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陈迹·清欢》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陈迹·清欢》读后感10篇

2018-07-23 05:2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陈迹·清欢》读后感10篇

  《陈迹·清欢》是一本由白落梅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陈迹·清欢》读后感(一):倾我一生一世念,千载相逢如初见

  中国文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古典情结”和“江南情结”。

  我不是文人,只是不知道从何处沾染上了这样的文人情结。是的,我也喜欢那如诗如歌的浪漫古典,也钟情那如画如梦的烟雨江南。

  此外,我还多了几分“爱慕才子才女的情结”。虽然才子这样的奇特生物不适宜拿来做老公或者男朋友,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一如既往羡慕嫉妒恨地痴痴地欣赏着凝视着才子才女们。

  毫无疑问,白落梅属于我喜爱的才女之一,她的那些书名,《烟月不知人事改》《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恍若梦中一相逢》《陈迹•清欢》……读来便让人欢喜。有着古典的美丽哀伤,也有着江南的秀丽风姿

  这本《陈迹•清欢》更是书如其名。

  书太美,文太美,带着秦时明月清朗、带着唐诗宋词隽永,从旧时光中缓缓走来,仿佛吴道子笔下的圆转飘逸衣衫,又仿若清冷馥郁的安吉白茶,亦似冬日里映照在皑皑白雪之中的既素雅艳丽寒梅

  “真正旷达的人生,无需浓墨重彩,几笔轻描淡写,便可知足常乐。”唯有这样清雅的文心落入字里行间才能晕染成风雅才情

  “一寸光阴一壶酒,一纸诗书年华。一剪梅花一溪月,一方古物一风雅。一曲云水一闲茶,一树菩提一烟霞。”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抑或山水静物,在白落梅的笔下,都能以自身最雅致、最具风华面貌展现在读者眼前。这样秀雅的情怀只有在草长莺飞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淡妆浓抹相宜”的诗书江南才能陶冶出来。

  生长于“风萧萧兮易水寒”的燕赵或者“大漠孤烟直”的塞北的文人是绝对写不出江南才子才女们的清雅别致情怀的。即便是文人,北方才子才女们的笔下总会多了几许波澜壮阔,少了几分小桥流水

  果然,白落梅正是江南的女儿,有着江南独特简约宁静

  她从那一卷卷诗书之中,一方方玉石古玩之中,追寻着久远的历史,穿越过漫长的光阴,相遇着旧物的初颜。这一段铭刻着前世今生的缘分,让白落梅惊艳,也萦系了她的一生,她始终记得它们最初的模样美好的年华、凋零的芳菲

  倾我一生一世念,千载相逢如初见。

  ❤❤❤❤❤❤❤❤❤❤❤❤

  后记

  请原谅滥竽充数地写了这篇文,作者文笔优美,才情太风雅,我望尘莫及,不敢班门弄斧地评点。

  本书的唯一缺点,私以为,如果是一口气读下来,难免会觉得文章没有识别性。

  这个“没有识别性”的意思就是:篇与篇的遣词用句有相似相仿之处(当然,这个style的毛病是任何人都会有的,只是作者的文笔太优雅,太独特,所以这个style的感觉也就更凸显)。譬如说,“饱满日子”“富丽了皇族贵胄的厅堂,也丰富百姓人家陋室”这些句子里的形容词做动词,用来形容银器、形容瓷器,其实区别不大,换了位置也能使用具体到文章里,有时候段落之间互相换了位置,似乎也没什么不妥

  所以,建议,此书不适合一口气读完,比较适合放在床头,每晚临睡前细细地品上一两篇。然后,枕着古典的柔情入梦。

  《陈迹·清欢》读后感(二):水墨里的唐诗风宋词雨

  水墨里的唐诗风宋词雨

  ——读白落梅《陈迹•清欢》有感(932字)

  作者:苇眉儿

  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一朵雨荷淋湿了过往的所有年华。白落梅,不愧被读者赞其“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她的文亦如她的名一般温婉悠长,她的名亦如她的文糯软芳华一时间,风醉了叶子,花倾倒众生赏心悦目文字,当然是读者的最爱。

  那些唐时风,那些宋朝雨,随着诗词歌赋的一一吟唱沉淀了几千年的尘埃扶摇直上,在空中悬成惊艳的枝间花陌上花锦中花。氤氲了水墨,隐约出朦胧的山迷离的水,一座座,一条条,展现出来的,竟是心灵深处柔软也是最曼妙底蕴。有了作者白落梅的优美文字,此生,我只愿意与白落梅笔下的一粒粒珍珠,一颗颗钻石,一滴滴水珠相依相偎白头相亲相爱至天上见,永远不离不弃。

  书名是《陈迹•清欢》,那些耐人寻味的古物,那些老去的种种云烟,那些岁月里漫长的光阴啊,作者用手中的笔,涂抹出寂寥生活角落里一曲曲灵动的歌。读着这样的文字,瞳仁中迸出的,除了惊喜,还是惊喜。那种喜欢,是从心底滋生的,然后一寸,一寸,慢慢腐蚀了读者身躯的每一寸肌肤,都浸在无边的喜欢和淡淡的欢喜里。你不需说出自己感受,只要淡淡笑即可。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刹那,是不需要任何言语的。

  来吧,和书中的任何一个章节翩翩起舞,舞成古老岁月里的胭脂红,鸭蛋青,水墨白。一卷泛黄的书,一张蒙尘的琴,一轴斑斑的画,一朵素雅底色上的青青花,或是一方沉置案头已久的古玉,抑或满脸褶子花的老太头上那稀疏青丝里的一只样式简单的发簪,都鲜活在作者白落梅的笔端,莞尔浅笑。和这些林林总总物件的相遇,是缘,是梦,亦是生命的歌。

  作者唯美笔触,引发淡淡的忧伤,带来浅浅心动,灯下,梦中;前尘后世;昨夜,今朝。那些弦琴,围棋,书韵,古画,淡酒和清茶,在一寸光阴一壶酒里慢慢、慢慢酝酿和发酵;那些诗经里的情事儿,唐诗宋词里的故事,只道一纸诗书一年华;疏梅素菊,幽兰翠竹,净莲云松,一剪梅花一溪月,美哉美哉!

  在白落梅《陈迹•清欢》一书中,每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情投意合的、赏心悦目的文字。尘世的熙攘中,在这里觅到一方安宁心灵净土。唯美的笔触,配上精致的装帧,绝妙的插画,握在手中,恍如拥有了整个世界。一切有情众生,在渐行渐远的光阴里,行过千山万水,有帆悄悄隐过去。

  《陈迹·清欢》读后感(三):相携旧时淡淡香

  旧人旧事旧时光,这往往是很多文人笔下的常客,这好像是被召之即来又挥之即去的。但是,将这样的岁月描写成为诗篇一般透着淡淡香气的文字却并非容易。对于文字本身的考究,对于岁月静好的体会程度,这些都将成为诉诸笔端之后的内涵。白落梅的《陈迹·清欢》或者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丝清凉幽香作为首部描写传统文化散文之作,能够从中窥见的除了那些文字的隽永外,更是把传统文化与旧时风物的完美结合表达淋漓尽致

  对于文字的考究,作者的用意已经明确且随性。她先期的作品深深浸透着灵性影子,《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林徽因传记;《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是张爱玲的传记;《你的锦瑟,我是流年》是三毛的传记。作者的写作应该与自身的性情密不可分关系,白落梅选择的这些传记就是一个最好明证,情之所至,心向往之,这也是一种境界。而《陈迹·清欢》从文字上来说无疑是一种延续,延续透露无限灵性又有跳跃感的文字风格,读者的评价就是“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可谓中肯。因为从每个章节的题目就可以看出:一寸光阴一壶酒,一纸诗书一年华。一剪梅花一溪月,一方古物一风雅。

  景致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种天然的搭配,更是体现作者用意的地方。无论是淡酒、清茶、疏梅、幽兰,还是老巷、石桥、山水、花鸟都成为可以拿来把风赏月的道具,而娓娓道来间隙里是对旧时古物风华的留恋,因为古物才是陪伴左右的信物,因为景致才是永恒棋子。所以,当这样的句子渐渐从文章中掉落出来的时候,读者能够闻到淡淡的幽香袭来,这是身居江南的作者用意颇深的结果,更是作者感受世间风物的最佳表现形式。因为在作者的眼中,与旧时风物相携一生并非一厢情愿而是两相宜的结果,既然都是陈迹,却都有着欢愉,只是这样的欢愉是一种清清淡淡的味道,正是这样的味道才能够长长久久

  世间所有安排都有前因,这样的文字和书籍无疑也如斯。站在三十之年的尾巴上翘首而望的时刻,那些前世今生的故事都一一呈现,旧时风物的一切都出现在眼前,在这样的月色之下,在清风拂面的晚上。你我洗却铅华,煮上一壶月光,几两荷风,说说老去的故事。任它流水四季,来往如梭。红尘一梦,饮尽千年。(文/王传言

  注:该书评已刊发《贵州都市报》。

  《陈迹·清欢》读后感(四):墨一书陈迹往事,煮一壶时光清欢。

  评花、斗草、踏青、问桃,我泡过一盏繁春的花茶;纳凉、待月、煮茶、摇扇,我走过清朗唐诗年华;流萤、秋月、登山、吟哦,我赏过浓烈宋词丰盛。你可否赶在繁花落尽、山穷水尽前,陪我赏一段四季变化,阅一段古人古事,过一段温暖如春的时光。

  这一本《陈迹清欢》,墨渍未干,应是还残存着春时谷雨笔的湿润,被作者用诗意唯美的手法泼出一帧古人闲情逸致生活的水墨画卷。所以,读白落梅的这本书,能读出一种古典山水画的清淡与静寂禅意,是作者以她质朴素雅,意蕴丰厚的灵性叙写旧日年岁里的风雅物事,诠释自己心中对古典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是关于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

  白落梅在序言中写“曾经千恩万宠过的人事,终会道别,与你执手相待的,唯有明月清风,白云溪水”,和我在《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书中写的那段“要有一段清闲素淡的时光,春辰摘时花酿酒,夏令蓄荷露煮茶。秋收在山中行走,冬至于陋室读经。拉家长里短,谈渔樵闲话心意相照,为的,是经久不衰的古典传统文化里那一花一世界,一禅一菩提。

  白落梅的文字宛如是月光泡过的,素茶煮过的,清冽通透、冲淡,清雅之中见禅意,静寂之中见性灵。她用独一无二的“落梅风骨”,写那些繁华的古人古事生活,一点一横一撇之间,皆能看见禅意清欢。这本书中插图唯美且精致,排版也好看,仿若是这一张“古人生活图“画卷中的点睛之笔,带领读者去山寺听经访僧,参悟一段禅意,看一朵云的从容,一朵花的淡然。

  关于书名“陈迹”一词,出自晋代王羲之撰写的《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很多事情虽然仅仅只能拿来纪念,譬如回不去的那一段古人闲情生活,但,我们仍然能以古人的出世精神作为参考,解救我们内心在这个兵荒马乱浮躁时代里的茫然空洞

  这本《陈迹清欢》不同于白落梅之前所写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与《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两本书是以清欢禅意为线,经落梅之手泼墨出的是一种生活的静稳安然。另外,她写林徽因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贴的是纯粹寂静人物标签,有极强烈的林徽因属性在里面;她写《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是属于张爱玲高贵冷艳气质属性;她写《你是锦瑟,我为流年》,烙印得有属于撒哈拉女子三毛的执念。如今,这一本封面素雅、插图唯美、排版精致的《陈迹清欢》,笔墨间仍是白落梅一贯的唯美、禅意、清淡的文风,只是多了些与古人古事的对话,多了些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多了些让古典文化能薪火相传的渴望

  白落梅是极其会“偷”浮生清闲的女子。在“花鸟”一节中,她写:“蓄了半月初荷瓣上的清露,好容易得了一小青花坛子。为怕煎老了茶水,取晒干的松针点火。想好好地珍爱自己,用素日里舍不得的那把宋时小壶,煮上古树陈年普洱。一盏香茗,几卷竹风,就这么静下来。忘了阴晴冷暖世事,忘了渐行渐远的光阴。”如此,书中的雅句美词比比皆是

  譬如,“诗经”一节中,她写:“庭院的竹为舟,筑雨后的虹为桥,穿过唐风宋雨,朝三千年前的诗经走去。千古繁华,人间乐事,像一缕薄风,一朵流云,被时光抛远。那些隐藏在岁月背后的片段,尘封于光阴中的婉转词句,被安放在一册竹简里,写满了古老又清浅的记忆。”

  譬如,“古画”一节中,她写:“夜里焚香,听古琴,煮茗品画,分明处红尘闹市,只觉人入画中,与隐逸山林的雅士,做了知交。”笔墨只是清浅疏淡的勾勒,便把心中于红尘中植竹种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态言明。这是一个愈来愈浮躁的时代,如今,真正能静下心来与古人古事倾谈,把古典传统文化抽丝剥茧的分享出来,又有几人?也罢,即使分享了出来,亦是曲高和寡。毕竟的是,阳春白雪音乐始终是小众的,这世上更多的人都只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所以,白落梅写的这一本书,大抵又是浮躁社会里我们都市大忙人的一贴清凉散,疗愈心中的贪嗔痴。

  譬如,“清茶“一节中,她写:“世间的熙攘,在一盏茶中得以沉静。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种与自己情投意合的茶,取之精魂,消除执念,在茶水中品味宁静。”

  料想,我应是借了李白剑气之下涤过的酒拿来壮胆,故而班门弄斧再絮叨一句。

  白落梅在“宋词”一节中写“倘若是宋朝,我不愿做那朱门绣户的侯门千金,只愿做一个守着柴门篱院的农女。在春暖时节,种几树桃柳,等候赴京赶考的书生,拿自酿的梅子酒,和他们换几卷诗词。”

  大抵每一个贪恋古典文学的人,内心都会觉得与现世格格不入,彷如自己的前世真的是古人,也曾过了一番锦年繁华的岁时生活。如同我在《时光印痕》一书中也自嘲的说:“我应是陶渊明笔下桃源深处的素心闲人,喂养着一段清简岁月。是春来拿桃花酿酒,夏日烹露水花露,入秋煮枯叶晚茶,冬日烧梅雪烈酒。”良辰,美景。锦瑟,流年。这世上的赏心美事太多太多,你需要以一颗宁和沉静的心翻阅一卷旧书,追忆千百年前那一段烟霞往事。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想着明年立春节气时,和着鸟鸣花开再翻来读读,倒又有一番不同的感受。

  她说,陈迹清欢。

  我写,闲情二三。

  《陈迹·清欢》读后感(五):我终于读了白落梅

  早些时候读安意如的文字时,便有人在评价中不断提及白落梅,理由不外乎两人的风格自成一格,又极为相似,皆是词风华丽,语句瑰丽。然而,随缘式的阅读,至今日的《陈迹-清欢》中,我才了解这样一个白落梅,不光是柔婉优美,且飒飒有女杰之风,很美,很女性,很中国味。

  美在装祯。半透明的牛油纸(硫酸纸)一派蒙胧。纸面不规则开窗,透出封面素雅的黄,一片柔和的暖调子让观者心底静谧。封面上仅一只苍老的莲蓬和一条鲜艳的红色金鱼,有新有旧,有静有动,有明有暗,非常的文气。而随书还附赠明信片,很中国的古玩典雅之物。如今网络上正流行一个词“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真正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应该如这些静物,如这些文字,如这些蕴蕴其华的情调,禅心慧意之中,如兰如梅自然流芳。

  美还在风骨。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简单自持。她的文字在CCTV3《电视诗歌散文》栏目里播出三十多篇,作品常见于《读者》等杂志,已出版多部作品,被读者盛赞其文字“落梅风骨,秋水文章”。于是,于她一身,总包裹着这样一些美誉“一个落尽繁华却依旧灿烂如初的女子”,“一个凌霜傲雪,栋尽梅枝的女子”,“一个文字清淡,心似兰草的女子”。。。。在《陈迹-清欢》里,白落梅借淡酒、清茶、疏梅、幽兰、老巷、石桥、山水、花鸟、佛卷、楼阁、翠竹、云松等等传达着“如一株草木,无论悲欢,总宠辱不惊的活着。不美丽,不高贵,却简约,宁静”的心境。品读这些老去的古物,也是在一卷书,一张琴,一轴画,一朵青花,一方古玉,一支银簪之中,在久远的历史,漫长的光阴,相逢的刹那----而“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白落梅的文字是充满灵性的,万物通灵,于是与之结缘,与之对话,与之思恋。这些旧物,在白落梅看来,“它本无心,安然姿态,不避红尘,无意聚散”,然而这样的守望,让她也悟出许多惮思“世间所有安排,皆有前因”,“洗却铅华,煮上一壶月光,几两荷风,说说老去的故事。”从此,“红尘一梦,饮尽千年”。

  在如今连文字也都是快速消费的时代里,读白落梅是为旧日情怀,也是为白驹过隙之间,重拾生而为人的内在满足。若能在她的文字里,读出情投意合,读出云淡风清,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况味,那么白落梅的品读,白落梅为我们点染出的美,便是这熙熙攘攘的红尘里最静谧安详的心灵家园。虽然“时光越老,人心越淡”,虽然“红尘陌上,独自行走“,但是,有了“一个人的浮世清欢”,有了“一个人的细水长流”,便有了怀旧的人和她心中那首经年老歌。

  《陈迹·清欢》读后感(六):怀古幽思

  怀古幽思

  从未曾打开快递包裹时感觉这样一种惊艳扑面而来。半透明的磨砂纸裁出园林式的小圆窗,一尾红衣小鲤跃然入目,在温暖的明黄色封面上显得灵动非常,那一托莲蓬似乎都微微动了动。翻开书页,精美的双面铜版纸印刷,触手平滑舒服,字体印刷明丽,行间清朗,插图古意优雅,皆是使人不得不舒适的阅读。

  最是点晴之笔的,那肯定是白落梅的文字了。其文辞古雅,情思细腻,用章经典,连篇珠玑之语,引得人禁不住吟诵其中某些语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梅兰竹菊,金银玉石,亭台楼阁就这样一一翩翩来到眼前。

  多么令人向往的情境啊!生活中与这些古典风物相伴,享受着它们所带来的,在浮躁的现代社会已渐渐隐匿的古意雅致,并且不单纯只是把它们当作调剂生活的摆设,而是透过它们的皮肤,深入肌里,触碰到了内在的质地,灵魂的相邀有时真要依一份性灵,而非运气。白落梅对诗词经典的熟知和运用绝非一夕之功,也绝非一起兴起叶公好龙式的喜欢,那种随口吟来,那种懂得,似乎是与之血肉相契的爱,深沉而温和的暗流,薄发时汹涌而延绵。

  近几日胃疾反复,身体不适,心思疲懒。家人相聚,各自哄了婴幼孩童午眠后,围坐茶炉边沏茶闲叙。我搬了小凳子,捧书坐在天井,看小姨起了小炭炉,用砂锅药罐为我文火细细煎药,一边用蒲扇轻轻扇着炉火,一边嘱咐我饮食上的顾忌。在这料峭初寒里,我听家人聊着旧年故人,读着《陈迹 清欢》,时而抬眼四顾这老旧的家宅,及眼前这些在城市里已然消匿行迹的旧物,渐渐便笑了。

  这些静静存在在身旁的,熟悉得如影子般存在的人情事物,没有唐宋元明的明月清风,没有青铜玉器的玲珑雅致,只是一径的粗朴陈旧。这一切或许无关风雅,却是生命最初的根脉,温存了往昔岁月的棱角。当我们停下匆匆前行的脚步回望时,这何尝不是我们的陈迹和清欢?

  韶光易老,我们在如水的岁月里,勇敢前行,渐次老去,追忆流逝在光阴里的故人旧物总是容易心生叹惋。旧时光用来追忆便好,沉溺则乱当下,且行且珍惜,愿我们都拥有一颗怀旧并且活于当下知足常乐的透明心。

  《陈迹·清欢》读后感(七):品味旧时光

  总觉得喜爱古物的人大多是恋旧的,念着旧时的辞赋、在淡淡的茶香里弹一曲古韵,赏菊、作诗、品茶、观画,墨香里那一幅幅场景在我眼前出现。现在的生活过于喧嚣,很难有这样的心智静静的坐下来,彻底的放松品一杯茶,感受古物的风雅。

  真心喜爱之人才会有如此透彻的见解,我沉浸在这此词句之中,只觉得如此平常之物在作者的笔下都闪现出灵光。仿佛身临其中,感受着诗词歌赋的美,观赏这一花一木、心境安然若素。读白落梅的文字总能带给人一份安静,一份淡然而平静的心情,也唯有安得下心,才对这些古物心生欢喜。

  书中的很多词句依旧能够朗朗上口,多多少少的勾起了我的回忆,最爱背诵的古诗词句,略带伤感的宋词元曲,以及那些藏在背后的故事是读多少遍都不会厌倦的。总觉得有这样心境的人大多是看透尘世,心境平和,冷眼旁观这落寞亦或喧嚣的尘世。想起小时候,我也在墨香中成长,那一笔一划、一点一竖大多是在无人的夜里写下,陪伴我的只有身边的宣纸和墨砚,慢慢的那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归于平静,那急躁的性格也被慢慢磨的平和。时至今日,自己的笔墨早已沉睡在角落里,可是现在却有一份深情,重新拾笔,重拾那一缕墨香。也许,真正旷达的人生无需浓墨色彩,几笔轻描淡写便可知足常乐。

  这六卷写了不同的旧物、从弹琴、围棋到诗书、梅花翠竹、从楼阁锁窗、长亭老巷到山水道经,这隽永的文字将风雅之物呈现而出。我们在这些旧物里追随一去不复返的时光,追寻逝去永不再来的人生。

  这样的文字仿佛是与尘世隔离的一片境地,放下心中所想,静静的感受着这世事变迁,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苦苦纠结和纠缠,随时感恩,懂得知足。

  《陈迹·清欢》读后感(八):相逢只需刹那

  “嵇生放达意真豪,嗣宗青眼夸神交。启事吏隐何妨涛,沛国豫流形陶陶。小阮不愧玉树曹,阿戎清爽舞浊醪。”乾隆途径魏晋时代“竹林七贤”聚会的地方时,不禁大发思古之情,挥笔写下了这首《七贤诗》。我仿佛看见嵇康、阮籍、山涛等名士在云台山的竹林中,恣情纵酒、抚琴啸歌、高谈玄理;我无法忘记嵇康临刑时,没有为自己的无辜去辩护,只为琴曲《广陵散》失传而惋惜,他面无惧色,索琴弹奏一曲《广陵散》,曲散人亡。竹林的记忆在白落梅《陈迹.清欢》中再现,正如她说,“最耐人寻味的,依然是那些老去的古物。一卷书、一张琴、一轴画、一朵青花、一方古玉、一支银钗。久远的历史,漫长的光阴,你不曾与它同生共死,有过誓言,但相逢亦只需刹那。”

  相识只需瞬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让我们相识,江南烟雨中听她解读林徽因,书未读完,渐生悔意,传记写成抒情咏叹调,以己度人之感颇为遗憾。

  相逢只需刹那。《陈迹.清欢》带给我不同的感受,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梅兰竹菊,在她的思绪中留走。听她低吟浅唱,永恒的爱情,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到李义山“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凄美。我悟到爱情的百般滋味,在苏轼思念亡妻吟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时,显露的无奈。

  听她轻吟低唱,名士的节操。我犹爱兰花,韩愈的《幽兰操》,让我想起,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他高唱“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可投江而死,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能使皎洁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空谷幽香,与世无争。

  相逢只需刹那。《红楼梦》《牡丹亭》等熟悉的故事,在她灵动的文字中再现;梅鹤风标等典故,在她的生花妙笔中再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陈迹.清欢》让我重新审视白落梅,她既是这场文字盛宴的导演,又是激发感官效应的编导,江南的雨巷,撑着油纸伞,逢着丁香一样姑娘,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伫立于雨巷,看着青砖兰瓦,在与古物相逢的刹那,怦然心动……

  《陈迹·清欢》读后感(九):简约时光

  一天中最喜欢的时间是晚上,结束了一整天的工作,回到家里打开台灯,泡上一杯牛奶,拿上一本好书,慢慢的翻阅。阅读这是我偏爱的一种休息方式,但如果是周末的话,白天也是很好的。少了工作的压力,就可以很随意的在外面走走。可以来一次短途旅行,可是逛逛商场超市,或者哪儿都不会,安然慵懒的窝在家里。写字、看书、听音乐,一天天时光会很快的就过去了。不曾想太多外面繁华,也不曾想文人偏爱的乡村小镇,就这样的生活也挺好,简单平静。

  想起某天在空间看到朋友写的毛笔字,左边是范例,右面是她写的,字迹未干她便拍来给我看。不同与字帖的工整如一,她的字形似却有着更多的生机,让人一看便心生欢喜。毛笔年幼的时候我也曾练过,可是很久不写,倒是生疏了很多,提笔后手甚至会有些发抖。这个朋友生日的时候我还写了祝福的话送她,她看了当宝一样的收藏着,一直说着我有心。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她写的比我好很多,用笔用纸也比我讲究很多。我总觉得,她一定会是在很古典的房间中,慢慢在桌上摆开笔墨纸砚,然后安静的写上一个下午。不同的环境却是一样的都很忙碌,人们常说生活仿若一场的修行,但是心安静了,就不会太累 ,有牵挂了,便不会空虚。看书、旅行,烦躁时候的调节,让心绪安静。枕书入梦,躲过凡尘,一方风景,万物情深。恋上的物品便生出了情感,一起细数前程往事里的故事。文字,音乐,相逢只是刹那,却能讲诉芳华。

  很喜欢看到人们讲诉的那些老去的古物。一卷书、一张琴、一轴画、一朵青花、一方古玉、一支银簪。每一个都有他的故事,带着前程往事般回忆,让人探索,让人回忆。听他们说着洗尽铅渴望着华现世安好。颇有古典气息的身影总是会让人向往追随,那是繁华后平淡的姿态。看小穿日落,疏柳淡月,看陈迹清欢中的儒风道经。一棋、一茶、幽兰、翠竹、玉石、青铜、阁楼、老巷,谈笑见各种物品尽显眼前。开了眼界,了了俗事,颇多的时光也就这般的远去了。本是日月,无关风雅,只是多了几分文人语重心长。人生一世,得这清浅时光悠悠而过,也不枉来过一遭。

  《陈迹·清欢》读后感(十):时光催人老,岁月忽已晚

  这是我第一次读白落梅的书。

  这么轻言寡淡的一个女子是一个朋友介绍给我的,她说我一定会喜欢她的字,一看,果不其然。只是这文字之间,我看到了这个朋友的影子,如此淡然,如此清冷,仿若看透一切,静守天然。

  书里的文字,很契合我想回归自然的心意,虽没有江南女子那般浪漫多情,却也能徘徊畅游在作者铺开的画卷之间,品茗抚琴、吹笛弄箫、赏诗作画,乐在其中,在天地山水之间,感受万物的沉寂,感受诗意的情怀,感受流水落花春去也,感受春夏秋冬人情冷暖。这种带入的感受是那么的强烈,亦真亦假,如梦似幻。

  很久没有看这么清冷的书了,仿佛这既不算悲苦也不算欢喜的心境我已很少拥有,抑或是,本就清冷,才需要更多的温暖。不过,人心本来就是清冷些好,就像宇宙和大自然,本来也是孤独寂寞的,喧嚣和温暖本就不是本质所在。

  书里的诗词,很早以前我就有读过背过,但多年过后,在走遍南北西东,经历人生高低起落,感受过山水之美后,才更领略到诗中的意境,是如此浑然天成,如此妙不可言,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有时候很想做一个古代的女子,守着一屋农舍,种满竹与莲,没事儿也能抚琴弄曲,吟诗作画,一个人静静的守着这天地,互诉衷肠。若能找到一个知心人,相互懂得,执子之手,生死相随,也是一桩浪漫的事。

  我本是顺其自然之人,不喜攀比,纵情三水,虽不清冷,却也淡然。年年岁岁,花开依旧,岁岁年年,人各不同。很多人,走着走着,散落天涯,无法循迹,空留回忆,苍茫无力。乍一回首,才觉时光催人老,岁月忽已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