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京的传说》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北京的传说》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12 04: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京的传说》经典读后感10篇

  《北京的传说》是一本由金受申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7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北京的传说》读后感(一):时光泛黄的老故事——读金受申《北京的传说》

  本书共讲了26个关于北京的故事,书后附了杨良志、傅耕野、邓友梅、舒乙四人所写的四篇关于作者的短文。这四篇短文很不错,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作者生平性格。看一本书,先留意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对他所作的内容能有更深一层认识。金受申(1906-1968)生活时期为从清末到新中国这一段风起云涌的时期,本人又常年在北京居住,对北京各种风土人情十分了解,他编写的这些北京民间传说,篇幅短小,口语色彩浓厚,其内容与老北京的建筑风貌气候景观相应,读起来很有趣

  民间传说的主要特点反映劳动人民美好愿望英雄拯救百姓好人战胜恶人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老百姓过上平平安安的好日子。这点不仅仅是北京的传说,其他各地的传说也都一样。但北京的传说自有其强烈地域特征。北京是都城,龙又是皇帝象征开篇4个故事全部与龙有关。此书又讲了一些修建北京城的传说,接下来又有7个故事与工匠有关,那些民间的能工巧匠,都被说成了鲁班的化身。本书里面的龙,大都是苦海幽州的孽龙,要刘伯温、姚广孝这样的能人去降伏,唯有《铁影壁》一篇里的龙公、龙婆是两条善良的龙,不让风婆、云童土埋北京城,算得上本书龙族里的一股清流了。龙作为邪恶反派角色,个人觉得是老百姓反封建王朝潜意识体现

  《“八里长桥不免桅”》、《铸钟娘娘》、《什刹海》、《样楼》、《卖蝈蝈笼子》等故事里都有皇帝不体恤民情,强行摊派任务,完不成任务就要杀头,给百姓造成了苦难情节。有些故事里,百姓用智慧化解了一道道难题;《铸钟娘娘》里,工匠的女儿自我牺牲,跳入化铜锅,才得以铸成铜钟。《什刹海》里,皇帝为了得到修北京城的钱,抓到“活财神”沈万三狠狠地打(故事设定是沈万三是“活财神”,被打急了随手一指,指的地方准埋着金银,不打他他也不知道哪里有银子,这个设定很有些像泣泪成珠的鲛人,要难过时流下眼泪,才有珍贵的鲛珠),得到了埋藏于地下的银两。故事里有一段话:“可是,谁肯打他呢?他家里的人,不忍得打他;一般老百姓呢,又没有平白无事打人的道理。这样,沈万三跟那些不肯打他的人,就都穷得吃不饱饭穿不整衣啦。”(P78)故事暗指皇帝的奢靡生活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充满了讽喻色彩。这本书的故事是传说,也是人情,有为母亲寻找草药的孝女,有老实的长工,有世代敲钟的打钟人,有勤恳打更的老头儿,有杀土匪保护乡亲的两兄弟,有刘伯温、姚广孝、刘罗锅等名臣,还有皇帝、山主、财主等……品味这些时光中泛黄的老故事,觉得作者在讲世道。这些传说应当也是作者收集的,那就是老百姓在借民间传说讲世道了。这些故事啊,最适合夏夜纳凉时,长者把这些故事慢慢地讲给小辈们听。

  民间传说中的景观与实际难免有些出入,比如断虹桥头刻的实物是石狮,故事里说是石猴(P67),铁影壁上的花纹是麒麟,可是说铁影壁故事的人把它说成是龙(P97),作者也细心地对此作了说明。读了这本书,不由得想起我读过的其他中国民间传说以及一些外国童话来,有些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这本书有的文风有点儿像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不知道你们读时有没有这种感觉

  《北京的传说》读后感(二):《北京的传说》和掌故大师金受申

  来北京也有好多年头了,对北京的民俗传说了解的真不多,只在一些景点闲逛的时候,看到过简短介绍。看了金受申先生的《北京的传说》,感觉北京城遍地都是故事啊,这就是文化古都的独特之处吧。

  越是看这些民俗故事,越感觉到老辈子人聪明智慧。

  北京城为什么被设计为八臂哪吒的格局?传说曾有恶龙盘踞北京城作恶,哪吒刚好能镇得住恶龙呀。哪吒显灵给军师启发,所以,军师刘伯温和姚广孝就不约而同的设计了八臂哪吒城。

  北新桥不是桥,为何要叫“桥”?原来,传说中姚广孝把作恶的龙锁起来,只说“等桥旧了、修起了桥翅儿,龙就可以出来了”。在这里,桥翅儿是指桥起了皮,快要塌了的意思。既然没有修建实物的桥,哪里能等到桥旧了、起桥翅儿呢?这不就把恶龙永远锁住了嘛。这也是一股特有的民间智慧。

  这些民俗故事里,总是有妖孽兴风作浪,也总是有能人降妖除怪;总是有巨大困难摆在眼前,也总是有能工巧匠能化解难题,充满了惩恶扬善机智勇敢朴素价值观从古至今普通百姓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数不胜数。可是他们从没放弃过,总是乐观地去面对,想方设法解决难题,努力过好日子。这就是这些民俗故事传达出的淳朴理念

  我们看这些故事,也不会把神仙妖怪的内容看成愚昧。老百姓只是不居功,把与困难做抗争精神和能工巧匠的智慧,都寄托在神仙、领袖、古代大师的身上。故事中的英雄,就是老百姓集体智慧和美好希望的化身。

  讲这些民俗故事的人,是传统文化的传灯人。

  “京华掌故首金张”,这“金”就是指金受申,“张”是指张次溪。金受申先生可以说是北京城首屈一指的掌故大师了,舒乙讲过,“北京犄角旮旯的事,没有他(金受申)不知道的”。

  金受申非常早慧,不到20岁就出版了《<古今伪书考>考释》,25岁时,又出版了《公孙龙子释》、《稷下派之研究》。后来,金受申担任《立言画刊》的撰稿人,执笔了一个重要栏目《北京通》,七年时间里,写了三百多篇关于北京的文章。“北京通”,也慢慢从栏目名,变成了金受申的荣誉称号

  金受申先生同老舍先生,颇有些渊源。金受申在北京一中读书时,正值老舍在北京一中教书。老舍对这个刻苦有才的学生,很是青睐。老舍担任北京市文联主席后,又想办法境遇不佳的金受申调到文联,先后让他在《说说唱唱》、《北京文艺》当编辑。在文联期间,金受申又写了两本《北京的传说》的小册子。

  老舍写东西喜欢给人朗诵,让人挑错、提意见。写《正红旗下》的时候,朗诵最多的对象,就是金受申,经常是只给金受申一个人朗诵。念完之后,两人还要讨论很久,可见老舍很重视金受申在民俗方面建议

  金受申出版了不少民俗、语言、国故、诗学方面的研究著作。除了民俗掌故方面以外,金受申还曾在北京第三届中医考询中位列榜首,正式挂牌,行医多年。真是位不可多得奇才

  2018.07.04雾凇

  《北京的传说》读后感(三):口口相传的京华旧闻

  文/赵客

  北京是六朝古都,见证了燕国、辽、金、元、明、清的历史。现在的北京是建立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历经明清两代而最终形成当代的首都。这800多年的建都史,极大丰富了北京的经济和文化,也流传着很多动人的民间传说。只是这些传载着历史和智慧的传说在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中,随着城市变化被逐渐淹没。如果你对北京的历史习俗兴趣,不妨且听金受申先生一一讲来。

  金受申,本名文佩,后改名文霈,字泽生,满族人。受申二字是算命的白云趾给他批命时所赠的名字:“盖以圣人受命于天,阁下受命于地,斯亦足矣!”金先生是老北京,掌故大家、民俗学家、曲艺研究专家,1949年以前就出过不少书,后来老舍先生疏关系,将金先生调入北京市文联,正是看重他这方面的专长。

  民间传说虽然比不上正史真是可信,可是其中就蕴含着普通人的智慧想象力,甚至还有那么一丝丝历史的蛛丝马迹。远古时代人们无法通过文字记事,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来传递信息。《北京的传说》中不止一次提到,北京原来是个苦海幽州,住着几条龙。这就给出了一种可能,在若干万前年,北京所在的地方曾经一片汪洋。现今北京平原海拔高度在20~60米,在地球的几次冰川时代期间,气候变暖,北京是极有可能曾经位于海平面之下的。

  关于北京的水的传说也有很多个,说明饮用水自古就是一个困扰民生问题。北京的大部分地下水都是苦的,而只有西北部是甜水,时至今日还需南水北调,以解决北京的用水问题。过去的土法挖井,收集的都是浅表层地下水,北京的水质本身就硬,碱度高,所以喝起来是苦的。再加上建都后人口增加,生活污水逐渐渗入地下,影响水质。

  在这座居民众多的城市,最发达便捷交通工具莫过于地铁了。如果你坐上地铁,会发现众多地铁站名都在倾诉着一个个传说。例如金台夕照,如今是北京东三环CBD上一个重要的地铁站,每天早晚白领们纷纷扰扰穿梭于上下。但是今天的人们可能已经不知道燕京八景都是什么,也无法领略当年金台夕照的美景。又或者你想去游览北京著名的簋街,做地铁到了北新桥,却发现那里并没有桥,不免疑惑这名字的由来。这些都可在金先生的书中找到答案

  时代变迁,如今我们再读到这些传说时,有些已经感觉非常陌生,物非人非,难寻旧影。所幸还有金先生这样的专家将其记录整理成文字,以供后人了解。可惜金先生于1968年去逝,若能得享高寿,必将留下更多的京华旧闻。

  《北京的传说》读后感(四):经典的传承

  我是个很喜欢听人讲故事的人,而且我也很挑人,如果只是在念死板的文章我是绝对会打瞌睡的,看到这本《北京的传说》时让我找回了当年爷爷给我讲他小时候经历的那种感觉,总之越是白话叙述越带有一种亲切感。北京我只去过几次,对于这样一个首都城市来说,倘若不是有点能耐的很难从外地跑过去生活和工作。但我又非常喜欢北京,所以没事总是会研究历史,历史最主要记录的就是人们生活时的文化特征,如果想要全面了解就必须知道那些传说的由来,更何况这些传说也都很有趣,并且有很多早就已经耳熟能详了,不是在课文中遇到过,就是在动画片中得到了改编。

  所谓传说,就是半真半假的,经过长时间不同的人传来传去,自然而然就会多了许多奇幻的色彩,想想两个人口中的一件事都有着天差地别,再加上人们的无限想象力,所以这些传说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这些传说就像《聊斋》一样,都是来自于不同人的笔下,最后得到了总结,作者好不容易把这些传说东拼西凑起来,再全部统一成一本书来讲,着实费了很大功夫

  北京的传说大都是比较经典的,有很多也都陪伴过我们的童年,但依然有一些是之前没听说过的,这些故事需要得到传承,否则时间长了这么宝贵的东西该被人们弄丢了。那么这些传说是如何被创作的呢,可以通过故事看出当时人们面临的社会状况,不过在书中作者并没有做解释,所以有兴趣的还是需要自己去查找资料

  这些传说能够被流传下来,也是说明其中有一定的可信度,作为后来的读者总是有种看《山海经》的感觉,说不定当时这些事真的就是这么发生的呢。作者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写当地的社会生活文章,他对于北京当地的那些事儿了解得淋漓尽致,所以被人称为“北京通”。书中还有很多宝贵的照片,在最后也有一些作者金受申的朋友讲述他的文章,让我们了解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有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本书。无论是这本书的封面,还是这其中的内容,都使本书具有了收藏价值,这是再版,作者已经不在了,他的作品却替他一直活在后世

  《北京的传说》读后感(五):对北京的“传说”有了新解°

  ——评《北京的传说》

  文/蓦烟如雪

  这本《北京的传说》是重新再版的,之前听闻过,但是一直未曾翻阅,今天一看,却也有了另一番新解。

  我其实对传说这样带有“神话”色彩的书籍,是趣味半看,不是说对这些不信,而是年代久远,多是老辈的口口相传。

  金受申是一名民俗专家,他如数家珍,虽然生于上世纪初,人也略微木讷迂拙,可是也是实打实有文采的人,“他三十郎当岁,开始写有关北京社会生活的文章,是被世人誉为“北京通”的人;新中国以后,他追随老舍编辑刊物,是默默无闻贡献的人;在那史无前例年代,他目睹惨剧,惊病交加,是很早地(1968年)就弃世而去的人。”

  可以说是一位怪才,因为他通晓的都是很特别的东西。

  这本《北京的传说》里面涵盖了二十六篇趣文,比如很具神话色彩的八臂哪吒城、高亮赶水、三青走到卢沟桥、西便群羊、八里长桥不免桅、玻璃指头李二等等。

  这些故事,多数围绕这北京的水,北京的建筑,明代的刘伯温,宋朝的岳父,还有辅佐过朱棣的姚广孝、元朝的设计师刘秉忠......

  在我印象中,北方都是比较缺水的,而这里的故事,一环扣一环,从刘伯温和姚广孝领了圣旨去修建北京城,而在修建中如何让孽龙不捣乱,成了他们的头疼之事。

  古时候的人,都以龙为尊,但龙生九子,不同的龙,不同的作用,而这里的龙,就没有那么好,它们是作恶多端的,而他们在画北京的城的时候,遇到了“小孩”说:“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

  作者多次描述了他们的遇见,才发现那个人应该是哪吒,哪吒是什么故事出来的呢?

  哪吒闹海和龙王三太子有仇等等,这里的哪吒反而多了几丝可爱。有了帮忙的效果,而后面的高亮赶水也很有神话性,龙王全家都变成人,要把泉眼带走,这些套路,多数能想得到。

  但是变成故事又有另一种奇妙的结合。

  尤其是高亮在赶水的时候,遇到了“岳飞”,这个更为诡异了。

  当然这类故事,只能看看就好,作为不了史学出口,但是作为趣味书籍,真心可以推荐。

  不过里面摄影太小了,而且没有代入式的感觉,少了一丝解析感。

  比较好是,后面也引用了不少作者的朋友,谈及他的趣事,对辅助认识作者有了更好的出口。

  《北京的传说》读后感(六):用民间语言讲述民间传说——评金受申《北京的传说》

  金受申是新中国建国前后的掌故大家、民俗学家、曲艺研究专家,对于北京风土人情有着广博的知识面,他写的《北京的传说》就是一本讲述北京民间故事冷知识的一本书,里面的大多数故事,还真是头一次听说。

  说是传说,就是口口相传的说法,通常与神话一词并论。本书中讲的几十个故事,基本上都是与神怪等超自然生物相关联的,按照无神论者的观点来看,这些故事统统都是虚拟的,不是真实的,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鬼怪神魔妖之类的东西的。

  但是千百年来,面对着一些用当时的科学很难解释的现象,又需要找出一个说法,只能是放飞人们的想象,出现一些灵异超越现实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冷知识也未必每一个老北京人都知道,都是些犄角旮旯的故事,能搜集到也足以证明作者的社交活动之广了。

  北京,龙兴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国家重镇,也是作者笔下的“苦海幽州”,有着很多的传说。比如刘伯温受八臂哪吒显灵造北京城、高亮赶水、黑龙潭、什刹海等故事。这些故事,很多都依托着北京独特的地理、建筑等展开,结合着这些传说再回看,觉得的确还是有一些特别之处的。

  金受申是满族人,生于晚清,长于民国,世居北京,对于北京的民俗风物,了解的较多,原来也曾经开过“北京通”专栏。这本书里辑录的26篇传说,在语言风格上很接地气,就象一位老人在讲老北京的故事,没有多少高大上的语言,也没有太多蒙太奇似的起承转合,就是民间艺人讲民间故事的方式。

  虽然这些传说大都不可考,基本上都是杜撰出来的,但口口相传之后,就成了一种独特的存在,彰显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人好讲风水,那是些用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作为数个朝代定都的北京,必须会有独特的王者之气,因此会有这些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

  这些民间传说,其实也构成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历史的传承,使人们对于北京的过去、历史的北京会增加一些认识和理解。收集整理这些民间传说,一方面是尽本地人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使北京的风物更加传神了。

  书中还有许多老北京的照片,可以籍此看看过去北京的真实面貌。后附录了几篇故人忆金受申的回忆文章,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作者其人其事,老舍当时是比较照顾金受申的,老舍蒙冤自戕之后不久,金受申也因病离世。

  《北京的传说》读后感(七):跟着传说逛北京---评《北京的传说》

  北京—这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都。当踏上走访北京的旅途,我们除了可以见证改革开放以来它突飞猛进的变迁,更可以透过那些岁月遗留下的民间传说印痕加深对它的了解。

  的确,此刻我就早已经酣畅淋漓地跟着《北京的传说》领略到别样的北京城风景。也许正是因为北京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传说之中的北京将一池一山,一花一树都可能化作精彩着故事。

  身为炎华子孙的一员,我其实很早以前就对北京这座城市充满着向往。只不过我以往的了解和认知仅仅只是拘泥于书中,网络上关于北京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名人轶事之类的刻画描绘。尽管这是一个最为真实不过的生动解读,但是我却总是觉得或多或少地缺少了某些趣味性和传奇性。不过手头的《北京的传说》相当精彩地为我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北京城市。在书中,北京还是那个北京。但是在书中,北京却融汇入了很多民间传说,神话色彩,知名景点的奇特故事。书中的这些故事既将历史性的故事添加了神话等特殊元素的亮色,又实实在在的让我们对北京的很多景点有了一个生动独特的认知。八臂哪吒城;高亮赶水;北 新 桥;黑 龙 潭;“三青走到卢沟桥”;样楼;卖蝈蝈笼子等等小故事让我们对北京的很多历史故事有了别样的解读。总体而言,书中的传说故事其实既有着关联,又有着与众不同的新衣。类似于开篇第一个故事的八臂哪吒城,高亮赶水和北 新 桥既可以看作是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又完全可以解读为一个完整的小故事。通过这一系列的故事,我看到了一个对北京城市框架建设的由来。口语化的文字描述,结合着绘声绘色的刻画勾勒,我个人觉得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充满着兴趣,欲罢不能地爱不释手。借由着《北京的传说》,我同样觉得自己对北京又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除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文字描述外,我觉得书中的绘画配图同样也是一大亮点。这样的设计编排让读者对这里的传说故事有着更加饱满形象的认知。

  既然是传说故事,就自然有着擅长于讲述故事的创作者。本书之中的后半部分同样带领着我认识《北京的传说》的创作者----一位北京民俗掌故的专家级人物。

  翻看着这本《北京的传说》,我觉得着实意犹未尽。因为这本书让我通过传说逛了一遍有故事的北京城。除了收获北京城的传奇色彩,更让我体会到了其北京浓厚的历史底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