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青春》读后感10篇
《再青春》是一本由辛夷坞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青春》读后感(一):读《再青春》感想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原来的名字,可能“再青春”这个名更贴近商业化,更适合搬上银幕。
挺喜欢前半部分的内容,即便很多人认为女主人公离婚这个情节不太现实,我到觉得是情理之中。
追求安稳的生活是人的最基本欲望,在最基本的欲望之上人还是会衍生其他追求。
况且是在原本追求的安稳生活岌岌可危的时候,在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破坏的时候,她最想做的就是全身而退。
对赵旬旬来说这个安稳的城池有了裂痕,直接后果是后面的生活不会再出现“安稳”这个字眼。
但正因为两人之间本无爱情可言,所以即便谢觉得还可以走下去的时候,赵却坚持离婚,甚至可能她什么都得不到。
赵跟谢的相处模式可谓相敬如宾,这个褒义词在这里仅仅体现为个人素养,跟感情二字无半毛钱关系。
在这个故事揭开前因后果的面纱时,我开始不喜欢了。以至于后面三分之一基本上是快速阅读。
赵旬旬和池城三年前的这段以及后面发现的一系列报复行为才是我觉得最不现实的存在。
对一个完全不认识自己的人产生的爱与恨,以及三年后故意接近赵下的无数个套,从一个正常人的逻辑来说是不通的。
最后就是结局了,仓促结尾,虎头蛇尾的感觉很多事情都没有交代。
以上仅个人感谢!
《再青春》读后感(二):采风(转)
很多时候,并非失去后才懂得珍贵,而是失去后明知没什么了不起,但心里某处就是空出了一块。
胜负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开始走的路正确与否,她就是在不断走回头路的过程中距离当初的目的地越来越远。
如果所有值得记取、所有触动心扉的都是来自于虚幻,唯有惨淡荒凉才是真,那一辈子活在真实中的人该有多么可怜。
再见亦是朋友,那是歌里唱的,实际上全世界有那么多的人,和谁做朋友不行,何必还要扯上一个曾经耳鬓厮磨又反目成仇的人?离婚了,若已彼此无意,那就各自散了吧。不再牵挂,也不必记恨,相忘于天涯才是最好的收场,若是偶遇,最多问一声“你好吗”,就好像现在一样。
她害怕别人强加给她的秘密。说出来的那个人是轻松的,就好像吐出了一口痰,被迫倾听的人却不得不在脑海里腾出一个位置去容纳这个未必让人舒心的东西。
虽然和谁在一起迟早都要回归平淡人生,但就好比人总逃不过一死,一生下来就死和活一辈子寿终正寝毕竟不一样。重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始末两端,而是中间欲罢不能的那一段。
他们有过无数种拥抱的理由,但是现在她紧紧依偎着身边的这个人,根本不需要理由。并不是没有想过,也许他并不是真的爱她,他爱的只是曾经得不到的;她也没有那么一往情深,她要的只是现在可以抓住的。然而答案难道比怀里的人更真实可靠?
太平洋上的海啸未必比得上我丢了心爱的玩具,那些过往再轰轰烈烈再曲折离奇,也不过是寻常人生的点缀背景,平凡的人,我们最在意的其实只是身畔的点滴得失。
时间会让人淡忘爱一个人的原因,同样也会淡忘恨一个人的缘由,“念念不忘”是件奢侈品,需要太多的心血、勇气、恒心,甚至是不断的自我催眠。
爱情可以只凭一个隔纱含情的目光,但朝夕相处却必须扯开所有的遮羞布。
这就是年轻的好处,能够不管不顾地缠着你,一根筋地凭着冲动就是不肯撒手。就好像青葱年代女生宿舍楼下的执拗男孩,我就是要等到你,看你来不来,来不来,不来也得来……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是正确的,女人爱男人是社会属性,男人爱女人却是自然属性。任何时候都不要试图用社会属性去说服自然属性。
真与幻的界定从来就与普通人无关。演戏有什么要紧?只要从始至终投入,欺骗也罢了,只要被骗的那个人永远相信。她曾经一心一意皈依的人间烟火不过是泡影,那么就算眼前真的是海市蜃楼,又有什么可畏惧的?
人真正难过到极点的时候反倒有些迟钝,更多的眼泪都是流给看客的。
两人的方向背道而驰。她站在铺砌着青灰色大理石的台阶上对他说再见,他不出声,却没有立刻转身离开。或许他们当中有人动过给对方一个拥抱来结束这一切的念头,但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心里已有个声音说:算了,不必了。早秋的下午,阳光有气无力,将他们各自的倒影拉长在光可鉴人的地板上,向着同一个方向,但没有交汇。风携着半黄半绿的叶子贴着地面扑腾而过,旬旬忽然觉得,这一幕活生生就概括了他们这三年。
旬旬安于与谢凭宁的婚姻,很大程度上恰恰不是因为她要得“更多”,而是出于那份恰到好处的“少”,不偏不倚,不拖不欠,安稳长久,谁也不辜负谁。虽然到头来功亏一篑,但并不代表她要反其道而行之。池澄给她的不安则来自于他的“多”,太多的心思,太深的秘密,太强烈的情感,太大的不安定因素……就好像只想讨一碗水的人,你给她惊涛骇浪的江河,劈头盖脸地打来,摔碎了手里可怜兮兮的碗,这不是她要的生活。
但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因为你要得太少,别人才索性什么都不给你,结果你一无所有。
人真的不能和女人相处得太久,否则也会被同化得一样的贱,然后再被对方用经验打得落花流水!
人越明白就越胆怯,所以老人最怕死。勇敢不是美德,而是一瞬间的无知和空白。如果他始终是清醒的,那只能是某种东西在遮住他的眼睛,让人短暂遗忘后果。
她常觉得人是没有故乡的,所谓的故乡,不过是祖先漫长漂泊的最后一站;同样,没有谁是注定和另一个人偕老的,相伴终身的伴侣说白了就是死之前遇到的最后一个情人,若是活着,一切都还没完。
很多时候,生活就是一场接一场的错误。
《再青春》读后感(三):不为庸俗而庸俗
我没怎么读过辛夷坞的书,但是今天看她写的《浮世浮城》还真的不怎么喜欢,甚至有些反感,看了大概四分之一不看了。
给我一种感觉是故意要表现出现实却反而失真。一个细节是赵旬旬结婚的时候被要求辞知名企业的财务工作做主妇,开始不同意,理由大家能想到,但是后来“直到她发觉如果她拒绝,有可能危及婚姻的稳固,再加上谢凭宁主动提出每月将不低于她工作收入的钱汇入她账户,她才顺水推舟同意了。就这么庸俗。”我:???讲不出话来。根本就是为了庸俗而庸俗。既然怕辞工作显得像是绕着家转然后没有地位什么的,拿钱就觉得抬起头来了?觉得没后路,几年的钱比高企工作显得有保障?我知道想表现女主的经历带给她的那种没有安全感的想抓住一些现实的东西的感觉,但是物质感就是仅用钱来形容未免太狭隘了吧。
我看过的这四分之一里面,每个人都在计较自己所得的那一点点东西,百分之九十 就纠结在钱上。现实不是这么表现的。生活有粗糙有厚重,它的不好在于被物欲包裹的人性,但是人性是始终微妙存在。 现实是物和人之间不平衡的关系,不是物这一方的单面覆盖。而人这一方面我在书里面只看到爱情。一个例子是女主妹妹在爸爸脑部我忘了是什么问题,可能很长时间完全失去意识的时候,她对姐姐很崩溃的大哭倾诉最近的感情再次失意。
很无奈。
《再青春》读后感(四):浮世浮沉中的再青春
《再青春》其实是颠覆了我的爱情观的一部作品。原本理想中的美丽爱情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由于青春年少,男女主却错失了那段彼此美好的时光,数年后的再次相遇,说是池澄刻意为之也好,说是命运的安排也罢,终究是逃不脱彼此命运的纠缠。赵旬旬或许已远离了自己最美的年华,却因为池澄的出现再次找回生活的激情,也许,遇见他才有了最美的年华吧。
舍友曾说不喜欢男女主之间的爱情,有一次年少的错误引起,男主怀着报复之心极尽手段,怎么想多不觉得美好。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或许,他们开始是个错误,年少无知,很多年后回想,也是一个不错的相遇,可以归集为—美丽的错误。但是池澄,他是心心念着旬旬,也许后来有些极端,但爱是真的,他曾说:我爱她,这和她是谁没有关系,我就是喜欢她。他的爱很真切的,池澄走的极端,就姑且归集为年少无知吧,最后他们还是在一起了不是?ps真的超喜欢曾毓豪放不羁的性格,至于爱情观,就不敢苟同了。
《再青春》读后感(五):再青春(转)
可以说,这是一本暖伤之作,辛夷坞用她惯有的笔触,在《再青春》中描绘出一幅情爱地图。在这幅地图中,占据面积最大的,是一大片沙漠。而在这片沙漠中,有那么两个人,各自怀有目的,龃龉独行。最终他们俩相遇在海市蜃楼前,用他们互相的残忍,不小心却温暖了对方最冰冷的底线。
这两个人,名叫赵旬旬和池澄。
乍一看,赵旬旬就是这世间万千女性中最为普通的一个。她没有出众的外貌和特长,没有圆滑的手段和交际,没有惊人的身家和背景。她是那么普通的一个,扔到人海中也无法找出来的那种,甚而至于,她还有点内向,有点冷漠,有点神经质,有个总拖她后退的妈妈。她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她最大的理想,就是平安稳定地度过一生。而当她婚姻破裂、继父去世、生活翻天覆地时,她的故事其实才刚刚开始。
她看上去虚荣爱财,可真正面对突发事件需要抉择的时候,她可以抛弃所有。她看上去万事谋定而动,可真正遇到触发她内心深处的事件,她可以不计后果地一往无前。表面上看,她是一个再市井不过的小女人;但内心深处,以及她所迸发出来的,往往是一个勇敢无畏、为爱逃亡的女人。
而当那个人疾风骤雨般地走进她的生命,带给她前所未有的强烈的爱情风暴时,她亦抛却她的幻城,奔赴他的海市蜃楼。
而池澄,这个谜一样登场的男子,英俊帅气的外表裹挟着玩世不恭的态度,富二代的身份却又冷静睿智地处理公务,如此梦幻的组合于一身,怎能不蛊惑女人的心?他打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对旬旬的兴趣,并且迸发出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爱慕,不是那种细腻绵长的暧昧,而是轰轰烈烈燃烧一切的情爱。
然而在他毫无保留的爱情背后,竟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目的。就在旬旬全身心地投入他的怀抱后,他毫不留情地将一切掩盖的纱巾掀去,露出赤裸裸的真相。而真相,往往是残忍伤人的,他的真相,竟又带了点荒诞色彩的冷幽默,让人瞠目结舌。
他带领她走进一个全新的情爱领域,将她带入他的爱情沙漠,然而在他俩的海市蜃楼里,究竟谁才是谁的最后一口水呢?
茫茫人海,万千世界,我们寻寻觅觅的,不过是那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可以温暖的怀抱,而这样简单的幸福,有时候看来,竟也是奢求。
当两个历经磨难的人相聚在一起,当两颗对世情冷漠的心碰撞在一起,谁又能说不会发生点奇迹呢?
其实,幸福不就是由一个又一个奇迹组合而成的么?
《再青春》读后感(六):城池真的是用来守的吗?
辛夷坞笔下的爱情总爱用女主默默守一座城池来比喻。比如《我们》中,祁善守一座四面洞开的城,力不从心,患得患失。比如《浮世浮城》,赵旬旬守一座无爱的空城,在漂浮的幻城里假想自己的安逸。为什么女人总是要寻一座城,再来守一座城呢?城池真的是用来守的吗?是时时瞭望烽火,紧张兮兮的准备时时应站,是每每午夜梦回,总在辗转难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吗?渴望安定是每个女人心中的愿景。有时候它会具象为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总是会给予我们足够的安逸的爱,提供我们物质上的依赖,带给我们幻想中的安逸。所以,我们自动进城,锁好大门,封锁了主要街道,交通要塞,也将自己的一颗心封锁了起来。其实,如果是个独立的女人,能够养活自己,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欲望之外,那座城,根本不必守。越是想死守,越是会闭关锁国,人就愈发的闭塞狭隘,就不可爱了。那座城,在心里,应该是择栖而居的港湾,我会守着自己的一颗心,可以选择安逸的相守,然而,真正需要诀别的时候,又不会太过眷恋。守住自己的一颗心比守住一座城要更有尊严。最起码,跌倒的时候,我想以不太糟糕的姿态爬起来。
《再青春》读后感(七):青春再见青春
拿到辛夷坞的再青春,被封面淡淡的抹茶绿狠狠的温暖了一下,每个女人都有两次青春,婚姻前也好,婚姻后也好,只要这个女人还爱着,那她就永远青春。这本书依然延续了辛大一贯的风格:暖暖的伤,隐隐的痛,字里行间的淡淡幸福以及贯穿始终的小小幽默。赵旬旬开始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用看不见的笼子围住自己,虽然和谢凭宁过着相敬如宾的婚姻生活,却称不上幸福。“小姨夫”池澄怀着对赵旬旬的爱恨交加,生生把赵旬旬从那个壳子里面剥出来,纵然有百般误会,可是,她终于开始活得像个女人。这于她来说,应该是幸运的。女人的爱情,不是两个人各自生活,你给我生活费,我给你养父母儿女。爱情,应该就像是一碗加鸡蛋不要青菜的方便面。有取舍,才有味道。
《再青春》读后感(八):迷雾围城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日与夜,《再青春》的雾与夜,是一个女人的两次青春。爱情不要再让青春玷污了,当青春枯萎,爱情依旧深青,那么拽着青春的尾巴的女孩,哪个有胆浪费得起?
每个人心里有一座城池,赵旬旬觉得她的人生是一座围城,自己安心活在城墙之内。她并无意愿看到城墙之外的一切,自己甘心被这座城池拦在了世界之外。因为她不想去问,自己不想知道的东西。与谢凭宁的婚姻,是人人都要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般寂静生活延续多年,越来越像一种职业习惯。
婚姻是要不断的奔跑,在对方的激情里生长。历经漂泊之乱的赵旬旬她只是希望能够停下来做一个好妻子。一份安定的生活,便是赵旬旬的壳。至于有没有爱情的存在,其实并不重要。赵旬旬是固执的,因为青春经历的事太慌乱,她的人生观都已经固定了,忧患的她似乎提前老去了,从外由内,就是一堵石头,因为她要让自己拥有一座城池,赵旬旬愿意在那牢笼中慢慢老去。她其实是一只狡猾的兔子,尚有三窟。哪怕自己再次一无所有,她都要有成为荒野生存的贝尔式背包的可能。
当丈夫的小姨邵佳荃,与未来的“小姨夫”池澄归来,却是一城的纷乱。赵旬旬的那座城池摇摇欲坠,原来自己与谢凭宁的婚姻,不过如同那只老猫,谈不上有多喜欢,只是作为提供爱情存在的一个证明。在谢凭宁眼里,素白的她不是那朵红玫瑰,只是如衣服上的一粒饭黏子,而邵佳荃才是他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城墙之外,就是闪婚的事实真相。
在同为被背叛者的池澄鼓动下,她怒摔骨瓷茶具,天台上都是寂寞的故事。当她反被一场隔壁的“偷情”捉床,也是一座城池的轰然倒坍。即使你心城破,你还是不得不面对之后的人生。当她走出破烂的城墙,她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只有两堵墙的穿堂风呼啸而过,没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外围只是一片迷雾。她以为自己看到了城外的真实面目。她并不知道外围的是一道又一道更古老城墙,正在继续的封闭。
白饭如霜的《浮世爱》说,“人人衣柜里都有骷髅,倘若把白骨上的字迹细细来看,记录的全然是另一个人生。”赵旬旬的青春时代的生活大都受制于人,一旦告别,便想主宰自己,渴望自由,挥霍不再富裕的青春时光。所以一夜荒唐不过是生活的点缀,到头来还是要老老实实的为人妻。告别青春的仪式,是她的初夜,却是他的初恋。他拿身体赌爱情,她用初夜换青春。从此,他是她的“守夜人”。从今开始他守望,至死方休,只为奉上自己的真实一座倾城。他心内的那些爱,也如这一座城池,永为她一生围城,现时昨天将来,都也因她而存在。
是那样的一种感觉,只有抱紧那个人,你才能确认自己爱着。还好,一场迷宫成全一段激烈的爱情,一个意外成全另一段婚姻。这些年无论她在哪里,都无法改变她与他的过去,在他都很孤单很无助的时候,是她陪了我那一夜,以至孤单的那三年。他不想三年又三年,受够卧底的假装,他只是爱她的警察。
她的离开,城池因她再次颠倒。他演尽了他所知的种种,只求最后她来与他应和。这三年的孤城他用了很多真心,颠倒城池只是想要把那么多真心给予。围城之恋,并不全是事故。也许先满盘皆输再相濡以沫,才有守得住未知的生活,it wouldn’t be nice ?
“多少座荒远的城里曾经倾谈, 你寂寞的夜向着我寂寞的夜? 奏响你的是千百人?还是一个?”也许在这座迷雾围城里,我们找不到出路,但是总有一个人会成为你的眼,他之所以来到这里,叩响城门,只是为了带你看见光,去找到藏在迷雾后的真实自己。
终结青春的,不是爱情,而是婚姻。但打败婚姻的永远都是爱情。
《再青春》读后感(九):浮世里有美好
这本书原本是在网上看的电子版,看了之后欲罢不能,所以买了实体书,已经看过好多遍了。抛开名字不谈(个人更喜欢原名),这本书一直是我最爱的一本,故事跌宕,章章都很精彩,段子和警句也俯拾皆是,我还记得我当时看的时候好几次笑喷。
虽然女主是已婚人士,遇到爱情的确是再一次青春,但真的,青春是一种心态。不管相不相信爱情,愿不愿意投身爱情,只要还愿意去相信,去尝试,便是再青春;另外,女主什么都为自己留好后路,看上去的确夸张,在书中被男主笑了几次,可我觉得在这个随随便便都可能会扑街的世界,这样做倒也算正常。
女主不说那么多,还是说说男主吧!大爱池澄啊,痴情版高富帅,太太符合女生的胃口啦,就是嘴巴有点贱!但是就像书女主说的,我是铅笔,你就是笔刨,专门来消磨我的。还真让我想起了《倾城之恋》里范柳原对白流苏说的那句话,你就是医我的药。爱情里的确是一物降一物,一个纽扣一个孔,不能扣错的。
总体而言,这是个爱情算计的故事,爱也好,恨也罢,在这个算来算去的繁杂世界,辛大总有能力让你看到其中的美好。另外,听说此书要被翻拍成电影了,很期待啊!
《再青春》读后感(十):浮世围城
很高兴能看到辛夷坞的一次创作上的突破。这一本书一改之前几部黑暗、虐心的风格,属于轻松幽默型的小说。可以说,《再青春》是粉红色的,我看到了粉红色少女心,是轻松的,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当然,我之前也对本书改名很纳闷,《浮世浮城》这个名字挺好的呀,就是现代版的《围城》,辛夷坞首次挑战描写婚后女性,婚姻这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直到拿到新版的《再青春》再读了一遍,并结合着黄斌在《序》里写下的一句话:每个女人都有两次青春,一次在婚姻之前,一次在婚姻之后。读完后,我立刻懂了“再青春”的含义,虽然觉得作为书名可能还是有些别扭,但确确实实与小说主旨很贴切。
小说的女主角赵旬旬是个已婚女性,活了二十好几岁,依旧碌碌无为,她不对生活有过高的要求,只求生活能够平静、平静、再平静。她并不是有多爱自己的老公,老公也不见得完全把她当作心肝宝贝,只是婚后生活一直稳定,于是她觉得安逸在我看来,赵旬旬以前的生命就如一汪死水,波澜不惊。在她还没有经历真正的青春、怦然心动的感觉时,就已婚嫁了。
所以说,池澄的出现就是赵旬旬生命中的一个“劫”。自从池澄出现,赵旬旬的生活就不再平静,去捉老公的奸却反被捉奸,与老公离了婚且坚决不在这场婚姻里做出妥协,赵旬旬不再享受安逸的生活开始在职场上打拼,赵旬旬也学会了发脾气来直接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赵旬旬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变得越来越可爱。其实,离了婚的赵旬旬,才是她青春的开始,再一次青春。
当然,之前一直对池澄这个角色抱有疑惑。凭什么在见过赵旬旬后就那么死缠烂打用极其猛烈的攻势去向赵旬旬示爱,他到底看上了赵旬旬什么?如果真的是所谓的一见钟情,然后破坏了赵旬旬那个看似稳定安宁的家庭,那这个故事实在太狗血了。好在辛大埋有伏笔,当池澄将一切摊牌,这个故事显得“惊心动魄”又略有深意。池澄闯入赵旬旬的生命里,是来“报仇”的。三年前,赵旬旬即将踏入婚姻这座围城时,在在醉酒后与池澄有过一夜之欢,只是她不记得了。从那事可以看出,赵旬旬内心是极其渴望真挚的爱情的,她也想轰轰烈烈爱一次,所以在婚前那样放肆了自己一回。只是清醒时的赵旬旬,实在太缺乏安全感,中规中矩地活着。而那时的池澄还只是个大学里的穷小子,母亲将逝世,父亲有了新的女人,还得看周瑞生的脸色生活,远没有现今的意气风发。而赵旬旬却刻在了他的心上。后来他越发有城府,再次闯进了赵旬旬的世界,自编自导了一场戏,将赵旬旬这座城池攻陷。
赵旬旬曾经只能叫做活着,在有了池澄后才能叫做生活。当然,在他们爬山时,池澄将一切摊牌,这是一个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男子(但也显得很有孩子气),但也不得不怀疑池澄是否真的只是前来“复仇”,让赵旬旬体会睡一觉后将钱留下就走的滋味。但是全文最温馨的时候便也是这个时候,两个人经历了一些患难,所谓患难见真情,山中虽冷,但两人间的情感如冰释。赵旬旬想要一个安定的生活,池澄太渴望赵旬旬回以他热烈的爱,这是他们不得不克服的矛盾。下山后,两人再次面对强大而残酷的现实生活,他们也曾走失,可如《原来》的结尾那样,兜兜转转,原来你还在这里,赵旬旬找到了池澄,投给他拥抱。
《再青春》与辛大其他作品比,少了分传奇色彩,多了些俗世烟火气息;少了份虐心,多了份幽默。浮世浮城,婚姻围城,是人类永远都会讨论的话题。不见得你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多少答案,但一定会给你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