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10篇

2018-07-04 04:0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10篇

  《教养生活细节里:写给孩子工作日记》是一本由蔡颖卿 / 翁乐旂著作,北京时代文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一):养一个孩子,不是养一朵花,而是种一棵树

  《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腹中的宝宝已经接近八个月了。书本封面是一位母亲暖心的望着身边如天使玲珑的小公主,或许是成为母亲的缘故,这幅画面让我这位新手妈妈心生暖意。晚上躺在床上这本书不自觉的就成了我的枕边书。新手妈妈在孕育教养的道路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还好,有蔡颖卿。这些言传身教优秀代表经验让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天下没有不可教的孩子,只要有耐心信心,把教养放在生活的第一顺位,随时把握机会教导孩子,他自然会看到学习和工作的意义。我们养一个孩子,不是养一朵花,而是种一棵树。之前看过著名主持人董卿的一个专访,访谈中她提及: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去做什么样的人。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生活的保障,而是不因变动永远存在能力。父母无法为孩子开出一条人生坦途,但我一定会支持她,并欣赏他的努力暴雨狂风与晴光好日一样重要,我们不能只当孩子的抚慰者,愿自己不要忽略他值得肯定勇气作者让我们把自己当孩子,教会她爱生活,爱自己,爱家人。努力把生活过成诗,诗人女主全是我们自己。

  生活之道品蔡颖卿。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与家人,好好把日子过成诗。纪伯伦说我们的儿女,其实不是我们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我们来到这世界,我们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他们和我们一样。腹中宝贝还未到来这个新世界,作为母亲,不知道怎样的教育观才是最为正确的教育观,但这本书让我深切体会到母亲就是那个可以给你依赖却让你无须依赖的人。我们让孩子成长过程也是让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父母的格局是孩子成长的起点,我的身体里孕育着一颗生命的精灵,希望你成长为一个外在自由内心明亮的人。成长独立是一条长远的路,当我们把孩子送去受教育的那一刻起,期待的就是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迎接自己的生活。 教养都藏在生活的细节里。教不应该落在以爱为名的无尽担忧中,如果能从生活小事的教导,让信心慢慢在实作中奠基,放手的那一刻,我们的宽心,也会带给孩子可以无尽的安全感。日本生活大师松浦弥太郎说过,日常生活是一份尊贵的工作。作者在日常里育教于养,言传身教,给我的育儿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二):让孩子养成做事尽心尽力习惯

  “蔡颖卿的教养理念,是既实用美好的教养理念,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的教养理念。 ”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她的教养系列图书之一《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 以“工作”为题,透过身教、实践,帮助孩子扎下责任的深根、丰实独立的品性,进而养成解决人生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永远拥抱“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的生命热情。 越早认识蔡颖卿老师,越早地读到蔡颖卿老师的书,就越早地享受到书中带给我们的益处

  现分享书中的一些精彩语录,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1.所谓的“高标准”,并不是要孩子凡事做到十全十美,而是希望他们养成做事尽心尽力的习惯。

  比如说:把脱下的鞋子摆放整齐一个动作,而随意乱放也同样需要肢体协助,所以,这并非需要逐步学习、分次要求的教育。孩子初次被教导这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有大人仔细地为他说明其中的美感,以及解释这对环境整洁贡献,他们通常就能跳开“被要求”的命令执行,而主动思考把一件事情做好的益处与美感。

  2."有人整天工作,有人整天做梦,另外还有一种人,他们每做一个小时的梦之后,就赶紧努力去工作,好实现自己所做的梦。"

  只要生活里有任何机会,我就紧紧掌握、好好学习,我也从不停止阅读相关的书籍;我知道,要完成一个梦,不可能不需要专业的能力。

  我很爱做梦,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好好工作,为完成自己的美梦而努力实作。

  为了使孩子早早建立一种健康坚强的工作性格,我从小就和她们谈工作;我期待教养是培养的工作,而非日后导正的功课

  3. "人生的快乐不在于做你喜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你不得不做的事。"我发现"喜欢"是可以透过行动来培养的一种心态

  在工作中,我用专心来解决自己的害怕,用行动来克服讨厌的心情。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欢的事越少,我的自由与快乐就会更多。

封面

  每个人都把"喜欢"说得那么轻松容易理所当然。其实,一件我们喜欢的事很可能有百分之八十都是非单调无趣的;问题是,如果不好好做完那百分之八十,就没有办法领会其中百分之二十真正的有趣

  4. 什么我一直能同时做许多事却不觉得累?为什么我很享受蜡烛两头烧的母亲生活?因为我习惯用不同活动来维持生活感受敏感度

  即使是只做一份工作的人,如果能把职务上的工作与生活中的工作视为彼此的调节,那些下班之后待做的生活杂事,就不再是单调无味负担了。

  5. 人生中的利与益。“要说凡事都有利可得是不可能的,不如说:万事都可从中获益。”

  “机会”与“付出”之后所获得的成长,在我的人生计算中都是工作酬劳的一部分。我但愿孩子能看到金钱之外,这抽象报酬其实是多么有价值。因为,存在于工作中的价值常常不是他人可以一眼看尽的,但如果连自己都无法体会,那才是我真正的损失

  6. 工作中三件“有益”的事:

  在工作中必须学习符合他人的期待,因此这是最好的性格锻炼

  工作提供了练习的机会,从反复中可以精进技术体验出更成熟想法

  工作使我对时间必须有更好的规划管理,帮助我了解效率的意义。

内文插图

  7. 了解工件的优先顺序。每一份工作都一样,包含着许多的细节与片段,都做好了才是一份“完整”的工作。为了要达成任务,于是我们分工、同时执行不同的工作。就是因为如此 得有人能看出哪些事该先做,哪些事可以缓一下。这并不是说其他事就不重要,只是如果错过了应该先做的事而没有动手,它的影响往往会更大。决定许多事情当中哪一样该先做的判断,就叫了解“优先顺序”。

  8. 要慢才会稳,要稳才会快。对照于稳定的心情、稳定的动作,动作快却不思考,或常常犯错需要他人来帮忙挽救状况的人,似乎才给了快与慢重新评估的机会。

  9. 如果父母想要检视自己的成果,我认为最有效的评量,是观察孩子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能力。在这种省视中,父母不只看到孩子,更看到自己。

  10. 在职场里,不要事事抱怨不满上工,也要远离这样的朋友;不要变成他人习惯倾吐怒气对象,要谨记别让轻易批评变成不自觉的言语习惯。尤其在众人相处时,附和别人的抱怨不是我们义务。如果你真正把一个人当朋友,就试着用鼓励帮助他克服不平,不要再强加他们坏情绪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三):父母,孩子教育的启蒙;孩子,父母成长的镜面

  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学习、模仿便是漫漫的成长过程。从学会笑、学会吃饭、学会走路、学会跑、学会讲话、学会做人、学会知识、学会······,父母都担当着无可厚非的重责。非常认可古语上行下效”,也非常赞同蔡颖卿老师“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大人怎么做,小孩就会怎么效仿。孩子未来成功与否,它的定义并不局限在有多少存款、过着多么高档的生活、知识体系非常完善或者国家栋梁,而是非常清晰为人、何为正确的做人做事。好的习惯应该是孩子从小就应该培养成的,现在大多数的教育还是为了完成某个阶段的任务,等这个阶段一过,他又恢复成大多数人具有惰性。拿阅读举例吧: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是为了应付最终的考试毕业以后很难再拿起书籍、抽出空挡,静下心来领略书中的魅力从古至今,但凡成功的人士无一不是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兴趣是培养习惯的重要关键,父母要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发现孩子的天性孩子爱好,而非自己的主观判断,填鸭式的给孩子灌输你认为他所需要的东西

  活到老学到老社会在进步,个人也需要不断进步。父母的一切习性、一切行为都会对孩子潜移默化形成影响。或许有一天,我们发现孩子的缺点时,这时我们是不是要反省自己做得是不是不够好,不到位。我们需要把我们工作的态度、生活的热情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砥砺前行。天下没有不可教孩子,只要有耐心和信心,把教养孩子放在生活的第一顺位,随时把握机会教导他,他自然会成长得既懂事乖巧,自己会上进

  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生活就是把日子过成我们所想要的样子,无论是教育孩子的成长、与爱的人相伴一生、赡养老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摆正一颗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发扬优点,摒弃缺点,不断提升自己。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四):怎样教育,才能不毁掉中国家庭幸福

  畅销书作家艾小羊写过一篇爆款文章《教育,正在毁灭中国家庭的幸福》,在文中她对“中国式教育”进行了一场刻骨地批判,认为“屈服于大环境”下的中国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小小年纪出人头地,而逼迫他们拼命的努力,同时,自己也为了能给他们最好的条件而拼尽全力,最终,孩子不幸福,自己也压力巨大烦恼丛生。她说:“做了父母,孩子的成败就成了我们自己的成败,甚至我们可以忍受自己的失败,却不允许孩子失败。”

  于是,便有了那篇文章的标题——教育,正在毁掉中国家庭的幸福。

  现实确实如此吗?

  确实。但也不完全确实。

  大多数爆款文章,都是发现一个问题,然后将问题极端化,进而吸引眼球,达到高阅读量的目的,最终文红人也红。

  当然,提出问题就是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就要尝试问题。我们现在不去管这个问题是否过度,我们现在就想一下,应该尝试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知乎上也有过提问: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最高赞的回答说要培养让孩子领悟到三商——智商情商、逆商,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知乎的回答,多数是“个人体验式”的,案例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多数都是从自身个体体验出发,有的回答会让人很共鸣,但不一定是最合理的回答。

  同时,很多专家又多是从“统计数据”来做一些冷冰冰的回答,或者,因为没有觉得特别“正确”的结果,所以,要么不回答,要么也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这不仅是一个老百姓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名人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种黑色幽默式的平等

  比如,《朗读者》的主创兼主持、央视春晚的当家主持董卿,就也遇到了这种困扰

  董卿在养育了自己的儿子之后有一段时间过的很迷茫,她找不到平衡,不知道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成长,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后来她说,在一次交谈中,她的朋友一句话及时点醒了她,“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于是她决定努力的将自己的变得更好,让自己的孩子可以从自己的身上学到很多,也能令他尊敬喜爱自己。

  董卿的解决之道很简单,概括为四个字就是:以身作则简而言之,就是身教。

  我们所见到的和听到的很多专家,以及专业说,多是理论为主的“言教”,在这一领域内,“身教”就显得弥足珍贵,而好的身教,就更是凤毛麟角

  还好,有蔡颖卿。

  也许蔡颖卿不是最好的“身教家”,但是,我相信很多人会认为她是最好的之一。

  蔡颖卿是台湾著名的“教养专家”,教养,在台湾就是“教育”的意思,但又比“教育”高一层,即有“教”和“养”两层意思。她认为“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就是教育”。

  为什么说她是最好的“身教家”之一,就是因为她一直将生活、工作、教育结合在一起,一直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所以,她拥有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也因为多年以来的写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即人们给她的理念的美称“教养美学”。

  蔡颖卿自己养育两个女儿;也当过上门保姆,养育别人的孩子;2009年2月,她展开了一项生活教养计划——“小厨师”活动,借由餐饮工作的练习场,让孩子从备料、烹调、点菜、上餐到买单,担任一天的小厨师,希望帮助孩子习得烹饪实作、美食的知识、时间感与自己对餐厅文化的贡献,真实体验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还自己开办餐厅,教比自己年纪小得多的年轻人职场道理。

  她对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的教育,都是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完成的,她一直以来都在不停地“动”着,让自己的身体,活跃在他们面前,从而以生动、立体的形象,形成最深刻、直接的教育。有些事,你不用去反复地说,只需要身先士卒地做,孩子们就会跟上。当孩子们没有跟上,或者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再辅以适当地言教,以及改正和提升的二次身教,从而让孩子得到完整的教育。没有几个孩子是不能好好教养的,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爱。蔡颖卿对孩子的爱,不因是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有所分别,不因是否健康而有所分别,不因贫富而有所分别,她对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一视同仁,所以,也得到了各种孩子和各种家庭的爱戴和信任。所以,她在台湾,是当之无愧的“教养专家”和教养红人。

  很多时候,我们很多父母教不好孩子,一方面固然有外在的不利客观因素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依然是,我们对孩子不够爱。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年轻的父母,宁可沉迷游戏,也不愿意多陪一陪孩子;自己沉迷与刷剧,却逼孩子去埋头看书;自己懒得刷碗做饭,却要孩子喜欢劳动……

  因为不够爱,所以才“懒”得教。懒是不爱的潜意识表达。而这种父母的“懒”,恰恰是一种最反面的“身教”,它让孩子看到了你的言行不一,让孩子看到了你的种种负面表现,然后有样学样,变成了一个你“恨铁不成钢”的“不肖子”。

  蔡颖卿的身教,是带着爱的身教,在这本《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中,他通过与自己和孩子以及自己餐厅的员工一起工作,完成了种种角度的立体身教。她告诉年轻人,要跟工作谈恋爱,爱你的工作;工作服的意义,就是对工作尊重与认真负责的态度;用“美”的展示来引导;不要怕做错,但要在错中找出原因,改正错误并进步;先分配时间,再安排工作;孩子没有我们那么熟练,要学会耐心等孩子一下……

  这是一本与工作、与教育、与成长都有关的书,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作品可以拿来一读,即便只作为职场读物,也是很好的一部作品。

  蔡颖卿的作品,一向都强调自我成长是一切成长的基础,自我完美是一切完美的前提,所以,她所提倡的身教,不仅是对自己孩子的身教,也是对自己的身教。在这样的自我身教中,渐次实现了对身边人的潜移默化的身教。

  所以,我觉得蔡颖卿是最好的“身教家”之一,她的“教养美学”是值得很多父母去学习去领悟的真正的家庭教育方法。

  最后,回到我们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个问题上,怎样教育,才能不毁掉中国家庭的幸福?

  那就是,带着爱,用耐心,用细节,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身教自我,再身教孩子。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读后感(五):必要之善:和孩子一起正确认识“工作”,提升终身幸福感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讨厌”工作,将工作视为“必要之恶”。这类人说自己每天不是被“梦想”叫醒,而是被“贫穷”逼下了床。从周末切换到工作日是最痛苦的,因为“工作时间与自由时间”绝对平行且无法共存。

  而蔡颖卿的这本《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却刷新了我对工作的认知,尤其是在从小教养孩子的如何对待工作方面。其实问题的根源不是工作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经营工作与自己、工作与生活的良好关系。工作,绝对是“必要之善”。

  本书作者蔡颖卿,是我最爱的”事业与母职“并驱的经营典范。她籍贯台湾,是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生活美学家。她成功教养两个女儿,曾旅居泰国、新加坡等地,并先后经营八家餐厅,装修设计三十个空间,出版十七本畅销书,并主理一间教养生活空间。

  在《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这本书中,蔡颖卿进一步传递了自己“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的生命热情,从三个方面相互结合,言传了工作的生命意义,身教了与工作建立美好关系的教养方法,至情至理、真实美好。

写给父母:在教养中奠基孩子的工作意识

蔡颖卿在书中说:“为了使孩子早早建立一种健康、坚强的工作性格,我从小就跟她们谈工作;我期待教养是培育的工作,而非日后导正的功课。”

  所以《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的第一部分,是蔡颖卿将自己多年来在工作的织梦中得到的各种领悟浸润到生活中的教养札记。她提出并解读了很多关于工作的难题,比如:不喜欢工作怎么办?蔡颖卿说用“做”来改变不喜欢的感觉,专心和行动可以克服害怕与讨厌的感觉。对工作日久生厌怎么办?她说保持“香水生活观”,以职务上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工作相互调剂。工作上想偷懒怎么办?她说记得明白工作是一种承诺的契约。

  而对于孩子来说,引导孩子掌握家事能力,对于孩子日后应对工作来说十分重要。洗碗时穿着围裙,那是工作时的仪式感,象征职人的专注精神;用“美”的展示引导孩子收拾房间,那是工作意义的最终体现;做饭的时候,先煮耗时久的食物,那是工作中所需要统筹和时间管理能力,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我想,如果说要把教养放在生活的第一顺位,那就该把和孩子谈工作放在教养的第一顺位。再没有比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习得生活能力和书里良好的工作管更真诚的教养了。

孩子反馈:由工作而日渐丰实的独立品性

  蔡颖卿的女儿abby从美国名校毕业后,回到家乡,自己创业做设计工作。从她到美国念大学开始,一直是半工半读,又独身异国,所以颇为不易。《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的第二部分是女儿和母亲之间,就工作中所遭遇的种种进行的亲子探讨。

  查理·芒格说:“做正确的事情能给个人的品格和事业带来很大的好处。”从abby身上展现出来的对工作的责任心、面对工作困难时的应对、时间管理能力、工作中与他人的沟通等各方面,都应了这句话。

  这同时也是蔡颖卿精心教养的所开出的鲜艳花朵——“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生活的保障,而是不因变动而永远存在的能力”。

  独立,是养育这场目送的最终目的。

写给青年:学会和你的工作谈恋爱

  《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的第三部分,是前辈蔡颖卿给所有年轻人的关怀。这也是蔡颖卿的大爱之道,因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不端赖于你一人的孩子,而是由所有“孩子们”的努力工作来共同打造的。

  蔡颖卿在这里总结了自己二十几年里的工作心得,她建议年轻的工作者要像经营“爱恋关系”一样,经营自己与工作的关系。人生的旅途不能分心,情绪、智力、体力都要打磨。

  书中还有蔡颖卿对数位优秀的女性年轻工作者的采访。她们之中有的是蔡颖卿的助理,有的是造型师、医学专家。无论什么行业,她们都是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说的那样对待工作:“人生总是被”贪嗔痴“三毒所控制,要想减少这三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愚直地、认真地、专业地、诚实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不发牢骚,不说怪话,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透过她们的采访记录,能更好地引发人的思考。思考什么是梦想的方向。

一行禅师在《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里》里说:“我们总是习惯把工作时间和自由时间区分对立,这会降低我们在工作中获得喜悦与成功的可能性。事实是,做每一件事的时候,如果全部的身心能够专注于此,我们就能获得自由和喜悦。做一件事,就全心全意地对付这件事,忘记其他的任何念头,这就是幸福的秘诀。”

  如果工作是绕不开的石头,那就当秉持其为“必要之善”的念头。从自己开始,尝试建立与工作的美好关系,并将这样的理念传递给孩子。因为工作价值观,充分影响人生的幸福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