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故事经济学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故事经济学的读后感10篇

2018-07-03 04: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故事经济学的读后感10篇

  《故事经济学》是一本由[美]罗伯特·麦基 / [美]托马斯·格雷斯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64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18-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故事经济学》读后感(一):市场销售队友们,给你们种/拔棵一颗新草

  这本书在豆瓣还没有评分,想来是国内新引入的翻译书。

  作为早期吃瓜者,这篇书评主要给大家种/拔草。

  首先,这是一本功能书,没有逗乐打趣的作用,但可以借鉴工作情境&发朋友分组给老板同事看。

  其次,这本书从逻辑思维上与国内的营销市场大致共通,同时作为翻译书,它举例用的场景案例不能够完全照搬。

  我自己处在影视娱乐行业,每年部门经手的宣发费用少有几百万、大多上千万,大头用在新媒体上绝不是因为人傻钱多,而是因为知道我们的用户在哪里。

  不同商品、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媒介……这本书算是讲了一个术,但在具体使用中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国情国民网络使用情况来看待。

  最后,我厚道地给大家梳理下这本书讲了什么,看你是否需要~

  这本书分为一个引言,三个章节

  引言里,我们会发现,原来“营销危机”是世界性的。商家的需求很多、广告很贵,但我们不知道往哪里投放。观众越来越愿意为“免广告”买单,消费者更加不屑“自夸式营销”。当下最热的《扶摇》在网络上点击量一日两亿多,曲线走势真实,而它的收视率却在0.3上下游走——在后黄金档中不算坏,但如果早几年,在人们看剧习惯没有改变时代,它会不会更好?

  一定会的。

  全世界消费者都在拒绝“广告”,怎么搞。

  作为从业者,花每一个钢镚前,我也在想这个问题

  第一章节里,作者在与我们吐槽。当然,措辞和案例上比我上面高级太多,看本书致谢语,他应该是深入采访过通用、万事达卡、IBM、万豪等全球顶级企业

  第一章、市场革命

  作者分析:过去,销售的虚假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理性、一种感性。作者分析了这两种手段曾经有用原因,并开始解释他们为何不适用于今天。——其实很简单市场经济下,很少有“不能代替”的商品,更没有“从未见过”的营销,用户不傻,你也是。

  第二章、故事的演化

  作者的观点是:所有商业战略目标都是为了打动人心。在进化的演变下,人类心智一生引擎得以不断创造并消费故事。故事化传播不仅是一种新颖的消费技巧,更是抓住消费者注意力、吸引他们并回报他们的关键所在

  此后,作者追根了故事的由来,对故事的八个驱动力定义以及长故事如何波动以精彩做了分析。

  第三章、让故事行之有效

  作者的采访资料主要体现在此章节。

  前几块内容主要由作者的采访资料构成,此后分为故事化广告、故事化需求和消费勘察、建立受众群体、故事化销售及经济学运用来分析“如何去做一个打动人心的广告故事”。

  但最后,你会发现,所有长久行之有效的“广告故事”,都离不开产品本身的过硬。我个人对这一点感触很深,电影目的营销发行到了今天,越来越透明。地推、硬广、明星卡司、影院海报的时代过去了,市场经济啊,除了粉丝的迷之热爱好坏都清清楚楚。有没有共情、有没有受众、有没有看头……爆款值得大宣,因为会带来更好的收益,属于投2元得20。普通作品经不起捧,只能中规中矩的去曝光、找话题、找谈资、设置记忆度,做些适当舆论引导

  而烂片……烂片只能做好公关危机,并且去庙里烧个香:“我只是只宣发狗,但愿不再背锅。”

  营销是加法,我们寻找的是这场算数中最快捷、有效的答案

  但营销永远也只是加法。

  《故事经济学》读后感(二):学会用讲故事的方法做营销

  作为一名营销人员,我听说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将故事应用到我们的领域,但我还没有找到什么资源能帮我们深入到“如何将故事应用到营销策略中去”。McKee和Gerace解释了当今市场营销人员面对的问题,即客户讨厌我们和他们说话的方式,他们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深入的指导。他们教你如何创造一个故事激励你的客户行动,以及如何通过故事来塑造你的营销策略。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能说出客户的故事?我们知道是什么激励着他们吗?这绝对不是他们手机电脑上烦人的弹出窗口,这本书为提供的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教你如何通过故事与客户建立真正的关系。在某些方面,当你意识到你给你的客户提供的经验时,这是很可怕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团队需要阅读的原因。

  《故事经济学》读后感(三):《故事经济学》精华摘抄

  1.(之前)最有效的广告战略是打断读者,即将广告直接插入读者阅读的故事之间,这一技巧的核心是用新闻故事引起读者的兴趣,随后用品牌信息突然打断读者的思路,将品牌信息强行植入消费者的意识中。

  2.Hulu的创立旨在将传统电视网的广告模式复制到互联网。Hulu在节目前后都有贴片广告,订阅费用低于Netflix.到了2015年6月,市场反应已经证明了一切,Hulu用户数量为900万,只有Netflix同期的14%。

  3.市场营销人员开始追踪一种叫做“广告盲区”的现象,即消费者在浏览网页时候会自动忽视广告。

  4.在现实生活中,广告把修辞当作逻辑,修辞事科学拙劣模仿。

  5.市场营销的目的是打动消费者,而不是打扰消费者。

  6.如果感官知觉相同的,为什么我们在梵高的《星夜》面前感受到的狂喜和战栗远远要比审视仿制品深刻得多?

  7.重要的并不是世界呈现在我们感官面前的样子,我们从某个事物中得到的愉悦(或痛苦)源自我们自身对事物的认知

  8.故事是终极“信息技术”,顾名思义,讲故事需要“信息”,即对人性、人性与社会现实、人性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关系进行广阔而深入的了解。精彩的故事同样需要“技术”,巧妙讲述源自对故事内在技术的掌握,其中包括行为/反馈机制、不断变化价值负荷角色冲突转折点情感动态等等。手艺是故事这门艺术基础

  9.在这个注意力如此分散的时代,吸引并且保持关注度的能力,是市场营销人员唯一的优势,也是最有价值资产

  10.核心自我几乎立刻本能地调动思维,将眼前的事件进行故事化。

  11.当价值观产生了由正到负或由负到正的转变,事件就有了意义,情感自然流淌。精彩的故事在讲述时总围绕着充满情感负荷的价值观,因此它的意义才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深深印记

  12.最好的故事永远具有人性,用新的光束映亮人类的需求和欲望

  13.故事是什么?人类历史上一切故事的核心事件可以概括一句话:冲突颠覆生活。一系列由冲突驱动的动态递进的事件,在人物的生活中引发了意义重大的改变。

  14.故事的主题包含三个主要元素:社会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核心价值。

  15.由特殊推向普遍是最适合人类思维方式的模式。

  16.设定越具体越特别,故事的适用性就越广。

  17.核心价值是故事跳动心脏决定了故事的特殊意义和独特的情感影响

  18.太甜蜜的世界让人觉得不真实。

  19.激励事件将生活推至失衡状态,激发人类自然的欲望——夺回控制权,找回平衡

  20.人类动机根源通常是非理性的。

  21.角色只会做必要之事,不会多做,也不会少做。

  22.如果太多非事件连续出现,故事就会坍塌

  23.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观众最大的愉悦在于自行发现,而不是被动接受。当故事技巧化地把它的意义包裹戏剧性之中的时候,观众不会感觉到精神压力,却会对世界和人心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24.如果没有变化,再激昂有力、令人愉快的事件都会变成毫无感情可言的无聊叙述:“然后……然后……然后……”

  25.在市场营销者讲述的目的性故事中,主角高潮选择必须与压力无关。

  26.场景在故事价值观的正负两极之间动态移动,同时围绕渐进变化并且充满冲突的风险形成弧光,在追寻欲望对象过程中,主角失去的越来越多。随着角色的挣扎逐渐递进,敌对力量也逐渐累积制造出更大的危险。对主角内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角面对的抉择也越来越困难。故事沿着这样的路线推进,最终达到高潮。

  27.和所有白手起家的人一样,沃尔特周围的人在他的聪明才智面前觉得收到威胁,又无法理解他的远景。

  28.越来越大的风险考验着他的意志力;而越来越可心的回报驱使他继续向前。

  27.当目标消费者意识到他和主角之间有共通的人性的时候,他的直觉会遵循亲近的逻辑:“那个角色和我同样为人,所以我希望那个角色得到他想要的。如果我遭遇了相同的处境,我也想得到它。”换句话说,观众同主角建立了情感纽带

  28.世间成功人士是难以共情的,请以优雅谦卑姿态做营销。

  29.随着广播电视的广告模型迅速衰落,分享原创的真实体验虚构故事将成为大品牌的唯一选择。

  30.了解互联网的营销人员清楚,用故事打动第一个观众是艰难的一步,但后续的营销全靠故事的自我传播与放大。

  《故事经济学》读后感(四):《故事经济学》故事驱动商业的大时代

  人类的第一个故事诞生洞穴内的篝火旁。我们的祖先围着篝火跳舞吟唱,听部落首领将他们的知识一代代传诵下去。古文明庙宇金字塔墙壁石碑上,刻下他们的神话传说世代诵读,永世不灭。就像不朽的荷马史诗和狄更斯心爱的小说一样,美妙的故事不只是被讲述,而是被人们口口相传,一遍遍重复。那些伟大的故事总是能直抵人心,指引人们抵达未来

  所有商业战略的目标都是为了打动人心,而故事天生具有吸引并抓住受众注意的独特能力。用故事驱动商业是当今的营销潮流著名好莱坞编剧罗伯特•麦基和内容营销专家托马斯•格雷斯在《故事经济学》中,带领读者追溯富兰克林时期至今的广告兴衰历程,从营销危机的源头开始解析,立足现在展望未来,通过掌握故事的结构和方法,来解决“为什么人们不再相信广告?”这一困扰无数营销人员的终极问题。

  (一)回顾过去

  奥美集团创始人“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认为:营销的本质是树立品牌形象

  最初,品牌只是区分生产商的手段,目的是为了显示商品是谁生产的。不管是银饰、瓷器还是皮革制品,货物上都有制造者做的记号。后来记号逐渐发展为商标,制造者通过商标为产品的质量负责。如果买家遇到问题,可以凭借商标来找制造者提供保障

  这个记号是标识品牌的信号,也是一条捷径。营销工作的趣味在于如何提升品牌的形象,使品牌超越产品和记号的初始属性,成为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

  两个多世纪以来,报纸和电视广告起了大作用。商人们发现,最有效的广告策略是“用广告打断正看得入迷的观众”。这一技巧的核心是用故事引起观众的兴趣,随后用广告突然打断他们的思路,将品牌信息强行植入消费者的意识中。面对这种干扰,当时的观众只能忍耐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网速的大幅提升,现在它不再奏效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砍断被广告封印的媒体荆棘网,消失在付费免广告的青山秀水之中。不必去找他们了。他们走了,永远不会再回来。

  (二)营销危机

  八零后、九零后作为四十岁以下的重要市场,不仅正在把广告逐出他们的生活,还在讥讽这一销售策略。他们抨击广告的夸大其词和虚假承诺,认为广告歪曲事实、操纵人心,下一步就要入侵他们的个人生活。

  事实上,人们早已厌倦了自吹自擂与过度承诺的推销辞令,对企业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货架上的产品并不会像一次次承诺的那样,让他们皱纹更少,牙齿更白,腰围更细,婚姻幸福……

  人们甚至开始认为“企业为了赢利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会在所不惜。在这种氛围下,人们通常会非常厌恶并且无视绝大多数的广告。

  今天的广告危机也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营销危机。当消费者屏蔽、忽视并付费避免广告的时候,营销人员必须找到连接消费者的新方法。如果不能创新,那就意味着将市场拱手让给那些发现了市场奥秘挑战者。

  (三)解决方案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故事给自然立了一面镜子

  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习惯将现实转化为故事来理解,故事化沟通已成为传递信息最有力的形式。如果营销人员能够将想要传递的信息故事化,消费者一般都会欣然接受。因此,在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如此分散的时代,故事化传播不仅是一种新颖的销售技巧,更是吸引并保持关注度的关键所在。

  精彩的故事不但能创造理性的镜像体验,还能创造情感的镜像体验。

  精彩的故事能够把品牌的意义包裹在情感之中,从而打消受众的怀疑心理。这种心理作用的根源是移情认同。一旦观众在那一瞬间将自己的感觉与故事中的主角联系起来,怀疑就会消失不见。因为主角的选择和行动让观众感同身受。

  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主角的行动以其真实感淹没了观众的理智,就像顿悟一样。由于这个想法是在自己的脑海中自发形成,无需任何合理的过程就对此笃信不疑。毕竟这是他们自己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这一突然的顿悟所激发的愉悦情绪将这种体验铭刻到记忆深处。从这一刻起,积极的记忆在潜意识里像光环一样围绕着品牌,进而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精彩的故事就这样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具有意义的品牌形象。

  (四)品牌故事

  为品牌创作精彩的故事,是为了用正面关联来加深品牌形象,从而奠定消费者的行为基础。创作故事的第一阶段是确定受众范围;第二阶段是发现品牌的核心价值,选择故事的主角和主题,并设定创作的背景。

  在《故事经济学》中还介绍了创作故事的第三至第八阶段,这六个阶段所包含的技巧是故事创作者和编剧必备的手艺,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营销人员的工作重点通常应放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其中选择故事的主角和主题是树立品牌形象的关键。

  品牌的潜在主题可以分为至少五大类:起源、历史、使命、产品和消费者故事。你需要至少一个故事来定义你的品牌,但有些品牌会不停地为消费者创作一个个打动人心的精彩故事。

  起源,苹果公司的故事。1976年,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迫切地想要在车库里创造一台家用电脑。当时的社会共识是只有那些需求复杂的企业才会购买电脑,这种看法显然错了。今天的硅谷正讲述着一系列以车库为里程碑的起源故事,苹果、惠普和谷歌这样的企业都从车库诞生。

  公司历史。事实上,很少有成功的企业始于动作片式的英雄主义。他们往往立足于三件事:好想法、努力工作和持之以恒。如果没有足够吸引人的起源故事,企业通常会尝试围绕大事记树立品牌的亲和力。但是,大事记真的能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吗?也许只有公司的高管和董事会对大事记感兴趣。必须慎用历史故事。

  使命,宝洁公司的故事。使命意味着服务人类,但不仅仅是为知名慈善机构写张支票那么简单。自2005年9月的卡特里娜飓风开始,无论在美国发生任何天灾人祸,汰渍的“承载希望”项目都会将一卡车洗衣机和烘干机运送给那些受到影响的家庭。汰渍的高管深知,干净的衣服能够帮助绝望的人们重拾信心。

  产品,苹果公司的故事。继起源故事之后,苹果公司又推出了一个绝妙的产品故事,一个年轻的女运动员象征着苹果电脑,而她的反叛行为象征着苹果的革命精神。她通过摧毁独裁国家的象征让观众获得解放。“反叛与顺从”这组核心价值观同样反映在苹果公司的标志中。那不是一个苹果,而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形象再现了“偷吃禁果”的宗教故事,夏娃对知识树的果实咬下的第一口是人类最大的反叛行为。

  如果上述四种故事都不适合你的企业,那么该去哪里寻找灵感呢?不妨以消费者为主角,创作一个消费者的故事来树立你的品牌形象。

  (五)消费者故事

  以“12月21日”营销活动为例,这是李奥贝纳广告公司马德里分公司为西班牙国家彩票创作的故事。

  故事背景:西班牙的圣诞彩票从1812年运营至今。两个世纪以来,它已经成为一种国家级现象,每年有75%西班牙人参与年末抽奖。头等奖又称“胖子奖”给每个中奖者发放400万欧元奖金。2016年,圣诞彩票产生了26亿欧元销售额,共有165位“胖子奖”得主,他们共赢取了6.6亿欧元奖金。

  每张彩票售价200欧元,超出了个人对彩票的购买能力。但是每张彩票下面都包含十张打孔小票,叫做décimos,鼓励人们一起买一张彩票,如果该彩票中奖,每张décimos可以分得10%。彩票的这种策略让亲朋好友为了共同的梦想在圣诞佳节紧密连接在一起。

  “12月21日”的故事开始于一个西班牙海滨城市,一位宠爱孩子的老奶奶将早餐小心翼翼地送进孙子的起居室。

  孙子正忙着玩手机,爱答不理地说自己不饿。这时,房间里的电视正在实时直播“胖子奖”的抽奖过程。

  老奶奶跑去翻出她买的彩票,惊喜地发现手中的号码被主持人开出。她不知所措地冲出房子,去找和自己一起买了这张彩票的邻居。

  老奶奶刚走,电视上的主持人话锋一转,解释说:“这就是去年的抽奖情况。明天我们将迎来今年的大日子,敬请期待。”

  老奶奶的儿子走进房间,问仍然心不在焉的孙子:“奶奶去哪了?”孙子说:“去找她朋友了。她以为自己中了奖。”

  儿子感到情况不对,马上拿着老奶奶的外套出了门,想告诉她真相,并给她披上外套,安慰她……

  儿子在一条街上找到老奶奶,发现她正在和那个合买彩票的邻居一起雀跃庆祝。儿子和邻居的目光交汇在一起,邻居心领神会地对他耸了耸肩,无声地说:“就让老人家开心一会儿吧。”

  故事层层递进。大家商量在酒吧庆祝老奶奶“中奖”。而酒吧老板和其他客人知道彩票还没开奖,随口一句话都有可能粉碎老奶奶奇迹般的一天。于是她的家人朋友提前打电话提醒酒吧老板,确保酒吧里的每个人都知情。老奶奶一进门,大家就开香槟为她庆祝。

  在一顿美妙的龙虾大餐之后,儿子知道老奶奶很快会发现并没有400万欧元奖金等着她。儿子决定告诉她真相,并想好了开口的方式。

  故事一波三折。在酒吧庆祝之后,老奶奶又起身去美发店问候朋友。小镇上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行动中来,人们都跟在老奶奶身后为她庆贺。

  老奶奶突然问:“为什么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还没来呀?”她的儿子几乎就要放弃,打算揭开真相了,但他被刚刚还表现得漠不关心的孙子拦住了。这个小伙子被这一天的热情感染,他找来有摄像机的朋友假装采访奶奶。镇上的人们以为老奶奶这下可以放心了,不料采访结束时,奶奶却突然转向人群,叫大家到灯塔那边一起庆祝。

  在故事的结尾,儿子正要解释真相,老奶奶打断他说:“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儿子叹了一口气,以为老奶奶知道了真相,很失落。出乎意料的是,奶奶从口袋里拿出“中奖”的彩票,对儿子说:“你应该听妈妈的话。如果你收下它,我会更高兴的。”

  儿子与母亲拥抱在一起。

  那一刻,观众突然顿悟:“意外的奖金不是让老奶奶如此激动的原因,她开心的是这件事会给家人和小镇带来欢乐,能够让大家一起庆祝,更好地生活在一起。“不管有没有赢得胖子奖,在一整天的冒险之后,所有人都从欢聚中得到了幸福。

  在这充满奇迹和快感的瞬间,任何呈现在头脑中的信息都会在记忆中留下印记。聪明的营销人员在这一时刻植入西班牙圣诞彩票的商标,还适时地在商标下打出宣传语:“没有比分享更棒的奖金了。”

  真的很棒!太完美了。

  (六)展望未来

  人类的故事从口述变为写作。随后转为广播、电影和电视,声音和图像的加入让故事从讲述变为展示。近期,虚拟现实技术又将观众的身份从外部观察者转为置身于故事设定之中的人。

  科技让营销人员能够创造越来越深入的沉浸式体验。那么,营销人员该如何应对这一改变?

  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广播电视的广告模型迅速衰落,在新媒体上分享原创的真实体验或虚构故事将成为各品牌的唯一选择。只有这样做,他们才能够在消费者驱动的世界中令自己的品牌脱颖而出。

  业内领先的公司可以在每年花费的数百亿营销费用中划出一部分,轻松地转型成为国际化故事讲述者。预算较为紧张的小公司别无选择,他们没能力把宝贵的资本继续放在效益逐渐递减的广告上。他们的未来取决于对故事手艺的掌握。

  全球性的大型公司则开始抢占新媒体平台,并设法通过自主创新或并购来垄断虚拟现实技术。

  特斯拉和奔驰投资无人驾驶汽车的原因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什么连谷歌和苹果公司也会加入其中呢?

  以美国为例,1.39亿工作者每天平均花费52分钟在通勤上。更直观一点来看这个数字,美国民众一年的通勤时间总计1.8万亿分钟,相当于296亿小时,12亿天或340万年。今天的驾驶者可能喜欢在交通拥堵时收听广播。而未来,驾驶者可能会在自动驾驶汽车疾驰的时候,收看他们最爱的剧集,或者富有创新意识的品牌故事。

  在中国,阿里巴巴于2017年10月成立达摩院,其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等,几乎涵盖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所有领域。

  在即将来临的新科技变革中,某些对未来茫然无知的高级管理人员只是把“中插式广告”复制到新媒体平台上,而掌握了故事技巧的营销精英则跃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带来的伟大超越之中。

  在这个用故事驱动商业的大时代,生存还是毁灭?是摆在每一家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故事经济学》读后感(五):辣眼睛的世界杯广告商,多读点书再出来丢人吧

  好故事是每个人的情感需求,消费者虽然可能会一时迷失,最后还是只为好故事买单。

  这一届世界杯直播,你被广告恶心到了吗?

  像疯狂传销的Boss直聘、魔音入脑的马蜂窝、不知所云的知乎,已经引起观众的生理不适,要不是想看完比赛,估计不少电视机会因此遭殃。

  操刀手叶茂中却对舆论的怒斥感到开心:“不管看到广告的人是爱你还是恨你,关键是他们知道了你是谁!”

  “广告最害怕的就是没有任何冲突和波澜的完美主义。要么爱我,要么恨我,就是不能忽视我们。”

  吸睛,就是一切;洗脑,就是目的。

  以高流量作为衡量标准,他们的确成功了。

  但是这些伤害观众眼睛和心灵的广告商却忘了,广告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必须要有的。

  我们消费者可以选择。

  选择关掉广告。

  美国著名的网飞公司(Netflix),全球范围内每月新增用户高达200万,它之所以能迅速扩张业务,就是靠完全无广告的即时接入服务。

  结果是观众在网飞投入越来越多的观看时间。2017年2月,网飞用户每天累计收看的时长高达1.16亿小时。

  没有广告的日子简直太舒心了,许多视频网站也纷纷效仿,只需要每月花出一杯咖啡的钱,就能换得眼不见心不烦。

  广告传媒行业因此变得岌岌可危。

  消费者在多年的狂轰滥炸中,也炼出了火眼金睛。一顺到底的洗发水广告、锃明发亮的牙膏广告、妙变精英的汽车广告,无论请了什么明星,做了多少特效,大家都会微微一笑,再也不上当了。

  这正契合了叶茂中的名言——“消费者从来不会爱上广告。”所以不用扯那么多虚的,直奔主题,logo要大、气势要足、嗓门要猛,在你不得不看广告的几秒钟内,丧心病狂地重复N次,就叫圆满成功。

  真的是这样吗?

  自 2011 年起,YouTube 都会在年末列出收看次数最多的年度广告。位于榜单第10名的广告,也有1700多万点击量,榜首广告的点击量往往破亿。

  而这些广告全都是独立成页的单个视频。人们是自愿点进去,花费时间观看了长达3分钟以上的广告。

  2017年,年度广告第一名来自三星印度服务商。4分钟的广告,一周内就收获了超过3300万的播放量。

  广告由一通普通的电视维修电话开始。三星印度服务人员驱车前往喜马拉雅山脉,开门后他发现,打电话的竟然是视觉障碍人士。

  原来,打电话的女人急于修好电视,是为了让盲童们一起收听演讲。演讲的是住过这家旅店,和她成为好朋友的女盲童。由此引出最后的广告语:“为了人和人的联结,我们有时会长途跋涉,这也是三星服务去往每个乡村角落的原因。”

  结尾紧紧扣题:We’ll take care of you, wherever you are.(我们会照顾你,无论你在哪儿。)

  无论观众出于什么原因点开这则广告,到最后都或多或少认可了这句话。

  因为他们认可了这种不顾艰难险阻、只为达成信念的价值观。

  所以观众不是不需要广告,是需要传达了符合他们价值观的广告。

  因此奥迪二手车的广告,把女人当成了车辆检查、还被要求查看牙口,被女人们愤怒投诉,狼狈换下。通过策划的人不明白,把女人当成货物的价值观已经过时了。

  多芬“真美”创意视频,请素描肖像画家吉尔 · 萨摩,根据7位女性自己的描述和来自他人的描述分别创作两幅画像。视频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任何的产品叫卖,却创造了全球超过1.65亿次的点击量,并斩获戛纳国际创意节最高奖项——钛狮大奖。

  因为真美广告传递了这样的价值观:“你,远比自己想象的美丽。”

  多芬的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忠诚度都有了很大提升。

  这就是会讲故事、讲好故事的广告力量。

  因为一个好故事是每个人的情感需求,消费者虽然可能会一时迷失,最后还是只为好故事买单。

  这么浅显的道理,急功近利的商人却没有时间去懂。

  如何把品牌价值观巧妙嵌到故事中?如何用好故事打动消费者?如何讲好一个跌宕起伏的广告故事?

  这些都能在麦基的《故事经济学》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实操宝典,却能让你明白什么是“故事思维”。

  有了故事思维,你就能真正抓住用户,得到用户的真心喜爱,站着把钱赚了。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期望有一天能感叹:“不要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都影响我看广告了。”

  《故事经济学》读后感(六):“故事营销学”概要

  推荐阅读时长8小时+,推荐阅读人群——想做好营销或者想讲好一个故事的人。(本评论含有严重剧透,以下评论者自称为“读书人”)

  首先呢,这个原谅色的书皮读书人是拒绝的,于是默默翻出三国杀卡牌,发动了许褚的“裸衣”技能。嗯?是不是感觉好了很多。“破!”书皮一剥——

(“如何有逼格的阅读一本书”实操教学)

  虽然书名是“故事经济学”,原著名称也是“story-economics”——“storynomics”,书名翻译上到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按照汉语的理解,内容算是彻头彻尾的商学中的市场营销了。于是读书人的评论写作“故事营销学”,避免部分读者误会其中有微经的内容。

  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分类,读书人认为这本书可以算实用型的书了,所以评论的主要干货旨在帮助读者梳理书中的概要。

  本书的第一部分由广告的兴衰谈到了当下不容忽视的营销危机,进而提出本书的解决方案——故事营销。随后第二部分先简要介绍了人类生理上存在的故事化思维模式(围绕情感价值、嵌入行为模式),也就是故事营销的基础。故事的主要模式可以概括为平衡——冲突——行动——新的平衡,可以看到这与成功的好莱坞电影思路是完全吻合的。书中也通过举电影、商业实例的方式,介绍了一个完整优秀的故事分为的八个阶段,并详细阐释每个阶段遵循的规律和必备的要求,进而提出了目的型故事才是故事营销的核心手段。分析完目的型故事特点、原理和创作技巧之后,本书的第三部分则着重从营销的角度出发,结合数据、实例、说理,为读者讲解了如何实现故事营销的目的。

  尽管读书人旨在介绍框架并着力避免透露书中的核心内容,但也必须指出,试图完整阅读本书就获得故事营销成功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恐怕更倾向于主题阅读,即既要吃透书中的概念、原理、步骤、准则,更要结合实践中大量的故事以及成功的故事型广告实例进行反复琢磨。就像数学题一样,读书人介绍了框架,读者自己去学习公式,但要做对题还是要反复练习的。

  顺带谈一点自己的小感想,即使不做销售或者产品,人生很多阶段也需要有一点营销的理念。应聘工作、公务员面试、晋升竞争等等,其实都是一个在自我营销的场合,那么掌握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自己卖出去”的方法,也许也会成为一些读者阅读后重要的收获。

  虽说瑕不掩瑜,本书的翻译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琢磨,比如第75页,大概就是把原文的“probability”由“可能性”误翻译成“概率”,“概率”在汉语中指“ 可能性大小的量度”,而显然上下文中并没有这个意思,更多的是表达“可能”或“预期”本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