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读后感10篇

2018-07-25 05:5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读后感10篇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是一本由钟立风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0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读后感(一):Where Joy and Sorrow Interwined

  了解钟立风,源于李健。

  这本《在各种悲喜交集处》,是钟立风的随笔,他写了许多他的朋友,偶遇的陌生人,那些有着一面之缘的城市

  这是回首,也是展望,在自序中,他写道:木心先生短句: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看书的时候,我也开始自己的回首,我的朋友,最近在图书馆复习考研,早起的时候,经过施工工地人生嘈杂,但是,这样开始的一整天,我将不会和任何人说话。

  然后,在图书馆,我看到了这本书。

  谢谢钟立风,他和他的朋友,和我聊了一整天。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读后感(二):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偶在今日阅读闲逛,看到推荐书架上这本《在各种悲喜交集处》,小钟作品

  对小钟的印象还是歌手,在某年的西安音乐节上听过他的演出干净装扮质感声音,一反民谣歌手的邋遢劲儿就让人眼前一亮,今天看到他的书,更感好奇,买来一读。。。

  这本书断断续续从2013读到2014,一个个小故事、小回忆让当今民谣届的一个个鲜活面孔跃然眼前,很亲近,很温暖。。。

  从刘禹的“诗意”到郁冬的“电影”,从宗伟的“内敛”到瞎子的“有趣”,从朴树的“才情”到李建的“缓慢”,从小河的“传统”到晓利的“遭怪”,从刘佺的“裸唱”到林子的“多情”和老杨的“恋鸟”,让这些民谣圈的一个个活宝如同自己的邻居在眼前展开一幅幅画面,再加上我每读到一位就把他的音乐放出来边听边读,更颇感有趣。。。我想正是因为他们本身“好玩”,才让我们感到“好听”。。。

  喜欢小钟的三段体编辑“友多闻”、“素履行”、“旅梦人”,把看似凌乱的一个个碎片整合成一部完整真实时光记录分享给我们。。。谢谢!

  最后总结:书比歌更好。。。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读后感(三):悲喜交集处

  钟立风绝对生活中的一个大隐,懒懒散散的,但是那种像是秋天一按就软的阳光,让你感觉那种就是生活,但是有高于生活。在他身上是有青春梦想和远方,但是还有颓丧和蓬松杂乱头发

  小钟写刘禹,就用一小段。与刘禹在一起的时光是舒坦轻松无所顾忌无拘无束时间忽而静止,忽而流动,他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或者说他根本不入也不出,只是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一个简简单单的读书人快快乐乐的生活家。没有名利欲望牵绊,没有过多物质生活的奢求,但他对寻常生活充满浓厚兴趣且天生具有感同身受能力。但是对于所有高雅艺术怀有单纯的探寻。对待世俗人情云淡风轻、宽厚有加,看待生活常理透彻深情深刻而有简单。与他在一起,听他讲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充实怡然。他清心寡欲但是身上却又是色香味俱全。

  小钟写郁冬。郁冬出于对电影的热爱,写了那么多关于电影的精彩之作。好似汽笛响起,跳上一列不知道开向何处的列车风景记忆和时间的碎片迎面而来,是凝固的又是流动的,是过去的又是未来的,更是奇异未知的。

  不单单小钟的朋友是这样,他也是如此。带着点出世的超然脱俗。干净利落歌者。钟立风谈爱,提到佛家语,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小钟这么写周云蓬。有趣的人,也可能经历了无数痛苦磨难的人,然而他并没有因此陷入消极与颓唐,也没有留下阴影与复仇的火焰,只是坦然沉默的面对一切,天涯海角拨云见日,他有看见了俗世的温暖对于光亮,于是他心如明镜凡事有了自己独特判断,更加多情的爱着这个世界,深刻随性温文尔雅又偶尔令人仍俊不禁,不经意之间闪现处事的练达人性光辉

  松弛有度趣味盎然。

  一个身材壮实修长人身穿浴袍初见在眼前,他一头披肩秀发黑而直,发根上还滴答着几颗水珠,原来老周刚刚出浴不久,栩栩然也。我喊了一声老周。他说,小钟那么快就到了啊!笑容暖暖家常情趣,使人欣然。

  写李健。李健虽然理性克制,但也时常促景生情,在没有微博博客年代,常看我的博文。他号不会隐藏地跟我说,有被我某段书写打动。开车听到麦田上的乌鸦,也会马上停车与我兴奋电话一通。

  写小小河的。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小河,现代、先锋、不羁。时常像世俗发出挑战。但是他骨子里却是传统而温柔。早年和他一块回老家邯郸,他每天很早起床,帮母亲一起做很多家务事,说很多贴心话。

  写万晓利,写他怎么先恶搞经理。先是模仿女声,在模仿男声,然后再用自己的声音,把别人都整糊涂了。

  写刘铨。一曲终了,一束漂亮蓝色灯光打在他秀美的头发上,观众热情鼓掌,可是他每次从不把腰身一下 对着萨克斯的话筒取下来说谢谢,而是弯腰、低头、撅屁股,像是对着水龙头喝水一样对着话筒说谢谢。看的舞池中国男女大笑不止,他云里雾里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不把话筒取下来说。他一脸茫然:干吗取下来,多麻烦,在说我喝多了,晕乎乎的。还有一段写刘铨练声的,简直惊艳。我清晰的记得,早晨第一束阳光射进来,射在刘铨腰部以下,那话儿和他嘹亮歌声一样,熠熠生辉。 刘铨应该是南方人,喜欢听雨,为了听雨还搞了一块遮雨板放在窗户外的铁架上,每逢雨天雨水就滴滴答答的打在上面,单调呆板,没有趣味。但是时常看见刘铨听得入神,时而满脸幸福,时而陷入回忆。在雨天睡觉乃人生一大快事,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去想,床似小舟,任凭大雨成河将自己荡漾到何处。雨水不停地下,仿佛生活中所有的不快烦心事都被雨水冲刷得一干二净。醒来之际,天地早已焕然一新浑身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神清气爽,好像刚刚洗了一个澡,换上新衣服,走在洁净如初的和朋友赴约的光明大道上。字啊雨天睡觉睡的格外舒适稳当,好似音律,既带引自己随梦前行,也安抚自己做适当的停留,一个时间的休止符。让自己飞扬,有让自己安静,是自己但与幻想,又

  让自己虚空

  小钟在加伏特舞步中记述了一个姑娘特别的像冯唐的那个姑娘。或许有那样一个姑娘是很多男人的梦想,或者说是恋母情节延续。你身在异乡,没有照顾,这时候你用你自己非常炽烈感情俘获了一个姑娘,姑娘是那种很漂亮很厉害的,然后能够照顾你的那种,还能够给你爱情的感觉。同时也是不会嫌弃你的那种,小钟那会没钱,的那还是就算请她吃吃杂酱面喝喝老酸奶也,她也欣欣然接受。钟写到,爱是女人的未知宿命,也是其存在坚实理由。正如男人一做爱来抵抗死亡的恐惧以表明自己的存在。那晚唱完歌,他悄悄跟出去,看见那个姑娘,偶尔有车从她身边疾驰而去,掀起她的裙摆。我胆战心惊的走上去:你好

  钟也有很迷茫的朋友,落魄的不成样。他叫林子,那天从宿醉的小区出来,来到街上,当时还早,布谷鸟叫完最后几声飞去了另外的熟睡者的梦里。路灯行将熄灭,行人车辆,一晃而过的野猫虚实交替。他糊糊涂涂不是身在何地,感觉像是只迷路荒唐局促鸭子

  钟也写到了小时候的事。对表姐的模模糊糊的感觉。他笔下的表姐是那么诱人。洁静精微、秀美悦人。能够和男生打成一片,在平时生活中她时而神采奕奕,时而又有流露几分慵懒。她心思略带几分忧郁,但如同她轻盈富有律动的身子一样,她的忧郁也是明媚而富有节奏性的,记忆中她是有一条棉麻碎花裙的,腰身处有几道清晰的褶子,就是那些普通的褶子,看的我十分激动亲切,仿佛那些褶子充满了女性季节味道。这些感觉在幼时的我也有,有着少年出长成的少年独有一份的性冲动,对于姐姐的 感觉。但是那还是一种恒微妙状态,极喜欢的不行有只能保持距离不能够让自己踏入一点点的色亲的范围

  小钟也提到了应该是他的 笔友,在千叶生活,然会会给他写信,每周写。这也是我一直在想要的,特别棒。有个在国外留学的姑娘和你讲讲她发生的各种故事,而且也只有通过手信交流,在心中所有的别看都没了,剩下书信中简单明媚的文字,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美好,。各自在自己的生活孤独,与自己相处。写在书信中最私密个人体验,绝对很棒。

  即使如此这般匆忙不安,但是诗里歌里仍然有着高贵优雅风度节制诗人音乐家 仿佛是精神世界的一对孪生兄弟,都有着富足学识涵养。诗与音乐,水乳交融,既有传统中华文化根深蒂固,也有西方咏叹调般的寂寞荒凉

  她的随性、松弛、简约、一丝俏皮,反而显得情感珍贵与轻盈么还有对于失去的爱的释怀与坦然。让处于情感失意的人走出悲伤沮丧,获得情感的慰藉与生活的明丽

  钟立风对民谣也有自己卓然的见解。当我们听民谣的时候,瞬间就会有在心中涌出一股暖流和爱,甚至生出一种迫不及待要去拥抱世界和生活的愿望。哪怕是受尽不公与磨难的人,在一曲民谣和生活的时间里,也会忘记自己命运的多舛。

  民谣总是与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时间的流逝轮回,总是充满着民谣的流动。所以民谣是没有年代的烙印痕迹的。而正是因为如此,它适合每个时代人们的浅唱与咏叹。孔夫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王洛宾的:在那遥远地方,有位好姑娘。。。。。。?都是一曲民谣长青亘古吟唱

  冬天宁静夏天疯狂,秋天受伤,春天希望。潮来时,我热泪盈眶,潮去时,你满怀忧伤。潮来时,我说我爱你,潮去时,你说你爱我。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读后感(四):如欲相见,他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如欲相见,他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文 小婉

  了解一个人,就要去听他听的音乐,看他看的书。不管是晦涩的还是激越的,灰暗的还是明朗的,小众的或是通俗的,就尽情在其中周游旅行。而了解钟立风,你只需要听他写的歌,读他写的书。因为在他的创作中,他喜欢作家、歌手或是电影人都有所触及。费里尼,伯格曼,卡尔维诺,博尔赫斯……或文艺学术,或平静或深刻。钟立风只是把那些曾经流向过他世界的东西改变过他的东西,一一记录下来,但因其敏感温柔的心性和在音乐和文字上的天赋,从而使得他能够从这些音乐、电影、文字中汲取到最为光辉和幽微部分

  “我们相约在一座桥上见面。或者,我们没有相约就在一座桥上见面了。再或者,我们相约见面,等告别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在一座桥上。然而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桥底下没有了往昔的潺潺流水声。”这是钟立风的第一本书《像艳遇一样忧伤》里的句子,正是这些断章一样富于灵气的文字把我吸引住了,从此进入了钟立风的世界。在这本书里,他把纷繁的博尔赫斯用中国的洁净文字表现出来了,更有些像浸了中国文化的博尔赫斯。那些让人费解的博尔赫斯式的长句不见了,多了精致的有画面感的短句,但又不失深意。他继承了博尔赫斯在时间、空间逻辑上的错乱,比如这句,“你在做梦,梦在做你。醒来后,你在一个无言的山丘,梦焦虑地把你找寻。”把卞之琳和博尔赫斯作了完美的嫁接,使其作品跃升到一种超现实境地,亦真亦幻。

  如水一样温柔而又恣肆的文字,纯真邪恶、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情感在小钟的笔下浑然天成。因为喜欢这些文字,于是把他的歌都找来听。是想象之中的醇厚的声音,是意料之内的清澈的民谣,有着艳遇一样的忧伤。

  两个月前笔者有幸访问过小钟。彼时他的最新专辑《欲爱歌》刚刚出炉,作为国内新民谣的代表人物,我们的对谈自然从民谣音乐开始。小钟的谈吐和他的文字一样,尤为斯文,温柔而又丰富,极有涵养。不到一个小时的访问,已经足够显山露水了。他的语言状态是轻松的,有时候还会流露出孩子般的天真和单纯,遇到不能正面回答问题不会圆滑地挡回去,而是轻轻地跟你坦白说“这个话题咱们避而不谈好吗”,一点儿也不世故。这正是他的真诚所在

  相比在文字当中的留白,钟立风更喜欢在音乐中袒露自己的心声,音乐在他看来是非明亮的,通常不会去在音乐中隐藏什么。于小钟而言,文字更加神秘隐晦,或多或少会留一些东西让读者去想象。所以他才会在书里写“音乐是我忠贞妻子文学是我最大的艳遇,它是我骄奢的情人。”

  和小钟聊天,他总是有很多金句闪现,让人会心暖心。即便他的书深受文艺青年追捧,但他依然非常的谦逊,说自己“充其量只是个写作者,更愿意少写一点,多看一点”。想来这种谦逊是充分思考智慧,是经年累月自我修炼结果。这是一个成熟起来的男人,有了故事和经历,对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但依然葆有好奇和感性的心。

  小钟的文章笔触特别的细腻,有男性的直白精炼,也有女性的敏锐温柔,他认为阳刚的东西少有令人回味,所以创作的时候会让自己安宁柔软下来。“音乐的创作有如天赐,文章的写作是写所不知道要写的东西,就像一个作家曾说,写作的意义不在于写你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写在你写作那一刻还尚未知晓的东西。当我坐下来之后,不确定自己要往哪里去,仿佛有什么东西隐隐约约在牵引着你,就好像走在丛林里,有人为你开辟一条道路,你只需要走过去就好了。”

  和写作不同,音乐对小钟的开启要更早一些。1995年的时候,钟立风从浙江来到北京,当时和他一起在北京做音乐的,还有现在大家熟知的周云蓬、小河、万晓利,那时候他们都很年轻,小钟也才20岁。当时他和很多有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在北京相遇,后来都分崩离析了,有的转行做生意,有的回老家结婚生子。谈到对音乐的坚持,小钟说他做任何事情都是顺其自然,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从未觉得自己在苦苦地坚持。“一开始可能有坚持的成分,后来就是自然而然。写作也好,音乐也好,并不认为自己要完成什么样的抱负。如果能创作,就做一点,如果不能就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去,是奇迹也好,是平常也好,自己体会”。

  和钟立风一样做着新民谣的这批人,大部分没有认真的学过音乐,都是在生活中打拼过来的,在歌曲内容上会更深刻,更复杂,更多元化一些。钟立风曾经在接受访谈时说过,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民谣歌手。在他心目中的民谣歌手是像王洛宾这样的,一唱起他的歌不由自主会涌起一种想要拥抱生活拥抱大地的心情。

  “民谣不是简单的对现实的调侃,或者小清新的弹奏”,从小钟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对民谣音乐持一种严谨的态度。他觉得,不是谈几个和弦就是民谣,民谣是内心的一种情怀,一种内在的气质。创作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修行自我取悦,就好像李叔同临终之前写下的四个字“悲欣交集”。

  始终认为,钟立风的骨子里是有某种叛逆和孤傲的。他曾经写的那首《再见了最爱的人》,让演唱者水木年华当年凭借这首歌家喻户晓。到现在依然有人对他说,小钟你再写一首这样的歌你就火了。但他不愿意去重复以前的自己,不会违背自己的本心做顺应潮流的流行音乐,尽管知道会因此流失一些听众,但他并不在意。

  华语音乐有起有落,很多人来来去去,但民谣音乐无论小众还是大众,都可以继续存在下去,或许正是有了像钟立风这样许许多多专注做音乐、认真创作的人,才让民谣音乐在这个“土气”而又浮躁的年代成为一个浪漫的传奇。

  无论是音乐还是文字,在钟立风的作品里,他从来不吝啬用华丽的意象来形容女子。他曾经用“清澈”、“洁净精微”这样光辉的词眼来形容姑娘,也用“一首流动的诗”这样的句子来比喻少女。在聊到他会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他的另一半时,小钟显露出孩子般的害羞和生涩,不像之前那样侃侃而谈。他告诉我说,最喜欢胡兰成形容女人的一句话,“女子的谦卑,原来是豁达大气”。

  曾经遇到过一个彩虹般的人,他像小钟一样也喜欢博尔赫斯、卡尔维诺、马尔克斯,也迷恋伦纳德科恩的声音。或许正是因了如此,当我在和小钟对谈时,会有一种奇妙的亲近和欢喜。对才华横溢的人,我从来都是难以抗拒的。

  小钟近来又出新作,书名叫《在各种悲喜交集处》,引用的是木心先生的句子,“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不惑之年的钟立风,放下了猛烈的对抗和愤怒,将所有的热情、执着、记忆,流淌成一种至为温柔的力量。若你欲与之相见,他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读后感(五):当我们谈小钟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些什么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在朝阳大悦城的单向街书店,遵好友钟立风的托付,担任一场他的新著《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读者见面会的主持。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放心于让一个毫无经验的人来操持场面,这体现了小钟对朋友的大度和信任,也体现了活动的组织者、小钟新著的出版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的不拘一格和开放包容。

  据说效果还不错,这大概是现场读者和小钟的乐迷们对我的鼓励吧。但一些朋友后来知道了我的这件新鲜事儿,除了好奇以外,都对我和小钟究竟谈了些什么很感兴趣。我回想了一下,感觉虽然我们平常也时有交流,但在那样的情境下,通过“主持”这样的角色,使我有机会借助问答探寻他的更多层面,让我对他有了更充分深入的了解。那么,梳理出我们究竟都谈了些什么,也会有助于大家对他有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吧。

  以下,是我们在活动中谈及的一些问题:

  一、首先,是我一直想问也一直很好奇的一个问题,就是咱们俩儿年龄差不多,也就差两个来月吧,但生活中朋友们都习惯地叫你“小钟”,包括像金子啊这些比我们小的朋友,还有象今天来的这些更年轻的朋友们,都觉得非常的自然。我一直对此心里挺不平衡的。你是怎么做到一直保持着这样一种清新的、明朗的身心状态的呢?

  二、老周(云蓬)说“小钟是一棵植物”,“有时,他看起来马上就老了,可东风一夜,他就又重新年轻起来”。你觉得,或者你希望自己是一棵什么样的植物呢?

  三、其实以上两个问题,也是想引出这样一个问题,也是今天活动的主题——青春。在各种形式的艺术表达中,青春都是永恒的主题。你这本新书的第一辑《友多闻》,大多都可以看作你的青春记事。我想听听你对“青春”的认识和感受。

  四、我想,人们经常感慨青春、缅怀青春,其实它的背景或潜台词都是“成长”,成长中必然会遇到或发生的创痛与挫折等。看你的那些青春记事里,其中也不乏一些荒唐的、颓废的成份。你觉得这样的青春经历对你而后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呢?

  五、能不能问你一个或许对你来说有些残酷的问题?我们都算是“北漂”了,我想今天来的绝大多数朋友也都应该是“北漂”。在我看来,起码从生活的衣食住行的角度,你都算是一个成功的“北漂”了。但在之前,在你的青春时期,你也有过可称得上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时候。我想知道,你能不能回忆起自己都在哪儿住过、租过房子?能不能勾画出一幅你在北京的“租房地图”?让今天来的年轻朋友们知道不管干什么,都是这么过来的。另外,就是哪个地方是你印象最深的,对你来说最有意思的,比如后海?

  六、说到后海,就不能不提你书中的一位主角——那位“萨克斯旅行家”刘佺,那一篇特别得生动、有趣。我以前也见过他一面啊,觉得他很腼腆啊。但看了才知道,他也能那么狂放。所以现在想起他,就觉得荒涎和矛盾。你经常写到他,是不是也觉得他身上包含着这种荒涎和矛盾,然后用他来表现我们的生活?

  七、其实刘佺的那种荒涎是一种“傻傻”的、不合时宜的一种品性。我发现你特别愿意去书写,或表现你和你的朋友们,像书中写到的小河、晓利啊,那种天真的、简单的、“傻傻”的事和面,可现实社会中,人们都在迫不急待地表现着自己的精明和强势。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简单、“傻傻”和精明的呢?

  八、还是说回书本身吧。这本新书名为《在各种悲喜交集处》,取自木心先生的一句话。你对木心有一种推崇和热爱,在你的文章、歌曲里经常能发现他的痕迹,甚至你的一些演出,也以他的诗句为名。那么,谈一谈你对木心的认识和他对你的影响吧。

  九、对你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你对博尔赫斯先生的崇敬和热爱。博尔赫斯被称为“迷宫”般的写作,而你的写作,特别是你的前两本书,还有象这本书第三辑“旅梦人”中的一些篇章,有关你的意识、断想类的文字,读起来常常不知道你究竟想表达什么,但又觉得你在表达很多东西,也象是一座座“迷宫”。我一直很好奇你是如何与博尔赫斯“结缘”的,而他又对你发生了哪些影响呢?

  十、我读你的文字,就你的“书写”本身,在迁词造句这方面,特别是一些虚字的使用上,常能感觉到一种民国气息和味道。在“旅梦人”中,有一篇是写你一路波折,专程去参访胡兰成故居的经历。那么,像胡兰成、张爱玲等民国人物和他们的写作,对你又有怎样的作用?你对现在的“民国热”又是怎么看的呢?

  十一、从刚才咱们谈的这些问题里,包括从你的书中也能感受到,你的阅读面非常广博,从博尔赫斯这些南美的所谓“魔幻主义”,到像卡夫卡、卡尔维诺等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主义的西方现代佳作,又有像《易经》、《道德经》、《庄子》这样东方的、高古的经典。那么,你对阅读是如何选择的呢?你觉得它们“共通”的地方是什么?

  十二、说了半天书,我们再来谈谈跟音乐有关的问题吧。在“友多闻”里,有一篇是关于杨宗纬的,对宗纬我也特别喜欢,我觉得他从里到外都和大陆的艺人表现得特别不一样。你和宗纬是好朋友,从你和他的交往中,你能感悟到什么,给你又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十三、从社会到你个人对你的定位都是“民谣音乐人”,称为“新民谣的领军人物”。但我一直对“民谣”这个概念总觉得搞不太清楚。“什么是民谣?”,我曾经问过老周,他想想说是“个人化的民歌”吧,但还是觉得很朦胧,所以一直也想听听你对“民谣”的判断和界定。另外,即便都是民谣,你的民谣显然又和其他人都不同,即不同于老周、刘东明的社会叙事,又不同于“野孩子”那样的地域特色,也不是如今流行的象宋冬野、小四那样的“城市民谣”。老周说你是“民谣班的文艺委员”,你觉得你的不同的特色是什么?

  十四、在你的歌里,有一些是为诗谱曲而成的,比如象今年新专辑里张枣的《镜中》,还有博尔赫斯的一首诗。我知道你特别喜欢台湾老诗人郑愁予先生的作品,也为他的名作《情妇》谱了曲。听说你最近在一次诗歌节活动中见到了郑先生,和他有了直接的交流。你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十五、在“友多闻”里,有一篇是非常特别的,《褶子》,关于你表姐的,最后一句话特别美,特别有画面感。我觉得这个故事拍成电影肯定挺好的。说到电影,由你的写作,你的音乐,包括在你的生活中,都能看出电影对你的重大影响。那么,你来谈谈你和电影的关系吧。

  十六、旅行,是你生活也是你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觉得你的旅行中,很多象是为了演出,今天在这个地方,明天就要赶到另一个地方,这种在我看来不能算是真正的旅行吧。我想你能不能谈一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呢?

  ……

  大概谈的就是这些吧。

  活动中,小钟就这些问题,都给出了或充分、或郑重,或巧妙的回答。我不想把他的回答转录于此了,因为答案其实都由他写在这本书里了。你可以从书中读出它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