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年理想国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少年理想国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15 05: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年理想国经典读后感10篇

  《少年理想国》是一本由陈虹羽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理想国》读后感(一):谁不曾年少

  买《少年理想国》时很干脆,但读时并不那么干脆,可能这便是第一次读标有青春便签小说不适应感。

  这个故事到最后我才发现,它是一个寓言。杨朔、罗雪莹之于蒋树遥,就是一场盛大的错过关于友情爱情的错过。杨朔撇下了美术梦想,报考了理工院校,罗雪莹拒绝了当初喜欢的人,蒋树遥最终与贯穿了少年时代的两个重要朋友失去联系,故事中每个人物最后都是孤独的。那些年少的往事随着命运洪流,成为一张夹在课外读物的未及读的信笺,成为一幅只看内容便知道作者画作,也成为一首遗留在南城的诗。

  年少

  年少的好处是,可以尝试,可以不怕失败,可以从头再来。但年少也是致命的,就像张力面子参加群殴被自己匕首刺死,张雨田因被自己的“男朋友”抛弃而丢掉两个手指,还有宋安喜对老冯的爱恋。这是成长路上的死穴,一旦被点,万劫不复。但又有几个少年知道这是死穴,生活从来就没有一本标准武功秘籍,有的只是各自参透各自的人生,所有的套路只有自己尝试才知道。我们怀恋年少也就在于此吧,因为那些在后来人生中压箱底的牛逼绝活基本都根源于此。

  理想

  又碰到理想这个词,之所以用又,是因为我屏蔽这个词有些年头了。在我理解,理想不是用来说的,因为这个词有着很长的时间线,也潜伏着太多的情绪和故事。杨朔是这个故事的核心,因为他为理想而闪着光,这光一直照耀到文末,谁都不能否认结尾是充溢着满满的正能量。罗雪莹在这个故事中扮演着与世俗格格不入角色,她也有理想,那就是让她母亲离开是非之地,只不过这个理想来的太早,早到她没有更大的力量改变现状。她为这份理想付诸了行动,也付出代价。这两个人物之所以让人影响深刻,便在于他们的坚持为此的付出。我们没有看到他们更多的故事,但我们清楚这些故事必定是另一个理想国。

  完结

  每个故事都有完结之时,每段时期都有完结之日。我们习惯于划分,其本质是在于作别。与一段岁月作别,是对下一段岁月最好的交代。人生的无常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告别就是,你永远不知道哪次告别是最后一次。这句话直中心间。蒋树遥与两个朋友彻底失去联系,可以归咎于当时没有QQ,没有手机,但最根本的是他已认为,可以和这段少年时光诀别了。前路长长,何必要将往事多思量。人心才是决定是否再联络关键

  有时候我拒绝去阅读生活,因为我们本身就在生活之中。而这一次,我萌发了新的认识。我们书写的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们的平行时空。于是写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范儿科幻的事。

  《少年理想国》读后感(二):感谢你帮我们回忆起了少年时光

  周日上午大约11点的时候,俺躺在床上看完了《少年理想国》,然后给陈虹羽发了一条QQ留言:真羡慕你会写小说。

  俺是个小说编辑,但老实说,俺不怎么会写小说。

  但是,看了这本小清新的书后,俺突然也想写小说了。

  是的,俺想写自己的少年时代了。

  好的小说,就是会让你有这么一种冲动

  俺经常跟陈虹羽她们开玩笑:跟你们比起来,俺就是没有童年的。

  或者说,俺的童年,和城里的孩子完全一样。当然,也包括少年时代。

  虽然现在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但俺知道,不一样。

  朋友们凑到一起谈论童年、少年的时候,他们之间总会共鸣,会引起一番番尖叫,而俺讲的时候,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故事。

  俺曾经热衷于讲述和他们不一样的童年和少年。俺曾经很奇怪为什么自己这样热衷。但现在明白了:或许只是希望那些事情被记住。因为除了把那些经历当故事讲出来,俺找不到任何人分享

  同样的,或许也正因如此,俺一直无意识地拒绝看青春成长类小说。因为对俺来说,它们要么离俺太远,要么过于颓废。和俺想当然以为的青春小说比起来,俺觉得姬野和吕归尘似乎都更熟悉亲切

  但陈虹羽同学美颜下的爷们心,让俺终于鼓起勇气在豆瓣上看了她的几个短篇,然后对她刮目相看

  好吧,除了那篇写乡村的。俺知道农村不是那么回事。但即使是那个,也让俺回忆起了村子东沟里哗啦啦淌过河水有多么清凉。另外几篇,让俺知道,她的青春小说,离俺并不是那么远。

  青春就是那么回事,都是一样年轻焦躁残酷炽热的心在演绎不同的只是背景

  于是,当真正拿起这本《少年理想国》后,很顺畅地,一个上午读完了。是的,很顺畅,直到看到最后一页,看到那幅画,TMD,俺这个糙老爷们竟然差点流泪!

  叔果然还没有老透!这很让俺欣慰

  于是,俺合上书,静静地躺了一会儿,想起了和俺一起长大的大老爷,俺中学最好的哥们王军和女汉子扇子,想起了在北京挣扎的鸭嘴兽、在杭州幸福的钢蛋,想起了父母是同学、俺俩也是同学的嫦娥——他是男的,而且在俺第一个没有回家过春节的春节后,因为意外去世了……然后俺突然发现,俺记得到他们,却记不清俺们共同经历的少年时代了……

  于是,俺开始痛恨自己没有用笔记下这些事情——然后俺回忆到,整整十年前,俺曾在一个笔记本上写过嫦娥的故事,但后来搬宿舍弄丢了;俺也曾经写过俺和钢蛋、鸭嘴兽和几个女生的故事并投稿,却因为被编辑怀疑里面的歌词是抄袭而退稿了。俺开始记得越来越多,虽然并不完整——已经永远不可能完整了,但却仍然让俺找到了年轻的感觉

  当然,俺绝不承认自己老了!

  好吧,俺想,俺或许还是会在某一天记下来、写出来的。俺想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俺会在第一页写下这么几句:

  这个故事,是在俺看到一本叫《少年理想国》的小说后第一次想写的。虽然那个小说的作者说,自己的故事是编出来的,她并不愿意在小说中暴露自己,但俺的这个故事,却不是小说。它是实实在发生过的。俺不想暴露自己,但俺想记下他们。记下只属于俺们的再也不会有的少年理想国。

  俺不得不承认,《少年理想国》是俺看的第一本青春成长小说,却让俺第一次认识到了这类小说对那些对青春成长饱含不舍和感激的俺们是多么重要。

  最后,俺要代替俺的一位初中同学感谢陈虹羽同学,感谢你记下了他少年时代最灿烂的故事,虽然你后来把他写死了。

  《少年理想国》读后感(三):往事如梦。

  读完《理想》的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回到了少年时代,我们正在进行一场自行车比赛。当时我最好的朋友Z也在比赛中,就在我身旁,跟我一样骑着自行车。他跟我聊了很久之后,便以更快的速度前行,将我远远地甩在后面,最终消失在视线里。

  在我的正前面,一直有一个女孩骑着车,她是我小学同桌,也是我一直喜欢的女生。但她至始至终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只是一直地在前方,任我怎么呼喊也不曾搭理,而我甚至无法上前与她并排而行。比赛的路线我还有印象,这是小学参加市内马拉松跑过的路。

  到达终点的时候,Z已经在那,似乎等了我很久,我问他比赛成绩怎么样,他很平静的说他失败了,之后我便醒了过来,时间已经是早上十点,感觉是个很长的梦其实也没发生多少事。

  就这样,突然地有些怀念少年时光,那些每天挤着公交车小镇去城里上学的日子,那段跟踪喜欢女孩回家的路程,那些尊我为老大的儿时伙伴,他们中有梦想成为音乐家而每天练琴的,有立志成为足球运动员的,也有跟我说过要当宇航员的,但最终我们还是归于普通平凡的生活。

  少年时我想做一名摄影师,也许以后有什么变化说不定,但一定无关摄影。少年时喜欢的女孩,大概已经老死不相往来现实中总有太多的无奈,也怪我们很少能有坚持下来的。

  总而言之,我一直走在与少年时设想完全不同的路,并且越走越远。

  .好吧,我得承认,我读的中学在湖边,出门右拐有一个桥洞,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喜欢在放学时去桥下吃几个春卷再回家,这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少年理想国》读后感(四):你好,南城女王

  如果你是一个对九十年代末期怀有深切眷恋的人,那这部小说是看对了。如果你是一个走过艺考最火热那几年并对它产生过炽热感情的人,这小说也看对了。我恰好是这样的人,也恰好在类似南城这样的县城生活过很多年,也恰好学过美术,神圣的仰望过那样一所美术学院,当然最终也走了另一条路,经历过愤愤不平,最终归于平静,不好说还有没有理想,至少还有执念

  很多写作者都有自己的一个“场”,就我对本书作者陈虹羽美少女不多的了解来看,南城一直是她的一个场。就像颜歌和平乐镇,苏童和香椿树街,甚至马尔克斯和马孔多。但这部小说不同的是,它是属于一个人的流线型的记忆,随着他青春的走向奔跑,它没有刻意架构一座城,也没有刻意勾勒故乡轮廓。小说里的少年其实没有太多地域感,他们的故事随时可以发生在中国任何一个县城或三线城市,他们随时都可以在夜晚的树下接吻,也随时可以策划一场离家出走,永远不会走远。

  小说中杨朔、蒋树瑶、罗雪莹等人的少年往事,单纯质朴,没有野心,虽然我深知作者本人的能力远不止这部小说所传达出来的这些。然而也正因此,它更容易让人动容。要知道,一部干净、单纯、充满忧伤热血的少年小说,市面上很稀少。某种程度我会想起几年前无意间翻阅《少年巴比伦》的刹那冲动,两部小说还都用了“少年”做题。只不过,《巴比伦》毕竟还是像一个老男人的回光返照,尽管它与之相比更有文学理想。

  《少年理想国》没有它的题目那么热血,语言也是轻的,连里面的暴力血拼都带有些淡淡的树影,和那些书写“残酷青春”的小说不同,也少了很多戏谑口吻,这让它有一种坚硬女性气质,说是坚硬,是因为它的情绪没有泛滥,而里面略显残酷的往事都被作者处理成了一种对消失的绝望。无论是懦弱少年张力的死,还有罗雪莹的早孕,以及张雨田被剁掉的手指,它们本该像沉重雨点砸下来,血肉模糊,但作者的侧重点更多在人物的心境上,这让这些略惨烈细节、少年成长期的磨难变得“忧伤”。这不同于无病呻吟的忧伤,毕竟这些细节其实不少人都能够在成长期碰到,即使不是当事人。这是一个看起来平静的动荡社会,暗黑的细胞在深处躲藏随时都想出来插一脚,但像南城这样的地方,它是缓慢的,这就让它的痛感具有爆炸般的力量。而忧伤是美好的,到最后,更多人最怀念的往往是少年时代的忧伤。或许是扼腕叹息,或许是内心缺失的一块缓慢下沉,往事消融在生命长河之后,依然带着怀念让人总想寻找寻找故事中少年们的下落。它像是一场延长很久的失落,最终因为杨朔的命运得到了回温。

  相比之下,在南城的岁月是作者写得较好的部分,不过这也符合写作的一个空间——讲述更远的往事时,总是更有味道的。随着几个主要人物青春的戛然而止,比如一些精彩的人物如宋安喜整个断掉了,罗学莹在和我相遇之中也没有得到太多交待,只有一道讳莫如深的疤。而“坏孩子”王俊杰,彻底成了留守南城那一拨少年里的一个符号,像祖辈们一样,等待着自己的一场倒塌。不过这都没什么,在本书最精彩的场景里,杨朔向“我”展示了他的宇宙,这或许是最有理想的片段,当然它也得到了更好的归宿。写到这里我也突然想起前阵子和少年时代同学聚会对方说,小时候风云人物永远都是风云人物,即使他们成了一个挫样,我们现在再来谈论那批人,提到的永远还是他们。——这或许也可以给这篇小书评作结,牛逼的人在岁月里永远牛逼,实在不必担心变成了一个老混蛋啊。

  《少年理想国》读后感(五):人生,让我与你为友

  人生,让我与你为友——聊《少年理想国》

  文/夏桑

  诚实的说,现在的我确实已经很难读进青春小说或者说以青春为载体现实主义小说。但凡事都有例外,我在去年读了《你好,旧时光》。由于作者稳定而平静的叙述,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叫做‘冷静’的煽情。上周,我无意间入手的《少年理想国》,让我想写点什么。

  关于青春小说我不赘述,就谈谈我与此书的缘分,以及此书带给我的一些感悟

  有段时间,我在尝试联系《科幻世界》的编辑。因为《科幻世界》的投稿邮箱,实在是太多了。而后我来到了一个叫陈虹羽的微博里。虽然知道她离职了有些沮丧,但我发现她最近出版了新书。而因为书名里有‘理想’二字,于是决定买来读。

  这本小说,从我开始看,就有一股很重的萌芽风。因为我读书那会儿,《萌芽》以及《新概念作文大赛》确实非常火。而小说从最初开始后,就让我感觉到一股浓浓的四川味道。

  工厂、大院儿、单元楼、结成帮派、少年火拼,这些素材的运用确实让我很是怀念。由于四川曾经作为重要的大后方,许许多多的工厂在这片土地上安营扎寨。而许多城市也是围绕着工厂修建而起。比如资阳与431工厂。

  而主人公蒋树遥却是青春小说里很典型的带有怯懦性格的主角。虽因为典型见得很多,但由于我感受到这个角色,有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投射,因此也不自觉的将这个人物放在自己的身上。

  蒋树遥这个人物形象确实是中国,也是我出身的小地方,大部分少年的真实写照。因为力气不够大,冲不到前面,永远跟着一个偶像拼命地奔跑。心里也有幻想,也有主见,却因为自身和环境局限性,而让他们无法成长为一个完整的,有抱负的人。

  而杨朔算是小说里塑造理想层面的一个典型角色。热爱绘画,渴望成为一名画家。经历过父亲的早逝,将朋友看得异常重要。成绩不错,但是渴望完成理想。在年少时候,体验理想破碎的滋味,于是彻底成长。

  其中的四个女性角色,罗雪莹、宋安喜、吴桐、张雨田。这四个角色前三组形成一种对比,而最后一种形成了某种关于青春的虚荣引导至虚无的概念。首先是前三种,罗雪莹是带有某种强烈的特性,却爱而不可得。吴桐是平凡的代表,属于青春最后的选择。而宋安喜则是代表现实的差距,如同一条真实而冰凉的沟渠。而张雨田则是青春虚无的墓志铭。

  陈虹羽通过设定蒋树遥这个人物,开始尝尽理想的甘苦。而且我认为,作者所谓的理想,不光是完成某件事情,更是要与世界进行死磕的青春执着。罗雪莹为了反对母亲的爱恋,不惜以形式上的乱伦为代价阻止,于是换来了颠沛流离的人生。吴桐为了守住一份纯洁的爱情,而付出了复读的代价。张雨田为了换来虚荣的骄傲,而付出了手指的教训。

  作者通过书写这种执著,无一例外的全部覆灭。我想,这即使只是作者的情节设定,很大程度上也是作者因为已经成长,而对理想与执着的认知。我们并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改变和守护。我们想要完成的事情,在青春时期,很大程度上是根本完成不了。

  而在小说最后,通过杨朔这样一个典型,他一边作为工程师,一边成为画家,来反映出我们面对人生,很大程度上要学会退让,学会等待,学会与人生成为君子之交。只有这样,或许才有实现理想与执着的可能。

  当然,作者或许也明白,这样就已经变味了。

  写到这里,我觉得基本上可以停笔。但我还是说一句,或许作者根本就没有想过我之前聊的这些,也并没有想过传递出如此内核。所有的只是我在瞎逼逼。

  但我依然喜欢这部小说。

  因为这部小说如此真实,其中的理想与执着,如此与我、与我所知道的人相映照。

  或者,对于青春,这便是最好的写作了。

  短评:陈虹羽用朴实和细腻的笔法,书写了一幅,关于理想、执着的青春画卷。或许作者只是想要书写出来,并没有反映出那么多的东西。但总的来说,这篇小说因为真切,让我忍不住要做一番推荐。愿君共赏。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更多的书评和游记,尽在《春游足迹图书馆》http://site.douban.com/214856/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