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杜拉斯传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杜拉斯传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27 04: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杜拉斯传经典读后感10篇

  《杜拉斯传》是一本由[法] 劳拉·阿德莱尔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6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杜拉斯传》读后感(一):爱比死更冷

  爱比死更冷

  十七岁的时候,我开始接触杜拉斯,那时我坐在靠窗的位子上,至今记得那年夏天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带着浓烈哀伤,我的眼睛我的皮肤浑身都是火辣辣的焦灼感。我那时还是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姑娘敏感脆弱,又带着对这个世界一切美好幻想,躲在厚厚的课本覆盖下的课堂上偷偷读《情人》。当时只觉得惨烈并且绝望,像是站在一艘在大海孤独夜行的帆船甲板上,我正听着夜晚温柔海风突然有一个人推了我一下,然后噗通一声掉入大海,呼救的声音被淹没,翻腾的海浪一下一下打来,一次又一次挣扎着扑腾着,却一次又一次被淹没,最后看到夜行的船消失在自己视野里,夜幕中再也没有任何的光亮。只剩下黑暗,黑暗还是黑暗。

  窗外的阳光变得面目可憎起来,那是十七岁的夏天,16岁的少女在越南码头与自己的中国情人离别,我却只有憧憬爱情美好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它的残酷与温柔。

  我那时有没有读懂《情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并没有读懂杜拉斯。

  一别六年,我再一次读杜拉斯,企图从某些凌乱线索里去还原一个真实的杜拉斯,这个一直没有摆脱童年阴影的少女,这个把生活写作混淆在一起的女人

  并未读完杜拉斯的所有作品,就开始读《杜拉斯传》,似乎显得有那么一丝的不郑重,但所幸这本书读起来很顺畅,杜拉斯的一生作者笔下铺陈开来,语调或是缓慢悠长,或是急促短暂,一次阅读,就感觉陪着杜拉斯走过了漫长丰富的一生。

  颠沛流离疾风暴雨般的童年,给了杜拉斯永远也忘不了的记忆忧愁,在越南的日子成为她此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最不可磨灭印象,以及写作中最为重要的情感来源。她的一生都缠绕着越南潮湿闷热天气丛林里的雨水一遍又一遍淋湿着她的心。缺失父爱强硬母亲残暴的哥哥,还有一场一场搬家与逃离,这种毫无归属感环境造就了杜拉斯敏感,同时也一再加强了她对于自由渴望,对于自我的放逐与救赎,更对爱有了自己感知认识。她放纵自己的欲望,在绝望之中企图抓住救命的稻草,将写作变成终身不愿背弃的“情人”。

  杜拉斯的作品毫无疑问充斥着绵延不绝的欲望与哀愁,关于记忆的清晰模糊,关于尘世爱恋的各种姿态,她书写着迷恋与吞食,强硬蛮横得把她的思想与情感加诸在别人身上。有人说,对于杜拉斯只有两种旗帜鲜明的情感,要么爱她,要么恨她,没有第三种温和中庸态度。的确,我爱杜拉斯因为在我的眼里她活得自我洒脱不顾一切肆意昂扬,同时又骨中带柔极尽自身之所能。

  她的文字具备太多的情感,她写爱情写到淋漓尽致,将绝望的性爱和无言的离别写得让人肝肠寸断,同时她在情感宣泄到顶端的刹那又似乎有极力的冷静与隐忍。像是有人放了一把火,将一切燃烧殆尽,突然有人在高温灰烬中倒了一杯水,无数烟尘扑腾起来,呛人口鼻,却又似乎能在粉尘飞扬的另外一头看到迷人的幻境。

  在杜拉斯从容不迫叙述中,我看到了深入骨髓的爱欲与泪水,同时还有透彻心扉悲凉与绝望,但我真的读懂了杜拉斯吗?

  她的一生那般精彩绝伦,思想的恣意宣泄,情感的放肆任性,她惹人热爱,同时也遭人诟病,她爱过许多人,写了那么多的故事,却始终只得到少数的快乐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她:写作和爱情都是种拼死反抗,文字如何抚慰,便如何欺骗。人如何宣示爱,便如何背弃爱。杜拉斯写情人,写浪漫偶遇,写至死不渝,但她大概,只爱她自己的幻觉

  我无数次想起《情人》那个能把少女心揉碎的开头: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面容。’这个被王小波称为“无限沧桑尽在其中”的开头,参杂了太多的情绪,也许将这个开头读透,将这个充满了孤独、哀伤、执着、绝望和等待的开头读透,我才可以瞥见一个满身伤痕的女人身上所带着的力量

  2014-9-1

  《杜拉斯传》读后感(二):不读杜拉斯的作品,又怎能了解杜拉斯

  [法]劳拉·阿德莱尔的这本《杜拉斯传》一书呈现出了两个特点。一是翔实。从玛格丽特的情感世界,到她的工作,以及她的著述年谱,本书都做了细致认真描述。“她同时也给自己找到了一个不带任何色彩名字:杜拉斯。杜拉斯是白酒故乡。”这个名字的典故其实与她的家庭经历关系。二是客观。本书做了大量的考证,用资料数据事实说话在,没有主观臆想,是一本杜拉斯的全方位传记

  杜拉斯的一生也充满了不幸、起伏、坎坷迷茫成就。她是一个天才的女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者。无可厚非的是,每一个人都有缺憾。杜拉斯当然也不可避免。她的性格执拗,她的沉沦……也许名人一直是这样,就像今天,人们一样看到房祖名吸毒,柯震东吸毒……

  杜拉斯的前半生有一段时间为情所困,同时与丈夫和情人交往。思想者往往情感更加的复杂,有时候对情感的需要普通人会更加的强烈。另一方面,她作为一个创作的天才,《情人》风靡世界。是的,这正是她的独特之处。

  在本书的叙述里人们看到,杜拉斯改行拍电影。人们看到了做为一个电影人的杜拉斯,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天才与执拗。

  杜拉斯对世界的贡献,莫属于小说《情人》。

  在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里,她以惊人坦率回忆了自己十六岁时在印度支那与一个中国情人的初恋,荣获了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并且立即被译成各种文字,至今售出250万册以上,使她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法语作家。后来在得知她的初恋情人死去的消息以后,她又把《情人》改写为《北方的中国情人》(1991)。尽管小说中与她有关的人都已去世,她的回忆已无所顾忌笔触也更为大胆,用在情人的生理方面的笔墨远比《情人》要多,对乱伦、同性恋的描写也达到了赤裸裸的程度,但是她始终没有说出她的初恋情人的名字,只是用“她”来代表少女,用“中国人”来指她的情人。

  单凭传记要想了解一个作家,显然缺乏基础。要想了解一个作者的思想和心灵,还是要去读她的作品。

  《杜拉斯传》读后感(三):不用懂她,只用爱她。

  有一个坏习惯,一看到温润封面就不忍心放下,总是更愿意多翻几页,更何况这是一本传记,而且是个漂亮女人的传记。

  虽然没有看完所有杜拉斯的作品,就来看她的传记,总是有种走还不会,就急急忙忙跑起来的感觉,所幸,这真的是一本很好读的传记,我不用担心膝盖会不会此次就用坏。

  今年陆续看了好几本传记《胡适》《梁启超》,还有历史人物的梳理《中国人史纲》,严谨的史学观总是有很多考证,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顺畅。反而这本传记,像是在对一个老朋友讲另一个老朋友的故事,不疾不徐道来,也没有那么多复杂的考证。

  近两年,女性话题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偏好看话剧的我更是在话剧里看到更多优秀的女性角色,和比重颇重的观看女性的话剧,如《早餐之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女仆》,女人的复杂与神秘在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这本传记正是顺势而为,解密杜拉斯的身世和写作天赋是每个她的粉丝梦寐以求的。

  杜拉斯,象村上春树一样被年轻读者膜拜,不能说两句她的名言,手里没有一本她的小说,简直是不好意思混豆瓣的。而这里也包含郭敬明,就连他写小说,办杂志,拍电影的商业路线,也显然对杜拉斯是有所借鉴的。是尽管在国外,他们都不过是流行小说的作者,但我们在国内,就是一直这样看着他们的作品被翻译成各个国家语言,而他们对故事的构造,总是更容易借助现在的科技手段被翻拍成电影、戏剧,被更多的读者、观众所熟知。如果是村上是很多人的男神,那杜拉斯更是早已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为人们的女神

  所以,当我们想要了解杜拉斯,我们主要需要了解什么呢。很多时候,我都试图希望能读到杜拉斯之所以能够如此流行的原因,比如她幸福度较低的童年,比如她的美丽与爱情。书里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

  仔细翻阅了她多部作品的评论,最常见一句话总是“其实我还没有完全读懂”,这本传记兴许依旧不能让我们在读完以后就能读懂杜拉斯的作品。但是我们终究会明白,对杜拉斯来说,我们不用懂她,只用爱她,爱她的一切,就可以了。

  《杜拉斯传》读后感(四):不只是《情人》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知道杜拉斯都是那本享誉世界的《情人》吧,我第一次看到《情人》是被这本书的封面所吸引,我看到的版本就是类似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瓦尔登湖》的封面,我很喜欢这种风格书籍封面。

  后来从杂志、报纸上陆续知道一些杜拉斯的信息,最近爆的莫过于她和她的情人的消息了吧,看到这本传记,居然有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的丈夫和情人的合影,我刚看到这张照片时有些瞠目结舌,不过,看照片时不得不承认玛格丽特年轻时的确是个大美女啊!

  玛格丽特的成长经历让人觉得很是压抑,那个时代的人,即便是作为侵略者,日子也都没有很好,看完这本书让人清醒的认识到:无论何时,世界都是弱者受气强者生存的。

  这本书我从八月份拿到手里,陪着我坐着K42从家来到一个新的城市,593页五十余万字,我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读完,书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别人经常指责自私,自恋,指责她那种吞噬自己的爱。从她出版第一本书开始,玛格丽特·杜拉斯就对自己的天赋确信不疑。很快,她便把自己看成一个完完全全的天才。”,我想写作这种事真的可能是需要天赋的,当然有很多著名的作家说写作其实是一个勤奋坚持的工作。玛格丽特给人感觉是一个很奇特,很难捉摸的人,完全无法用世俗眼光去看她。

  诚如译者在最后所说,杜拉斯,是一个世纪传奇拥有无数头衔,却也没能抵抗住死亡,也终将不能抵抗住时间的流逝

  《杜拉斯传》读后感(五):童年创伤,不可磨灭

  重庆大学出版社的《杜拉斯传》,很厚实的一本书,读起来是一种享受,我情不自禁沉浸在书本中,沉浸在杜拉斯的世界中,久久无法回神。这里我想说的是杜拉斯的童年,她混乱悲哀,充满伤害暴力的童年。

  1914年4月4日凌晨四点,玛格丽特•杜拉斯呱呱坠地,她是父母的第三个孩子,前面还有两个哥哥。她的家人肯定没有想到到这个毫不起眼不受重视的小女孩日后会成为举世闻名女作家,拥有一大批忠诚狂热的追随者,并一直为文艺青年们所津津乐道

  1904年,在弗吕日(位于法国北部加莱海峡省的一座城市),贫穷的姑娘玛丽嫁给了同村的一个小伙子,六个月后,玛丽到了西贡(即现在的越南胡志明市,彼时是法国殖民地),成为西贡市女子学校的临时教师。从此,她再也没有见过他。后来一位公立学校的校长亨利疯狂地爱上了玛丽,玛丽从家里来信得知丈夫死讯,亨利的第一任妻子也在不久离开人世。1909年12月,亨利和玛丽结为夫妻,他们就是杜拉斯的父母。

  杜拉斯3岁时,她的父母离开西贡,因为父亲被委派到河内成为负责河内小学教育领导。伴随父亲高升的却是母亲的失业,母亲是个闲不住的女人,她不甘于在家抚养三个孩子,她一直外出找工作,却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不情愿做家庭主妇却又找不到工作的母亲最终决定贷款买下一座房子,并将它改成私人学校,接受寄宿生。七十多岁的杜拉斯后来回忆说,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她有了第一次性体验,一个越南男孩将她带到一个隐秘地方,对她暴露了性器官,而她按照他说的做了。那年,她才四岁。此次经历,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杜拉斯构建的记忆,都给杜拉斯的幼年生活笼罩了一层阴影。

  之后,父亲又被派到金边工作,杜拉斯的幼年就是这样在印度支那的几个城市中飘来飘去,居无定所。她没有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而是在家接受母亲的教育。所幸这次在金边,父亲得到一所豪华住所全家在1921年12月搬了进去。母亲也找到公职,她和哥哥们不上学,白天在家,由仆人照顾,过着自由散漫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因为她的父亲一直被病痛折磨,并于1921年12月与亲人永别,离开人世。那年,杜拉斯7岁。

  父亲死后,杜拉斯随母亲回法国度过法定行政假期,然后不得不再次返回印度支那,母亲在永隆担任女子学校校长。母亲很孤独,她独自承担着抚养三个孩子的重任,大儿子离开学校,整日在外面游荡,二儿子也学会逃课。母亲的工资只可勉强维持生活,经济的压力,精神的压力,使得母亲脾气日渐暴躁,愤怒日积月累,她需要一个出口,于是,辱骂殴打杜拉斯成了母亲泄愤的方式。面对来自亲身母亲这样的不公正待遇,年幼的杜拉斯只能选择逆来顺受。同时,她的大哥皮埃尔成长为一个粗暴的流氓,无所事事,蒙混度日,他时常殴打弟弟妹妹,偷母亲的钱去烟馆,使得母亲不得不去借高利贷,在邻居中闹事,他在阳台上养猴子,成天给猴子捉虱子。

  杜拉斯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一片混乱中度过,黯淡无光充满暴力的童年带给她的创伤是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这一段刻骨铭心伤痕累累的记忆,始终如影随形无法抹除,这从她日后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