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帝王师:刘伯温》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帝王师:刘伯温》读后感10篇

2022-03-22 03:33: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帝王师:刘伯温》读后感10篇

  《帝王师:刘伯温》是一本由度阴山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页数:4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帝王师:刘伯温》读后感(一):神算归命

  神机妙算,观天象知天下,一个神一样的传说,但说到底,他也只是一个人而已。

  风水五行,世间有万象,前知是历史,后知是断言。历史是会重演的,因其有客观的规律,人也会重新出现,因人性有其优点也有其弱点。

  人们总喜欢将一种情感赋予于一人,此人便于传说中成神,诸葛如此,刘基亦如此。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传说是一种喜爱之情,但历史的真实是一种血性与人性。

  不过我倒相信风水,并不完全否定风水是一种迷信。而风水才是一门真正博大精深的学问,因为风水学是一门极其综合的学科。它将地理、天文、生物、心理、美学、气象学等完全综合,然后直指人的心理,成一种“信”。

  大道由天,小道由心,而道由心生,心象于天象。而天象于世间为万物生长的规律,循之而来,便是得道;逆之而行,便将天谴。

  天机不可泄露,知天却往往抵挡不过人性锁事的情绪。而情绪是一种瞬间的反应,或错或对只是一念,而真正可以抵挡的是平静而行,方才行得永远。

  遗忘的是往事,过往的是追忆,流淌的是血性。如果江湖一笑泯恩仇,淡然天下又何归?问世间有情缘,不能于人性论时世。每个开始,都沾满了血泪。如果人生不过一次过往,平淡无奇了若尘。

  《帝王师:刘伯温》读后感(二):平常人~刘基

  我喜欢作者的视角,是因为他没有把刘基作为一个神坛上的人来描绘。

  时势造英雄。一个人的能力是会凸现,但是一个武功盖世的牛人在和平年代可能只能担负一个城管的角色(没有歧视,勿喷)。所以英雄也是普通人。但他们不普通在于,他们在某方面的才能得到了释放,能够在对的时间做出了对的决定,很有可能他的决定本来就是无心的,也可能就是歪打正着。但是历史就是成功者在书写,书写者也往往喜欢歌功颂德、拍拍马屁。

  刘基就是这么一个人,如果没有元末的历史背景,他可能做一个教书先生,他可能出一本集子,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江湖术士,甚至他可能成为一名风水先生。。。

  度阴山的视角就是一个普通人的视角,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一直在刘伯温身边人的观察者。刘基也有自己的愤懑,自己的不甘,自己的屈服,自己的无能为力。

  尽人事,听天命。

  《帝王师:刘伯温》读后感(三):刘伯温的一些启示

  【刘伯温的启蒙教育】

  1、刘伯温少而聪颖与他父母的启蒙教育不无关系。刘伯温的父亲刘爚深信这个孩子不是凡俗,从小就对他进行励志教育。刘爚时常跟年少的刘伯温讲自家祖宗的光辉历史,令年少的刘伯温很小就在心中立下了光宗耀祖的志向。刘爚时常陪伴小刘伯温推演玄学、讲授历史,刘伯温的母亲富氏则传授他儒家经典。因为从小的熏陶,刘伯温十四岁入郡庠(府学)读书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识经典,令老师颇为惊讶。

  2、刘伯温十岁时,青田县有土匪与官家抗衡。官家求助于刘爚,刘爚却放手让十岁的刘伯温来想计策。他提出的蒿草计帮助官府顺利地平定了土匪。这也算是刘爚的教育方法之一,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承担。

  3、刘伯温十七岁时师从理学大师名士郑复初,郑复初教他一年后,便撒手不管了。因为他的悟性实在很好,从小就喜欢自学,并且善于自学,爱好广泛。他后来写了《多能鄙事》一书,书中所涉含饮食、器用、方药、农圃、牧养、阴阳、占卜之法。他后来的见微知著、料事如神,大概与他年少时所打下的这些基础不无关系。博学的人多能触类旁通。

  【少年刘伯温的性格】

  从小少言寡语。作者说从道家角度而言,这有利于涵养精气神,从儒家的角度而言也符合“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原则。

  【刘伯温的仕途之路】

  未完...

  《帝王师:刘伯温》读后感(四):可惜油滑了

  夜读毕刘伯温传。度阴山著,大都依明史,先前未读过刘的传记,很是受益。可惜学当时明月而不肖,油滑了。刘基在民间本似半仙,用此笔法,更远离史实。晚间与Z兄论,他觉得奇怪,为何民间传成这样,是百姓崇拜智慧的缘故吧。我的感觉,诸葛,徐文长,包括刘基,甚至是阳明子,儒者以巫名,一则民间向来喜欢这个,治国安邦与他何干,撒豆成兵才顶有意思,符合民间的传播学法则。二则巫术向来有市场,官威不到,科学未成,需有个老师指点。当下乡村也有这个的存在。刘基与章溢、宋濂、叶琛称浙西四贤,是青田、龙泉、丽水、浦江人,都是三衢附近,也算乡党,所以觉得亲切。那年到浦城,匡山上便是章溢的看松庵了。刘基当是谋略家,懂天文,书生而为帝王师,是儒者的榜样。我们读这样的书,以儒为师,可见不是打天下的创业家,只能努力做好职业。而智者栗于后半生,是当时宇宙之小,无另一出路吧。今天忽有悟,试若以毕生所有智慧来解当下题,可否?不然,则真是知行不一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