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师学艺读后感10篇
《“偷”师学艺》是一本由[美]奥斯丁•克莱恩著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偷”师学艺》读后感(一):其实只是篇笔记
全文基本全是摘抄,只是懒的放在笔记栏里了。
当人们给你某些建议的时候,其实他们是在对过去的自己提意见。这些经验不仅对艺术家们有用,并且对所有人都有意义。那些正视图想让生活和工作充满创意的人来说,这些创意和灵感恰到好处。
如何获得灵感?
找到你认为值得去“偷窃”的东西,然后就要继续下一步的工作。
你用什么态度来看待你生活的世界,你就会怎么做——不分好坏,只有值得窃取和不值得窃取的创意之分。
创意的来源
所有的新想法都不过是以前的一个或几个创意的重组。
你的人生是你所喜欢和希望的那些实物的集合体,你深受那些事物的影响。
艺术家是有选择地进行收集,只挑选那些他们真正喜爱的东西收集起来。
爬上自家的那棵树【在我看来是说构建自己的创意系统和库集】
2. 针对某一领域中的思想者进行深思——作家、艺术家、演员、角色模特——那些你真正喜欢的思想者。好好研究关于这个思想者的所有信息,然后,找到他喜欢的三个人,再研究与他们相关的一切事物,并尽可能多的重复这个行动。在吸收的时候,能走多远走多远,当自己开始构造自己的体系时,因为这些吸收让你有养料开始形成自己的东西。
YY法——工作の创作时,把自己想象成那些拥有非凡创意大师的后代。
带纸和笔,随时记下你的想法和观察到的事物
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专门用来记录你从别人那里偷取来的素材,当需要灵感的时候,打开它
在行动中认识自我
不是坐等观天,而是在做的时候,更好的了解我是谁。
去问问那些真正在从事创意工作的人,他们这告诉你实情:他们自己也不知道那些好的素材从何而来,他们只是用这些素材来设计,日复一日。
为了你喜欢的工作而伪装,并不是你现在拥有的工作,你要为你想做的工作而开始努力
开始复制
我们出生时都是混沌一片,不清楚自己是谁,我们通过模仿复制学习他人。
模仿VS剽窃
剽窃是指你窃取他人作品,并声称是自己的作品。而模仿就好像是重装,就像是机械工程师把一辆汽车拆开,仔细观察它是如何运作的。
那些从来不想模仿的人,最终什么也做不出来。
第一, 你必须想明白你想模仿谁。第二,你要明确自己希望模仿些什么。
开始的时候,你要重写你的偶像名册。你不能只单纯模仿一个偶像,你要向所有的偶像学习。(因为如果你只模仿一个人的作品,别人会说你是剽窃)
模仿什么,不要只学习创作风格,更重要的是藏在风格后面的思路,不仅要形似,还有神似。——罗思里生活中的模仿,和梁冬的师傅论,亲生看到软软和艾老师去窥探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如果你只是肤浅地模仿某个人的作品而不深入理解这些创意来源,那么你的作品永远只不过是一个翻版。
模仿不是为了讨好
某种程度上,必须从完全模仿偶像转为向你的偶像看起。模仿就好像是复制,而看齐则是在当你模仿到一定程度以后,将技能内化为自己的。
我们无法成功复制成为我们偶像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自己的想法,这正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原因。
模仿你的偶像,测试一下吃在什么地方失败,什么使你与众不同?这才是你需要放大的部分,并且将这些运用到你个人的作品中。
C写一本你自己想读的书
写你喜欢的故事
如果写你了解的事情,写出来的东西并没有任何新奇之处。最好的建议不是写你了解的故事,而是写你喜欢的故事。写那些你最喜欢的故事——写你想读的故事。这个建议也同样适用于你的生活和工作;无论何时,当你觉得失落茫然,无所适从,就问自己:“好故事在哪?”
IE.牛人经常玩这样一个游戏:坐在那里按照自己的意愿,录制一盘冒牌的乐队光碟。
当我们很喜欢某件作品的时候,我们渴望有续集。为什么不把这种渴望转化成现实呢?
想想那些你最喜欢的作品和你崇拜的偶像们,他们错过了什么,他们没有做什么,还有什么是可以改进的,如果他们还在世,他们今天会怎么做,如果你的所有偶像都有幸一起合作,你将Rue扮演好领导角色?
宗旨就是:画你想看的画;经营你理想的事业;谱写吃香听的音乐;创作你想读的书;设计你想使用的产品——从事自己热爱的事情。
D自己动手
远离电脑
你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你的身体也加入到你的工作中。【SALES?】我们的神经不是一条单行道——我们的身体能够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大脑,好像大脑在指挥我们的身体。“通过运动感知生活。”(活在真实的世界里)
“工作室是一个亮堂堂、有新鲜空气的房间,里面有各种工具和原始的材料,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是亲力亲为。”
某动画师:只有当他已经有了大量创意灵感的时候才会去使用电脑,否则会离它远远的。
手工桌——用纸、笔,灵感、创意写完后订在墙上,只按一定纹理来定,在工作区贴满这样的东西,从中寻找创意。
次要项目是原本以为是浪费时间,但恰恰是美妙的事情。同时进行几项工作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在这些工作中不断调整和变化,当你对某个项目感到厌倦的时候,就去做另外一个;对另外那个也厌倦了,可以调整回来。
不要失去你自己
如果你同时对两件或者三件事充满热情,大课不必对此从中作出选择。不要抛弃其中任何一个。在你的一生中都有保持热情。
如果你喜欢不同的事物,就应该继续花时间去做这些事,让这些事情的信息交融碰撞,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可能会发生。【艺术家最大的包容性,告诉我如何做一个人。世俗的理性想法,太把事情当事情了】
对待这些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只对其中的某一件花时间和精力,而放弃了其他的,那么久而久之,你就会开始觉得虚幻和烦闷。
一个“不用保密”的法则
即努力工作并且与人分享
1) 好好做,做好的涉及2)与人分享
对某样实物充满好奇和疑问,邀请其他朋友和你一起分享“好奇”。对那些别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保持好奇心,抱着疑问的心态来观察。你越是江你的热情和想法与别人一起分享,那么人们就越是能了解你的工作。
不需要什么都与人分享——只要把你现在在做的东西和他们分享一点就行了,IE,一幅速写作品、涂鸦还有工作的片段,工作过程中的一些闪光点也可以。与他们分享一些对别人来说有价值的事物,小贴士、正在读的好书,ETC
如果担心泄露自己的秘密,那么久把其中的一些想法片段式地与他们分享,而不要将其连接起来。你可以控制你想与他人分享什么、分享多少。
构建自己的世界
一个小小的空间和一点时间,在那个空间里接受孤独和短暂被束缚感。
当你每天重复你的生活,你的大脑会因为“太过舒服”而变得慵懒。解法:去别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与那些和你做事风格完全不同的人相处。
除了地理位置的变动,生活在有趣的人的周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用去在意那些人是否和你从事一样的工作。
H与人为善(现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交朋友不二法则:尽量赞美他们
接近天才
多认识和比你聪明、比你优秀的人,他们所做的是真正有趣的工作。你应该好好关注他们在讨论什么、做什么,他们浏览了哪些网站。
你要找到你身边最棒的、最有天赋的人,如果那个人不是你,那么你就应该尽量接近那个人。和他出去逛逛,那对你会很有帮助。
如果你发现在你身边,自己就是最棒的人,那么你就应该和另外的一些朋友多相处。
不要浪费时间 做些别的事情
给偶像写信
可以写公开信。
为你崇拜的偶像写一篇博客,顺便附上他の作品,再加上他的网址。
为你的偶像做些什么事情:回答他们的一个问题,为他们解决一个麻烦,或者改进他们的作品并且上传到网络,与更多人一起分享。
重要的是,你展示了你对偶像的喜爱但不求任何回报,同时你还创作了新的作品。
真心赞扬的邮件都收藏在一个文件夹内,当郁闷的日子过去后,需要一些鼓励,打开文件夹读几份别人赞美你的邮件,再回去工作。
只在你需要鼓励的时候再拿出来。
好好照顾你自己
让自己充满创意需要大量的精力,如果你把你的精力花费在其他事情上,那么你的创意就会精力不济。所以作者朝九晚五,住在宁静的地方。
燃烧生命比慢慢退化来得好。最好是慢慢燃烧,因为还要看看我们的子孙呢。
远离债务
为自己做个预算,在自己的意愿范围内生活,省下每一份钱(意愿范围内的)
保住你白天的工作
创造并拥有规律的时间比拥有大把大把时间更有用。惯性是创意的坟墓。必须生活得有规律。
你要搞清楚哪段时间用来创业,哪段时间用来学习别人,然后坚持你的这个规律。这样每天工作,不管什么情况都坚持。没有休假、没有慵懒的日子,不要停止。
尝试让自己完全分裂——面对不同的情况使用自己不同的一面。【我的理解时发挥创意,而不是让自己分裂】
画出那些×,不要让这条链子断掉
记得每天写日志
只是让你记录每天吃所做的事情的一个小本子。
在古代,这样的日志通常被称为航海日志,是为了让水手按照正确的航海路线航行并且记录他们最远航行到哪里而准备的,这也正是你在做的事情
成功的婚姻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cisions you’ll make in your lifetime.
成功的婚姻,并不单指你生活的伴侣——TA也指你的生意伙伴、你的朋友以及你选择的身边围绕的人。
如果你的另一半是一个对创意着迷而且有追求的人,那么你就是真正的冠军。
一个好的伴侣能让你成功。
J 创意是一种减法
能帮助你跨越创意障碍的方法就是去一个简单的地方,为自己设置一些约束。当你真正从事相关创意工作时,你就会明白限制意味着自由。I.E. 利用午休时间创作一首歌曲,用一种颜色来绘制一副图画,在没有启动资金的情况下开始做生意,使用你的苹果手机和几个朋友一起拍摄一部电影,使用那些节省下来的零件制造一部机器。不要为不工作寻找任何借口——利用各种你有的时间、空间和材料来创作,马上就行动。
那些正确的限制能帮助你完成出色的工作。I.E. 帽子里的猫,只用了50个不到的单词。
有时正是艺术家选择遗漏的,反而让艺术作品更加有趣。
对于一般的人们来说也是一样的:让我们感到有趣的事物也许并不是我们经历过的那些,而是那些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统一的道理,当你工作的时候,你要学会接纳你受到的闲置并且继续前进。
创意并不是我们选择的事物,而是我们遗漏的东西。
《“偷”师学艺》读后感(二):创意秘籍
2013年11月14日,我在临安图书馆发现这本书,独特的封面成功秒杀了我的眼球,坐在椅子上的我,耐心地边做笔记边将这本书看完。
这本书的作者是个美国人:奥斯丁•克莱恩,他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独门创意秘籍,简单整理如下:
作者引用吉姆•贾木许(美国独立制片人)的话语,即“不管是那些能与你引起共鸣的创意,还是能激发你想象力的想法,你都要想办法学习,好好去欣赏老电影、新电影、各种音乐、书籍、绘画、摄影、诗歌、梦想、胡言乱语、建筑、桥梁、路标、树木、云彩、水流、光线和阴影。找到那些能震撼你心灵的事物,如果你能一直这么做,你的‘剽窃’品将成为真正的原创”,介绍了自己的方法“不管你去哪里,都不要忘记带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随时拿出来记下你的想法和观察到的事物,并把这个当做习惯来培养。”他介绍了自己的文件夹,里面有“素材、剪切、粘贴、拍摄、陈尸所”。
在收集“素材”之后,下一步需要“复制”。他提倡的复制,指的是练习模仿,而不是剽窃。剽窃是指窃取他人作品,并声称是自己的作品,而模仿就好像是重装,就像是机械工程师把一辆汽车拆开,仔细观察它是如何运作的。他引用山本耀司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原话是:“开始练习复制那些你所喜欢的。不断模仿、模仿、再模仿,最后你会从模仿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复制阶段最重要的是需要找出“你想要模仿谁,模仿些什么”,即具体的模仿对象。
2.写一本你自己想读的书
3.自己动手
动画师汤姆•高德的话对作者有所影响,即“只有当我已经有了大量创意灵感的时候,才会去使用电脑,否则会离它远远的,因为一旦我开始使用电脑,‘所有的创作就会向同一个方向发展’,并最终以相同的结尾结束。然而在我的速写本上,创意是无止境的,一切皆有可能”。
4.不要忽视自己的渴望
英语表述为:ATTENTION
Do not leave your longings unattended.
5.秘诀:努力工作并且与人分享
第一步:起步阶段,保持低调是件好事,好好做,做好的设计。这一步异常艰辛且没有捷径,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有时候你会跌入低谷,有时候会面临失败,然后变得更好。
第二步:与人分享。这一步相对简单,把自己的作品上传网络即可。
6.卡夫卡的话貌似对作者也有所影响,即“你是否离开家并不重要,坐在书桌边仔细聆听。甚至不用聆听,只是等待。其实也非等待,只是静静地独处一室。你会发现,世界会向你展示它的一切”。
7.他建议这样做:有好奇心、有热心肠、有耐力、要大智若愚。
8.不要浪费时间做些别的事情
他介绍了自己抗压力的一个方法,即认真专心工作。他写到“通常我生气时,不会浪费时间去抱怨或抨击别人,而是试图将这些都集中到我的写作或者是绘画工作中去。所以继续吧,继续生气。但是闭上你的嘴巴,继续工作。”
9.表演和赞美
他说,生活是孤独的,经常充斥着让人沮丧的事情和各种拒绝。所以,请为自己保留一个装满表扬的文件夹。
10.他建议这样做:按部就班,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让自己充满创意需要大量的精力,如果你把你的精力花费在其他事情上,那么你的创意就会精力不济。
11.工作和爱好,如何平衡。他也羡慕“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状态,建议找到一份有合理收入的白天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会让你感到想吐,并且你有足够的精力在闲暇时间里创作。这样的工作并不容易找到,但是它会在那里。
12.为自己设置一张日历、每天写日记。
13.成功的婚姻,要自己努力。
14.创意是一种减法,要学会聪明地选择,快乐地生活。
15.现在该怎么做呢?
散散步、开始使用“偷窃”来的文件夹、去图书馆、买一本笔记本然后好好使用、为自己设置一张日历、开始记录你的日记、在网上些博客、小睡片刻。
这本书对我最有影响的是这两项内容:
一、找出自己想要模仿谁、模仿些什么:
我看《新闻1+1》、《MBC Newsdesk》,模仿中韩主播的发音、了解当下发生了什么。但不足的是,缺少自己的总结,在盲目地进行观看,或许,我该给自己定一个更明确可操作的目标。
二、买一本笔记本好好使用&开始写日记:
不开心的时候,我会强迫自己写《开心日记》,记录每天发生的6件小事,让自己真心快乐地事情,在笔下治疗着我的创伤,呵呵。但,好久好久,我没有动笔写过自己的心情了,有点惭愧。
这是本好书哦,呵呵,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阅读负担,到像个外国朋友在和你介绍一些心得和体会。
《“偷”师学艺》读后感(三):偷大师的精髓,学好自己的手艺
这本书虽然很简短,但是里面提到的创意法则非常实用。
不成熟的诗人模仿;成熟的诗人学会“剽窃”,学习别人的长处,模仿大师的为什么成功的秘诀,在此之上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就是偷出来的创意,也就是创意灵感。并不是要全部照抄,而是理解和归纳,他的有点加上你的优点,再用你的方式去表达,就是很好的创新法则。
书中提到的10个创意法则,都非常具有实践性。在本书的提议下,我也开始践行自己的创意学习之旅,不再纠结模仿和创新。同时,也不仅仅作为创意工作者的指导书,也可以是各类职业人士的职场参考书。
《“偷”师学艺》读后感(四):成为一位艺术家的心态和工作方法准备!
你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吗?先别去报高考美术班,先看看这本书吧;)
在这本书里找不到任何关于绘图软件的操作方法,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作为一个艺术家,需要有的心态和工作方法。我整理了其中的一些有用的笔记,希望与你分享。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对我自己的启发很大,我会在以下的笔记具体的写出来。
不知道你看后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我读了以后,对我自己的启发是非常大的。
(注:摘录笔记的地方用“”标注~)
这10个秘籍分别是(即本书的目录):
1. 偷师学艺
2. 在行动中认识自我
3. 写一本你自己想读的书
4. 自己动手
5. 编外计划和兴趣十分重要
6. 努力工作并与人分享
7. 不用受制于地理位置
8. 与人为善(现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9. 按部就班(这样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10. 创意是一种减法
“不成熟的诗人模仿,成熟的诗人学会剽窃,不作为的诗人玷污了他歌颂的对象;而好的诗人能让我们获得更好的感受,或者至少让我们耳目一新。好的诗人把他的剽窃品组合成独一无二的完整感觉,而非灵感的碎片。”
CHAPTER 1 偷师学艺
我自己非常喜欢画画,也从小画画,属于想象力较为丰富的那种。因为自己画画完全是凭着灵感去画,有的时候经常断片,导致自己的作品一直也没有什么进步。一直到前几天,认识了一位做平面的哥哥。我跟他说我想学习PS, 他就给我发了一堆图片,他说拿去临摹吧。后来看到这本书,讲到“偷师学艺”。我才明白,学习他人的作品有多么的重要。
不管是任何工作,学习他人是多门的重要,尤其是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更需要“模仿”
本书讲到模仿的方式:
1. 自我学习(深入阅读,保持思考,开放思维,谷歌)
2. 不管去哪里,带上比笔和纸,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观察到的事物。
3. 记住马克•吐温说过:“你最好能把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收藏起来,而不是忽略它。”
CHAPTER 2 在行动中认识自我
“只有在我们做事或工作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我是谁。”
“没有谁一出生就拥有某种特殊的风格或者特殊的声调,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混沌一片,不清楚自己是谁。”
达利说:“那些不想模仿的人,最终什么也做不出来。”
“如果你的作品只受一个人的影响,每个人都会说你是其第二,但是如果你学习了100个人,那么每个人都会说你是原创的。”
所以学习的方法就是不断的COPY-COPY-COPY…
CHAPTER 3 写一本你自己想写的书
方法:
1. 收集“思维树“上的分支
2. 写你自己喜欢的故事,写你想读的故事,画你想画的画,经营你理想的事业,设计你自己想使用的产品——总之,从事你自己热爱的事情。
CHAPTER 4 自己动手
方法:
1. 远离电脑(约翰•克里斯说:“我并不知道那些创意从何而来,但是绝不是从笔记本电脑里出来的。”本书的作者有两个工作台,他会先想出工作计划,再以电脑为工具表现出来。)
CHAPTER 5
1. 编外计划和兴趣十分重要。编外计划指的是那些看似次要的项目,本以为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恰恰是最美妙的事情。例如,眺望远方,在街上信步,走出去,吃块三明治。也就是时间管理讲到的,我们要平衡自己的生活,学会真正的工作与生活。那些对于工作狂,时间强迫症的人来说,也许不经意的小小事情,也可以为自己带来巨大的灵感。
2. “不要失去你自己,如果你对于两三件事情都充满热情,大可不必从中作出选择,不要抛弃其中的任何一个,在你一生之中都要保持热情。”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我是双子座,兴趣和爱好非常广泛,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的纠结自己这样的性格,因为我喜欢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非常不利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也是因为自己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认识了很多有着各种各样兴趣爱好的人。总之,喜欢很多东西没有错,问题是不要像我这样“猴子搬包谷”就好了。我也还在积极的改正~
CHAPTER 6 努力工作,与他人分享
“起步阶段:保持低调是件好事。”
“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的人并不在意你想法。好好利用默默无闻的时光吧。”
“好好工作,与人分享→持之以恒→上传到网络。”
CHAPTER 7 不要受制于地理位置:
在这章中作者的建立大家离开自己的家,你走的越远,视野也就越广。
CHAPTER 8 与人为善:现代的世界变的越来越小
多交朋友,少树敌人
接近天才:我能从他们身上学习东西
你需要:好奇心,热心肠,耐力,大智若愚
不要浪费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如果对他人不满,就用实际行动去表达
为自己保留一个装满表扬的文件夹
CHAPTER 9 按部就班,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1. 好好照顾自己:吃早餐,做伸展运动,每天花点时间走路,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2. 远离债务
3. 保住你白天的工作:让你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东西,例如,如何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学习网页设计,你可以自己建立一个网络,学习广告文案,让你掌握如何通过自己的文字去销售产品等等。
4. 成功的婚姻
总结:
分清哪段时间用来创业,
哪段时间用来学习别人,
每天都要工作,不断什么情况都要坚持,
没有懒惰,不要停止。
CHAPTER 10 选择一些事情遗忘
“告诉自己,你有的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时间,所有的钱,调色板里的颜色,所有你想要的一切,都想扼杀你的创意。”
好了,读书笔记做完了。如果你觉得蛮有意思,就去找来这本书读吧!相信他会给你带来一些心态上的改变,让你更加积极的学习,面对“创意的人生。”
《“偷”师学艺》读后感(五):模仿能窃取的那些创意
整本书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
gt; 关于艺术,唯一我要学习的就是我想模仿能窃取的那些创意
关于生活,我们唯一要关注的就是我们想学习能模仿的那些部分。给我的感受就是,要乐观,不管是怎么样的人,都有他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不完美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完美之处。接受不完美比挣扎着寻求完美/颠覆,更需要勇气和能力。
对内容做个简单总结。
作者强调**没有什么是原创的**,倡导放开所谓原创的压力,从多个偶像身上持续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作品。这个值得学习的Action在于:弄一个自己的收集平时觉得好东西的文件夹,积累素材。(!!!TODO)
作者主张**“在行动中认识自己”**,认为要多实践才能了解自己,要加黄自己就是自己的偶像,动手编写、创造自己认为喜欢的作品,通过复制别人的风格、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将偶像的作品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作者倡导**“自己动手,远离电脑,解放自己”**,号召大家多动手,在没有明确的灵感前,不要开始使用电脑。就像做PPT前,我一定是用草纸画好草稿一样,人才是灵感的来源,电脑只是实现灵感的工具。为了寻找灵感,我们还需要解放自己,学会作者所说的“创造性的拖延”,关注自己的渴望、自己的兴趣。
互联网时代,除了努力工作,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突破地理限制,将我们的作品在网络上进行分享。世界越来越小,要与人为善,要给不断给自己信心,要每天写日志……不要欠债、让日常的工作让你的生活更有规律,这就是作者说的“按部就班”。
最后,**创意是一种减法**,可以通过一定的约束让自己更专注……
150页的书,10个小章节,仅仅围绕“创意是模仿出来的”这样一个话题来阐述,来点貌似新奇的想法、来电鸡血、来点貌似行动指南……基本上也就是把一节TED演讲总结成了一本书,感觉畅销书都很难逃出这个框架,特别是自称美国的。(PS.日本和韩国的书也有类似特色,有机会分享一下心得)
Anyway,重点是你学到了什么,而不是书怎么样。
更多见:http://terryzhao.com/post/2014-04-08
《“偷”师学艺》读后感(六):学习,从模仿开始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不算喜欢,打分“还行”。
在写书评好准备还图书馆之前,又读了一遍,这一遍,改变了看法,打分“推荐”。
是什么引发了改变?
在重读过程中,我有与之前不一样的思考: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举一反三,对他们来说,可能模仿是更为容易的做法。作者所谓的“偷”并不是指剽窃,而是模仿,看着别人在做的事情,自己也照做,然后超越。
此前,渔说有类似的说法,叫“抄、超、钞”。
当然,这个抄,都并不是照抄,知识产权是要尊重的。
此前的不喜欢,是更多站在自己的角度,我悟性还行,也喜欢标新立异,虽然我在过程中也会注意模仿,但模仿的过程很快,几乎可以忽略。站在他人角度的学习,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我对很多书的评价较复杂的原因。
这是本小书,非常简单、易行,里面大量的手写体和手绘,看上去非常亲切。书的主题是创意,一些小点子也是有效的,比如每天要带着笔和纸——是啊,这还用说吗?不过很多人都并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或者说,笔和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随时记录的习惯。
我个人特别喜欢里面的段摘录,在P14:
不管是那结能与你引起共鸣的创意还是能激发你想象力的想法,你都要想办法学习。
好好去欣赏老电影、新电影、各种音乐、书籍、绘画、摄影、诗歌、梦想、胡言乱语、建筑、桥梁、路标、树木、云彩、水流、光线和阴影。
找到那些能震撼你心灵的事物,如果你能一直这么做,你的“剽窃”品将成为真正的原创。
这段话的作者是吉姆•贾木许(美国独立制片)
还有一个优秀的“小偷”和差劲的“小偷”的区别对照表,也很有趣和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