’s not a vacation.

  It’s a process.A Discovery.

  It’s a process of self-discovery.

  A journey brings us face to face with ourselves.

  A journey shows us not only the world,

  ut how we fit in it.

  Does the person create the journey

  or does the journey create the person?

  The journey is life itself.

  Where will life take you?

  就算是蔷薇,也会找到爱你的赏花人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读后感(八):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经常有人问我不能接受什么样的伴侣,我个人觉得不能接受的是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既然选择了,就不要不甘心,每个人都希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书里也是这个观点(爱是付出,是成长,是旅程。亲密关系不是相敬如宾,而是水乳交融 。)伴侣更多的是爱对方,爱自己,而发现自己就是个爱自己的过程,找到合适的伴侣,爱对方,也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就像书里写的“不要再要求伴侣给你更多的安全感了,他已经给你足够多了;也不要再问对方:你为什么不给我安全感?因为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别人给她再多,也无法填满她内心那不安的黑洞。真正的安全感、幸福感来源于自我,一个内心有安全感的人就算旁人没有给她安全感,她也不会不安,并且依然能够给别人带去安全感。”

  准备写这个书评的时候,正好看见meiya 说:“小学六年级的春节我买了一套粉红白圆点图案的新棉袄,是我上山挖笋赚钱买的。钱带给我很多的快乐、满足和自由!最近有人看到我在广播里发广告就说我赚钱不要脸,骂我的人里还有转载我文章不给钱也不署名的。接下来我会努力写好文章,拼命卖新书,还做其他广告,为了明年学心理学的学费继续赚钱不要脸!”

  meiya的广播体现在这本书里很明显,她引导姑娘们先找到自己,再找到爱人。(每当孤寂时,先做自己最理想的爱侣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个观点让我突然想明白很多事。我第一次觉得钱特别好,是有些女孩告诉我想找有房有车的结婚对象的时候。钱的好处就在于你能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不用为了这些物质需求委屈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变成了一件丢人的事。论语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做最好的自己,找到自己,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可能对每个姑娘都适用,“每个人喜欢做的事情不同,擅长的事情也不同。我认为适合的工作标准并不高:只要你不那么讨厌就成。更好一点的是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这不仅会有成就感,而且生存一般不成问题,但前提是你得不断尝试,你得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读后感(九):情感问答的读物

  后来,我们meiya渐渐成了好朋友,经常在网络上沟通。与很多励志红人不同的是,我几乎见证着meiya从一个广告人慢慢转行,走向了自己喜欢的心理学。在这条路上,她经历过不为人知的辛苦和忍耐,以及很多外人觉得很容易但实际还挺艰难的事情。在第二本书大卖的时候,能为自己的高速发展的命运按下暂停键,并换一条道路,这个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何况是曾经为了做广告而去学习了广告学本科知识,又成功的拿到了大上海广告公司offer的她来讲,得来已经不易,放弃更不是一件容易的决定。但meiya,做到了,并且坚定的走在了新生的道路上。每次听到她跟我讲很多在心理学路上遇到的人,发生的事儿,对未来的规划,对新生活的畅想或者担忧,便觉得,当一个人真正沉浸在自己所爱的事情上时,才是最美好的存在。

  与前面三本书不同,这是一本关于情感问答的读物,有着meiya所习得的心理知识的内容,以及她所经历的对于爱情的理解。28篇来自网络的情感问答,都曾是豆瓣上首页推荐的高热文章,道尽了都市男女爱情中的林林总总。其中第一章《爱是付出,是成长,是旅程》对我感触最深。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读后感(十):所有让你恐惧的东西都是为了控制你

  先提书中提到的三个因为恐惧而不敢前进的例子,分别涉及爱情,友情,工作。

  A小姐

  我跟一个大她六岁、有老婆和一个2岁的女儿的男人同居十一个月,情节很恶俗,基本就是那个男人为了升官以及感恩,和领导亲戚的女儿结了婚。两人没感情,迫于压力酒后生下女儿,之后一直没有性生活。我们俩在一起很快乐,但有多快乐就有多痛苦。我有时觉得自己很不道德,有时又为自己推脱:我没有破坏他的家庭,他的家庭已经出问题了,罪魁祸首不是我。我们提过N次的分手,但最终还是没成功,而现在我对他是否能离婚已经不抱希望了。但想到要离开他,我就受不了。在这座城市,除了他,我没有可以依赖的人,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这也是我无法离开他的关键原因。如果失去他,我将失去整个世界。

  小姐

  我今天和在上海最好的朋友吵了一架。

  导火索是今天下班时她在更衣室所有人面前彻底伤害了我的自尊心。因为我是个胖妞,最近一直在减肥,所以油腻的食物我都不想吃,下班时一个同事叫我一起去吃馄饨,我自然就拒绝了。正说话时被她听到了,然后她不屑地说:“还不吃馄饨,你还没见过她吃油腻的手抓饼的时候呢。”听到的人都笑了。当时的我真的是又尴尬又难过。我的脑海里蹦出来的是:“怎么这么说话,完全不顾及我的感受。”回家我就跟她因为这件事吵架了。

  其实我刚认识她的时候她说话不是这样的,但让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们俩越来越熟了,她说出来的话就越来越难听了,越来越让我有就此绝交的冲动。

  C小姐

  我开学就大四了,我在准备考公务员。但是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再加上自己没有背景,所以考上的概率很小,即使笔试过了,也有可能被挤掉。至于考研,我是一个农村单亲家庭的孩子,现在有个后妈,她不是很好,每次给我学费的时候,我都能看到她那不高兴的表情,所以我还能选择研究生这条路吗?

  我想国考考不上再出去努力找工作,只是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而且我的本科学校只是个普通的一本,不是985也不是211。

  再说说情感问题。我男朋友昨晚给我打电话说,他妈妈说如果他考上研究生,希望他女朋友也是研究生。我就问他,是不是我不考研,你就不要我了?他说:也许吧,如果以后你拖我后腿了,我会毫不犹豫甩了你。

  我现在就是怕我没有考研,国考也没有考上,他就不要我了。我的想法是如果读研究生,毕业了也都26岁了,哪个公司会喜欢这样尴尬年龄的女员工呢?培训你一两年,你就回家生孩子了,公司会觉得不值得。

  A小姐遇到了一个渣男,但她离不开他,为什么,因为她恐惧一个人的生活,而她被这份恐惧控制了。但摆脱依赖是寻求幸福生活的开始。真正的爱情只能发生在两个成熟独立的个体之间。爱是创造,“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创造力”;爱是成长,让彼此成长为越来越美好的人;爱是一种理智的选择,也是一种纪律,不去爱我们不该爱的人,要放弃错误的爱情关系;爱是真诚地渴望对方幸福、自由与独立发展。

  莎伦·布雷姆在《爱情心理学》中说,亲密关系包含了解、关心、依赖、相互性、信任和承诺。真爱这东西是非常稀少和珍贵的,就像难得见到和拥有的宝石,几千个人中才有两对真爱,其中一对还是同性爱人,所以,更别说想要在出轨的男人身上找到真爱了,在他们身上找到真爱的概率只有0.5%。

  布雷姆还说,当爱的双方都拥有成熟的爱的能力时,才能够在不断的磨合中顺利度过爱情的四个阶段:依恋、反依赖、独立、共生,才可以终成正果,发展出持续稳定的爱情关系。不过世上许多爱情关系都只停留在依恋与反依赖这个阶段就夭折了,因为爱的双方并没有成熟的爱的能力。成熟的爱的能力是一种独立能力,与爱人能力并存的能力。

  A小姐之所以离不开他,真相是:你不是爱他,你只是依赖成瘾,恐惧离开这个男人后,要独自面对未知生活,所以宁愿选择抱着这样的渣男不放手。

  每个人都走在一条自己相对熟悉的路上,这样似乎更安心,不管这条路多么泥泞不堪。若打破以往熟悉的模式,选择走另一条路,就会有不安,但是那条路也许会更好走,会看到更多不同的风景。人往往熟悉一种模式后就放弃了其他的可能,这是在对自己的人生判刑,也是一种不幸与悲哀。

  这世界上没有谁离开谁不能活的。别把依赖当真爱,别把恐惧当深情。

  一个人在一段关系结束之后认清并接受了这段关系的本质,虽然本质很残酷,但一定会获得更多的成长。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生命不息,红尘不止,仅以一程换一种懂得。

  小姐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和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因为害怕会失去这个朋友,所以不停地忍耐。但请记住:

  如果有一天我们被人逼到墙角,

  我们自己要负一半的责任;

  因为你教会别人怎么对待你。

  古语有云:“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只有自尊自爱,别人才会尊重你、爱惜你。而爱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按自己的心意而活,不要因为他人的目光,挑剔、为难自己,扭曲内心的意愿。要把取悦自己放在取悦他人之前,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去做会使得自己特别痛苦的事情。面对他人的要求,如果自己做不到也特别不愿意去做,要学会适时适当地拒绝,懂得说“ NO”。虽然这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容易做到,但是只要多加练习,你慢慢就会习惯,然后可以很自然地说“不”。

  你要对方怎么对待你,你可以教TA。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总会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以为对方就应该完全明白自己、理解自己,要和自己心有灵犀。这样想是把对方当做神。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远比让TA来猜你的心思意念来得更加简单高效。与其说“我希望你尊重我”,不如说:“我不想听你讲那些挤兑、讽刺、嘲笑、嫌弃我的话,比如‘还不吃馄饨,你还没见过她吃油腻的手抓饼的时候呢。’尤其是有外人在的场合,我希望你能给我面子。”这样说,更具体有效,能够让对方清楚地明白她要怎么做。

  如果双方发生争吵,不要指责对方不对,尤其不能进行人身攻击,而是就事论事。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也有利于对方明白你的界限在哪里。

  C小姐的问题是关于就业的,她似乎认定自己无论选择做什么都会失败,尽管她现在还什么都没有开始做。我们看到了她后妈想要什么、用人单位想要什么、她的男朋友想要什么,甚至她男朋友的妈妈想要什么,但是就是看不到她自己想要什么。面对的明明是自己的事情,但是她被困在一堆别人的期望和选择中,唯独忘记问自己一句:我要什么?

  一个没有自我的人,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会考虑父母想要什么,爷爷奶奶想要什么,男/女朋友、兄弟、闺蜜们想要什么,甚至会想其他的陌生人会怎么看自己,唯独忘记了自己:“我想要什么?我到底是怎么想的?”由于考虑了太多人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这些人的想法和需求又都如此不同,自己的任何一个选择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痛苦万分。

  没有自我的人是害怕承担责任的人。其实每个人的天性中都害怕承担责任,但是没有自我的人尤其害怕承担责任。一旦自己做了选择就要负起责任,承担后果。我不选择,我让别人帮我做选择,不管结果好坏我都不用负责。就算结果不好,我还有借口:反正不是我自己选的。我什么都不做,我就永远不会错。

  没有自我的人还会是个胆小之徒。什么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就在那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总是过分夸大事情的困难,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比如C小姐还没有好好准备公务员考试,就说自己考上的概率很小;还没有找工作,就担心找不到工作;还没有接受培训,就打退堂鼓;还没有见未来婆婆呢,就担心男朋友会在妈妈的压力下踹了自己。说到底就是害怕投入了没有收获,所以他们做什么事情不是不敢全情投入。因为不投入、不努力,即便失败了,感觉损失也不会太大。但是不投入能得到什么呢?什么都得不到。

  一个看不见“我”的存在的人,一个在乎别人需要超过自己真实需要的人,不是大公无私的人,而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这样一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怎么能够得到“我”想要的一切?又怎么能够做出选择呢?

  生命的意义恰恰就在于选择,一个人只有不断为自己做选择,他才算真正活过。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为了别人的选择而选择,那他没有活出他自己,甚至可以一点都不夸张地说:他白活了。他只是为别人而生,复制了别人的人生。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吗?

  愿为处于痛苦抉择中的人们尽一份绵薄之力,因为所有让你恐惧的东西都是为了控制你,你完全有能力挣脱这份控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