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诱惑者日记》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诱惑者日记》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22 05: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诱惑者日记》读后感精选10篇

  《诱惑日记》是一本由[丹麦]索伦· 克尔凯郭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80元,页数:3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诱惑者日记》读后感(一):并不完美爱情实验

  约翰纳斯爱上了陌生姑娘考尔德丽娅,他设法“偶然”地遇上她、接近她。他以奇妙的修辞和晦涩思想吸引了她,使她由厌恶、畏惧而至迷恋

  然而,约翰纳斯从不打算婚姻形式成为这场恋爱结局,而是试图使考尔德丽娅同样放弃、厌恶婚姻,使他们的关系永远停留在恋情阶段

  《诱惑者日记》是克尔凯郭尔最著名作品之一。作者在书中探索审美界限,洞察人性的裂隙,在文学哲学边界上行走。

  现实对于一个存在主义者来说,并非一个眼见为真的存在。在克尔凯郭尔的观念中,更是颠覆客观物质世界理性意识,冲破理性的牢笼孤独忧郁等一系列世情破土而出,露出了它的贫瘠,以至于在他的爱情观中滋生出了一朵奇葩。克尔凯郭尔,作为一名辛勤园丁,精心培育着他中意花朵,从对他惊慌失措若即若离刻骨铭心的迷恋,当它绽放时,他却把她丢在了一旁。

  在《诱惑者日记》中,克尔凯郭尔借约翰纳斯与考尔德利娅的处境诉说自己与雷吉娜的过往经历,在擦肩而过陌路中被她深深吸引,他设下偶然相遇的圈套缩短与她的距离,然而他的终极目的不只是迈入婚姻。正如他说的,美满的婚姻是极少的,尤其是当人们所做的一切都使婚姻黯然失色。约翰纳斯试图让考尔德利娅和他一同厌恶婚姻,使他们的关系永远停留在恋情阶段。

  正像完美的爱情大多存在于想象,现实的复杂性成为克尔凯郭尔观念觉醒的转折点

  “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背后,远远地在背景深处有着另一个世界,它与我们所处世界的关系就像我们时常在剧院中看见的那种在真正的舞台背后的舞台与真正的舞台间的关系。透过一层薄纱我们仿佛是看见一个薄纱的世界,更轻、更形同虚空,有着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另一种能够质地。许多人是有形地显现在这现实世界里,但他们却不是生活在这个现实世界,而是生活在那另一个世界。”

  诚然,克尔凯郭尔就是那个事实上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立于现实世界却又从其中剥离开来,至此,语言逻辑对于个人情感体验来说苍白无力,无法言说尽最本真的感触,再确切说法也不能涵盖情绪的起落始末。他所阐释的存在主义哲学即是基于个人的感性体验,坦诚直面人性的劣势弱点,为悲观情绪的驱动力寻找消解的途径而设立。

  克尔凯郭尔的“爱情保鲜实验”的难度在于诱惑一个女孩谈不上是艺术,而能够找到一个值得去诱惑的女孩才是一种幸运同时,其中也掺杂着他进退维谷的踯躅:女孩美丽容貌短暂情欲之爱所畏惧的界限等等。他敏感性格一直在作祟,每当瞬间的欢喜过后就会陷入无尽的忧郁之中。他不曾意识到一个哲学家、一个思想者的女人凡人没什么不同,诗化的爱情实验只存在于单方面的虚无之中。”

  约翰纳斯用花言巧语诱惑一个女孩,将她的情感引向最高点,确定她会为他奉献一切,这时他手掌感情线就此了结,美好声音缄默、拉开微妙的趋近即刻荡然无存。出于对世俗的鄙夷,审美化的精神体验吞噬着他行为萎缩,爱情的实验室里弥漫着孤独和忧伤意味,在他的乌托邦,只有一位精神上的唐璜。

  2014.03.04 城市晚报

  http://csw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14-03/04/content_939416.htm

  转载请发豆邮告知,谢谢

  《诱惑者日记》读后感(二):一些先知和圣徒行走于空空人世,他们被他们的上帝剥削。

  精神的诱惑,是世界上最危险事情。克尔凯郭尔最著名的《诱惑者日记》,描述了约翰纳斯对一位女性的迷恋,从女性对他的厌恶,到迷恋的过程。中间克尔凯郭尔采用了多种的方式,把女孩往外面推,然后与女孩子爱慕者达成一致,并且欺骗他。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这种通过精神诱惑的方式,让女孩子欲罢不能

  但最终以离开为结局,以哲学的方式,极具诗意表达手法来描述了中间的情感过程。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女人性”,“感兴趣的事情”,“爱情”,“使生活变的有趣”等等定义

  整本书中有诸多对于感情的审美,界限的描述,比如:“爱一个女孩,太少了;爱所有女孩则是肤浅认识自己并且爱尽可能多的女孩,让自己的灵魂以这样一种方式隐藏起所有情欲之爱的权力,以至让每一个女孩获得各自特定的营养,同时让意识囊括那整体,——这是享受,这是在生活。”

  这样的文字,放在今天,是无法被人所接受,但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存在的了。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是一个暗恋的人在对自我的描述,没有任何的行动,仅仅通过观察来,通过他所看到的东西,看到的情形进行推论。字里行间有许多关于自我心里状态描写

我的灵魂仍然不断地陷在这同样的矛盾之中。我知道我看见了她,然而我也知道,我又忘记了我所见的。”“我几乎不认识我自己,我的心灵就像翻腾的大海激情风暴中咆哮。如果另一个人能够在这样的状态中看见我的灵魂,这会让他感觉到,我的灵魂就像一只小船,船尖朝下地钻向大海,彷佛它在自己可怕冲击力中会下冲到深渊的底部。”

  这些文字华丽优美富有诗意。让我想到自己以前写过类似的文字。当看到这些,感觉灵魂得到了震动。这样的描述,不就是我以前那种自言自语式的呢喃吗?克尔凯郭尔的内心应该也是极为强大和富有心理活动的吧。你瞧,事情都没有发生,他就开始自言自语了……内心戏太多……

“那令人感兴趣的,总是包容有一种对自身的反思,正如在艺术中,那令人感兴趣的同样因此总是也包括了这艺术家在内。”“一个人想通过令人感兴趣而来使人欢愉的女孩,其实是想使自己欢愉。”

  诚然,有人说,他的思想是面对“不可能”而作出的可能,“信仰的一跃”。直接进入了精神生活。在这本书中也看出来了,他的订婚对象,诱惑的对象,考尔德丽娅。他是爱她的,但他也把她推开,并且让她的一生都生活在了他的精神之中。

“她的问候将我带入心境,我又将这心境挥霍在考尔德丽娅身上。”

  一个人能把自己所经历的准确的描述出来,那么他就是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无疑是存在主义哲学的船长,他准确的描述了自己的思想,身体和那超越物质与精神层面的不可描述的东西。

“昨天晚上,在姑妈那里有一个小小的聚会。我知道考尔德丽娅会把自己打毛线的东西拿出来。在那里面我藏了一页小小的短信。她丢落了它,捡起来,被感动,充满渴慕。一个人总是应当这样地去借助于处境。我们能够从中得到的好处会是不可思议的。一页自为自在地说是毫无意义的短信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被阅读出来对于她就有了无限的意义。她无法找我说话。我这样地做出了安排,这时我必须陪一个女士回家。这样,她就必须等到今天。这对于去让印象在她的灵魂中钻得更深总是有着好处的。看上去总是这样,彷佛那向她给出一种关注的人就是我。我所具有的长处是这个,在任何地方我都被安置在她的思想中,在任何地方我都使她意外。”

  如此的精心设计过的文字,克尔凯郭尔像一名园丁,精心培养自己的花朵,最终当这样的审美绽放爆发的时候,他在将她抛弃,丢在了一旁。他不打算以婚姻作为结局,而是试图让她放弃结婚的打算,厌恶婚姻让他们两个人都停留在恋爱阶段。

  完美的审美主义存在于作品的文字里,这并非是现实,而这也成为了克尔凯郭尔的觉醒点。觉醒了什么,作品中的人约翰内斯觉醒了什么?在这里有点模糊,还不尽然

“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背后,远远地在背景深处有着另一个世界,它与我们所处世界的关系就像我们时常在剧院中看见的那种在真正的舞台背后的舞台与真正的舞台间的关系。透过一层薄纱我们仿佛是看见一个薄纱的世界,更轻、更形同虚空,有着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另一种能够质地。许多人是有形地显现在这现实世界里,但他们却不是生活在这个现实世界,而是生活在那另一个世界。”

  每当约翰纳斯在欢喜,愉悦过后,就会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用花言巧语,技巧堆叠起来的外表,将他的诱惑对象的情感引入最高点,确定她会为她奉献一切,这时情欲之爱的界限逐渐显露,美好的微妙的诗化荡然无存。他选择将这些摧毁。而他的对象,那些少女们,陷入了其中,一会责怪他,一会又想念他,考尔德丽娅,还没有碰触到边界,连边界都没有触摸到,就被消耗殆尽了。

  看完这本书后,翻阅了很多资料。克尔凯郭尔的作品,借用了约翰纳斯与考尔德丽娅的故事诉说了自己与雷吉娜的过往经历。克尔凯郭尔在心智上,绝对是碾压大多数人,通过心智的天赋,他所能勾引的少女,不是一般的猎艳那么简单,对他而言,是一场场哲学上的实验。

  这本书带给我太多的震撼

  我想用这句话来结束,“一些先知和圣徒行走于空空人世,他们被他们的上帝剥削。”

  就到这里吧,这本书,有必要再读几次。

  《诱惑者日记》读后感(三):完美的诱惑,相反的人生

  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主线是一个年轻男人偶遇一位姑娘并爱上她、诱惑她然后在诱惑成功后离开她的故事。理解故事,需要理解克尔恺郭尔对“唐璜”这一人物的理解:诱惑本身的乐趣。所以书名已经点出了它的全部主旨,首先是关于“诱惑”,诱惑的起因是“爱”,但本书的重点不在于“爱”在于清晰再现了一位诗人对“诱惑”这种行为或情感的体验。所以在阅读时也能体会到,那个女孩并不是书的主角,虽然作者的哲学是以“具体的”著名,而本书可见的却是作者在讨论“女人性”(什么是他眼中的女人,独特男性但又是被男性定义的范畴)时的“抽象”。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作者早年受到的严格的基督教育,以及父亲(和丹麦气候阴郁性格的影响,也许对于他能够真正走入一场活泼的恋爱关系是一种阻碍。全然精神地恋爱着,这成为了“爱的作品而不是本质

  《诱惑者日记》是一本精彩绝伦的心理学、哲学和文学的作品。它难能可贵地从男性视角分析了男人和女人陷入恋爱的心理原因(之一):“那感兴趣的”。而为了引发小说女主人翁的兴趣,诱惑者约翰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偶遇”但又不开始“交谈”,拉拢另一个“求爱的男性”并且成为他的鲜明对照,与女主人的姑妈闲聊一些完全不能引发女主人翁兴趣的话题(但他们说得仿佛是那么重要的事情),通过这一系列的“反讽”,引发了女人对他的注意(但还不是爱情)。至于他如何让女人产生了爱情,就留给你自己去阅读吧,这是非精彩而且应当是每个希望了解精神恋爱的人自己去体会的华章。

  对于作品的转折部分,即诱惑者目的达成,于是开始退出爱情故事,并且成功地诱导女性(而非他自己)提出解除婚约比较起前文而言写的节奏很快,甚至有匆匆结尾而让读者(大概和那女人一样错愕。这也许是有意为之的写作结构,能够产生“戛然而止”的戏剧效果,并再次引发“那感兴趣的”,为什么诱惑者那么热烈诡计多端的爱情又突然消失,纵使他写的书信仍在诉说爱情,但实际上可以看到的是他已经对女人“不感兴趣”,他直接写出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他将“一个女人变成了一个男人”。但或许,这是作者并未真正写完整的部分,相比较前文对于“诱惑”过程的描述, 结尾部分显得实在匆忙,尤其是联想到作者本身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考虑解除婚约这个事实

  作者突然向一位少女求婚,然后经历了一年多的挣扎提出解除婚约。而本书的写作结构完全相反,并且写的是诱惑女人主动提出解除婚约。也许,作者是用一种相反的方式在写他的人生,这让我感觉非常非常有趣。他是一位太有趣的思想家,虽然遗憾的是他没有遇到那个能够爱他的人。

  《诱惑者日记》读后感(四):爱欲的边界

  “情欲之爱所爱的是什么?无限。 情欲之爱所畏惧的是什么?界限” (p.293) 甫一开篇,这场恋情的性质介绍得非常清楚了。约翰内斯迷恋上的是一个现实对象,然而正因这迷恋,爱欲对象变成全然精神性的,“他不断地奔向这现实,但是甚至是在他最投入的时候,他也总是在现实之外。”(p.7)一方面,可以认为它是“爱的高级形式”,或曰“高度精神性的人才拥有的爱的形式”,然而站在当事另一方的考尔德利亚角度,性质则彻底颠转过来,无所谓高级低级,只成为一种心灵戕害。她的种种现实性被抽出,她的困惑哀愁,乃至无知(约翰内斯幻想中),都变成为其美丽添光增色的质料。可是柏拉图早就说过,“美是难的”,女人的美也不是那么纯洁无瑕的东西,它靠无尽的金钱与拘束来支撑。审视者似乎对这层客观现实视若无睹。如果一个人首先把ta的审视对象当“人”:有习得能力,并且为了温饱、安全、自我实现而愿意去充实自己,就应该为自己对一个活生生个体的纯审美观照而良心不安。 要想在无限中去爱,除了把自己献给上帝,应该就别无他途。对现实对象的无限之爱是不人道的。超出爱欲的边界,思辨家固可自认拥抱了恋情的最高形式,然而他有什么资格要求被指导的一方也随之作出纵身一跃呢?性别问题,归根究底,依然是个伦理问题。 克尔凯郭尔把这故事放在《非此即彼》之“那审美的”之中,那么,我们究竟该认为他只是从审美角度叙述了一段经历,还是也能认为,女人于他仅属于审美范畴,而无法拥有一个独立的维度呢?从女人是“为他者的在”这段表述,我看后者的可能性还大些。“去想象那女人性的太阳在一片无限的丰富多样之上照耀着、在一种语言混沌中散播开,在那之中每一个单个的人都拥有女人性的整个财富的一小部分···”(263),明说这是想象了,也大概只有对异性恋男性有所诉求的女人才会把这种“美”的分析视作礼赞。 尽管他强调了“为他者的在”不可以在一种坏的意义上被理解,然而这“不坏”,也仅仅是部分异性恋男性视角下的不坏罢了。被审视的对象,大概实在难以在这种“善意观赏”下感到舒适。同样,约翰内斯似乎没有意识到,作为有思考力的“人类”,女性反过来也会观看他、分析他。一切在他掌控,然而从后果来看,他实在是误解考尔德利亚了。 约翰内斯的不幸是纯粹的,然而也仅仅既得利益者才能拥有这种不幸罢了。他在“无限”维度上无能为力,可是考尔德利亚呢?连边界都没能触摸得到,就被消耗掉了。 12.28 今天读了《日记》,克尔凯郭尔,而非约翰内斯,写道:“《诱惑者的日记》肯定是为她而作,就是为了挫败她——我知道在它发表之际我遭受了怎样的痛苦,因为书中的想法和我的目标相似,就是要激发每一个人对于我的义愤,但是这事完全失败了,尤其是就公众而言,他们兴高采烈地迎接我,这倒有助于加剧我对于公众的鄙视。”(商务2015,p.50)一下有些庆幸,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所感到的是义愤而非同情。这样看来,我姑且也算个优秀的克尔凯郭尔爱好者吧。遂感释然,毕竟《诱惑者日记》的主人公是约翰内斯与考尔德利亚,却非克尔凯郭尔和雷吉娜。克尔凯郭尔实在是个最痛苦最神圣的人,仍要回到佩索阿那句,“一些先知和圣徒行走于空空人世,他们被他们的上帝剥削。” 10.27 今天觉得,既然考尔德利亚遇到了约翰内斯,那除了收获这样的结果,也就别无他法。所以他也不该受到任何埋怨。本身人与人的相遇就是非常偶然的事情,约翰内斯拥有极高的精神世界因而不愿妥协,任何被诱惑的人最终都会伤心的。不论他们结不结婚,心里都应明白,童话式结局只属于那些没有反思心又幸运地免于物质匮乏的庸众。哪怕仅仅其中一方看得透人心的鸿沟,事件双方最终都会明白,分裂是无论如何不可避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