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式景观设计2》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式景观设计2》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31 05: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式景观设计2》经典读后感10篇

  《中式景观设计2》是一本由凤凰空间·天津著作,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0,页数:3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中式景观设计2》读后感(一):滑际珂:喧嚣时代的低吟

  “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这是几年前某个旧城改造地产广告

  过去的十年对中国城市的改变是空前的。巨大利益推动房地产强力地介入城市。过去的十年,对中国城市的改变是深远的,可能是中国城市结构居住环境历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期未来的很长时间建筑师们将以这十年的建造背景前提,对城市进行改造和升级。这是重商主义国家权力结合最紧密的一次。

  原有的城市记忆肌理与尺度被强力打破,城市变成被太阳高度决定的城市,城市是一个平行城市,是一个甜品的假面的城市。城市记忆被撕成碎片散落在混凝土的速生林里。

  城市能给我们什么呢?城市是人的聚合体,是具有不同生活目标价值观的人的聚集体。在城市里不是你获得信息有多快,而是你经历的人和事有多不同。你可以在大街驻目时尚女郎带来的风景,也可以在地铁站里听流浪歌手高唱许巍的《我思念的城市》。你可以在城市边缘不起眼书店里闻着书香,也可以在深夜的长街上摇晃着迷醉的大脑而放声歌唱

  城市是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过场,不同的思想碰撞。最好的城市都是自然生长的,被规划的城市和被规划的人生一样充满着专制枷锁。规划的城市没有惊喜,像被撑开皱纹的脸充满着假相。

  我们是微观建筑师,被巨大浪潮裹挟的建筑师,我们对宏观无奈,我们只想为“甜品”的假面城市,植入坚硬的碎片。我们不想被宏大叙事的惯性打败,要为我们设计的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道打造细节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城市记忆。

  《当代中国设计与实践系列——现代营造》中的这几个项目是受着现代、普通话、简化字教育的我们对古代先贤的探访与致敬。

  在“格调竹境”项目中,在城市郊区的结合部,在行走尺度和汽车尺度之间设计的一个现代中式项目,它试图于自我挣扎努力给这个单调的城市以一种复杂性、多样性,建立行走尺度与汽车尺度的质感。它试图探究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传统的哪些特质能和现代人彼此守望。在蓟县“曲院风荷”项目中颠覆传统园林构成元素逻辑关系,重新阐释墙与建筑的空间组织关系。而在南京“生态会所”项目中建筑师则以他者的身份想想象中江南模样

  很感谢老俞过去几年的力邀,合作成此书。与老俞合作,不只限于项目设计合作,也是因为我们对城市建筑空间的看法有很多相似地方。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为中式设计提供另一种方案

  (滑际珂,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天津中天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多年致力于当代新中式建筑设计和研究。)

  《中式景观设计2》读后感(二):“传统心 现代体” (《中式景观设计2》)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的风景园林师们秉承传统,勇于创新,在借鉴国外同行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之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之路,取得了令人振奋成果创作出了一大批里程碑式的中式景观作品,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范本。毋庸置疑,他们为改善祖国的人居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式景观设计2》所介绍的就是这个领域杰出代表,尽管还不够全面,但是足以管窥全貌。本书收集的既有以孙晓翔、孟兆祯先生等为代表的一代大师的巨作,还有众多后起之秀的杰作。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的探索给人启迪,他们的设计关注社会、分布广阔类型丰富、尺度多样、特色鲜明美不胜收。无论是传统中式还是新中式景观,大都以再现自然为基本的设计原则,注重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彰显“为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中国本土景观设计的人文关怀山水精神。特别是当你徜徉于这些作品之中的时候,定会有难以掩饰的喜悦快乐。这就是中式景观的魅力所在

  那么,究竟如何在汲取国外的养分同时,做好本土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使其继续焕发新的光芒,这是当代中式景观不可回避的问题,更是其自身发展必然提出的现实要求,这也是《中式景观设计2》的初衷。同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数千年传承的文化底蕴深深影响国人思维方式审美倾向,更深刻地影响其对空间与环境的认知感受,越是在现代西方景观设计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国人在灵魂深处就越是渴望来自本土文化的滋养,这是时代对中式景观发展的呼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式景观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无疑具有多重层面的重要意义

  从精神层面而言,现代全球进程不断加速,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营造都呈现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趋势,缺乏个性,处处是国际化的公共空间。在这种背景下,常常让人不知身在何处,归宿感的缺失唤起对精神脉络与文化认同感强烈追求。中式景观要顺应这一心理需求并加以拓展,用多样的设计手法完成对历史文脉的呼应场所精神的追寻,使景观成为精神表达载体记录这一时代所传承的过往,昭显未来的方向

  从现实层面而言,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必须依赖本土风景园林师的不懈努力。对中式景观的研究与探索,无疑将极大地拓宽当代的设计思路。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局限性的深刻认知与反思,采撷其独具魅力的艺术思想和手法,与现代社会功能需求和科技发展相融合创造富有中国地域特征优秀作品,实现中式景观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振兴,为世界景观的营造带来一股强劲的东风!总之,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都是一项长期的使命责任,这需要从业者孜孜不倦的长期努力和摸索,才能创造出顺应时代潮流,同时又独具特色的现代中式景观。

  近些年,中式文化回归,园林文化更富有内涵与人文精神,无论是文脉传承还是国学造园,中式景观在国内设计行业有着举足轻重地位。《中式景观设计2》在沿袭《中式景观设计》古典精粹的同时,更注重对现代生活的精雕细琢。丰富的设计草图、手绘效果图、设计分析图翔实地记录了设计的设计过程,并精心展示了每个设计团队独特视角表现美的方式,对这一领域的重要成就做了很好的总结和回顾,也是本书最大的特色,绝对称得上近年来中式景观设计集大成之作。

  《中式景观设计2》读后感(三):俞昌斌:十年营造有感

  从设计师角度看,中国房地产及设计行业最核心的问题有以下三点:第一是甲方乙方的关系;第二是关于设计师的自我修养;第三是关于作品与产品。如何让居者有其屋,同时又有美好的环境?在中国,这是千千万万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从传统几代人居住的大宅院到当代几万人、几十万人聚集在一起的居住区,开发商与建筑、景观设计师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很有现实意义。

  甲方乙方

  我说的“甲方乙方”主要是指在房地产行业内开发商和设计师之间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存在着下面三个问题:一、双方目标是否一致?二、双方关系是否默契?三、双方如何可持续发展?

  一致的目标是双方合作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长久根基比如说,一个开发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与之合作的设计师的目标是不顾成本,一心追求最完美和最有创意的作品。这两者在一起合作的结局不用想,肯定痛不欲生、生不如死,最后可能互相炒掉对方,并恶语相向,老死不相往来。其实,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谁都没有错,错就错在两个目标不一致的人或企业结合在了一起。所以,说得通俗一些,最后甲方和乙方大致有两种结合的结局:为了赚钱成为一对,不为赚钱就要找有感觉的成为一对。有的设计师说,甲方是要赚钱的,但我是要做大师的,我们合作也很愉快呀!对此,我的回答是:这话要等你60 岁成为了大师,真的有了几个开发商和你合作出好作品了以后,你再说也不迟。否则,你还是走在“赚钱奔小康”的路上。

  关于第二个问题,当甲方乙方成为一对以后,这关系还需要好好地经营。要达到默契,需要双方的大智慧。当前双方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是信任关系,甲方雇佣乙方为他做设计,但当面对销售和成本的压力时,甲方就不完全信任乙方,设计师靠边站;第二是强势甲方强迫乙方干很多事,极力发挥乙方最大的“设计潜能”,当然如果乙方很专业而甲方是新手,那就很有可能乙方忽悠甲方,或是乙方好好地给甲方上了一课。总之,两者的最佳关系是甲方乙方互相欣赏配合,相敬如宾,共同达到项目的和谐

  关于第三个问题,双方可持续性的战略合作是比较少见的,比如我们与华、金地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需要甲乙双方都不断学习,相互进步,彼此越来越专业,相互匹配对方。因为甲乙双方的矛盾分歧永远存在的,需要双方靠情商和大智慧来平衡,然后达到协作双赢境界具体来说,甲方需要重视经验,乙方需要注重创新;甲方需要对全产业链的广度有掌控能力,而乙方则需要在专业的深度方面有钻研能力。

  设计师的自我修养

  要提高设计师的自我修养,凭借我多年的经验要多走、多看、多听和多想,总结为“体验”两个字,通过体验来感悟设计。“悟”是很重要的一点,如何悟出来是关键,是顿悟,或是慢慢领悟,还是心浮气躁、无法领悟?“悟”就是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

  还有,我认为作为乙方,希望能很优雅、很从容地做设计,而不是被甲方痛苦地催图和逼图,心急火燎地赶图。总之,有兴趣地做设计,快乐地做设计,这才能让一个设计师爱上这份职业活到老学到老、设计到老。

  某位日本建筑师是这样开始他的住宅设计的:“我设计一所住宅,每天都要到计划动工的地块上去。有时带着坐垫和茶,一待就是很长时间;有时是在树影横斜、夜深人静的晚上;有时是在阳光灿烂、喧嚣热闹的白天;有时是在雨雪交加的日子。因为通过观察雨水冲刷过地面,沿着自然形成的水槽汇成一条条小溪,可以了解场地的很多情况

  我到场地去并且待下来,直到开始逐渐认识它。我了解到它的欠缺之处——过境公路刺耳噪声,被风吹歪的松树难看姿态山色中的煞风景地段土壤中的水分缺乏,场地一角邻居房屋过于接近。

  我了解到它的优点——一丛灿烂的枫树,飞流直下深谷的瀑布之上一处宽阔礁石。我逐渐认识到那凉爽清新夏日气息从瀑布处升起,在场地开旷处移动。我嗅得到层层堆压的雪树叶在煦日烘晒下散发出的香甜气味。我知道:这一片场地必须保留不受破坏

  我知道清晨太阳从哪里出现,这时它的温暖和煦最受人喜爱。我清楚午后阳光变得灼烫时,哪些地方会受到刺目阳光的暴晒;以及从哪些地点来看,在平静的黄昏中落日余晖最为耀眼夺目。我惊叹于竹丛中摇曳多姿光影和丰富的色彩变幻,曾几小时观看黄冠刺嘴莺在那里筑巢喂食。

  当我逐渐体会到一块突出的花岗岩巨石道路另一侧花岗岩体轮廓之间的微妙关系后,不禁喜从中来。这不过是些琐碎东西,有人或许会这样想,但是正是它们告诉人们,‘这片土地本质就在这里,这片土地的精神就在这里。保留住了这种精神,它就会弥漫在你的花园里,弥漫在你的家里,弥漫在你的每一天中’。

  于是,我开始理解这块土地,它的情绪,它的缺陷,它的潜力。直到现在,我才能拿出墨水毛笔开始画我的规划图。不过在我脑中,建筑物已经可以看到了。它的外形和特征来自这片场地,来自穿过的道路,来自只石片砾,来自阵阵的清风、如拱的太阳轨迹、瀑布的水声,还有远方的景色

  了解了业主和他家人,以及他们的喜好,我为他们在这儿找到了一处居住环境,在这里他们与周围景观形成了最和谐的关系。这种结构,这所已构思好的住房,不过是空间的组合:开敞的,封闭的,它们通过石、木、瓦以及宣纸满足和表达了喜悦、充实的生活。除此以外,还能怎样来为这块场地设计最佳的住宅呢?”

  从这个例子中,你可以体会到这位日本建筑师的修养,他对该住宅项目饱含着热情。他领悟了甲方内心中的目标,然后深入体会场地及其整体环境的自然属性。这样,他做出来的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就成为真正融合人与自然的科学和艺术了。

  总之,我个人认为设计师的自我修养不仅仅是技术技能技巧等“技”的方面,更重要的是态度激情眼界等“道”的方面。当你提高了这些关于“道”的软实力方面的境界,你的自我修养就能帮助你做出与众不同的设计。

  作品与产品

  作品与产品的差异到底有多大呢?我个人认为:首先,作品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它与地域文脉或地块属性完全融合在一起,是无法抄袭的;而产品是可以大量复制的,而且在不同的城市就是要突出其产品品牌的一致性。其次,作品可以是一个震撼天地的大项目,也可以是一个精致隽永的小项目,还可以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意理想的先锋作品;而产品则必须经过市场、销售、成本等各方面的审查,然后流通到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去卖,以赚钱为主。当然,作品与产品有风格、手法上的不同,但是最核心的区别还是在于“境界”的高低。这就如同文学、绘画作品一样,技法再好而立意不够高,也不是好作品。同样,这也说明了作品的境界和设计师的自我修养是相互关联、殊途同归的,所以古人说“文如其人”,就是人与作品合一,有着同样高雅的境界。当然,由于甲方的存在,乙方也不得不做那些养家糊口赚钱的活,所以想做作品的设计师做出来的大多是产品。那怎么办?我还是拿登山来做比喻,山永远在那里,无论你多努力,与之相比你都是那么卑微。所以你不如就豁出去,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做最好的自己吧!

  关于作品,我十多年的深刻体会是:当代中国的设计作品不论表现形式或风格如何千奇百怪、与众不同,但是其内在核心必须是中国本身的文化。中华民族核心的文化内涵中,几千年来都遵循着这样一种居住理想:居所中既要讲究儒家的气度和规矩,又要结合道家的天人合一与师法自然。总结起来,就是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关于房地产未来趋势的问题,我也用登山来做比喻。登山登到山巅必然要走下坡路,到达山谷必然要再往上走。登山的旅途中有看到日出的惊喜,也有摸黑走夜路以及被野生动物袭扰的危险。但是,每一段攀登的结束又是新的一个更宏大计划的开始。

  (俞昌斌,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国际会员,上海易亚源境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曾任上海市环保产业协会环境绿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同济大学青年建筑师协会会长。)

  《中式景观设计2》读后感(四):只一片岁月静好

  能否成就精品,关键之处不在于用心多少,用功深浅,而取决于追求的虚实、方向与程度。这一点,于“力迅•时光里”项目上,颇能说明。

  “力迅•时光里”总面积 4412.5 平方米(不含商业街部分),其中建筑面积2060 平方米,景观面积2352 平方米。虽然项目规模有限,然而却成就了广州乃至华南地区的一个新现代主义的典范:为千年广府之地,带来一丝纯粹与理性光芒;为闹市里的中产阶级,寻到一处静好岁月。

  有所追求有所同

  力迅,一家志在“探索中国居住文明”的有所追求的地产公司。而此番的时光里项目,便是其对于中国当代居住文明的又一次探索的实践:中产阶级中的精英阶层,是纯现代主义的主要消费群体,而广州地区的建筑则基本没有能够提供给他们像样的现代建筑作品。

  作为新锐景观设计机构,山水比德一直探索具有独创性、艺术性和地域性的新现代主义景观。既不对西方景观进行表面的模仿,也不对中国传统景观肤浅地诠释,山水比德给自己的目标是创造具有中国传统景观精神内涵,并同时运用西方现代造园手法的新现代主义景观。

  邂逅,从来不需要理由——只要有同一个追求,相遇只是早晚。所以,在新现代主义的路上,力迅与山水比德邂逅、合作,山水比德以其新现代主义的景观,携手力迅等完成了一个新现代主义的典范之作。

  执意纯粹

  对于新现代主义景观,我们如此理解与实践:即以现代材料为主,无装饰细节,少量装饰点缀,讲究功能,采用直线条,重视自由空间配置。

  因此,在整个时光里项目的景观设计上,秉持了一个核心原则,便是“纯粹与理性”。

  在项目的总体方案上,批判性地引入了苏州的“网师园”的空间布局方式,以方格化对空间和空间元素进行分割、折叠、打开、旋转与复合等方式,形成九个立体景观功能空间体块。而这一点,正是符合现代主义景观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完美性和合理性要求。

  细节方面,从景观布局的形式与功能理性结合这一特征,延伸出直线条、无装饰的、高度理性主义的纯粹式景观风格。主入口处,三道极简的直线条式景墙,一方面干脆利落地将项目脱尘于外界的喧嚣,闹中取静;另一方面,内外景墙之间的过渡,引导视觉和动线往前延展,幽思无限。

  入园之后,无论是廊道的方盒式设计,还是石径的直线条式铺陈与材料选用,以及立体湖面以黑、白、灰作为空间基调的选择等,无不呈现出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明朗、通透、清晰、简洁、理性、功能主义,所谓简约而不简单。

  骨子里的中国

  在这种现代主义的造景手法之下,细腻品味,却发现个中的传统意味。

  总体布局上,是以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作之一网师园为借鉴对象,将整个空间布局清晰地分成功能不同的立体景观体块,进而使得入园者体味出情绪的变化。细节处,主入口的景墙设计,将院内外利落斩断,这其实也是岭南园林低调沉稳风格的展现与演绎。

  而最为点睛之处的莫过于景观亭的设计以及水池底部的青花瓷设计。在现代主义的理性和纯粹的基础之上,又有些许个性的表现,融入骨子里的中国情结恰倒好处地结合,既没有刻意模仿西方现代主义,又避免肤浅地引入中国元素,而是另辟蹊径,完成了一次新现代主义景观的精品之作。

  若非要概言在力迅时•光里项目上的新现代主义演绎,无疑便是“传统心,现代体”最为肯綮。

  创造时间与空间转换的细节

  之主入口

  用东方的感悟

  品味时光里的空间

  打开观念的门扉

  回味传统空间的哲学

  那些照进心里的阳光

  是树叶在时光里的舞蹈

  打开门时,你蓦然于

  梦里……

  之景观亭

  当现代碰撞古典

  当周杰伦遇到林黛玉

  在时空的穿越中

  我慵懒在用木头搭成的光线里

  回忆逝去的岁月

  畅想美好的未来

  你用一座时光的雕塑

  装点了我不平凡的

  心

  之青花瓷

  色白花青的荷花

  跃然于池底,极细腻

  犹如花满地

  其清高,在时光里

  穿梭出紧闭在眼角的

  笑意

  之尾声

  源起网师园

  传承经典

  更为再现经典

  在这里

  现代与传统

  理想与浪漫

  情感与自然

  亭台水榭

  步移景换

  时光里

  从此

  诗意的栖居

  《中式景观设计2》读后感(五):刘晓明:为世界景观的营造带来一股强劲的东风!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中国的风景园林师们秉承传统,勇于创新,在借鉴国外同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之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之路,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创作出了一大批里程碑式的中式景观作品,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遗产。毋庸置疑,他们为改善祖国的人居环境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所介绍的就是这个领域的杰出代表,尽管还不够全面,但是足以管窥全貌。本书收集的既有以孙晓翔、孟兆祯先生等为代表的一代大师的巨作,还有众多后起之秀的杰作。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的探索给人启迪,他们的设计关注社会、分布广阔、类型丰富、尺度多样、特色鲜明、美不胜收。特别是当你徜徉于这些作品之中的时候,定会有难以掩饰的喜悦和快乐。这就是中式景观的魅力之所在!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灿烂的文化,谱写了光辉的史诗,也造就了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传统园林。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神源于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其中所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优秀的营造经验对于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来说亦是宝贵的源泉。它强调“师法自然”,其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朴素的风水观虽然是农业社会文明的产物,却与现代设计中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不谋而合。它追求人与自然的最大和谐,将对原始自然之美的感知与感悟,经过提炼、概括之后进行再现。

  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先善于将诗歌、绘画、雕刻、建筑等全方位地融合到园林中来,追求外在形式与文化内涵所构成的意境之美,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从而实现物质空间到精神空间的升华,这也是中国传统园林独有的特色,它所营造的“曲径通幽”“荷塘月色”等东方式情调与意境,具有穿越时间与空间的价值与意义,令人心驰神往。

  历史已证明,中国传统园林在漫长的发展中,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景观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随着当代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面对诸多环境和人口问题,中国传统园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其理念和方法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条件和需求。因此,中式景观也就应运而生了。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影响愈来愈大,其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下的中国,这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园林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发扬,需要推陈出新、继往开来,而不应当抽刀断水、全盘替换。那么,究竟如何在汲取国外的养分同时,做好本土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使其继续焕发新的光芒,这是当代中式景观不可回避的问题,更是其自身发展必然提出的现实要求。同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数千年传承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倾向,更深刻地影响其对空间与环境的认知与感受,越是在现代西方景观设计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国人在灵魂深处就越是渴望来自本土文化的滋养,这是时代对中式景观发展的呼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式景观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无疑具有多重层面的重要意义。

  从精神层面而言,现代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营造都呈现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趋势,缺乏个性,处处是国际化的公共空间。在这种背景下,常常让人不知身在何处,归宿感的缺失唤起对精神脉络与文化认同感的强烈追求。中式景观要顺应这一心理需求并加以拓展,用多样的设计手法,完成对历史文脉的呼应和场所精神的追寻,使景观成为精神表达的载体,记录这一时代所传承的过往,昭显未来的方向。

  从现实层面而言,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必须依赖本土风景园林师的不懈努力。对中式景观的研究与探索,无疑将极大地拓宽当代的设计思路。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局限性的深刻认知与反思,采撷其独具魅力的艺术思想和手法,与现代社会功能需求和科技发展相融合,创造出富有中国地域特征的优秀作品,实现中式景观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振兴,为世界景观的营造带来一股强劲的东风!总之,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都是一项长期的使命和责任,这需要从业者孜孜不倦的长期努力和摸索,才能创造出顺应时代潮流,同时又独具特色的现代中式景观。

  刘晓明 于北京林业大学

  《中式景观设计2》读后感(六):曹磊:未来由现代开始缔造,现代从历史中走来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历经三千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融合儒、道、佛文化,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坛庙园林、书院园林、寺观园林、山水风景园等多种园林类型。其“艺术地再现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想和造园理论,以及追求意境之美、看与被看、空间的对比、藏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渗透与层次、空间序列、叠石、理水、植物造景等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不仅达到了当时造园艺术的顶峰,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当代的园林与景观设计创作。

  我国的现代景观起步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环境景观建设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各地城市景观出现了全盘“西化”“国际化”的趋向,西方古典园林、现代景观和后现代景观的理论和设计形式盛行,全面影响着我们的景观领域。

  然而,对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质疑和忧虑在景观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且日益突出。一部分风景园林师对“西化”“国际化”景观风格采取批评和反叛的态度,向传统的园林经典去寻求灵感和趣味,踏上回归故里之路,这里既包括向中国古典园林的寻根,也包括向地方园林的求源。

  中国古典园林体现出的和谐自然观和天人关系契合了当代人们面临被污染的环境和毁坏的家园需要“回归自然”的心理,其文化精髓和内涵也正是我们在全球化文化日益趋同的状态下,迫切寻找的“民族之根”。其次,具有“休闲”艺术之特性的中国古典园林也是当今人们有了“闲暇”、日益向往的精神家园。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的中式园林风格景观(或称新中式景观)的探索方向和表现方式各不相同,包括将传统园林元素和符号进行模仿再现、简化变形、解构重组、重塑创新等各种方式和方法,但它们的基本目标还是相近或相同的,即强调中国古典园林的当代解读,传承其神韵和灵魂。新中式园林风格景观丰富了景观的表现形式和语言,是寻根和回归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探索和创新之路。

  “未来由现代开始缔造,现代从历史中走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出丰富灿烂的园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需要弘扬和传承;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必须勇于创新,创造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具有中国园林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曹 磊 于天津大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