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25 05:02: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后感精选10篇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一本由村上春树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后感(一):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还活着。

  深呼吸,静静享受片刻的宁静耳机里响着《le mal du days》,却没有所言的悲伤与宁静。相反,却觉得有数手指心尖狂舞,很乱也很痛。

  每次读村上的小说总觉得有两种颜色:黑与白。话语中带有讲不尽的忧伤。如同一杯茶,虽苦涩却有一丝甜蜜

  多崎作,一个自称为没有色彩腹中空空的人,有着循规蹈矩生活。不求过多冒险,但求一世宁静。但是如果遇到合适时机,也会从心底迸发出真实勇气。总觉得这样的人才是最令人敬佩的。

  想起村上的《寻羊冒险记》里,有一个小女孩说:活到26岁,然后死掉。同时又想到以前看过的那句话:我知道这个星系里有一颗星球,那里的人只能活到20岁。

  我想这两句话要表达意思并不是要真正死掉,而是在活到26岁之后,我们不再为自己而活,彻底抛弃以往的生活方式,戴上社会所需要面具,被这个世界完美的驯养,再也不是以往的那个自己。

  就像故事开篇中的作,在遭遇友人抛弃后想到了死亡。现在想想友谊或许是件奇妙东西。它可以让人体会到最难忘甜蜜,也可以让人感受到最残酷的冰冷。

  也许过去的事过去的人会将一个人囚禁。当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狼狈相互交织时,也正如作者所言:要成长伤痛就得大一点,伤口就得深一点。

  16年后的相见或许使原本心结消除,但或许收获的更多的却是当初那份以淡化的感情。不论是青,赤,黑,还是死去的白。那份潜藏于心底的感情永远停留在17岁,大家依然还是最初的样子

  关于灰田,也考虑了很多。我觉得灰田此刻更属于作的精神寄托。黑与白交融变为暗淡灰色,颜色暗但是更接近暖色。悄无声息的来又不留痕迹的走。正因如此生活中擦肩而过的人比一起行路的人要多吧。与灰田相处日子让作暂时忘记五人团体的悲伤,但灰田的离去对于已经千疮百孔的作来讲已经失去痛苦感伤

  白的去世,给原本解散的小团体又加上一层阴霾。不禁想到《未闻花名》里的超和平,每个人对于面码的死都感到自责和懊悔。像极了因内疚逃避的黑也像极了夜不能寐的作。

  我想,人最难的就是该学会怎么平静的面对离别。离别那些痴,告别那些狂,忘记那些痛,抚平那些伤。也许人生最好的样子就是平静一点,哪怕一个人生活,穿过一个又一个街道,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见证一次又一次离别。然后在别人质疑你的时候,则可以问心无愧的对自己说,虽然我每一步都走的很慢,但是我不曾退缩过。也正因为这样,明日的作也一定会勇敢的向沙罗表白自己的心声,鼓起勇气去追求

  多崎作仿佛一块透明的棱镜,置在暗处无色透明,置在向阳处却可以呈现出绚丽的色彩。也许我们都是这样的多崎作吧。

  最后,用村上的话结尾:心与心之间,通过伤痛反而能更深的交融,疼痛与疼痛,脆弱与脆弱,让彼此相连。每一份宁静之中总隐没着悲痛的呼嚎,每一份宽恕的背后,总有鲜血洒落大地 。每一次接纳,也总要经历沉痛的失去。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后感(二):关于本书的碎碎念本文不值得一看仅仅作为读后感

  在写之前,先去百度了一下“巡礼之年”究竟是什么意思。在村上春树吧里看到比较靠谱解释是,作曲家李斯特有一年在世界各地游玩,根据各国的风光人文来谱写了一套曲子,故这组曲子被命名为“巡礼之年”。

  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何多崎作也有自己的巡礼之年:长大成人后,选择了解当年的真相,国内国外跑了一圈,终于明白当年为何被伙伴们逐出圈子

  这本书关于成长,关于原谅主人公可以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了,变成了一个更加出色男人。可是为什么我读出了一丝鸡汤味道……心怀自卑少年执拗认为自己是因为没有色彩从而被排除在外,绝望之后努力生活,十几年过去又和儿时的伙伴冰释前嫌并且才知道当年的自己也是非优秀的人,最后真相大白,差点就抱得美人归(当然差点的原因在于并不想)。为毛呢?原因我没看明白。

  刚好看到一篇关于村上春树的文章,看得出来他一直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有爱好,有规划,有清晰情感,所以这种正能量(这词真俗)的东西也许是一股清流吧。虽然我现在还做不到,可是说不定世界需要这种东西?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后感(三):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严重剧透】(上篇)

  难得花了一个下午读完了一本小说。难得的既是下午,也是读小说这件事。写点感想

  这本书的核心,无疑是多崎作和他的四位朋友构成的那个小团体。其实从青赤黑白四个人的出场介绍里就不难看出,他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身上的某一个面的反映

  美式足球队长的青,强壮热血诚实、有领导魄力,是道德感、责任感化身。青后来的发展,是个人通过自己的道德感、责任感获得社会认同的一个过程。青在与多崎作谈话的过程中有一个小细节,就是他时不时去接电话,因为道德感和责任感使他即使在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不能放下工作,也是对个人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在被社会认同的同时也被社会本身所制约的一个隐喻。还有一点可供佐证,就是在白诬陷多崎作奸污她时,代表小团体打电话来谴责并且通知与多崎作断绝关系的,就是青。青的谴责,是来自道德感和责任感的谴责。

  四眼少年的赤,头脑灵活,擅长谋划,是理智实用、多少带些功利主义象征。赤在少年时代并没有为人厌恶,但是走上社会之后,纯粹智力、实用主义则与道德感、责任感偏离,因而赤明显受到了团体中其他成员的疏远。但是赤的实用主义并没有堕落到自私自利范畴,他私下里一直匿名给小团体曾经帮助过的那个教堂捐款。这件事可以联系到另外一个细节,就是赤在和多崎作谈话的时候,不但没有接电话,反而主动要求多崎作多聊一会儿。不接电话这件事本身,说明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对于他人和社会的责任相对而言淡薄,而给教堂捐款和挽留多崎作这两件事,同时也暗喻个人在应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处世时,对于自身理想怀念、内省和负疚感。

  白和黑的两位少女,则代表了人在青春期时的朦胧的情感和性冲动。白和黑的关系,如黑所述,是“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关系”。

  黑是明确表示自己喜欢多崎作而且积极进攻的,虽然多崎作自己没有意识到,黑对于多崎作而言,意味着来自女性的认同。但是多崎作对于黑的定位则是非常明确的,佛洛依德认为人的梦境表现了人潜在的恐惧欲望,多崎作的性梦则明确无疑地表现了其在白与黑之间的取舍,证据包括后来他在芬兰对黑说善意谎言时,这个看似老实的男人居然脸不变色心不跳,充分说明他是从一个相对理性的、有距离角度对待黑的。

  白在一开始出现时,是多崎作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出现的,是青春期少年对于女性常有的憧憬。她对于多崎作无疑同样抱有情感,这一点可以从后面的情节看出。

  多崎作报考东京的大学这件事,从现实上看,是脱离了五人的小团体,因为其他四人都报考了名古屋当地的大学。多崎作报考大学的理由是追随建造车站专家,这跟他后来从事的职业完全一致,他的大学生活和出社会以后的生活是一体的,多崎作的大学其实就是新的人生阶段的迈进,大学就是社会。因此,从象征意义上看,多崎作离开名古屋,是一个人对于故乡的疏远,同时也是对于青春期所持有的那些价值观的疏远。到这里为止,只是疏远,而不是斩断,因为斩断往来是后来的事。

  之后,就发生了白诬陷多崎作的事件。首先可以明确一点,多崎作是被冤枉的。其次,白诬陷多崎作,并不是因为其他团体成员说的那样,是因为白有神经上的疾病,村上在最后委婉点明,是白难以承受小团体内部那种禁欲式的亲密关系,为了脱团,于是把罪名安到了多崎作身上。当然,将多崎作这个唯一的不在场人物、同时也是某种意义上小团体的背叛者作为诬陷对象,是最易成功的选择,但这明显不是村上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们可以进一步推究一下白诬陷多崎作的原因。五人小团体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从常理上来讲,即使是被人强暴,白也没有理由诬陷多崎作。但她偏偏就这么干了,唯一解释的通的理由,就是她对于多崎作抱有私人恨意。而纵观整本书,多崎作唯一可能被恨的理由,就是他抛弃了五人小团体,独自到东京去这件事。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一个朋友到外地去念书而已,不构成白诬陷多崎作的动机

  反过来讲,多崎作的离开,对于白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朋友的离开那么简单

  关于这一点,村上已经通过黑,给出了暗示

  当白诬陷多崎作时,黑明明知道多崎作是清白的,但却第一个站在白那一边主张驱逐多崎作。黑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她喜欢多崎作而且主动示好,多崎作却完全懵然不知,而且还抛弃了五人团体跑去了东京,这种潜在的憎恨使她第一个出来支持白的主张。

  同理,白也是一样。为什么白在被强暴之后,会诬陷无辜好朋友多崎作?答案是非常浅显易懂的。因为白和黑一样,对多崎作抱有好感。所以当她被人强暴之后,会将恨意转移到抛弃五人团体的多崎作的身上。

  对于白的指控,青和赤的反应各有不同。作为道德感和责任感代表的青,在白的指控之下倾向相信多崎作是犯人,因此打电话给多崎作做出了谴责,并断绝了关系;赤则一开始就不相信白的说辞,他的结论是“白有神经性疾病”,但在小团体其他成员的强烈主张下,其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一面表现无遗,选择了默不作声牺牲多崎作。

  多崎作在全书一开头的部分那种一心求死的状态,现实上看是被朋友抛弃,实际上象征着个人在环境改变下,被迫断绝了所有过去所抱持的价值观时的空虚。他所遭遇到的其实是背叛,这种背叛看似是所有价值观的集体背叛,但实际上最终来源是理想的女性形象,也就是白的背叛。所以多崎作在死亡边缘所梦见的那个面目不清的、让他在肉体心灵间选择其一女性,同时也是教会了他什么是“嫉妒”的女性——我觉得这里村上给出的暗示已经非常赤裸了——其实是暗示着与青春期所憧憬的女性之间的关系的破裂,用人话说,就是失恋,不只是失恋,还是背叛。村上在这里描述的,其实是人因为环境的改变,最终开始怀疑并且抛弃过去自己所有过去的价值观的一个过程。

  于是,多崎作完完全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外边形象从英俊少年变成了一个瘦削青年,连自己的母亲都认不出来了,村上用外表上的彻底蜕变来暗指内心巨大变化,是个人与过去的彻底决裂。

  然而这种决裂并不是结局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后感(四):拥有晨勃的清晨 才是阳光灿烂的一天

  自从看到村上出了这本书之后就一直想读,终于在期末忙完还剩一门考试的时候一口气读完了。这种可以一口气读完想读的书的感觉还真是棒。

  习惯了1Q84那种两条线索交错的思路再读这次单线条的多崎作感觉似乎有点单薄,但是却更能把握或者体会到书中所传达的一些东西,这恐怕是继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以及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之后再次能给我很大的震撼或者能刺激我写一些东西的一部村上的作品了。

  从开始就一直问 这些色彩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村上要写一个小团体的故事(尽管是从多崎作一个人的角度来描述)?读的过程中也一直在鼓励着多崎作去大胆面对自己被驱逐的原因,去面对现在的这四个人,直到看到作的新女友沙罗鼓励作去一一询问以前的好友

  读着读着,我越发强烈地感觉到,这不是五个人的故事,也不是五个人的色彩,这明明就是一个人的故事,是一个人身上的所有色彩的故事。在五人小团体中最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实际上包含了所有的颜色。说的大一点,这恐怕是村上对当下社会人的一个分析或者总结——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色彩——就像我们回忆童年回忆过去总会惊讶于我们怎么会做那些放在今天死也不会去做的事情——这就是因为那时的我们有着不同的色彩,而当下的我们似乎大多数只保留着一种色彩——像赤,像青,像白,像黑,但是更多地恐怕还是像作一样的在这个社会中循规蹈矩但又有点小的想法却缺乏一些东西去迈出自己总该迈出的那一步。

  赤,头脑聪明人情练达,但是却有着对于这个世界最强烈地讽刺嘲笑,并且用自身行动嘲讽着这个可笑的社会。就像一件具有批判意义的艺术品——需要被它所批判的社会来认同但是还是不给这个社会留下一块遮羞布。同时,赤竟然有着同性恋的倾向——村上开始试着探讨同性恋这个话题了?(当然还有在梦里吃掉作精子的灰田)

  青,这恐怕是作品中画面感最强的一个家伙了,就像那种运动漫画之中体格健壮同时人缘性格也不差但是不会是主角的那种人物——自己人为不需要车却做着卖车的生意,信奉者普世的价值观,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普普通通,但却平平淡淡。

  黑,喜欢一个人却不敢表白,压抑自己的冲动和为了保护白直到被迫来“陷害”作,但是事情过后依然可以正视自己的过去,依然问作,如果那时我说喜欢你你会答应我吗。虽然作在芬兰的雾霭中说是会,但是我还是坚信如果那时真的询问作,做肯定不会答应。但是也许就像作说的,当知道有一个女生对你疯狂地迷恋甚至愿意为你献身为你付出一切的时候还是非常高兴的。

  白,是她驱逐出了多崎作,这几个人中艺术天分最高的一个,恐怕也是这几个人中最为脆弱的一个了,当然也有精神疾病的困扰,虽然最后是被人勒死,但是我还是觉得她是被自己的精神压力杀死,就像那种胆汁质的人,但是却有着一定的天赋——可是又不足以撑起更高的天空。

  对,就是白,五人中最脆弱的部分驱赶了多崎作——也是一个人身体中最脆弱的部分破坏掉了一个真正人的多样性,于是五个人各自生活,作者似乎也没有反对这样一种现实,给了他们较好地归宿(除白以外)——毕竟这是现实中大多数人的现状。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进入这个世界,总要付出一些代价。但是作者更多地是想鼓励和肯定多崎作这样一种人——知道自己的不完整但是没有勇气去找寻遗失的碎片——而这恐怕也是现代人在这个社会中感到孤单感到寂寞的原因吧。一个没有了色彩或者说包含了一切色彩却不自知的人的落寞是多么自然和寻常。所以,村上鼓励这样的人去寻找自己真实地色彩——通过爱和性(性在村上的作品中更多的像一种超越肉体的精神交流比如奇鸟行状录中得灵媒加纳克里他),虽然这个方法有点俗,但是细细想想似乎也只有爱是最合适的。我不想去说当你有了爱人的能力和勇气的时候是你真的发现自己的时候,但是似乎也逃不了这么一个范围——这种爱不是指当今社会中各种为了娱乐而爱也不是那种为了寂寞而爱,而是真的是一种内心渴望的爱——这样看来,似乎也不多吧。

  爱,激情。这似乎是村上一部表现比较明显的积极的作品。

  这样也让我想到了现代与后现代这个话题。似乎看来村上是在往后现代的路上行走——从单一的色彩再到真实的多种色彩。

  就像多崎作从死亡的困惑中摆脱之后的感觉一样——脊柱直了,晨勃也有了,恐怕那种拥有晨勃的清晨,才是阳光灿烂的一天吧。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后感(五):getting old

  变老导致的很多件让人讨厌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忍不住迫不及待难以自持地要去解决自身的某些问题。但世事往往如此,抓得太紧逼得太急就容易嗝屁。

  如果我必须坐在课堂里,我也会更喜欢最后一排那个半闭着眼嘴角含笑打瞌睡的学生而不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教授。

  若说村上开始在意诺贝尔什么的我是绝不会相信的或者我选择不相信。若说他开始在意名声,认同,读者的理解,深意,教育,哲理什么的我也宁愿不相信。我相信写作者只有在混沌朦胧和不确定中才能真正地传达意思。而且这个所谓的意思并不是唯一的。

  我还不能吐槽翻译,尽管小炜哥又一次让我感觉在吃头发。

  那个年月我大概还在往小清新的路上翻滚。村上君就像这条路上温暖和煦的微风,我一边滚一边享受着惬意。我感到自己终于从看什么都要总结中心思想分段落整理的桎梏中解脱了出来。翻到最后一页读完最后一行的时候,他仿佛什么都没说,但又似乎说了很多。几乎没法往前回顾,因为回头看去那儿只有一片白蒙蒙的雾气,笼罩在隐约的树木和草丛之上,搞不清是清晨还是黄昏。不过说实在的,那的确是我最爱看的风景。他已经是他自己最喜欢的那类作者,也就是无论从书的哪一页开始读都其乐无穷。

  后来发生了什么?真是奇怪。反正我不是作家我一点都不明白。也许真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那一套渗漏出来了。村上君觉得该“做”点什么,为了广大读者,为了全世界人民,为了那些在孤独和困惑中挣扎的痛苦的人们。

  我竭力排除这个可能。

  我想他可能只是老了,我想最有可能是我老了。所以感觉不到微风中的讯息了。

  我只看到力不从心的叙事,庞杂的线索和急迫的表达欲。

  没有颜色的多崎作基本就是他每本小说里出现过的人。只是他现在终于找到一个更加明显的形容词,没有颜色。是啊是啊,孤独,自我认同不明,难以确定存在感,空虚疏离,渴望连接,被过去阻隔。。。。。。我们都知道,我们看过十几遍了,不是换了个名字就等于重生一次。而以前至少那十几个多崎作之间还有些许差异,这一个到底是什么呢,做了个取平均数运算么?

  巡礼之年。谁的巡礼之年。还不到六十,还在长跑和游泳的村上君现在就要跟所有其他那些整日在电视机前吃巧克力豆和花生果仁然后去摇摇乐上锻炼了五分钟就要上床歇着的人们一样开始巡礼之年了?

  所有的铺陈都是为对话服务的。真没想到我得用这个比喻,就像坐在轮椅上的富有的孤寡老人,房子多大或者有多少金银或者山珍海味都不打紧,最重要的是有人能来陪聊,能来听他说他的人生故事,他的经历和经验,他对人对生命对死亡的思考。

  “我活了大半辈子,终于思考出来了”。我听见那个老人说。“相信我年轻人,比如要是你不能把过去整明白就无法真正走向未来,每个人心底都有黑暗,但你可以解决掉,选择相信光明。Come on,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不属于任何时间空间的莫名“相位”又一次张开了它的血盆大口。不过怎么办呢,这回已经没那么惊悚了。

  对人与人的交流和性的困惑始终存在。作为男人也许更多。好吧我进入了她跟她合二为一可是我仍旧不确定我们是否真的能够融合,我们在哪里融合呢我完全找不到证据。我们聊天我们散步一起做很多很多事我很确定我想跟她“在一起”,可我就是不懂怎么才算“在一起”。我猜想某处会有一个神秘的相位,在那儿类似精神或灵魂的东西终于可以联结,在那里发生的甚至比现实更加真实。我真想看清楚啊我真想,我困惑得不行了都,以前的多崎作都还年轻,他们可以不急不缓地慵懒地对待这一切,可是我,没有颜色的这个,我没多少时间了。死亡迫在眉睫,那个叫绿川的把我吓得不轻。我不愿被人厌弃,不愿孤独地活着,所以一定要弄明白,我决意不要像白一样被恶魔杀死。

  怎么这是励志小说吗?虽然没什么不对但原谅我真是不习惯。我还是更想看之前比较装酷的多崎作。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云淡风轻的样子,感觉好屌,感觉那就是个永远冷眼旁观即使置身痛苦也泰然处之于是痛苦变得跟云彩似的不黑不白的好少年。

  已经变成那个父亲了吗村上君,犹疑着不知该选创还是作的父亲,最后还是选择了作。因为创的人生会艰难得多,所以你还是决定要选条简单的路走。的确,对于已届巡礼之年的人,作比创容易多了。

  最后一部分的“往事追怀”简直是要人潸然泪下了。全都是“我”与他人,这个,那个,过去了的,不能释然的,遗憾的,无奈的,当然还有无比珍贵的“顿悟”和“自省”。恭喜多崎作不再孤独了,因为一个不甘孤独的人本就是个不孤独的人,世界上大把的人都是如此。我们可以找到彼此。祝我们都能建立无论几人的坚定团体并且永久地保持下去,祝我们无论在哪个相位都看到光明,成群结伙地跟恶魔搏斗,祝我们不会抛弃别人也不被人抛弃找到世界上属于我们的位置然后做爱的时候从来不疲软。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后感(六):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时间之流里

  最终是在图书馆看完这本书的,开始阅读之时心绪是有些紊乱的,但最终读完心情已平淡如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这个形象和大多数正处于孤独中的年轻人是多么的相似,自我认为没有色彩,是空的容器,在爱情和友情中都充满了自卑。最初和朋友之间组成和谐的团体,彼时心智并不成熟,没有考虑过以后,会觉得这样和谐的存在会一直持续下去,并且将自身的意义寄托在这个团体之中,导致后来被逐出团体时心理受到极大的创伤。这次创伤使曾经的多崎作完全的死去了,一个新的多崎作披着原来的躯壳诞生了。这是一种成长,一种新生,是不被别人需要时也能自己生活下去的蜕变。这次经历,使得多崎作在后来新的朋友灰田离去时也能坦然面对。经历过这些,多崎作已变成一个冷漠的人,自己不被人需要,自己也不需要别人。沙罗的出现改变了他。在沙罗的建议下,多崎作踏上了解开昔日心结的旅程,在和昔日好友的沟通后,多崎作对于往事,对于给自己造成重大创伤的事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同时他也意识到了由于那件事给自己心中留下的那快冰冷的领域,他需要别人,需要别人贴近自己,希望能够对那个人呈现出自己的一切。这是再一次的成长。最终结局是开放式结局,个人认为如果沙罗没有答应多崎作,多崎作心中的心结是不会得到治愈的,不过在经过一番洗礼,应该不会像之前那样孤僻,沙罗不是那个贴近作的人,还有第二个沙罗,第三个沙罗,作不会在和合适的人之间留下缓冲的空间了。

  机缘巧合,直接看了村上的处女座和最新作,豆瓣网友说多崎作的巡礼之年是村上的返璞归真之作,我是很认同的。且听风吟和多崎作具有很多共同点,但且听风吟更多的是一种释然,一种随时间流去的淡然,多崎作的巡礼之年则在最后进一步升华,“并不是一切都会消失在时间之流里,我们那时候强烈地相信什么,拥有可以强烈相信什么的自己。那种心情并不会就这样空虚的消失掉。”

  时间强大么?时间十分强大,时间能使汪洋枯竭,使山石腐烂,但有些记忆是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弥的。听说人在死前,会特别清楚的记起一些琐事,比如某个独自一人的黄昏,比如某天夜里满天的星辰。不知真假。“我什么也没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总之,坦然面对这一切吧,时间会抹平一切的,但是也要记得啊,那些我们经历过的,并不是毫无意义啊,是那些难忘的经历和流动的时间将合适的人带到我们面前的啊!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后感(七):成长、失去、重生、追寻

  二十岁的时候读起这本书,觉得和书中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产生了很多的共感。村上的小说总是有那种能够让人一口气读完的魅力。

  (————————————————————分割线——————————————————)

  自己认为平淡无奇没有色彩的人生,在别人眼中也许以一种不可取代的姿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像是一个容器,能够让人想要不断地往里面放上些什么。”但是无论如何,以多么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总是会时不时地迎来些具有将人在一瞬间击垮的力量的插曲,这些不期而至的“上天的恶作剧”,让我们自我怀疑、让我们失去以往坚信的价值、从而也迷失继续前行的动力。但是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那时,我们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拥有能够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的自我。这样的信念绝不会毫无意义地烟消云散。”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获得很多,但这样的获得并不是毫无代价的,往往伴随着难以摆脱的阵痛,在尖锐地割伤之后依然在鲜血淋漓的创口上时刻提醒着我们当时存在的记忆与随之而来的意义。被以全身心信赖的五人小团体抛弃的多崎作,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死亡”,半年后从终于从自杀的念头中拜托的作,“面容和体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仿佛被装入了一个新的容器”一般,人生迎来了完全意义上的蜕变及成长,虽然这并非处于本人的意志。第二次的成长,是与灰田的相遇,在字里行间的描述中,不难感觉到作对于灰田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友情,而产生了一种压抑的模糊的暧昧。作的梦境就是一个很好的应验。灰田为何会突然消失,不得而知,也许是他本人也意识到两人关系的继续维持最终将使彼此走向毁灭。可以明确的是,灰田的消失使得作迎来来第二次成长,这一次,他能够以更加冷静而成熟的方式面对重归一个人的生活,但是也使得他更加习惯于消极的人际交往方式。第三次成长,发生于与沙罗相遇之后,作第一次产生了想要与一个人发生羁绊的强烈欲望,而在沙罗的鼓励和帮助下,作终于决定面对内心尘封的角落,去追寻当年被四个人从团体中“驱逐”的真相。就这样,作踏上了追寻之旅。

  与青和赤的重逢,在交谈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16年缺失”留下的痕迹,三个人都已届中年,多年来工作及生活经历的不同使得彼此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难以相互理解的差距,但是在本人大概都没有意识到的瞬间,当年的亲密又令人欣慰地回来了。从青和赤的口中,作得知了当年被抛弃的部分原因,白的精神疾病及六年前被人勒死的凄惨结局就像一条冰冷的蝮蛇一般在作的整个追寻过程中缓缓地缠绕着,散发着冰冷的无情气息。最后,在芬兰与黑的谈话,可以说对两人来说都是一种救赎,被“抛弃”的内疚及“被抛弃”的痛苦紧紧缠绕的黑和作,终于能够在湖畔别墅的鸟鸣中再一次面对当年发生的一切,紧紧的拥抱仿佛溺水的人终于攀上了一根浮木,是劫后余生的大喜、也有前路迷茫的悲伤,但终于能够撕开泛黄的绷带直面丑陋的疤痕,共一段记忆,天各一方也总是有个人与你共同舔舐伤口而后继续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清风带来婉转的鸟语,阳光下弥漫着淡淡的温馨。我的朋友,也许日后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我所能做的只是为你默默地祈祷,不被“森林中坏心眼的精灵捉去”、鼓足勇气抓住那个你不能放过的女人,愿你,从此幸福。

  从芬兰回来的作,弄清了真相的作,坐在新宿的站台上,发现自己还是那一个“没有去处的多崎作”,但是这一次,有了目标,虽然面对这个目标的努力依旧带着不自信的小心翼翼和消极地等待,但是如此清晰的想要拥有的欲望,对于作来说是第一次体会到的,弥足珍贵的情感,至于结局,便交由各位读者自行想象,每个人有每个人心中完美的结局,这也是作者村上春树的高明之处。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后感(八):中规中矩就挺好~

  村上春树的小说里最喜欢《且听风吟》和《舞舞舞》,没有讨喜的标题,却有诚意满满的个人风格。新千年以后的几本长篇,《海边卡夫卡》、《黑夜以后》、《1Q84》、《多崎作》,反而更偏爱这个最新作。

  只搞到本英译的多崎作就凑合看了,应该和中译本差不太多,不过没有腰封,所以可能少些先入为主的成见。其实评论家给的鉴定很中肯,没有突破,平平庸庸。完全没错,但这也恰恰是村上春树最擅长写的小说,跟着他的思路,一路读下来,品味标准式戛然而止的结尾,舒服中带有点失落。这种感觉不会令人厌倦,再来十本类似的作品,也能痛快读完。反观1Q84,前面野心勃勃,后面犯虚,草草收尾,纵使在情节上略有新意,也不能给人以美感。书毕竟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写书评的。

  综上愚以为村上春树不是没有突破,而是根本无需突破。人生短暂,个人能力有限,遍地开花不可能,重要的是把握住自己的优势,而《多崎作》就是最最地道的村上春树。

  另外,村上的作品确实没有太多正能量,没有扎根本土文化,这些作为作家是无可厚非的,但同时显然对不上诺奖的路数,不获奖太正常了。因此也不必依娱乐圈作风,给人家冠上各种“诺奖陪跑”、“小李子”之类的头衔。看个书都不会独立思考,非要句句扯上这奖那奖的,有点烦。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后感(九):痛苦的觉醒是为了更有趣的人生

  《无色多崎》是今年村上春树的新书,全名为《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我喜欢村上春树是众所周知的事,看过他很多本书,但我从未为他任意一本书写过书评和读后感,《无色多崎》是第一本。

  村上春树小说里的男主一直都拥有着相似的形象,孤独、出世,做着简单的工作,人际关系更是三言两语即能表明,他们大多对自己生活的走向漠不关心,尽管常被卷入莫名其妙的事件,但也都非他们所愿,他们的形象构成了村上独有的小资风格。

  硬要说起来,多崎作或许也是那样的存在,但多少有些超越。

  多崎作高中时代有个五人小团体,三男两女,另外四人分别叫作青、红、黑、白,或是头脑灵活或是运动能手,或活泼外向或气质优雅,只有作的名字不带有任何色彩,连人也显得平庸,似乎没什么缺点,也似乎乏善可陈,而正是从这里开始,我看出了村上君的思考与转型,不仅是因为他第一次为男主创造了一个“团体”圈子,更是因为,看过了那么多相似的男主,作是唯一一个会对自己寡淡的身份感到战战兢兢格格不入的人,以前的那些家伙们,或是举着高脚杯听碟片,或是偶尔出门就喜欢坐在街边看来往的人群,唯有作,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奇怪,他不明白那四个人为什么非要和他玩在一起,他们那么有趣而自己这么平庸,或许没有了自己那四个人会玩得更好吧。

  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大二之后,作莫名地被剔出小团体,没有人告诉他具体原因,他很痛苦,“也许那时死去就好了,多崎作常常这样想。那样的话,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了,那似乎是件诱人的事。”而失去了多崎作的五人小团体不久之后也就分崩离析了。

  时间一晃就晃到了十几年后,三十六岁的作成为了一名建造车站的工程师,他依旧没有结婚,有一个叫沙罗的女朋友,不,说是女朋友,毋宁说是白天能推心置腹聊天、夜晚选一个合适的房间放纵一下三十多岁肉体的异性更为合适,虽然他们相互担任着男女朋友的角色,但书里实在难以看出沙罗与作之间的半点爱意。

  然而沙罗毕竟是重要的角色,在他们推心置腹的过程中,她将自己对作的困惑说了出来,并鼓励作重新找回从前的四个朋友谈一谈。而这就是本书的第二个突破,作偶然看到沙罗与一年长的男子谈笑风生,看到这一幕,他不是嫉妒也不是生气,而是对自己深深地失望,他决心去找回从前的朋友,找到自己生活平庸寡淡的症结,回来的时候,他希望自己能够告诉沙罗自己爱她。

  男女之爱,这个主题在村上君的书里出现了无数遍,可即使是渡边与直子也很少能直接把爱挂在嘴边(《挪威的森林》),即便是最勇敢的冈田亨也不敢说自己想把久美子从绵谷升手下救出来就是出于男人对女人纯粹的爱(《奇鸟行状录》),所以,作的突破是显而易见的。

  觉醒是痛苦的,追求也是痛苦的,在村上君以往创作的男主中,他们或多或少都带有逃避现世的习惯,与其说对生活没有高大上的追求,不如说是拒绝改变,然而作却不一样,就像我以前评论《言叶之庭》里的男主人公是新海诚所有电影中第一个对着女主发火表白、说出自己心里话的勇敢的青年一样,多崎作也是村上春树那么多作品里最不满足于自己状况的人,别人眼里的“温和”“超脱”,对他来说,这就是平庸,就是没有存在感。

  生活的困扰,再大的痛苦,也应该面对,逃避不能让症结消失,只有可能让你爱的女人觉得有距离感:“被你抱着的时候,我感觉到你像是在别的其他的地方,在离相拥着的我们不远之处。你人很温柔,这是很好的事,但…也许你只想着我,这是很好的事。但即便是这样,你的脑子里还是钻入了别的什么东西。至少我感觉到了类似距离的东西,这也许只有女人才能明白。不管怎样,我想让你知道的是,这样的关系我没法长久继续下去,就算我喜欢你也是一样。我的性格比看上去要更直接而贪心。如果以后你想和我认真交往下去的话,我不想有不明实体的什么进入到我们中间来。”

  这一点,恰如同做企业培训的红最喜欢讲的那个开场故事,他总是先环顾房间,选择一个合适的听课人让他起立,然后这么说道:

  “嘿,接下来,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先是坏消息。现在要用钳子把你手上的指甲,或是脚上的指甲拔下来。虽然很可怜,但这是已经决定了的事,无法变更了。”我从包里拿出那可怕的钳子,展示给大家看。慢悠悠的,让他们看个清楚。然后说道,“接下来是好消息,好消息是你有选择的自由,要拔去手上的指甲还是脚上的。你选一个。十秒之内作出决定。要是十秒之内无法抉择的话,那么手上和脚上两边的指甲都要被拔光。”然后我就手拿着钳子,开始倒数十秒。“我选脚上的。”大概过了八秒的时间他会说道。“好啊,那就是脚了。现在用这个钳子把你脚上的趾甲拔下来。但是在此之前,有一点想问你,为什么没有选手选了脚呢?”我这么问他,他说道。“不知道,哪一个都差不多一样痛吧。但是因为两者非要选其一,不得已才选了脚,只是这样而已。”我对他鼓了鼓掌,然后说“欢迎来到真正的人生。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真实的、伴随着痛苦觉醒的人生。

  比起《海边的卡夫卡》《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这部作品没有创造一个奇妙瑰丽却逻辑严谨的虚拟世界,比起《奇鸟行状录》,这本书也看不到那么深刻的政治隐喻,这是一本简单的书,讲述了一个自觉平庸的家伙如何觉醒,如何争取一个有趣的人生,也许也有诡丽梦境,甚至不乏梦中交合、同性之恋、意淫与强奸这样的情节,可他们都不会阻断男主对有色生活的向往与争取,人的每一次自省都是带着痛苦与肮脏的,村上君只是把这些故事用更加吊诡的方式血淋淋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罢了。

  而灰田的出现与离开、绿川的六指、白为什么谎称自己被强奸甚至最后抑郁而死、以及他们的梦境与现实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不知道也看不懂。很多时候,我们看村上的书追求的不过是一种感觉,你拼命地思考里面的逻辑,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进去了,就休想挣扎着逃出。

  所以,看村上的书,重要的永远不是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而是,他就在那里,请感受它,请享受它。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后感(十):关于孤独和痛感 ——读《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秋意渐浓,天气转凉,人们从健身房慢慢转向户外,路上的跑友又多了起来,微博微信被飞到各地参加马拉松colorrun的朋友刷屏,感觉世界甚是美好。

  我从前是个懒人,跑800米上气不接下气,爬五层楼基本上要每层一停,自觉天生不是运动的料,反正也不算胖,宁肯龟缩宅在家里,也不愿意出门去拥抱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我是村上春树的死忠粉。基本上他的书出一本我买一本。当然,那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我也早就有了。看归看,但没觉得这对我的生活有任何影响。

  直到后来看了《纸牌屋》(好像跟村上扯不上关系),尽管木下老师的老婆是个比他还有野心的bitch,但她多年如一日坚持长跑,由此获得强大内心和健康体魄的行动力深深的震撼了我。

  我突然想到,我的偶像村上春树,从提笔成为作家之日就开始长跑,多年跑步造就了他的坚毅和魄力,参加各种马拉松铁人赛甚至掉进下水道失踪之类的。。。如果他是个宅男,那我可能就永远无法读到《海边的卡夫卡》《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以及《1Q84》这样水准的著作。村上自己都说:“没有坚实的体力做基础,你不可能完成任何错综复杂或者要求很高的事情。这是我的信念。如果我没有坚持跑步,那么我想,我的作品可能就会与现在的截然不同。”这些牛逼的人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能够凭借惊人的毅力集中所有的精力以近乎变态的执着坚持做一件事情直至成功,嗯,不光是跑步,如果真有这股任性,几乎是百战百胜。

  于是我开始跑步。日复一日。虽然不能像我的偶像写出那样惊世骇俗的著作,也不会变成克莱尔那样不择手段的bitch,但我起码可以锻炼自己的体格和意志,无限接近偶像的精神领域。

  当然今天要谈的并不是跑步。还是聊聊我的偶像村上春树。他在去年(2013年)出版了一本新书《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初版发行达50万册,是日本文艺春秋出版社史上首印发行量最高的单行本,位列日本2013畅销书综合类榜单第一名。书的腰封上说,这是村上“怒冲诺贝尔的突破之作”。如果你也是村上的资深粉,如你所知,所有的腰封推荐都是扯淡,拿来当书签比较好。当然这并不是说,此书不值一读。你所熟悉的村上风格会随着故事的展开而悉数尽现。村上故事里的主人公都像他本人一样,有着强大的意志,可以多年如一日坚持某种特定的生活习惯,他们对于生活和死亡有着特殊敏感而丰富的感知,他们热爱爵士乐,他们笃定的沿着自己设定的轨迹前进,哪怕偶尔跳线的举动都是如此富有其本身的逻辑惯性。

  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这部小说中,你可以感受到村上春树不着痕迹塑造的孤独世界,孤独感、疏离感、疼痛感贯穿整个故事。就我自己跑步的感受而言,那真的是种孤独的体验。跑在路上如同穿越,身体的剧烈反应隔绝了其他感官,世界在眼里跳动,心里只剩下你自己,很少有别的时候会像跑步时那样思考问题。在《海边的卡夫卡》里,村上写道:“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孤独行走。”而在他的体系里,孤独并不等于寂寞。他和他的主人公,都在努力驾驭这种孤独感。

  此处有剧透。多崎作从中学加入多姿多彩的五人组,就因为自己名字里没有色彩而倍感孤独,毕业又只有他一人只身前往东京求学,某一天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最终排挤出小圈子。多岐因此而痛不欲生,却不肯多问,花了很长时间去消除痛感。直到他以为不碰触即代表过去的时候,他爱的女人让他去解开被孤立的谜团,解开心结。多岐的巡礼之年真正拉开帷幕。他去探访曾经坚不可摧的团体成员,看到每个人经历的变迁,一层一层接近真相。

  “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那时,我们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拥有能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的自我。这样的信念绝不会毫无意义地烟消云散。”

  看到这句难得温情的话,坐在咖啡厅的我直接就飙泪了。在每个人的成长中,或多或少的会经历这样的孤独和痛楚。这些故事不会被忘记,它们和他们都深深的镌刻在我们生命的石柱上。而那些孤独和痛感,让我们慢慢长大。

  还有:“所谓嫉妒是世界上最令人绝望的牢狱。因为那是囚徒囚禁自我的牢狱,并非被人凭借暴力关进去,是自己走进去,从里面锁上牢门,亲手把钥匙扔到铁栏杆外的。而且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他被幽禁在那里。当然,只要他下决心出去,就可以走出去。因为那牢狱就在他心里。然而下不了决心。他的心变得像石壁一样坚硬。那正是嫉妒的本质。”

  村上把这些陈年的伤口直接撕开,波澜不惊的让你看看你自己不大愿意面对的东西。他才不会告诉你怎么做。可是如果你能像他一样强大,你就可以自己看着办。

  我想,他故事里那些惯性生长的人们,正是用一陈不变的方式,在对抗着这个世界的颠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